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模块化

合集下载

模块化产业组织研究:模块化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模块化产业组织研究:模块化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Ab ta t M o ua i t n t e r n lz st es u c fc mp t iea v n a efrid sr l se sn t sr c : d lr a i h o ya ay e h o reo o ei v d a tg o u ti tr o z o t n a du o l tm e g a h cc n e tain b tas rm d sr l r a i t n ny fo g rp i o c n rt u l f o o o o i u t a g nz i .M a yc sso d lrzt n n i o ao n ae f mo ua i i ao
c mefo hg c.tc .id sre ,whl sa kn fo g nz t n i c n b o n n oh rid S o r m ih si一e h n u t s i i a id o r a iai t a ef u d i t e n U — e o


主持人语: 较早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提出 模块化概念的是美国 经济学家兰栝( g i*澳大利 ;  ̄nls 0 o)
l亚经济学家饶伯森( oe sn 。哈佛商学院教授鲍德温和哈佛商学院院长克拉克关于 “ R br ) t o 模块化时 ;
; 管理 的 在世 代的 文章 界范围 起了 模块 的 内引 对“ 化” 讨论。 学 也开 对模块 研究, 国内 术界 展了 化的 :
的根源 。 模块化研 究的很 多案例 虽然取材 于高科技领 域 , 模块化 作为 一种产 业组织 形 态, 但 却具有 广泛 的普适性 。 浙江的产业集群 虽然有其 独特的形成原 因, 但其竞争优 势的根 源与 美国硅谷 的 高技 术产 业集群 、 大利的皮 鞋和 意

产业集群价值网模块化设计基本原理与理论架构

产业集群价值网模块化设计基本原理与理论架构
网是集群在产业层面上的扩展 与延伸 , 其中每个节点都代表 ( ) 二 价值 网特征。
计规则协同“ 看不见” 信息, 使集群边界模糊化。而彼此之间
交易的更 明确性及处于不确定性的稳定 , 同时有利于群 内企 业战略具有高效弹性。 但现有研究聚焦于从理论方面论证组 织模块 化设计 的可行性及模块化效率 与绩效的评价、治理 , 少有涉及集群模块 化过程 , 也没有从组织设计角度对集群价
地协调好集群内各行为主体 的种种经济活动, 并能迅速地满 足 网络成员及消费者资源产品的需求 。 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获
律子系统 , 聚集指按照联系规则将独立运行 的但可以整合的 子模块构成更复杂的子系统。通过模块化 , 以将一个复杂 可 的组织结构 分解为一系列独立但又相互竞争与协作 、 具有某
关 键词 : 产业集群 ; 价值链 网络 ; 模块 化 ; 理论 架构
中图分类 号:02 F6 .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 —47 20 )00 7— 4 1 3 87 (08 1- 07 0 0
技术变革 推动 了组织结构 的演进 ,特别是 2 O世纪末期
与结构 , 中价值 网每一成员都是网络价值创造的不可分割 其 的部分 , 通过 网络关 系整合 , 网也 为成员提供可获得性 价值
湖 北社 会科 学 2 0 0 8年 第 1 0期
产业集群价值网模块化设计基本原理与理论架构
胡卫 东
( 南宁职业 技术学 院 ,广西 南宁 5 00 ) 303
摘要 : 当前 , 块化为基础 的集群价 值链 网络 体 系 式 正在世界 各地 迅速展 开 , 力地促进 了集 群价值 以模 模 有 链 网络体 系模块化 的重构 。 在此 背景 下 , 建立 决定集群模 块化 生产 网络 价值创 造的基 本理论逻辑 , 而 围绕 产 进 业集群 组织结构 、 流程 、 契约 关 系、 制度及 职权五 个方 面 , 建产 业集群模块 化设计 的理论 架构显得 非常必要 。 构

信息经济时代产业组织模块化垄断结构的规制研究

信息经济时代产业组织模块化垄断结构的规制研究

信 息 经 济 时 代 产 业 组 织 模 块 化 垄 断结构 的规 制研 究 一
口田 敏 [ 西华大学 时代 产 业 组织 的主导 形 式是横 向一 体 化 , 业 间 的合 作竞 争 行 为表 现 为 企
高效率 的模块 化 垄断 结构 , 这种 垄断结构 是建 立在 满足 消 费者效 用 最 大化 的基 础上 的 , 这种 垄 断 对
生 敏捷 制 造 、 在 的消费 欲 望 , 加 购 买 。需 求 创 造 所 形 成 的新 产 时代 , 产 组织形 式 主要表 现 为柔性 生产 、 增 模 业, 必然 急剧 扩大产 品 的差异 性 、 多样 性 , 从而形 成市 虚 拟组 织 、 块 化组 织等新 的组 织形 式 。产业 内分 工
呈 场 的经济垄 断 。信 息 经 济 时代 市 场 垄 断主 要 是 以股 由原来 的垂 直分 工转 为横 向分工 , 现 出网络 化 和横 权等 联盟 为 主的经 济 垄 断 结 构 。这 种 经 济 垄 断 是建 向一体化 的趋势 。这 种 横 向一 体 化 主要 表 现 为专 业 多元化 的横 向 范围 以及外 部化 的 横 向 立在 满足 消费 者潜 在 欲 望 即效 用 最 大化 的基 础 上形 化 的横 向规 模 、 成的, 降低 了消费成 本 , 提升 了产 品 的品质 , 加 了消 网络等几 个 方面 。 通过 这 种 横 向 一体 化 的生 产 组 织 增 费者 的剩 余 ( 茂松 ,04 , 这 种垄 断 结 构 的规 制 方式 , 业链 缩短 , 业 内部生产 环节 减 少 , 刘 20 ) 对 产 企 管理层 次 与传 统意 义上 的垄 断有 着不 同 的制度 安排 。 减 少 , 高 了专业 化分 工 的效率 。所 以说 信息 经 济时 提 代产 业 组 织 中 企 业 间 的 合 作 表 现 为 高 效 率 的垄 断

