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扁鹊见蔡桓公》

合集下载

22扁鹊见蔡桓公

22扁鹊见蔡桓公

字词注音
huán 蔡桓公 xuán 还 走 còu yì ng 腠理 不应 jì 火齐
tàng wèi 汤 熨
suĭ 骨髓 suì 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 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 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拜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道:“您的 肌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加重。” 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 右的人)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当作 自己医术的功效。”
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人,医术高明, 所 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 来称呼他。
蔡桓(huán)公,蔡国国君,下文称“桓侯”。
韩非子其人
战国末期韩国人,是中国古代 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 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 成者。 其散文长于推论事理,词 锋 犀利,剖析入微,善用寓言说 明问题。最著名的有“自相矛 盾”、“守株待兔”等。 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 “战国散文四大家”。
(一)填空: 病在肌肤 1.课文中扁鹊说疾在腠理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话,表明了蔡桓公 病在肠胃 今在骨髓 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2.从课文中蔡桓公说的_________________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一句话可以说明他的病得不到根本治疗的原因。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4.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是:
扁鹊“还走”是因为桓侯的病由轻而重,终至 不可救药。扁鹊逃到秦国去是为了避免惨遭迫 害,这体现了他的机警果断,也从侧面反映出 蔡桓公为人的蛮横与残暴。
扁鹊——医术高超, 尽职尽责, 机警果断;
蔡桓公——刚愎自用, 讳疾忌医, 蛮横残暴。

《韩非子》之《扁鹊见蔡桓公》原文、注释及译文

《韩非子》之《扁鹊见蔡桓公》原文、注释及译文

《韩非子》之《扁鹊见蔡桓公》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④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⑤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⑥,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⑦。

桓侯故⑧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⑩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11)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12)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13)无请(14)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注释】①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扁鹊,姓秦,名越人。

战国时鄚(mò,今河北任丘)人。

当时人认为他的医术可以同黄帝时的良医扁鹊相比,就叫他“扁鹊”。

蔡桓公,蔡国的国君,下文称“桓侯”。

②〔有间(jiàn)〕好一会儿。

③〔腠(còu)理〕皮肤与肌肉之间的组织。

④〔寡人〕寡德的人。

古时诸侯自称的谦词。

⑤〔居〕停留,过了。

⑥〔肌肤〕肌肉。

⑦〔还(xuán)走〕转身就跑。

还,通“旋”,转回,掉转。

⑧〔故〕特地。

⑨〔汤熨〕汤,用药湿敷。

熨,用药热敷。

⑩〔针石〕金属的针和玉石的针。

按一定的经脉穴道,把针石刺入体内,可以治病。

(11)〔火齐(jì)〕火齐汤,清火的药剂,治肠胃病的汤药。

(12)〔司命〕主管生死命运的神。

在上古人们认为人的生死命运是由神主管的。

(13)〔是以〕就是“以是”,因此。

以,因为、由于。

(14)〔无请〕不问,意思是不再说话。

请,问。

【译文】扁鹊拜见蔡桓公,站了好一会儿,说:“您有病在皮肉之间,如果不医治,恐怕将要严重起来。

”桓公回答说:“我没有疾病。

”扁鹊退出后,桓公说:“医生喜欢治疗没有病的人,想借这个来表功!”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到肌肉里面,如果不医治,将要更加严重。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 扁鹊见蔡桓公课文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 扁鹊见蔡桓公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战国时代是群雄并立、战乱频繁的年代,也是人才辈出、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

诸子百家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

“时世造英雄”,这样的时代要求当时的作家的著作逻辑严谨,精心选材,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本文以199字的篇幅包容了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哲理,在运用比喻说理、叙述事件、塑造人物等方面都不失为先秦散文中的佳作。

本文通过叙述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刻画了这两个人物,表现了病须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中心意思。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

时间线索清清楚楚。

课文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扁鹊见蔡桓公……桓侯又不应……又不悦)首先写扁鹊和蔡桓公的前三次见面,这是故事的发生。

一见桓公,“立有间”写扁鹊细心观察桓公,“君有疾在腠理”写他准确诊断桓公病情,“不治将恐深”是和缓的规劝语气。

一句“寡人无疾”,桓公讳疾忌医,固执、自信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见桓公,扁鹊用“在肌肤”指出桓公病情加重,“不治将益深”语气肯定,规劝中含着警告。

