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音乐赏析论文

合集下载

梁祝音乐美学范例鉴赏论文(一)

梁祝音乐美学范例鉴赏论文(一)

梁祝音乐美学范例鉴赏论文(一)

《梁祝》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个代表性爱情故事,其历史与文化沉

淀深厚,长期以来一直是音乐、文学、戏剧等艺术门类的经典题材。

在音乐领域,由上海交响乐团创作的《梁祝》交响音乐,作为新一代

的音乐美学范例,由于其出众的音乐赏析价值,一直深受广大音乐爱

好者热烈追捧。本文将就这一经典音乐作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构安排、音乐时空的表现方式、音乐的情感性。

《梁祝》交响音乐的结构安排非常完整,由“序曲、主题、延续、架设、发挥、高潮、结尾”等部分组成。其中,“序曲”表现出清丽的

旋律,让听众在入园后就深入感受到“金燕子”的清新态度;“主题”部分则采用交响乐团演奏的方式,切入到爱情主题,用美妙的旋律展

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富有感染力的情感;相比之下,“延续”部

分使用异乐器和和声,以深邃的音乐刻画了梁祝心中的思绪;在“架设”部分,则运用量感强、速度快的狂热音乐,为梁祝爱情带来了更

为紧张的气氛,同时也为听众营造出戏剧的紧张感;进入“高潮”部分,乐团技巧大放异彩,在强烈的情感冲击中,使人热泪盈眶;结尾

部分则将梁祝的故事画上圆满的句点,以经典传统的方式,再次让听

众感受到梁祝爱情的真谛。

此外,《梁祝》交响音乐还通过音乐时空的表现方式,展现了恢宏的

音乐景观和深邃的情感内涵。音乐中取材自中国民间音乐和西方交响

音乐的特点,从很多方面彰显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比如配器

上取材于中国传统乐器如二胡、高胡、唢呐等,与竖琴、提琴等西洋

乐器的混合使用,形式上体现了中西部分地区音乐的共鸣。另一方面,音乐中交替地使用缓、快两种节奏形式,使听众随着音乐的旋律流转

交响音乐赏析

交响音乐赏析

交响音乐赏析(1)

交响音乐概述

01 追述交响音乐的起源,交响乐曲式的发展确立,著名指挥家卡祖善具体讲解了交响乐章的形式。

02 依据交响乐发展的历史,介绍了18世纪中后期交响乐成熟阶段时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18世纪晚期19世纪早期,舒伯特、柏辽兹、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布鲁克纳、圣桑、弗朗克;19世纪晚期,马勒、西贝柳斯、雅那切克、格拉祖诺夫、拉赫玛尼诺夫;19至20世纪,德彪西、理查·施特劳斯、勋伯格;20世纪,普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肖斯塔科维奇、沃恩·威廉斯、布里顿、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科普兰、格什温等著名作曲家的重要作品及他们对交响音乐的贡献。其中著名指挥家卡祖善系统地介绍了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

交响乐队概述

03 由北京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谭利华详细讲解交响乐队的具体配置:包括弦乐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色彩乐器组,还介绍了双管、三管及四管等乐队编制的不同及特点。

04 通过欣赏布里顿的作品《青少年管弦乐指南》片段,直观地讲述交响队中各种乐器的演奏特点及音色。

交响音乐赏析(2)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约翰·塞巴斯堤安·巴赫,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后世尊为“音乐之父”。他的作品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以复调手法为主。最主要的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乐队组曲》四首和大量管风琴曲。

交响音乐赏析

交响音乐赏析

交响音乐赏析

前言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音乐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而存在。回顾往昔,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劳动创造了音乐,而音乐则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更加促进了劳动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曾几何时,人们开始对音乐艺术的社会存在价值产生了认识上的飞跃,将它看作是人类崇高智慧所创作出的结晶。然而在这些不朽的结晶之中,有哪一种是最能够启发人们的思想、最能够反映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又是最能够震撼人们心灵的典范呢?今天,它的答案已显得十分的清楚和肯定——交响乐,这一在音乐艺术中经过长期孕育而产生出的完美骄子,是占据这一显赫位置上的理所当然的代表。

一、交响乐概述

(一)交响音乐的起源和交响乐章的形式

交响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分遥远的历史当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这个名称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号。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声乐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等器乐曲。18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到了18世纪的中叶,德国曼海姆乐派的作曲家们以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新性的创作,使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完善。1740年维也纳作曲家蒙恩第一次在慢板乐章和快板乐章之间加进了小步舞曲乐章,这种四个乐章的套曲形式渐渐演变成了古典交响曲的固定形式。

