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 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 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曹子建之于子桓, 有凡之隔,而人称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论 大抵如此。
(一)诗歌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4)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文学
一、建安文学繁荣的社会原因
建安文学的时间段限,上起汉献帝元年(公 元196)下到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3)指 汉末魏初的文学,共27年。 其主要作家大 都生活在汉献帝建安时期。
(一)儒学失去统治地位,思想意识的解 放。
谢灵运:“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 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
明代张戎《岁寒堂诗话》“韩退之之文,曹子建 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二、创作 曹植的诗歌创作,可以曹丕称帝为界,划 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抒写自己政治上的雄心 壮志和对建功立业的向往。代表作他的 《白马篇》。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 的特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 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 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 辨析的意识。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下迄隋朝建立(公元589年),前后约近四百年。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之上。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

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风采气骨兼备。

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乐府诗乃至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桀、刘桢等“建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

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入极度苦闷之中。

阮籍的《咏怀》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

嵇康则继承了从《诗经》到曹操的四言诗创作经验,用四言诗表现其高蹈独立的情怀,语言率直,能体现“清峻”的风格。

二、两晋诗坛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

两晋与东晋又各有特点,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艺术性强。

左思的《咏史》诗,主要是写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1)其中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从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公元589年约近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北朝,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有称为中国中古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

一、时代特征、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潮(一)时代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

这近四百年间,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一直处于分裂、动荡之中,汉末动乱,代之而起的是三国鼎立。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王朝,至280年灭吴而统一全国,但至316年即由于“八王之乱”而灭亡。

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420年又为刘裕所篡。

此后便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北方是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南方则宋、齐、梁、陈几个朝代频繁更迭。

这一时期除了西晋的统治时间较长外,其余的朝代均为时较短,最短的萧齐政权不过20余年,王朝更迭带来的争斗以及南北对峙带来的相互攻伐,使这一时期战乱不断,少有宁日。

战乱使很多人丧生,也带来了饥馑、瘟疫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

因为战争造成的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作家与文人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的脆弱、命运的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风云的无能为力,于是,我们便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

在乱世之中,文人的生活方式或表现为或慷慨悲歌、或任诞放达、或及时行乐,追求声色,而文学风貌也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不能不说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社会动荡不宁外,其另一值得注意的特点则是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又称士族(世族)门阀制度。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一概述。

一、政治激荡与文学思想的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剧变不断,不仅出现了三国分裂的局面,而且还涌现了一些领袖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司马懿等,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这些政治上的变革,对文学思想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这个时期,不同的政治权力之间的角逐、文人的反战思想等都体现在文学作品中。

二、文学思潮、形式的发展1、“文学三绝”这个时期,文学出现了“文学三绝”,即“骈文、乐府、演义”。

骈文是一种具有特殊韵致的文学形式,采用对偶、叠韵等手法,如《琵琶行》、《长恨歌》等都是骈文。

乐府是民歌的一种形式,常常被作为大众文学的一种形式,如《木兰辞》。

演义则是和历史和官方颇为相似,其主要是描写英雄豪杰的故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2、以文化自信为基础的文学思潮在这个时期,中国文人对文化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因此出现了很多具有文化批判意义的文学作品,如王安石的《登幽州台歌》、李商隐的《夜泊牛渚怀古》等。

这些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坚持自我价值,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有着明显的民间色彩和文化情调。

3、唐宋古文运动之前的体裁面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体裁和形式,如城楼诗、宫体诗、新乐府、小令等,都是为达到抒发个人感情和表达政治、社会思想而诞生的。

其中,小令是一种具有民间色彩的短歌,比较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且歌词简单易于记忆,因此大受欢迎。

三、代表作品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梁代的一部文学著作,分上、中、下三卷,共494条。

它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书,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很多有趣的故事以及人物的言行,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文化风尚。

