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二)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35题)1、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
A.对象不同B.概念不同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答案】 B2、“盈科而后进”体现的是教学原则中的()。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 C3、在学校里有时我们会看到个别学生情绪持续低落,思维迟缓,对班级、学校的活动都提不起兴趣,这可能是()的表现。
A.强迫症B.焦虑症C.社交恐惧症D.抑郁症【答案】 D4、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答案】 A5、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将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造成恶性循环,使得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答案】 C6、(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A.实践活动法B.实验法C.发现法D.参观法【答案】 C7、在进行德育活动时,教师要关心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同时又要指出他们在发展中的不足,绝不降低要求,通过爱与民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这体现了德育的()原则。
A.知行统一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C.疏导性D.导向性【答案】 B8、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做到上课不再迟到。
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致又迟到了。
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水平人手。
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答案】 A9、下列学制中,主要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是( )。
A.分支学制B.多轨学制C.单轨学制D.双轨学制【答案】 D10、我国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2
一、单项选择属(本息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从原始社会的“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到奴隶社会的“六艺”教学内容,再到封建社会的“四书五经”,再到现代的素质教育,教育内容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历史继承性
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相为主
C.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答案:C
9.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通过各学科发展学生智力,忽视学科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论是()。
A.传统教学论
B.形式教学论
C.现代教学论
D.实质教学论
答案:B
10.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方面的差异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而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这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发展不平衡。
题干所述不符合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述。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的制约,但不能推出教育不具有相对独立性。
故题目说法错误。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是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四大因素。其中,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答案】 C2、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是()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答案】 C3、根据教学的需求,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以获得新知识,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作业法【答案】 A4、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答案】 C5、德育方法有很多,其中,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以下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答案】 D6、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于《四书》范围的是()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答案】 D7、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
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阶段。
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感受【答案】 B8、我国古代的“六艺”和欧洲中世纪的“七艺”都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特征。
A.教育的阶级性B.教育形式的个别教育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D.教育的普及【答案】 C9、发现式教学方法最大的缺点是()。
A.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B.导致学生机械学习C.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D.太耗费时间【答案】 D10、注意的转移是指()A.注意的对象由一个事物转到另一个事物B.意识能长时间地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C.任务要求时意识由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D.同一时间内把意识指向不同的对象【答案】 C11、古代学校教育不仅脱离生产劳动,而且鄙视生产劳动,这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社会人口构成D.民族文化传统【答案】 A12、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
A. 定向性B. 不平衡性C. 顺序性D. 差异性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心理发展的特点。
选项A,心理发展的定向性是指心理的发展在正常情况下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但题干中强调的是“不可逆”和“不可逾越”,与定向性不完全吻合,故排除A。
选项B,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但题干中并未提及发展速度或高度的差异,故不选B。
选项C,心理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从相对一般到相对特殊的过程,并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与题干描述相符,故C正确。
选项D,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速度、水平等方面的差别,与题干中“不可逆”和“不可逾越”的特点不符,故排除D。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 交往能力B. 研究能力C. 管理能力D. 学习能力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选项A,交往能力虽然对教师来说很重要,但它并不特指教育专业素养中的一部分,而是更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故A不符合题意。
选项B,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是指教师能够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的能力,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故B符合题意。
选项C,管理能力虽然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但它更多是指组织、协调、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并不特指教育专业素养中的研究能力,故C不符合题意。
选项D,学习能力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基础,但它并不特指教育专业素养中的研究能力,故D不符合题意。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二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二著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著作,并系统论述了“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家是()。
A.赞可夫B.苏霍姆林斯基C.巴班斯基D.瓦根舍因正确答案:B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江南博哥)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他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故本题选B。
赞可夫著有《教学与发展》,该书的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巴班斯基著有《教学过程最优化》,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瓦根舍因著有《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O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正确答案:C《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它是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题干语句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故本题选C项。
A项:《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B项:《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D项:《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下列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面向全体学生B. 倡导探究性学习C.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D.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答案:C解析: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其中并没有直接提到“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课程理念,这一表述可能与其他教育理念或教学方法相关,但不是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一概念,通过举例、类比等方法进行说明,这种教学策略属于()。
A. 讲授法B. 直观演示法C. 启发式教学D. 合作学习答案:C解析: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题干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一概念,通过举例、类比等方法进行说明,正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此属于启发式教学。
3、下列关于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教学应以教师演示为主,减少学生动手操作B. 实验结果必须完全符合预期,否则实验即为失败C. 实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D. 实验教学可以替代理论教学,无需过多讲解答案:C解析: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选项A中“实验教学应以教师演示为主,减少学生动手操作”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实验教学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选项B中“实验结果必须完全符合预期,否则实验即为失败”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不完全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实验失败,而是需要学生进一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 复杂性B. 示范性C. 创造性D. 长期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
