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气体内的输运现象

合集下载

关于气体内的迁移现象

关于气体内的迁移现象

“气体内的迁移现象”专题报告一般我们所讨论的都是平衡态的系统,实际上系统常常处于非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各部分的宏观物理性质如温度、密度或流速不均匀。

在不受外界干预时,系统总要从非平衡状态自发地向平衡态过渡,这种过度称为迁移现象。

下面我将讨论三种迁移现象:粘滞现象、热传导现象和扩散现象。

一、粘滞现象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各部分的流速不同,而产生的内摩擦力,叫粘滞力,这种现象就成为粘滞现象。

人们把流体地内摩擦也称作粘滞性。

流动气体的粘滞性来源于分子走向运动动量的输运.物理学上用粘滞系数h(单位为泊)来表示流体粘滞性的大小,又称“内摩擦系数”。

不同流体的粘滞系数的差异很大,气体的粘滞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粘滞系数是当相邻两流层产生相对运动时所显示出来的内部摩擦。

根据牛顿定律,欲维持一层流体对另一层流体作相对运动所需的力,与速度梯度及接触面的大小成正比,即τ=μAdu/dn。

式中τ=维持流体流动所需的力,A=接触面。

二、热传导现象热传导是物体各部分无相对位移,仅依靠物质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使热量从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热传导是介质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其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可发生。

热传导在流动情况下往往与对流同时发生。

热传导实质是由大量物质的分子热运动互相撞击,而使能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至低温部分,或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的过程。

依靠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电子的运动(包括移动和振动),使热量从物体的高温部位向低温部位传递的过程,是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之一。

一切物体,不论其内部有无质点间的相对运动,只要存在温度差,就有热传导。

当物体内的温度分布只依赖于一个空间坐标,而且温度分布不随时间而变时,热量只沿温度降低的一个方向传递,这称为一维定态热传导。

在最一般的热传导中,温度随时间和三个空间坐标而变化,且伴有热量产生(如反应热)。

这时的热传导称为三维非定态热传导。

三、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指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分子的无引力的弹性刚球模型与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相比,同样忽略了分
子间的引力,但考虑了分子斥力起作用时两个分子质心间的距离,即考虑了 分子的体积,而不象理想气体,忽略了分子本身的大小。

4
自由程 : 分子两次相邻碰撞之间自由通过 的路程 .
5
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mean free path) 平均自由程λ 为分子在连续两次碰撞之间所自 由走过的路程的平均值。
dN K exp( Kx)dx N0

18
由分子自由程的概率分布可求平均自由程 dN K exp( Kx)dx N0
1 K exp( Kx) xdx K 0
dN Kdx N
N Kdx Ln N
0 0
x
N N 0 exp( Kx )

17
N N 0 exp( Kx )
表示从 x =0 处射出了刚被碰撞过的N0个分子,它们 行进到 x 处所残存的分子数 N 按指数衰减。 对上式之右式两边微分,得到
既然(-dN )表示 N0 个分子中自由程为 x 到x + dx 的平均分子数,则(-dN /N0 )是分子的自由程在 x 到 x + dx范围内的概率。这就是分子自由程的概率分布。 即分子按自由程分布的规律。
Z 2 π d vn
2
v 1 2 z 2π d n
当气体较稀薄时
p nkT
1 T 一定时 p

kT 2π d 2 p
p 一定时
T

11
例 计算空气分子在标准状态下的平均自由程 10 和碰撞频率。取分子的有效直径 d 3.5 10 m 已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29。 解: 标准状态下

热力学-4.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热力学-4.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 输运系数的数量级 若已知气体分子的质量、有效直径(或碰撞
截面σ), 可以计算出在不同压强和温度条件下的 输运系数。
300K时N2的η =4.2×10-5Pa·s(实验:1.78×10-5Pa·s) 273K时Ar的κ =1.47×10-2W·m-1·K-1
(实验值1.67×10-2W·m-1·K-1)。
dz z0
D为扩散系数;(单位是米2/秒)
气体在非平衡态下的三种典型变化过程:
粘滞现象
——动量的传递
传热
——热量的传递
扩散
——质量的传递
三种输运现象宏观规律共同宏观特征:
它们都是由气体中的某一性质的不均匀分 布而引起的;
为了定量描述这不均匀性,分别采用了定 向流动的速率梯度、温度梯度和密度梯度;
第四章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问题的提出
v 1.6 RT 470 m / s

讲台处的某类气体分子约需多长时间能 运动到你处?
t ~ 0.1秒 ??
矛盾
气体分子热运动平均速率高, 但气体扩散过程进行得相当慢。
设想下课后大家闭着眼睛往外走的情形…
分子速率虽高,但分子在运动中还要和 大量的分子碰撞。
2.69 10 25 m 3
(2)v 1.60 RT /
1.60 8.31 273 / 29 103 448 m s1
(3)Z 2 d 2 nv
1.41 3.14 (3.510 10 )2 2.69 10 25 448 6.54 10 9 s1
)
z0
dS
1 nmv
3
df


(
du dz
)
z0

热学课后习题答案

热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温度1-1 定容气体温度计的测温泡浸在水的三相点槽内时,其中气体的压强为50mmHg。

(1)用温度计测量300K的温度时,气体的压强是多少?(2)当气体的压强为68mmHg时,待测温度是多少?解:对于定容气体温度计可知:(1)(2)1-3用定容气体温度计测量某种物质的沸点。

原来测温泡在水的三相点时,其中气体的压强;当测温泡浸入待测物质中时,测得的压强值为,当从测温泡中抽出一些气体,使减为200mmHg时,重新测得,当再抽出一些气体使减为100mmHg时,测得.试确定待测沸点的理想气体温度.解:根据从理想气体温标的定义:依以上两次所测数据,作T-P图看趋势得出时,T约为400.5K亦即沸点为400.5K.题1-4图1-6水银温度计浸在冰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0cm;温度计浸在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0cm。

(1)在室温时,水银柱的长度为多少?(2)温度计浸在某种沸腾的化学溶液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5.4cm,试求溶液的温度。

解:设水银柱长与温度成线性关系:当时,代入上式当,(1)(2)1-14水银气压计中混进了一个空气泡,因此它的读数比实际的气压小,当精确的气压计的读数为时,它的读数只有。

此时管内水银面到管顶的距离为。

问当此气压计的读数为时,实际气压应是多少。

设空气的温度保持不变。

题1-15图解:设管子横截面为S,在气压计读数为和时,管内空气压强分别为和,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可知,由于T、M不变根据方程有,而1-25一抽气机转速转/分,抽气机每分钟能够抽出气体,设容器的容积,问经过多少时间后才能使容器的压强由降到。

