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花定西传统民居建筑及民居文化的研究论文.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定西传统民居建筑与民居文化的研究
作者:马丽华
摘要
传统民居是地域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和自然在历史长河中和谐发展的典型实例。

民居的建筑空间形态和结构是人类在长期的居住过程中形成的,其建筑与院落功能布局是与当地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及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受到当地社会文化、经济、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作者通过对定西市的经济状况、地理因素和传统民居建设和民居文化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些符合该地区民居建筑模式的建议。

倡导对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扬。

文章总结了定西传统民居和民居文化的特点,对其中的民族文化、艺术、工艺进行了探讨。

对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传统民居建筑,民居文化,装饰艺术,新农村建设
Abstract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house is a loader of folk custom culture, a
crystallization of wisdom and also a typical example of combiner between humankind and nature.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forms of residential house take form in the
course of long living which adapts itself to local folk custom, economic leve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nvestigation for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houses, the situation of local economy and the factors of geography in Dingxi region were made in last year. The pape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eatures of construction and
culture of residential house in dingxi region. Finally, the paper suggested
tha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cluding art, craft and folk custom should be
protected and inherited during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Keywords: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house, residential house culture, house
decoration,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目录
第 1 章绪论 (1)
1.1 文献综述 (1)
2.1 研究背景 (2)
2.1 . 1 区域状况 (2)
2.1.3 交通 (2)
2.1.4 土壤 (2)
2.1.5 人文历史 (3)
第 2 章定西传统民居概况 (4)
2.2 定西传统民居建筑的起源 (4)
2.3 定西传统民居建筑的类型、样式、基本结构 (5)
2.4 定西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 (7)
2.5 定西传统民居建筑及其民居文化 (10)
第 3 章定西传统民居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保护、继承与发扬 (12)
3.1 定西传统民居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保护、继承与发扬 (12)
3.2 定西新农村建设中民居建设的实例及其装饰与文化艺术的剖析 (12)
3.3新民居建设应该注重的几个方面3.4 传统的形式语言要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13)
(14)
3.5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第 1 章绪论
1.1 文献综述
从原始初民利用天然洞穴以避雨雪风寒和毒蛇猛兽 , 发展到人工居住建筑物出现 , 人类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建筑是客体化的人生 , 是空间化的社会生活。

建筑不
仅可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 , 而且也能满足人们诸如心理的、伦理的、宗教的、
审美的等精神生活的需要。

至今仍能见到的秦砖、汉瓦、唐碑、宋阁、
元塔和明清建筑 , 承载着各具特色的厚重历史文化(钟敬文 . 民俗学概论)。

民居 , 是一种为人们所必需的最先出现、数量最众多的人工建筑 , 也是一种最实用的、并带
有审美意义和社会符号和文化物 , 它生动、形象、充分地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
内涵。

在世界建筑文化史上 , 中国建筑是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深厚、延续时期最长、流域最广、传承最好的建筑体系。

中国筑开创了品类繁多、精彩纷呈
的类型 : 民居、都城、宫殿、坛庙寺观、楼阁亭廊陵墓、园林、阙、华表、牌坊
等。

传统民居是历史与文化在建筑方面的遗存,它反映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与民居文
化,是劳动人民历代相传的文化精髓。

传统居民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文化性、历史
性、民族性。

定西市地处兰州以东 60 公里,它包含陇西县、通渭县、临洮县、岷
县、彰县、渭源县,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当地的传统民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文通过对定西传统民居的样式、装饰、艺术、文化等特点进行解析和研究,试图在
体会定西民居文化、艺术、装饰特点上尝试它独特的美学表达特点和该地区不同的
民居建筑特色和表现手法。

以定西市为例,比较系统的进行研究传统民居、民居文
化内涵、艺术建筑的特点、艺术效果以及各地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传统民居文化的
研究趋势。

使人们从中了解传统民居在新农村中建设的应用,因此我们在研究定西
传统民居与民居艺术中,对各地区的民居建筑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论题的
研究与实地考察,是各地区传统民居与民居艺术能被更多人去了解,发觉它的科学
性和不合理之处,同时能给每位学习者提供些充足的参考资料,充分体会到传统民
居的结构,造型,材料,构思与现代民居的不同之处。