这部书已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对后来的散文作品十分重要。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基本轨迹(以诗 歌为轴心)
汉末及曹魏时期:(1)建安文学; (2)正始文学 西晋时期:(1)太康文学;(2)永嘉文学 东晋时期:(1)志怪小说;(2)玄言诗; (3)陶渊明田园文学 南朝时期:(1)宋之元嘉体(山水诗); (2)齐之永明体(新体诗); (3)梁陈之宫体(徐庾体); (4)文学理论总结期; (5)志人小说;(6)南朝民歌 北朝时期:(1)北方本土文学; (2)南北融合的文学;(3)北朝民歌
(2)魏晋至两宋时期文学(又分魏晋南北朝 文学、隋唐文学、五代两宋文学三个阶段),此 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自觉期和鼎盛期。此一时期文 人有着较高的地位和一定的独立发展的空间,文 学的地位也大大提高,诗、词的兴盛并发展到臻 于极致的美的境界标志着文人主体精神的充分张 扬,审美上论结构的恢张、气势的博大虽已无法 与先秦两汉文学相提并论,但词采之美、体式之 纯、性情之真、韵味之厚却是它独具的魅力。概 言之其主流可称之为‚文人雅士的美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总体趋势是从庙堂到雅士再 到民间,从贴近政治教化到贴近文人个性精神 再到贴近世俗人生;其特点是调越唱越低,路 越走越广。 从中国古代文学三个时期九个阶段的总体 框架来看,魏晋南北朝文学处于一个十分重要 的位臵。它是第一时期与第二时期的转折点, 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是第二时期中的 第一阶段,即唐代文学的前奏。也就是说,没 有它开创的方向及其在创作和理论上的探索、 积淀,就没有唐代文学特别是唐诗的鼎盛和辉 煌。
小结:汉末至南北朝这近四百年的历史,总的 特点及其对文学产生的影响表现在:(1)政局 动荡,长期分裂,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 的混乱局面,这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时代,与 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亦不相同,这种动荡不安 的时代不仅直接危及不少文人的生命,而且深 刻地影响到他们的心态和价值观;(2)中心南 移,政分南北,文化发展的南北差异显得异常 突出,文风亦出现南北之分;(3)民族冲突与 民族融合并存,而且长期分裂的政治格局为外 来文化(佛教)的接收、渗透提供了契机,文 化发展由此出现多元化趋势,这一时期文学天 空的丰富多彩是多元文化滋养的结果。

古代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

古代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鲁迅在他的著名论文《魏晋风度及文章 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 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 术的一派。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的特 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经过三百 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对文学重视:“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学者对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和品评。梁太子萧统《文 选》、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钟嵘《诗品》等。 文学观的发展:《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 《诗品》等。 《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 整的体系。

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较细致的区分,更
(3)强烈的个性表现。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
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 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
独特的风貌。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 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 文质等,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文体的辨析意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一方面,曹丕的《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铭诔善实,诗赋欲丽”;陆机的 《文赋》说:“诗缘情而绮丽,赋体物而浏 亮”;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基 本特征,涉及情采、声律、比兴、夸饰、练字 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简述曹操诗的艺术成就
(1)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
歌创作的全盛局面。多用乐府古题,叙汉末实事,如汉乐府的 《薤露》和《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现 实。 (2)曹操的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 感慨,语言古朴率真,所以胡应麟说曹操的诗是“汉人乐府本色 尚存”。他的诗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锺嵘说“曹公古直, 甚有悲凉之句”;陈祚明评其诗 “跌宕悲凉,独致超绝”;冯班评 其为“慷慨悲凉” 《步出夏门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 汉灿烂,若出其里。”均写得高远阔大,气势雄伟,表现出积 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3)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 先,影响了一代诗风,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 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还注重个体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这个时期的作家们更加关注自身的情感和个体的表达。

他们通过描写内心的痛苦、欢乐和纷争等各种情感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揭示人性的复杂性。

代表作之一是曹丕的《观沧海》。

这首诗以壮志未酬的曹操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疑问和对壮志未酬的无奈。

与此同时,魏晋南北朝文学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

南朝时期,佛教逐渐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佛教思想强调超脱尘世的境界,鼓励人们通过修行和悟性实现心灵的自由。

因此,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出现了大量反映佛教思想和题材的作品,如陶渊明的《饮酒》、佛印的《紧那罗塔的梦》等。

在魏晋南北朝文学中,还出现了不少世俗主义的作品。

这些作品强调人间的欢乐和世俗的快乐,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陶渊明的作品。

陶渊明是一位农民诗人,他的作品饱含对农村生活和自然界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怀疑。

他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丰富多彩的时期,代表了中国文学的不同风格和思潮。

它在文学思想、哲学与文学的融合、个体情感和佛教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第二章:魏晋南北朝

