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学》年月期末测验指导
成人教育《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57.5 这个数的上限是( C )。
A.157.758B.157.65 C.157.55 D. 158.52.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表示称为( B )。
A.自变量 B.随机变量 C.因变量 D.相关变量3.实验或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之为( A )。
A.总体 B.样本点 C.个体 D.元素4.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图式( D )。
A.直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散点图5.适用于描述某种心理属性在时间上变化趋势的统计是( D )。
A.茎叶图 B.箱形图 C.散点图 D.线形图6.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B )。
A.散点图 B.圆形图 C.条形图 D.线形图7.运用相对累加次数分布曲线,可以快速计算出与学生原始分数相对应的统计量是( B )。
A.百分等级 B.Z 分数 C.T 分数 D.频次8.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间断性资料频数分布的是( A )。
A.圆形图 B.直方图 C.散点图 D.线形图9.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及一种事物随另一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的统计分析图是( D )。
A.散点图 B.圆形图 C.条形图 D.线形图10.在一组正态分布的数据巾,去掉两端极值后,一定不会受到影响的统计特征值是( D )。
A.全距 B.平均值 C.标准差 D.众数11.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A )。
A.50 B.75 C.25 D.50 ~ 5112.六名考生在作文题上的得分为 12 , 8 , 9 , 10 , 13 , 15 ,其中数为( B )。
A.12 B.11 C.10 D.913.A 、 B 两变量线性相关,变量 A 为符合正态分布的等距变量,变量 B 也符合正态分布且被人为划分为两个类别,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应采用( B )。
A.积差相关系数 B.点双列相关 C.二列相关 D.肯德尔和谐系数14.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时,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是( D )。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下列属于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有()。
A、卡方检验B、符号检验C、符号等级检验法D、秩和检验E、中位数检验等参考答案:ABCDE2.三个水平的因变量方差分析的备择假设为:Ho:μ1≠μ2≠μ3。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任何一个随机事件A的概率都是非负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等级变量具有绝对参照点,但不具有相等单位。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6.下列情况数据的分布属于二项分布的是()。
A、投掷硬币B、天上下雨C、考试分数D、身高E、体重参考答案:AB7.在人格侧样上的分数形成正态分布σ=12,μ=80。
一个随机样本n=16,其均值大于85的概率是()(不查表)A.2.52%B.4.78%C.5.31%D.6.44%参考答案:D8.次数分布图可以清晰直观的给出数据的分布趋势,有不同的类型()A.直方图B.棒图C.折线图D.茎叶图E.饼图参考答案:ABCD9.回归的目的就是得到回归方程。
()参考答案:A10.相关样本假设检验中,双尾检验的虚无假设表示为H₀:μ₀≠0。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1.想要研究性别跟是否吸烟有无关系,用()A.积差相关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C.点二列相关D.φ相关参考答案:D12.使用完全不同的两个样本的情况,被称为()A.完全随机设计B.独立样本的研究设计C.相关研究设计D.被试间设计E.组间设计参考答案:ABDE13.进行方差分析时,字母K的含义是()。
A、每种实验条件中被试的个数B、实验中所有被试的个数C、某种实验条件的平均数D、实验条件的个数参考答案:D14.分组标志如果按形式大致可分为()。
A、性质类别B、顺序类别C、数量类别D、数据类别E、等比类别参考答案:AC15.当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10时,则所得的平均数比原平均数多10。
心理统计学形考作业4 - 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
心理统计学形考作业4 - 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简介本文档旨在为心理统计学形考作业4的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提供指导和支持。
本文档将提供考试相关的信息和建议,帮助您顺利准备和完成期末考试。
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心理统计学全课程内容-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持续120分钟- 考试题型:选择题、解答题等考试准备在进行期末考试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准备。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复课程内容:回顾课本、讲义和笔记,并重点关注重要概念、公式和方法。
2. 完成练题:通过解答心理统计学相关的练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参考资料:查阅其他心理统计学教材、学术论文和在线资源,获取更多的相关内容和案例。
考试策略在考试过程中,遵循一些策略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1. 阅读题目:仔细阅读每个题目,并理解题目的要求和限制。
2. 分配时间:根据题目的难度和分值,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题目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
3. 解答顺序:根据个人喜好和信心,选择从容易到困难或者从困难到容易的顺序解答题目。
4. 考虑答题策略:对选择题可以使用排除法和猜测答案的方法,而对解答题则需要仔细思考和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
注意事项在考试期间,请务必遵守以下注意事项:1. 遵守考场纪律:遵守考场规定,禁止作弊行为,尊重其他考生的权益。
2. 仔细审题:确保对每个题目的要求和限制有清楚的理解。
3. 注意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题目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 仔细检查:在提交试卷前,仔细检查答案,确保没有疏漏和错误。
