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3
八年级语文 下诗歌《桃花源记》节奏划分与注音
八年级语文 下诗歌《桃花源记》节奏划分与注音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jìn /太tài 原yuán 中zhōng ,武wǔ陵líng 人rén /捕bǔ鱼yú为wéi 业yè,缘yuán 溪xī/行x íng ,忘wàng /路lù之zhī远yuǎn 近jìn 。
忽hū逢féng /桃táo 花huā林lín ,夹jiá岸àn /数shù百bǎi 步bù,中zhōng 无wú/杂zá树shù,芳fāng 草cǎo /鲜xiān 美měi ,落luò英yīng /缤bīn 纷fēn ,渔yú人rén /甚shèn /异yì之zhī;复f ù/前qi án 行x ín ɡ,欲yù/穷qióng 其qí林lín 。
林lín 尽jìn /水shu ǐ源yu án ,便biàn 得dé/一yī山shān ,山shān 有yǒu /小口xiǎokǒu ,仿佛fǎngfú/若ruò有yǒu 光guāng 。
便biàn /舍shě船chuán ,从c ón ɡ/口k ǒu 入r ù。
初chū/极jí狭xiá,才c ái /通t ōn ɡ人r én 。
复f ù行h áng /数sh ù十sh í步b ù,豁hu ò然r án /开k āi 朗l ǎn ɡ。
土t ǔ地d ì/平p ín ɡ旷ku àn ɡ,屋舍w ūsh è/俨y ǎn 然r án ,有y ǒu /良田li ángti án /美m ěi 池ch í/桑s āng 竹zh ú之zh ī属sh ǔ。
8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
8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一、说教材《桃花源记》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作者是晋宋时期的陶渊明。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文的方法。
由于文言文和现代文的表达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
但本课文字词难度不大,且文章的故事性很强,因此可以指导、帮助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学习本文。
引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丽的世外桃源,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掌握本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
B、学习本文以时间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
2. 能力目标:A、朗读、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B、理解、品析文章的内容,感受桃源的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情。
3.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文章大意,感受桃源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1. 教学方法:诵读法、复述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2.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成语“世外桃源”大家知道吗?好,让我们来欣赏这幅图片。
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学生欣赏并描述)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来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
(二)检查预习(多媒体展示)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黄发垂髫便要还家停数日咸来而讯2. 同桌交流,检查正误后齐读。
(三)朗读课文:(多媒体配乐)1. 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注意语速、节奏和重音。
2. 学生齐读课文(再读课文,把握文意)(四)请学生结合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课文,引导、点拨学生说说本文写了哪些内容?(即用简练的话概括段意。
)1. 叙述发现桃花源及进入桃花源的过程。
(写景:芳草美花、绿竹交林、飞泉凉亭;人情:男女同游,老少皆集)——感其美叹其奇(独一无二)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图片和音乐,学生自由朗读该部分。
语文八年级下北京课改版5《桃花源记》课件(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所 良田美池、阡陌交通
(环境优美)
见 鸡犬相闻。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活安定)
所 避秦时乱, 闻 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之久)
所 便要还家, 历 设酒杀鸡作食
(民风浑厚)
沿着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已经拜见,拜谒 像这样
动词,做标志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他到40多岁以后亲身参加劳动,这个在古代 诗人里是很少有的,成绩了他一种平淡而隽永 的风格,苏东坡非常崇拜陶渊明,把它总结成 一条美学的定律——叫作“绚烂至极 归于平 淡”。所以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不多的几个, 历经千年始终被人们当作学习榜样的这样一个 大诗人。
写 作 背 景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 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 弑君篡位的刘裕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 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 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从前的,旧的 终于、结果
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
名词,标志
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不久
打算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没有实现
探访、访求。津:渡口
(渔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 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渔人 到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进出桃花源的情况 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渔人他们寻 找前次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路,再也找不到本 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三(4~完)写 先渔后探人访离桃开源桃源未后果, 的情太形守。派人
作者复习:
本文作者 陶渊明,字
,
名 元亮 ,谥号 潜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桃花源记》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桃花源记》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桃花源记》是唐代陶渊明所作的一篇书信式散文,通过描述一个神秘的桃花源来表达了人们对于真正的自由和安宁的向往。
一、课文结构分析本文分为序、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序言通过一位南海渔者的故事,引出了文中描述的桃花源。
正文则描述了文中人物在桃花源生活的情景,并展现了这个地方的自然、人情和丰饶。
结语归纳了桃花源的特点和其对人们的启示。
二、桃花源的描写桃花源是一处神秘的地方,四面环山,有一条清澈的水流,流淌到一个小湖里。
湖旁有各种果树,人们的房屋就建在这些果树之中。
那里的人们过着非常自在的生活,他们不关注政治,不认识官职,只想过上安稳的生活。
三、桃花源的寓意桃花源象征着自由,安宁和美好的生活。
文中的人物追求的正是这种生活方式,而不像现实社会那样被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力量所束缚。
因此,桃花源在文中扮演着一个理想化的角色,激励人们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四、生活态度桃花源的人们没有过多纠结于权利和利益,相反,他们真正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
他们以开心快乐为生活的首要目标。