芯片产业如何实现产品的模块化设计

芯片产业如何实现产品的模块化设计

芯片产业如何实现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芯片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芯片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高芯片的设计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成为了芯片企业面临的关键挑战。

而模块化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一、模块化设计的概念与优势模块化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或产品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功能明确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进行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最后通过一定的接口和规则将这些模块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或产品。

这种设计方法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显著提高设计效率。

在传统的芯片设计中,往往需要从底层开始进行整体设计,一旦出现问题,可能需要对整个设计进行大规模的修改。

而模块化设计则可以让设计人员专注于单个模块的优化,大大减少了设计的复杂性和工作量。

其次,模块化设计有助于降低成本。

通过标准化的模块设计和生产,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由于模块的可重用性,在新产品的开发中可以直接使用已有的成熟模块,避免了重复开发,节省了时间和资源。

再者,模块化设计能够增强芯片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每个模块在设计和测试阶段都经过了严格的验证,保证了其质量和稳定性。

而且,当需要对芯片进行功能升级或扩展时,只需添加或替换相应的模块,而无需对整个芯片进行重新设计。

二、芯片产业中模块化设计的实现步骤要在芯片产业中实现模块化设计,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步骤。

第一步,需求分析。

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应用场景,明确芯片的功能、性能、功耗等方面的要求。

这是整个设计的基础,只有准确把握了需求,才能为后续的模块化设计提供正确的方向。

第二步,模块划分。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芯片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

模块的划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功能独立性、接口清晰性、复杂度均衡性等。

一个好的模块划分方案能够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模块化生产下的产业发展内生机理

模块化生产下的产业发展内生机理

论 与 内牛增 长 理论 之 别 。 以 内生 增 长 的 观点 , 以
演 化 的观点 看 , 济 系统 的 形 成 以及 发 展状 态是 经
的信息技 术 (r产业 , r) 在美 国硅 谷 、 在全 球其 他 地
区具有难 以预料 的发展 速 度 , 什 么 只有 为 数 不 为 多的产 业 才 具 有 如 此 之快 的发 展 速 度 ? 飞 速 发 展是 由于产业 特 定 的 原 因 , 是 有其 一般 的普 遍 还 的成 因?就 产业 内部 来 讲 , 些 产业 是 否存 在 一 这 种 自我 演 进 的 内 部 驱 动 力 , 导 致 其 “ 众 不 才 与
度 也是 千差万 别 , 我们 能 看 到 的进 入 产业 内部 探
讨内部组 织制 度 的研究 成果较 少 。 近 几年产 业集 群 的迅 速 崛 起 , 引起 了 国 内学 者较 多 的关 注 。 围绕 着 对 集 群 产 业 竞 争 优 势 的
解 释 , 者关注 的 目光 , 渐 进 入 到 区域 分 工 、 学 逐 产
维普资讯
@ 张元 智
内容提 要 生产组织方式不 同,产业 内部 的发 展驱 动力就 不 同。在模块 化 生产方
式下,核 心企业与外围企 业之 间的界 限变得模 糊 了,甚 至可 以没有核心 企业。模块 化 以及行业标准 改变 了企业 的竞争行为 ,同时降低 了产业发 展 的不确定 因素 ,引发 了网
下 的市 场 与 科 层 的选 择 。然 而 它 只 能 解 释 产 业
组织 选择 的原 因 , 没 有解 释每 一 种 方 式 下 的演 却 化机 理 , 更没 有 回答 在 不 同 的选 择 中产 业 内 在 的
发 展动 力是 强还 是弱 。

模块化体系中的产业链整合研究

模块化体系中的产业链整合研究

模块化体系中的产业链整合研究一、概述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链整合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模块化体系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为产业链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模块化体系中的产业链整合问题,分析模块化对产业链整合的影响及其优势,提出相应的整合策略和实施建议,以期为企业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模块化体系是指将复杂的产品或系统划分为一系列相对独立、功能完整的模块,通过标准化接口和协议实现模块的相互连接和协同工作。

这种生产方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可定制性和可扩展性。

在模块化体系下,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可以被视为独立的模块,通过有效的整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

产业链整合是指将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连接和协同,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的互通和价值的最大化。

在模块化体系下,产业链整合可以更加灵活和高效,通过模块的标准化和互换性,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快速重组和优化。

模块化体系还可以促进产业链的创新发展,通过引入新的模块和技术,可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

模块化体系中的产业链整合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如何确定合理的模块划分和标准化接口、如何协调各模块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确保模块的质量和可靠性等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

本文将从模块化体系的角度出发,对产业链整合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为企业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模块化体系的概念与特点模块化体系,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产业组织和管理方式,其核心思想在于将复杂的系统或产品拆分为一系列独立且可互换的模块,这些模块通过标准化的接口相互连接,共同构成完整的功能体。

在模块化体系中,每个模块都具备特定的功能和性能,且能够在不影响其他模块的情况下进行独立的设计、制造和升级。

模块化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模块化体系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通过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可以快速构建出满足特定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从而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时尚产业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要素及其影响机制研究_以五大时尚之都为例

