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优势效应分析及策略
农业现代化的产业集群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产业集群发展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和管理模式等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而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企业集聚形成的一种产业区域。
农业现代化的产业集群发展,不仅能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第一,优势资源整合。
农业现代化的产业集群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二,技术创新驱动。
通过产业集群发展,不同企业之间可以共享技术资源和研发成果,促进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三,市场需求引领。
产业集群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精准定位,生产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四,品牌建设和营销。
通过产业集群发展,可以打造本地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销售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
第五,人才培养和交流。
产业集群可以吸引优秀人才聚集,促进人才培养和交流,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专业化水平。
第六,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和提供金融支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保障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施。
第七,农业科技创新。
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开展,推广适用于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第八,合作社合作模式。
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参与产业集群,实现规模化生产、统一采购和销售,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第九,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
产业集群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十,绿色可持续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用绿色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综上所述,农业现代化的产业集群发展是实现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不断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机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衍生效应及其影响分析——基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案例研究
而我 国的中关村科技 园区, 则是市场演进和政府有意识 2 1 产 业 集群衍 生效 应 的概 念 界定 .
场 自发追逐的结果 , 而在 中关 村 , 聚集效应 和外部性 既
收稿 日期 :2 0 0 2 ;修 回日期 :2 0 0 8— 4— 1 0 8—1 l一2 8
作者简介 :高雪莲 (9 3一 , , 17 ) 女 吉林 长春人 , 师 , 讲 博士 , 主要
模 效 应 。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 了若 干个高科技产业集群 , 但是 对于高科技产业集 群的理论研究 尚处于起 步阶段。 目 前, 国内外对于组织学 习理论 的研究 比较 多 , 却没有专
门关 于高 科 技 产 业 集 群 衍 生 效 应 的作 用 机 制 以 及 影 响
因素方面的研究 。对高科技产业 集群 的衍 生效应及其 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将有助于进一步 了解北京高科技产 业集群发展的脉络 , 也有助 于探 询一些瓶 颈问题 , 从而
高雪 莲
( 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 , 北京 10 9 ) 0 0 4
摘 要 :以 北京 高科 技 产 业集 群 衍 生效 应 的 分 析 为核 心 , 将衍 生 效 应 分 为 两 大 类 : 业 衍 生 效 应 和技 术衍 生 效 应 。 企
通过 实证研究 , 分析 出衍 生效应的主要表现形 式 , 并以此为基 础设 定分析标 准, 用以反映 北京 高科技 产业 集群 的发
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形成 除了市场力量 的推动外 , 还
可能 是政 府 的有 意 识 推 动 。 硅 谷 是 在 一 种 完 全 自发 的
状况下形成 的, 可看成是 完全的市场竞 争演化 的结果 , 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硅谷 , 聚集效应和外部性是市
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益 。产业集群企业在地理上 的集 中有 利于降 低交易成 本 、 提
高生产效率 、 细化行 业分工 。产业 集群可 以催生更 多的新企
业集群这种产业组织形式与区域经济增 长之 间表现出一定程 度 的共 生性 。吴 丰林 等认 为 , 城 市产 业 集 聚系 统是 多 层 次、 多要素综合 作用 的复杂 系统 , 系统 内部各 组成要素之 间、 系统本身与系统外诸多要素之间不断进行物质流 、 能量流 、 信 息流交换 , 系统耗 散结 构功 能不断增强 , 最终形成产业集聚发
农业 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 发展方式转变 为根本方 向, 代表区域
争优势。
2 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内现代农 业发展的先进水平 、 产业特色突出、 对其他 区域起示 范引导作 用的区域 。本研究探讨 了产业集群发展能否促进示
范区农业 的发展 、 示范区农业 与产业集群发展之 间的关系 、 现 代农业示 范区发展方 向等方面 的问题 , 旨在为现代 农业示 范 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指导 。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4年第 4 2卷第 1 期
高 云, 陈伟忠 , 詹慧龙, 等. 现代农业 示范 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J ] .江苏农业科学 , 2 0 1 4 , 4 2 ( 1 ) : 3 8 3 — 3 8 6
现代农业示范 区农 业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高 云 , 陈伟忠 , 詹 慧龙 , 矫 健
业产业集群是原有 农业发展 模式 的升级 。产业集 群对农
业有一定 的促进作用 , 但是 产业集群对 农业经济 的推动作用
并不是必然 的 , 有可 能会 受到资源禀赋 、 产业发展状况 、 市场
关于园区产城融合的建议
关于园区产城融合的建议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园区产城融合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将产业和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实现双赢局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区产城融合已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园区产城融合的重要性、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产业集聚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
而园区产城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可以实现城市与产业互动的良好结合,形成产业集聚和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通过园区产城融合,可以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区域协同发展等。