而且通过了解得知更多历史
渊源,发展过程和相关背景以及当地的人文文化、艺术价值。

让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取长补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让今后的民居
艺术品质有更高的提升和质量保证。

所以倡导对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
扬对于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工艺,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研究背景
2.1 .1 区域状况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辖安定区和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 6 个县,总人口 294 万人,总面积 20330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0万亩.世纪之交,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下,我们进一步
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寻求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并按照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集中力量在产业开发上作
文章,初步培育起了一些具有区域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马铃薯、中药材、畜
牧、花卉、食用菌等特色产业。

2.1.2气候:定西市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耕地土层深厚,富含钾素,马铃薯
生长与当地雨热同期,种植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产的马铃薯品种个大、
质优、色泽光洁,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国内外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是全国乃
至世界上最好的马铃薯产区之一。

变化异常, 属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 海拔高度为1420 米-3941 米, 年平均气温 7℃。

市内以渭河为界,大致分为北部
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南部高寒阴湿区两种自然类型,前者为中温带半干旱区,降水
较少,但日照充足,温差较大,包括定西、通渭、陇西、临洮四县和渭源的北部,
占全区总面积的60%;后者为南温带半湿润区,海拔高,气温低,天然草场较大,
草质优良,包括漳县、岷县两县和渭源县的南部,占全市总面积的40%。

2.1.3 交通 :兰州到定西的高速公路今年即可通车,兰州到临洮的高速公路正在抓
紧建设,陇海铁路大动脉和310、212、 316 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区位
比较优越。

定西市的资源十分丰富。

全市已发现的煤炭、石灰石、大理石、红柱
石、盐石、重晶石等都具有较大的开采价值。

全区公路交通建设从质量、规模
上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2.1.4 土壤 : 定西的土壤气候极适合中药材、马铃薯生长,所产马铃薯形整、质优、
储存期长、淀粉含量高,产量和质量在全省及全国均处于一流水平。

产薯大县安
定区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渭源县被中国农学会评为“中国
马铃薯良种之乡”,并已成为全省各地乃至周边省区的良种马铃薯供应中心。


西是地道的中药材主产地,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已查明的中药材有300 多种,
尤以岷归、党参驰名中外,党归、党参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0%和 40%。

处于洮河上游的岷县自古就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归世称“岷归”,被列为国家原产
地认证保护产品。

渭源县被称为“党参故里”,种植的党参体胖梢长,皮肉坚实,
质量优良,功能与人参近似。

由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花卉色泽艳丽,
香气宜人。

2.1.5人文历史:历史上的定西曾是一块比较富庶的半农牧区,《资治通鉴》中就有“天下称富庶者莫如陇右”的记载,但由于各种原因,到近代时这里的发展
落伍了。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我们坚持以扶贫开发为主线,以解决群众温饱问题为首要目标,通过坚持不懈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市城乡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广大群众的
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全市 6 县 1 区于 1999 年实现了整体解决温饱的目标,从
而告别了绝对贫困的历史。

定西地处黄河中上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独特的地缘决定了定西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黄河文化、始祖农耕文化、民
族文化、丝路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的水 ** 融,形成了定西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孕
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武安湿疣。

马家窑文化及辛甸文化、寺洼文化、战国秦长
城文化源远流长,世界驰名;李氏文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影响力享誉中外;洮河文化、渭河文化、丝绸之路文化根深叶茂,内涵丰富;彩陶、奇石、洮砚、剪纸、雕
刻等民间工艺独具特色;陇中民歌、花儿、小曲、民间神话等民间艺术享誉全国;
具有民俗风情的节会文化日益成为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史上留下灿烂
篇章的岷县“岷州会议”遗址、通渭县榜罗会议遗址以及数处烈士
陵园等,是全市乃至全国宝贵的 ** 历史文化财富。

除此而外,尚有 23800 多件馆藏文物和 800 多处古遗存、古建筑, 40 多处旅游景点和其它文化资源。

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定西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现象,孕育并造就
了一代文化名人和一批文学、文艺、工艺精品,这一切为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名市提供
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三是文化事业有较好基础。

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文化艺术空
前繁荣,舞台艺术品位有较大提升;书画创作的水平及书画艺术的普及在省内乃至全
国有一定影响,“陇中文化”现象逐步形成;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定西文化的影
响力大大提高;文学创作势头强劲,文学作品大量涌现;民间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
整理,摧生了民间民俗文化的硕果,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
投入成倍增长,以书画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使基础文化产业迅速崛起。