结论通过遵循上述建议和策略,相信您能够在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请记住要充分准备,审题仔细,合理分配时间,并运用合适的解题策略。
祝您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心理统计学》期末试题
2019级资本深圳1班《心理统计学》期末试题姓名:生日:分数: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1.身高的测量结果属于()A.称名等级数据B.顺序等级数据 C.等距等级数据 D.比率等级数据2.用于描述连续性变量数据的统计图是()A.直方图 B.简单条形图 C.复合条形图 D.圆形图3.下面量数为无单位量数的是()A.M B.Md C.CV D.MD4. 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90百分位数是78分,这意味着考分低于78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A. 90%B. 10%C. 78%D. 22%5. 一个2×3的完全随机设计,表示 ( )。
A.试验有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有两个水平,另外一个因素有三个水平B.试验有两个水平,一个水平有两个因素,另外一个水平有三个因素C.试验有三个因素,每个因素有两个水平D.试验有两个因素,每个因素有三个水平6. 已知总体为正态分布,当方差σ2已知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A. T分布B. Z分布C. F分布D. χ2分布7. 两个四选一的选择题,一考生全凭猜测,两个题全选对的概率为 ( )。
A.0.025B.0.0625C.0.50D. 0.1258. 有一学生的成绩低于平均成绩一个标准差,请问他在该班的百分位是()A. 16%B. 36%C.50 %D. 84%9. 从某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标准差为6,其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为()A. 1.7B. 1.9C. 2.1D. 2.010. 在人格测验上的分数形成正态分布μ=80,σ=12,一个随机样本n=16,其均值大于85的概率是()A.2.52%B.4.78%C.5.31%D.6.44%11.某实验选取三个独立样本,其容量分别为n1=4, n2=5, n3=6,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平均数之间的显著性差异时,其组间自由度为()A.2B.5C. 12D. 1412.一个2×3列联表的自由度是( )A.2B.3C.4D.513.假设两变量为线性关系,这两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最新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心理统计学
心理咨询师考试指导心理统计学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指导心理统计学心理统计学是研究在心理实验或检查中如何采集、整理、剖析数字资料,以及如何依据这些资料所传达的信息作出科学推论的应用统计学分支。
心理统计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
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科学心理学离不开科学实验或检查,而心理实验或检查又必定要面对办理数字资料的问题。
比如:如何采集资料才能使数字最存心义、最能反应所研究的课题;采纳什么方法整理和剖析所得数据,才能限度地展现这些数据所反应的信息,进而对实验或检查结果作出科学的解说;如何才能从所得局部结果推论到整体,作出一般规律性的科学结论等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一定依赖科学的统计方法。
心理统计学与教育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医学统计学等相像,都是数理统计学在某一学科的详细应用。
数理统计学供给了很多办理数字资料的一般方法,心理统计学则针对心理学的特色,研究如何应用这些方法去解信心理实验或检查中的数据问题,二者既有亲密联系又不等同。
跟着心理学的发展,必定会有更多的数理统计方法被引进心理统计学中来,这样也会促使心理统计学的发展。
心理统计学的内容,按其目的与功能可分为描绘统计、推论统计、实验设计三部分。
描绘统计主要研究如何将实验或检查获得的大批数据简缩成有代表性的数字,使其能客观、全面地反应这组数据的全貌,将其所供给的信息充足展现出来,为进一步统计剖析和推论供给可能。
其研究方法是经过绘制统计图表及计算各样统计量来描绘这组数据的各方面特色,一般步骤为: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作出次数散布表及次数散布图并算出峰度,以偏度系数反应数据的散布特色;计算均匀数、中数、众数等集中量数,以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向;计算全距、均匀差、四分差、标准差或方差等差别量数,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别程度;计算有关系数、回归系数或回归方程,以反应两列变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或一致性程度。
推论统计是以描绘统计为基础,以解决由局部到全体的推论问题,即经过对一组统计量的计算剖析,推论该组数据所代表的整体特色。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第一章1 名词概念(1)随机变量)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 f 表示。
(6)频率)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
其描述性定义。
随机事件 A 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 A 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
心理统计学考试技巧
心理统计学考试技巧心理统计学作为心理学领域中重要的工具性学科,对于理解和分析心理现象背后的数据规律起着关键作用。
而面对心理统计学的考试,掌握一些有效的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取得理想的成绩。
首先,要对基础知识有扎实的掌握。
心理统计学涵盖了众多概念和公式,比如平均数、标准差、方差、概率分布、假设检验等等。
在备考过程中,要将这些概念理解透彻,不仅要知道它们的定义,还要明白其应用场景和计算方法。
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或者知识卡片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
其次,多做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练习题能够帮助我们熟悉各种题型,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可以选择教材配套的练习题、历年考试真题或者网上的相关题库。
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对于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在考试过程中,认真审题至关重要。
有些题目可能会设置一些陷阱,如果不仔细阅读题目,很容易出错。
要弄清楚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比如,在涉及假设检验的题目中,要注意判断是单侧检验还是双侧检验,以及确定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掌握合理的答题顺序也能提高考试效率。