园区产城融合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园区产城融合可以打破传统行业壁垒,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园区产城融合可以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配套设施,吸引人才和创新资源的集聚。
同时,园区产城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平衡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如何建立有效的产城融合机制等。
为了实现园区产城融合的良好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建立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体系,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与融合。
其次,要加强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实现产城融合的无缝对接。
此外,要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
最后,要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与互动,提高产城融合的社会认同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望未来,园区产城融合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产城融合,可以实现产业升级、城市转型、人居环境改善等多重目标。
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园区产城融合也将出现更多新的发展模式和机会。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园区产城融合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探讨,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特点和类型分析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特点和类型分析*(蒋和平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各地把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步伐,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的一项重大措施来抓。
据农业部科教司调查统计,到1998年为止,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总数已达405个,其中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2个,地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62个。
农业科技园区的建立和顺利运行,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快了科技兴农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一、农业科技园区的内涵和基本特点∙所谓农业科技园区,就是在农业科技力量较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户、外商投资兴建,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集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工程设施等高新技术为一体,引进国内外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高新技术,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展示现代农业科技为主要目标,对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集中投入、集中开发,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以此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开发方式。
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农业科技园区的其基本特点是: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
∙1、新设施。
与传统农业技术推广和示范基地不同,农业科技园区采用大量现代农业设施进行生产,包括工厂化设施(温室、节能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和节水农业设施(喷灌、滴灌)。
这些设施生产功能齐全,能对特定的生产场地进行部分和全部调控,为动植物生产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少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由于采用先进的设施,依靠设施齐全的配套装置,发挥设施园艺生产的技术优势,采用新型功能性覆盖材料,引进了国内外的优良品种,面向市场自主种植,充分的发挥了园区生产者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精神,易于取得高产高效,实现周年均衡生产与供应。
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及效应
10000头以上。
2 发生特点稻飞虱发生特点是①始见期偏迟,前期迁入虫量少,7月上旬集中迁入,虫量大,8—9月份有多次回迁虫峰。
②前期四(2)代白背飞虱发生相对较轻,五(3)代和六(4)代大发生且重叠发生明显,成、若虫盛发期长。
③四(2)代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发生早,数量大,导致8月上旬褐飞虱比例迅速上升,从而替代白背飞虱占据了绝对优势。
④五(3)代在中稻上造成为害,少部分田块出现冒穿倒伏和枯死。
⑤六(4)代在双晚上继续危害,造成空瘪粒增多,千粒重下降,但损失要小于单季稻。
3 原因分析(1)四(2)代在早稻上只是中等发生,农民大多忽视防治,虫口累积,而且7月下旬又有迁入,因此基数大。
(2)7月底到8月初正值成虫产卵和低龄若虫孵化高峰期,恰遇“麦莎”台风来袭。
连续一周的阴雨和凉爽的天气给五(3)代褐飞虱的增殖和为害提供了极佳的温湿度环境。
(3)中稻正处于孕穗破口期,稻株营养丰富,食料条件有利于稻飞虱取食为害。
(4)单季稻前期大量使用以三唑磷为主的有机磷类药剂防治稻螟虫,也可能刺激褐飞虱增殖。
(5)防治上存在药剂不对路和方法不科学的问题,而且中稻齐穗后农民往往忽视防治或放弃防治。
(6)单季稻和双晚后期稻株茂密,田间郁蔽,防治困难,防效不理想,这也是造成虫量居高不下的客观原因。
4 有效防治策略和控制技术2005年稻飞虱的大发生当然有其客观原因,但若能及早控制,及时防治,对路用药当不至于造成大问题。
笔者今年正好也进行了417h m 2中稻的病虫防治承包试点,对于稻飞虱仅仅防治2次却效果极好,百丛虫量一直控制在2000头以下,而试点周边群众却损失惨重,最高虫量达8万头/百丛,在灌浆后出现倒伏枯死的情况下,部分农户不得不将七成熟的稻子收割。
以下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稻飞虱的有效防治策略和控制技术。
411 防治策略 治二代、压三代、控四代。
防治重点是褐飞虱,即当四(2)代褐飞虱百丛虫量达到100头以上时,即应选择对路农药进行防治,既减轻当代稻飞虱的直接危害,又压低五(3)代的发生基数;狠治五(3)代褐飞虱,争取五(3)代防治主动权,又能减轻六(4)代防治压力;决战六(4)代,根据六(4)代虫情,视情况用药,确保水稻安全和质量的情况下适时、适量防治。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有关技术示范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有关技术示范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农村产业集群的意义。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利用地方资源、气候及人才优势,形成一种特定的农产品生产体系。
陕西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34XIANGCUN KEJI 2021年3月(上)陕西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段兆瑞江凤香(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710125)[摘要]农业产业集群是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组织基础,但陕西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陕西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为推进陕西省农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特色农业;农业产业集群;乡村振兴;陕西省[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7-34-2庞程等指出,为加强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提升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提升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建设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构建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机制[1]。
