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知识与能力简答考点【精编小抄】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全民多现身)①教育的终身化。
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②教育的全民化。
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③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④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⑤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龟速够防守)(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两再一新促生产)(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3、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内两权一目的)(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人鱼公主促政治)(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一基本途径(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社会舆论4、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两传选新促文化)(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5、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两客观、主观、理论)(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社会、人、学制)(1)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文化(2)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3)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7、教师劳动的特点(复连长主动)(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8、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心理能知道)(1)道德素养(2)知识素养(3)能力素养(4)心理素养9、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方法(微观专反)(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10、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师德为先的理念(两爱两人)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大全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大全目录模块一教育基础一、教育学基础知识考点一、教育的发生与开展(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称作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研究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三)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四)教育的功能1.按作用的对象分类:个别功用(本体功用)和社会功用(派生功用):2.按作用的方向分类: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作用的呈现形式分类:显性功用和隐性功用(五)教育的起源学说3.心理起源说:XXX,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XXX、XXX等,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六)教育的历史开展1.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与生产劳动相融合、内容简单。
2.现代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夏商: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礼乐为核心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古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军事体育教育;古希腊——雅典;全面和谐教育。
(2)封建社会宋朝:XXX成为国学,儒家典范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世纪欧洲:XXX(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3)现代教育的特征①现代发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③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④古代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1、简述课程评价的概念及功能。
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对课程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
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区分、强化和发展的功能。
2、简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其意义。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这些学习方式的意义在于:(1)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责任感。
(2)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探究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作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肯定,通过肯定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简述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原则有:以人为本、公正平等、整体优化、注重个性等。
班级管理的方法有:制度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质量管理等。
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背题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人的智力、品德和体质的活动。
它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机构和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辨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单◆考点 5:教育的起源○※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必备知识点及简单题重点
2019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要点整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知识与能力简答考点【精编小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的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说理法,目标管理法,情境感染法,规范制约法,舆论影响法,心理疏导法,行为训练法,心理暗示法,自我管理法。
班级管理的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2、班级平行管理,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3、班级民主管理,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管理方式4、班级目标管理,指班主任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目前我国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是什么?1、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的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3、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1、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019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重点(最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19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重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19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重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1、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2、小学教师的特点●小学教育的特殊性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的基础,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名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据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1)国家有设有学校以及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2)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就学的义乌(3)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师的特点:劳动特点,素质一、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
教师劳动不仅有体力付出,还有脑力付出,是复杂的脑力付出。
复杂性体现在:首先,教育目的全面性。
其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最后,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
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师的“教育机智”三个方面。
(3)示范性。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5)长期性。
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教育影响据有滞后性。
(6)系统性。
教师劳动的系统性是指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
二、小学教师的素质(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2)教师的知识素养(3)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4)教师的心里素养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背(背过)(1)专业理念。
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提升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性。
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
(2)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内容。
(3)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
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辨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原则:1)直观性原则简答题整理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我够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研究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主任工作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方法2、法律方法3、教育方法4、经济方法5、学术方法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1制度管理法2民主管理法3、学生自主管理法、4情感沟通法5目标管理法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准绳?1民主性2整体性3高效性(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1研究的构想与设想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3 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九教育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4教育性原则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优秀的用餐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惯。
(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法、演示法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十四、XXX的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会商、行动研究十五、教学原则定义,有哪几个原则?准绳的定义,注意事项?重点启发性原则。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阅读理解- 六大核心考点考点一:教育研究基本方法【出题类型:单选题】考点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出题类型:单选、简答】考点三: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出题类型:单选、简答】考点四:教师劳动的特点【出题类型:单选题】考点五:课程的类型【出题类型:单选】考点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出题类型:单选】考点七: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出题类型:单选、简答】考点八:教学原则【出题类型:单选、简答、材料分析】考点一:教育研究基本方法【出题类型:单选题】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能搜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室观察是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这种观察有严密的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的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观具体。
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
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是研究人员以“旁观者”身份观察,非参与性观察结论可能比较客观,但易限于表面化,难于获得深层次的材料。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观察,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没有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
其方法比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多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的观察。