时尚产业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要素及其影响机制研究_以五大时尚之都为例

技发展的前沿,却可以通过模块化的运作为自己带来 进行了详细说明。
表 1 五大时尚之都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要素
要素
表现形式
主要作用
①时尚创意人才培养机构 提供时尚设计的基础理论研究人才。
②设计与研发机构 价值创新的
来源要素
③品牌资产运作机构
设计机构 提 供 时 尚 设 计 人 才 发 现、 成 长、 发 展 机 会 和 资 金 支 持, 研发机构则为时尚产品的产品性能提高提供科研与实验基地。
关键词: 时尚产业; 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 信息传递效应; 结构优化效应; 知识溢出效应
米兰、伦敦、巴黎、纽约和东京是世界公认的五 大 “时尚之都”。从这些城市的发展历史来看,通过 对时尚产业链的整合、塑造各具特色的时尚经济和时 尚文化,五大时尚之都在时尚产业各自擅长的领域获 得了竞争优势。时尚产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其重要性逐渐得到学界和政府的重视。包括上海在内 的许多国际性的大型城市,已经把发展时尚产业作为 城市经济发展的导向性政策,列入各自经济发展的规 划当中。因此,对五大时尚之都的时尚产业发展现状 进行研究,从时尚产业的发展共性中找到其运行规律, 进而对时尚之都的时尚产业价值创新机制进行规范描 述,对于上海打造 “时尚之城”,发挥时尚产业价值 创新的辐射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织的国际性比较与分析; 最后,对时尚产业组织发展 1997) 的视角,或多或少忽视了组织信息传递 ( 青木
的研究深度不足,尚未发现有文献解读时尚产业组织 昌彦,2003) 、信息传播方向 ( 雷如桥,2004) 、知识
蓬勃发展的原因及其动力问题,也没有对与时尚产业 溢出 ( 余东华,芮明杰,2007) 在组织价值创新过程
④ 时 尚 创 意 产 伦敦创意产业园

新产业结构本质:模块时代

新产业结构本质:模块时代
• 简化实例 • 小故事
单个 模块 单个 模块 化产 品 多种 产品 模块 化 模块 化生 产 模块 化组 织 模块 化产 业 模块 化竞 争
1、模块化变迁——从量变到质变
历史
作为生产原理有很长的历史,在制造业的应用
已有一个多世纪 产业模块化的三个层次
产品体系或产品设计的模块化 制造、生产的模块化 组织形式或功能的模块化
3、模块与模块化
产业秩序
模块化生产方式需要企业内部、企业与企 业、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合作伙伴、企 业与顾客之间更有效的集成与合作。 模块化生产网络是随着组织内部和外部模 块化的进行,各个组织之间逐步形成的复 杂网络结构。
复杂产品系统
定义
研发成本高、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单件或小批量
因此,对零部件数量的控制,其意义,不只是
少出几张工程图,它节省了大量的费用,所以, 应尽量采用标准件和外购件
三、模(魔)块时代

从量变到质变(简化实例) 模块化能量 模块化产业链与产业标准 模块时代的竞争规则 模(魔)块改变世界 模块化制造战略
1、模块化变迁——从量变到质变
2、模块时代的竞争规则
传统的竞争规则 低不确定性 程序化战略规划 质量竞争 平均利润
不同竞争规则比较
模块时代的模块竞争规则 高不确定性 柔性战略规划 速度竞争 赢家通吃,超额利润
企业模块化后模块企业的市场结构特征
规则 设计商A
规则 设计商B
寡头市场
专用模块供应商
专用模块供应商
垄断竞争市场
通用模块供应商
2、模块化的诞生
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变革 现代产品 传统产品 社会需求(环境、用户)的多样性、复杂性 竞争 技术标准的可获得性、适宜性——加速剂

模块化——产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从一次非同寻常的学术讨论会说起

模块化——产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从一次非同寻常的学术讨论会说起

电脑 企业 不仅通过廉价 、 高速 的信息处理 能力进一 步拓展 了市场的 范
围, 而且 引导 着产 业结构 向能够最好地 发挥 这种 能 力的方 向转换 。 在令人 叹 为观 止的 发展过 程 中,处于 中心地 位的就是 ‘ 块化 ‘ 模 。
— —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 前刖院长)鲍德沮教授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 克拉克教授
注 标 准 化 中 的 模块 化 ,而 且 全 身 心 地 投 人 到 这 项 社 会 实践 中 来 ,这 足 以表 明 这 位 经 济 学 家 以其 丰 富 的 阅 历 和 出众 的 眼 光 与 学 识 ,看 清 了模 块 化理 论 和模 块 化实 践的 美好 前景 , 尤 其 是 它 在 未 来 经 济 发 展 中 举足 轻
维普资讯
模块化
产业界关注的 一
从一 次非同寻常的学术讨论
在信 息技 术的 背景 下 , 产业 结构正在 发生根本性 的 变化 。 了理 解这 为

变化 ,经济 学和 经营 学领域 里开始 流行 的 关键 词就是 ‘ 块化 ‘ 模 。
— —
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所长 青木昌彦
开 始 便 以 其 经 济 学家 敏 锐 的 目光
尖锐地指出 :“T ( I 信息技术 )革命
对现 代 经 济 社 会 最 为 重要 的影 响 在 哪里 ? 它 决 不 仅 仅 体 现 在 光 缆 的 铺 设量 、 动 电话的 普 及程 度 、 联 网 移 互 的上 网次 数 等 可 计 量 的 指 标 上 ,也 就是所 谓新兴信 息产业 的崛起上 。 这 是 因 为信 息 的交 换 与 处 理 技 术 的 变 化 正 慢慢 地 影 响着 人 与 人 、工 作 与 工作 、 织 与 组织 之 间 的关 系 , 组 进 而 对 整 个 产 业 结 构 产 生不 可 逆 转 的 影响。 ”他 的演 讲一 开 始 就把 产 业结 构 同模 块 化 联 系 起 来 ,他之 所 以重 视 模 块 化的 最 主 要 原 因 就 在 于 他意 识 到模 块 化理 论 对 解 决 产 业 结 构 问 题 的特 殊意 义 ,而 日本 经 济 停 滞 的