卓武扬等指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升级农业产业集群,需要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与高校的合作,加强涉农企业自主创新;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集群的内部组织结构,提高各类主体参与农业产业集群的积极性;重视农业产业链延伸,注重特色农业品牌策划,不断拓展销售渠道,促进特色农业和其他产业融合[2]。
唐燕指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科技进步、市场推动以及政府、农户和加工企业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地乡村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禀赋,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注重专业化生产、品牌化和规模化经营等,全面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3]。
已有的文献论述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等,对于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农业产业集群的含义及特征从古至今,农业都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基础。
经济市场环境的改变对农业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产业集群应运而生。
农业产业集群的出现满足了经济发展需求。
农业产业集群,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联系密切的生产者、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是能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增强农业产品竞争力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4]。
农业产业集群理论研究
业发展顺 利 ,就 会有一批 相关企业逐渐 聚集在这个 企业周 围, 最终形 成产业集群 。资源可 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 自然资源 ,如 我们 平 常所 说 的土 壤 、气候 、矿 藏 、湖 泊 、森 林 、地理 位置 等 ,一 种是非 自然 资源 ,如 劳动力 、知识技能 、资本等 。农业 更 是一 个对 自然 资 源依 赖很 强 的产 业 ,农 业 自然条 件和 资源 因素是农业 产业集群 形成 的必 要条件和物 质基础 ,也是其可持 续发展 的支撑 。由于地域 的不 同 ,它 的地 质、气候 、水文等 内 在 的 自然 条件就 能影响农产 品的类型 、品质 。以上 的条件就使 得 成 本 成 为 了关 键 因 素 ,农 产 品 加 工 企 业 为 了减 少 运 输 成 本 以 及减少特殊 农产 品保 鲜的费用 就必须聚集 到该农业 生产 基地周 围 。例如 ,法国 的香 槟省位于 法国北部 ,其 种植 的葡 萄适于酿 造香槟酒 原因就在于 它是在 阳光充足 、气候 寒冷且土壤 干硬 、 雨水充沛 的环境 中生长而成 的。这样 ,农 业资源禀赋 的地理空 间分 布 的差 异就 决 定 了某些 农业 加 工企业 以及互 补企 业 的选 址 ,使他 们聚集在农业生产基地,从而形成 了农业产业集群。 22追求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 农业产 业集群 的价 值链很长 ,包括农产 品的研发 、培植、 农产品 的生产 、营销 、运 输 ,大量 的企业 为了获得外部 规模经 济 而进行集聚 。农产 品的种植者 ,在一个 区域 的聚集种植不 仅 可 以 享 受 当地 科 研 开 发 的 成 果 ,还 可 以 通 过 相 互 学 习彼 此 的 种 植经 验 ,获得 学习效应和 技术溢 出效应 。农业 关联企业和支 持 机构 追求外 部经 济效应 是形成农业产 业集群 的市场决定 力量 。 马歇 尔最早分析 了 “ 产业 区 ”的外 部经济机理 。他认为 ,企业 集聚有 利于技 能、信息 、工艺和新 思想 在集群 内的企业之 间迅 速传 播和应用 ;产 业集聚 能促进相关辅 助产业 的成 长 ,提高 公 共设施 的利用效 率; “ 产业 区 ”还有利 于人才市场 的建立 。克 鲁格 曼 认 为 ,当 由空 间差 异造 成 的集聚 带 来更 高 的回报 时 , 使其 获 得 了区域 性 规模 报酬 递增 效 果 ,从而 促进 产 业集 群 的 形成 。外 部经济具有 正反馈机 制 ,一旦 企业聚集于某 个区域 , 新 的企业 也回加进来 ,从而促 进集聚体 的进一步发展 ,产生更 大 的外 部 经 济 ,如 此 循 环 下 去 , 使 集 群 快 速 成 长 起 来 。 农 业 产 业集群外 部性的经济 功效主要表现 在 :其 一,专业化 的农业产 品生产在某 一区域密 集加剧 了市场 竞争 ,从 而形成迫使 生产者 努力提高 技术的高压环 境 ,有利 于区域专业 化水平 的进 一步提 高 ;其二 ,专业 劳动 者 的地 理集 中有 助 于信 息流 动和 技术 外 溢 ; 其 三 , 专 业 化 规 模 的 扩 大 也将 引 起 对 专 业 化 服 务 项 目的 需 求 ,有助于农 业集群领域 内社会化 服务体系 的建立和完善 ,降 低外 部交 易费用 。如许 多同类农业 关联企业 都面临着不经 常使 用但 却又必 不可少的 资源 投入 ,如某 些检测 设备、仪器等 。产 业集 群将会有 专 门提供这 些设各 、仪器 的服 务机 构诞生 ,从 而 降低 每个企业 的经营成本 。其 四,共 享基础设施 。 同一产业 的 企业 在地理上 的集中 ,比较容易 的获得 配套 的产 品和服务 ,并 以较 低的代价 从政府 以及 其他公共机 构获得 公共 物品或服务 。 这些 都使 区域 内的企业 降低 了交 易成本 ,能 以更高的生产效 率 来 生产 或服 务。为 了获得外 部经济 效应 ,大量 与农业 特定产业 的关 联企业和机 构就在一 定的区域柔性 聚集 ,形 成了一个在产 业 间分工合作 与竞争 的系 统。这样 ,在 以农业生产基 地为特 定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摘要]产业集群强劲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家或地域竞争力的要紧来源。
本文第一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产业集群的要紧竞争优势表现为外部经济、社会资本、创新和创新网络四个方面。
[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创新一、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点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一起性和互补性相联结。
产业集群不是单纯的产业空间集聚,而是根植于地址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各类正式合作关系和非正式交流的社会经济网络。
典型的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四个要紧特点:1.空间集聚特点:任何一个产业集群都是大量企业在空间的聚集,成员企业和辅助机构被一起“锁定” 在必然区域,使经济活动高度密集,能够较容易地取得专业化的、弹性的劳动力,具有较强的地域相关性。
2.专业化特点:产业集群的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点,企业成员之间围绕产业链及其效劳性机构、行业组织实行精细的专业分工,形成了社会化分工网络。
3.根植性特点:所谓根植性是指通过集体性组织来成立信任和许诺,使得不同利益各方协同作用,从而取得益处,同时维持高度的灵活性。
一起的社会文化环境使集群内产业家产生信任、明白得和彼此合作,并形成集群内企业间的一种特殊黏合剂,使众多产业粘结在一路,既营造了区域创新环境,又使产业深深扎根于本地。
4.网络创新特点:集群内的成员企业和辅助机构通太长期的联系形本钱地化网络,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之间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频繁地进行着商品、效劳、信息、劳动力等贸易性或非贸易性的交易、交流和互动,彼此学习,紧密合作,一起推动区域的进展和产业的持续创新。