交响音乐赏析论文

交响音乐赏析论文

布兰诗歌

有人说,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而交响音乐则是音乐这片浩瀚的海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一段优美的交响乐,我们进入了交响音乐与赏析这门课。

交响音乐是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富于交响性的音乐。交响乐的主要体裁有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组曲、序曲、舞曲及交响合唱等。交响音乐与交响曲的原文同是symphony 一词,出自希腊语,意为“一起响”,也有音与音之间和谐地结合的意思,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被大量地使用了,但当时它的内涵和现在全无共同之处,是泛指一切多声部的音乐,既有器乐也有声乐。

在古希腊人的脑海里的音乐具有无比神奇的力量,“是打开自然科学那扇门的钥匙”。许多思想家都认为音乐既能陶冶人的思想,也能医治人的灵魂。事实上,包括后世很多著名物理学家也认为科学是理性的演绎,一般只反映事物的具体属性,艺术则是感性的发挥,常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精神;宇宙的本原是对称与和谐,而艺术则是真理和美的化身。

《布兰诗歌》是卡尔·奥尔夫的代表作。他的美学思想就是简朴、单纯,偏爱强烈、明快的节奏,认为节奏是一切音乐的开始;使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不断反复,用尽之后才换另一节奏。在《Carmina Burana 布兰诗歌》中的旋律语言包罗较广,从单旋律歌曲、民间歌曲到弗拉曼戈歌曲和浪漫歌剧,面貌多姿多彩。他曾说过:“音乐表现越是本质、单纯,效果也就越直接、强烈。整部作品分“春天”、“酒”、“爱”三个主题。《布兰诗歌》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视。它在三个主题引导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动机,调性既有着世俗的欢乐成分,又有着史诗般的恢弘气势。其中所隐含的真正的动机,则是对短暂人生的垂怜、惋惜和哀叹。借用里尔克的诗句来描绘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怜悯之神,他来时威风凛凛,光芒耀眼地向周围传播,跟诸神一样。比吹着安稳的大船的风更强。”

浅析贝多芬《第三交响曲》_艺术论文

浅析贝多芬《第三交响曲》_艺术论文

内容提要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充满了英雄性和斗争性充满了对人的理性和力量的炽热信念作品形式宏伟壮丽、内容丰富深刻。本文研究了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创作特点、历史背景、贡献。关键词贝多芬交响曲英雄《第三交响曲》的出现标志着在欧洲音乐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了交响乐这个音乐体裁的领域突破了传统的交响曲快板乐章奏鸣曲式的旧框框使主要音乐形象在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广阔范围中发展。贝多芬到达了古典主义音乐艺术的巅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先河。一、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创作背景1.法国革命的历史概况《英雄交响曲》的完成标志着贝多芬在创作道路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的阶段1803-1814。1803-1816年间欧洲发生了新的动荡:法国革命经历了反复各国的封建势力多次联合向革命的法国大举进攻而拿破仑上台后在推翻封建主义、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障碍的同时又出自资本主义扩张政策的本性对各国进行了侵略和掠夺引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这样欧洲出现了一个持续十多年的拿破仑战争。1816年第六次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战争以拿破仑被迫退位而告终。2.

谱写《第三交响曲》的缘由1789年革命的法国在维也纳设立了公使馆贝多芬结识了大使波拿道特将军和法国小提琴家克鲁采。他向他们了解了法国的情况和法国的音乐。法国人民的革命性主义精神及他们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伟大气魄给了他巨大的鼓舞。在波拿道特的建议下他谱写了《第三交响曲》表现了对革命的向往。他为这部巨著酝酿了四年之久这部交响曲深刻地表现了他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敬仰和对共和革命的旗手拿破仑的崇拜。在这部作品中他是以希腊神话中的巨人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来刻画这位共和主义英雄的并且在这部作品中具体吸取了法国革命音乐的音调。1803年贝多芬完成了此曲定名为波拿巴交响曲在封面上写了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的赞扬当时德国知识界的进步人士都希望法国革命的精神在德国传播可有助于彻底铲除德国的封建主义。黑格尔称拿破仑为巴黎的国法大师约翰伏斯称拿破仑为我们的盟友。他把拿破仑看作革命的象征在作品中倾注了他对革命的全部热情。乐曲完成后1804年拿破仑称帝贝多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愤怒认为拿破仑玷污了神圣的事业背叛了人民。于是他把交响曲的标题改为英雄。二、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创作特点 1.创作风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创作中完全奠定了他创作的基本思维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以及他的新风格英雄性、群众性的风格。这首作品抒发了贝多芬对共和以及人民群众革命英雄主题精神的热情颂扬。作品情感的深度、主题材料的新颖、和声的大胆等等都是他早期作品所不能比拟的。像民间史诗一样贝多芬在《英雄交响曲》中所体现的也是在他那个时代中形成的英雄的理想形象包括在伟大的革命时代许多有名和无名的英雄的优秀品质勇敢、乐观的斗争精神坚强的意志和真挚的感情。换句话说在贝多芬作品中对英雄的概念具有人民群众的性质即在情节的发展中不仅出现个别的英雄形象同时还有人民群众的形象。因此《英雄交响曲》也可以叫做公民的戏剧它那传统的四个乐章每一乐章有如戏剧中的一幕按情节内容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构思统一的整体同时第一乐章战斗的英雄形象和巨大的紧张斗争场面第三、四乐章胜利的英雄气概和喜悦的欢呼又与第二乐章悲剧性的葬礼构成对比。英雄的斗争以胜利的狂欢作为结束说明了英雄为未来的幸福而献身但他的牺牲并不是枉然的。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奏鸣曲形式。这一乐章在当时是自交响曲诞生以来最宏伟壮大的乐曲精致、巧妙变化无穷。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甚慢板c小调3/4拍子。这个乐章具有鲜明的赋格曲效果响彻着嘈杂的战斗声

