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与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
生产与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分别是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一、生产与交换:
(1)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若生产的是商品,则交换为商品交换,若生产的是非商品,则交换为非商品交换。
(2)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过程中分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而交换越发展,市场越扩大,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2.生产与分配:
(1)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生产的产品,即为分配的对象,有了生产才可能有分配。就分配的方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中的地位,其参与生产的方式决定了其以什么方式参与分配。
(2)在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分配决定生产。资源的分配决定着生产,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
(3)分配对生产也具有决定作用,分配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分配不仅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3.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其决定了消费的对象和消费的方式。从一次生产过程来看,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只有生产出产品,才能够进行消费。
(2)消费决定生产。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生产和消费都系是起点也是终点。在生产产品的同时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智力体力,这种消费是生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
产,劳动者用产品来满足自己生活所需的消费是消耗的体力和智力得以恢复。
(3)生产是消费,消费也是生产,生产和消费是同一的。生产产品的同时,消费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智力与体力,即生产的同时在进行消费;劳动者在消费产品的同时,补充了体力,得以继续生产,即消费的同时也在生产。
浅议马克思的“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
浅议马克思的“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
摘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以前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进行了批判性阐释,认为不管是消费、分配还是交换都只是作为生产活动的内在要素包含在生产之内,而绝不是一种并列的的关系。这里
所指的“生产”是“物质生产”而且是“生产一般”,是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包括物质形式和社会形式。因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都是这个“生产”的要
素和内容。
关键词:物质生产;生产一般;关系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我们非常容易地误以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1)具有直接的同一性: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2)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媒介,相互依存;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
费就没有生产。(3)每一方都为对方提供对象,每一方都在自己实现时创造对方,把自己当作对方创造出来。这种结论的得出似乎很容易,因为:(1)消费
生产着生产:产品在消费中才成其为产品;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创造了
生产的对象、动力、目的和生产者的素质。(2)生产决定着消费:生产决定着
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动力。
然而,当“生产就是消费,消费就是生产”的观点在马克思的大段阐述下变得
显而易见时,马克思则表示这只是黑格尔主义者、社会主义美文学家、平庸的经
济学家的一贯主张而已。实际上,马克思并不是要否认生产与消费的紧密联系,
而是反对将两者完全等同起来。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并不意味着两者是没有差
别的。
生产与消费除了具有上述的联系之外,还是相互对立的:首先,生产和消费
生产关系各基本要素
(一)生产关系各基本要素(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原理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物质资料生产要消费生产资料;人口自身生产要消费生活资料;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与生产之间具有同一性,生产是消费(生产性的消费),消费也是生产(消费性的生产)。
2.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配分为生产条件的分配和生产成果的分配。日常生活中,我们较多接触到的往往是生产成果的分配。其实,社会的分配是先有生产条件的分配,其次才是产品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而不是分配决定生产。“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
3.生产和交换(流通)的关系交换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中介环节。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就其一切要素来说,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是由生产决定。”生产过程中和社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交换本身就属于生产,独立于生产之外的产品与消费者的交换也是由生产决定的。
如果没有生产的分工,也就没有交换;即使是私人交换也以私人生产为前提;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所决定。交换反作用于生产,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既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又可以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用于交换的产品需求增长,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归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任何把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割裂和并列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生产、交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构成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生产关系,就是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就系统的组成要素看,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包括:(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如吃、穿、住、用等消费品。同时,生产也决定着消费的方式。
(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包括:1、某种意义上,交换决定生产:产品生产出来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生产的实现要靠交换完成)--市场调节换完成)--市场调节2、生产决定交换。其作用表现在:(1)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2)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1、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分配的对象是生、在
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就没有分配;从分配方式上看,分配也由生产决定。(以何种方式参与生产,就以何方式参与利润分配:出资者---分红,劳动者---工何方式参与利润分配:出资者---分红,劳动者---工资)。2、资源分配(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 资源分配(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 配决定着生产。资源配置先于生产进行3、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分配对效率有激励作用,它影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一、生产决定消费
①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什么,有没有)
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怎样消费,变没变)