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之因此在猛烈的全世界经济竞争中表现出良好的竞争态势,在于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大量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的集聚,能够形成其他区域所没有的强劲而持续的竞争优势。
1 .外部经济优势。
产业集群的外部竞争优势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共享的优势。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1]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研究吕天群科技资讯—2006 年15期.[2] 浅谈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措施陈新永江苏环境科技— 2006 年01期。
[3]浅议水利工程建设期的环境保护措施陈刚[1] 戴凤霞[2]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年3期.[4] 水利工程水环境效益的影响因子与量化模型具杏祥[1] 宋春山[2]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 年1 期。
[5] 论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孙景亮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 年2期。
[6]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胡建军科技园地- 2005 年2 期。
[7] 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张伟龚爱民河北水利— 2005 年9 期。
[ 8]水利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形成负面影响的对策探讨陆孝平、徐世钧水利发展研究- 2005 年10 期.[9]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曹永强, 人民黄河- 2005年1 期.[10] 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水环境定量评价徐晶、宋东辉四川水利- 2005年1期。
[1]黄学群.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定位及类型选择.天津农业科学2004,10(1):51—54[2]张聚臣,陈祥等.对农业科技园区存在必要性及经营发展策略的思考[J].农业纵横,2005(5).[3]马永清,赵宪军,张志鹏.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战略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12)。
[4]王朝全。
从农业技术的物品性质论农业科技园的制度逻辑[J].中国科技论坛,2003(6)。
[5]王树进。
农业科技园区经营亏损原因探析[J].科技与经济,2003(3).[6]朱清海,李崇光.农业科技园区企业化经营的理论和优势效应分析及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5).[7]甘顺。
农业科技园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贵州:贵州大学,2005.[8]黄小晶.农业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证探析[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2.[9]孙振玉。
农业产业园的规模经济与效益分析研究
农业产业园的规模经济与效益分析研究引言农业产业园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园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具有规模效益明显、资源利用高效、经济效益稳定等优势。
本文将对农业产业园的规模经济与效益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1. 规模经济对农业产业园效益的影响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渐增加的现象。
农业产业园作为一种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经营形式,规模经济对其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1.1 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农业产业园的生产规模较大,通过规模扩张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集中采购,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相对较大的生产规模可以提高农业产业园的生产效率,使得产量得到显著提升。
1.2 提高市场竞争力农业产业园通过规模经济效应,能够降低产品单价,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获得更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1.3 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农业产业园规模经济的实现需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使园区内企业之间进行技术创新和进步,提高综合竞争力。
2. 农业产业园的效益分析农业产业园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其效益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
2.1 经济效益农业产业园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园可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与园区相关的企业,形成农村经济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园以特色农产品为主导,推动农业从传统单一的粮食种植向经济作物、高效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多元化发展。
2.2 社会效益农业产业园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村就业:农业产业园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减轻了农民转移就业压力。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
农业产业集群的成长路径及经济效应分析——以扬州市为例
作用。
[ 键 词 ] 业 产 业 集 群 ; 长 路 径 ; 济 效 应 分 析 关 农 成 经 [ 中图 分 类 号 ] 3 1 F 2 [ 献标识码] 文 A [ 章 编 号 ] 0 49 4 (0 8 0 —0 10 文 10 —9 0 2 0 ) 10 5 —4
d v l p n f t e a r u t r li d s r ,tis t o s me l c l n l ss e eo me to h g i l a n u t y re o d o o a ay i :Th i i f Ya g h u o h g iu t r l n u t y c u a e man ct o n z o n t e a rc lu a d s r y i
Th o h Pa h a o o i f c e Gr wt t nd Ec n m c Ef e tAna y i f Ag i u t r lI u t y Cl s e s l ss o r c lu a nd s r u t r
— —
Ta e Y a g ho t s a x m pl k n z u Ciy a n e a e CHE Go gj n N n — u
群 的成果 和其 他 学 者 的 理解 , 结 合 农 业 自身 的特 并
题 一般被 看作 是工 业 和 商 业 的 专 有 问题 , 此 , 乎 因 几
邮鸭 、 藕 、 荷 江都 花 木 、 州 鹅 等 当地 特 色 资 源 , 扬 进行
农业产业集聚的效应与对策
产业集聚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农业产业集聚的发展空间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积极申请并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 高农业产业集聚区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贸易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开展农产品贸易合作,拓展农业产业集聚区的 发展空间和市场渠道。
提高国际化水平
鼓励企业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 农业产业集聚区的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农业产业集聚的发展趋势
