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共有12个单元,内容涉及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问题解决等方面。
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运算规则和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运算速度慢、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等问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册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教材、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集体备课教案
(2)2004年的棉花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多少万吨?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4~28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的金牌数如下表(略)
说说第28届是在哪一年举办的呢?27届呢?
指出:奥运会每4年一届,正好和闰年是一样的,这几届都是在闰年举办的。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把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吗?
要提醒学生注意: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区别
画完统计图后问:你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么?
4、查资料,了解我国的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四条河流的长度,再把统计图绘制完整。
长江6300千米,黄河5464千米,珠江2214千米,淮河1000千米
注意这份统计图和前面讲的有不同:条形是横向的,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这几条河流的长短。
教学反思:
练习八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怎么求出平均数
(先求和,在求平均)
二、练习
1.练习八第3题
1.平均身高160厘米,李强的身高可能是155厘米吗?
2.学校篮球队中,可能有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
说说理由
2.练习八第4题
指名板演。
平均每天卖出苹果核橘子各多少箱?
哪几天卖出的苹果箱数超过平均数?卖出的橘子呢?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多多少?少多少?一样多?)
3.练习八第5题
判断,注意平均数的含义。
2015-2016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5~2016学年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二、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上册在原有基础上颇有变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九个单元的内容:《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复习》。
一个探索规律《简单的周期》。
两个实践活动:《运动与身体变化》和《怎样滚得远》。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另外还有一个探索规律《简单的周期》。
(1)《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本单元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编排,重点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一些比较容易的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口算)。
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其间有相当大的跨越。
为了便于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材穿插安排了相应的口算、估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三年级教科书里已经初步教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算式里一般都有三个运算符号。
要形成“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乘、除法”的认识;还要了解中括号,以及“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后算中括号里面的运算”的顺序。
结合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还编排许多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运算顺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解决问题的策略》: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个策略:一是整理数学信息的策略,二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整理数学信息的策略,在能够寻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有条理地摘录数学信息,找到数量之间的联系,形成解题思路,解答常见的三步计算问题,以及归一、归总问题等实际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三单元《平行和相交》;第四单元《运算律》。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主要让学生掌握整数的认识、整数的读法、整数的写法、整数的组成和整数的运用等。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分类、角的度量、角的计算和角的运用等。
第三单元《平行和相交》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垂直线的认识、垂直线的性质和图形的密铺等。
第四单元《运算律》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乘法分配律和简便运算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安排1. 教学时间:本册教材共计36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进度:每周安排4课时,共计9周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积极性、合作精神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本册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提高综合素质。
六、教学建议1. 教师要充分备课,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4.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分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解决。
教学内容1. 分数的读写方法2. 分数的大小比较3.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
2. 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举例进行说明。
3. 开展分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4.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举例进行说明。
5. 开展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第二单元:认识小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解决。
教学内容1. 小数的读写方法2. 小数的大小比较3.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学步骤1. 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含义。
2. 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举例进行说明。
3. 开展小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4. 讲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举例进行说明。
5. 开展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第三单元:整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含义,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整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 整数乘法的应用教学步骤1. 引入整数乘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整数乘法的含义。
2. 讲解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举例进行说明。
3. 开展整数乘法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4. 讲解整数乘法的应用,举例进行说明。
5. 开展整数乘法的应用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整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第四单元:认识钟表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钟表,理解钟表的读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钟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四位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2. 会进行万以内的整数加减法计算。
3.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 学会使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 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数的认识1. 学习四位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2. 掌握万以内的整数加减法计算。
第二单元:分数1.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三单元:几何图形1. 认识和掌握常见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2. 学习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统计1. 学习利用图表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
2.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2. 通过观察和交流,评价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的表现。
3. 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计划(此处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包括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几何图形模型等。