产业模块化介绍

产业模块化介绍

模块化在中国的发展
梁军在《产业模块化与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中提出, 模块化减少了核心企业产业控制能力,促进了产业的 竞争和重组,增加量产品多样化的程度。 李智在黎鹏在《模块化产业群与区域分工协同效应》 中提出当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集群模块的 分解与整合产生模块化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化解产业
Company
LOGO

供商务支持
金融要素加入
小型战场
开发独立模块的 队伍凭借技术创 新的质量和速度 开展模块内部的 竞争
模块化理论——大发展时期
模块化的大发展时期
主要体现
汽车制造中的 模块化 复杂的电气, 机械系统的设 计过程分解为 小单位
金融服务业 的模块化
.
证券的组合管 理这一业务可 以简单分开
模块化在中国的发展
模块化理论——内涵
与古典分工的不同
模块本身就是复杂的系统
模块的联系规则的进化发展
智慧型分工
模块之间的独立设计
模块化理论——起源 高不确定性 IBM360型电脑
隐形模块
. 最早的模块电脑
.背景:没有通用性的电脑机型
模块化产生选择价值
中央集权型的联系规则(设计规则)
模块化理论——起源
模块化理论——提出者
模块化理论的提出者
.吉姆.克拉克 卡利斯.鲍德温
.青木昌彦 安藤晴彦
模块化理论——内涵
模块化理论的内涵
. 定义
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 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而 把复杂的系统分拆成不同模块,并使模块之 间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信息沟通的动态整合 过程就叫做模块化。
Company
LOGO

论区域旅游产业模块化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串

论区域旅游产业模块化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串


区域 旅游 产 业模块 化 发展 中 存在 的 冲 突和 矛盾
经过多年的风雨洗礼 ,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 , 整 体规模也 已经位于世界前列。在 2 0 0 8 年的全国 旅 游 工作 会 议 上 。 国家旅 游 局 就提 出全 国旅 游工
作 的 总体 思 路 和 首 要 任 务 是 加 快 推 进 旅 游 产 业
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步伐 。 『 2 _ 也就是说 , 现 阶段我 国 旅 游业 要在发展方式 、 发展模 式 、 发展形态 的转 变上寻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点。而区域旅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2 C J Y 0 9 3 ) ;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 目( J J 1 2 3 6 ) ; 江西省教育厅 2 0 1 3 年 度科 技项 目( G J J 1 3 0 8 3 ) ;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 目( G L 1 3 3 6 ) 作者 简介 : 陶春峰 ( 1 9 7 5 一) , 江 西南昌人 , 南 昌大 学旅游规划与研究 中心讲师 , 南 昌大学理学 院博士研究 生 , 主要研 究方 向 : 供 应链 管理 ; NNN( 1 9 6 3 一) , 江西新建人 , 南 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 管理学博 士 , 主要研 究方 向 : 旅 游管理 。
游 者 的合 法 权 益有 了法律 的保 障 , 可 以做 到 明 明 白 白消费 ; 另一 方 面 , 新 法遭 遇 旅 游 黄金 周 。 虽 然
游 产 业 模 块 化 恰 好 就 是 用 内涵 集 约 型 取 代 规 模
扩张型 、 用综合效益取代纯经济效益 的典型发展 模 式 。 因此 . 研 究 区域 旅 游 产业 模块 化 发展 中存 在的问题和矛盾 , 探 寻其成因和完善 区域旅游产 业模块化发展利益协调 机制 ,提高旅游产业效 率. 加快我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 当前研究 的热点 。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引导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引导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引导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产业园区已不再是单一的生产制造基地,而是逐步演化为融合产业、城市、社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的规划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在产城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引导产业园区模块空间的建设,以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和谐共生,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文章首先分析了产城融合的内涵及其对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的影响,指出产业园区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随后,文章梳理了当前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如产业布局不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低下、城市功能缺失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的规划引导原则和目标,包括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等。

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实现这些目标和原则的具体路径和策略,如加强规划引领、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等。

文章对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在产城融合的大背景下,产业园区将更加注重与城市的互动与融合,成为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章也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期望能够为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的规划引导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产业园区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现状分析在当前产城融合的大背景下,产业园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模块空间建设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和趋势。

产业园区在规划布局上更加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力求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

这体现在产业园区在空间布局上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与城市其他功能区的协调配合。

在产业园区内部空间建设上,模块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划分,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集聚发展。

模块化产业组织的特点及效益

模块化产业组织的特点及效益

模块化产业组织的特点及效益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制造技术的发展,模块化的方法和理念被引入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革命性力量。

随着产品设计的模块化和生产过程的模块化,企业组织也出现了模块化倾向,产生了模块化组织。

目前,在美、日等发达国家,模块化产业组织已经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方式。

关键词模块化产业组织特点效益一、模块化产业组织概论(一)模块化的内涵按照日本产业经济学者青木昌彦的观点,最早有关模块化的论述可以上溯到亚当·斯密,模块化最原始的形式就是分工,将这种企业层面的分工构想扩展到产业组织的领域,就是产业组织模块化的最简单的理解。

青木昌彦也引用经典的制针的例子来说明模块化的含义,他给“模块”下的定义是:“模块”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

“模块化”则是按照某种规则,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过程和若干能够独立设计的半自律的子系统的过程相互整合或分解的过程。