解:设抽气机每转一转时能抽出的气体体积为,则当抽气机转过一转后,容器内的压强由降到,忽略抽气过程中压强的变化而近似认为抽出压强为的气体,因而有,当抽气机转过两转后,压强为当抽气机转过n转后,压强设当压强降到时,所需时间为分,转数1-27把的氮气压入一容积为的容器,容器中原来已充满同温同压的氧气。

气体的输运现象知识分享

气体的输运现象知识分享
*§5-8 气体的输运现象
我们在前面所讨论的都是气体在平衡状态下的 性质.实际上,系统各部分的物理性质,如流速、温 度或密度不均匀时,系统处于非平衡态。
处于非平衡态系统, 由于气体分子不断地相互 碰撞和相互掺和,分子之间将经常交换质量、动量 和能量,分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不断地改变,最 后气体内各部分的物理性质将趋向均匀,气体状态 趋于平衡. 这种现象叫气体的输运现象。
则不同流层之间有黏性力。
dy
实验证明:不同流层之间(CD面处)黏滞力与
流速梯度成正比,与CD面积成正比,
F du S
dy
比例系数称为动力黏度(或黏度),±表示黏性
力成对出现,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C
M
测定 实验
B
A,B 为两筒,C 为悬丝,
M为镜面;A保持恒定转速,B会
跟着转一定角度,大小可通过M A 来测定,从而知道黏性力大小,
流速梯度及面积可测定,故黏度
可测。
测定 实验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二、热传导现象
如果气体内各部分的温度不同,从温度较高
处向温度较低处,将有热量的传递,这一现象就 叫热传导现象。
S T1 T2
T1
T2
x
x
设沿 x 方向温度梯度最大量与该 处的温度梯度成正比,与该面的面积成正比,即
介绍三种输运现象的基本规律:
黏滞现象 热传导现象 扩散现象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一、 黏滞现象
流动中的气体 ,如果各气层的流速不相等,那么 相邻的两个气层之间的接触面上,形成一对阻碍两气 层相对运动的等值而反向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黏 性力。气体的这种性质,叫黏性。

《热学》课程教学大纲

《热学》课程教学大纲

《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热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物理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热学》是物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建立起鲜明的物理图像,熟悉热学理论的一些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一般热学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主要包括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热的微观理论以及在物性、相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等三块基本内容。

由于热学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使它在物理学体系中和科技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既为《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等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基础,又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技术工作提供基本的热学知识。

其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为:课程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有关物质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热现象,并能够胜任中学有关热学知识的教学工作。

课程教学目标2:深刻理解物质各种热现象的微观本质。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能够应用热学知识独立地解决今后中学物理教学中所遇到的一般问题。

课程教学目标3:了解统计规律的涵义及方法,理解统计规律在物理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的矩阵关系注: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可根据该课程对相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以热力学的三个定律为核心,在此基础上讨论统计规律的特点及应用。

其内容有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物性学三部分。

1.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本课程与中学物理“热学”部分及后继课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的分工与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2.要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