交响乐赏析

交响乐赏析

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

——柴科夫斯基

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现和表达,它是各种艺术当中的第一位的。

——叔本华(德)

尼采说过:“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而交响乐是音乐中的音乐,是音乐中神圣的殿堂,而且它具有博大的、高远的、深厚的精神境界。”在精彩浩淼的音乐世界里,交响乐恐怕是最让人爱恨交织、取舍两难的了。因为在大众的观念了,他是高雅的、严肃的、让人望而却步的。演奏者们心神俱入,如痴如狂,而观众西装革履,静心聆听。交响乐让人心驰神忘,却又难以接近。在上这门课之前,我也觉得交响乐是气势磅礴的,是典雅高贵的,是难以理解的,我一直觉得她理我很遥远。通过这一学期课上老师的讲解以及课下学习,我不仅了解到了交响乐的发展史和那些杰出音乐家的生平事迹,而且聆听了一首首伟大的交响音乐。这才发现,音乐宝库固然有直抒胸臆的铿锵曲调,也不缺少描写风景旅程的婉约乐曲。其实交响乐一点都不难以接近,她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而现在交响乐主要是指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或者奏鸣—交响套曲。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经历了一代代音乐家们的努力,交响乐历经巴罗克音乐时期、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19世纪以来现代音乐尤其是民族乐派的兴起,使得世界音乐宝库日益丰富。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5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5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5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1)

《命运交响曲》的开头,有四个悲壮的强音“登、登、登、登。”像是命运的敲门声。那时,感情悄悄地远离贝多芬,贝多芬孤独了,他只剩下音乐了。命运似乎与贝多芬开玩笑,让他听不见。这对贝多芬是多么重要啊!

命运,你连一个完完整整的音乐,都不给他。命运,你让他去当音乐家,却让他耳聋,你不是存心去糊弄他吗此刻,药物治疗似乎已经对贝多芬不起作用了。

我学了钢琴后,我最爱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耳疾后,创作的一首悲壮、凄凉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的开头,有四个悲壮的强音“登、登、登、登。”像是命运的敲门声。那时,感情悄悄地远离贝多芬,贝多芬孤独了,他只剩下音乐了。命运似乎与贝多芬开玩笑,让他听不见。这对贝多芬是多么重要啊!

命运,你连一个完完整整的音乐,都不给他。命运,你让他去当音乐家,却让他耳聋,你不是存心去糊弄他吗此刻,药物治疗似乎已经对贝多芬不起作用了。第一乐章,在表现了命运的敲门声后,紧之后的那快速而有力的旋律,似乎表达了自我毫不畏惧的胆量。第二乐章,旋律和节奏变得有些舒缓、平静了。

让人听起来很悦耳。我想,应当是贝多芬去找发明家帮忙,造了四个助听器,贝多芬又听得见时,那种“柳岸花明又一村”、对憧憬的未来满怀信心的心境。第三乐章的旋律,又让人不安、紧张起来。那是

因为,四个助听器对贝多芬已经没什么用了。但贝多芬还是努力去辨别音符。第四乐章的旋律,变得高昂了。

贝多芬,他又站起来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巨人,又站起来了。此刻,他能用心灵去感受音符了。贝多芬的事迹,不仅仅震惊了音乐界,还震惊了全世界。

《命运交响曲》音乐赏析(精选5篇)

《命运交响曲》音乐赏析(精选5篇)