建设
陇中特色文化名市的总体思路是:以对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的挖掘为突破
口,开发陇中特色文化资源,大力繁荣文化艺术;强化文化产业的培育,以书画艺
术、彩陶复制、洮砚加工、商业演艺等为主要载
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舞台艺术有名流、文学创作有名家、书画艺术有流派、民间工艺有名师,文化产业有名牌,县区文化有名城的陇中特色文化名市。

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名市主要目标是:紧紧围绕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名市”的
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民族民间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推出五大品牌,完成三个
促进,搞好三个建设,实现两个走向,即实现“5332”的奋斗目标。

具体是要努力推出以马家窑彩陶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民间民俗音乐舞蹈为代表的舞台
艺术、以陇西堂为标志的李氏文化、以洮砚艺术为代表的民间工艺、以通渭农民
书画为基础的书画艺术等五大文化品牌;促进艺术创作的繁荣,促进群众文化事
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崛起;搞好文化工作体系、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学艺术
队伍三个建设;用 5 到 10 年的时间,使以农民书画、洮岷花儿、陇中小曲为代表
的定西民俗民间文化走向甘肃和全国,以马家窑文化、李氏文化、秦长城文化为
代表的定西历史传统文化走向全国和世界,加速推进定西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第 2 章定西传统民居概况
2.2 定西传统民居建筑的起源
定西有如画的自然景观,悠远的历史轨迹,丰厚的文化积淀,多彩的民族风情.定西各地的房屋均在中间开门,两边开窗。

传统窗子有大方窗、虎张口、满
天星、双堆山、三挂镜、子母窗、双八卦等多种形式;也有窗框上置 16 眼或 25 眼的方格窗。

各种窗格图案用木条制作,窗格多用纸糊。

现今更注重采光,窗子
变大,窗心改用可以开关的玻璃窗扇。

主房(堂房)门为四扇式或两扇式棋盘门;也有上明(透雕棱格)下暗(木板装格)者。

厢房门多双扇棋盘门,厨房等多为单扇榻板门。

房脊造型有花脊和平脊两种。

花脊用模制脊砖(雕塑龙、虎、狮、
豹、象造型)砌成一定的图形。

两头用鸱吻(俗叫龙头兽),兽有五把鬃张口兽、闭口兽及三把张口兽。

闭口兽用那种格式,视主人地位高低而定。

房面左右各用
筒瓦扣两条带,带端为瓦当,俗称“猫头”,瓦沟前端三角状图案,称“滴水”,厨房在庄院中有特定位置,由阴阳先生按庄山座向及方位确定。

挂椽小头必须向上,忌用单数。

居住习俗定西各地自古习惯睡烧炕,既不分贫富,也无论瓦房还是窑洞,都
用土墼子或石板盘炕,上面铺以竹席及毡、褥等,取畜粪、禾秸、草皮、末煤之类作燃料,垫入炕中烧热。

高寒山区四季均烧热炕。

定西农村土房
2.3定西传统民居建筑的类型、样式、基本结构
建筑是文化的容器,传统民居建筑艺术必然反映着居住者内心的意会与情趣———心态,即通过建筑艺术所反映的哲理及其人们内心所追求的心态的平衡与
自我慰藉。

建筑艺术反映的是一种心态文化现象。

以农立国的中华先民, 很早就开始对宇宙的探索,产生过“盖天”、“宣夜”、“浑天”等宇宙学说,影响最大
的是盖天说。

群经之首的《易经》用太极图描绘了宇宙模式的图样———阴阳
八卦,古代哲人还将触角伸向物质世界最原始、最基本的组成成分,并归纳、抽
绎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即“五行”,同时古人还通过对星空的
观察,产生了“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之说。

这些经典学说在古民居建筑中都
有体现。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
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
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
京四合院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窄院——晋中窄院
晋中窄院,是一种豪华而精美的合院型民居形式,其民居多通体由青砖砌成,造价不菲。

典型的晋中窄院由三间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所有房屋均有
高大的体量,为单面坡屋顶。