其中的分解过程叫“模块的分解化”,整合过程叫“模块的集中化”。

“模块”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

而把复杂的系统分拆成不同模块,并使模块之间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信息沟通的动态整合过程就叫做模块化。

模块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模块化是指产品生产和工艺设计的模块化,而广义模块化是指把一系统(包括产品、生产组织和过程等)进行模块分解与模块集中的动态整合过程。

(二)模块化理论形成背景模块化生产在工业经济时代最先是作为一种工艺设计方法被运用到钟表、汽车制造等行业。

最早对模块化进行研究的是西蒙(Simon, 1962),他提出了模块的“可分解性”,阐明了模块化对于管理复杂系统的重要性。

由于工业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还在由数量消费到质量消费转型的阶段,产业是以福特制为基本的组织形态,所以模块化在当时只是作为一种工业设计的方法,并没有被完全运用到产业组织理论中。

基于模块化的物联网产业价值创新研究

基于模块化的物联网产业价值创新研究
基 - 3 = 模 块 化 的 物 联 网
产 业 价 值 创 新 研 究
岳 中刚 黄 卫 东
内容提 要
在第三次工 业革命 引致 的“ 自工业 化” 时代 , 产 品、 流程和 企业 的模块 化发展 将 显得 愈发 重
要 。物联 网产业模 块化价值创新在于突破传统价值链 的线性思维和价值分工的机械模式 , 使各个模块 按照产
化, 侧 重讨 论 组件 功能 、 产 品结 构和界 面规则 等创
Ge r e f i f e t a 1 . ,2 0 0 5) ㈣
。关 于 模 块 化 的 案 例 研
+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 学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重 大招标课题 ( 项 目号 : 1 0 G L B 0 0 4 ) 、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产业 信息 安全与应急管理” 重 大项 目( 项 目号 : T J 2 1 1 0 2 4 ) 、 江苏省社科基金 ( 项 目号: 2 0 1 0 J D X M 0 3 4 ) 、 江苏 省高校哲 学社会科 学研 究项 目( 项 目号 : 2 0 1 1 S J B 7 9 0 0 2 0 ) 的阶段性成果 。
引 言
新 因素 , 认为 在模 块化 架构 下 , 产 品 组 件 通 过 明 确 的界 面规则 形 成 松散 耦 合 关 系 , 容 易 实现 组 件 功
能 重组 ( S h i b a t a e t a 1 . ,2 0 0 5; Mi k k o l a, 2 0 0 6) ② ; 二 是从 流程 分 解 的视 角 研 究 流 程模 块 化 , 聚焦 于
价值链 的线 性思 维 和 价值 分 工 的 机 械模 式 , 使 各 个 模 块 按 照 产 业 价 值 最 优 的 原 则 相 互 耦 合 和 动 态 互动 , 实 现 从 价 值 链 到 价 值 网 络 的创 新 系统 转 变 。 ( 一) 物 联 网产 业 的模 块 化 网络 结 构 物联 网产业依 据功 能特征 可 以分为三 大 价值 模块 : 感 知 信 息 的感 知模 块 、 信 息 传 输 的 网 络 模 块、 智 能处理 的应用 模 块 ( 见图 1 ) 。感 知 模 块 利 用 RF I D、 传 感器 、 二维 码 等 实 现 对 物 理世 界 的感 知识别 、 信 息 采 集 和 自动 控 制 , 并通 过通信 模块 将 物 理 实 体 连 接 到 网 络 模 块 和 应 用 模 块 。物 联 网 产 业 的发 展 将 对 RF I D、 传 感 器 和 通 信 模 块 等 先 进 制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模块化设计和制造研究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模块化设计和制造研究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模块化设计和制造研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模块化设计和制造则日益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模块化设计和制造研究。

模块化设计是针对产品设计过程中已有的某些部件、模块进行重新组装与优化,并在整体上实现系统的优化,从而达到增加产品的可重用性、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度和交付时间的目的。

其中,新能源汽车模块化设计是将新能源汽车整车分解成许多小单元零部件,通过标准化工艺和设计原则,可以实现零部件在不同品牌和车型中的共享使用,以达到车型开发的灵活性、成本控制和技术进步。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模块化设计和制造可以带来许多优势,例如:一、提高供应链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制造,可以避免重复开发相同的零部件,减少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在生产汽车零部件的过程中,模块化设计还可以降低供应链成本和维修成本。

二、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通过模块化设计,在注重零部件共享的同时,也要注重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协调性,从而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例如,模块化设计可以减少整个汽车生产的质量问题出现率。

三、简化生产工艺和提高生产效率模块化设计可以使制造过程更加简单和高效。

通过标准化的设计和工艺,可以简化生产线、降低故障率和提高生产效率。

四、提高可维护性和维修便利性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模块化设计可以使维修更加容易,因为每个零部件都很容易取下并更换,不需要拆卸整个汽车。

换句话说,更换零部件的维修时间将极为缩短。

总之,模块化设计和制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它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可维护性。

面对未来的发展机遇,我们相信,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将不断积极推进模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应用,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可靠和舒适的汽车产品。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处于不断的变革和创新之中。

