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体理论的发展
块体理论在LPG地下储库围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J ol eo os ut nE gnei Jl nvrt, h nc u 3 0 6 hn ; .C lg e fC nt ci nier g, inU i sy C a gh n10 2 ,C ia r o n i ei 2 n ne n G o cnc1 E s—C i uvyD s n& R s r tueo C i e o u au l a .E g er go et h i . at hn S r eg i i f e a a e i ee c I i t f hn P t l m N tr s a hn t s a re aG
i h lss paa ey,wi h e u t a tr f1 9 n . 5,c n me tt a i e u r me t fs l-tb e rg twal e r tl t t e s c r y f co so . 45 a d 3 38 h i a e heb sc r q ie n so efsa l . Blc o ae n t e tp o h alr t ag ie,he v ih n aey f co f o k 8 lc t d o h o ft e g ey wi lr e sz l h a y we g ta d a s f t a t ro 0,r qur d s e i u - e ie p ca s p l po i g S p o i g p o a wa u o wad o h n y i ft e r s ls t r n . u p r n r g m s p tf r r n t e a a sso h e ut .By c mp rs n o h e ut eo e a d t r l o a io ft e r s lsb f r n a e u p ri t f rs p o ng,i c n b e n t a h e u t a tri c e s d sg fc n l .Th e u t a tr fb o k 8 un e t t a e s e h tt e s c r y f co n r a e ini a ty i i e s c r y fc o so lc d r i
请论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
请论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是一种综合性的地理学理论,它将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要素综合
起来,使地理学的视野可以更宽广的看到世界的不同区块。世界地理学家早在二十世纪初
在构思板块构造学说,研究发展到21世纪以来有了很大的飞跃,拥有了广泛的研究方法、丰富的研究内容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板块构造学说首先被提出于1922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劳斯·霍夫曼提出,他在
《世界地理学家漫谈》一书中指出:“世界可以抽象为两个基本方面,即地理自然和国际
政治国家两个层面。”,两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他认为世界地理学不仅要研究地球的
自然特征,也要研究世界政治国家的变化和发展,这就是板块构造学说以及两个层面之间
的关系。
板块构造学说以霍夫曼的理论为基础,并不太受证实,后来由威廉·布朗1962年在
他的《世界人口构造》一书中提出成型的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是以地缘政治为基础,大量使用经济视角来分析和描述不同的地理区域的边界特点,如运输、贸易、政治等。此前,地理学传统只是以自然地理为切入点。但是通过对世界政治国家经济、社会等方面
的发展,把自然因素与地缘政治相结合起来,板块构造学说便诞生了。
英国地理学家奥斯曼在1971年在《构造世界──世界地理学》一书中提出,“板块
构造涵盖地理信息,包括自然与人为特征,它们在各种方面分别影响区块的特征及这些区
块之间的联系”,这就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本质,也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的基础。板块构
造学说延伸至一系列的范畴,它可以运用数学、地理学、政治学等理论去模型地理空间的
06 第五章 板块构造-板块基本理论与板块划分
中美INDEPTH深反射地震剖面发现了 印度地壳俯冲喜马拉雅下的逆冲断裂 带(MHT)(Zhao et al., 1993),KF 是否具有为印度地壳俯冲北界?