绿色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农业产业集聚 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技术为农业产业集聚提供了新 的发展机遇,促进数字化转型。
国际化合作
农业产业集聚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实 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产业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推动农业 产业集聚向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发 展。
研究展望
探索农业产业集聚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之间 的内在联系,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
学依据。
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农业产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 对性的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对策,推动农业产业集聚健康
发展。
深入研究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为制定 农业产业集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保障农业产业集聚可持续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01
完善农业产业集聚区内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提高
企业和员工的生活质量。
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
02
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为农业产业集聚区提供稳定、
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03
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业
农业科技园区集群效应与竞争力分析
20 07年 1 2月
农 机 化 研 究
第 1 2期
农 业 科 技 园 区 集 群 效 应 与 竞 争 力 分 析
王 旭 ,于 姝 ,杨 印生
(吉林 大 学 生 物 与 农 业 工 程 学 院 ,长 春 1 0 2 3 0 5) 摘 要 :农 业 科 技 园 区是 现 阶 段 我 国推 行 的重 要 组 织 模 式 ,是 一个 基 于 资 源 特 色 的 企 业 密 集 区 ,具 有 集 群
模 式 ,具 备 集 群 的先 天 优 势 ,可 以有 效 借 助 集 群 优 势 ,促 进 园 区发 展 。
转变。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 美 国为 代 表 的 发 达 国 家 为 了将 高新 技 术 引入 到农 业 生产 领 域 ,加 速农 业 的 产 业化 与 现 代化 进 程 ,借 鉴 工 业 科 技 园 区 的经 验 和
12 协 同 效 应 .
所 谓 协 同 ,是 指 某 复 杂 系 统 内各 子 系 统 由于 联
国家科 技 部 2 0 年 7月 发 布 《 业 科 技 园 区指 南 》 01 农
明确 指 出 :“ 业 科 技 园 区作 为 农 业 技 术 组 装 集 成 、 农
合 行 动 所 产 生 的整 体 效 果 超 越 各 要 素 自身 的 单 独 作
用 所 带 来 的效 果 , 即 “ + >2 。 1 1 ” 农 业 科 技 园 区 集 群 是 取 得 协 同 效 应 的 最 有 效 载
科 技 成果 转 化及 现代 农 业 生产 的示 范 载 体 ,是 我 国
现 阶段 推进 新 的农 业 科 技 革 命 与实 现传 统 农 业 向现
体 和 最 佳 形 式 , 是 集 群 独 具 的最 根 本 的竞 争 优 势 。 也 集 群 内 企业 通 过 实 行 前 向或 后 向 整合 、以及 联 合 原 材 料 供 应商 或销 售 商 采 取 资 源共 享 、降低 成 本 的方
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实施指南
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实施指南第1章引言 (3)1.1 农业可持续发展背景 (3)1.2 规划与实施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3)第2章农业现状分析 (3)2.1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3)2.2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4)第3章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原则 (4)3.1 可持续发展理念 (4)3.1.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5)3.1.2 公平性与包容性 (5)3.1.3 长期性与动态性 (5)3.2 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 (5)3.2.1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5)3.2.2 优化资源配置 (5)3.2.3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5)3.2.4 提高农民素质 (5)3.2.5 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6)3.2.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6)第4章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 (6)4.1 农业资源现状与评价 (6)4.1.1 土地资源 (6)4.1.2 水资源 (6)4.1.3 生物资源 (6)4.1.4 气候资源 (6)4.2 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6)4.2.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6)4.2.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7)4.2.3 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 (7)4.2.4 应对气候变化 (7)4.2.5 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7)4.2.6 增强农业资源监测与评价能力 (7)第5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7)5.1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成因 (7)5.1.1 土壤退化与污染 (7)5.1.2 水资源紧缺与污染 (7)5.1.3 生物多样性减少 (8)5.1.4 农业面源污染 (8)5.2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 (8)5.2.1 土壤保护与修复 (8)5.2.2 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 (8)5.2.3 生物多样性保护 (8)5.2.4 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8)5.2.5 生态农业发展 (9)第6章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9)6.1 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9)6.1.1 农业产业区域布局 (9)6.1.2 农业产业产值结构 (9)6.1.3 农业产业技术结构 (9)6.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9)6.2.1 优化区域布局 (9)6.2.2 调整产值结构 (9)6.2.3 提升技术结构 (10)6.2.4 促进产业融合 (10)第7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10)7.1 农业科技创新现状与需求 (10)7.1.1 现状概述 (10)7.1.2 需求分析 (10)7.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10)7.2.