产业结构与政策分析产业模块化

产业结构与政策分析产业模块化

第三阶段:个人电脑时代的竞争与演化:(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 期)
➢ 最有名的是成立于1976年的苹果公司(Apple Inc.)。苹果初期采取开放 策略,将产品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公之于众,并凭借着创意的产品设计 (Apple I和Apple II)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个人电脑市场的主导厂商。
产品模块化带来的经济利益:
(1)从产品供应来看,模块化技术减少了产品的复杂性,使得分模块设 计、生产得以独立进行,压缩了设计时间;
(2)对消费而言,模块的多种组合增加了产品多样性,可升级性还可以 带来“替代经济”(economics of substitution)效应。从这个意义上 说,模块化技术是一种关于产品的特殊知识,这种知识具有综合性与 前瞻性,使得产品得以有效分解、重组与升级,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模块化的类型
(1)产品结构的模块化:确保产品性能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关系,提高产 品设计的独立性;零部件之间残存的相互依存性问题,只需在联系产 品之间的界面上处理。
f1 s1
F1
S1
f1 s2
F
S
f1 s3
F2
S2
f1 s4
统合型结构产品的设计
f1 s1
F1
S1
f1 s2
F
S
f1 s3
F2
S2
f1 s4
➢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产业模块化分为三种情况:A模型,J模型和硅 谷模型。借此我们可以比较各种模式的信息联系规则和效率。如果效 率很低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A模型代表的金字塔型分割(IBM/360电脑)的信息处理和模块集中 形式:
模块1 E1
舵手 ES
模块2 E2
J模型代表的丰田式信息同化(即信息共享)型联系:

五次国际产业大转移

五次国际产业大转移

五次国际产业大转移产能过剩和产业升级是所有制造业大国都面临的共性难题。

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扩散过程,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密切相关,同时又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生产要素的获取成本及生产要素有效利用程度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历了五次大的产业转移,也是发达国家过剩产能五次消化的过程。

第一次产业转移(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

输出地是英国,输入地是欧洲大陆和美国。

此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推动了“世界工厂”从英国向美国的第一次变迁,催生了新兴的工业帝国。

第二次产业转移(20世纪50年代)。

产业输出地是美国,输入地是日本和原联邦德国。

此次国际产业转移对次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巨大,日本和原联邦德国在承接了美国移出的产业后,很快成为全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供应者,原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制造”开始畅销全球,日本建成了第三个“世界工厂”。

可以说,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世界工厂”的第二次变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这次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基本上把资本缺乏、科技落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排除在产业转移进程之外,其结果是把全球分割为两类不同的生产体系:一面是发达国家形成了以机械化大生产为主的全球生产链,一面是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以手工业和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生产体系。

第三次产业转移(20世纪60--70年代),这次国际产业转移输出国是日本和原联邦德国,输入国是亚洲“四小龙”。

日本和原联邦德国通过两次将产业大规模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国内产业得到了两轮“废旧建新”的重构。

亚洲“四小龙”一方面积极承接日本和原联邦德国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将自己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盟。

与此同时,日本和原联邦德国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转移到东盟,由此形成了产业的梯次转移结构。

第四次产业转移(20世纪80--90年代)。

这次国际产业转移输出国是美国、日本、德国、亚洲“四小龙”,输入国是发展中国家。

这次国际产业转移,在极大程度上受到产业模块化发展的影响。

产业集群模块化升级路径的依据

产业集群模块化升级路径的依据

作者简介:姚苏秦(1983-),男,河南信阳人,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创新管理、项目管理。

孙锐,国立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战略管理、知识管理。

产业集群模块化升级路径的依据姚苏秦 孙 锐摘 要:模块化理论的兴起为产业集群升级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但是采取模块化升级道路的集群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

模块化的升级思路也并非适合于所有的产业集群,盲目升级只会带来南辕北辙的效果。

只有满足了产品的模块化要求,能够顺应模块化浪潮的地方产业集群才可以考虑把模块化作为升级路径。

关键词:产业集群;模块化;升级路径 产业集群是发展地方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

在借鉴国外产业组织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我国的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在大江南北涌现。

然而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和僵化的地产业政策使得我国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

在学术界备受关注的模块化理论为我国产业集群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有益思路,而目前我国学者将此理论与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相结合的论述尚不多见。

希望本文的观点为研究产业集群模块化升级开启有益的思路。

一、产业集群模块化升级的内涵作为经济管理研究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卓越贡献的亚洲学者,青木昌彦先生在他的著作———《模块化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一书的中文版序言中指出,“当今‘模块化’的概念不仅是经济学家、经营学专家之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且它还有可能改变现存产业组织、企业组织的结构,具有十分强大的冲击力”。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模块化理论的出现使得对产业集群的理解出现了许多变化。

传统理论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发展瓶颈在于要素数量、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都已变为次要因素。

如果还是仅仅从这些制约因素考虑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潮流的背景下就明显脱离实际。

这就要求产业集群的升级要突破传统思路,进行理论创新。

从广义上理解的产业集群可以划分为两个形式,一是组织集群模式,二是地理集群模式。

模块化与产业垂直非整合化

模块化与产业垂直非整合化
关键词 : 块化 ; 实期权 ; 直非整 合化 模 真 垂


引 言
营的 自然 垄断 产业 。 网络 能 在没 有基 础设 施 的情况下 提供
根 在 以物 质 资本 为 主导 的工 业 经 济时 代 , 业 内分 工 主 服务 。 本 改变 了产业 结 构 。因 特 网的 一个 特征 是只 由发 产 送方 与接 收方 控 制 的分 散 型控 制 , 另一个 特 征是不 依赖 网 因特 网把通信 协 式表 现为垂 直整 合化 倾 向 。 因为 垂 直整 合化 可 以减少 资产 络的 物理 构造 而 只 由软件 控制 的 层级化 。 专用 性带来 的交 易成 本过 高 的问题 。 以知 识 资本 为主 导 议从 电话 交换 机 等 物理 层 隔离 , 以逻 辑层 来实 现 。以因 在 只
二 、 信 息 经 济 时 代 产 业 垂 直 非 整 合 化 趋 势
业 是 高 度 资 本 集 约 型 , 亿 美元 规 模 的企 业 收购 常 常 发 数 生。 总之 , 业结 构垂 直 非整 合 的 同时 , 产 一方 面在逻 辑层 由
在计 算 机 产业 , 6 年 IM 开 发 出最 早 采 用 模 块 化 于小规模 创 新 风 险企 业 而非 整合 化 ; 1 4 9 B 另一 方面 在物 理层发 设 计 的计算 机 30系 统 。 M 因全 面 采 用模 块 化设 计 思 想 生 超越 国界 和业 界 的 国 际整 合 、 界整 合 , 成传 输有 线 、 6 I B 业 形 而获得 巨大成 功 。 但模 块化 技术 并 不需 要 由垂 直整 合 型组 无线 所 有信 息 的整 合 网络 , 间是 提供 世界 各 国通用 平 台 中 织生 产 。在模块 化 设 计 中 , 系统 不 同部 分 的 工作 团 队之 间 的 I 务 的 IP Itme evc rvd r。因特 网的意义 P服 S (ne t ri Poie) S e