桓公“不应”“不悦”,冷冰冰地拒医生于千里之外。

三见桓公,扁鹊用“在肠胃”指出桓公病情更加重了。

“不治将益深”的话语重复,加强了肯定的语气,进一步在善意的规劝中给予警告。

桓公“又不应”“又不悦”,突现了桓公讳疾忌医的神态。

文章一开始就展示了矛盾:扁鹊三见桓公,三次建议;桓公不予理睬,还错怪扁鹊,矛盾逐渐加深。

第二层:(居十日……臣是以无请也)写两个人的第四次见面以及扁鹊说明“还走”的原因,这是故事的发展。

四见桓公,扁鹊转身就跑,这“望桓侯而还走”的动作,间接写出了桓公病情严重的程度。

桓公使人问扁鹊并非觉醒,只是对“还走”不解。

扁鹊答使者,则指出桓公病情由轻而重而至不可救药的发展过程。

第四次见桓公,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横生枝节,“望桓侯而还走”。

这样文章就又有了一个波折,进而引出“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说明桓公的病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22.扁鹊见蔡桓公

22.扁鹊见蔡桓公

22.扁鹊见蔡桓公学习目标1.提高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疏通文意及寓意,积累常用文言字词。

2. 帮助学生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3. 懂得写人叙事都是为了阐明道理的“寓理于事”的写法,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阐明的哲理。

学习难点、重点1. 积累常用文言字词,熟读课文。

2.多角度发掘寓言文本的寓意,进行个性化解读。

3.加强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和多角度解读文本的能力。

学习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文本解读①体裁:寓言故事。

②《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研究刑名法术,是当时重要的思想家;《喻老》这篇文章,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

文中叙述扁鹊见蔡恒公这则故事,本意是用它来比喻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策划困难的事,从它的容易处开始)、“为大于其细”(做大事从它的小处开始)的观点;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名医,人们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蔡桓公,即蔡侯。

“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这个成语,就是从《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中总结出来的。

疏通文意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一、预习反馈1.给加点的字注音扁鹊()蔡桓()公骨髓()还()走腠()理汤〔〕熨( )2.解释下列加点(粗体字)的词及词句。

有间(jiàn):益:居十日:.还(xuán)走:汤(tàng)熨(wèi):火齐(jì):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二、朗读课文1、听录音读,认真听把握好读音、节奏、语调。

2、学生自由读,一对一读,并指正。

3、个人展示读课文,其他人听后评论,教师适当点评。

三、文言文字词1、古今异义君之病在肌肤古义:今义:。

语文版语文九上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1

语文版语文九上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1

9.从文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
(1)___汤_通__烫__,读音_t_à_n_g,意义_用___热__水__敷__治___。 (2)_齐___通_剂___,读音_j_ì__,意义__调__配__,___调__剂___。
10.下列加点“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君之.病在肠胃
1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永之氓咸.善游
( 都)
②中济.,船破,皆游 ( 渡,渡河 )
③有顷,益怠. ( 疲惫 )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 于是,就 )
14.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 ②何不去之! 为什么不丢掉它呢?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15.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 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课外文言文翻译】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 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河中间时,船破了, 人们都奋力游向对岸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也不能像平常那 样游得远。他的同伴们说:“你平时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会落 在后面?”他回答说:“我腰上缠着千文钱,太重了,所以落后 了。”同伴又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没有回答,只是摇 了摇头。过了一会儿,他越来越疲惫了。已经游到岸上的同伴大 声地向他喊叫道:“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 死,性命都将要保不住了,还要钱干什么?”(那个人)还是摇了 摇头。于是淹死了。我很可怜他。况且如果是这样,难道更多的 人不会因为巨额钱财而淹死吗?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九上22《扁鹊见蔡桓公》

九上22《扁鹊见蔡桓公》

远远地看 同‚旋‛,回转跑
也。今在骨髓,臣 是以 无请也。”
我 因此 询问、过问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 桓侯转身就走。桓侯特意派人问他, 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的纹理间, 用 热水焐、用药物热敷就可以治好; 病在肌肉里,用针灸可以治好; 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 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神所管的 地方,医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病 在骨髓里,因此我不再过问了。”
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 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6、从本文当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
(2)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 勇于正视,及时改正。
(3)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4)不可主观猜测,切勿拒绝忠告。 (5)见微而知著,小患易酿大祸,要及早提防。
(6)谨慎对待,避免困难。
(7)不可盲目自信,要多点听从他人劝告。
当堂检测:

一、下列蓝色的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扁鹊见蔡桓公(huán) 立有间(jiān) B.君有疾在腠里(cò u)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hào) xu á n C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hu á n) √ 汤熨之所及也(tàng) D.火齐之所及也(jì ) 桓侯不应(yì ng)
‚讳‛ :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 说。‚忌‛:是嫉妒,猜忌。这个 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 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
2、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 病情正日益严重? 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②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③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④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3、课文描写蔡桓公的哪些言行, 表现他的讳疾忌医? ①‚寡人无疾‛ 表现蔡桓公固执、自信。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表现对医生猜忌、反感。 ③‚不应‛、‚又不悦‛ 说明对医生冷淡、反感, 拒之千里之外。

九年级语文上册22扁鹊见蔡桓公

九年级语文上册22扁鹊见蔡桓公

九年级语文上册22 扁鹊见蔡桓公一、背景介绍《九年级语文上册22 扁鹊见蔡桓公》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扁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有着卓越的医术和智慧。