而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只关注于利益和权利,从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
五、对生活的向往桃花源的描写让人们产生了对于自由,安宁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渐增,为了生计和生活,我们不得不面对许多压力,消耗许多精力和时间。
而桃花源则提供了一种不同的选择,一种可以让人们真正享受生活的选择。
六、结语《桃花源记》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们明白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在抵御外界压力的同时,保持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只有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总之,《桃花源记》写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它鼓舞着我们要向往自由,保持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生活,但人们对于生活的向往始终是存在的。
《桃花源记》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对于理想生活和追求生活意义的探索。
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姓名教学课题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桃花源记》课时 2 课型新授阅读课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第一篇教读课文,在这篇文章中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桃花源的美丽的自然景象以及富足和谐的桃源民风,进而展示了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该单元要求学生能够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在反复诵读中,领悟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优美的语言,积累一定的文言词语。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所作的流传千古的文章,陶渊明用优美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桃源内外的景象和风俗,同时用高超的叙事技巧讲述了渔人寻找桃花源的故事。
《桃花源诗》也是陶渊明所作,其内容与《桃花源记》大致相同,但因为文体不同,所表现的侧面也有所区别。
可利用二者区别进行比较阅读,将加深学生对“记”这种文体的理解。
在主题方面,陶渊明不仅勾勒他心中的理想世界,更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表达。
在教学中,需要结合陶渊明的写作背景和个人经历,将文章中的“桃花源”与现实生活、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追求心目中的美好理想。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梳理和积累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积累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如“妻子”、“绝境”等,能够复述文章大意。
2.借助《桃花源诗》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记”与“诗”的不同,把握文章的叙事技巧。
3.搜集资料,通过了解陶渊明及其写作背景,解读“桃花源”的深刻内涵,表达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认识。
重点、难点重点:与《桃花源诗》进行比较阅读,把握文章的叙事技巧;难点:解读“桃花源”的深刻内涵,表达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认识。
教学方法1.比较阅读法:将《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进行比较阅读,比较二者在内容、结构、语言上的不同,体会“记”和“诗”文体的不同,把握陶渊明的环境描写、设置悬念、留白等叙事技巧。
2.诵读法:反复诵读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优美句子,在咀嚼语言的过程中,感受陶渊明带给我们的“桃花源”的美好景色和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分享课前预习的资料,组内交流陶渊明个人经历和写作背景,探讨“桃花源”的内涵。
8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8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桃花源记》。
这是一篇古文,讲述了一个渔夫偶然发现了一个隐秘的桃花源,那里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和谐安宁的生活。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桃花源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桃花源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
他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来形容桃花源的美丽景色。
同时,他也描绘了桃花源里的人们生活得非常幸福:“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的人们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没有贫穷,他们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
然而,这篇文章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他通过描述渔夫离开桃花源后找不到回去的路,暗示了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一个像桃花源一样的理想社会。
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桃花源记》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思考的文章。
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同时也让我们反思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是我国文学第一位田园诗人。
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传世。
其诗文语言质朴、自然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二、故事背景本文大约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
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三、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明,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而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桃花源记》PPT 必考知识点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不知道)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闲静少 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 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亲 戚)旧(旧交旧友)知其如此,或(有时)置酒而招 之;造(到,往)饮辄(zhé)(就)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周围都是土墙)萧 然(空寂冷清的样子),不蔽风日;短褐(用粗麻布 做的短上衣)穿结(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箪(dān) 瓢屡空,晏如(安然自得的样子)也。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自由、自然的田 园生活是陶渊明的灵 魂容器,是他表达生 命忠诚的唯一住所, 也是他现实人生的一 个驿站。而桃花源是 他的精神坐标,是他
灵魂的投射,也是他为我们后人营造出来的一个美丽的新 世界。桃花源成为附在每个人心中的美丽梦乡,深刻地影 响着后世,扩张了我们心灵深度和精神视野。
陶渊明终于化为历史文化天空中一个璀璨的标记,一 个超然的符号,一直蔓延至你我的心灵深处。愿你我的心 中都住着一个陶渊明,都藏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陶渊明有哪些爱好?