智慧树知到《物理与人类生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物理与人类生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物理与人类生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物理与人类生活》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光从太阳到达地球所需的时间大约为A:8秒钟B:8分钟C:8小时D:不需要时间,瞬间到达正确答案:8分钟2、下列关于学习物理学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学习物理不仅可以了解自然规律,还可以指导人的科学活动 B:物理学纯粹是理论研究,与日常生活无关C:只有物理专业的人才需要学物理,其它人学习物理毫无意义 D:学好物理学,就可以掌握世界的全部规律,不需要再学其它学科正确答案:学习物理不仅可以了解自然规律,还可以指导人的科学活动3、下列物理学分支学科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是A:力学B:热学C:电磁学D:相对论正确答案:力学4、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力学的研究范畴? 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B:水分解为氢和氧C:行星绕太阳运动D:手机收发信号正确答案:行星绕太阳运动5、浮力定律是谁发现的?A:牛顿B:伽利略C:阿基米德D: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阿基米德6、《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作者是A:牛顿B:伽利略C:哈密顿D:拉格朗日正确答案:牛顿7、麦克斯韦是哪个国家的物理学家?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正确答案:英国8、下列哪个定律不属于电磁学的基本原理? A:查理定律B:库仑定律C:欧姆定律D:安培定律正确答案:查理定律9、光的衍射现象说明了A:光具有波动性B:光具有量子性C:光具有偏振性D:光的波长很小正确答案:光具有波动性10、十九世纪末微观物理的三大发现是A:以太、黑体辐射、放射性B:以太、电子、放射性C:伦琴射线、电子、黑体辐射D:伦琴射线、电子、放射性正确答案:伦琴射线、电子、放射性第二章1、在地球上发射人造卫星,使卫星能围绕地球运动的最小速度是A:第一宇宙速度B:第二宇宙速度C:第三宇宙速度D:光速正确答案:第一宇宙速度2、地球上的物体若要脱离地球引力,其初速度应不小于A:第一宇宙速度B:第二宇宙速度C:第三宇宙速度D:光速正确答案:第二宇宙速度3、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依靠向外喷射物质进行变轨,是利用了哪个力学定律?A:万有引力定律B:质量守恒定律C:动量守恒定律D:落体定律正确答案:动量守恒定律4、下列哪一现象是由于参考系的加速平动引起的?A:香蕉球B:超重和失重C:台风的形成D:地球上物体的表观重力不等于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正确答案:超重和失重5、下列哪一现象是由于参考系的匀角速转动引起的?A:潮涨潮落B:超重和失重C:刹车时车上站着的人不由自主地向前倾D:地球上物体的表观重力不等于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正确答案:地球上物体的表观重力不等于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6、下列哪一实验证实了科里奥利力的存在?A:厄缶实验B:傅科摆实验C:比萨斜塔实验D:多普勒效应实验正确答案:傅科摆实验7、飞机、轮船上的导航仪主要利用了下面哪一力学原理?A:动量守恒定律B:万有引力定律C:角动量守恒定律D:机械能守恒定律正确答案:角动量守恒定律8、尽管有空气阻力,子弹从枪膛射出后仍能以稳定的直线轨迹前进,其主要原因是A:子弹速度很快,以至空气阻力的作用微小到可忽略B:子弹的设计形状使空气阻力刚好作用在它的质心上,以至不产生力矩C:枪膛中的螺旋状沟槽(来复线)使子弹具有绕自身对称轴高速旋转的角动量D:子弹实际上是边翻转边前进的,只是运动太快以至眼睛看不出来它的翻转正确答案:枪膛中的螺旋状沟槽(来复线)使子弹具有绕自身对称轴高速旋转的角动量9、定轴转动的物体的转动惯量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物体的质量B:转轴的位置C:物体质心平动速度D:物体转动角速度E:物体质量相对转轴的分布正确答案:物体的质量,转轴的位置,物体质量相对转轴的分布 10、根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方程可以得到如下推论A:流体中流速较大的地方压强较小B:流体中流速较大的地方压强较大C:流体中流速较小的地方压强较小D:流体中流速较小的地方压强较大正确答案:流体中流速较大的地方压强较小,流体中流速较小的地方压强较大第三章1、下列哪种温标不属于与测温物质无关的理想温标?A:摄氏温标B:国际温标C:热力学温标D:理想气体温标正确答案:A2、下列关于温度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范围是36~37.2摄氏度B:自然界存在的最低温度是1开尔文左右C:原子弹爆炸的温度约为百万摄氏度D:目前实验室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是pK数量级正确答案:C3、下列叙述不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是A: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B:只要是符合能量守恒的功能转换过程就一定能实现C: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D: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其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正确答案:B4、关于水在0~4摄氏度之间出现的“热缩冷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现象违反现有的物理理论,是难以解释的B:在这一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降低C:在这一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热运动速度变慢 D:水的这一反常性质对江河湖泊中动植物的生命有着重要意义正确答案:D5、关于气体中的输运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输运过程的发生必须有宏观外力的作用B:输运过程的微观机制是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C:输运过程中会表现出粘性、热传导和扩散的性质D:当气体的某种物理量的宏观分布不均匀时就发生输运过程正确答案:C6、天空中的云阶、岩石的花纹、松花蛋中的松花这些现象都属于A:凝结现象B:毛细现象C:自组织现象D:热缩冷胀现象正确答案:C7、地球大气层的上层温度约为摄氏零下二十度,而地表温度约摄氏零上十五度,维持这一温度差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存在的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水和二氧化碳正确答案:D8、用毛笔蘸墨汁、植物的根从土壤吸收水分,这些过程都是利用了液体的A:凝结现象B:毛细现象C:自组织现象D:热缩冷胀现象正确答案:B9、关于沸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闭容器中,需要很高的温度才会发生沸腾现象B:如果液体中完全不存在气泡,就不会发生沸腾现象C:沸点温度取决于液体自身的性质,与外界压强无关D:在高山上食物不易煮熟,是因为高山上温度低,食物吸收的热量不够正确答案:B10、关于大气中的PM2.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PM2.5会造成大气污染B:PM2.5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C:PM2.5会进入人的上呼吸道,引发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D:自然界本来不存在PM2.5,目前的PM2.5都是由于人类燃烧燃料造成的正确答案:ABC第四章1、一个氮原子的大小约为A:1至0.3毫米B:1至0.3微米C:1至0.3纳米D:1至0.3皮米正确答案:0.1~0.3纳米2、关于地球上空的臭氧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臭氧(O3)分子很稳定,一经产生就不易消失B:臭氧层是由于长波紫外线照射大气层中的氧气(O2)分子而产生的C:臭氧层分布在离地表约50至1000公里的高度D:环境中含有少量的的臭氧可使人感到清爽,但过量的臭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正确答案:D3、关于下雨时的雷鸣闪电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天空中产生的电荷与地面电荷的性质不同B:下雨时云层的上、下表面会带有符号相反的电荷C:下降的雨滴与上升的热空气摩擦,会引起正负电荷分离D:我们听到雷鸣是因为大量正负电荷复合时释放能量、产生爆炸正确答案:A4、声波在普通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A:每秒330米B:每秒3300米C:每秒3万米D:每秒300千米正确答案:A5、在通信传输线的内芯外层往往包覆一层金属,其目的是A:起到接地的作用B:利用金属的导电性加强信号传输C:利用静电屏蔽原理消除杂散信号D:金属比较结实,可保护内芯不受破坏正确答案:C6、磁悬浮列车的车体和导轨上分别装有磁铁,关于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正确的是A:只有吸引力B:只有排斥力C:磁力只是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与列车前进无关D:通过设计电磁铁的电流方向可控制磁铁间的作用力方向正确答案:D7、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大于电子显微镜B: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阵列C:电子显微镜是利用强光观察电子的装置D:电子显微镜使用磁场线圈达到聚焦电子的目的正确答案:D8、关于大气中的负氧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负氧离子可保护环境,有利于人体健康B:负氧离子不会在自然环境下产生,需要人为制造C:负氧离子在自然环境下的平均寿命可超过一天D:与晴天相比,阴雨天空气中含有更多负氧离子正确答案:A9、当导体带电时A:很难从导体表面移走电荷B: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等于零C:与导体表面平缓处相比,导体表面尖端处电荷密度更大D:导体表面的电势较高、内部电势较低正确答案:BD10、关于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电离层能使无线电波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B:电离层是由地球自身产生的,与其它星体无关C:电离层能使无线电波改变传输速度D:电离层分布在离地表约50到1000公里的高度正确答案:ACD第五章1、下列现象中,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针孔成像B:雨后彩虹C:潭清水浅D:海市蜃楼正确答案:A2、制作潜望镜、万花筒的镜片材料应满足的条件是A:能放大景物B:对光的反射率很高C:对光的折射率很高D:能使不同波长的光折射到不同角度正确答案:B3、当空间某区域的空气不均匀,以至其折射率从上到下连续地增加时A:光线不能透过B:光线会分裂成若干条C:光线会边传播边向下弯曲D:眼睛观察到的景物在其实际位置的下方正确答案:C4、下面关于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镜和远视镜都是凸透镜B:近视镜是凹透镜、远视镜是凸透镜C:每个镜片只能有一个焦点位置D:变色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而变色的正确答案:B5、下面情形中,能发生光的干涉现象的是A:教室里的两支日光灯照射在同一张课桌上B:两盏高强度探照灯照射地面同一区域C:两支LED灯泡同时照射在纸面上很小的一个区域D:一束很细的光通过两个距离很近的小孔后照到不远处的墙上正确答案:D6、用光照射一根拉直的头发丝,并在其后方的白色屏幕上投下影子,则可观察到A:比头发丝细窄的影子B:比头发丝宽得多的影子,边界清晰C:与头发丝同样宽度的边缘清晰的影子D:略微展宽的影子,两侧边缘有明暗相间的条纹正确答案:B7、光的偏振特性是指A:光在向前传播的时候会偏离原来的方向B: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两束光会互相影响,甚至消失C:光的电场振动矢量在垂直于光传播平面内有一个特殊取向D:光的电场振动矢量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是均匀的,没有特殊取向正确答案:C8、立体电影能使观看的人感受到逼真的立体感。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输运过程的宏观规律输运过程的微观解释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输运过程的宏观规律输运过程的微观解释

