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点复习
中考语文说明文复习“重点句”笔记整理
重点句(关键句、信息句、中心句)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阅读说明文,特别要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什么是关键语句呢?就是指能提示文章的主旨、集中体现段落及文章的中心的句子。
有些关键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给阅读带来了一些障碍,所以,对理解关键句的方法有必要进行一番研究、探讨,为阅读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础知识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
说明类的文章亦是如此。
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依据“句不离篇”的原则,其实就是考查对文章内容或者主旨的理解。
1、抓住能表达主旨的中心句2、品读能体现内容的概括句3、连缀能体现思路的标示句。
关键句的把握与理解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解答这种方法与技能,相信在语文复习中会事半功倍。
具体来说,除了上面的几种句子之外,还可注意下面的方式:1、抓首句。
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
说明文首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
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2、抓中心句。
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
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
3、抓转承句。
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问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
如北京中考《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一文中“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有外在的事物对地球的威胁转入人类对自己的威胁。
4、抓点睛句。
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风景谈》在每幅画面后面加上了一句或两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文字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5、抓警句。
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如:《故宫博物院》最后一句话:“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中考必备语文常考知识点复习梳理
中考必备语文常考知识点复习梳理中考常见的语文知识点基本文体知识汇总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如何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怎么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中考语文最新复习说明文阅读(六大考点多种技巧)
中考语文最新复习难点06 说明文阅读(六大考点多种技巧)说明文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及所占比例都不及散文和小说。
从选材看,阅读材料大多来自课外,以前沿科学、社会热点、生态环境、自然现象、历史知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为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趣味性,特别是前沿科学、社会热点的比例不断加大。
从考查的内容看,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思路的分析与归纳仍然是考察的重点,包括对说明对象的特点、功能、成因等方面的理解;涉及到纯知识性的内容一方面是逐步弱化,另一方面考查的角度在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联系实际、推断预测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试题,这类题目可能会涉及到其他学科、课外知识和社会生活等内容,要求考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越来越受到各地中考语文命题者的青睐。
从题型看,逐渐减少选择题的形式,而更多地采用主观题的形式,如填空和简答等,以增加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查。
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在2-4题,分数在8分上下波动。
考点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设题形式】1.这篇文章(或第×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请简要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3.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的标题。
【答题要点】1.分清说明对象。
(1)看题目。
有的标题直接表明说明对象,如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些都是事物说明文,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说明对象。
(2)观首段。
题目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甚至有的文章没有题目时,那么我们就要看文章的第一段,在第一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3)找结尾段。
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均找不出说明对象,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揭示文章的说明对象,所以要十分关注结尾段落。
(4)抓关键句。
有些说明文还往往利用一些段首的总括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
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这些句子,进而把隐含在文中的说明对象挖掘出来。
(5)归纳总结。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可行,那么这时候,只能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部编版语文《说明文专题》-说明文基础知识及考点技巧精讲课件(用于中考复习和八下说明文专题)
例题示例:
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 言的准确性。
(1)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 多年的时间。 (2)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 是对称的。
(1) “只不过”是“仅仅”的意思,准确 地说明了人们对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 并不是很了解。 (2) “研究发现”表明是经过调查和研究 的,是有科学根据的;“几乎”表示十分接 近,准确、严谨地说明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 线基本上是对称的。
PART 3
三、说明文三要素
1.内容的周密性:如实地反应客观 事物,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
3.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性:表 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 特征,都要求准确无误。修辞方法 的使用、表达方式的使用。
(一)语言准确周密性(含修饰 限制性词语)
表程度:(主要、近、极、几乎、比较、 相当、更、最、很大程度上、稍微) “几乎”起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 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差不多 是xx,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 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 《核舟记》、《恐龙》。语文课本 上的《中国石拱桥》《海底世界》、 《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等等。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 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 《敬畏自然》、《大自然的语言》 《时间的脚印》。
2、按语言风格分(说明语言的 特色、说明语言的生动程度等)
【方法】
举例子(含有以下词语譬如、例如、 比如、据说)
【答题规范】通过举......的例子, 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 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更具体。
例题示例:
1.请分析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说明方 法及作用。
中考语文说明文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一、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说明文内容要点的概括要点概括能力是深层阅读理解的前提。
说明性文章归纳概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文章或某一段的整体感知能力,主要有四种考查形式: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概括全文或段落要点、给文章加标题、为事物下定义。
(1)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需要提取信息和整合信息两个步骤,即从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文字,把关键点提取出来整合。
提取信息时考查学生能否对信息进行迅速准确的定位和排序;整合信息时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排除干扰,筛选出重要信息。
(2)概括全文或段落要点概括全文或段落要点难度稍大,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根据各段的关键词句概括各段的大意,然后把各段的大意整合,再用简明的句子表达出来。
(3)给文章加标题(4)为事物下定义为事物下定义,即对重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及运用“定义”的方法说明事物。
下定义要求准确、严密、语言应简明,常用的是判断句的形式,即“××是××”句式。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一段、几段乃至全篇;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需对一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
最后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知识点2】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2、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表限定数量:多、有余、很少等。
5、表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一、说明文基本文体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 阅读技巧(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1、考查说明对象: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
目标:
(1)掌握说明对象的判断方法
(2)掌握10种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
一、说明文
说明文通常分为哪两种?