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0)7.2.2 农业技术推广 (11)第8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 (11)8.1 农业社会化服务现状分析 (11)8.1.1 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概况 (11)8.1.2 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11)8.2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12)8.2.1 完善政策体系 (12)8.2.2 构建多元化服务主体 (12)8.2.3 优化服务内容 (12)8.2.4 健全服务机制 (12)第9章农业政策与法规保障 (12)9.1 农业政策与法规现状分析 (12)9.1.1 政策支持现状 (12)9.1.2 法规保障现状 (13)9.2 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建议 (13)9.2.1 完善农业政策体系 (13)9.2.2 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建设 (14)9.2.3 强化农业政策与法规的执行与监督 (14)第10章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与评估 (14)10.1 实施策略与措施 (14)10.1.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4)10.1.2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4)10.1.3 保障农业生态环境 (14)10.1.4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14)10.2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与监测 (15)10.2.1 评估指标体系 (15)10.2.2 评估方法 (15)10.2.3 监测与预警 (15)10.3 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与政策建议 (15)10.3.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5)10.3.2 加强组织协调 (15)10.3.3 深化农业改革 (15)10.3.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5)第1章引言1.1 农业可持续发展背景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乡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专业型农产品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及发展策略——以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为例
专业型农产品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及发展摘 要:发展现代种业,建设产业园区是提升种业发展水准的重要载体。
该文分析了甘州区制种产业发展的现状,并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园区规划的特点及在规划控制和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最后,对于园区产业如何做优做强,解决产业发展困境,提出了园区发展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现代种业;规划设计;产业园区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近年来,国家将种业安全提升到了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一系列种业振兴的方针、政策倾斜,使种业发展形成了利好的发展局面。
长期以来,国内玉米种子市场一直由东北、华北部分省区制种企业占领,随着西部大开发推进,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代表的甘肃制种基地迅速崛起。
作为黑河流域的核心区,张掖市是全国最大的市级规模化玉米制种基地,2020年玉米种子生产面积达到95.63万亩,产种4.2亿公斤,玉米制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42%和40%。
同时,由于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等特点,张掖市甘州区被种业界称之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王国”,生产的玉米种子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和商品价值。
因此,依托现有制种面积和产量,打造一座集统一加工、集中仓储、统一交易结算的全产业链条的种子园成为甘州区振兴玉米制种产业的重要抓手。
1 甘州区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现状1.1 制种面积稳定,产量稳步提升张掖市甘州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区耕地面积115.37万亩。
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甘州区发展玉米制种产业多年,截止目前,全区制种种植面积共计61.46万亩,约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3%,鲜果穗年处理量达到52.15万吨。
此外,甘州区按照“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管控智能化、生产集约化”标准,有序推进30万亩农田向现代化高标准农田转变。
通过高标准农田的科学管理,制种产量有望稳步得到提升。
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市场分析报告
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是指在特定地区,依托该地区农产品的特色和优势资源,打造的集特色农业生产、加工、展示、体验和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安全、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特色农业产业园区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报告通过对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和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章框架:本部分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结构框架,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的内容安排和重点议题。
2. 章节内容概述: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概括和介绍,让读者对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阅读。
3. 文章逻辑顺序:介绍本文各个部分的编排顺序和逻辑关联,确保文章内容连贯、清晰、有条理,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4. 阅读指引:提供一些阅读指引,建议读者在阅读本文时可以重点关注哪些部分,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文所述内容。
5. 期望效果:说明本部分内容的预期效果,即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部分内容能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理解和运用文章提供帮助。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便于他们更系统地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各个部分。
1.3 目的:本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对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以全面了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等方面的分析,为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战略参考。
同时,本报告旨在为相关农业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市场情报,帮助他们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和投资决策。
通过深入剖析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的概况及其市场情况,以期为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1.4 总结通过对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市场进行全面分析,我们发现该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