好读书;爱喝酒;爱写文章。 3.陶渊明的家庭条件如何?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4.你读到了怎样的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淡许泊名人利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
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09《桃花源记》(课后解析)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09《桃花源记》(课后解析)一、提示按照“发现桃花源一访问桃花源一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这一行文思路讲述故事,背诵课文。
二、参考答案:(示例)桃花林的景色:清澈的溪水蜿蜓流动;两岸茂密的桃花林,似红云,似晚霞;地面上青草葱绿,香气袭人。
红花绿草,潺潺流水。
感受:此处景物,宁静和谐,把人带入一个纯美空灵的境界,引起读者对桃花源深深的向往。
桃花源中的景象:(略)感受:这恰似一首话静闲适的田野抒情诗,又如一幅祥和古朴的田园风景画。
解析:一定要根据课文合埋想家,个可且要翻峰坏文。
二、参考答案:1.“具言”的内容;秦至魏晋间改朝换代,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的情况。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课文翻译(同步教参)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 核舟记 诗经
《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小石潭记》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高兴起来。
初二语文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三一文库()/初中二年级〔初二语文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桃花源记》第1-3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桃花源记》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
2.诵读课文,熟悉内容。
3.疏通文章第 1、2 段文意。
【学习准备】准备好课本、笔记本。
边观看边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诵读课文→记录词语、句子的意思→诵读课文、查找遗漏→总结学习内容。
【作业设计】一、文学常识填空。
《桃花源记》作者是时期的,他是公认的第一位的诗人。
我们在八年级上学期学过他的诗歌作品。
二、解释加点的字词。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落英:缤纷:3.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仿佛: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俨然:属: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东晋陶渊明田园《饮酒》(其五)二、1. 缘:沿着2.鲜美:新鲜美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3.穷:尽4.仿佛:隐隐约约5.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三、1.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2.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从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敞亮。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原文翻译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
缘溪⾏,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甚异之。
复前⾏,欲穷其林。
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
初极狭,才通⼈。
复⾏数⼗步,豁然开朗。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
阡陌交通,鸡⽝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着,悉如外⼈。
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见渔⼈,乃⼤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村中闻有此⼈,咸来问讯。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
此⼈⼀⼀为具⾔所闻,皆叹惋。
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
停数⽇,辞去。
此中⼈语云:“不⾜为外⼈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骥,⾼尚⼠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问津者。
【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以捕鱼为职业。
有⼀天他顺着溪⽔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想⾛完那⽚桃林。
桃林在溪⽔发源的地⽅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座⼭,⼭上有个⼩洞⼝,⾥⾯好像有光亮。
渔⼈就丢下⼩船,从洞⼝进去。
开始洞⼝很窄,仅容⼀个⼈通过。
⼜⾛了⼏⼗⾛,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之类。
⽥间⼩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
那⾥⾯的⼈们来来往往耕⽥劳作,男⼥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
⽼⼈和⼩孩都悠闲愉快,⾃得其乐。
桃源中⼈看见渔⼈,感到很惊讶,问渔⼈从哪⾥来。
(渔⼈)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到⾃⼰家⾥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来款待他)。
村⼦⾥的⼈听说有这样⼀个⼈,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和同乡⼈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隔绝了。
长春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二○ 桃花源记》 (3)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陶渊明的背景就是一个“乱”字中在人的心灵深处开发 出了一块恬静的心田。
——梁衡《心中的桃花源》
桃 花 源陶
渊
记明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 宋立丰
落英缤纷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无人问津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 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 安逸的地方。
桃花源美于________, 这里______________。
史实资料:东晋(317年-420年)
1.103年间约进行31场比较有名的战争或起义, 约每3年一次。 2.实行“口税法”,即按人口收税,每人年 缴米三石。但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纷纷隐瞒 人口,国家收不到税,就抬高收税标准,每 人五石,恶性循环的结果是百姓的负担更重, 纷纷逃亡藏匿,国库更穷。 3.实行士族、门阀制度,权贵相互倾轧,勾 心斗角。刘裕篡权建立刘宋,大力削弱士族 实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原文解读+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原文解读+译文我们现在常用“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你心中有“世外桃源”吗?说说它是什么样的?借助注释,通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世外桃源”的美好情景。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桃花源记①文|陶渊明晋太元②中,武陵人③捕鱼为业。
缘④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⑤,落英⑥缤纷⑦,渔人甚异⑧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⑨。
①选自《陶渊明集》。
②[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
③[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④[缘]沿着,顺着。
⑤[鲜美]新鲜美好。
⑥[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⑦[缤纷]繁多的样子。
⑧[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⑨[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以捕鱼为业的人。
(有一天)他划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这里的)香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桃花源记原文声调
桃花源记[ 魏晋 ] 陶渊明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 ǎn 然r án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chu í髫ti áo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 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约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桃花源记3
1、细读课文,说说渔人的行踪。 2、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说说桃花 源人的生活特点。 3、谈谈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
字词翻译检测:
(1)词的古今意义: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好
芳草鲜美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子的配源?为什 么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2、美丽的桃花源存在吗?作者想借桃 花源寄托什么样的理想?