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二、如何区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
(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事物的内部规律性,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
三、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
1.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说明文、议论文复习策略
关键词解读
论证思路:就是作者在论证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 也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都做了哪些事。
这个过程讲究观点确切,讲究层次明晰,讲究论证方 法的运用,讲究论证材料的组合。
题型归纳及 答题方法
论证思路如何? 某段能否删除?
一读,二画,三分层, 1.探析该段的内容是什 四析,五归,六串接 么?
考查趋势 1.阅读材料由同 一话题的非连续性文 本构成;2.考查内容, 重视学生的思维与语 言的考查;3.重视设 置真实的生活情境, 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明文怎么考?
考查维度
知识
概括对说明对象 及其特征;对文章主 要信息的挑选概括或 推理分析;分析标题 作用或拟写标题。
能力
说明文、议论文复习 策略
目录
CONTENTS
1 说明文考什么 2 说明文怎么考 3 说明文复习策略分享 4 议论文复习要点
说明文考什么?
根据考查的目标和趋势,说明文阅读主要考 查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信息挑选能力、概括 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探究能力等。
从文本内容看,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和认知 特点,中考说明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其内容多与 日常生活等关系密切,趣味性较强。
(三)强化训练,查漏补缺。 1.精编精选试题。 2.强化考试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和技能。 3.在讲评中找原因找规律,提高做题的质量,把握重 点,突破难点。 4.关注学生反馈,及时调整。
议论文复习要点
复习目标
1.复习议论文的 有关知识。
2.了解论证思路 考查的几种常见题型。
3.学习理清论证 过程的步骤和方法。
素养
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
拓展探究类题
的分析与把握,对说明方 目,如设置情境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初中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清单(简明图表+详细介绍)
初中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清单(简明图表+详细介绍)说明文文体常识及阅读技巧总结第一部分:说明文基础知识一、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
又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
《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 说明性文章读写 文体知识梳理+基础考点精讲
3.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
定义及作用
教材示例
定义: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
门别类加以说明。
《大自然的语言》中,列举物候现
分类别 作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 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就使用了分类 特征(事理),使说明更条理, 别的说明方法。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更突出。
下定义
定义:对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 华罗庚《统筹方法》中“统筹方法, 或内涵进行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一 作用:更科学、更准确地揭示 句,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确切而简要 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事理)。地揭示了“统筹方法”的本质内涵。
“超薄外套”脱颖而出 ⑧火星着陆阶段,着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会使周围温度超过 1000℃,而在火星巡视阶段,着陆器将要面对-130℃的工作环境, 这种极热极寒考验超出了世界上常规隔热保温材料——气凝胶的 耐温极限范围。更难的是,为给火星车减负,需要气凝胶具有超
典例精讲 低密度,这对材料设计和制备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⑨为确保“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并正常工作,火 星车采用了一种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纳米气凝胶 是由纳米尺度固体骨架构成的一个三维立体网络,密度可做得比 空气还低,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导热系数仅为静止空气的一半, 也是世界上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这使它成为“天问一号”应对 极寒、极热严酷环境所需防护材料的不二之选,且凭借其超轻特 性,能极大地减轻火星车的负担,让它跑得更快、更远。 ⑩当然,以上三种只是“天问一号”上众多科技新元素的一 小部分,我们期待着“天问一号”上更多的科技新元素被解锁。
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
①看标题——标题常会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明确说明对象的方法 ②看首尾段——第一段或者最后一段常会点明说明对象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说明文知识点
《计量雨滴》第四题
六.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准确性:“某词”能否删去/能否被替
换?为什么? 能/不能+词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猜测+结合 文中内容+若去掉,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
《计量雨滴》第五题
2.生动性:“某词”的表达效果?