3.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包括:分数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数学广角等。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和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技能。
2.教学难点: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教学设备正常运行。
3.学生准备:学生已掌握三年级数学知识,具备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分数的定义和基本运算规则,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计算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进行解决,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小学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小学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第一课:数到10 (Lesson 1: Counting to 10)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 能够正确地数到10。
- 能够认识数字0-10并能够写出数字符号。
- 能够将数字和相应数量的物品进行一一对应。
教学步骤(Teaching Steps):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数出0-10。
2. 通过数手指和数物品的练,巩固0-10的数字。
3.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上的数字符号,教授数字0-10的书写方法。
4. 分发练册,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巩固所学内容。
5.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用手指和数字卡片进行一一对应的练。
教学重点(Key Points):- 掌握正确地数到10。
- 认识数字0-10并能够写出数字符号。
教学扩展(Teaching Extension):- 老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用手指和相应的数字卡片进行一一对应,进一步巩固数字的认识和书写。
第二课:数到20 (Lesson 2: Counting to 20)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 能够正确地数到20。
- 能够认识数字11-20并能够写出数字符号。
- 能够将数字和相应数量的物品进行一一对应。
教学步骤(Teaching Steps):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数出0-20。
2. 通过数手指和数物品的练,巩固0-20的数字。
3.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上的数字符号,教授数字11-20的书写方法。
4. 分发练册,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巩固所学内容。
5.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用手指和数字卡片进行一一对应的练。
教学重点(Key Points):- 掌握正确地数到20。
- 认识数字11-20并能够写出数字符号。
教学扩展(Teaching Extension):- 老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用手指和相应的数字卡片进行一一对应,进一步巩固数字的认识和书写。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高效课堂模式】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2015~2016年)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单的周期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运动与身体变化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可能性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升和毫升课题:认识容量和升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过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升”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1.出示两个茶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茶杯里盛水多?说明:哪一个杯子盛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
(板书:容量)2.明确学习内容。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容量。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预设17分钟)1.进一步探究容量。
自主学习导学单1:(时间:8分钟)(1)说说你对容量的理解。
(2)想想看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3)思考怎样量出水壶的容量,再按自己的想法量一量。
提问:你发现哪个水壶的容量大,哪个水壶的容量小?你是怎样想的?演示:把其中一个水壶装满水,倒入另一个水壶。
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理解:为了准确测量和计量容量的多少,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2.认识容量的单位“升”自主学习导学单2:(时间:6分钟)(1)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容器里盛的分别是什么,各有多少,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
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数和数量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2. 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的组成:100以内的数按照数位顺序排列,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数量。
2. 加减法运算:加法是将两个数的数量合并,减法是取出一部分数量。
3. 应用题: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数的组成: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代表的数量。
2. 加减法运算: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 应用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第二单元: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
2. 学会用工具画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
2. 画图工具的使用:学会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画图。
3. 图形的特点: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
教学步骤1. 认识基本几何图形: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基本几何图形。
2. 学习画图工具的使用: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画图。
3. 观察和操作图形: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了解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
第三单元:计量单位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一些基本的计量单位,如米、厘米、千克、克等。
2. 学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基本计量单位:米、厘米、千克、克等。
2. 单位换算:学会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应用题: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认识基本计量单位: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基本计量单位。
2. 学习单位换算: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应用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解决问题。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必备8篇】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必备8篇】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相关估算。
2.在尝试练习中掌握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具体的数量关系。
3.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现象,并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认识。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片、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回顾知识1.口算:80÷490÷÷20 120÷4540÷÷802.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省略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数)3.估算:79÷459x42 183÷6310x194.提问: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该怎样估算?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估算除法。
(板书:估算除法)[点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做好知识的孕伏工作;同时为分散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做好铺垫工作。
]二、独立尝试、合作研究1.出示例2主题图:从重庆出发,普通客船每时行20km,大约( )时可以行207km。
口头列式并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要点:将207km看作200km,200÷20=10(时)2.出示例2第一组信息。
提出问题,连贯的说一说条件和问题。
从重庆到三峡大坝全长624km,如果乘坐普通客船每时行23km,去三峡大坝大约需要多少时?(1)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要点:624里有几个23就要行几时(为小结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作好铺垫)。
(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要点:可以把624看成600,把23看成20,再口算。
也可以把624看成620,把23看成20,再口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并板书。
624÷23≈30(时) 624÷23≈31(时) 600÷20=÷20=313.独立尝试练习,例2第二组信息。
从三峡大坝到重庆全长624km,如果乘坐高速快船每时行52km,回重庆大约需要多少时?(1)列式并估算。
2016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学期全册教学设计