一.热传导现象的宏观规律
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之一,它是当气体各处温度不均匀时 热量由温度高处向温度低处输运的过程.
1. dQ dS 2. dQ dt 3. dQ dT dz z0
2
2
在 T = 300K 时:
气体 J (10-46kgm2 )
2 kT
J
(s1)
H2 O2 N2 CO 2
0.0407 1.94 1.39 1.45
3.19× 1013 4.62 × 1012 5.45 × 1012
5.34× 1012
z 分子在碰撞中可视为球形
§2. 输运过程(transport process)
vt v 1
p nkT
Zt Z 2d 2n
二. 平均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的关系
理想气体,在平衡态下,并假定:
kT
2d 2 p
(1)只有一种分子; (2)分子可视作直径为 d 的刚球; (3)被考虑的分子以平均相对速率 u 运动, 其余的分子静止。
中心在 扫过的柱体内的分子都能碰撞
3
dz z0
3
例5-2.实验测得标准状态下氢气的粘滞系数为 的平均自由程和氢气分子的有效直径.
8.5 .试10 求6 kg氢m气1s 1
解:根据
1 v 解出 ,并将, v的有关公式代入, 得
3
3 3 RT 3 RT 1.66107 (m)
气体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液体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根据动量定理:dk=fdt,有:
dk du dSdt
dz z0
由于动量沿流速 减小的方向

气体输运过程的分子动理论基础

气体输运过程的分子动理论基础

则dt时间内净流入小柱体的热量为
dQ = ∆Qz0 + dz
∂T ∂T − ∆ Q z0 = − κ∆Sdt ∂z z0 + dz ∂z z0
dz 很小
∂ 2T ∂T ∂T ∴ − = 2 dz ∂z z0 + dz ∂z z0 ∂z z0 ∂ 2T dQ κ 2 ∆Sdzdt ∴ = ∂ z z0
z0 - λ0u1源自f △S LAB x
9
第五章 气体输运过程的分子动理论基础
则△S上面流体层与下面流体层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即黏滞力为 z
z0+λ z0 z0 - λ
u1 f △S L
A
du −η ∆S f = dz z0
负号表示 f 与流速方向相反; 为黏滞系数,单位Pa·s。与温度也有关: 对液体: 对气体:

dT ∆Q = κ 2π rL dr ∆Q dr ⋅ dT = 2πκ L r ∆Q b ∆T = ln 2πκ L a
r L
b
a
T+△T
T
两边积分,则得
(其中利用了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不同 r 处dQ均相同)

故气体热导率为
∆Q = I 2 RL
b I R ln a κ= 2π∆T
2
8
第五章 气体输运过程的分子动理论基础
解 设圆筒长为 L, 单位时间内在半径 r 的圆柱面上通过的总热流为 ∆Q ;在r 到 r+dr 的圆筒形薄层气体中的温度梯度为 L dT/dr,故由 r b
T+△T
T
dT ∆Q = −κ ∆S dz z0

化学气相输运

化学气相输运

化学气相输运
化学气相输运是指将化学品通过气体状态进行输送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快速、高效地将化学品输送到目的地,同时也可以减少化学品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和污染。

化学气相输运主要有两种方式:气体管道输送和气体罐车输送。

气体管道输送是指将化学品通过管道输送到目的地,这种方式适用于长距离输送和大量输送。

气体罐车输送则是将化学品装入罐车中,通过公路或铁路进行输送,这种方式适用于短距离输送和小批量输送。

在进行化学气相输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输送方式。

根据化学品的性质、输送距离和输送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输送方式,以确保输送的安全和高效。

2. 保证输送设备的安全性。

输送设备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3.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在进行化学气相输送时,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设置防爆装置、防火装置等,以确保输送过程中的安全。

4. 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

在进行化学气相输送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以确保输
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化学气相输运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化学品输送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在进行化学气相输送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确保输送的安全和可靠性。

《热学》(李椿 ) 电子教案(2015)

《热学》(李椿 ) 电子教案(2015)

个与外界不断地有能量交换
100 c 的热力学系统所处的状态,
显然不是平衡态而是稳定态。
o
金属杆
0 oc
热动平衡:
平衡态下,组成系统的微观粒子仍处于不 停的无规运动之中,只是它们的统计平均效 果不随时间变化,因此热力学平衡态是一种 动态平衡,称之为热动平衡。
状态参量——平衡态的描述
确定平衡态的宏观性质的量称为状态参量。 – 常用的状态参量有四类: 几何参量 (如:气体体积) 力学参量(如:气体压强) 化学参量(如:混合气体各化学组分的质量和
《热学》电子教案
李椿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绪论
• 热学是研究热现象的理论
• 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物理性质的变化

热力学(热现象的宏观规律)
• 热现象

统计物理学(热现象的微观规律)

气体分子动理论
• 从微观上看,热现象是组成物体的粒子(分子、原子、电 子等)永不停息的热运动结果,每一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
偶然性,总体上却存在确定的规律性
TTtr,,
ptr ,Vtr ptr ,V
据定压气体温标公式有
pV C
T V 273.16 V
Vtr
T V 273.16 ptrV
p Vtr tr
将玻 — 马定律 pV C 代入上式,得
从而有
T V 273.16 C
Ctr
C Ctr T V
273.16
• 研究方法不同
热学内容体系示意图
引言
热学的研究 对象、方法
热学发展简 述
宏观理论
微观理论
物性学
热一律
热二律
气体动理论 (平衡态)

热学(李椿章立源钱尚武~)习题解答第四章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热学(李椿章立源钱尚武~)习题解答第四章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第四章气体内的输运过程4-1.氢气在,时的平均自由程为×m,求氢分子的有效直径。

解:由=得:=代入数据得:(m)4-2.氮分子的有效直径为,求其在标准状态下的平均自由程和连续两次碰撞间的平均时间。

解:=代入数据得:-(m)=代入数据得:=(s)4-3.痒分子的有效直径为3.6×m,求其碰撞频率,已知:(1)氧气的温度为300K,压强为1.0atm;(2)氧气的温度为300K,压强为1.0×atm解:由=得==代入数据得:=6.3×()()4-4.某种气体分子在时的平均自由程为。