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文中内容(中心句)+增 加文章的可读性,是文章富有乐趣,吸引读者。
《计量雨滴》第六题
七.题目/开头的作用?
修辞+生动形象得点出/ 引出说明对象/特征+吸 引读者
《植物XXX——四合木》第一题
《计量雨滴》第七题
八.“某词”在文 中指代什么?
就近原则: 要特别研读词语所
在句的上下文,找到对应的词语 或句子。
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 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 替换,要符合文意便是正 确的答案。
九.引用在文中的 作用?
1.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 说明更有权威性,科学性。
2.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 轶事趣闻等:,吸引读者。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 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中国皮影戏》第一题
十.一段话在文中 的作用?
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 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计量雨滴》第一题
三.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产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 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如:《从 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 的。《活板》一文是按活板制作的程序写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情势,或从外到 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 说明。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 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等依次进行介绍。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 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 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 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 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 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 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十大考点及解答技巧
解题思路: 指出哪个词语的运用;
点出该词语起到限制性作用,表示在××(找一个近义词代替)情况下,并不是在××情况下,结合原句具体分析;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考察类型: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特点
准确性
生动性
具体体现
(1)用词讲究分寸分三类:
a)表示推测估计。如:据说、大约、差不多、可能、左右等;
b)表示范围。如:任何、只、只有、通常、之一、仅仅、全、都等;
c)表示程度。最、更、很、最主要
(2)数字的使用
(3)引用资料(确凿)
(1)修辞手法:使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对策: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
考察类型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
对策: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
9.考点九:中心句
考察类型1、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考察类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教学课题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十大考点及解答技巧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各类说明文考点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记叙文阅读技巧把握
难点:记叙文阅读技巧运用
新知识梳理
【说明文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特征的理解及概括。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其作用。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基本知识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yǔwén)说明文阅读基本知识及答题技巧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题看,说明文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大。
其难度也在逐年提高。
纵观近年来的各地中考题型,出题角度更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
以前(yǐqián)考查中强化的文体知识被淡化了,然而不同体裁的文章其特点也各有不同,阅读起来自然也有不同的要求和方法,因此相关的文体知识,对提高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说明文是怎样一种文体。
它又有哪些特点呢?如何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更好地迎接中考呢?一、说明文基本知识(一)了解(liǎojiě)说明文的特点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wúlùn)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把握说明对象(duìxiàng)和特征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
二是抽象事理。
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篇说明文仅仅明确了说明对象是不够的,要进一步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所在。
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对象。
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等。
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从分析标题入手。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如《死海不死》:有的标题用陈述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看云识天气》;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说明文阅读
类别:摹状貌 含义或语言标志:对事物进行细致描摹。 教材示例:《中国石拱桥》:“每个柱头上都雕 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 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 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作用(答题模板):通过对……的特征的形象化描 摹,增强了趣味性,令读者印象深刻。
类别:空间顺序 概念: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按从上到下、从前 到后、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方位顺序介绍事物的说 明顺序。 判断标志:常用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内 外”“远近”“左右”“中间两边”“东西南北”等。 教材示例:《梦回繁华》按“画面开卷处”“画面中 段”“后段”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
类别:画图表 含义或语言标志:运用表示各种情况与注明各种 数字的图和表来进行说明。 教材示例:—— 作用(答题模板):直观说明了……的特征,更具 体,让人一目了然。
注意事项: (1)说明文要注重科学性和客观性,忠于事实,不
夸大,不改变。 (2)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要求完整,即
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 方面完整地揭示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作诠释并不要 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 解释的对象与作出的解释的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四、说明文语言 (一)准确性
分类:表推测 标志词语:大约、大概、左右、上下、也许、可能等。
教材示例:《中国石拱桥》:“《水经注》里提 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 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专题突破
阅读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说明文阅读
1 文体知识梳理 2 考点点拨 3 福建6年中考聚焦
1 文体知识梳理
一、说明文类别
事物说明文: (1)概念: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内容的说明
中考常见文体知识点归纳
中考常见文体知识点归纳中考是学生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它不仅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是对综合运用能力的考验。
在语文科目中,常见的文体知识点归纳如下:首先,记叙文是中考中常见的文体之一。