选项A,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题干中并未体现,故排除。
选项B,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题干中并未体现,故不选。
选项C,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题干中教师能对突发性事件迅速、恰当处理正是“教育机智”的体现,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故选项C正确。
选项D,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题干中并未体现,故不符合题意。
2、张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要求他们每天用英语写一篇日记。
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 练习法B. 实验法C. 实习作业法D. 读书指导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的类型。
选项A,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题干中张老师要求学生每天用英语写一篇日记,是反复进行的,旨在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属于练习法。
选项B,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
题干中并未体现实验法的使用,故不选。
选项C,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一定的实习实践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题干中并未体现实习作业法的使用,故排除。
选项D,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022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卷二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终极模拟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教育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结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这种观点支持()。
A.生物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神话起源说2.下列选项属于孔子论述教师要发挥引导启发学生作用的是()。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C.“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以下属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A.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全面和谐教育理论4.通过“汉语桥”活动的举办,国内高校与美国高校以互派交换生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他国文化的了解。
这说明教育可以()。
A.更新创造文化B.传播交流文化C.选择提升文化D.传递保存文化5.俗话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这句话体现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主观能动性B.遗传C.学校教育D.环境6.各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不尽相同,但对于每个阶段入学年龄的规定,都几乎一致,这体现了()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科技发展状况C.人口发展状况D.儿童身心发展规律7.课程开发应该包括教育目标的确立、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学习结果的评价等环节。
该论述对应的课程编制模式是()。
A.过程模式B.目标模式C.评价模式D.开发模式8.作为初三5班的新任班主任,季老师为了尽快掌握班级整体学习情况,重点关注班级和学生每次考试相较上学期的进步情况,以及班级每位学生在不同学习科目的表现情况。
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A.相对性评价B.绝对性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诊断性评价9.王老师在体育课上改变传统按男女分组的方式,选择按体能分为ABC三组,目的是“抓两头,促中间”,全面促进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
王老师采取的教学模式是()。
A.分组教学制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10.王老师对待不同的学生会采取不同的方法:面对优秀学生她只看优点,“一美遮百丑”;而面对后进生她只看缺点,“一棍子打死”。
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概念?()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正确答案是:A.孔子。
2、“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属于哪种记忆类型?()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运动记忆正确答案是:C.逻辑记忆。
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德育方法?()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社会实践法正确答案是:D.社会实践法。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属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A.自我意识增强B.情绪不稳定C.逻辑思维发展迅速D.性别角色混乱正确答案是:ABC。
2、下列哪些属于心理健康的标准?()A.身体各系统功能正常B.认知功能正常C.情绪积极稳定D.人际关系和谐正确答案是:ABCD。
三、简答题1、请简述中学生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正确答案:(1)德育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其他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等诸方面的配合。
(2)德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践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2.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他认为,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顺序,而且每个阶段都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不能截然分开。
同时,他还提出了“平衡化”的概念,即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题含答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位教育家最早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概念?A.孔子B.老子C.庄子D.墨子答案:A.孔子2、下列哪一项不是《学记》中的教育思想?A.豫时孙摩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不学操缦,不能安弦D.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答案:C.不学操缦,不能安弦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C.全面实施素质教育D.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考试为中心答案:D.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考试为中心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A.改革课程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B.改革课程结构,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C.改革课程内容,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生活实际D.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实行新的综合素质评价答案:C.改革课程内容,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生活实际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A.发展性评价B.过程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多元性评价答案:C.终结性评价二、简答题1、请简述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北魏太武帝曾下令,禁止劳动人民子弟进入私学学习。
这说明()。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B.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D.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2.龙龙是班级里的学习标兵,即使身边再嘈杂,他也能够保持自己的最佳学习状态,老师经常用“出淤泥而不染”夸奖他。
这说明了()。
A.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B.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C.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D.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3. 下列关于孔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C.教育内容是《诗》《书》《礼》《乐》D.是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教育学家4.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下列选项中,对于其中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统帅作用B.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支持作用C.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D.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5. 在教育制度发展史上,出现实体化教育的阶段是()。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后制度化教育6. 下列属于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是()。
A.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B.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课程教材C.教材必须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来组织D.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7. 下列关于课程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说法正确的是()。
A.课程计划是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B.课程标准是依据课程计划制定的C.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内容标准D.教材编写的基本方式有直线式、螺旋式、交叉式8. 关于我国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B.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C.初中阶段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的课程D.高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9. 敏敏是刚考入中职学校担任数学教师的应届毕业生,在备课时,她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好的教学方法。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题目: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A.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D. 帮助学生考取重点大学答案:D解析: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体力、以及塑造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