一般来说,可以先做自己熟悉和有把握的题目,这样能够增强自信心,为后续的答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先跳过,等到完成其他题目后再回过头来思考。
但要注意,不要在一道难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以免影响整个考试的进度。
在计算过程中,要保持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的计算。
心理统计学中的计算往往较为复杂,容易出错。
可以在草稿纸上清晰地列出计算步骤,避免混乱和错误。
同时,要注意保留适当的小数位数,遵循题目要求和学科规范。
在回答论述题或简答题时,要注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可以先列出要点,再进行详细的阐述。
使用恰当的例子来辅助说明自己的观点,能够使答案更加丰富和有说服力。
另外,考试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不要因为紧张而影响发挥。
《心理统计学》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2《心理统计学》2016年6-7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的考试卷型包括:1、单项选择题2、判断题3、简答题4、计算题5、综合应用题二、重点复习内容(一)绪论1、心理学统计学的内容: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实验设计。
其中,描述统计的指标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离散趋势和数据间的相关2、数据的种类按照测量的水平,可以划分为称名变量、等级变量、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
(1)称名变量,是指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用来划分、区别事物的不同种类所形成的变量。
这类数码并无数量和序列的含义,不能进行数量化分析,不能做加减乘除的运算。
(2)等级变量,在对事物进行分类过程中,依据事物某种属性程度的大小排列顺序形成的变量。
等级变量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不同组的等级变量间不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3)等距变量,是指在观测标识事物某一特定属性时,具有相对参照点、有相等单位的变量。
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是由于等距变量的参照点是相对的,即无绝对零点,因此不能进行乘除的运算。
例如,测量温度的℃。
(4)比率变量,是指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参照点的变量,如身高、体重、反应时、各种感觉阈值的物理量等。
这类变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二)统计图表1、次数分布表:各种次数分布的列表形式和图示形式。
次数分布包括简单次数分布、分组次数分布、相对次数分布、累积次数分布等。
2、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步骤(1)求全距:从最大值的数据中减去最小值的数据,所得差数就是全距。
用符号R表示(2)定组数(3)求组距:指每一组的间距,用符号i表示。
(4)定组限:指各组数据在数值上的起点值和终点值。
(5)求组中值:各组实际上限数值与实际下限数值的中点数值,即上、下限数值的平均值。
(6)归类划记:将原始观测值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一归组。
(7)记录各组次数(f)。
(8)核对,抄录新表。
3、连续变量的单位是无限的,例如整数180的实上限和下限分别为179.5和180.5,而测量数据8.35的下实限是8.345。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2
共 3 道大题,满分 100 分一、单选题(共 15 道小题,共 30 分)1. 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关系是( )。
(2 分)A. α+β=1B. α=βC. α+β=1/2D. α+β不一定等于1【答案】D【解析】α+β不一定等于1,因为两者是在两个前提下的概率。
α是拒绝H0时犯错误的概率,β时接受H0时犯错误的概率。
2. 下列统计量中对数据变化灵敏性最差的是( )。
(2 分)A. 方差B. 平均差C. 算术平均数D. 众数【答案】D【解析】众数指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对数据变化灵敏性差。
3. 在假设检验中,α取值越大,称此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
(2 分)A. 越明显B. 越不明显C. 越高D. 越低【答案】D【解析】在假设检验中,α取值越大,称此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越低4. 某次英语考试的标准差为5.1分,考虑到这次考试的题目太难,评分时给每位应试者都加了10分,加分后成绩的标准差是( )。
(2 分)A. 4.9B. 15.1C. 5.1D. 10【答案】C【解析】标准差计算公式的运用5. 当一个实验( )时,我们才能得到交互作用。
(2 分)A. 自变量多于1个B. 因变量多于1个C. 自变量多余2个水平D. 因变量多于2个水平【答案】A【解析】当一个实验自变量多于1个时,我们才能得到交互作用。
6. 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α和β错误的最好办法是( )。
(2 分)A. 控制α水平,使其尽量小B. 控制β值,使其尽量小C. 适当加大样本容量D. 完全随机取样【答案】C【解析】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α和β错误的最好办法是适当加大样本容量7. 已知某次高考的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n=36的样本,并计算得其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9,那么下列成绩不在这次考试中全体考生成绩均值μ的0.95的置信区间之内的有( )。
(2 分)A. 81B. 79C. 83D. 77【答案】C【解析】总体平均数估计公式运用8. 已知一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80,标准差为10。
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题