Zhao et al. (2010)S波接收函数的结果显示印度岩石圈最 远抵达金沙江缝合带附近
Science
Nabelek et al, (2008)接收函数结果认为印度地壳北界 应该是在拉萨地体里,位于IYS和BNS之间
洋壳区
中国东部燕山期(200-135Ma)岩石圈底 面与莫霍面附近岩浆源区与断层分布
中国东部燕山期(200-135 Ma)壳内岩 浆源区与断层分布
岩石圈热状态:东部与全球一致 ,岩石圈底面温度1280ºC,华北
、东北华南的深度为70-80km 深部有地热异常
正常的大陆岩石圈
陆壳增厚的 大陆岩石圈
陆壳洋幔型 (过渡型) 岩石圈
Li et al,(2008)体波层析成像的研究认为,100km深度上, 印度岩石圈的印度岩石圈的最北端应该是在喀喇昆仑断裂
会聚型边界小结
俯 冲 边 界
A、陆缘弧-海沟型
(安第斯型)
B、弧后盆地-岛弧-海沟型 C、大洋岛弧-海沟型
碰 撞 边 界
3、转换边界(平错型边界)
是以转换断层为界,两侧板块平行边界作走滑运动,其应力 状态是剪切的,沿转换边界,岩石圈既不增生,也不消亡。 大型大陆转换断层的实例是加里福尼亚的圣安德烈斯断层。
岩石力学研究最新进展报告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报告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专业:岩土工程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报告
1 引言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学期的《XXXXX》课程在不知不觉间结课了。这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在岩石力学方面有了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分形理论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令我神往。下面我对岩石力学研究的新进展做简要报告。
岩石力学可以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新分支,用以研究岩石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岩石工程的特殊设计方法。岩石力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采矿工程、石油工程、国防工程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岩石力学涉及的领域会进一步扩大。岩石力学是一门内涵深,工程实践性强的发展中学科。岩石力学面对的是“数据有限”的问题,输入给模型的基本参数很难确定,而且没有多少对过程(特别是非线性工程)的演化提供信息的测试手段。另一方面,对岩体的破坏机体还不能准确的解释。岩石力学所涉及的力学问题是多场(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甚至还存在电磁场等)、多相(固、液、气)影响下的地质构造和工程构造相互作用的耦合问题。这就表明,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是极为复杂的,其大多数是高度非线性的。目前,岩石力学的许多数学模型是不准确和不完整的,可以广泛接受和适用的概化模型并不多。基于此,近年来,多种数值方法、细观力学、断裂与损伤力学、系统科学、分形理论、块体理论等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以及各种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算法、非确定性数学等域岩石力学的交叉学科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全新和有效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更能激发研究者的创新精神,这也为突破岩石力学的确定性研究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1]。
边坡工程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边坡工程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摘要:本文简述了一些边坡稳定性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和非确
定性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在实际边坡
工程稳定性的问题分析中,应选择适当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法
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岩土边坡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涉及水电工程、铁道
工程、公路工程、矿山工程等诸多工程领域,能否正确评价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
建设的资金投入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
又各具特点,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正确的选择分析方法对研究边坡稳定性分析有
重要意义。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由早期的定性分析方法发展到定量的分析,又
向不确定性的分析方法发展。
1 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工程地质勘查,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可
能的变形破坏方式及失稳的力学机制等的分析,对已变形地质体的成因及其演化
史进行分析,从而给出被评价边坡一个稳定性状况及其可能发展趋势的定性的说
明和解释,其优点是能综合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多种因素,快速地对边坡的稳
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作出评价。
自然(成因)历史分析法是通过研究边坡的形成历史和所处的自然地质环境、变形和物质组成、变形破坏行迹,以及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特征和相互关系,从而对它的演变阶段和稳定状况作出评价和预测。实际上是针对已有多年历
史的边坡进行分析,对判断边坡稳定现状和边坡稳定性演化作出预测。
工程类比法是将已有边坡同新边坡进行类比,将前者的研究设计经验用于拟
建边坡的研究设计中去。因此,需要类比的两个边坡要全面分析研究其工程地质
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主厂房顶拱块体稳定性分析和支护设计
文章编号:1006 2610(2023)05 0084 07
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主厂房顶拱
块体稳定性分析和支护设计
景 浩1,艾 飞2
(1.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65;
