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而努力构建战略支点
鄂发[2010]25号-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11-17 8:43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为加快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出如下意见:一、统一思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1、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2000年以来,我省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达到46%。
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要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湖北发展、构建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2、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协调推进,按照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要求,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城镇化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
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龙头,以加快中小城市和中心镇提质扩容为重点,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明和谐,城镇布局科学,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3、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理念,科学发展,切实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镇带动,产业驱动,努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确定城镇发展定位和城镇化途径;坚持规划先行,集约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坚持生态优先,低碳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坚持城乡统筹,优化结构,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切实保证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4、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2%以上;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能力明显提高,每年转移农村人口60万人以上,五年共新增3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转移进入城镇,其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吸纳90万人以上,中小城市和县城吸纳130万人以上,中心镇和其他小城镇吸纳80万人以上;城乡产业良性发展,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条件大为改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位居中部地区前列;城乡体制障碍逐步消除,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城镇快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基本构成经济文化生态强省的城镇体系。
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稿
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稿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稿,现在农村城镇化的进度别的越来越快了,经常领导们需要在会议上做出讲话来传达政府对于城镇化工作的精神,管理资料下载网为您带来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稿,全文如下:同志们: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市城镇化发展工作会议。
刚才,我们对柘城县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参观考察,瑞琴同志总结了全市2009年度城镇化发展工作,具体安排了今年的任务。
柘城县及部分乡镇进行了典型发言,落后单位作了表态发言,希望先进单位继续努力、再创佳绩,落后单位查找差距、迎头赶上,切实把我市城镇化发展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抢抓发展机遇,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开创湖北科学发展新局面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来部署、来推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个百分点,2009年达到%,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有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30年平均10%的经济增长率中,城镇化贡献了3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加快发展、快速推进的重要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出了新的部署。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推进城镇化的重点任务,除了在《建议》第五部分集中论述,还在“十二五”发展的基本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处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可见,加快推进城镇化意义重大,作用重要。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国际国内和我省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和经验,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空间。
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
学写作经典范文:积极构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
李鸿忠:积极构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湖北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省份,肩负着中央赋予的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光荣使命。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战略支点的构建,我们主要是加快推进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建设。
构建战略支点的有力载体省第十次党代会形成的“五个湖北”建设战略举措,与“五位一体”总布局内容一致,其实质是推进构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坚持发展的第一要义,积极推进“富强湖北”建设,使湖北的经济总量更大、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后劲更足、实力更强,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建设“富强湖北”,不但包含着对经济发展速度、规模等“量”的要求,而且包含着提升经济整体素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等“质”的要求。
我们将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两手并重,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两业并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努力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促进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推进“创新湖北”建设。
改革创新是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根本动力。
建设“创新湖北”,就是要依托湖北的创新资源,激活湖北的创新潜能,发挥湖北的创新优势,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推上创新驱动轨道。
我们将继续深入解放思想,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发展文化,激发创新驱动的“原动力”;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增强发展的内生活力;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创新开放模式,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深入推进自主创新,建设科教强省,推动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法治湖北”建设。
良好的法治环境既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之需,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之要。
建设“法治湖北”,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探索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有效途径,努力扩大人民民主,积极推进依法治省,使法律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普遍规则,使法治精神成为社会崇尚的普遍共识。
努力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 一 五 ” 时期 ,我 省 经济 社 会 发展 取得 巨大成 就 。全 面 完 成 了 “ 一五 ” 规 划 确 定 的 十 十
目标任 务 。在 构 建 促 进 中部 地 区崛 起 重 要 战略 支 点 的征 程 上 迈 出 了 坚 实步 伐 , 为 “ 二 五 ” 十