蔡桓公是齐国的国君,他不仅身体健康,而且有着出色的才智和威严的气质。

这个故事展示了扁鹊通过医术使蔡桓公重获健康,并以此赢得了蔡桓公的赏识和重用。

二、故事内容故事开始,蔡桓公得知了扁鹊的医术,决定亲自去拜访他。

扁鹊闻讯后,非常高兴。

蔡桓公携带着礼物和珍贵的药材前来见扁鹊。

两人相见后,蔡桓公先行请扁鹊为自己的小病诊治。

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扁鹊细致地检查了蔡桓公的脉搏,发现他的脉象异常。

扁鹊分析了蔡桓公的病因,并给出了详细的诊断结果。

扁鹊随后开出了一副非常苦的药方,并嘱咐蔡桓公按时服用。

几天后,蔡桓公恢复健康,非常感激扁鹊,并决定重用他。

扁鹊接受了蔡桓公的任命,并强调自己不会出卖国家的利益。

扁鹊向蔡桓公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他能够以百姓为重,多为民众谋福利。

蔡桓公对扁鹊的建议很是认可,并表示会努力实施,并希望扁鹊能为国家多做贡献。

三、故事主题这个故事主要通过扁鹊和蔡桓公之间的互动展示了医者仁心和君主仁政。

扁鹊不仅拥有出色的医术,而且他对病人无私的关心和悉心的诊治也得到了蔡桓公的赏识。

同时,蔡桓公在扁鹊的治疗下恢复了健康,也显示了一个君主应该重视民生,注重百姓福祉的重要性。

他愿意倾听和采纳扁鹊的建议,为国家和百姓的福利努力奋斗。

四、故事意义这个故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着深刻的意义。

首先,它提醒我们医者仁心的重要性。

医护人员应该对病人充满爱心和关怀,秉持着为他人健康服务的理念。

其次,故事也强调了君主仁政的价值。

一个好的国家领导者应该关心民生、尽力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

只有通过公平正义的治理,才能使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

最后,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智慧和才华是得到认可和重用的重要因素。

扁鹊通过他的医术和智慧,赢得了蔡桓公的赏识和信任。

22[1].扁鹊见蔡桓公

22[1].扁鹊见蔡桓公

学习文言文四部曲
• 1.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 文内容。) • 2.疏通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课文, 积累词语) • 3.理解主旨(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诵 读课文,理解课文主旨) • 4.积累背诵(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背 诵全文)
què
huán
jiàn
còu
yì ng
扁鹊
xuán
蔡桓公
比一比,谁译得最好。
• • • • •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3.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旋走。 4.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5.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下面三个问题。每个问 题能不能概括为一个词语回答?
1.扁鹊和蔡桓公是什么样的人? 2.蔡桓公为什么会死? 3.这篇课文有什么寓意?
tàng
立有间
wèi
腠理 火齐
suì
不应

还 走


su ĭ
骨髓
遂死
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 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 公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 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 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 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 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 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 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 死。
本文节选自《韩非子· 喻老》,“喻老”:是用 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蔡桓公 的故事,本意是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 其细。”这个观点。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 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六十三章》 计划克服困难,要着手于它还容易的 时候;干大事,要着手于它微细的时候。 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 事,一定开始于微细。

22 扁鹊见蔡桓公

22  扁鹊见蔡桓公
, 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体痛遂死 使人索扁鹊
居五日 已逃秦
扁 医术高明 高度负责 鹊 为人机警
桓 侯
盲目自信 刚愎自用
固执主观
从本文当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 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 2 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勇于正视, 及时改正。 3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4不可主观猜测,切勿拒绝忠告。 6见微而知著,小患易酿大祸,要及早提防。 7谨慎对待,避免困难。 8不可盲目自信,要多点听从他人劝告。
韩非子,战国末 期思想家,先秦法家 学说的集大成者,其 散文长于推论事理, 词 锋犀利,剖析入微, 他与孟子、庄子和荀 子,并称战国散文四 大家。
扁鹊姓秦,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渤海(今河北省 任邱县 )人。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一代名医.他能药 到病除,妙手回春,简直和传说中神医扁鹊一样,人们 就干脆把他叫做扁鹊,秦越人这个本名反而被人们忘却 了。扁鹊成名后,周游各国,为人治病,常因地域不同, 随俗而变。在邯郸时,听说当地妇女病多,即为“带下 医”(妇科);过洛阳,见该地敬重老人,便以治疗 “耳目”等老年人疾患为主;到了咸阳,知秦人以小儿 为重,则成为一名儿科医生。他在诊视疾病的实践中, 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 诊:望、闻、问、切。“望”就是看外形及舌苔,“闻” 就是听病人说话和呼吸的声音,“问”就是询问病情, “切”就是摸脉搏。当时扁鹊称之为望色、听声、写影 和切脉。扁鹊的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针刺、贴、手术、 服药等。后来扁鹊受到当时秦国大医令李醯的嫉妒而派 人将他杀害了。但是,人们永远怀念他,敬仰他。直到 现在,他到过的地方,如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还保 存有诸如“扁鹊故里”、“扁鹊村”、“扁鹊遗迹”、 “扁鹊庙”、“鹊王山”等若哪位医生医术高明,则被 称赞为“扁鹊再世”。