围绕屋顶还有一圈凹凸的围墙,整个院落给人很强的
安全感。

晋中民居的平面布局为院落式,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庭院。

布局
贯穿中国传统思想,如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等级分明、轴线对称等。

一般沿中轴
线方向有几进套院组成,常见的为一进到三进,通常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

中间
多以矮墙、垂花门分隔,采用三三制形式,即正房、厢房、门房各三间,较大的院
宅有五问的,正房座北朝南,通常采用两层楼阁形式。

厢房等次要房间为木构单层
单坡瓦顶,南房为倒座形式。

屋顶有坡顶、平项等。

大门一般位于东南角,大门居
中者多是讲究礼仪或有文化之家,大门对面有影壁。

难忘人类童年的居所——窑洞
掘土而居的这种居住形式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虽然窑洞建筑构造简便而坚
固耐用,但受地形和气候限制,只有在干旱少雨而且土质细密、均匀的黄土堆积
层中挖的窑洞才能长期居住,我国窑洞民居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

微缩的万国博览会——开平碉楼
2.4定西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
民居的概念不仅是房子,而是房屋与居住在其中的居之间的和谐关系。

由于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是现代人,所把传统民居原封不动的保护起来是很困难的。

根据
传统建筑的内容、价值、现状等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价值较高或条
件较好的要保护。

反之,则要改造,改造过中保持人们所喜爱和习惯的一些传统
特征,就是设计中继承问题。

屋顶作为物的建筑,它的功能首先是为了满足人类
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需要,屋顶作为建筑重要的围合要素,它首先起源于原始人居
住中遮蔽风雨的需要。

古罗马的《建筑十书》曾把原始建筑活动归结为人们“仿
照燕窝建造自己的躲难场所”? 屋顶结构从梁柱体系、拱发展到衍架、网架、薄
壳、折板、悬索、张力、充气等结构体系,屋顶形式也直接表现为覆盖跨度的增
大和所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多种适应性 .
传统民居的屋顶建筑
屋顶作为物的建筑,它的功能首先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需要,
屋顶作为建筑重要的围合要素,它首先起源于原始人居住中遮蔽风雨的需要。


罗马的《建筑十书》曾把原始建筑活动归结为人们“仿照燕窝建造自己的躲难场所”。

传统民居还注重室内装饰,家境较好者卧间做有箅子,箅窗原糊山水花鸟画,
现在多用玻璃窗取代。

室内摆放桌、椅、柜及供器等,有壁间挂字画的传统,多为
中堂、联匾及四条屏。

由于中国古民居为木框架结构,自然防火成为中国古民居的
头等大事。

我们的祖先以为无论纵火、失火或雷火击中,皆出于天意。

就在
“风水”观念指导下,为“防火”而产生了种种的建筑构造与装饰。

“ 鸱尾”,据《唐会要》所载:“汉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屋上,以压火祥”。

“鸱尾”的形状呈月形,有点像鱼的尾巴,又有点像鸟,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所以人们当时把它装饰在殿角、殿脊、屋顶上。

可见以“鸱尾”作为脊饰,起初不是为了美,而是在观念上具有“防火”的功能。

定西各地的房屋均在中间开门,两边开窗。

传统窗子有大方窗、虎张口、满
天星、双堆山、三挂镜、子母窗、双八卦等多种形式;也有窗框上置 16 眼或 25 眼的方格窗。

各种窗格图案用木条制作,窗格多用纸糊。

现今更注重采光,窗子
变大,窗心改用可以开关的玻璃窗扇。

主房(堂房)门为四扇式或两扇式棋盘门;
也有上明(透雕棱格)下暗(木板装格)者。

厢房门多双扇棋盘门,厨房等多为单
扇榻板门。

房脊造型有花脊和平脊两种。

花脊用模制脊砖(雕塑龙、虎、狮、
豹、象造型)砌成一定的图形。

两头用鸱吻(俗叫龙头兽),兽有五把鬃张口兽、
居民装饰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传统砖雕装饰的居民门楼
闭口兽及三把张口兽。

闭口兽用那种格式,视主人地位高低而定。

房面左右各用筒瓦扣两条带,带端为瓦当,俗称“猫头”,瓦沟前端三角状图案,称“滴水”,厨房在庄院中有特定位置,由阴阳先生按庄山座向及方位确定。

挂椽小头必须向上,忌用单数。

中国古建筑中的装饰图案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吉祥观念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传统艺术中璀璨的瑰宝,也是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