拓展延伸
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 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 们,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 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 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 以描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 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 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 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 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 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同志 有这样的诗句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 可耕田。” 原来自认为遥不可及的愿望,经过 百般付出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同学们,让我 们为建设自己心目中和谐的、理想的桃花源而 努力吧!
绝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来此绝境
无 古义:不要说,更不要说 无论魏晋 论 今义:不管(连词)
自主学习
目标:说说渔人的行踪和桃花源人的生活特点。 内容:课文 方法: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中的关键语句,自己总
结 时间:4分钟 检测题:
1、根据文段的内容,说说渔人的行踪如何? 2、结合文中的关键语句,桃花源人的生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题四:请结合《桃花源记》的内容,简要分析文中对现实社会和理想社会的对比手法。
答案:文中通过渔夫的遭遇和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渔夫在现实社会中辛勤劳作却生活困苦,而桃花源的居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这种对比手法突显了现实社会的矛盾和缺陷,更加突显了理想社会的美好。
例题五:请结合《桃花源记》的内容,简要分析作者陶渊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陶渊明通过对渔夫和桃花源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现实社会中,渔夫辛勤劳作却生活困苦,而桃花源的居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陶渊明通过对这两种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补充说明:以上例题均围绕《桃花源记》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对课文主旨和作者意图的把握。同时,通过分析例题,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桃花源记》相关的拓展资源(如其他陶渊明的作品、古代文学鉴赏书籍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课堂小结
我们走近了桃花源,了解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试看,今天的社会,经济发达,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愿同学们在这美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感受桃花源美境,品味优美语言,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
难点
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三课时
1、复习
复习课文内容,快问快答,按原文回答问题。
1、“渔人甚异之”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暗示桃花源并不存在的语句: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无问津者。】
二、合作探究
1、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
【宁静安乐、没有战争、没有剥削、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民风淳朴、虚无缥缈】
2、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学生分组讨论)
⑤落英缤纷:形容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致。
⑥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民隔绝,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际不到的地方。
四、小组讨论,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塑造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
2、桃花源内优美的自然环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桃花源人避世的根本原因: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5反映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桃花源记
班次
教学
方法
朗读、探讨法
教学
准备
流利的朗读并翻译课文
教
学
目
标Hale Waihona Puke 知识技能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熟读并背诵全文;品味简洁而蕴含丰富的语言。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俄社会理想。
过程
方法
学生读准音,读透意,体会文言文的音律美,意韵美,熟读成熟。
三、归纳源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
与世隔绝无人问津落英缤纷
①世外桃源:比喻与外界隔绝的幽静美好的地方或幻想中美好的世界。
②豁然开朗:形容洞口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这个成语现在也用来比喻经过长期思索,突然明白了某个道理;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③怡然自乐: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④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比喻无人过问。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他生活的东晋末年是一个战乱不断、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他深感痛苦和不满,但是要想改变这种现实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憧憬着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宁静和乐,风气淳朴、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本文正是他这种理想的写照。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但这样的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种空想。桃源究在何处,无处找寻。】
教学
反思
后记
六、课后作业
1、完成基础训练
2、流利的背诵本课并能翻译
复习所学的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作者的理想社会。
归纳本课的成语。
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
巩固所学的内容,加深印象。
培养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加强学生的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板
书
设
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本课的成语: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
与世隔绝无人问津落英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