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统计学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A. 标准差B. 方差C. 均值D. 众数2. 以下哪项不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A. 极差B. 四分位数间距C. 均值D. 标准差3.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到0B. 0到1C. -1到1D. 1到无穷大4. 假设检验中,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则:A. 拒绝零假设B. 接受零假设C. 无法做出决策D. 需要更多数据5. 以下哪个不是常见的抽样分布?A. t分布B. F分布C. 正态分布D. 二项分布6. 心理测量学中,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是:A. 信度高则效度一定高B. 效度高则信度一定高C. 信度和效度是相互独立的D.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7.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A. 定性数据B. 定量数据C. 顺序数据D. 等级数据8. 进行回归分析时,如果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则:A. 可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B. 可以进行非参数回归分析C. 无法进行回归分析D. 需要重新选择自变量9.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随机抽样法10. 心理测量中,项目分析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难度分析B. 区分度分析C. 信度分析D. 效度分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描述方差和标准差的区别,并解释它们在心理统计学中的应用。
2. 解释什么是效应量,并讨论它在心理研究中的重要性。
3. 简述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并说明在心理研究中如何应用。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给定一组数据:3, 5, 7, 9, 11, 13。
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均值、方差、标准差,并解释这些统计量的意义。
2. 假设你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你收集了以下数据:工作压力(自变量X)和工作满意度(因变量Y)的测量值。
心理统计考试的一般说明与指导
心理统计考试的一般说明与指导
一、考试的基本类型及比重
1、共四种类型的试题:选择20分、填空10分、名称解释15分、计算55分。
选择10道题,填空8道,名称解释5道,计算4道。
其中计算题,简单的数据整理、平均数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各一题。
2、本次考试难度一般,但内容还是比较全面,注重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适当的计算。
3、计算题注意按照步骤给分,要把解题的基本过程呈现出来,避免意外失分。
二、复习概要
1、描述数据分布状况的统计量,如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及其表示符号,计算、
使用范围。
2、如何理解方差、标准差、差异系数等的不同能够运用。
3、各种相关系数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4、各种分布的特征,如随样本容量改变状况
5、假设检验的各种错误之间的关系、形成原因等。
6、点估计、区间估计等估计量的特点概括
7、平均数抽样分布的标准误、置信区间的计算、表述等
8、统计图表的基本结构
9、统计的各种基本概念:如几种相关的概念、统计类型的概念、概率中的几个概念以及样本、方差分析等一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需要掌握。
10、能够区分不同的数据类型,如顺序数据、比率数据等
能够对给出的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如简单次数分布表、分组次数分布表。
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
《现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2013级《现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一、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五)计算题(第1题6分,第2题8分,第3题10分,共24分)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内容(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实验设计的定义及地位)第四节:心理与教育统计基础概念(数据类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及特点、样本、参数与统计量)第二章统计图表第二节:次数分布表(组距、组中值的计算,分组次数分布表编制的步骤)第三节:次数分布图(直方图、条形图、圆形图、散点图适合的数据资料)第三章集中量数第一节:算数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性质、优缺点及计算和应用的原则)第二节:中数与众数(二者的计算、优缺点及应用)第三节:其他集中量数(总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众数、中数的关系第四章差异量数第二节:平均差、方差与标准差(计算公式、使用条件、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第三节:标准差的应用(差异系数、标准分数的计算公式及具体应用)第四节:差异量数的选用(各种差异量数优缺点比较、如何选用差异量数)第五章差异量数第一节:相关关系与散点图(相关系数的定义、取值范围、类型、散点图)第二节:积差相关(适用资料、计算公式)第三节:斯皮尔曼等级和肯德尔等级相关(适用资料、计算公式)第四节:点二列相关和二列相关(适用资料)第六章:概率分布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取值范围、加法和乘法定理、分布类型)第二节: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特征、正态分布理论在测验中的应用)第四节:抽样分布(样本平均数的分布、t分布的特点、F 分布的特点)第七章参数估计第一节: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良好估计量的标准、置信区间与显著性水平的概念、区间估计与标准误的计算)第二节:总体平均数的估计(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步骤及计算)第八章假设检验第一节假设检验的原理(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假设检验的步骤)第二节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第三节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第十四章抽样原理及方法第一节抽样的基本原则(随机化原则)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随机抽样法第二节。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注:260= 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当我们按性别差异,将男性指定用数字“1”来代表,女性指定用数字“2”来代表,这里所得到的数据是A.称名数据B.顺序数据C.等距数据D.比率数据2.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的统计量是A.差异系数B.方差C.全距D.标准差3..中数的优点是A.不受极端值影响B.灵敏C.适于代数运算D.全部数据都参与运算4.一班32名学生的平均分为72.6,二班40人的平均分为80.2,三班36人的平均分为75,则三个班级总平均分为A.75.93 B.76.21 C.80.2 D.735.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这种统计图是A.