2016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学期全册教学设计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
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
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材分析:新修订的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单周期;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运动与身体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整理与复习;附录混合运算这九个单元。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附录混合运算。
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垂线与平行线,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表并学习进行简单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初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全册数学教案上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全册数学教案上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 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了解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 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利用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借助图形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图形的变换和组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际应用价值。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和合作。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两位数加减法1. 两位数加法:不退位加法和退位加法。
2. 两位数减法: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3. 加减混合运算。
第二单元:分数1. 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 应用题:分数的应用。
第三单元:平面图形1. 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2. 周长的计算方法。
3. 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数据收集与分析1. 数据的收集方法:调查、实验等。
2. 数据的整理方法:分类、排序等。
3. 数据的分析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背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动画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3.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性和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3)掌握常见的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4)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5)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探究、发现、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二、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1)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应用。
(2)小数的认识、读、写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3)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表示和计算。
2. 图形与几何(1)线段、射线、直线的关系和性质。
(2)长方形、正方形的性质和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3)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性质和特征,以及面积的计算。
(4)三角形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5)对称轴和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3. 测量(1)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
(2)单位之间的换算。
4. 统计与概率(1)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2)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概率。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采用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016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学期全册教学设计
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
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
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材分析:新修订的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单周期;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运动与身体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整理与复习;附录混合运算这九个单元。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附录混合运算。
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垂线与平行线,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表并学习进行简单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初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一、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四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教案包括四年级上册所有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与比较、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长度和质量的测量、图形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等。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三、教学步骤和教学重点1. 数的认识与比较教学步骤:- 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并比较不同的数。
-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直观感知和比较能力。
2.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教学步骤:-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 教授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加法和减法计算的能力。
3. 长度和质量的测量教学步骤:- 教授长度和质量的基本单位。
-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尺子和天平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进行长度和质量测量的能力。
4. 图形的认识教学步骤:-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绘制简单的图形。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和绘制能力。
5.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步骤:- 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
- 教授分数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分数的初步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和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课堂练、小组合作和个别测试等方式进行。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以上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四上苏教版数学全册教案
四上苏教版数学全册教案第一课,整数。
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整数的表示方法;2. 掌握整数的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整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整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难点,整数的乘除法运算和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实物、教学工具等;学生,课本、练习册、笔、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然数和负数的概念,然后向学生提出整数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整数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二、整数的表示方法。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整数的表示方法,包括数轴、温度计等,让学生理解整数的表示方式,并能够在数轴上找到给定整数的位置。
三、整数的比较大小。
教师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整数的比较大小方法,包括绝对值的概念和大小比较规则。
四、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师向学生介绍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等,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五、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数进行计算,如温度变化、海拔高度等,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来理解整数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六、课堂练习。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包括整数的表示方法、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