2.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
摘 要:块体理论是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㊂通过运用块体理论对阜康抽水蓄能电站主厂房顶拱的块体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首先根据开挖揭露的节理裂隙信息,搜索关键块体,获得关键块体的大小规模㊁出露面积,埋深等几何信息,结果显示主厂房顶拱结构面切割形成的块体的破坏模式均为顶拱冒落,形成的块体体积在236.16~995.43m 3,最大埋深在3.74~7.85m㊂在考虑未贯通结构面及假设剪裂面的黏聚力对块体的阻滑作用基础上,对顶拱悬吊型块体在不考虑支护㊁考虑原设计支护㊁考虑追加支护三种条件下的稳定安全系数进行计算,
对锚固措施进行校核㊂根据块体稳定性计算结果,为获得2.0的块体稳定性安全系数,各块体需要的锚索支护数量为2~5根㊂根据后续的位移监测数据验证支护效果,监测结果表明,通过锚索支护之后拱顶块体及周边围岩目前趋于稳定状态㊂
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主厂房;顶拱;块体;稳定性分析;支护设计
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006-2610.2023.05.015
Stability Analysis and Support Design for Top Arch Block at Powerhouse
块体理论的研究进展
块体理论的研究进展
马紫娟;郑龙;王文丽
【摘要】块体理论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方法.介绍了块体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建立以来一些学者对其的研究进展,从而总结出块体理论下一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块体理论更好地在岩体稳定性分析方面的应用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
【年(卷),期】2016(032)008
【总页数】3页(P55-57)
【关键词】块体理论;概率关键块法;分形块体法;DDA
【作者】马紫娟;郑龙;王文丽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5
目前,分析岩体稳定性主要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将岩体作为连续介质,以弹塑性力学作为主要基础进行研究,另一个则是将岩体看作非连续介质进行研究。前者以深入了解岩体本构为前提,引进了有限元、边界元等解题手段,在分析复杂的岩石工程应力场和位移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解决了许多工程实际问题。但为了更好地研究地下工程周围出现的岩石冒落、边坡滑动和岩层移动等课题,必须充分考虑
岩体的非连续性[1]。考虑岩体非连续性的方法主要有离散单元法、块体理论、刚弹元法等,其中块体理论以其分析过程简便快捷,结果又能直接用于工程需求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对块体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其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块体理论是由石根华和R.E.Goodman于20世纪80年代共同创立[2]。该理论认为,岩体是由断层、节理裂隙、层面以及软弱夹层等结构面和坚硬岩块所构成的非均质非连续体,并做了以下假设:(1)结构面为无限大的平面;(2)结构面贯穿研究的岩体,即不考虑岩石块体本身的强度破坏;(3)结构体为刚体,不考虑块体的自身变形和结构面的压缩变形;(4)岩体失稳是岩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沿着结构面产生剪切滑移。
基于块体理论的隧道优化设计方法探讨
K — L +
.
此 该运 动形式 可不 考虑 。
g i n e e r i n g ) )  ̄ 书 出版 , 标志着 块体 理论 的形成 。该 理论 应用 于被 各种结 构 面切割而 成 的空 间镶嵌块 体中, 重点研 究 该 岩体 结 构 模 型 的破 坏 机 制 和工
程处 理措施 。
定 义 坐标 系 OXY Z, 规定 x 轴指 向正北、 y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l O 9
1
c 一 。
】
n 一 ( s i n d s i n , 一 s i n d C O S , C O S a ) g 一 ( c o s a s i n , ~ C O S d C O S , 一s i n a )
2 0 1 3 年第 2 期
陈 江
徐 志 学 :基 于 块 体 理 论 的隧 道 优 化 设 计 方 法 探 讨
8 9
g 一 - s i g n No E L Mi j , N ] / g k x . , i j ’ ’
, ,
L — B C 一 B C
M — A C 一 Cj A
1 9 8 5年 , 石根 华 和 R . E . Go o d ma n 1 ] 合 著
《Bl o c k The o r y An d I t s Ap pl i c a t i o n To Roc k En —
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一、引言
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两个重要理论,它们对于解释地球上的地壳运动和地质现象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将对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进行介绍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构造。
二、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说,也被称为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于 1912 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地球上的陆地块体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在地球表面上漂移和移动的。根据魏格纳的观点,地球上的大陆是通过“漂移”现象从一个原始大陆分裂而来的。他提出了“大陆漂移”这个概念,认为地球上的大陆类似于巨大的浮冰,漂浮在地球表面的岩石圈上。
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证据有:大陆形状的拟合、植物和动物化石的分布、岩石和地层的对比以及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分布等。这些证据表明,地球上的大陆在过去的地质时期曾经存在过相对位置的变动,并且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大陆分布格局。