散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6.一组数据中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表示其集中量数应使用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加权平均数7.随机现象中出现的各种可能的结果称为A.随机事件 B.必然事件 C.独立事件 D.不可能事件8.进行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着性检验时,一般采用A.Z检验 B.t检验 C.χ2检验 D.方差分析9.已知PZ>1=,PZ>=,则P1<Z<等于10.统计学中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分布是A.概率分布分布 C.正态分布分布11.如果相互关联的两变量的变化方向一致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这表明两变量之间有A.完全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零相关12.假设检验中的犯“取伪”错误的概率是A.αB.βαβ13.某实验选取了4个样本,其容量分别是n1=8,n2=9,n3=10,n4=8,用方差分析检验平均数间差异时,其组间自由度是=80所表示的含义是A.该生考试成绩为80分B.该生考试成绩为20分%的学生成绩高于该生%的学生成绩低于该生15.若将某班每个人的语文考试分数都加上10分,那么与原来相比其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变化是A.平均数减少,标准差不变 B.平均数增加,标准差增加C.平均数增加,标准差不变 D.平均数增加,标准差减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已求得算术平均数,中位数Mdn=71,则众数为_______.2.随机变量的特点:离散性、______和规律性.3.教育与心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重复、________、随机化.4.随着n的增大,t分布曲线就越来越接近_______曲线.5.当总体参数不清楚时,常用一个样本统计量估计相应的总体参数,这样一种研究形式及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6.这种只强调差异而不强调方向性的假设检验称为_________.7.从总体中按一定规则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____________.8.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称为__________.9.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的总离差平方和可分解为组间离差平方和、区组离差平方和和______离差平方和三部分.10.若A、B是两个互不相容的事件,则A和B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PA+B=____________.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标准分数2.随机现象3.差异量数4.相关关系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简述简单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2.简述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3.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五、简单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名被试在视觉反应时实验中的数据如下,求其样本平均数和平均差.2.某智力测验由3个分测验组成,各分测验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表:某被试在三个分测验上的成绩依次是51,80,135,请运用标准分数求出该被试所得成绩的高低顺序.3.已知某校的一次考试呈正态分布,标准差为6.从中抽取9位考生,平均成绩为65分,试求全体考生成绩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4.某市7岁女童体重的平均数为20.1公斤,标准差为3公斤,身高的平均数为120.4厘米,标准差为14厘米.问身高发展与体重发展相比哪方面差异程度大六、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13分某校开展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实验,实验前经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测试成绩无显着性差异,实验后两个班又进行了统一施测,结果如下表所示.问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成绩是否有显着性差异人数平均数标准差实验班 31 30.9 4.9对照班 32 28.7 5.7试题A答案一、单项选择1 A2 A3 A4 B5 A6 B7 A8 D9 A 10 C 11C 12B 13A 14D 15C二、填空1、732、变异性3、局部控制4、正态5、点估计6、双侧检验7、样本8、集中量数9、误差 10、PA+PB三、名词解释1、标准分数又叫基分数或Z 分数,是以标准数为单位,反应一个原始数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的量数.2、随机现象是指事先不能断言出现那种结果的现象.3、差异量数是描述数据离散趋势的统计量.4、相关关系是事物间存在联系但又不能直接做出因果关系解释时的事物间的关系.四、简答1、1、求全距:2、定组数;3、定组距4、写组限 5求组中值 6归类划记 7登记次数.2、1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2在原假设成立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统计量的抽样分布,计算统计量的值,常用的有Z分布、T分布、F分布.3选定显着性水平,查相应分布表确定临界值,从而确定原假设的拒绝区间和接受区间.4对原假设做出判断和解释,如果统计量值大于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反之,则接受原假设.3、1总体正态分布 2变异可加性 3各处理的方差一致五、简单计算1、ⅹ=26毫秒 AD=毫秒2、ZⅠ= ZⅡ= ZⅢ= ZⅡ>ZⅢ>ZⅠ3、SEX=2 U=65±×2 U∈4、CV身高= CV体重= CV 体重>CV身高六、综合计算双侧t检验SEx= t=df=61t<260=拒绝H0。
《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卷(以前的)
《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卷(以前的)2007—2022学年第二学期教育系《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卷(A卷)年级专业学号姓名注:1、共120分钟,总分100分。
2、此试卷适用专业:教育系心理学专业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签名一得分阅卷教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从变量水平的角度看,找出下列变量中与其它不同类的变量()。
A.10cmB.100CC.10kgD.10ml2、由若干条宽度相等、高度不一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是()。