《命运交响曲》音乐赏析(精选5篇)

第一篇:《命运交响曲》音乐赏析

《命运交响曲》音乐赏析

对于贝多芬的作品,大家可能耳熟能详,了解贝多芬的人物命运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作曲家一系列作品的风格,以及在贝多芬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性、英雄性、斗争性的风格特征。贝多芬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四岁就被迫开始学习音乐,由于父亲是个酒鬼,所以经常半夜醉醺醺地喝酒回来让贝多芬练琴。在贝多芬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酗酒失声,家境陷入贫困,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这些故事经历都让我感到了对这个音乐伟人童年生活的一种同情,我会思考:“这么小就被迫学习音乐,他童年的快乐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支撑贝多芬继续学习音乐?我17岁的时候在做些什么?如果遇到贝多芬的境遇,自己该怎么办?”等等。在了解了贝多芬人物命运的基础上,我听了贝多芬的交响作品,体会深刻。除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思考之外,也有了对人生以及成长的体会和思考。

熟悉贝多芬还是他的那句话。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我对这句话比他的《命运》要熟悉。后来上网查了一下,《命运》这部作品创作于1805——1808年,与他完成《第三(英雄)交响曲》的时间相隔4年。在这4年中,他不但在创作活动中取得很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思想也逐渐成熟。当时正是贝多芬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是他遭遇不幸的时期。于是,他与命运英勇搏斗,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写出气魄恢弘,极为感人的《命运交响曲》。

在整个《命运交响曲》作品中,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作品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澎湃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十二级的风暴袭来!就算我是听过几次的,

交响乐赏析

交响乐赏析

四乐章的古典交响乐, 作曲家蒙恩 四乐章的古典交响乐,是1740年维也纳作曲家蒙恩 年维也纳作曲家 第一次在意大利歌剧序曲结构中的慢板和快板乐章 之间加进了“小步舞曲”乐章后,才形成了快板— 之间加进了“小步舞曲”乐章后,才形成了快板 —慢板 慢板——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快板的乐章结构。这种形 快Hale Waihona Puke Baidu的乐章结构。 慢板 小步舞曲 快板的乐章结构 式的交响曲在海顿的创作中, 式的交响曲在海顿的创作中,达到了古典成熟的高 并形成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度,并形成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弹弦乐 器: 竖琴、 竖琴、 吉他、 吉他、 电吉他、 电吉他、 曼陀林 等。
吉他: 吉他: 在世界各国流传很广, 在世界各国流传很广,一般分 为两大类: 为两大类: 即西班牙吉他和夏威夷吉他。 即西班牙吉他和夏威夷吉他。 电吉他的演奏方式: 电吉他的演奏方式: 吉他音色纯正优美、富有表现力, 吉他音色纯正优美、富有表现力, 适合演奏欢快、抒情的音乐, 适合演奏欢快、抒情的音乐,有一 种浪漫的情调。 种浪漫的情调。
20世纪
进入20世纪后,交响乐仍然在不停的发展着, 进入20世纪后,交响乐仍然在不停的发展着, 20世纪后 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添加到交响乐中。 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添加到交响乐中。气势 恢弘,感情细腻, 恢弘,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的交响乐 仍然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 仍然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

贝多芬第交响乐欢乐颂赏析论文(1)

贝多芬第交响乐欢乐颂赏析论文(1)

贝多芬第交响乐欢乐颂赏析论文(1)

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是西方音乐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一。作为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它的作曲风格和结构都十分独特,

值得我们进行细致的欣赏和研究。

一、作曲背景

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创作于1822年至1824年间。当时,贝多芬已经失

去了绝大部分听力。他了解到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的“欢乐颂”诗句,决定将其作为这部交响乐的主题。

二、作曲形式

这部交响乐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快板,表现出紧张和劲爆的情绪;第二乐章是慢板,具有温柔和寂静的特点;第三乐章是三段奏曲,节奏鲜明,各种乐器的演奏充满活力;第四乐章是男声合唱、女声合

唱和乐器演奏的终曲,以最为著名的“合唱颂歌”作为总结,充满力

量和希望。

三、独特之处

作曲家在这部交响乐中运用了许多独特的技巧。首先,他引入了合唱

的元素,将乐器演奏的结构和人声演唱的方式融为一体,充满了人性

化的情感表达。其次,曲调中以咏叹调的方式表达了歌曲的元素,升

华了音乐的审美和文学的思想。最后,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融入了许

多社会主义的思想,表达了对人类和平团结的呼吁和理想。

四、音乐风格

这部交响乐的音乐风格独特,既有传统的美学元素,又运用了许多新

的技巧。例如,在运用和声时,作曲家采取了更为自由的赋性和变化,使音乐显得更富有感情的表现力。另外,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也更加简练,对乐曲的叙述更加自由,这些都为这部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总之,“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作为西方音乐史上最为著名和经