三、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 20 世纪 6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地球科学理论,它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分为多个板块,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概念是“板块”,它是指地球上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块体,由地壳和上部的岩石圈组成。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上的板块分为大陆板块和洋壳板块。大陆板块主要由大陆地壳组成,而洋壳板块则主要由海洋地壳组成。这些板块之间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边界进行相互作用:构造边界、转换边界和扩张边界。构造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对于彼此的垂直运动。转换边界是指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对于彼此的水平运动。扩张边界是指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对于彼此的扩张运动。
块体理论赤平解析法的节理裂隙岩体破坏预测分析
W U o we ,CAI Me— e g Ha — i if n
( c o lo vl n vr n n gn e ,Unv riyo ce c n c n lg ej g,B in 0 0 3,Chn ) S h o fCiia d En i me tEn ie r o iest fS in ea d Te h oo yB in i ej g 1 0 8 i ia
进 行 预 测 ,并 作 为 设 计 和 施 工 的 理 论 依 据 , 是 研
区 域 内 最 高 标 高 + 4 5 1 ,属 水 佛 峙 山 峰 最 高 。 1. m 区 内 总 体 地 势 为 西 北 、 西 南 高 , 南 东 低 。 矿 区 主 要 为被 F 。断 层 破 坏 的 向 斜 构 造 。 向 斜 枢 纽 总 体
工程 区 域 属 燕 山支 脉 南 麓 ,低 山 丘 陵 地 貌 。
中 , 由 于 断 层 、 褶 皱 和 节 理 裂 隙 的 存 在 , 在 开 挖
过程 中往 往 很 容 易 引 起 塌 方 等 地 质 灾 害 。 如何 防
止 塌 方 且 能 通 过 建 立 数 值 模 型 等 方 法 对 塌 陷 灾 害
吴豪伟,蔡美峰
一一 一~耋 一一 一l ~ n ~誊 m 一一 : Ⅲ ~ e _ 一 一 h一 n u_ 茎 一e . k K啪 J_
块体理论在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围岩稳定性的分析与应用
Absr c :F rt e u d rr u d olsoa e i o k c v r n g o u ru dn o k c n i o s t o a lc n tb lt ta t o h n e go n i trg n r c a en i o d sr o n ig rc o dt n ,islc lbo k i sa ii i y i te ma n d sr cin tp s h i e t to y e.I r e o a ay i h o sb l y o o a lc n t i t he s e e i v sia in i a — u n o d rt n sst e p si ii flc lbo k isa l y.t c n n e t t sc r l t b i g o l d o tt d o tt o sbe bo k,c nim e si ig mo e.fe ac lt h o k sa ii o fiin t ei . fe u ofn u ep sil l c i h of r t l n d h d h n c u ae teblc t l y c e ce twi t n l b t h h
摘
要: 选址在 围岩条件较好 的地下水 封石洞 油库工程 , 围岩失稳 情况 以洞壁局 部块体失稳 为主 。为
了分析洞室 局部块体 失稳 的可能性 , 通过现场调查 , 按照块体理论 , 首先找寻可能形 成的块体 , 然后确定 块体 的滑移方式 , 最后利用现场调查 的各 项参数 计算 块体 稳定性 系数 , 价块体 的稳 定性 。按 照该理 评 论, 利用 U w de n eg 程序进行分析计算 , 部分计算不稳定块体方量 与实际块体塌 落方量相 比 , 计算值 偏小 , 这主要为该程序计算 的块体 为关键块体 。总之 , 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
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块体理论方法研究_李建勇
Abstract: Stability analysis is the cor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and block theory is one of the most useful analysis methods in this area.Although classical block theory has a critical base on mathematics,it is also the highly abstraction and assumption on the realistic world,and some distance exists with the actual demand.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lock theory and its recent extensions are summarized and compared.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analysis should be conducted by finiteness,mobility,active and positive stability.It is found that the discontinuities are the key to rock stability,and the joints simulations and block system construction are the core of the analysi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ability of rock mass is not only controlled by internal factors like joints but also affected by external conditions like loads,and both of which vary with the time.And the possible development trends are pointed out,which can instruct the development of block theory. Key words:stability analysis;block theory;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
工程中块体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
2c c1 ( f 2 1)1/2 f 3 ( f 2 1)1/2 f
该式在主应力平面上是一条直线,分别与轴和轴交于 和 T :这里,c0为单轴抗压强度,但T不是单轴抗拉强度, 只有几何意义。这里因为式(3-1)隐含的物理假定是>0, 1 推到得: ( f 2 1)1/2 f c0 1 c 2