农产品产业集群
农产品产业集群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我国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农业也逐渐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农产品产业集群的时代。
本文将从农产品产业集群的概念、发展现状、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念农产品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以农产品为核心,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和相互配套,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农业产业群体。
它可以以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形式出现。
二、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农产品产业集群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例如,杭州湾柑橘产业集群以及成都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等,它们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合作,提高品质和效益,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我国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突破,例如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应用以及绿色食品的推广等,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三、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资源优势: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农业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产业集群。
例如,东北地区的大豆产业集群、南方地区的水稻产业集群等,它们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2.规模经济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通过整合资源和生产要素,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同一区域内互相竞争和合作,通过大规模生产和采购,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3.市场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通过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生产,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例如,杭州湾柑橘产业集群通过严格的品质控制和品牌建设等手段,使得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
4.创新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例如,农业科技的应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等,都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地位。
四、挑战农产品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资源短缺:不同地区的资源差异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农产品产业集群较为脆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12—05;修回日期:2004—02—11*本文是武汉市软科学计划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与新经济”研究内容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朱清海(1969—),男,湖北监利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教学与研究;李崇光(195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教学与研究。
第25卷第3期农业现代化研究V o l.25 No.32004年5月RESEA RCH OF AG RICU L T U RA L M O DERN IZA T IONM ay 2004 文章编号:1000—0275(2004)03—0190—04农业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优势效应分析及策略*朱清海,李崇光(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摘 要: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区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及其技术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空间区位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农业科技园区产业集聚优势效应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技术创新;产业集群中图分类号:F 306.3 文献标识码:AOn Effect of Industrial C luster in Agriculture SciTech Park and StrategyZHU Qinghai,LI Chong g uang(College of Humanites and Social Sciences ,H uazh ong A gricultu ral U nivers ity ,W uhan 430070,China)Abstract :A naly sis o n fundamental and effect o f t echno lo gy inno vation and co mpetitive adv antag e and space ar ea super ior it y in ag r icultur e sci t ech par k,ex pounded main sugg estio n of r aise effect o f industr ial cluster inag riculture sci tech par k.Key words :agr icult ur e sci t ech par k ;techno lo g y innov atio n ;industr ial cluster1 农业园区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1.1 外部经济理论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技能、信息、技术和新思想在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传播与应用,集群是中小企业的自组织聚集体,要这个聚集体中存在着非常丰富的外部经济性,即因产业在地域上的集中而导致社会分工深化、企业联系加强和区域资源利用提高所产生的成本节约,实现规模经济。
1.2 增长级理论佩鲁认为,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集中于一些地区或大城市,以较快的速度优先得到发展,会产生“乘数效应”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即具有优势的地区随着产业聚集日益成为增长极,通过增长极产生扩散效应,带动邻近地区共同发展。
1.3 新竞争经济理论波特认为,企业集群是指集中在特定区域的、在业务上相互联系的一群企业和相关机构。
这种由独立的、非正式联系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形成的企业集群,代表着一种能在效率和柔韧性方面创造竞争优势的空间组织形式,它所产生的持续竞争优势源于特定区域的知识、联系及激励,是远距离的竞争对手所不能达到的。
1.4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理论产业集群现象也可以从规模经济效应与范围经济效应加以解释。
¹规模经济效应。
由于技术的融合,以及研究开发的分层必然导致创新节点增多、创新链单元拉长,在创新节点大量增多后,企业可以借助同质技术来开发平台,进行技术和产品的多样化。
º范围经济效应。
企业由于技术的大量融合,使得企业能够对各种各样的技术实施结合与重组,环境不同的技术具有对其他技术“跨界施肥”的潜能,因此会产生新发明,从而提高产品和工艺的绩效。