③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的怎么样,好不好) ④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欲望,向往,动力,想不想)
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调节生产)
③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生产 消费 决定性环节 桥梁和纽带
最终目的和动力 分配
交换
高中政治生活与消费知识点
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所有制构成地位形式含义作用:
(1)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生产和消费
生产和消费
生产直接也是消费。双重的消费主体的和客体的:个人在生产当中发展自己的能力,也在生产行为中支出和消耗这种能力,同自然的生殖是生命力的一种消耗完全一样。第二,生产资料的消费,生产资料被使用、被消耗、一部分(如在燃烧中)重新分解为一般元素。原料的消费也是这样,原料不再保持自己的自然形状和特性,这种自然形状和特性倒是消耗掉了。因此,生产行为本身就它的一切要素来说也是消费行为。不过,这一点是经济学家所承认的,他们把首接与消费同一的生产,直接与生产合一的消费,称作生产的消费。生产和消费的这种同一性,归结为斯宾诺莎的命题:‘规定即否定。但是,提出生产的消费这个规定,只是为了把与生产同一的消费跟原来意义上的消费区别开来,后面这种消费被理解为起消灭作用的与生产相对的对立面,我们且考察一下这个原来意义上的消费。
消费直接也是生产,正如自然界中的元素和化学物质的消费是植物的生产一样。例如,在吃喝是消费形式之一,人吃喝就生产自己的身体,这是明显的事。而对于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从某一方面来生产人的其他任何消费形式也都可以这样说。消费的生产。可是,经济学却说,这种与消费同一的生产是第二种生产,是靠消灭第一种生产的产品引起的。在第一种生产中,生产者物化,在第二种生产中,生产者所创造的物人化。因此,这种消费的生产----虽然它是生产和消费的直接统―----- 是与原来意义上的生产根本不同的。生产同消费合一和消费同生产合一的这种首接统一,并不排斥它们的直接两立。
可见,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可是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媒介运动。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在经济的政治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学生要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加强知识的总结。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经济学必备知识点
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国家预算,国家决算
2、财政的作用:
① 国家财政是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③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3、财政收入:(1)税收收入: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来源
(2)利润收入(3)债务收入(4)收入
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印象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和分配政策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5、税收
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种:增值税(避免重复征税;防止偷税漏税)和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意义:(1)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
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缴纳的各种税收为基础的。
(3)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6、违反税法:偷税、漏税、欠税、抗税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归纳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高中政治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发 展 生 产 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理论依据
现实要求与意义 一个中心 改革 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科技 人才
满 足 消 费
百度文库
三、相关知识点
(一)社会再生产: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二)改革:
1、对象: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 应的部分。 2、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是中 3、目的: 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4、判断标准: 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
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一)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 结论: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 最终完成。 2、消费调节生产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起着导向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③增强国力,提高地位。
(二)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原理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原理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说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一、生产决定消费。
第一,生产同意消费的对象。在过去相当短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总体上处在“短缺经济”状态,有效率供给严重不足。这种状况实际就是生产为消费提供更多的对象在数量、品种方面的局限所致。
第二,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时候,先只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一旦生产力发展了,收入提高了,消费方式就会随之多样化,比如当前有不少人已进入休闲、家政服务等消费领域。
第三,生产同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一些产品余下的现象,但不是全面的生产过剩,消费市场需求离没达至饱和状态的地步。这表明某些产品的生产能力短缺,主要就是质量和效益处在低水平阶段,自然难以启动代莱消费市场需求。
第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目前我国一些消费品出现供过于求.并不表明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已很高,而恰恰是因为质量好、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产品生产不出来或者产量不多。因此,投资(生产)需求大有文章可做。要启动新的消费需求,还必须由生产来完成。
二、消费对生产存有关键的反作用, 消费带动经济快速增长、推动生产发展。
第一,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才算真正完成,消费的这一作用也叫做“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第二,消费所构成的代莱须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至着导向促进作用。消费的这一促进作用也叫作“消费调节生产”,指市场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调节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例如汽车的需求量减少必然助推汽车产量的减少,对汽车性能建议的提升必然促进汽车产业的升级。
试分析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
试分析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
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具体表现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提供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一个新消费热点的出现,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质量及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
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第二:消费对生产有重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正因为消费具有这样重大的作用,人们不能人为地抑制消费,不能使消费滞后,而应当根据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提高消费水平,使消费和生产协调发展。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量入为出——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如何理解这里的“入”?