02第二章:魏晋南北朝

陶渊明的诗歌重写意。他注重言外之意
,充分发挥语言的启示性。诗歌语言虽 然极其平淡普通,但却经过了高度的艺 术提炼。他看似不经心地随意点染,却 表达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涵意蕴 。
谢灵运的诗歌则重写实。其山水诗多记
录其亲身游历的经过。他注重山水景物 的描摹刻画,而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 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是诗人描摹的 客体,在谢诗里,山姿水态已占据了主 导地位,穷貌极物成了主要的艺术追求 。
变为宫体诗风。梁陈宫体诗多表现宫廷 生活,多写女性容貌、体段、姿态及咏 物,追求艳丽,成为轻艳诗风的典型代 表,也多为后代诗论家所诟病,成为后 来改革的对象。
第二节 文本选读
一、建安文学
蒿里行 美女篇 赠秀才入军
第二节 文本选读
二、山水诗祖谢灵运与田园诗宗陶渊明 谢灵运和陶渊明是我国晋宋时代两位著名 的诗人,他们分别以田园和山水作为其创 作题材,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使“山 水”和“田园”从此登上了诗坛,他们也 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和“山 水诗”的开山始祖。
二、两晋文学 两晋文学又可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阶段。 西晋文学以太康时期为主,呈现出短暂繁 荣的局面。文学上出现了以“三张、二陆 、两潘、一左”为代表的作家群。太康文 学呈现出对繁缛、对仗等形式美的追求, 逐渐丧失了建安文学的风骨,但在语言运 用上也有一些新的探索,
东晋文学起自晋室南渡(317年),终于 刘裕篡晋(420年)。在哲学思想领域所 兴起玄学影响到文体,使得玄言诗占据文 坛长达百年之久,因此东晋除了玄言诗外 ,无可称道者,惟晋末陶渊明的出现,才 为东晋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而成为东晋文 坛之异彩。
一、建安文学、正史文学 (一)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自建安元年至魏明帝末(景初三 年239年),这一时期的文坛主要作家以曹 氏父子即“三曹”为中心,包括集中于他们周 围的“建安七子”以及女作家蔡琰等一批作家 。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汉献帝建安元年196—魏明帝太和 六年233)实际上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 学,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周围集 中了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与两汉的儒生相比, 这是在动乱中成长的一代新人。既有政治理想和政 治抱负又有务实的精神、通脱的态度和应变的能力; 他们不再拘于儒学,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创 作反映了动乱的时代。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 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 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建安风骨” 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淫靡柔弱诗风 的一面旗帜。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又一个突出成就,是出现
了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小说在这时已初具规模,奠定了中国小说的 基础,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 小说。 志怪小说代表作《搜神记》 志人小说代表作《世说新语》
陶翁不知何处去?田园诗意无处觅
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式的 自信和存在感,几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 了。那个黑盒子日复一日地通过广告、娱乐明星、肥皂剧暗 示着,那种知足常乐、与世无争、勤俭节约……的生活世界 必须赶紧抛弃,生活在别处。勤劳致富,不能致富的勤劳是 愚昧的。如果既不穷,也没有富,仅仅是热爱劳动,热爱田 野,有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式的世界观,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那么就是朝着穷途末路狂奔了。乡村已经没有信心再肯定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式 的诗意世界。
东晋南北朝文学