1.5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解释科斯通过引入交易费用概念来刻画市场运转的成本,他指出,企业组织成本与交易成本的边际上的比较决定了企业的边界和企业对市场的替代程度,因此,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纯市场组织与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体组织”,它“比市场稳定,比企业灵活”。
而集群的经济性在于获取企业间分工的收益和降低企业间的交易费用。
2 农业园区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效应农业园区集群的创新效应主要来源于集群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创新资源的可得到性、“追赶效第3期朱清海等:农业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优势效应分析及策略191应”和“拉拨效应”、吸聚作用以及植根性等方面。
2.1 知识的溢出效应知识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知识一旦被创造出来,传播的速度越快,拥有的人越多,为群体带来的福利就越大,但是知识中有一类知识,如凭借经验积累发展起来的知识,通常称为隐含知识,是不能具体化、系统化的,没有人际间的频繁接触和耳濡目染是很难传播或者传播速度很慢。
在产业集群的地方,同行业的生产厂家,供应商、重要的客户以及相关产业交织在一起,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人们接触和交流的频率较高,从而增加了经营的“透明度”,行业的秘密不再是秘密,“空气中弥漫着产业的气味(马歇尔语)”,因此,处于集群中的企业很容易获得研究开发、人力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外溢效应。
2.2 创新资源的可行性创新资源越容易获得,创新便越有优势,创新资源主要包括人才、资金和技术。
从人才资源来看,产业集群把各种人才吸引到同一地方,从而使厂商更容易得到所需要的人才,而各种人才也更倾向于在产业集群的区域谋职。
从资金资源来看,产业集群容易使风险投资家了解产业的发展动态,判断拟投资企业的发展前景,从而降低了风险投资家寻找投资项目的信息成本。
因此,越是产业集群的地方越容易获得风险资金。
从技术资源来看,一方面,完善而集中的产业体系强化了相对产业领域的研究力度以及对新技术的快速反应能力,另一方面,知识的溢出效应也使得企业更容易获得相关技术。
2.3 “追赶效应”和“拉拨效应”企业彼此的接近和了解使得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强,由于竞争障碍的减少和攀比心理作用,企业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后进企业更容易模仿先进企业,先进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会更努力创新。
尤其当一个强有力的新竞争者出现时,模仿效应会使其新思想往前、往后、横向传递,从而使整个行业受益。
同时,由于相互支撑的产业之间存在着彼此的所谓“拉拨效应”,集群内的某些产业可能因为集群内那些先进的相关产业的拉拨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2.4 吸聚作用就象物理学中的物体质量越大,万有引力越大一样,产业集群规模越大,也越能够吸引更多的厂商加入。
一是吸引外来者的进入,据有关调查表明,在对外商有吸引力的地区,集群存量每增加10%,该地区被未来投资者选中的可能性就增加5%—7%。
二是吸引衍生公司的加盟;衍生公司是指由园区内高技术企业的科技人员或者母体公司中的企业家分离出来创办的新公司。
企业集群程度越高,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往往越发达,衍生公司就会越多。
这些衍生公司通常都把选址靠近母公司,利用原来的关系网络和共享的信息资源,开展创新活动。
2.5 植根性产业集群可以使经济主体之间容易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产业关联和共同的产业文化,并且创建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业规范。
在这一套行为规范的指导下,人们相互信任和交流,从而加快了新思想、新观念、信息和创新的扩散速度[1]。
3 农业园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效应3.1 生产成本优势第一,农业园区的企业由于共享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机构,以及因集群而吸引大量的生产要素供给,使得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有效提高,长期成本曲线向下移动。
第二,由于集群内激烈的竞争导致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以及因知识的外溢引发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3.2 产品差异化优势企业的产品差异化战略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溢价和竞争力,由于产业集群,企业能够从大量的市场信息和竞争对手的信号中清晰地辨明顾客的需求趋势和产品的变动趋势,因此能比集群外的企业更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品种与花色以及延伸服务等,从而形成产品的差异化优势。
3.3 区域品牌优势由于农业园区的产业集群,企业在地理位置上同竞争对手靠近,能够扩大市场份额,其原因在于:这种集群能够降低搜索成本、贸易和非贸易成本;同时,集群内部不仅包括大量的竞争和协作的企业,还拥有大量的中介组织,他们不仅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服务,而且还强化了企业与外部环境尤其是市场的联系,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形成了区域品牌优势[2]。
4 农业园区产业集群的空间区位效应农业园区集群的空间区位效应主要表现在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的产业藕合机制上。
一般来说,一个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农业科技园区,在空间结构上的布局分为3个层次:即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见图1:核心区是园区的主体,是农业科技园进行新技术、新品种试验、技术组装、科技成果转化的场地,它集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和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培192农业现代化研究第25卷训、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物质要素、资金要素、人才要素在核心区高度聚合,全面集中,在此形成和培训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并成为农业科技的辐射源。
示范区和辐射区是农业科技园产业开发、技术示范和农产品生产的场地,是园区的丛体。
示范区在核心区的技术、种苗、资金、信息、科技培训的带动下,通过企业化的运作,进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技术示范,孵化新的产业,开发新的产品。
辐射区是农业科技园区进行技术示范推广和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场所,通过与核心区、示范区的科技对接,品牌联结和科技服务,实现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农业经营规模化和农产品销售品牌化,提升园区竞争实力。
图1 农业科技园集群的空间区位结构模型农业科技园三区之间的藕合机制,主要通过科技对接、品牌对接和服务对接,来形成园区集群的空间区位效应,见图2:图2 农业科技园区集群效应的联结关系示意图4.1 科技对接通过核心区的建设,把先进科技成果、资金、信息、企业的科技开发推广人才有效地聚集在一起,完成对先进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并向产前、产中、产后渗透,形成集群产业链。
通过技术传递,示范区对核心区成熟的组装技术和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吸纳和再创新,示范区对核心区成熟的组装技术和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吸纳和再创新,通过较大面积的技术示范和产业孵化,归纳和总结成功的技术示范和产业开发的经验,形成较大面积的技术示范和产业孵化带,并通过技术扩散,把配套的农业技术和产业化经营模式传递到辐射区,让农户按照核心区制定的生产标准、技术规程和农作物的栽培模式,生产标准化的农产品,以此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的市场竞争力。
4.2 品牌对接由于核心区农产品的产业集群,在园区会形成农产品区域品牌,然后通过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方式向示范区和辐射区进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