跨 越 式发 展 打 下 了良好 基 础 。 “ 二 五 ” 时期 ,是 湖 北 加 快 建 设 促 进 中部 地 区 崛起 重要 战 十
略 支点 和 全 面建 设 小康 社 会 的 关键 时期 。 我 省 将 进 入 发 展 黄金 期 、工 业 化 中期 加 速 期 、城 镇 化 加 速 推 进 期 、产 业 结 构 加 速 优 化 升 级 期 、经 济体 制 突 破性 转 轨 期 , 面 临一 系列 重 大机
全 省 文 化 大发 展 大繁 荣 ;大 力推 进 体 制 杌 制创 新 ,积 极 培 育创 新 文 化 , 营造 创 新氛 围 ,鼓
励 创 新 ,宽 容 失 败 。 四 是 坚 持 城 乡统 筹 发 展 ,加 快 推 进 城 乡一 体 化 。 要 加 快 推 进 农 业 现 代
的新 局 面。
科 学发 展 是 解 决 湖 北 所 有 问题 的 关键 。 “ 二 五 ” 时 期 ,要 坚持 以 科 学 发 展 为 主 题 , 十
以加 快 转 变经 济发 展 方 式 为主 线 。 着 力解 决 事 关发 展 全 局 的 若 干 重 大 问题 。推 进 经 济 社 会
又好 又快 发 展 。一 是 坚持 转 型 发 展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展 方 式 。 要 创 新 发 展 模 式 ,把 发 展 转
换 到 消 费投 资 出 口相 协 调 、 内需 外 需 “ 轮 ” 驱 动 的 轨 道 ,转 换 到 科 技 引领 、创 新 驱 动 的 双
努力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努力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如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确定了具体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并已下发文件。
对于湖北,这将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
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精神,并以此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乘势而上,是当前湖北省最重要的任务。
一、中央实施“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所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这是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缩小地区差别,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人口众多,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水陆空交通便捷通达,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农业领域特别是粮食生产上有着明显优势;工业基础也比较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条件总体较好,承载能力较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原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的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但是,中部地区目前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突出地表现在: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相当繁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就业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比较大;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体制机制性障碍比较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抗灾能力比较弱等等。
这些突出的矛盾问题在客观上的确制约了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因此,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既是中部地区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逐步减少地区差别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分享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需要。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构建战略支点的若干意见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构建战略支点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9.06•【字号】鄂发[2011]29号•【施行日期】2011.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构建战略支点的若干意见(鄂发〔2011〕29号2011年9月6日)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是省委、省政府在深化省情认识基础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推动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具体实践。
现就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构建战略支点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推进“两圈一带”战略是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必然选择(一)深入推进“两圈一带”战略,是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根本途径。
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首次提出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5年多来,省委、省政府继争取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又不失时机地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形成了“两圈一带”战略布局。
2011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再次视察湖北,要求我省紧紧把握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宝贵机遇,在新的起点上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北改革发展寄予的殷切期望和历史重托,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
“两圈一带”战略继承和发展了我省过去一系列发展思路,对局部战略进行整合和集成,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战略体系。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两圈一带”战略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深化和发展。
“两圈一带”战略既强调空间布局的整体性和资源的整合重组,又强调彰显区域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既强调区域间的竞相发展和率先崛起,又强调区域间的合理分工和合作联动,形成圈圈相联、圈带互动、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当前我国十五项大政方针
六是关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GDP总量增长了10倍,平均发展速度为9.4%,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这种滞后在2003非典考验中暴露得更加充分,可以看出城乡差距拉大问题和公共医疗资源短缺问题。
三是公平问题。民众三与管理与监督。科学发展观是以实现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基本着眼点,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造福于民的过程。科学发展观首先强调的是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本,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普通百姓看是否以人为本,最关心的是“公平”二字。他们要求“权利公平、利益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平等地参与竞争,参与社会各项活动。不公平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
九是新形势下人民内部利益矛盾错综复杂。现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指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矛盾。这类矛盾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纵横交织,盘根错节,复杂异常。可以说,目前中国各社会阶层之间,社会阶层内部,地区之间,地区内部,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等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利益矛盾。
努力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维普资讯
部 崛 起 晌 占 田 支 点 苦
、
湖 北 省 委 书记
俞 正 声
最 近 ,中 共 中央 政 治 局就 如何 促 进 中部 地 区 崛起 的 有关 区 差 别 的 需 要 , 是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需 要 , 是 广 大 人 民 群 也 问题进行 了专门的研 究 , 定了具 体的方针 、 线和政 策 , 确 路 并 众 能 够 更 好 地 分 享 国 家 改 革 开 放 和 现 代 化 建 设 成 果 的需 要 。 巳 下 发 文件 。对于 湖 北 , 这将 是 一 次 重 大 的 战略 发 展 机遇 。认 有 关 精 神 , 以此 统 一 思 想 , 奋 精 神 , 势 而 上 , 当 前湖 北 并 振 乘 是 省最 重 要 的任 务 。
部 大开 发 、 兴 东 北 老 工业 基 地 战略 后 , 中央 、 务 院 从 我 加 快 发展 , 在 前 列 , 促 进 中 部 地 区 崛 起 做 出 更 大 贡 献 , 振 党 国 走 为 成 阶 段 总 体 发 展 战 略 布 局 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 , 于 缩 小 地 区 差 别 , 而 重 要 的 要 求 : 是湖 北 要 走 在 前 列 , 是 湖 北 要 成 为促 进 中 对 一 二