记叙文以叙述事件、描写人物、表达情感为主要目的,其结构通常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在写作记叙文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的清晰表达,同时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加形象、具体。
其次,议论文是中考中另一种常见的文体。
议论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论证来阐述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在写作议论文时,要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论证要合理。
此外,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再者,说明文也是中考中不可忽视的文体。
说明文主要用于介绍事物、解释事理、阐述观点。
在写作说明文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不同的结构方式,使文章层次分明。
此外,应用文在中考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应用文包括书信、通知、启事等,其特点是语言简洁、格式规范。
在写作应用文时,要遵循相应的格式要求,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礼貌性。
最后,诗歌和散文也是中考中可能涉及的文体。
诗歌以抒情为主,要求语言精炼、意象生动。
散文则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表达,要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结束语:通过对中考常见文体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从而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必记知识点14说明文考点----
说明文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说明文定义。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二、说明文分类。
事物说明文:解说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
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
如《看云识天气》,阐述了云与天气的关系。
说明了根据云的形状推知各种各样的天气。
三、说明对象及特征。
1.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2.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1)从标题入手。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2)从分析材料入手。
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
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需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四、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列图表、摹状貌、引用等。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格式如下。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准确、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中考说明文复习专题
现代文阅读题 ——说明文考点解读
精选课件
1
考点综合
说明文考察的重点是:
▪ 1、整体感知全文,掌握文中的主要信息。
▪ 2、了解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 3、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说明顺序及作者的 思路。 4、注意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理解重点词 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5、辨析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6、运用文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精选课件
2
题型设计
▪ 开放性试题成为亮点。开放性试题多是从选文 出发,向其他学科或社会生活迁移,对学生的 知识积累进行考查。
▪ 试题注重阅读理解,强调语言品析。方式有概 括内容,找中心句,指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等。 理解文章局部的段,句,词,写作方法等的内 容及其表达作用。
▪ 试题创新上注重课程整合,强调人文精神。引 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科学的关系,思考 人的生存状态,思考科学精神等。
精选课件
3
一、 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 1、说明性:说明文是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所 用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因此说明文首先具有说明性
的特点。为了把事物、事理说明得更明确、生动、形
象,也可以用其它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议论、
等。
§ 2、知识性:说明文要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就自然成 了说明文的重要特点,说明文给人的知识是直接的、
5、介绍三人:东坡(中) →鲁直(左) → (空间顺序)
佛印(右)
6、右边、往上、眼前、左右两边、左边、外面、
屋顶上…… ;往……走去、出了、来到、一进 去、出了、路过、从……爬上去,走近、
(空间顺序)
从……
精选课件
8
本文按什么顺序安排本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 么好处?
说明文文体知识相关考点+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说 主要表现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本质
明 事 属性、内部属性、原理等。如《恐龙无处
对 理 不有》的说明对象是“地壳在进行缓慢但
象 说 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块
及 明 构造”理论。其特征是:不同科学领域之
其 文 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
特 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征
题型分类讲解 题型
章的文学色彩。
修 判断方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辞 修辞手法。 手 如《大自然的语言》中“杏花开了……‘阿 法 公阿婆,割麦插禾’”,运用拟人手法,用 的 “传语”“暗示”“唱歌”形象生动地写出 使 了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映,说明了物候对人 用 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表 判断方法:使用记叙、描写(准确、形象生 达 动的动词、形容词)等表达方式。 方 如《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用“苏醒”“萌 式 发”“次第开放”“孕育果实”“销声匿 的 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描写 使 四季景色,生动地说明了自然现象与气候的 用 关系。
作用:“可能”“大约”“左右”起 限制 测
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 性词 或
××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 语估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 计
性。
标志词:在当时、目前、当下、迄今为
限 止、现在、已经、一直、早已、一向
制 等。
修 时 作用:“在当时”起限制作用,说明了
饰 限 制 性 词
题型2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例题:(八上P104《苏州园林》)课文中哪一句话 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答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解题技巧 (1)看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有的标题在指出 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会指出其特征。 (2)抓关键句(段落首尾句、中心句)。 (3)材料分析。分析材料内容,总结归纳出说明对 象的特征。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资料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资料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散文的含义和特征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
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
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征:1)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围。
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基本的特征。
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
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
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形式自由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
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随笔、游记、札记、访问记……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