(1)已知分子的有效直径为,求气体的压强。

(2)求分子在的路程上与其它分子的碰撞次数。

解:(1)由得:代入数据得:(2)分子走路程碰撞次数(次)4-5.若在下,痒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在什么压强下,其平均自由程为?设温度保持不变。

解:由得4-6.电子管的真空度约为HG,设气体分子的有效直径为,求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平均自由程和碰撞频率。

解:(2)(3)若电子管中是空气,则4-7.今测得温度为压强为时,氩分子和氖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分别为和,问:(1)氩分子和氖分子的有效直径之比是多少?(2)时,为多大?(3)时,为多大?解:(1)由得:(2)假设氩分子在两个状态下有效直径相等,由得:(3)设氖气分子在两个状态下有效直径相等,与(2)同理得:4-8.在气体放电管中,电子不断与气体分子相碰撞,因电子的速率远远大于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所以后者可以认为是静止不动的。

设电子的“有效直径”比起气体分子的有效直径来可以忽略不计。

(1)电子与气体分子的碰撞截面为多大?(2)证明: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的平均自由程为:,n为气体分子的数密度。

解:(1)因为电子的有效直径与气体分子的有效直径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把电子看成质点。

又因为气体分子可看作相对静止,所以凡中心离电子的距离等于或小于的分子都能与电子相碰,且碰撞截面为:(2)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频率为:(为电子平均速率)4-9.设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试证明:一个分子在连续两次碰撞之间所走路程至少为x的几率是解:根据(4.6)式知在个分子中自由程大于x的分子占总分子数的比率为=由几率概念知:对于一个分子,自由程大于x的几率为,故一个分子连续两次碰撞之间所走路程至少为x的几率是。

热学课后习题答案之欧阳法创编

热学课后习题答案之欧阳法创编

第一章温度时间:2021.03.09 创作:欧阳法1-1定容气体温度计的测温泡浸在水的三相点槽内时,其中气体的压强为50mmHg。

(1)用温度计测量300K的温度时,气体的压强是多少?(2)当气体的压强为68mmHg时,待测温度是多少?解:对于定容气体温度计可知:(1)(2)1-3用定容气体温度计测量某种物质的沸点。

原来测温泡在水的三相点时,其中气体的压强;当测温泡浸入待测物质中时,测得的压强值为,当从测温泡中抽出一些气体,使减为200mmHg时,重新测得,当再抽出一些气体使减为100mmHg时,测得.试确定待测沸点的理想气体温度.解:根据从理想气体温标的定义:依以上两次所测数据,作T-P图看趋势得出时,T约为400.5K亦即沸点为400.5K.题1-4图1-6水银温度计浸在冰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0cm;温度计浸在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0cm。

(1)在室温时,水银柱的长度为多少?(2)温度计浸在某种沸腾的化学溶液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5.4cm,试求溶液的温度。

解:设水银柱长与温度成线性关系:当时,代入上式当,(1)(2)1-14水银气压计中混进了一个空气泡,因此它的读数比实际的气压小,当精确的气压计的读数为时,它的读数只有。

此时管内水银面到管顶的距离为。

问当此气压计的读数为时,实际气压应是多少。

设空气的温度保持不变。

题1-15图解:设管子横截面为S,在气压计读数为和时,管内空气压强分别为和,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可知,由于T、M不变根据方程有,而1-25一抽气机转速转/分,抽气机每分钟能够抽出气体,设容器的容积,问经过多少时间后才能使容器的压强由降到。

解:设抽气机每转一转时能抽出的气体体积为,则当抽气机转过一转后,容器内的压强由降到,忽略抽气过程中压强的变化而近似认为抽出压强为的气体,因而有,当抽气机转过两转后,压强为当抽气机转过n转后,压强设当压强降到时,所需时间为分,转数1-27把的氮气压入一容积为的容器,容器中原来已充满同温同压的氧气。

第四章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第四章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第四章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du d k m u1 m u 2 m 2 d z z0
2. dt时间内有多少对分子由A通过ds面到B
N 1 6 n vd td s
3. dt时间内总动量输运dK
1 du du dK N dk nm v d td s v d td s 3 3 d z z0 d z z0 1
k 导热系数 ' ' 表示热量沿温度减小的方向传递
第四章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三、 扩散现象的宏观规律
扩散(diffusion) 物体内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时,
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从而引起质量从密度大的区域 向密度小的区域迁移的现象。
•(1)产生原因:
密度梯度
d dz
0
(2)迁移量:质量m
d (3)宏观规律—Fick定律 dM D dSdt dz z0 ' ' 表示扩散总沿减小的方向 D 扩散系数
介绍三种输运过程
• 各层流速不同时发生的粘滞现象 • 温度不均匀时发生的热传导过程
• 以及当气体各处密度不均匀时发生的扩散过程
第四章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4-1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分子平均碰撞频率: 单位时间内一个分子和其它分子碰撞的平均次数 . 简化模型 1 . 分子为刚性小球 , 2 . 分子有效直径为 d (分子间距平均值), 3 . 其它分子皆静止, 某一分子以平均速率 对其他分子运动 .
第四章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3. 输运过程的微观解释
首先是气体分子的热运动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子间的碰撞。 一、粘滞现象的微观解释 气体黏性系数的导出

油气储层中气体的输运和储存机制

油气储层中气体的输运和储存机制

油气储层中气体的输运和储存机制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对于油气储层中气体的输运和储存机制越来越感兴趣,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如何更加有效地开采和利用这些资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油气储层中气体的输运和储存机制。

一、油气储层中的气体运移机制研究表明,在油气储层中,气体迁移主要有两种方式:1、物理扩散机制油气储层中气体的分子会朝着热力学平衡迁移,其中物理扩散是其中一种基本机制。

物理扩散是有势能差异引起的气体分子自发向低势能区域扩散。

在油气储层中,大部分气体都是通过物理扩散来实现迁移的。

2、渗流扩散机制油气储层中较为常见的运移机制是渗流扩散。

渗流扩散是以孔隙气体为载体,气体通过孔隙空间的渗流和孔隙间的物理扩散来完成迁移。

因为渗流扩散需要考虑孔隙度、孔隙分布和渗透率等因素,所以相比于物理扩散而言,渗流扩散对油气储集层的构造和物性的要求更高。

二、油气储层中的气体储存机制油气储层中的气体储存机制很大程度上受到油气储层的特性所控制。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油气储层类型及其对应的气体储存机制:1、裂缝岩气藏裂缝岩气藏通常由一系列由裂缝构成的贫瘠岩石层组成,气体常被储存在岩石裂缝中。