R Nl vl (T F ) s 0
工程中块体的强度、刚度和 稳定性分析
工力09-1班
焦波波 李海东 高清毅 邓戎龙
第一节 块体理论
1.1块体理论介绍 1.2块体的分类 1.3块体理论的基本假设
1.1块体理论介绍
块体理论是基于自然界中岩体(含大量结构面的岩石所组成的 结构体)针对过去将岩体作为弹性的均质连续体而提出的一种完全 不同的认识。块体理论认为,岩体是被断层、节理裂隙、层面以 及软弱夹层等结构面切割许多坚硬岩块所组成的结构体而形成的 非均质连续体。运用该理论对岩体进行稳定分析时,把岩体看作 是刚性块体组成的结构体,破坏机理为刚性块体沿软弱结构面滑 移,力学模型为刚性平移。
在自然状态下,这些块体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在 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或开挖成型后,使暴露在临空面 上的某些块体失去原始的静力平衡状态。因此造成某 些块体沿着结构面滑移失稳,进而造成工程岩体失稳 破坏,给施工带来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施工的安全 和进度。 本文主要研究工程中关键块体的强度刚度和 稳定性。
基于块体理论岩体稳定性分析及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2 .江 西 省 煤 田 地 质 局 , 江 西 南 昌 3 0 0 ) 3 0 1
摘 要 :本 文 介 绍 了 基 于 不 连 续 变 形 方 法 的块 体 理 论 。 以 某 金Fra Baidu bibliotek矿 运 输 巷 道 为 工 程 背 景 ,详 细 论 述 了
LU O i n ln J a i ,II Bi U ng ( . G a ho ng n e i xp or ton i tt e o uce ri dus r 1 nz u e i e rng e l a i ns iut fN l a n t y,Ga h 41 00, Ch n nz ou 3 0 ia
bl k a e a a y e oc r n l z d. Fort o k s r ou he r c u r ndig i is ablt n s n t iiy, S he gr tn nd b tn e ho s s d t O t ou i g a olig m t ds i u e o s po tng t e c la sng. T h up r i h o l p i e 3DEC e h s u e t rf he e f c fs po tng met od m t od i s O ve iy t fe to up r i h . Ke wo d y r s: bl k h or oc t e y; BS ; U NW EDG E; ke f a t l T y r c a bl c o k; r i or e e a s enf c m nt nd upp tng; ori 3 EC i lato D Sm l in 1
块体理论在某水电站楔形体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 河勘 测 规 划 设 计 有 限公 司 , 南 郑州 黄 河 4 00 ) 50 3
摘
要 :某水 电站厂房后 边坡施 工过程 中揭露 了一非典型性的楔形 体,据 现场获得 的裂 隙面参数和楔 形体
几何参数 ,用全空间赤平投影 法确定 了其滑动模 式,采 用块 体理论矢量 法进 行其 自然条件和饱 水工况 下的
某水 电 站 厂 房 后 边 坡 坡 高 约 10 m, 坡 走 向 7 边
岩体 的开挖 , 得暴露在 临空面上 某些块 体失去 原 使
始 的静 力 平 衡 状 态 , 因而 造 成 某 些 块 体 先 沿 着 结 构
面滑移 、 失稳 , 进而产 生连锁反应 , 成岩 体工程 的 20 ; 造 8 。组成边 坡 的岩 性 为 紫 红 色 钙 质 泥 岩 、 砂 质 泥 粉 破坏 。块体理论 …能较好地分析此类局部块体失稳 岩 、 岩 、 泥 泥质 粉砂 岩夹石 英砂 岩 、 质细 砂 岩 , 钙 以较软 引起 连锁 反 应 的破 坏 模 式 , 一 方 法 被 引 入 国 内后 , 岩为主, 这 具有失水风化崩解性 。岩层产状 20 ~ 7 。 6 。 20
第2 4卷 第 5期
21 0 0年 1 月 0
资 源 环 境 与 工程
Re o r e s u c sEnvr n n io me t& En i ei g gne rn
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在1915年写出了《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较完整地提出了这一学说,提出今天所知的南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南极大陆等是由大约3亿年前一块“超级大陆”分裂,经过漫长岁月的移动最终形成的。
2.海底扩张学说: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海洋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地球科学家们开始了对海洋盆地以及洋底岩石学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揭示出洋底的基本面貌。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以地幔对流说为基础,认为地球内部的地幔物质在大洋中部上涌,向两边溢流,并推开旧有的洋底物质,逐渐向两侧对称地扩张,形成新的洋底。
3.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60年代以来,勒皮雄等人把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概念发展成为著名的“板块构造说”。基本观点是:地球的岩石圈划分为许多板块,岩石圈板块是在软流圈上滑动的,岩石圈板块之间在相互运动,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对流作用。
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硬壳——岩石圈(或称构造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并非是整体一块,它具有侧向的不均一性,被许多活动带如大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地缝合线、大陆裂谷等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块体,这些块体就是所说的板块
1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的证据主要有:(1)大陆岸线的相似性。南大西洋两岸,即非洲与南美的海岸线轮廓相互匹配,可以拼接成为一个整体,说明这两个大陆曾经相连接。褶皱系的延续性。南大西洋两岸,即非洲南端与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南的二叠纪褶皱山系同是东西走向的,而且地质情况相当,可以连接;欧洲挪威、苏格兰、爱尔兰与北美纽芬兰的加里东褶皱带也是可以连接的。(2)古冰川的分布。南方诸大陆,(南美、南非和南澳大利亚)和印度南部广泛分布着晚古生代的冰川痕迹,若将分布地拼合在一起,能较好的解释冰川分布的规律。(3)化石。在南方诸大陆和印度南部的晚古生代冰碛层上普遍覆盖有具舌羊赤植物群化石的含煤地层,证明南方诸大陆与印度过去是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