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语文版九上)精品PPT课件

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语文版九上)精品PPT课件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
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公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 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 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 悦。
把……作为 功劳 停留

“君之病 在肌肤,不治将益 深。” 桓侯 不应。
重病
更加
答应、理睬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 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 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 还
走。桓侯
远远看见 同“旋”,掉转 跑
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病)在骨髓, (那是)司命神所管的, (医药已经)没办法了。
古文现象
通假字
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
汤熨之所及也 火齐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 “齐”通“剂”,药剂Biblioteka 将恐深 以为功古文现象
古今异义
(古)厉害;
(今)与“浅”相对
(古)把(它)作为;(今)认为
而还走 (古)跑;
xuán 还走
tàng wèi


jì 火齐
su ĭ suì 骨髓 遂死
扁鹊见 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 有
拜见
一会儿
疾在腠理 ,不治 将 恐 深 。”桓侯曰:“寡人
小病 皮肤纹理 要 厉害
hào 我
无疾。”扁鹊出,桓公曰: “医 之 好 治 不病
无义 没病的人
以(之) 为 功。 ”居 十日,扁鹊复 见,曰: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

时间
一日 居十日 居十日
扁鹊态度
立有间 复见 复见
桓侯病情 (线索) (汤熨所及) 疾在腠理
桓侯态度
无疾,好功
病在肌肤(针石所及) 不应,不悦 病在肠胃 (火剂所及)又不应,又不悦 (司命所属) 故使人问之 病在骨髓 体痛 使人索扁鹊
居十日 望而还走 居五日 已逃秦矣 医术高明 高度负责 为人机警
22. 扁鹊见蔡桓公
本文节选自《韩非子· 喻老》
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先秦法家 学说集大成者。 《韩非子》为法家的重要著作。在 政治观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 战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哲学观上, 继承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老子的 某些辩证法因素,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 夺取和巩固政权的立场和要求。 其散文长于推论事理,词 锋犀利, 剖析入微,善用寓言(如“守株待 兔”“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老马 识途”等)说明道理。 韩非子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 称战国散文四大家。
已逃秦矣。桓侯 遂 死。
于是,就
层解:第三层,文章叙述了扁鹊和蔡桓公四次见面的情形,桓公因讳疾忌医, 病情逐步加重,最终病死。这是故事的结局。
合作探究题展示
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事情的发生、发 展和结局的?填写下列表格 见面时间 见面次数 病情 治疗方法 桓侯的反应 一日 居十日 居十日 居十日 居五日 最后的结果 2、你认为造成蔡桓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他在诊视疾病的实践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 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望、闻、问、切。 “望”就是看外形及舌苔,“闻”就是听病人说话和 呼吸的声音,“问”就是询问病情,“切”就是摸脉 搏。当时扁鹊称之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扁鹊 的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针刺、贴、手术、服药等。 后来扁鹊受到当时秦国大医令李醯的嫉妒而派人将他 杀害了。但是,人们永远怀念他,敬仰他。直到现在, 他到过的地方,如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还保存有 诸如“扁鹊故里”、“扁鹊村”、“扁鹊遗迹”、 “扁鹊庙”、“鹊王山”等若哪位医生医术高明,则 被称赞为“扁鹊再世”。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译文及赏析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译文及赏析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译文及赏析《扁鹊见蔡桓公》即出于《喻老》篇,是为讲述扁鹊为蔡桓公多次“诊病”而蔡桓公却多次“忌医”的故事,在轻松的叙述中渗透生活哲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先秦: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译文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的肌肤纹理之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说:“我没有病。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恐将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不理睬他。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

”蔡桓公又没有理睬。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

蔡桓公特意派人问他。

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大夫是没有办法医治的。

现在病在骨髓里面,因此我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

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释义扁鹊(què):战国时医学家。

姓秦,名越人,鄚(mò)(今河北任丘)人,他是扁鹊学派的传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沿用他师傅的名字来称呼他,以此表达对他的尊敬。

22扁鹊见蔡桓公基础知识

22扁鹊见蔡桓公基础知识

扁鹊见蔡桓公【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有间:一会儿。

腠c u理:皮肤的纹理。

居十日:待了十天。

居,止,停。

望桓侯而还走: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

针石:金属针和石针。

本文指用针刺治病。

火齐: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

司命:传说中掌管生死的神。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

之,助词,无实义。

请:询问。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国贵族出身,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看到韩国国力日益削弱,韩非几次劝谏韩王,但韩王听不进去。