这种类型的气藏主要的储存机制是渗透储存,也就是气体通过岩石裂缝扩散后被储存在这些裂缝中。

2、滞留气藏滞留气藏通常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天然气水合物,它在极低的温度和高压下被储存在海洋沉积层中,另一种是常压下被储存在油气储层中的煤层气。

这两种气藏的储存机制都是物理吸附,也就是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

3、常规油气藏常规油气藏通常是由大规模的沉积层组成,因此存储和运移机制相对于其他类型更加丰富。

在常规油气藏中,气体的储存机制有渗透储存、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等多种机制,其中渗透储存是最主要的机制。

三、油气储层中气体的开发和利用油气储层中的气体储存机制其实就是它的开采和利用机制。

目前,常用的开采技术包括天然气压裂和水力裂缝压裂等方法。

天然气压裂主要是通过将水泵注入油气储层来增加井壁压力,进而快速释放气体;水力裂缝压裂则是通过向油气储层内注入压力巨大的水以形成裂缝,便于气体的释放。

输运现象的两种理论

输运现象的两种理论

输运现象的两种理论研究输运现象有两种理论:①唯象理论它是以统计⼒学为基础的,称为不可逆过程热⼒学。

这种理论仅适⽤于对热⼒学平衡状态只有较⼩偏离的体系。

这时“流”和“⼒”呈线性关系。

L.昂萨格根据统计⼒学证明,如果适当选择“流”和“⼒”,则联系“流”和“⼒”的唯象系数矩阵是对称矩阵,这就是昂萨格对易关系。

它表明,只有⼀半交扰效应的系数须⽤理论或实验决定,其他⼀半则可以从对易关系推出。

②⾮平衡统计理论这是研究输运现象最有效和最基本的理论,其核⼼是建⽴并求解适当的动⼒论⽅程,得出粒⼦分布函数及其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各输运系数的微观参量形式的表达式,从⽽计算出各种输运系数。

建⽴动⼒论⽅程,通常采⽤两种途径:分⼦运动论和系综⽅法(即分布函数理论)。

分⼦运动论从粒⼦间相互作⽤模型出发,当粒⼦在空间中运动时,它的代表点就在相空间运动。

因此,研究⼀个体系随时间的变化只须研究粒⼦代表点在相空间的运动。

对于各种具体问题,需要建⽴不同形式的动⼒论⽅程。

各种形式动⼒论⽅程的主要差别就在于碰撞项的不同,⽅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也体现在碰撞项上。

L.E.玻⽿兹曼第⼀个从数学上⽤严格的分⼦运动理论来研究动⼒论⽅程。

他假定:碰撞的相互作⽤长度远⼩于分布函数发⽣明显变化的长度;碰撞的持续时间远⼩于分布函数发⽣明显变化的时间;所有的碰撞都是⼆体碰撞;参与碰撞的粒⼦除在碰撞时刻以外都是互不相关的。

由此导出玻⽿兹曼碰撞项,其相应的动⼒论⽅程称为玻⽿兹曼⽅程,它只适⽤于所假定的那种特殊碰撞机制的⽓体,主要是稀薄的中性理想⽓体。

对于完全电离的⽓体,由于温度很⾼,且库仑碰撞截⾯随粒⼦相对速度增⼤⽽迅速减⼩,因此,动⼒论⽅程中的“碰撞项”与“流动项”相⽐可忽略不计,相应的动⼒论⽅程称为符拉索夫⽅程,⼜称⽆碰撞玻⽿兹曼⽅程。

对于部分电离⽓体,带电粒⼦间的远程碰撞将起重要作⽤,此时必须采⽤朗道⽅程或福克-普朗克⽅程。

⽤粒⼦分布函数描写电离⽓体是最细致的⼀种⽅式,但实际上并不⼀定要求细致到这种程度。

《热学》教学大纲

《热学》教学大纲

《热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 Thermal Physics 课程代码 PHYS1002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物理学学 分 3学分 学 时 54学时主讲教师 修订日期 2021年9月指定教材 李椿等,热学(第3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让学生了解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由宏观的热力学定律和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来研究宏观物体的热的性质的研究方法,了解宏观可测量量与微观量的关系以及如何把宏观规律与微观解释相联系的方法。

在教学中通过对热学相关问题的深入讨论、物理前沿课题、新技术应用的教学和讨论,强化学生对热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物理学思想及科学方法,更好地理解科学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的时空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系统的学习热学的基本规律,让学生掌握物体内部热学的普遍规律,以及热运动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课程目标2:体会该课程理论体系建立过程中的物理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模型建构、分析与综合、推理类比等科学思维方法,掌握研究宏观物体热性质的宏观描述方法(热力学)和微观描述方法(统计物理学),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独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目标3:应用热学理论分析讨论固、液、气相变中的问题,适当介绍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前沿课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目标4:通过学习和了解热学发展史、重大科学事件和物理学家故事等,体会物理学家的物理思想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永攀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对应课程内容对应毕业要求(及对应关系说明)课程目标1 第一章 温度第二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第三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第四章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六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第八章 液体第九章 相变7-2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物理学前沿和物理教学领域及国际发展动态。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优秀课件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优秀课件

一个分子所经过的平均距离为t,而与其它分子
碰撞的平均次数是 zt,由于每碰撞一次都将结束
一段自由程,所以
t
Zt Z
二、 平均自由程公式
将分子看成是直径为d 的 弹性刚球,并假设分子A相对
于其他分子的平均速率为 u。
则平均碰撞频率:
z n d 2u t n u
t
式中:n为分子数密度。 d2 碰 撞 截 面
实验又测出在切向面积相等时,这样的 流体中的速度梯度处处相等. 而且流体层所受到的黏性力的大小是 与流体流动的速度梯度的大小成正比的。
牛顿黏性定律
•黏性力的大小与 du / dz及切向面积S成正比 .
•比例系数以η表示,称为流体的黏度或黏性系数、黏 滞系数(coefficient of viscosity)则
2)由于气体分子无规的(平动)热运动, 在相邻流体层间交换分子对的同时,交换相 邻流体层的定向运动动量。
3)结果使流动较快的一层流体失去了定向 动量,流动较慢的一层流体获得到了定向动 量,黏性力由此而产生的.
二.热传导现象的宏观规律
当系统与外界之间或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温度 差时就有热量的传输. 热传递有热传导、对流与辐射 三种方式,本节将讨论热传导
三、分子按自由程的分布
• 分子在任意两次连续碰撞之间所通过的自由程不同;分子
在自由程介于任一给定长度区间 x~xdx 内的分布:
设想某个时刻一组分子共N0个,运动中与组外分子相碰, 每碰一次,组内分子减少一个。设这组分子通过路程x时还 剩下N个,在下段路程dx,又减少了dN个。
分子在长度为dx的路程上,每个分子平均碰撞 dx /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4.1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第四章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1、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例题