典的作品之一,将继续留下它的历史和文化的印记。我们也应该认真

交响乐赏析论文

交响乐赏析论文

“交响乐赏析课”的学习总结与心得

第二次课:

交响乐的课程,作为一个不是专业学习音乐的同学,交响乐对我来说,似乎很难去欣赏,日常生活我也只是听流行歌曲。怀着一种认真了解一下交响乐的心情,我开始了交响乐赏析这门课。

世界音乐划分为东亚音乐(中国)、南亚音乐(印度)、西亚北非音乐(古埃及、古阿拉伯)、欧洲音乐(古希腊)以及非洲音乐,以及在它们的传播与交流中形成的拉丁美洲音乐和东南亚音乐。其中欧洲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中影响力最大,它建立有系统、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专业音乐的典范。在欧洲音乐的发展中所孕育出的最高级音乐形式便是交响音乐。

交响乐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罗马,之后的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是它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这节课我们讲述了巴洛克时期的

交响乐。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巴赫为典范,马不停蹄的节奏,展现阶梯式的力度变化,突强

突弱,主调与复调结合,其中《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完美的展现了复调音乐的谐和之美。在课上我们欣赏了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这音乐是一种赋格这一种复杂而严谨

的形式,是复调音乐的一种。管风琴的演奏使他显得神圣而庄严。饱满而有力的引子,为

全曲宏伟的气势作了渲染和铺垫,然后,乐曲奏出音响宏大的和弦,接着呈现出托卡塔主题,带有戏剧性的成分。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的巴赫,同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

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欣赏了这首交响乐后,我也

算是体会一下巴赫真正的魅力。

2014.3.3 第三次课:

继续上节课对巴洛克乐风的学习,本节课依然介绍有关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交响乐赏析论文

交响乐赏析论文

交响乐赏析论文

在我们的印象中,时间总是飞逝的。转眼间,一学期的交响音乐赏析课就这样不知不觉结束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受益匪浅。首先了解了交响乐的有关基本知识。交响乐曲的名称源出希腊语,原意为“一齐响”的意思。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从对它的定义来看就知道交响乐不是一种简单的音乐。它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而不是盲目的随便的去听。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

因为喜欢音乐营造的那种心灵的宁静,喜欢高深莫测的交响乐,喜欢那种震撼。音乐是纯洁、高尚的,需要全心聆听、感受,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不会像球迷那样用狂热和躁动来诠释自己的喜怒哀乐。对我来说,音乐永远是生命中最美、最真的享受。

谈到交响乐的发展历程那可是源远流长了。交响乐最早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希腊时代,通过学习,我觉得那时早期的交响乐并不是今天的意思,而只是指格局的开场音乐罢了!但它对以后的交响套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意义上的交响音乐完型于18世纪的古典主义时期,它的发展离不开海顿、莫扎特在前人基础上的努力创作,因而海顿有了“交响乐之父”的美誉。通过学习有关资料,我发现在确立古典交响曲的过程中,海顿的贡献主要是在确立交响乐套曲的四乐章结构,和声组织、调性变化所形成的戏剧性表现力上等方面;莫扎特则进一步强调对比性主题铺陈,扩大展开部的篇幅,以保持不同乐章间的平衡;而贝多芬的变革性思维最明显,首先以谐虐曲代替小步舞曲作为第三乐章的主体结构以增强对比性,强调动机发展,扩大乐曲的展开部与尾声,扩大乐队的编制甚至加入了人声,并且在交响性音乐思维中融入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气息及热情,深化了交响曲的哲理表现内涵。