装订线A、直条图B、次数多边图C、次数直方图D、线形图3.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10,则所得平均数比原平均数()。
A.多10B.多,但不知多多少C.相等D.多10某数据个数4.某校在校学生人数2003年为880人,2005年为1760人,其年平均增长率为()A.141.4%C.126%B.41.4%D.26%5.甲、乙两班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某甲80,某乙78,甲6.3,乙5.8,问哪班成绩的离散程度大()A、甲班B、乙班C、一样D、无法比较6.在正偏态分布中,平均数(M)、中数(Md)、众数(M0)的关系是()。
A、M>Md>M0B、MA、Φ相关B、等级相关C、积差相关D、二列相关8.在正态分布中,如果平均数增大,正态分布曲线会()A.左移B.右移D.变平缓C.变陡峭9.两总体方差未知,且两样本(小样本)独立,应该采用()A、Z检验B、t检验C、F检验D、某2检验10.方差分析适用于()A.两个独立样本平均数间差异的比较B.两个小样本平均数间差异的比较D.方差的齐性检验C.三个或三个以上样本平均数间差异的比较得分阅卷教师二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某”。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比率变量具有相对参照点又有相等单位。
《心理测量学》期末考试指导
《心理测量学》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包括以下四种题型:1、单项选择题2、名词解释题3、简答题4、论述题二、重点复习内容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发展史一、心理测验的先驱:高尔顿二、首创“心理测验”一词:卡特尔三、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内-西蒙量表1905年,他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文章《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介绍了该量表。
第二章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测验量表:用于测量的标尺,它是由具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将被测量的事物置于该连续位置,看它离参照点多少单位的计数,可以得到测量值。
二、测量的要素是:参照点和单位。
三、量表的种类有: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1、命名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数值意义,不能作量化分析。
无大小意义,只表明类别。
无参照点和单位。
无法比较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运算。
2、顺序量表: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
主要用于分等论级和分类。
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无参照点(没有绝对零度)和单位。
无法进行数学运算。
3、等距量表:存在大小关系。
无绝对零点,但存在相对零点,参照点是人为制定的,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可以进行数学加减运算,有相等单位。
4、等比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
可以知道事物之间的某种特点上相差多少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
不仅可以进行数学加减运算,还可以进行乘除运算。
大多是物理量表,而心理量表一般只能达到等距量表水平。
第三章信度(公式不要求记忆)一、信度: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指同一群人在同一个测验上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1、信度的操作化定义:误差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测验分数X是由真实分数(T)和误差(E)两部分构成的,X=T+E误差理论假设:①测量的平均误差为0;②真分数和误差不相关;③不同测量的误差之间不相关。
2、根据统计学理论,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的比是一个相关系数的平方,所以我们把这种相关系数的平方叫做信度系数。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习题答案
邵志芳: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年目 84 平 82 均 分 80 数 78 76 74 50 60 70 80 能力测验得分 90
邵志芳: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年第 1 版
1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练习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第 1 题: (1)84 (2)89 (3)420 (4)略 第 2 题: (1)13.5 (2)12 第 3 题:S2 = 8.5 S = 2.915 第 4 题:3159 第 5 题:男生 CV = 10%,女生 CV = 9.17%,男生成绩离散程度较高 第四章 第 2 题: (1)0.077 (2)0.25 (3)0.50 (4)0.25 (5)0.192 第 3 题: (1)0.0625 (2)0.0625 (3)0.25 (4)0.004 第 4 题: (1)0.008 (2)0.128 第五章 第 1 题: (1)1 (2)0.866 (3)0.0469 第 2 题: (1) 0.38493 (2) 0.30598 (3) 0.41924 (4) 0.89726 (5) 0.66141 (6) 0.78193 第 3 题:34.134 人;68.268% 第 4 题:A、B、C、D、E 等级人数分别为 18、119、226、119、18 第七章 第 1 题:95%的置信区间(66.08,73.92) ,99%的置信区间(64.84,75.16) 第 2 题: (67.30,75.70) 第 3 题: (73.27, 86.73) 第 4 题:Z = 9.09 > Z0.005 = 2.58 第 5 题:Z = – 2.68 < – Z0.01 = – 2.33 第八章 第 1 题: (– 8.573,9.538) 第 2 题:t = 0 第 3 题:|t| = | –1.033| < t0.025, 9=2.262 第 4 题:|t| = | –3.4| > t0.01, 7 = 2.998 第九章 第 1 题: (5.30,14.06) 第 2 题:F = 186.67 > F0.01, 4, 6 = 9.15 第 3 题:Z = 4.187 > Z0.005 = 2.58 第十章 第 1 题:F = 25.70 < F0.05, 2, 9 = 4.26 第 2 题:F = 2.854 < F0.05, 2, 9 = 4.26 第 3 题:F = 4.495 > F0.05, 3, 21 = 3.07 第 4 题:FA =1.692,FB =0.884,FA*B =0.617,均小于 F0.05,1, 16 = 4.49 第 5 题: 差异来源 平方和 SS 自由度 df A 因素 B 因素 A*B 组内 180 300 3000 100 2 3 6 12 方差 MS 90 100 500 8.33
心理统计学考试技巧