西晋灭亡以后,在南方经历了东晋、宋、齐、 梁、陈这五个朝代,在北方经历了十六国和北朝许 多的变动,最后由北周平北齐,隋又取代北周并平 定了南方的陈而统一全国。这中间经历了从公元3 17年到589年,共272年的分裂。东晋南北 朝文学就是在这样一个南北分裂、战乱频仍、朝代 不断更迭的大背景下发展的。其中有的朝代比较长, 如东晋(317~420)历时103年;有的朝 代很短,如齐代(479~502)只有23年。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多元文化融合
这一时期的文学融合了不同地域、 民族的文化元素,为后世文学的 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借鉴。
情感表达与个性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注重个性 表达和情感抒发,对后世的诗歌、 散文等文学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承前启后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继承了先秦文学的优秀传统,又开启了唐宋文 学的先河,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
五言诗
总结词
五言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诗歌形式,以每句五个字、结构简单、语言质朴为特点。
详细描述
五言诗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了乐府民歌的影响,走向文人化的创作道路。其代表作 品有曹操的《观沧海》、曹植的《白马篇》等。五言诗在唐代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了
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玄言诗
总结词
玄言诗是魏晋时期的一种诗歌形式,以阐释 老庄哲学、追求自然恬淡为特点。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 重要作家与作品 • 文学流派与风格 • 文学批评与理论 • 文学影响与地位
01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起源与背景
社会背景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变革。这一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并与道家、 法家等思想相互融合,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思想启迪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个体意识、人本思 想等,对东亚各国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产生了启发,推动了 东亚文化的进步。
风格借鉴
东亚各国的文学家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两汉魏晋南北朝 文学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点,丰富了本国文学的内涵和表 现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 士族在文化上所具有的优越的先天条件,对于 形成其在文学上的优长具有重大的影响。南北 朝时期出现的以世家大族为中心的文学家族或 文学集团,即与士族的文化承传有关。以世族 文人群体为特征而构成的文学集团,成为六朝 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因为世族普遍地爱尚 文义,其群体趣味与个体性情在文学中多有表 露,且能影响其文学思想与创作实践。两晋时 的陆氏家族,刘宋时的谢氏家族,萧梁时的萧 氏父子、庾氏父子、徐氏父子等文学家族,即 是这方面的代表。
• 其三,士族由于其独特的地位与艺术素养,对 其文学创作的主题与艺术趣味也具有重大的影 响。士族重门风与礼法,大都有家族的使命感, 他们的作品中多有追述或炫耀门第、追叙祖先 功德之作。其在艺术上多追求典雅、精工等审 美特征,这些都对六朝时期文学风貌的形成产 生巨大的影响。 • (二)文学思潮 • 这一时期在哲学思想领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 各种思潮纷纷兴起。约而言之,则可概括为儒 学式微、玄学兴起,佛、道二教广泛传播流行。
• 士族或世族,是指高门大族。约在东汉后期, 士大夫中就出现了一些世家大族,他们累世公 卿,在入仕上,其子弟比一般人更容易获得政 治上权利。汉末以后,他们成为一个独立性很 强的社会力量。世族的力量在汉末曾一度受到 打击与削弱,但到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 由于中正官为士族所把持,从而又形成了“上 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至东晋时, 由于门阀势力的强盛,一些门阀士族控制了中 央政权而形成了政权由士族与皇权的共治局面, 所谓“王与马共天下”,即是这种现象的反映 。
• 2、正始文学 • 正始文学自齐王曹芳正始元年(240年)至魏末(264 年)。“正始”是齐王曹芳的年号,自240至248年, 但文学史上的正始文学,一般也将正始以后至魏末包括 在内。这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掌权后为篡魏而形成 的政治上的恐怖局面,引起了文学面貌的变化。这一时 期的文人以“竹林七贤”(七贤指阮籍、嵇康、阮咸、 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为代表,而作家则以阮籍、 嵇康为代表。面对政治上的高压与黑暗,他们内心极为 苦闷,便以老庄的“自然”为武器对抗司马氏所提倡的 名教,作品大多表现为对礼教的虚伪的揭露与对黑暗政 治的抗议。就整个风貌而言,他们的作品没有了建安文 学慷慨悲凉的歌唱,而代之以韬晦遗世与忧生之嗟。但 就精神实质而言,正始文学仍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与建 安文学有其相通之处。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时间:196年到589年(共约400年)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文体: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

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

朝代:汉末——三国·魏——西晋——东晋——南北朝。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文学什么是建安文学:1、建安汉宪帝年号,(190——220)共25年的时间。

2、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3、指建安的东西,在此期间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史学上习惯把建安时期以及若干年以后的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

三曹的评价及作品分析:曹操:诗风与文风:诗风高爽,苍凉而又沉雄;文风通脱而机智。

诗歌的突出成就:①曹操诗是学习汉乐府结出的硕果。

他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

②语言古朴率真,所以胡应麟说《短歌行》等诗“汉人乐府本色尚存。

他的诗于悲凉之中含跌宕慷慨之气。

锺嵘说:曹公骨直,甚有悲凉之句。

③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

作品:《蒿里行》找出诗中名句并说明?答:“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大幅度地勾画出了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战乱破坏的严重,控诉了军阀的罪行。

你认为锺惺〈古诗归〉评此诗说“汉末之实录,真诗史也”的评论如何?答:诗歌首写群雄起兵,次叙军阀混战,末言人民遭殃,真实而概括地记录了东汉末年诸侯拥兵自重,为争夺权利而互相残杀,至使百姓遭殃的受沉重灾难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特别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大幅度地勾画出了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战乱破坏的严重,控诉了军阀的罪行。

《短歌行》举例说明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此诗的语言特点?答:以“朝露”比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比喻才德高盛。

以山、海比喻胸怀宽阔,招纳人才越多越好;语言质朴自然,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情绪。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一、文学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一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从经学中彻底解脱出来,实现了自身的自觉发展。

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韵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能敞开胸怀,无拘无束地抒写自我,显示自己的个性。