人民万岁交响乐曲赏析

人民万岁交响乐曲赏析

人民万岁交响乐曲赏析

《人民万岁交响乐曲赏析》

人民万岁交响乐曲被誉为中国当代音乐杰作,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

一首交响乐曲。它由中国作曲家王凯创作,于2010年首演。该曲以其

独特的音乐韵律和表达手法,深受广大听众喜爱。本文将对这首交响

乐曲进行深入赏析,通过对曲式结构、音乐元素以及表达主题的分析,揭示其音乐之美。

一、曲式结构分析

人民万岁交响乐曲采用了典型的交响乐曲结构,即前奏-主题1-副

主题1-发展-主题2-副主题2-再现-尾声。曲式结构整齐有序,音乐内

容层次分明。

前奏部分运用了弦乐合奏和管乐声部的对话,起到了开场铺垫的作用,同时也准备了后续的主题呈现。主题1呈现时,乐曲显现出庄重

而雄壮的气势,引人入胜。随后的副主题1则采用了轻快活泼的节奏,增添了乐曲的活力。

在发展部分,作曲家巧妙地对主题进行了变奏和展开,引发了听众

的情感共鸣。主题2的出现,乐曲进一步展开了激昂的氛围,宛如奔

腾的大河,让人感受到无限的豪情和力量。接着副主题2带来了一丝

温情的色彩,使整个乐曲更加丰富多样。

再现部分的出现,使得前面的主题再次回到听众的耳畔,令人耳目

一新。在尾声部分,整个乐曲以浩大的态势达到了高潮,并最终以宏

大的音乐声画上圆满的句号。

二、音乐元素分析

人民万岁交响乐曲的音乐元素丰富多样,运用了管弦乐队的各种乐

器声部,展现出强烈的音乐冲击力。

节奏方面,乐曲的快节奏旋律让人充满朝气和活力,引发听众的共鸣。尤其是在开场的前奏部分,弦乐合奏和管乐声部的交错呼应,增

添了节奏层次感。

旋律方面,乐曲中的主题线条清晰,凭借其独特的音乐形态,使整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第1篇:

这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是贝多芬应对严酷的命运绝不屈服的顽强精神和勇猛的斗志。贝多芬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隐忍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十一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命运交响曲》所表现出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感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能感受到期望的力量,这就是人士的动力。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c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乐章的开始由单簧管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动机,并发展为第一主题,即命运主题,极富男性粗壮的气息(片段1)。经过圆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片段2)。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子,自由变奏曲。第一主题抒情、安祥、沉思,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片段3)。与之对应的第二主题先由木管奏出,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的英雄凯旋进行曲,表现了战士们的信心和勇气(片段4)。

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34拍子。诙谐曲形式。在这一乐章中,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片段5),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引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

交响乐欣赏论文

交响乐欣赏论文

浅谈交响乐精神与现代生活的关联

电气工程学院0904班 ***

摘要: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总时刻伴随着我们的左右,不管你是不是爱乐之人,总免不了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它。歌曲、电视节目、广告、广播、互联网、游戏、演出等,在各个方面都难免有它的存在,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音乐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

关键词:交响乐艺术

引言:

第一次真正的接触交响乐这门优美的艺术。虽然时间较为短暂,仅仅学习了一个学期共32个学时的课程,虽然无法对其有很深入的理解,但是却使我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也使我明白了音乐没有歌词也可以打动人心!交响乐就有这种魅力!

正文

音乐,一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很喜欢听音乐,喜欢哼唱,我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哼唱。但我喜欢的都是流行音乐,周杰伦,蔡依林等都是我喜欢的歌手,也许,我对音乐的了解也仅止于此吧!那就是旋律好听就行,还有就是歌词里要让我听得出它背后的故事,无病呻吟的歌词我最讨厌了!比如《老鼠爱大米》《香水有毒》我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火,在我听来它够烂的。我觉得听音乐讲的是一种心境,不同的心境听不同的音乐,因此,在我MP3里歌曲都是分类存放的,大致分为欢快,忧伤类吧。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总时刻伴随着我们的左右,不管你是不是爱乐之人,总免不了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它。歌曲、电视节目、广告、广播、互联网、游戏、演出等,在各个方面都难免有它的存在,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音乐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然而,在这林林总总的音乐世界中,古典音乐作为整个西方艺术文化的瑰宝,时至今日还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活跃着。

音乐,没有歌词也可以打动人心!交响乐就有这种魅力!现在的我也许没有·1那种更高层次的鉴赏音乐的能力,比如可以听出音乐的节拍,甚至可以听出有哪几种乐器的交融。但我相信音乐带给我们的那种美好感受是可以超越界限传达给所有人的。

选修课《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第五交响曲》听后感.doc

选修课《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第五交响曲》听后感.doc

《第五交响曲》

贝多芬,作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被人们冠以“乐圣”的头衔,并不为过。人们敬仰贝多芬,这不单单是因为他短暂的生命为人类留下了极为丰厚的音乐财富,更多的是他那坚忍不拔,敢于同命运相抗衡的非凡品格所给予我们的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

贝多芬的命运极其坎坷,甚至可以说“一开始,人生对于他就只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战争”。当他还是孩童时,就被父亲剥夺了原本可以尽享欢娱的童年时光,在严酷体罚的压迫下,苦学提琴。然而,痛苦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叩门。在他30岁时耳聋又无情地对他施以酷刑,这对贝多芬内心深处无疑是一个惊天霹雳,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也带来了一个沉重的打击,绝望之际,他几乎好几次寻求自杀。于是,他从内心深处发出惨痛的哀号:“我躲避一切交际,我不能对别人说…我是聋子‟!倘若我干别的职业尚可,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可怕的遭遇。”