产业导向下的功能模块化创新规划设计——以武汉环球旅游装备产业园项目为例

产业导向下的功能模块化创新规划设计——以武汉环球旅游装备产业园项目为例

产业导向下的功能模块化创新规划设计——以武汉环球旅游装备产业园项目为例摘要:产业园区建设中产业发展方向及客户需求特点是指导产业园区空间规划设计的核心要素。

笔者以武汉环球旅游装备产业园项目为例,探索产业导向、客户功能需求为先导的创新规划设计模式,分析和探讨产业导向下的功能模块化创新设计,以及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全新体系和思路。

关键词:产业导向;功能模块化;规划设计1.项目背景产业园区是聚集大量企业或产业,产业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功能布局完整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区和实施工业化的有效载体,其核心的特点是特定产业的集聚、产业功能需求的匹配和产业空间的落位。

以往传统产业园区规划中注重对空间体系的规划设计,而对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功能需求等方面的分析、理解及落位相对较弱,使得产业功能使用与空间形态设计无法达成协调统一。

笔者以武汉环球旅游装备产业园项目为例,探索产业导向、客户功能需求为先导的创新设计模式,分析和探讨产业导向下的功能模块化创新设计,以及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全新体系和思路。

1.项目概况项目所在的青山区是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是全国闻名的钢铁、化工、船舶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

青山区以武钢为龙头的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基础优势,以及节能环保、工业设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使本项目发展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产业基因优势。

基地位于青山区北湖工业园东部,区位优良、交通便捷,项目距武汉高铁站15分钟车程、距机场50分钟车程,项目紧邻武汉城市外环线、距三环线10分钟车程、距四环线2分钟车程。

基地内地势平坦、水系丰沛、自然环境优美。

1.整体创新思路体系如何在延续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导入新兴产业,同时结合相应企业的产业功能空间需求进行创新化的空间及产品设计,是项目产业分析中的重点内容及创新方向。

本项目的整体创新思路是以宏观市场为先导,精准确定产业定位,继而根据客户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进行需求导向下的模块化空间设计,最后结合基地特征形成功能板块的结构性布局和规划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经济全球化下产业模块化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研究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很多单独的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危机,纷纷结成了经济上的同盟,由此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以及非盟。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给各种国家、区域经济带来了挑战与危机,面对这种状况各国纷纷用自己的方法来抓住这个发展时机,加速本国、本区域经济繁荣发展,以求在经济全球化中分得一份大蛋糕。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就与经济全球化显得格格不入,因此我们对于产业模块化的研究有其重要,我国的经济结构中的低端制造业必须经历一个产业升级阶段才能更好的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挑战和冲击,在这场博弈中获胜。

This is our time, retaining its position as the world changes we have gone through the tip.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产业模块化、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引言: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经济都发展到了一定的发达程度,国内市场就出现了一种比较饱和的状态,多出来的产品就需要向别的国家出口了,因此大大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同时也为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挑战,在这个大环境的作用之下,周边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自发组成了区域经济联盟。

也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正是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的影响之下,我国的制造业遭遇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在现阶段下,我们的劳动力不再是最低廉的,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将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将是我们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东部地区出现的民工荒正是说明了这点。

产业模块化对于现在的中国需要走的转型之路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我们低端的制造业与日益增加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严峻的民工荒产生了一个矛盾,解决不好这个矛盾将导致我国经济的缓慢增长或者是倒退。

我国正处于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中,我们身为世界经济的一分子决不能被经济全球化的所抛弃,我们必须正确对待这个问题,有效地完成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一、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我们要从研究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一体化就必须先从根本上来理解这两个词的内在意义以及它们的产生的背景,所以首先我们可以来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以及一些相关联的资料。

经济全球化是当世界开放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产物,它是随着各国间经济活动日益频繁,要求消减经济交往的壁垒,降低国别限制的制度性成本,从而得以实现要素在更大范围内配置以追求更高效率、更大福利的历史过程。

因此,经济全球化是人们在追求成本下降、收益增加过程中的一种制度选择。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通过产品与资源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与整合,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全人类的福利水平。

各国、各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基础。

面对全球市场的剧烈竞争,区域经济整合业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流,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不知不觉中诞生了。

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身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迂回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产物。

如果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自发的市场机制起着主导作用的过程,那么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一个国家起着主导作用的进程。

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由于地理上接近、文化上相似,市场结构上互补,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它们使世界经济在趋于融合的同时,又不断地以一些地区为核心进行聚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两者的进程不断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先导与基础,为全球化积累经验,又进一步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但是要达到经济全球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安德鲁•斯科特(Andrew M.Scott)等自由主义的”相互依赖”理论强调国家必须用”国际体系为中心的利益”补充或代替”国家为中心的利益”一国政策的目标不只是谋求合理的国家利益,还必须相应地扩大到与跨国利益、全球利益休戚相关的国际利益,履行对国际体系乃至全人类的义务。