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全面调查就是用来调查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全面情况,如对某一地区学龄儿童的普查,对某一学校全面情况的调查;重点调查是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如为了了解农村中学学生的流动情况,可选择学生流动较多的农村中学进行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总体所包含的全部个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作为调查的对象,借以推断、说明总体的一种调查,如要研究全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数学成绩;个案调查是对一个单位、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
2019下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材料题归纳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材料分析题归纳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较系统、全面和深刻。
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教育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些外部因素:教育自身的状况;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依赖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依赖于社会发展的状况,包括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传统和民族心态以及公民整体素质等。
2.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
(4)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3.影响学制建立的依据?(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学制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学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不同社会的学制反映了不同性质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并为统治阶级服务。
(3)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学制的建立与改革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每个国家的学制都有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建立新学制时,既不能脱离本国学制的历史沿革也不能忽视吸收其他国家学制改革的有益经验。
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1)双轨学制(双轨制)(2)单轨学制(单轨制)(3)分支型学制(分支制、中间型学制)5. 试阐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019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重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19教资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
这种观点属于().A.外铄论B.内发论C.多因素论D.相互作用论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B.人的身心全面发展C.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D.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3.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得意志D.道德信念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A.1983年B.1986年C.1993年D.2006年5、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这一活动形式属于()A.小组活动B.学科活动C.阅读活动D.群众性活动6、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于()A.20%B.40%C.60%D.80%7、儿童易患口角炎、角膜炎、皮炎等,可能是缺乏()A.维生素AB.维生素B2C.维生素CD.维生素D8、红色往往使人感到温暖,蓝色往往使人感到清凉,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联觉B.感觉对比C.感觉适应D.感觉后像9、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A.班级排名B.老师表扬C.家长鼓励D.学习兴趣10.学生学习了自然数以后,再学习整数,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类属学习D.组合学习11.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将某个英语单词变成小故事,这是运用了()。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加工策略D.元认知策略12.在心理辅导中,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共情B.移情C.同情D.激情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属于()。
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14.《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的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说理法,目标管理法,情境感染法,规范制约法,舆论影响法,心理疏导法,行为训练法,心理暗示法,自我管理法。
班级管理的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2、班级平行管理,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3、班级民主管理,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管理方式4、班级目标管理,指班主任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目前我国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是什么?1、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 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的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备课2、上课3、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 1、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想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民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如何培养小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1、要引志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和的表象储。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5、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6、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
儿童身心发哪儿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2、个别差异表现在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差异。
3、个别差异还表现在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量倾向上,发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等。
4、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如男、女间性别的差异。
简述知觉的一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理解性3、知觉的整体性4、知觉的恒常性 简述学校成立的基本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的组织复习?1、复习时机要得当。
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间隔复习,循环复习。
2、复习方法要合理。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复习次数要适宜。
要掌握复习的量。
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2、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3、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5、文化影2响教育内容的选择6、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
1、要事实求是,抓主要问题,评定要准确反题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2、要充分肯定学的进步,并适当指出他们的不足3、评语要简明、具体、贴切,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的情感。
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7-12岁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以下特征:1、去自我中心性2、可逆性3、守恒4、公类5、序列化 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1、与家庭相互访问2、建立通讯联系3、定时举行家长会4、组织家长委员会5、举办家长学校。
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1、文献检索的指向性2、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3、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4、勤于积累5、善于思索 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特征。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民展的统一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1、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点安排教学过程2、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学习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比较广泛,对不同学科的分化性兴趣是逐渐端午节生的,而且容易偏科,不稳定3、在整个小学时期,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5、在阅读兴趣斋,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1、班主任身先士卒2、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3、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4、环境熏陶5、制度约束6、加强正面教育,树立良好榜样7、提倡民主型的班主任领导方式8、充分利用班级舆论阵地9、要常抓不懈 简述当前我国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基础,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但其作用不能夸大2、环境为个休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志作用,学校教育具有其独特功能。
4、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债权发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简述教育调查报千的一般结构1、题目:是报告的标题或者课题名称2、引言:简明扼要的说明目的、背景、价值和意义3、正文: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植被和数据进行分析4、结论: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答案5、参考资料和附录:对报告中所引用的资料注明出处来源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理解。
1、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布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可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也称为发现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探究学习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简述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教育评价时表扬与批批评的关系:1、适度表扬,把握原则,恰如其分的表扬才能起到鼓励和感化的作用,不适当的表扬非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2、表扬要因人、视情而异,对症下药,表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性格、志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不同特点,采取最佳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的给予表扬。
3、表扬与批评想结合,表扬与批评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以表扬为主,但也不能忽略批评,要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表扬适度,批评适当。
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1、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老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理解和钻石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并在此基本出实现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2、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2、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只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身的需要,才能发挥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3、个本与环境之间的作用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3发展从潜在可能性转变为现实可能性的决定因素。
班主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
1、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二是了解和研究学生集体。
2、了解学生个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状况,个体的身心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
3、了解学生群体包括,对正式群体的了解,对非正式全体的了解。
4、了解、研究学生的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汉和调查访和调查访问法。
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1、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正确的舆论环境首先来自于平时对班主任平时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2、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
3、充分发挥班级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4、发挥教师和家长的作用。
教师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
1、按照教师常规中各学科设置的作业要求做到全批全改。
2、作业批改要及时。
3、要允许学生对教师批改持有不同的意见。
4、评分应尽量采用优秀良好及格等字眼,对于有独创性的作业应给予积极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