在韩非在世的时候,他写的这本书的名声就很大了,当时还是秦王的秦始皇读到了其中的《孤愤》、《五蠹》等篇章,非常喜欢,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但在公元前234年,韩非奉命出使秦国时,却被李斯陷害入狱,后来被逼服毒自尽。

在西汉时期,刘向校书时加进了几篇别人的作品,如《初见秦》、《有度》和《存韩》的后半篇,最后定《韩非子》共五十五篇。

韩非的思想成就超过了所有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在总结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人代表性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成熟法治理论。

他认为君主必须重视权力、威势和驾驭臣下的权谋之术,这样才能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巩固君主的集权地位。

后来,李斯和秦始皇就是充分发挥了他的思想,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

韩非还继承了老师荀子的人性恶学说,主张治理国家必须实行刑赏。

在《韩非子》中,《解老》、《喻老》两篇,都是用法家的观点来对《老子》进行解释,体现了韩非的哲学思想。

《五蠹》则将历史的发展分成上古、中古、近古三个阶段,他认为时代在不停地发展,所以社会和政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儒家的恢复周礼的复古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了。

关于《韩非子》:本书全面地阐述了思想家韩非的深邃的理念与明确的主张,也生动地展现了文学家韩非的独特的文采与峭刻的风格。

本书的思想理论是丰富多彩而又特色鲜明的。

韩非坚持进步的历史观,基于对人类社会由“上古”、“中古”、“近古”到“当今”的发展过程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特点的认识,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指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表现出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扁鹊,战国时期著名的医者,他的医术高超,被誉为神医。

而蔡桓公,则是楚国的一位贤明君主。

他们之间的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相传有一天,扁鹊听闻蔡桓公患了一种罕见的怪病,连当时最顶尖的医生都束手无策。

于是,扁鹊决定前去会诊。

他深知蔡桓公的为人,心怀敬意,一路匆匆赶往楚国。

当扁鹊见到蔡桓公的时候,蔡桓公正躺在龙床之上,面色苍白,神情疲惫。

扁鹊仔细观察了蔡桓公的病情,然后沉吟片刻,最终开口对蔡桓公说道,“陛下,您的病并非寻常疾病,而是内伤所致。

只有通过药物调理和精神调养,方能痊愈。

”。

蔡桓公闻言,眉头紧锁,他深知扁鹊的医术高明,但对于这种内伤病症,他还是感到有些疑虑。

然而,他仍然决定信任扁鹊,并按照他的嘱咐进行调理。

扁鹊为蔡桓公调制了一剂独特的药物,并嘱咐他每日按时服用,并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多出门晒太阳,多与亲近的人交流。

蔡桓公严格遵循扁鹊的嘱咐,不久之后,他的病情逐渐好转,精神也愈发振奋。

蔡桓公对扁鹊的医术赞赏有加,他将扁鹊留在身边,任命他为宫廷的御医。

从此以后,扁鹊便成为了蔡桓公的得力助手,为楚国百姓治病救人,成就了一番医道传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扁鹊见蔡桓公并非一般的医者拜访贵族,而是出于对蔡桓公的敬意和对医术的真挚追求。

他用自己的医术和真诚的心换得了蔡桓公的信任,最终成为了楚国宫廷的御医。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扁鹊高超的医术,更彰显了他的忠诚和真诚。

而蔡桓公也因为扁鹊的医术和真诚受益匪浅,最终康复并得到了一位得力的御医。

这个故事给我们启示,医者应当以医德为先,用真诚和医术赢得患者的信任,而贵族也应该对医者抱有信任和尊重,共同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同时,也告诫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应以真诚和敬意对待他人,才能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共同的成长和发展。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医者与贵族之间的佳话,更是一段真诚与信任之间的感人故事。

让我们铭记这段佳话,珍惜真诚和信任,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22、《扁鹊见蔡桓公》

22、《扁鹊见蔡桓公》

22、《扁鹊见蔡桓公》〖学习目标〗1. 积累一定的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

3.明白故事的寓意,并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害病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找医生看病)这是个妇孺皆知的道理,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板书)。

本文选自《韩非子》。

故事中的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民间医生,因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上古时代名医扁鹊的名字称呼他。

有一次,扁鹊行医到了虢国,虢国的太子病死了,正准备下葬。

扁鹊问明了太子的病情后,断定太子并没有死,还能救治。

扁鹊先用针刺疗法给太子治病,一会儿,太子就苏醒了;接着扁鹊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他又配汤药给太子喝,仅服了三十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可是,也有人对这位神医的医术不那么相信,这个人就是——蔡桓公。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力求流利通顺。

(师言:“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古人说,读书时应“眼到、口到、心到”。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边读边勾划生字词,并在停顿不准的地方做上记号。