七、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整数的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整数进行计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多做练习,加深对整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
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
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生1: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撑不住了,所以老虎的肚量大,老虎是冠军。
生2: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冠军应该是狮子。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1、初步认识容量.谈话: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
)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提问: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生: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
谈话:对,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
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板书:容量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
谈话:比较完了狮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看看这两个杯子,你觉得哪一个杯子的容量大呢?生1:杯子1号大。
生2:杯子2号大一些。
谈话:光凭眼睛估计得到的结果可能有误差,我们可以想一个办法来验证说明两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提问:想个什么办法呢?生1:我们可以先把杯子1号装满水,倒入杯子2号中,如果杯子2号中水满时,杯子1号中还有水的话,说明杯子1号的容量大,杯子2号的容量小;如果杯子2号里的水没装满,说明杯子2号的容量大。
生2:用同一个杯子往里面倒水,倒得杯数多的那个杯子容器量大。
生3:在这两个杯子里都装满水,把水倒到有刻度的杯子里,数字大的那个杯子的容量大。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根据某某同学说的,我们就用这种倒水来验证一下吧!(根据同学刚才的说法操作验证。
)通过这种倒水的方法可以得出水壶一号的容量比较大。
3、做“想想做做”第1题,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比较完了那两个杯子的容量大小,我们现在来比一比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大小吧!先猜一猜,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关系怎样呢?结果是不是和我们猜测的一样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小组一起合作验证一下。
学生操作、交流。
4、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这个杯子中盛了多少水。
你能说出这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吗?可能一下子回答老师的问题有一点困难,在回答之前我们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或者借助你手边的一些容器,把这一大杯水倒入我们的一次性杯子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小组活动,将一大杯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一次性水杯中。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一大杯水可以倒几杯?生1:我们组倒了2杯不到点。
生2:我们小组只倒了3杯半。
生3:我们的小组倒了3杯还多一点。
谈话: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说这个容器能盛2杯不到,或者说能盛3杯半水,或者说能盛3杯多一点。
你能知道这容器的准确容量吗?谈话:因此,我们需要给容量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我们的容量单位。
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1、认识升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小组交流。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或者毫升,亳升这个容量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提问: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的容量各是多少吗?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等液体,通常用升作单位。
升可以用符号“L”来表示。
板书:升、 L谈话:今天我们这节数学课主要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
板书课题:认识容量和升谈话:老师手中有一个容器,上面标着,“净含量2L”。
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净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有谁知道吗?讲述:“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
如,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1升,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1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1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的满满的。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除了我们课堂上这些容器标有容量大小,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另外一些,你见过题目中的3个容器吗?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容量吗?3、认识1升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计量容量的单位是升,那么1升究竟有多少呢?谈话: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请组长从袋子中拿出我们的量杯。
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谈话:1升水到底有多少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出示正方体)这是一个空心的正方体,它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
现在我们在正方体容器内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看一看有什么发现呢?生:正方体内的水倒入量杯中正好是1升。
谈话:如果一个容器是正方体,容器内部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这个容器盛的液体正好是1升。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4、深化对1升的认识的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一谈话:看一看我们小组里面有没有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的呢?谁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谈话:虽然这些容器的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容量都是1升。
学生活动二(想想做做第一题)谈话:下面这些容器你见过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课件。
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学习估算容量的方法)学生活动三谈话: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一些容器,你能根据刚才我们对1升的认识,估计一下它的容量吗?学生估计。
谈话:刚才我们学生估计地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吧!学生实验验证。
交流反馈。
谈话:通过我们实验,我们得出了热水瓶的容量是?脸盆呢?沙锅呢?我们这个碗呢?还有我们这个烧水壶呢?机动:看来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对一些容器有了一定的估计能力。
第14页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2、如果老虎和狮子要举行第二次比赛,你认为应该有一些什么规定?板书设计:认识容量和升容量升 L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让学生练习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
4、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感知1升有多少。
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了解了容量的含义、认识了升;还知道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升可以用什么字母符号来表示?(L)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升。
(板书课题:认识升)二、自主探究,实践求知1.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1升的量器?(学生会兴趣高涨,急于表现自己)2.出示题目要求:做一个1升的容器,并分别标出1/4升、1/2升和3/4升。
(1)让学生根据手中的材料,以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做。
(2)每组选一人汇报讨论方案。
(3)选出可行的方案(往一个上下一样粗的瓶子里倒入1升水,在瓶上贴上纸条,在1升处记上记号。
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并分别做上记号)。
(4)动手制作。
教师加强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提问(1)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是怎样制作的?(2)有没有不同的标法?(1/2L和2/4L)它们的大小相同吗?(一样大)4.用自己做的1升的量器来量一量(1)量出1升水,试一试1升水能倒满几纸杯?让学生在组内合作完成。
待学生做完后,提问:1升水能倒满几纸杯?你一天能喝这样的几纸杯水?你喝的水够1升吗?谈话:同学们要注意每天多喝水,预防疾病的发生。
(2)先估计桌子上放着的一碗水比1升多还是比一升少,再量一量它大约有多少升。
先让学生以前获得的感受与经验把一碗水与1升水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估计意见。
再实际量一量,来验证估计。
三、运用新知,展示能力1.做“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拿出带来的容器,例如碗、锅、盆等。
(2)用自制量器盛1升水。
.(3)把水倒入自带容器里,观察水面高度。
(4)观察本组其他同学容器里水的高度。
(5)全组同学一起讨论,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再量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