因而文学本身固有的特色即抒情性,更加鲜明突出。

这主要体现在诗、赋等文学作品抒情性的加强上。

如潘岳善写哀情;左思则善于咏史;刘琨善为凄厉之辞,自有清拔之气;郭璞则善以游仙形式,来慨叹咏怀。

西晋末至东晋,玄言诗占领诗坛,抒情文学走向低谷。

但到了南北朝时,文学的抒情性又加强了,而且比以往更为突出。

这时的作家都重视自我感情的抒发,即使同是一情,也能写出各种细微差别。

例如同是“恨”,江淹的《恨赋》就写出了各种“恨”状;同是“别”,其《别赋》就写出了种种“别”情。

儒家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观念在此时几乎已被淡忘了。

作家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写出了独特的感情内蕴。

陶渊明写他鄙薄官场、向往真淳之情;谢灵运写他“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胜”的矛盾;鲍照抒发他的豪迈与愤懑,庾信写他的沉痛与哀伤;宫体诗人也宣称“文章且须放荡”,要尽情显示自己的真情实感。

由于这时的作家大多数都独抒情愫,自显性灵,因而促进了作家各自独特风格的形成。

以建安而论,曹操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丕则如幽闺思妇,流丽婉转;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刘桢则高风跨俗,挺拔清奇;王粲捷而能密,苍凉悲慨;蔡琰则长于叙事,凄婉深长。

建安以下,阮籍之遥深,嵇康之清峻,陆机之华美,左思之雄迈,刘琨之悲壮,陶渊明之恬淡,谢灵运之典丽,鲍照之俊逸,庾信之清新,各具风格,自成一家。

这种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正是文学自觉的表现。

这一时期,文学的地位被抬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

(完整word版)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_袁行霈版

(完整word版)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_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

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1、文学的自觉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1)文学风尚与主题。

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

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魏晋南北朝文学详解

魏晋南北朝文学详解
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四)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 门类。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 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 的认识。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 发展状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思想表征
1.谈玄——热衷清谈,以玄远超脱为人生最高境界。
玄学的基本特征:一种抽象思辨的哲学。
玄学反映了魏晋文人的思辨热情和对人类知性的重视。
从玄学论辩中发展起来的语言机智,则促进了文学的 发展。
2.饮酒——纵情狂饮,蔑礼教而崇放达。 3.吃药——服用烈性药物,追求精神刺激。 4.隐逸——游山玩水,遗世隐逸成为名士们高雅流行的
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 魏晋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民歌 魏晋南北朝小说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10
1.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
▪ 时代背景:世积乱离,风衰俗怨 ▪ 主要成员:三曹、七子、蔡琰 ▪ 创作形式:五言腾踊 ▪ 风格基调:慷慨任气 ▪ 诗歌传统:建安风骨
三曹父子
曹操( 155~220 ),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 人。《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苦 寒行》。其诗多为乐府古题,“如幽燕老将,气 韵沉雄”。
曹丕(187 ~ 226),字子桓,曹操次子。220年 曹操死后,袭魏王位。十月废献帝,建魏国,将 都城自许昌迁至洛阳,谥文帝(220—226年在位)。 《燕歌行》(七言)、《典论·论文》(文论)。
曹植
曹植(192 ~ 232),字子建。“才高八斗”,下 笔成章。在文帝、明帝在位的12年中,受到限 制与打击,多次迁封,最后封地在陈郡,卒谥 “思”,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

3.魏晋南北朝文学(1)建安风骨①“三曹”(初中)“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三曹”与也是父子兄弟以文学见称的宋代“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齐名。

a.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代表诗作有《观沧海》(初中)《龟虽寿》(初中)《短歌行》(初中)等。

b.曹丕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

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c.曹植曹植,字子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他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他的诗歌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更是赞许有佳:“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便是由此得来。

曹植诗歌创作成就:(小学、高中)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诗歌内容丰富充实。

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

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文学出现的这些“新变”,与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文学史上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始于东汉建安年代,迄于隋统一,历时约四百年,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况比较复杂。

南北朝文学是文学研究整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建国以来,收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集体编写和专家个人编写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各有特色,其中有些著作还发生过较大影响。

目录1 文学简介2 历代过程3 文学特点4 文学观念5 文学渗透6 学术影响7 文学风尚8 文学命运9 文学自觉10 创作背景文学简介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文言小说。