势 。去 年 , 锦 涛 总 书 记 来 湖 北 省 视 察时 明 确 提 出 , 北 应 该 胡 湖 为 促 进 中 部 地 区 崛 起 的 重 要 战 略 支 点 。 这 里 有 两 个 非 常 明确 部 地 区 崛起 的 重要 战略 支点 。 以 说 , 既 是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对 可 这 湖北 寄予 的殷 切 希 望 ,也 是 中央 从 国家 区域 发 展 的 战 略 层 面 上对 湖 北 省 战 略 地 位 的 充 分 肯 定 。有 些 同志 习惯 于 一 讲 到 中
袁纯清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一)——转型迫在今天跨越时不我待7月29日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是山西省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省委书记袁纯清代表省委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以清新之风、务实之言,指明了山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发展的路径,必将激励全省人民迈向新的征程,共创美好未来。
目前,全省各地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的热潮,为了更好地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解好讲话精神,山西日报编辑部组织力量,精心策划采写了《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系列报道。
报道共分8篇,今天刊发首篇《转型迫在今天跨越时不我待》。
希望全省人民在大会精神的鼓舞下,同心同德,拼搏进取,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7月29日,全省领导干部大会。
省委书记袁纯清向3400万山西人民发出总动员令: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由是,三晋大地吹响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激越进军号,三晋儿女踏上抢抓机遇促转型、上下同心谋跨越的豪迈新征程。
加快跨越为什么是山西的必然选择?"加快跨越是山西的必然选择。
必须抓住今天,把握明天,否则我们就会犯历史性错误。
"在讲话中,袁纯清把跨越发展之于山西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山西必须走跨越式发展之路。
为什么?这是基于对山西省情的精准把握。
近年来,尽管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但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发展不足。
据统计,2005年山西GDP在全国排第16位,2009年则跌至第21位。
4年后退5位的尴尬事实表明:山西纵向比成绩明显,横向比差距不断拉大,欠发达的省情没有改变。
而作为欠发达地区,山西要想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决不能"四平八稳地走",必须"三步并作两步地跑"。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2023年第4期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为延边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奋进坐标。
延边州将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总要求,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延边特色、边疆特点、时代特征的发展新路,以延边一域争先为全省振兴发展大局添彩。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推动边疆地区振兴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延边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主要心思放在想发展、谋发展上来,把全部精力放在议经济、拼经济上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全力以赴扩投资上项目,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窗口期”,千方百计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山水蓄能三峡”、嘉泽储能电池、泰泽锂电池、多维生物制药、LNG 天然气储备基地、百万吨进口煤炭储备基地等重大项目落地,加快推进延吉机场、长图铁路延吉站迁建和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和龙明岩水利枢纽等项目建设,谋划布局城市更新、乡村建设、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夯实长远发展根基。
聚精会神抓产业促集群,按照“沿链谋划、龙头牵引、培育壮大、集群发展”的思路,抢抓产业发展“窗口期”,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加快推动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上下游企业,着力打造医药、食品烟草、新能源、旅游、医美、纺织服装、光电■中共延边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33信息、优质矿泉水、动漫等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延边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努力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千方百计优环境抓招商,常态化抓好服务企业月、千人助千企等助企长效机制,优化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机制,为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努力把延边州打造成为投资洼地、兴业沃土。
公需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部分答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公需课部分答案单选题1、我国目前是世界()制造大国。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2、我国制造强国战略中提出的目标是,到()年进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方阵。
A、2025B、2035C、2045D、20503、中国工程院发布的《2021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对九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我国综合排名()。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4、新中国工业化的奠基之作是()。
A、改革开放B、“一五”计划C、制造强国战略D、“二五”计划5、()是最大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领域。
A、工业B、农业C、服务业D、建筑业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上,推进新型工业化。
A、工业互联网B、虚拟经济C、实体经济D、服务业7、()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
A、战略性新兴产业B、服务业C、农业D、互联网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水平。
A、数字化B、规模化C、高端化D、智能化E、绿色化2、制造业强国的特征包括()。
A、规模雄厚B、结构先进C、技术创新能力强D、国际分工地位有利E、可持续发展能力强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A、制造强国B、质量强国C、航天强国D、交通强国E、网络强国4、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融合发展。
A、工业化和现代化B、工业化和信息化C、制造业和服务业D、制造业和农业E、服务业和农业5、新发展理念包括()。
A、创新B、协调C、绿色D、开放E、共享6、我国虽然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对照国际先进标准,距离世界制造业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A、我国制造业的优势产业还不够多、不够强B、工业技术薄弱C、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不完善D、信息化和传统制造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有待提升E、产品品牌价值低1、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要把传统优势产业巩固好、提升好,决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2020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三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科学发展 精品
2020年高考时政热点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1.《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经济工作的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思考: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意义。
2.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提几条合理化建议?3.请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性?4.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1、2020年8月18日,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国家发改委确定的首批低碳试点省和低碳试点市是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