第四章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1、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例题

Z

=170×108 (s-1)
每秒170亿次!
补充例题5 显像管的灯丝到荧光 屏的距离为0.2 m,要使灯丝发射 的电子有90% 在途中不与空气分 子相碰而直接打到荧光屏上,设空
气分子有效直径为3.0×10-10 m,
气体温度为320K 。 问显像管至少要保持怎样的真
空度?
补充例题5 显像管的灯丝到荧光屏的距离为0.2 m,要使灯 丝发射的电子有90% 在途中不与空气分子相碰而直接打到荧 光屏上,问显像管至少要保持怎样的真空度?
1 e 1

0.58
(2)N0个分子N中3 自N由0e程 xλ大于N30λe的3 分子数
故所求之比为
N1 N3 N0 (e1 e3 ) e2 1 0.32
N0
N0
e3
补充例题3由电子枪发出一束电子,射入压 强为P 的气体中,在电子枪前与其相距x 处 放置一收集电极,用来测定能够自由通过 这段距离(即不与分子相碰)的电子数。
又 n / n0 ex/ 故
x
ln( n / n0 )

x

0.1
0.1m
ln( I / I0 ) ln( 37 /100)
补充例题3 由电子枪发出一束电子,射入压强为P 的气体中,在电子枪前与 其相距x 处放置一收集电极,用来测定能够自由通过这段距离(即不与分子 相碰)的电子数。
(2)自由程介于λ到 3λ之间的分子数与总分 子数之比。
解:N0个分子中自由程大 x于 x 的分子数为
N N0e λ
(1)N0个分子中自由程大于λ的分子数
N1 N0e1
自由程小于λ的分子数
N2 N0 N1 N0 (1 e1)

气体动理知识点总结

气体动理知识点总结

气体动理知识点总结1. 气体的运动气体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的,这些微观粒子在空间中不断地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

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热运动,气体具有压力、温度和体积等宏观性质。

气体的运动包括普通热运动和自由运动两种。

普通热运动是指气体分子在外力作用下做规则的运动,包括扩散、扩散误差和漂移等。

自由运动是气体分子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无规则运动。

气体分子的自由运动是非常快速和混乱的,其具体运动状态取决于气体的温度和压力。

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是指在标准条件下(温度为0℃,压力为1大气压,体积为1摩尔),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的气体。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的体积、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PV = nRT其中,P是气体的压力,V是气体的体积,n是气体的摩尔数,R是气体常数,T是气体的绝对温度。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当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发生变化时,气体的体积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3. 气体的分子速率气体分子的速率是指气体分子在空间中的速度。

根据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定律,气体分子的速率服从麦克斯韦尔-玻尔兹曼分布,即速率的分布呈现高速和低速分子的形态。

麦克斯韦尔-玻尔兹曼分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v) = 4π(2πRT/M)^(1/2) × v^2 × exp(-Mv^2/2RT)其中,f(v)是速率为v的分子在速率范围内的概率密度,R是气体常数,T是气体的绝对温度,M是气体分子的摩尔质量。

从分布定律可以看出,气体分子的速率与气体的温度和摩尔质量有关,速率较高的分子比较少,速率较低的分子比较多。

4. 气体的分子碰撞在气体中,分子之间会不断地发生碰撞,并且碰撞的频率和能量会随着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而发生变化。

气体分子碰撞的规律可以用分子平均自由程和碰撞概率来描述。

分子平均自由程是指气体分子在两次碰撞之间平均所走过的距离,它与气体的密度和分子速率有关。

碰撞概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某个分子发生碰撞的概率,它与气体的密度和分子速率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分析:函数P()应具有如下性质:
(1) 当=0时,P(0)=0;刚完成碰撞 的分子不再立刻发生碰撞; (2) P(∞)=1;自由程介于0~∞的概率 为 1;
(3) P()应是如图所示的连续单调增 函数;
(4) P()的具体函数形式确定后,应 用以下公式可求得分布函数
dP ( ) f ( ) d
d f ( ) [1 P ( )] d
22
一个分子在自由飞行了距离后仍未与其他分子发生 碰撞的概率为[1−P()]。继续飞行d距离后仍未与其 他分子发生碰撞的概率为
[1 P (d )] [1 P (0) d ] 1 d dP ( ) [ ] 0 是一个与自由程无关的常数。 d 分子在自由飞行了d的概率为
N (0 ~ ) P ( ) 0 f ( )d N 物理意义:一个分子在自由飞行了距离后与其他分 子发生碰撞的概率。 N ( ~ ) 1 P ( ) f ( )d N 物理意义:一个分子在自由飞行了距离后仍未与其 他分子发生碰撞的概率。
Z v 2 nA A
17
四、气体分子按自由程的分布
思考:在平均自由程为 的平衡态气体中,自由程 介于 ~+d 的分子数目 dN() 占总分子数 N 的百分
比多大?或者说,在这样的气体中,任意一个分子
的自由程介于 ~+d 的概率多大?又或者说,一 个分子自由飞越了路程后,再飞越d距离后与其 他分子发生碰撞的概率多大?。
(2)讨论稀薄气体中发生的输运过程,将三种过程 分开讨论,忽略可能出现的交叉现象。
(3)输运现象不仅在气体中发生,在一切未达到热 力学平衡态的系统中都会发生,而且规律相同。 后面介绍的牛顿定律、傅里叶定律和斐克定律对固 体和液体等凝聚态物质也成立。
29
一. 黏滞(内摩擦)现象
1. 现象: 实验表明:气体类似于液体也有黏滞性。 流动的气体,如果各气层的流 速不均匀,则在两个气层之间的接 触面上形成的一对阻碍两气层相对 运动的等值反向的摩擦力。 这种力称为“内摩擦力”或 “黏滞力”,这种现象称为黏 滞现象或内摩擦现象。
18
1、气体分子按自由程的分布函数f()
dN ( ) f ( ) Nd 其物理意义:气体分子中自由程介于~+d范围内 单位自由程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或者气 体中任意一个分子的自由程介于~+d 单位自由程 内的概率。
自由程介于 ~+d 的分子数目 dN() 占总分子数 N 的百分比:


f ( )
1

e

相应的气体分子按自由程的分 布律为
dN ( ) 1 f ( )d e N

d

P() 63%
24
§4.2 输运过程的宏观规律
非平衡态下气体各部分性质不均匀。 处于非平衡态的系统的基本特 征是: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 系统的各部分宏观性质会自发地发 生变化,直到在系统中建立平衡态 为止。 气体不平衡 输运 过程 气体平衡
实验表明,在数密度恒定(温度恒定)的气体 中平均自由程对温度仍有微弱的依赖关系,随温度 的升高,平均自由程增加。这是由于有效碰撞截面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从而使平均自由程增加。
12
5) 平均自由程与真空度 在室温下,当空气压强为10−7atm时,平均自由 程已达到m的量级,如果大于气体容器的线度,这
第4章 气体内的输运现象
4.1 气体分子碰撞和平均自由程 4.2 输运过程的宏观规律 4.3 气体输运现象的微观解释
1
§4.1 气体分子碰撞和平均自由程
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对于气体中发生的过程有
重要的作用,如在气体中建立分子按速率或速度分 布的麦克斯韦分布律,确立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等,都是通过气体分子的频繁碰撞加以实现并维持 的。因此,分子间的碰撞时气体中建立并维持平衡
6
一个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和其他分子碰撞的次数 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 平均自由程 和平均碰撞频率 Z : 反映了分子间碰撞的频繁程度,是对大量分子、 多次碰撞的统计平均值。 二者关系:
v Z
7
1、分子间的相对运动速率 u 设分子运动速度满足麦克斯韦分布律,根据统计 规律,假设所有分子均以平均速率 v 运动。则分子
2
2
m
这时分子的碰撞不用考虑重复计算问题。
14
例 估算氢气分子在标准状态下的平均碰撞频率。 解 在标准状态下,有
v 8 RT

1.70 10 m/s
3
n 2.7 10 m
25
3
对氢气分子取d =2×10−10m,则
Z 2d 2vn 8.16 109 s 1

如果考虑气体是由A和B两种分子组成,分子直径和 质量分别为dA、mA和dB、mB,则单位时间内A、B 两种分子之间的碰撞次数: m AmB d A dB 为分子折合质量 m 2 d m A mB 2
Z AB (d A d B )2 2 4 8kT 2 2 kT n A nB (d A d B ) n A nB 2 2
31
z
引入比例系数:
du df ( z0 ) ( ) z0 dS dz
z0 df u=u(z)
u0
df ( z0 ) du 或 x ( ) z0 dS dz u=0 x是作用在面元dS单位面积上的黏滞力,称为黏滞 切应力;比例系数 称为动力学黏滞系数。
16
设气体足够稀薄,在入射方向上不 同气层内的分子不重叠,则气层内所有 分子的总碰撞截面为 A nxA
n
A
A 发生碰撞的概率为 nx A

x
穿越单位距离与其他分子发生碰撞的概率为 A 1 Z n Ax 2 2v 一个速度为v的分子穿过单位截面穿越单位距离实际 碰撞数与可能发生的总碰撞数的比率为
Z 2d
2
kT 8kT p 2 4d p 2 2 d p m kT mkT
11
4) 平均自由程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kT T 2 2d p p T = 273K: p(atm) (m)
1 10−7 10−11 ~7×10−8 ~0.7(灯泡内) ~7×103(几百公里高空)
d u n
2
先假设其它分子静止
2
平均碰撞频率为
Z 2d vn 2vn
10
3、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v 1 2 Z 2d n 讨论:
1 2n
1) 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与分子的有效碰撞截面σ和分 子的数密度n成反比,与平均速率无关。 2) 平衡态下,对确定的气体,平均自由程和平均 碰撞频率有确定的值。 3) 用宏观量 p、T表示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现象:先使B盘转动, 不久A盘也开始转动, 但转过一个角度后 便停下来。
30
2. 规律: 实验表明:黏滞力的大小与 流层上下接触面的速度差和 流层接触面积成正比。将沿 着流速增大方向单位距离的 流速差称为速度梯度。
z
u0
z0
df
u=u(z) df u=0
x
黏滞力与速度梯度、接触面积有关
du df dS dz
——分子的有效直径
碰撞时两分子质心距离的平均值称为分子的平均有 效直径d
4
2、分子的有效碰撞截面 当两分子质心之间垂直距离b<d 时,两分子发生碰撞。 d 2 2 d 4 ( ) 2 这里的σ就是弹性刚球的有效碰撞截面,是一个分 子截面的4倍。
5
二、平均自由程和平均碰撞频率
热运动分子之间 频繁碰撞,分子的运 动路径曲折复杂 分子在与其它分 子的相邻两次碰撞之 间所经历路程的平均 值为平均自由程 分子在单位时间内 与其它分子的平均碰 撞次数称为平均碰撞 频率
促使系统从非平衡态过渡到平衡态的过程称为输运 过程。
25
三种输运现象: 1.当气体各层流速不均匀时发生的—— 黏滞现象
2.当气体温度不均匀时发生的——热传导现象 3.当气体密度不均匀时发生的——扩散现象 热运动+碰撞 、p、m 的迁移
T不 均 匀 ε热的 迁 移 ; 热 传 导 : 温 度 向 度u不 均 匀 内 摩 擦 ( 黏 滞 ) : 定 速 输运过程 定向动量的迁移; 扩 散 : 密 度 ρ 不 均 匀 m的 迁 移 。
1 7 2.08 10 m 2 2d n
常温常压下,一个分子在一秒内平均要碰撞几十亿次, 可见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是多么的频繁!
15
三、有效碰撞截面的概率解释
如图所示的气体层。 一个分子以相对速度u沿x方向 入射气体层,层内其他分子看做 相对静止。问:
A
n

x
入射分子与气层内分子发生碰撞的概率有多大?
27
(2)实际问题中三种过程往往同时发生,而且还 会因为一种输运过程的存在而引起另一种输运过程。
如:温度的不均匀可以引起热传导,同时在多元系 气体中会引起扩散,称为热扩散。浓度分布不均匀 也可导致温度分布不均匀,称为杜伏效应。
28
输运过程的讨论方法: (1)由于稳定的输运过程相应系统状态为稳定态。 可以用描述平衡态的参量对状态进行描述。平衡态中 推导出的相应结果可以直接使用。
时气体分子可以从容器的一壁出发,无碰撞地飞到
容器的另一壁。这种气体多处的状态称为真空。 真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容器线度的减小,
形成真空态的压强值提高。真空容器中所包含的气
体是高度稀薄的气体,通常称为克努森气体,这种
气体流动称为分子流。
13
6) 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次数 假设分子是两两相碰的,单位体积内的分子相 互碰撞的总次数为 1 2 2 2 2 4kT Z AA nZ d v n d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