选项A、B、C分别对应了这些基本任务。
而D项“帮助学生考取重点大学”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具体目标,并非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中学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一追求升学率。
2.题目:关于中学教育中的“双基”教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B. 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C. 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悖,应被摒弃D. 无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统一标准教学答案:B解析:“双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在传授“双基”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B项“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正确的。
A项过于片面,仅强调了知识的传授;C项错误,因为“双基”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只是需要与时俱进,融入新的教育理念;D项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现代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3.题目:在中学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是:A. 知是基础,行是关键B. 情是动力,意是方向C. 四者相互独立,互不影响D. 行是目的,知、情、意是过程答案:A解析: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是四个相互关联的基本要素。
其中,知是基础,指道德认知;情是动力,指道德情感;意是调节,指道德意志;行是关键,指道德行为。
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
因此,A项“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正确概括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使用变式,这里的“变式”是指:A. 变换不同的事例,突出本质特征B. 变换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C. 变换问题情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D. 变换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答案】A 【解析】在教学中运用变式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通过提供不同的实例来突出概念的核心要素,使学生能够透过表面的变化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2、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自主学习的特点?A. 学生能够自我设定学习目标B. 学生能够自我调控学习过程C. 学生完全不需要教师指导D. 学生能对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评估【答案】C 【解析】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相反,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因此,“学生完全不需要教师指导”不是自主学习的特点。
3、在班级管理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班级常规管理?A、制定班级规则B、建立班级组织C、实施班级考核D、举办班级活动答案:D解析:班级常规管理主要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包括制定班级规则、建立班级组织、实施班级考核等。
举办班级活动属于班级活动的范畴,不属于常规管理的内容。
因此,选项D正确。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学习困难,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A、耐心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B、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C、批评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D、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答案:C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学生学习困难时,应当耐心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1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预测卷(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1、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的教育家是()A.赞可夫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苏霍姆林斯基参考答案:B解析:布鲁纳的著作是《教育过程》,他在著作中详细地论述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他认为“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2、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并且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而存在教育“超前”或“滞后”的现象。
这体现了教育的()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D.继承性参考答案:C解析: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此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而存在教育“超前”或“滞后”的现象。
3、孟子说:“人性本善,万物皆备于我。
”这句话反映的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是()A.外铄论B.内发论C.多因素论D.内外因交互作用论参考答案:B解析: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代表人物包括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等。
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并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说明教育具有()A.文化传承功能B.文化选择功能C.文化创新功能D.文化传播功能参考答案:D解析:教育通过传播文化,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促进文化的优化和发展。
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使各个民族的文化相互补充,使得各民族文化的精华汇合、交融起来,逐渐形成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这是民族文化融入全球文明的过程。
文化的融合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它表现为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结合而趋于一体的过程。
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并将中国文化带到国外就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过程。
5、柏拉图认为,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因而教育应该按照国家的需要来造就个人,这一观点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科学本位论参考答案:B解析: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二)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一定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指的是()。
A.掌握学习
B.教学过程最优化
C.发展性教学
D.有效教学
2.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主要意义的课程是()。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隐形课程
3.人的童年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少年期抽象思维已有所发展,青年初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符合的教育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启发性原则
5.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6.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校规校纪。
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了()。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经验课程
7.教育与社会诸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其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技水平
D.文化传统
8.法国的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由此可见,卢梭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外在目的论
9.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0.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英语考试中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情绪低落。
班主任为了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在一次次的跌倒后又一次次地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
班主任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经历无数次的摔倒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又信心十足地投入到了学习中。
班主任主要运用了哪种德育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实践锻炼法
C.道德修养法
D.品德评价法
11.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
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2.王颖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综合
13.有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字母“t”时,常常会发出汉语拼音“t”的音。
造成这种干扰现象的原因是()。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双向抑制
14.孟教师引导学生分辨顽强和顽固,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这属于()。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条件获得
D.条件消退
15.小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有助于其对长方体的理解,这种学习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6.小文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放慢阅读速度或重复阅读,这主要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计划策略
B.反馈策略
C.调节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7.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B.缺乏良好情感
C.道德意志薄弱
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18.同一棵香樟树,植物学家把它看作一种双子叶植物,而木匠则常称之为优秀木材,这是()的表现。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理解性
C.知觉选择性
D.知觉恒常性
19.下列不属于迁移的是()。
A.温故知新
B.近朱者赤
C.举一反三
D.触类旁通
20.以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