分析: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说人们在消费时要考虑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如果你的月收入一个月1000元,那么你请同学们吃一顿,为了面子,花了5000元,很明显,你这种消费行为是非常不理智,可能会使你的接下来生活更加困苦。
适度消费原则就是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超前消费也不能抑制消费,否则,一方面,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盲目从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最大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前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说过:“流行的不一定好,比如流行感冒。”我们不妨归纳一下,理性消费该怎么做?
1:消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而且要适合自己的需要。
2:消费时要有主见,不人云亦云,不随大流、追风头。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3公有制为主体4多种所有制经济
(2)公有制经济的内容(成分比较)
成分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Fra Baidu bibliotek
混合经济中的 国有和集体成分
含义
地位
作用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 导作用”比较
①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A、 B 注意—— ▶公有资产在全国占优势,在不同地区、不同产 业可以有差别; ▶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不等于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比重有所下降,并不会改变公有制经 济的主体地位; ▶要消除片面强调数量、份额的误区。
例:为了追求美,很多人不惜抛重金打造自己,近
年来美容业被认为是朝阳行业。目前全国美容业从业
人数超过1100万,年产值已近2000亿元,成为继住
房、汽车、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消费热点。据此回答
1—2题。
1、上述材料表明的经济学道理是:
A.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
和成长
B.生产的发展创造新的需求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3、公有制为主体 4、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 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是由客观物质 生产决定的。
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消费与生产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相互依存:消费和生产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而消费则创造了生产的动力和动力。没有消费需求,生产就没有市场,生产活动就没有意义。同时,没有足够的生产,消费者就无法获得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供需关系:消费和生产之间存在着供需关系。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而供给的增加或减少又影响着消费者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消费和生产之间关系的重要体现。
推动经济增长:消费和生产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增长。生产创造了产品和服务,为消费提供了支持;而消费则刺激了生产的需求,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消费的增长带动了生产的扩张,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就业和收入:消费和生产之间还存在着就业和收入的关系。生产活动创造了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了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而消费者的支出则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资源配置: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资源的有效配置。生产活动需要消耗资源,而消费者的需求则决定了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有效的资源配置可以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双赢,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消费和生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概述
★在阶级社会中,一种新生产关系完全代替旧生产 关系,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代表新的生产力的阶 级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而反动的统治阶级总 是要维护旧的生产关系。因此,新兴阶级必须经 过革命斗争并取得胜利,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新 的生产关系才能取得统治地位。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对抗阶级的消灭,人们之 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 们能够自觉地调节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要求。
1.所有权表现为一定经济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 件的排他占有或归属关系。
2.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3.产权对财产主体实现利益的要求。
注意: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更多关注公有与私有的 属性,而西方产权理论更多关注私人产权。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 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 劳动对象。
4.人们在消费中的关系:消费品的结构,消费的 方式,消费水平等体现了人们在消费中的关系 。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 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从表面上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对物的占有 关系,实质上它是通过对物的占有而发生的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 的基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不仅 决定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而且决定 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正确理解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正确理解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极端重要,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经济比例关系能否协调,社会再生产过程能否顺利进行,而且还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影响到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否发挥,从而也就会影响到经济效益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充分体现的问题。马克思在1857年8月《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作了集中的阐述, 其中的一些结论在一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看来仍不能说已经过时。
关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看来,生产不仅仅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生产又决定于其他要素。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来说, 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马克思详尽地论述了消费和生产之间的三方面的同一性。
直接的同一性。马克思认为,生产是双重的消费。一种是发展自己能力的主体消费,这种消费同自然的生殖是生命力的一种消费完全一样,一种是客体的消费,即生产资料和原料的消费。这就把与生产同一的消费(消费的生产)跟原来意义上的消费(生产的消费)区别开来,后面这种消费被理解为起消灭作用的与生产相对的对立面。