试点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编制低碳发展规划;二是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三是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四是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五是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者:田海军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2016年第12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经验表明,创新驱动能够最合理有效地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核心在创新。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我国依靠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支撑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困难的新情况,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才能形成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动力。
创新是全方位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
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这个关键就是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而这个成就是通过工业革命取得的。
从国家发展看,近代以来,谁在科技创新方面占了先机谁就能取得竞争优势。
“发端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走上了世界霸主地位;美国抓住了第二次产业革命机遇,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
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2021(一)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统一战略基点与战略方向
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2021(一)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统一战略基点与战略方向作者:刘伟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年第1期刘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这一新发展格局应坚持怎样的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或者说战略支撑在于创新,创新驱动和引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动能。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方式和路径,重要的在于必须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同时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方向。
怎样统一战略基点与战略方向,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机统一于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统一战略基点和战略方向的根本在于供求适配(一)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新发展格局之所以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首先是适应国内外经济条件变化的客观要求。
就国际经济而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低迷,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2020年全球进入严重经济衰退,预计会出现4%~5%的负增长。
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面对的全球经济市场需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发展条件难以持续。
就国内经济而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一系列经济条件发生根本变化,需求端的内需不足、产能过剩替代以往的需求膨胀、经济短缺成为常态,供给侧的要素成本大幅上升替代以往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因此以要素投入量扩大为主拉动经济规模高速扩张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6月版,第74—79页)。
这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演变,使得我国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初级产品,然后利用国内制造生产成本低廉优势加工,向发达国家出口最终工业消费品,再由发达国家进口资本(技术)密集产品,加强国内制造生产能力,形成“世界工厂”的“双环流”格局必须改变,调整为以扩大内需为立足点。
高考一带一路政治练习题
高考一带一路政治练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我国提出了“丝;材料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1)结合材料一,说明“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我;①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完善我国全方位、宽;③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完善;④有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引进来”;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我国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努力实现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全方位、多领域交流合作。
材料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发展愿望,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方面有很强需求,我国加大对我国中西部和沿边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产能充足、外汇储备较多,在装备制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通过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可带动产品和设备出口,实现互利双赢。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8分)(经济生活)①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
(2分)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完善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分)③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分)④有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2分)材料二: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到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外交凸显合作共赢的特色。
指出,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建筑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建筑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1.08.08•【字号】鄂建办[2011]183号•【施行日期】2011.08.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建筑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鄂建办[2011]183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现将《湖北省建筑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贯彻落实。
附件:《湖北省建筑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二〇一一年八月八日湖北省建筑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序言“十二五”时期,是发挥我省优势、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为做大做强湖北建筑业,奋力实现新跨越,优质、安全、高效地完成我省各项建设任务,特制定《湖北省建筑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和湖北省建筑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本规划是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地制定建筑业各项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建筑业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奋斗,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贡献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省建筑业产业规模大步迈上新台阶。
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突破4200亿元、950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倍和2.5倍,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幅分别达到26%、19%,均超过全国平均增速,在中部地区名列前茅,对全省GDP的贡献份额始终保持在6%以上,成为我省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建筑业成为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劳务输出的重要行业,全省建筑业固定从业人员从2005年114.33万人,发展到2010年的230万人。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决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5.23•【字号】鄂政发[2008]30号•【施行日期】2008.05.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决定(鄂政发〔2008〕30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立足以质取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决定实施质量兴省战略。