心理统计学考试技巧心理统计学是一门让很多同学感到头疼的课程,但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考试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心理统计学考试技巧。
一、考前准备1、系统复习整理笔记:将课堂笔记、教材重点和老师补充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做练习题: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知识点,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思路。
制作错题集:把做错的题目整理出来,分析错误原因,加强对薄弱知识点的复习。
2、理解概念心理统计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如正态分布、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一定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应用,不能死记硬背。
可以通过举例、画图等方式来帮助自己理解。
3、记忆公式心理统计学涉及到很多公式,如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方差的计算公式等。
要熟练记忆这些公式,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推导来加深记忆。
二、考试中的技巧1、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和要求。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定词和数据,避免因为粗心而答错。
2、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根据题目类型和所给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比如,如果是描述性统计问题,可以考虑使用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指标;如果是推断性统计问题,可能需要用到 t 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
3、分步计算对于复杂的计算问题,不要试图一步到位,而是分步进行计算。
这样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也便于检查和纠错。
4、检查数据在使用数据进行计算时,要仔细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避免因为数据错误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5、注意单位和精度有些题目会对计算结果的单位和精度有要求,一定要注意按照要求进行作答。
比如,保留小数点后几位或者使用特定的单位。
6、合理安排时间考试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一道难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可以先把会做的题目做完,然后再回过头来思考难题。
7、保持冷静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要慌张,保持冷静,尝试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
也许在冷静思考后,就能找到解题的思路。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答案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答案心理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心理学研究数据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心理统计学的复习题及其答案:1. 题目: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描述统计是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展示的方法,它用于描述数据集的特征,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和标准差等。
而推断统计则是从样本数据中推断总体特征的过程,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2. 题目:解释什么是正态分布,并说明它在心理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其形状呈对称的钟形曲线。
在心理统计学中,正态分布非常重要,因为许多统计测试都假设数据遵循或近似遵循正态分布。
这使得研究者能够使用标准正态分布表来简化计算和解释结果。
3. 题目:什么是相关系数,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答案:相关系数是一个统计量,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
它的值范围在-1到1之间,其中1表示完全正相关,-1表示完全负相关,0表示没有线性关系。
在心理统计学中,相关系数帮助研究者量化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4. 题目:解释什么是t检验,并说明它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答案:t检验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样本均值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推断统计方法。
在心理学研究中,t检验常用于小样本数据,以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5. 题目:什么是方差分析(ANOVA),它在心理统计学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三个或更多组数据均值差异的统计方法。
在心理统计学中,ANOVA用于确定不同处理或条件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帮助研究者理解不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6. 题目:解释什么是效应量,并讨论它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效应量是衡量实验或研究结果大小的指标,它提供了关于统计显著性背后实际意义的信息。
效应量在心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因为它帮助研究者评估发现的实用意义,而不仅仅是统计意义。
7. 题目:什么是回归分析,它如何帮助心理学研究?答案: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异量数是对一组数据的变异性,即离中趋势特点进行度量和描述的统计量,也称为离散量数。
1、全距、百分位差和四分差
全距又称两极差,用符号R表示,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就是全距。例如,4,4,5,3,5,5,2。这列数据的全距为3
百分位差是用百分位数之间的差值来表示离中趋势的一种差异量数。
四分差,又称为四分位差,通常用符号Q来表示,指在一个次数分配中,中间50%的次数的全距之半,也就是上四分点与下四分点之差的一半。
(4)比率变量,是指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参照点的变量,如身高、体重、反应时、各种感觉阈值的物理量等。这类变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二)统计图表