但与此同时,他又发出另一个坚定有力的声音:“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让我完全屈服!”这斩钉截铁的不屈誓言,怎能不令人惊服、振作、讴歌呢?究竟是什么力量拯救了这颗趋于毁灭的心?还是让贝多芬自己来回答吧:“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还是道德!”可见,贝多芬强忍着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摧残,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神圣使命的执着追求。他把对音乐的追求,对人类的奉献视为比生命更可贵的灵魂。这是一种力量,一种抗拒生命的不竭动力,永不干涸的生命之泉!

贝多芬的耳疾和他创作的大量音乐作品恐怕在许多人眼中仍是一个谜。最难以置信的是,一个聋子是如何创作出如此气势磅礴的《英雄交响乐》?又何以能谱写出豪放宏伟的《命运交响曲》?更是怎样去神话般地弹奏柔和明澈的《月光曲》的?翻阅他大量音乐作品,更令我惊奇的是,他的大部分音乐巨作都是在耳疾之后以靠咬着木杆来感觉音符所完成的。贝多芬从何而来如此非同凡响的灵感,如此丰富的情感和激昂的性格?这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海久久翻腾,无不让人感奋不已,并使我油然想起奥里森·马登的一句名言:“纵观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杰出人物,他们当中一大部分人曾经有过艰辛的童年,甚至备受命运的虐待,但强者总是善于找到生命的支点,及时调整心态,并承受艰难困苦,用恒久的努力去打破重重围困,铸就卓越与伟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兰诗歌

有人说,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而交响音乐则是音乐这片浩瀚的海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一段优美的交响乐,我们进入了交响音乐与赏析这门课。

交响音乐是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富于交响性的音乐。交响乐的主要体裁有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组曲、序曲、舞曲及交响合唱等。交响音乐与交响曲的原文同是symphony 一词,出自希腊语,意为“一起响”,也有音与音之间和谐地结合的意思,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被大量地使用了,但当时它的内涵和现在全无共同之处,是泛指一切多声部的音乐,既有器乐也有声乐。

在古希腊人的脑海里的音乐具有无比神奇的力量,“是打开自然科学那扇门的钥匙”。许多思想家都认为音乐既能陶冶人的思想,也能医治人的灵魂。事实上,包括后世很多著名物理学家也认为科学是理性的演绎,一般只反映事物的具体属性,艺术则是感性的发挥,常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精神;宇宙的本原是对称与和谐,而艺术则是真理和美的化身。

《布兰诗歌》是卡尔·奥尔夫的代表作。他的美学思想就是简朴、单纯,偏爱强烈、明快的节奏,认为节奏是一切音乐的开始;使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不断反复,用尽之后才换另一节奏。在《Carmina Burana 布兰诗歌》中的旋律语言包罗较广,从单旋律歌曲、民间歌曲到弗拉曼戈歌曲和浪漫歌剧,面貌多姿多彩。他曾说过:“音乐表现越是本质、单纯,效果也就越直接、强烈。整部作品分“春天”、“酒”、“爱”三个主题。《布兰诗歌》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视。它在三个主题引导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动机,调性既有着世俗的欢乐成分,又有着史诗般的恢弘气势。其中所隐含的真正的动机,则是对短暂人生的垂怜、惋惜和哀叹。借用里尔克的诗句来描绘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怜悯之神,他来时威风凛凛,光芒耀眼地向周围传播,跟诸神一样。比吹着安稳的大船的风更强。”

除此之外,我们还欣赏了杰克逊的歌曲。杰克逊的音乐是专业之乐,一般人难以模仿;是本能之乐,对人性对世界的呐喊;是哲学之乐,充满着人性的光辉;是风格之乐,别具一格,自成一家;是视听之乐,不光好听,现场画面同样震撼人心;是政治之乐,抨击着社会的阴暗角落。黑格尔曾说:“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杰克逊就将这句话阐述到了完美。

巴洛克时期

古罗马的音乐是从古希腊的音乐借鉴来的,音乐活动较之古希腊更加旺盛、喧闹。罗马人视音乐为家庭女性必备的技能,还从希腊人那里承袭了吃晚餐时要有音乐伴奏的时髦风气。在宫廷盛大的宴会上,总有大群的歌手和乐师高唱赞颂统治者的颂歌。政治家的演说也常有笛子伴奏,语调的抑扬顿挫和优美、起伏的笛声相映成趣。罗马人也尚武好战,对军乐尤为喜爱,汇集了各民族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精华,来炫耀军威、鼓舞士气。