)(教法:生自由朗读,师巡回辅导)2、生提疑问,全班共同解决朗读中正音、停顿的问题。

(若无学生提问,师可顺势一推: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不错,个个都胸有成竹。

老师这里有一个建议:我们来一场男女生赛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3、全班齐读读前可提示学生,一要注意句中停顿;二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三、疏通文意,把握情节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预习时的疑问,仍不能解决的疑难书写留待全班共同探讨。

(刚才通过同学们复述课文,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内容。

下面请四五人为一小组,请同学们结合自我预习情况,在小组内提出有疑问的地方加以探讨,并将有争议的问题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提交全班合作探究。

)2、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互相质疑、互相释疑,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只伺机适当地点拨引导。

22扁鹊见蔡桓公

22扁鹊见蔡桓公
讳疾忌医
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 配 在骨髓,臣 是以 无请也。”
我 因此 不再询问
掌管生死的神 管,掌握 火齐汤,齐通“剂”,调
用热水敷烫皮肤 达到
怎么办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转身就跑。 桓侯特意派人问他, 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的纹理间, 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就可以治好; 病在肌肉和皮肤之间,用针灸治就可以好; 病在肠胃里,用火齐汤可以治好; 病到了骨髓里, 那是司命所管的地方, 医生是没有办法的。 现在病在骨髓里, 因此我不再过问了。”
启示:
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
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勇于正视, 及时改正。 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不可主观猜测,切勿拒绝忠告。
见微而知著,小患易酿大祸,要及早提防。 谨慎对待,避免困难。
不可盲目自信,要多点听从他人劝告。
检测: 疾在腠理 、________ 病在肌肤、 1.课文中扁鹊说_________ 病在肠胃 今在骨髓 ”这几句话,表明了蔡 ________、_________ 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2.从课文中蔡桓公说的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话可以说明他的病得不到根本治疗的原 因。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4.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是:
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为什么“还走”? 后来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
扁鹊“还走”的原因是蔡桓公的病由轻到 重,终至不可救药。 扁鹊逃到秦国去的原因是为了避免遭到迫 害,这体现了他的机警果断。
性格决定命运
扁鹊 医术高明 高度负责 为人机警
蔡桓公
盲目自信 固执己见 讳疾忌医

22 扁鹊见蔡桓公_背景知识

22 扁鹊见蔡桓公_背景知识

扁鹊见蔡桓公一、关于作者: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国贵族出身,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看到韩国国力日益削弱,韩非几次劝谏韩王,但韩王听不进去。

在韩非在世的时候,他写的这本书的名声就很大了,当时还是秦王的秦始皇读到了其中的《孤愤》、《五蠹》等篇章,非常喜欢,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但在公元前234年,韩非奉命出使秦国时,却被李斯陷害入狱,后来被逼服毒自尽。

在西汉时期,刘向校书时加进了几篇别人的作品,如《初见秦》、《有度》和《存韩》的后半篇,最后定《韩非子》共五十五篇。

韩非的思想成就超过了所有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在总结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人代表性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成熟法治理论。

他认为君主必须重视权力、威势和驾驭臣下的权谋之术,这样才能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巩固君主的集权地位。

后来,李斯和秦始皇就是充分发挥了他的思想,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

韩非还继承了老师荀子的人性恶学说,主张治理国家必须实行刑赏。

在《韩非子》中,《解老》、《喻老》两篇,都是用法家的观点来对《老子》进行解释,体现了韩非的哲学思想。

《五蠹》则将历史的发展分成上古、中古、近古三个阶段,他认为时代在不停地发展,所以社会和政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儒家的恢复周礼的复古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了。

二、关于《韩非子》本书全面地阐述了思想家韩非的深邃的理念与明确的主张,也生动地展现了文学家韩非的独特的文采与峭刻的风格。

本书的思想理论是丰富多彩而又特色鲜明的。

韩非坚持进步的历史观,基于对人类社会由“上古”、“中古”、“近古”到“当今”的发展过程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特点的认识,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指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表现出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在政治思想上,韩非对先秦儒、道、墨等各家既有批判又有吸收,特别是有选择地接受并发展了前期法家思想,综合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理论,提出了一套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专制的统治术。

22 扁鹊见蔡桓公

22 扁鹊见蔡桓公
讳疾忌医。 “讳” :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忌”:是嫉妒,猜忌。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 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
思考分析下列问题
1、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蔡桓公对待扁鹊的态度是 怎样变化的,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讽刺医生------不应不悦--------故使人问--------使人索扁鹊 桓公固执自用、一而再再而三地讳疾忌医,导致病情越 发严重,以致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并最终不治而死。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扁却鹊、桓公个是怎样的人?