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

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

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

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

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

综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

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这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之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文学评论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 学批评专论,。
陆机的《文赋》是一篇用骈体文写成的文 论著作,阐述了相当完整的创作论,它第 一次把创作动机、过程、方法、形式、技 巧等问题归入文学批评范畴。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 学理论巨著,是对前代文学理论的总结和 发展。
陈,历史上把这四个朝代称为南朝
一.政治状况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
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他们之间的根本区 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 是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的局面
二 社会思想及文人心态
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 显得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 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是继战国 “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 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也是这一时期思想领域中重要 现象。
三 文学概况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
1.文学的觉醒与独立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 的一个门类。
文史分开,把文章区分为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
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
曹丕把文章体裁分为四科八类,并且剖析了各自特点 和要求:“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二 社会思想及文人心态
建安时期,受经学思想影响,文人重新审视自我, 抒写人的感情、欲望和个性。
魏晋之际,环境险恶。士人为逃避祸端,开始从 老庄那里寻求精神寄托,他们喜好清谈,发言玄 远,正始玄学便是这一产物。他们推崇《老子》、 《庄子》和《周易》,并称之为“三玄”。他们 用玄学理论和清谈方式来讨论“名教”与“自然” 的关系
齐梁时期:“永明体”的产生,沈约、谢 眺、王融等
梁陈两代:浮靡轻艳的宫体诗成为诗歌创 作的主流
南朝乐府民歌 :《西洲曲》
4、北朝文学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 散文: 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颜之推《颜氏家训》
照,是魏晋南北朝庶族文学的卓越代表。
(2)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
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 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 (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 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 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 及其子萧纲、萧绎。
第二章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 年(196),下迄隋朝建立(489),前后 约400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 裂、大动荡时期,战争频仍,军阀割据, 朝代更迭,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 文化环境较为宽松、文学艺术极为活跃的 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大转变,且极富创 造性时期。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
重抒情,重形式美,重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由文学 的功利倾向走向非功利。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1)文学风尚与主题
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 系》、《汉文学史纲要》中用“药、酒、女、佛” 四个字来概括魏晋六朝文学现象。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从而形 成了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 补偿的放达。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 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 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一.政治状况
1.战乱不断、国家分裂 ,朝代更迭 : 曹操迎汉献帝,定都许昌,改年号为建安
(196—220年) 建安25年(220)曹丕称帝,随后孙权、刘备相
继称号建国,形成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 265年,司马炎灭魏自立,建立西晋王朝 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
南北朝长期分裂 : 北朝:“五胡十六国”(304—429) 南朝:刘裕代晋自立宋(420),后来是齐、梁、
(2)文学题材的新变
玄言诗
山水田园文学
山水田园文学继玄言诗而兴起,标志 着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到风格都有了重大 的突破,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 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 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 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 (1)诗歌
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 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曹丕的《燕 歌行》,标志着七言古诗的成熟 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 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
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
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 情赋
(4)小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的新的文学样式, 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主要有 志怪小说《搜神记》和志人小说《世说新 语》。
3、文学的士族化、家族化和宫廷化
(1)文学的士族化

士族因之拥有世袭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
因而,自然造成了士族对文化的特权。魏晋南北
朝的大多数作家都出生于世家大族。

文学产生了明显的贵族化倾向:粉饰太平,
歌功颂德,崇尚浮虚,向往声色,追求对偶工整,
用词绮密,气质纤弱,情感细腻。

西晋的左思和此后东晋的郭璞、刘宋时的鲍
(3)文学的宫廷化
晋宋以后,文学的士族化,更兼有了宫廷化 的特色。文人从广阔的社会生活退缩回贵族的、 宫廷的狭小圈子,放纵感观于世俗的享乐,又陶 醉于家族门第的光环,迷恋于个人情感的玩味, 沉溺于贵族文化的雕琢。当时作家的吟咏性情, 侧重于月露风云、闺房衽席,“宫体”之号,由 斯而起。
宫体诗主要反映宫廷荒淫的生活,以描写女色为 主,充满色情成分,风格轻靡、浮艳。
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论著作。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1、建安、正始文学
建安风骨:建安诗歌,悲伤离乱,慷慨苍凉, 梗概多气,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正始之音:正始诗歌继承建安诗歌的传统,
由于环境险恶,变慷慨用世为忧生嗟叹
代表作家:竹林七贤
2、两晋文学
西晋,太康诗坛:三张、二陆、两潘、一 左(左思)
东晋玄言诗,孙绰、许询、王羲之 晋宋之际的大诗人陶渊明成了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
转变,开山水诗一派
3、南朝文学
宋初:谢灵运及其山水诗,鲍照的诗歌创 作(七言歌行、边塞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