中介的同一性。生产中介着消费,创造出消费材料(作为消费的外在对象),消费也中介着生产,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作为生产的内在对象)。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中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比如一条铁路,如果没有通车、不被磨损、不被消费,它只是可能性的铁路,而没有成为现实的铁路。其他产品如衣服、房屋等等也一样。所以,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因为如果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介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但又各自处于对方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思考题
在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明年经济 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 规模的过快增长。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谈谈你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 看法。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一是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二是生 产决定消费水平、消费方式。三是生产为消费创造动 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首先,消费是社会生产四个环 节中的最后一环,其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 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 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第三、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 劳动力。第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主观题解题思路)
生产
分配
知识网络图
地位 原 则
基础、必要前提 交换的载体
社 会 再 生 产
消费品市场 商 场 品 内 生产资料市场 交换 所 服 容 务 服务市场 市 场
消费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公共消费 内 家庭消费 容
影 目 物质 的 生存 响 发展 精神
主体
劳务
受侵害
享受
自愿、平等、公 平、诚实信用 树 经济 立 正 原因 收入 确 的 物价 消 树立 人口 费 观
表3
我国经济增长
拉动2002年GDP增长率的因素 净出口贡 献率(%) 0 .3
GDP增长率(%) 2001 年 7 .7
2002 投资贡献率 消费贡献 年 (%) 率(%) 8 4 .3 3 .4
表3 说明:从2001-2002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 稳定增长。从2002年看,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是 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投资和消费构成内需,净 出口即为外需。在8%的经济增长率中,内需贡 献了7 · 7%,外需贡献了0 · 3%,说明我国的经济 增长主要依靠内需
2001 2002 指标 年 年 3759 4091 全社会固定资产 5 1 投资 2354 2589 其中国有及其他 3 8 固定资产投资 1405 1501 集体经济投资 2 3 城乡居民个人投 资 200 1年 368 98 264 01 518 9 530 8 200 2年 432 02 310 20 590 1 628 0
一: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表1 我国城乡居民生活
指标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增 长率(%)
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增长率(%)
2001 2002
8 .5 13.4
4 .2
4 .8
表2
指标 全社会 消费零 售总额 其中城 市消费 零售总 额 县以下 消费零 售总额
我国消费与投资(单位:亿元)
2002 年 4091 1 2589 8 指标 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 其中国有及 其他固定资 产投资 集体经济投 资 城乡居民个 人投资 2001 年 3689 8 2640 1 2002年 43202
(2)综合上述各表,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你 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 答:为了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必须立足于扩大内 需,实现投资和消费的双拉动。在近期,继续实行积极的 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可以增加对能源、原材料、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时,要积极引导增加集体经济 和居民个人的投资。提高居民的收入,特别是提高农民的 收入,这将有利于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
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国情、家庭收入) 2)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3)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4)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消费者主要权益:
1)安全权 2)知情权 3)自主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 5)求偿权 6)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权 7)对商品和服务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有监督权、批评 权。还有获得消费知识权等。
200 1年 375 95 235 43
31020
140 52
1501 3
5189
5901
5308
6280
注:从1998年开始,国家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连续5年 累计发行了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
表3
我国经济增长
GDP增长率(%) 拉动2002年GDP增长 率的因素 200 1年 7 .7 200 2年 8 投资贡 献率 (%) 4 .3 消费贡 献率 (%) 3 .4 净出口 贡献率 (%) 0 .3
表1
我国城乡居民生活
指标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增 长率(%) 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增长率(%) 4 .2
年份
2001
8 .5
2002
13.4
4 .8
表1 说明:从2001-2002年,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 都有较大增长,但是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 的收入增长缓慢。
表2
指标
我国消费与投资(单位:亿元)
(1)以上三表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综合上述各表,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你 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
解答图表时应注意“三看”、“两比较”、 “五忌” “三看”:一看图表标题, 二看图表内容,看 时要有“两比较”,即“横向比较”、“纵向比 较”;三看图表的图例、注释。
五忌:一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不知图 表所云,二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答了一些 与图表无关的书本知识,三忌审题不严,答题要 点不全,观点不准。四忌词多意少,言语罗嗦。 五忌字迹潦草,概念出错。
全社会消费 零售总额 其中城市消 费零售总额 县以下消费 零售总额
注:从1998年开始,国家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连续5年 累计发行了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 表2说明:从2001-2002年,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都 有增长。我国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有力地拉动了投资的增长。但 农村消费量不如城镇消费量,且增长也慢:投资增长主要依靠国有 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集体经济和城乡居民个人投资远远落在后面。
消费者 享有的权利
解决途径
履行的义务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合法权益
市场交易原则
(1)、内容 1、自愿——基本原则 2、平等——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一 条重要原则 3、公平——灵魂,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 范的试金石。 4)诚实信用——基本精神。 (2)意义:是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 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对于规范经营者和消费 者的交易活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