1、次数分布表:各种次数分布的列表形式和图示形式。次数分布包括简单次数分布、分组次数分布、相对次数分布、累积次数分布等。
2、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步骤
(1)求全距:从最大值的数据中减去最小值的数据,所得差数就是全距。用符号R表示
(3)方差、标准差的意义: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该组数据越分散;其值越小,表示次数分布的数据比较集中,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
3、分组资料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对于次数分布表中的数据标准差计算公式为:
4、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是一种相对差异量,用CV表示,为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CV=S/M×100%。
例如,已知在甲分布中P90-P10=38,在乙分布中P90-P10=24,两个分布的分散程度,则甲>乙。
2、标准差、方差
(1)方差:也称变异数,均方。作为样本统计量,用符号s2表示,作为总体参数,用σ2表示。它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后的均值,即离均差平方后的平均数。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标准差是一组同质数据间变异度大小的量度指标,但是如果两组数据平均数相差较大时,不能采用标准差进行比较。
1、算术平均数:又称平均数,是集中量数中性能最好的一个统计量,一般用M表示。
平均数是一种受极端数据值影响的统计量。
2、加权平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与其权重乘积的总和除以权重总和所得的商。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经常会遇到由各个平均数计算总平均数这类实际的统计计算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可以把各小组的平均分数,视为该小组每个个体的分数,而把每个小组的人数,视为权数。
(2)等级变量,在对事物进行分类过程中,依据事物某种属性程度的大小排列顺序形成的变量。等级变量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不同组的等级变量间不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3)等距变量,是指在观测标识事物某一特定属性时,具有相对参照点、有相等单位的变量。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是由于等距变量的参照点是相对的,即无绝对零点,因此不能进行乘除的运算。例如,测量温度的℃。
1、单项选择题
2、判断题
3、简答题
4、计算题
5、综合应用题
二、重点复习内容
(一) 绪论
1、心理学统计学的内容: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实验设计。其中,描述统计的指标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离散趋势和数据间的相关
2、数据的种类
按照测量的水平,可以划分为称名变量、等级变量、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
(1)称名变量,是指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用来划分、区别事物的不同种类所形成的变量。这类数码并无数量和序列的含义,不能进行数量化分析,不能做加减乘除的运算。
众数:又称为密集数、范数等,常用符号M0表示,众数是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
5、平均数、中数与众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正态分布中三者相等,在正偏态分布中,平均数大于中数,中数大于众数。在负偏态分布中,平均数小于中数,中数小于众数。M<Md<Mo。对于数据较多的资料,其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值不会相差太大。
差异系数的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常用于:
(1)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如身高和体重离散程度的比较;
(2)对于水平相差较大,但进行的是同一种观测的各种团体,进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
(2)定组数
(3)求组距:指每一组的间距,用符号i表示。
(4)定组限:指各组数据在数值上的起点值和终点值。
(5)求组中值:各组实际上限数值与实际下限数值的中点数值,即上、下限数值的平均值。
(6)归类划记:将原始观测值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一归组。
(7)记录各组次数(f)。
(8)核对,抄录新表。
3、连续变量的单位是无限的,例如整数180的实上限和下限分别为179.5和180.5,而测量数据8.35的下实限是8.345。
3、次数分布表中算术平均数的计算
对于已经列成次数分布表的数据,其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各组的组中值,为各组的次数,N为总次数,即。
4、中数与众数
中数:又称中点数,中位数,中值。符号为Md或Mdn。中数是按一定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当数据的个数为偶数时,则取据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对于数据较多的资料,其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值不会相差太大。
4、累加次数分布表:如果想知道某个数值以下或以上的数据的数目,就要用累加次数。
5、次数分布图:编制次数分布表与绘制次数分布图,对于了解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平均水平,差异情况等非常有用。由于数据的性质不同,有时实验结果的次数分布图上会出现双峰。
(三)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主要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常用的代表性的集中量数有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
《心理统计学》年月期末测验指导
———————————————————————————————— 作者:
———————————————————————————————— 日期:
0272《心理统计学》2016年6-7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的考试题型包括:
标准差、方差是描述数据的离散趋势最好的统计值。
(2)方差性质:可加性、可分解性
标准差特性:每一个观察值都加一个相同常数C之后,计算得到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每一个观察值都乘一个相同常数C,则所得到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常数C。以上两点结合,每一个观察值都乘以一个常数C(C不等于0),再加上一个常数d,所得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常数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