明清以来的装饰图案,大部分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吉祥图案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我们祖先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隐喻、谐音、象征等比附的手法,构成具有某种吉利意味的装饰图案。

张道一先生就说过 : “以形象表现吉祥。

看起来入眼、读起来上口。

比其单纯的用口语或是用
音乐,不但有助于观赏,而且是凝固了的艺术。

不受时间的限制。

”它完美地将吉祥语和图案结合并统一起来,代表着传统的民风民俗。

对房屋建筑的技术也有一定的要求:①建筑功能齐全,起居室、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面积比例相当。

②突出居民文化。

屋檐样式、门窗形式及装饰、屋脊、边脊、马头墙、墙体色调等建筑符号和语言。

古建筑的装饰传统村落中格外突出的多样性的西洋建筑风格
室内陈设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一方面与建筑体的结构,
尤其与建筑内部外露少掩饰的木构架,门、窗、帘架、割断、格栅以及砖木雕刻、
彩绘等功能和装饰性合一的构造,共同构成了中国建筑的古拙素雅的风格;另一
方面,其形态样式和陈设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标准。

所以中
国传统建筑室内陈设布置
十分的讲究。

2.5 定西传统民居建筑及其民居文化
《华中建设》一书中很明确的提出了传统民居的概念:传统民居是指中国传
统住宅的最主要形式。

其数量多,分布广,为汉族、满族、白族等族大部分人及其
他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使用。

这种住宅以木构架房屋为主,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
建正厅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对峙建东西厢房。

由这种一正两厢组成院子,
即通常所说的“四合院”、“三合院”。

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 , 妇女住内院 , 来客和男仆住外院,这种分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家庭生活中要区别尊卑、长幼、
内外的礼法要求。

这种形式的住宅遍布全国城镇乡村,但因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
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具特点。

其中四合院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代表,形成了独具特
色的建筑风格。

在中国最具典型性、代表性、文化底蕴最深厚并具有符号意义的民居建筑是
四合院。

陕西歧山凤雏村发掘的西周时期建造的四合院 , 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四合院住宅遗址。

古代建造使用这类住宅者 , 多是官宦、地主、商人等最具优越经济基础和较高政治地位的人。

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 建于明、清的王家大院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它以亦农、亦商、亦儒、亦官的大院文化品位 , 以“礼”为准则的
建筑布局以及精湛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而独树一帜。

它的总面积在25 万平方
米以上 , 共有大小院落 123 座, 房屋 1118 间。

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 , 院内有院 , 门里套门, 极富节奏感、韵律感, 恰如凝固的音乐, 处处折射出东方文化的浓厚内涵, 被国内外人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 “、山西的紫禁城”和“华夏民居第一宅” 。

西周时期建造的四合院
汉族民居一如既往以木构架系统的院落式为基本特征 , 以地理上的秦岭、淮河为界 , 形成南北不同的风格 , 而天水民居将南北风格相融合 , 兼有北方的雄厚与南方的灵秀。

四合院基本形式可概括为 : 基本型、串联型、并联型和混合型。

基本型 , 即只有一进院的四合院 ( 如澄源巷现张庆麟故居北院 ) 。

串联型 , 以二进院和三进院居多 , 串联型又可分为两类 : 一类是隔垂花门式 , 如澄源巷张庆麟故居南侧两大院、伏羲
路140号等 ; 另一类是隔过厅式 , 属于这种形式的院落较多 , 如石作瑞故居、任士言故居、自由路 14号、杨家楼 19号等。

并联型 , 前后为串联 , 左右为并联 , 如自由路 14 号是并联式院落的典型。

混合型 , 如澄源巷丁特故居 ( 已拆 ) 。

院落以二进为多、有三进、四进者 , 二进之间由过厅划分为两个庭院天井 , 此天井一般呈 1∶ 2~1∶3的矩
形,与处于同纬度地区的民居庭院的长宽比接近 , 满足采光、遮光、通风、排水、接
地气等需要 , 又能随意巧借一日光影之变化和一年四季之变化给人带来自然乐趣。

居民不是建筑师的创造,而是紧紧陪伴在人们身边。

许多人感叹我们的城市灰尘太
多,而在一些国家,城市的尘土却少的很,汽车、皮鞋几天不洗不擦都很干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