经济全球化是随着人类社会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产生的客观趋势。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贸易的扩大,资本流动的加速,生产和资源配置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进行。

而科技的创新,交通的便利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又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必要条件。

经济全球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给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带了深刻影响。

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关系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其影响已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

对于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无异于一把“双刃剑”。

在为中国带来新的机遇,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方方面面提出新的挑战。

二、产业模块化模块化的优势。

降低交易成本(降低契约合同的费用、减少交易对象)企业间形成一种共同进化的系统 ,多元柔性的组织结构提高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形成多系统设计商与多个模块供应商之间的网络关系,选择权减少了监督成本突破空间的限制成为可能,可在全球范围内对价值链进行重新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被动创新向主动创新转变,保证了各个模块供应商创新动力的充足性。

模块化的好处。

将复杂的东西标准化,又能兼顾技术创新;模块化使得企业能够驾驭日趋复杂的技术;通过把产品分解为模块这一子系统,设计者、制造者和用户都获得了很高的灵活性。

现代模块化超越原始模块化的意义。

分解得到的模块本身就是复杂的系统;模块的联系规则的进化发展;设计规则确定下,每个模块的设计和改进可独立进行。

从目前看来,模块(模块化)的概念已经在工业生产领域或者是企业组织、产业组织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鲍德温克拉克在《模块化时代的管理》中指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模块化”大发展时期。

狭义的模块化是指产品模块化,由模块组合而成的模块化产品。

广义的模块化是指事物的构成单元即模块的功能具有典型性和通用性,一切由典型的通用单元组成的事,如企业的组织结构、流水线的构成等。

模块化应用的发展。

总而言之,由于模块的广泛应用,模块化理论已经拓展到模块化经济与产业模块化领域。

产业模块化在产业之间相当于提供了一座交流、联系的桥梁和平台,它连通了产业中各个生产部门的联系,起到一种集中优势发展自己擅长的部分,把自己不擅长的一种外包形式来采购,以此增加生产的效率,总体上实现了术业专攻的理念,从而大大提高了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协作,将资源利用最大化,减少了劳动量。

另一方面,产业模块化也相当于提供了一个第三方合作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力量来发展自己认为更有效率的环节,并能更好的掌握这门技术,形成更大的优势。

所以,模块化对产业组织产生了一种促进发展的作用,将促进产业组织结构更加优化。

三、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中国制造业现在的阶段在我看来是属于一种陷于发展的“瓶颈期”,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案来突破的话将会陷入一个滞后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个经济腾飞的阶段,现在的我们仍保持每年8%的GDP增长率,这种现象在当今世界上是非常难得的,虽说当年的亚洲四小龙,特别是日本的经济增产率达10%以上,但那只是曾经,现在是我们的的时代。

另外一点就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属于倒退的阶段,我国是少数几个在次贷危机打击下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国家,这点是值得我们自豪。

次贷危机下,作为一个依赖出口向导型的国家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际消费递减的情况下,我国还能保持经济腾飞,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了我国的国内消费市场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由于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我国的经济模式也慢慢的完成了一种转型,开始步入一个劳动力工资、成本、福利同经济一同快速增长的模式,虽然在劳动力工资增长方面比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是总体上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其他非洲、东南亚国家来说相对而言要高一些。

因此,今年来一些欧美、日本等方面的外国投资公司、工厂纷纷将制造业的厂房、工厂转移到了东南亚国家,以此来减少制造成本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外国投资公司的资本转移给我国的制造业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警告,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一直处于一种产业链的最低端的一个立足点,不能靠获取少得可怜的加工费来维持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再是世界的制造工厂了,我们需要将中国的制造业产业升级,以获取在经济全球化下的一个立足之地,而不是仅仅依靠外国资本的支持才能维持经济的高速发展。

因为我们知道受制于人终将会使我们的经济处于一种乞丐一样的地位,仅仅靠别人的微薄的施舍来维持生计,我觉得这种形式的经济发展在长期上是不可取的,在短期上我们为了资本的积累也是非常无奈的,所以我们需要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为促进全国的经济发展,积极响应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的战略思想,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西部大发展,当然中部大发展也是有的。

对于国家的这个策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各省与西部各个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签署了对口支援项目,比如在西部设立工厂;派技术行政人员去西部指导发展当地经济,将东部的先进技术与良好的管理方法引入西部,完成西部的更好转型;还有就是派遣毕业大学生去西部支教,支援西部发展,为西部的教育世界做一份贡献。

其实在这里我主要要说的是东部对中西部的对口支援项目,在当地设立一些工厂,更好的解决好当地空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带领中西部人民与东部人民一起共同富裕。

因此,近年来东部各个省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用工荒,这种现象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特别明显,很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制造业产业受到了打击。

用工荒状况的发生是由于中西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比较当地的就业福利与东部就业福利,发现虽然东部的工资比中西部要高一些,但是东部的物价水平等方面的成本比较高,而且留守儿童的问题在中西部也日益严重,所以更多的中西部人民留在了当地发展,选择不到东部就业,因此出现了用工荒。

在这种情况下,东部很多地方需要很多劳动力的制造业产业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如果我国的制作业产品还像过去一样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来获取微薄的利润的话,我国的制造业将陷入一个危机时刻,所以我们的制造业产业需要升级,而且这任务刻不容缓。

四、以制造业服务化带动“中国制造”升级和转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已经具有较大规模,但是从发展模式来看,还处于依靠要素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