文艺复兴重新找回了人的形象,音乐被世俗影响。

在欧洲艺术史上称1600年至1750年间的150年为巴罗克时期,这期间欧洲社会充满了各种活跃、动荡与大胆变革。

巴罗克音乐风格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多声部复调音乐开始转向和声性主调音乐。这种审美趣味上的转变最早在歌剧的演唱中形成,但主调音乐在巴罗克音乐中还未取得统治地位。

巴罗克音乐蕴涵有丰富的精神与情感内容,但多是抽象化的“我们的精神与情感”,而非私有的“我的精神与情感”;其语意信息比较淡泊,一般很少具有造型性描写,多表现一种结构和音响色彩上的谐美,以及乐思发展的逻辑性和旋律线条的流畅。

巴罗克建筑风格表现为豪华、宏伟、壮观和富于精雕细刻的装饰性,散发着一种健康而又铺张、放纵的活力,具有高昂的气度、神秘的狂热和感人的情调。而这种风格也贯穿于巴罗克音乐的精神气质中。

G弦上的咏叹调,宏大的音响像巴洛克时期的建筑,历经沧桑却仍旧充满活力。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华丽的托卡塔,极富技巧性,画面随着旋律的变化而变幻,赋格有追与逃的感觉。乐曲开头,托卡塔的音乐材料饱满而富有戏剧性的效果。使用延长的波音后,形成了一种磅礴的气势,好似非常悲壮的号召、呼唤:起到了引子的作用。乐曲尾声是整个托卡塔戏剧冲突的高峰。赋格主题与托卡塔主题紧密相连,是从托卡塔中引申出来的。紧密的织体的结构和丰富的音响是它的主要特点。

记得第一次听这首曲子是在看柯南剧场版电影《颤栗的乐谱》时,当时就给我的感染力就非常大,以至于内心情不自禁跟着它的主旋律跳动,心潮澎湃,神情激昂。巴赫的音乐貌似像海面一样平静,却蕴含着无数惊奇。我不想努力听懂他在讲述些什么,只是愿意这样静静地听,慢慢的感受琴弦上跳动的天籁质感。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独奏协奏曲(Concerto) 名称源自拉丁文,原意是竞争和比赛,它是由一件独奏乐器同乐队相协奏,音乐形象以对峙为基础的炫技性乐曲。这种体裁最初出现在十七世纪的意大利,由维瓦尔第最终确立了快、慢、快三个乐章的套曲形式,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成为后来古典小提琴协奏曲的经典楷模。安东尼奥·维瓦尔第是巴洛克鼎盛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和音乐教育家,但是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还只是让小提琴演奏独立的旋律,而尚未赋予它充分的技巧性装饰。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

独奏声部在协奏曲中的主导地位,是在十八世纪下半叶的莫扎特的古典协奏曲中才最终取得的。乐曲独奏的部分是听众瞩目的中心,一般都具有华彩乐段,可展示、炫耀独奏家的精湛技艺与个人演奏风格。独奏者登台演奏,必须娴熟到完全不看乐谱,才可自由地表达。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大约创作于1725年,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四部作品均采用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四季》由四首三乐章的协奏曲构筑而成,分别描绘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维瓦尔第在每一曲的总谱扉页上各附有一首解释音乐的14行诗,用以说明音乐的特性,并且还把这些诗行分散地写在各乐段或乐句上,使音乐和文字联系起来。

春天,小提琴代表鸟鸣,体现生机盎然的情趣;夏天,中提琴象征牧羊犬的鸣叫,小提琴代表牧羊人,忽然雷电交加阻挠了他回家的路;秋天,欢快的风琴代表着仙女和牧羊人的对话,也是轻快的舞曲;冬天,描写人们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态,以及由炉旁眺望窗外雨景等景象,“这是冬天,一个愉快的冬天。”整部作品情景交融,绝不是难以进入的艰深之作,“入耳即溶”。由于维瓦尔第的《四季》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时期的特点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整个《四季》中的四首协奏曲给人的感觉就是主题鲜明,各异其趣,然而听起来却一气呵成。我不得不叹服各乐章间的起承转合是那么的丝丝入扣,作曲家手法高超,写景、写人、写情,甚至写具体情节,都有神来之笔。或挥洒泼墨,或工笔细描都有画龙点睛之功,生动地再现出一幅幅大自然风花雪月的优美画卷。难怪这部作品几百年来一直百演不倦,世人百听不厌。是名符其实的经典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