• • •
•Hale Waihona Puke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 (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文章脉络 全文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开头至“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写扁 鹊四次拜见蔡桓公。 第二层(“桓侯故使人问之”至“臣是以无请 也”),写扁鹊对桓侯病情的分析。 第三层(“居五日”至文末)写桓侯终于病死。
扁鹊:医术高明、细心负责、聪明机警 桓公:盲目自信、傲慢顽固、讳疾忌医 3、这篇课文运用什么写作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对比(扁鹊的善意规劝与桓公的讳疾忌医形成鲜明对 比)。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应虚心接 受别人的拒绝批评帮助。
当堂训练
一.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两项是:
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B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C √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D.桓侯/故使人/问之。
• 2.桓侯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 劝喻色彩,它告诉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 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 二、1.以为:即以(之)为,把(它)作为 • 2.望:远远地看还:回转,掉转。 • 3.故,特意地。 • 4.索:寻找

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潜龙毋庸版)

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潜龙毋庸版)

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
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勇于正视, 及时改正。 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不可主观猜测,切勿拒绝忠告。
见微而知著,小患易酿大祸,要及早提防。 谨慎对待,避免困难。
不可盲目自信,要多点听从他人劝告。
附录:诸子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天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 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政治理想是小 邦寡民、桃花源和至德之世,体现了“离用为体”的特点,因此成为了历代文 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
韩 非
韩非子 生于公元前281年, 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 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 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师从 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 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 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 或“韩非子”,主张“刑过不避 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其散文长于推论事理,词 锋 犀利,剖析入微,善用寓言说明 问 题。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滥竽充数”、 “老马识途”等。 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 “战国散文四大家”。
扁鹊见 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 有 一会儿 拜见 疾在腠理 ,不治 将 恐 深 。”桓侯曰:“寡人 小病 皮肤纹理 要 厉害 hà o 无疾。”扁鹊出,桓公曰: “医 之 好 治 不病
没病的人
以(之) 为 功。 ”居 十日,扁鹊复 见,曰: 把……作为 功劳 停留 “君之病 在肌肤,不治将益 深。” 桓侯 不应。 重病 更加 答应、理睬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 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 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古文现象
通假字
望桓侯而还走
汤熨之所及也 火齐之所及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战国时代是群雄并立、战乱频繁的 年代,也是人才辈出、学术思想空前活 跃的年代。诸子百家为了宣扬自己的主 张,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这样的 时代要求当时的作家的著作逻辑严谨, 精心选材,说理透彻,令人信服。在这 种背景下产生的《扁鹊见蔡桓公》不失 为先秦散文中的佳作。
附录: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孔丘)、孟子(孟轲)、荀子(荀况) 法家:韩非、李斯 道家:老子(老聃)、庄子(庄周) 名家:公孙龙子、惠施
古代针灸用的用砭石制成的石针。 这里指用针刺治病。 意即“达到的”,在这里可译为“治好 的”,“所”在动词“及”的前面,可 组成名词性的“所”字节构,可以为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的”。 传说中掌管 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jì ),通“剂”。 生死的神。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写扁鹊为蔡桓公治病的经过。重点写医理。 独立性。 名词性的“所”字结 即“以是”,介词短 构,“管辖的”。属, 以上是第二层,写二人第四次见面,以及扁鹊说明“还 不谒见,不讲明,可译为 语,相当于“因此”。 管掌管。 走”的原因。这是故事的发展。 “不问”。请,询问。
扁鹊
医术高明 高度负责 为人机警
蔡桓公
盲目自信 固执己见 讳疾忌医
启示:
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
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勇于正视, 及时改正。 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不可主观猜测,切勿拒绝忠告。
见微而知著,小患易酿大祸,要及早提防。 谨慎对待,避免困难。
不可盲目自信,要多点听从他人劝告。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 是以无请也。” 怎么办,怎么样。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 见桓侯便转身往回跑。桓侯特地派人 去问扁鹊。扁鹊回答说:“病在皮肤 的纹理里,用热水焐,用药无热敷可 以治好;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治 好;病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治好; 病在骨髓,那是司命所管的,(医生) 是没有办法的了。现在病在骨髓,我 因此不再过问了。”
古文现象
望桓侯而还走
汤熨之所及也 火齐之所及也
通假字
“还”通“旋”,回转,掉转
“汤”通“烫”,用热水焐 “齐”通“剂”,药剂
写出下列划线词的古今义 1 立有间 2 居十日 3 将益深 4 索扁鹊 5 故使人问之 6 望桓侯而还走
1.古义:一会儿。今义:之间。
3.古义:更加。今义:好处。 4.古义:寻找。今义:索取。 5.古义:特意 。今义:所以。 6.古义:跑。今义:走。
墨家:墨子(墨翟)
兵家:孙子(孙武) 纵横家:苏秦、张仪 农家:神农氏 阴阳家:邹衍
杂家:《吕氏春秋》
“讳” :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 说。“忌”:是嫉妒,猜忌。这个 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 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 这则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这样一个 人。他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齐来 看看课文。
讳疾忌医
再次进见,后面省略宾 语“之”,代桓侯。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 治将益深。”
副词, 更。 过了十天。居, 止,停,过, 停留。
桓侯不应。
答应, 理睬。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高兴, 愉快。 小结:从“益”字可以看出桓侯的病加重了, 善意规劝中又给了忠告。
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 (桓候),说:“您的病在 肌肉和皮肤里,不及时治疗, 将更加严重。”桓侯不理睬 (扁鹊)。扁鹊出来后,桓 候又不高兴了。
动词,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环 派。 (xuán),通“旋”回转,掉转。 扁鹊“还走”这一动作描写暗示桓侯的病已是不治之症了。 走,跑。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 及也;
特地。
汤(tàng)通“烫”, 用热水焐。
用药物热敷。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4、蔡桓公对待扁鹊态度的变 化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蔡桓公固执、自用、 一而再、再而三地讳疾忌医,导 致病情越发严重,以致到了不可 救药的地步,并最终不治而死。
5、“桓候遂死”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有何教育意义?
因为蔡桓公的病情不断恶 化,但他固执己见,不听扁鹊 的忠告,不及时治疗,终于病 死。它告诫人们:说明了人要 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 绝批评帮助。
2.古义:停留。今义:居住、住所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 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 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 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 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 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 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 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 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 矣。桓侯遂死。
整体感知
四 本文按______顺序,记叙了扁鹊和蔡桓公的___ 次见面的情形。
次 数 时 间 蔡桓公病情 蔡桓公的反应
时间
第一 次
第二 次 第三 次 第四 次 结 果
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居十日,复见 居十日,复见 居十日,望 还走 居五日 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今在骨髓 体痛,遂死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小结:桓侯把扁鹊当庸医看待,结果却害了自己。 退出。 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好(hào), 动词,喜欢。以为,即“以(之)为”,以,把,为, 作为,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扁鹊拜见蔡桓公,站了 一会儿,扁鹊说:“您有病 在皮肤纹理间,不及时治疗 将来恐怕要严重起来。”桓 候说:“我没有病!”扁鹊 离开后,桓候说:“医生喜 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 “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喻老”: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 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六十三章》
计划克服困难,要着手于它还容易的时候;干 大事,要着手于它微细的时候。天下的难事,一定 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一定开始于微细。
韩非,战国末
期思想家,先秦法家 学说集大成者。 其散文长于推论 事理,词 锋犀利, 剖析入微,善用寓言 说明问 题。 与孟子、庄子和 荀子,并称战国散文 四大家。
站。
翻译课文
读jiàn, 一会儿。
将要。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您。
动词,拜见,进见, 谒见。
本义与“浅”相对, 这里指病情加重。
恐怕。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小结:中医治病讲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扁鹊“立有间” 指小病。 中医学名词,指人体 即在“望”,认真观察桓侯的病情。随即作出正确诊断,说明 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 他医术之高明。 桓侯曰:“寡人无疾。” 肉、皮肤纹理。腠 (còu)。 小结:桓侯不信理,固执,盲目地乐观、自信。 寡德之人,古时诸 侯自称的谦词,可 译作“我”