一、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重大意义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
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全省综合实力、提高湖北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是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根本要求。
近年来,全省大力实施质量振兴工程和精品名牌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2007年底,全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4650项,产品标准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达到87%,其中食品类合格率达到8932%,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达到99%;全省累计创中国名牌产品51个,国家免检产品10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个、驰名商标28件,建设工程创“鲁班奖”26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8项,大大提升了“湖北制造”的影响力。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知名度不高,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服务行业质量整体水平不高,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和企业质量意识不强,检验检测能力有待提高。
对此,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质量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组织实施质量兴省战略。
二、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实施质量兴省战略,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标准体系建设为基础,以争创精品名牌活动为载体,以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突出重点,强化监管,推进全省质量总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第十三章 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 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十三章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一、单选题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A.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B.一核.双轴.三城.四区.多节点C.一核.两区.三轴.四城.多节点D.一核.双城.三轴.四区.五节点【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
2、下列有关“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20年总体指导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B.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C.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D.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选项C错误,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
参见教材P312。
3、在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三个阶段中,增强部分率先发展地区的实力,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的阶段是()。
A.奠定基础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冲刺发展阶段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参见教材P301。
4、关于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阶段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准备阶段,从1991年到2000年B.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C.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1)奠定基础阶段。
从2001年到2010年。
(2)加速发展阶段。
从2010年到2030年。
(3)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
加快发展面向东盟通道经济 为构建新战略支点提供支撑——广西面向东盟通道经济建设研讨会综述
新 突破 ,中心城 市辐 射带 动作用 日益 增强 , “ 两 区一 带” 区域联 动发 展新 格局初 步形 成 , 为通道 经济 发 展 创 造 了有 利条 件 。 近年来 , 广 西积极 构筑 对接 东盟 的 “ 海陆空” 立体 交 通 网 , 努 力 建 成 中 国与 东盟 的区 域 性 现代化 综合 交通枢 纽 。广西 出省 、 出边 、 出海 国际
Ma Q i u y u n&Z h o n g Z h i q u a n
由广 西 社会 科 学界 联合 会 主 办 、 广 西社 会科 学 界联 合 会东 南亚 经 济 与政 治研 究 中心 承 办 、 广 西 产 业 与技 术经 济研 究 会协 办 的 “ 广西 面 向东盟 通 道 经 济建 设 研讨 会 ” 于2 0 1 3 年8 月9 日在广 西 南 宁 召开 。 广西 社 会科 学 院 、 广西 北部 湾 经 济 区规 划建 设 管 理 产业 为主 的产业体 系 、中心 城市 和 中小 城镇 群 是发 展通 道经济 的 3个要 素 。沿 交通 轴线 逐步 发展 的产
拓展 “ 点 轴理 论 ” 为“ 点一 区一 轴 ” 理论 , 它 可 以更 好
济产业带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和突 破 口,大 力争 取 国家赋 予崇 左市作 为 中国~ 东盟 陆
路大通 道 上边境 口岸城 市新 的政策 与 功能 ,加快 完
成陆路东盟南崇经济产业带发展专项规划 ,加快完 善经济产业带交通 、 信息设施和城镇化建设 , 进一步
东 南亚 横 A RO U N D S OU T HE A S T A S I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建战略支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干部读本》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湖北的科学定位,是赋予湖北的历史性重任,是湖北发展的重大机遇。
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转变中促发展,以发展促跨越,努力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深刻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把握客观规律、顺应时代潮流作出的英明重大决策,事关改革发展的全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
对于老工业基地的湖北而言,更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解决当代一切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指南和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一个完整的关于发展的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时代发展的主线,主题和主线有机联系、不可分割。
科学发展是总体目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对外贸易顺差过大的格局难以为继,高度依赖投资拉动、消费率偏低的格局难以为继,高度依赖第二产业拉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格局难以为继,高度依赖物资投入和资源环境消耗、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格局难以为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显得重要和紧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在于促进发展,是为了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用发展的实绩体现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
2、转变发展方式是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现实选择。
湖北要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就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好于、优于、快于其他地区,在地位和作用上重于、大于并带动其他地区,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撑点、着力点。
构建战略支点不仅是量的辐射带动,更重要的是发展方式的示范效应、支点功能的充实完善。
我们要高举战略支点的旗帜,把构建战略支点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以战略支点建设统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四基地一枢纽”建设,提升“一主两副”中心城市的实力,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示范功能、对外开放辐射功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功能,以卓越的发展实力、规模、质量来担当支点重任,不辜负党中央和总书记的信任与重托。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湖北而言,转变发展方式本身就是一次发展的跨越。