居十日 居十日

{
讳疾忌医——{
日益恶化
最终身亡
要防微杜渐,及时医治。

缺点错误
{
不听劝告—— {
越陷越深 铸成大错
要正视问题,改正错误。 要接受批评帮助和忠告。
1.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 发展和结局的? 按时间顺序。 ——扁鹊见蔡桓公 ——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居五日……桓侯遂死。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派。 寻找。 逃往。
桓侯遂死。
副词,于是,就。
蔡桓公讳疾忌医,终于身死。 以上是第三层,交代事情的结果——桓公病死,这是故事的 结果。
过了五天,桓侯身 体疼痛,派人寻找扁 鹊,(扁鹊)已经逃 到秦国去了。桓侯就 死了。
扁鹊见蔡桓公(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 “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 “我没有病。”扁鹊退出以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 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 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 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 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 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 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转身就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 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 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 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现在病 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问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 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就病死了。
寡人无疾 不应,又不悦 不应,又不悦 故使人问之 使人索扁鹊
在腠理
居十日
汤熨 针石 火齐
讽刺医生 不应不悦
按 时 间 顺 序
在肌肤
居十日
在肠胃 在骨髓
不应不悦
故使人问
讳疾忌医
死 因
居十日 无法医治 居五日
桓侯体痛
逃矣
使人索扁鹊 桓侯遂死
扁鹊专用诊断书 患者 日期 初见 蔡桓公 居十日 症状 疾在腠理 病在肌肤 病在肠胃 病在骨髓 治疗方案 汤熨 针石 火齐 无奈何也
• 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人,医 术高明,所 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 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 蔡桓(huán)公,蔡国(现在 河南省 上蔡县一带)国君,下文称“桓侯”。
有间( jiān ) 腠理( còu ) ng) 桓侯( hóu ) 不应( yì 还走(xuán ) 火齐( jì ) 骨髓( suǐ ) 遂死 ( suì ) 汤熨(tàngwè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