转变发展方式是一种“倒逼机制”,有利于湖北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丰富、环境相对保持完好的后发优势,有利于湖北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丰富、实力较强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吸引和集聚优质要素资源,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和促进发展,奋力推进我省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越,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由科教大省向科教强省的跨越,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实现科学发展的标准和要求“一步到位”。
转变发展方式是推进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
国家的政策导向很明确,谁转得快、转得早、转得好,谁就能争取更多更大的政策支持。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东湖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和实践舞台,我们必须用好这两块“金字招牌”,演好转变发展方式这部大戏,用一流的业绩吸引更多的要素资源,助推湖北的跨越式发展。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
国家决定将武汉城市圈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对湖北极大的关怀和鼓舞。
建设“两型”社会,核心是改革创新,切入点是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根本目的是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位于中部地区腹地的武汉城市圈作为老工业基地、重要原材料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趋势十分明显。
要完成好国家赋予的试点任务,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在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两型”产业上率先突破,在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上率先突破,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上率先突破,才能真正闯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新路,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在全国“两型”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牢牢把握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要牢牢把握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深入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着力解决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1、狠抓结构调整这个永恒任务,走转型发展之路。
调整优化结构,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
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重点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优化上下工夫,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走转型发展之路。
一是努力调整优化需求结构。
正确处理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增加投资与扩大消费的关系,在确保全省投资规模增长幅度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前提下,更加重视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积极实施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引导消费结构升级,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二是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两增同步”。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实施“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和先进制造业振兴工程,支持汽车、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七大千亿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突破性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完备、生活性服务业丰富繁荣、新兴服务业优势突出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加快推进区域结构调整。
大力推进“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进一步支持武汉做强做大,提升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支撑能力;继续坚持“一主三化”方针,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进一步抓好仙洪试验区、城乡一体化试点、山区县市脱贫奔小康试点、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等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狠抓节能减排这个刚性任务,走绿色发展之路。
节能减排是科学发展必须实现的硬指标、硬任务,必须以硬手段、硬措施切实抓好。
要坚持把建设“两型”社会、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节能减排,加强污染治理,加快生态修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巩固和扩大节能减排成果,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倒逼机制和长效机制。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与节能技术,强制性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及产品,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强化排污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强化指标约束,加大执法处罚力度。
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
以“三库”(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漳河库区)、“三江”(长江、汉江、清江)、“三湖”(洪湖、梁子湖、东湖)为重点,着力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综合治理。
着力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和优美整洁的农村环境。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
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青山—阳逻—鄂州循环经济示范区、荆门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加快建设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再生资源基地;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业,大力推进国家低碳试点省建设,在武汉城市圈建立低碳发展试验示范区,推进城市、社区、园区和企业“四级低碳试点”,探索低碳发展模式和有效运行机制。
3、狠抓改革创新这个紧迫任务,走创新发展之路。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要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最大资源、最强动力,走创新发展之路。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深入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推动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抓好重大人才工程建设,加快建设人才强省。
二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
放胆、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尊重企业和企业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努力把湖北建成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的地区之一。
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三是积极培育创新文化。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创新氛围,创建充满活力的动力机制、催生创新产业的良好环境,建设发展文化,把各方面积极性都充分激发出来,形成发展的统一战线。
4、狠抓民生改善这个根本任务,走和谐发展之路。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之“魂”,贯穿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过程,走和谐发展之路。
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着力实施富民惠民工程。
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实施以就业、社保、教育、医疗、文化、住房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富民惠民工程,努力朝着使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目标迈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整合社会管理资源,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加强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增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