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提升练习中图版必修1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提升练习中图版必修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提升练习中图版必修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然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
它塑造了我们的地理景观,影响了人类的活动,甚至还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高中生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对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和提升。
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降水等对人类活动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寒冷干燥的气候则限制了农业的繁荣。
此外,气候条件还会影响人类的居住习惯、交通方式和健康状况。
2、地形地貌的影响:地形地貌如山地、平原、河流、湖泊等也对人类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人类倾向于在平坦的地形上建立城市和农田,而河流和湖泊则为农业和水上交通提供了便利。
同时,地形地貌还决定了地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活动。
3、自然资源的影响:自然资源如水、土壤、矿产等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丰富的矿产资源则可以促进工业的繁荣。
此外,自然资源的分布还会影响人类的居住地和经济发展。
三、如何应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适应自然环境:人类需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学会适应自然环境。
例如,在干旱地区,人们需要学会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
在寒冷地区,人们需要适应低温环境,采取保暖措施。
2、改造自然环境: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改造自然环境。
例如,通过水利工程来改变水资源的分布,通过农业技术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但是,改造自然环境也需要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的破坏。
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例如,在农业方面,我们需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在工业方面,我们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提升练习中图版必修1
i第四章章末总结提升参考答案:①矿产与城市 ②影响交通运输线路走向 ③近代气温波动上升, 全球变暖④强冷空气入侵 ⑤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⑥影响当前人类的生产生活盼匮干Y相互交替一球r一全代变七然杵瘦口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网对交通线 路的影响■I 愚响交通运输方式廉响线网密度和分和格局I[触摸咼考]主题一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 服务业。
据此完成(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 . 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D. 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 H.是( )A 位置适中B . 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 经济中心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甲城市建有港口,而该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 港口服务业,故甲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港口。
第(2)题,因该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甲城市是该国最主要的港口, 甲城市成为该国的经济中心, 进而发 展成为该国的首都。
答案:(1)D(2)D主题升华*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1 •分析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应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 城市的兴起。
分析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则要注意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找出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2•在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时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 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
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 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之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之为动态因素。
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 地形与河流相比,前两者可以称之为宏观因素, 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以称之为微观因素。
—主要公谿 —般公路2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整合提升 湘教版必修1
第四章章末整合提升一、河流流向的判断1.根据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河流在山谷中流动,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
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较小。
3.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4.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城市合理规划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工业与住宅区的区位,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食品厂等)应位于上游地区;会产生污染的工厂(如电镀厂、化工厂等)应位于下游地区;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较高处等。
例1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环境功能区规划,按照不同的水质使用功能、水文条件、排污方式、水质特征划分水质功能区,监控断面,建立水质管理信息系统等。
材料二华北某地水环境功能分区及垃圾场建设规划图。
(1)指出图中河流的流向。
(2)简述饮用水集中取水口位置分布的原因。
(3)规划在甲、乙、丙、丁四处选一处建垃圾填埋场或垃圾发电厂,若建垃圾填埋场选________处最合理,若建垃圾发电厂选________处最合理。
(4)简要说明图示水环境功能区Ⅰ对Ⅱ、Ⅲ所起的作用。
答案(1)流向:自西向东流。
(2)原因: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3)丁乙(4)起到保护河流源头的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作用。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饮用水集中取水口与市区的位置判断,取水口应位于河流上游,故河流自西向东流。
第(2)题,取水口应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第(3)题,垃圾填埋场应建在河流下游,减少对城市地下水的污染;垃圾发电厂主要考虑风向,华北地区的盛行风向为东南、西北风,故大气污染企业应布局于与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
第(4)题,Ⅰ位于Ⅱ、Ⅲ的上游,为水源地。
二、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和区位选择的一般步骤例2墨脱公路工程于2012年竣工通车。
2018-2019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自然条件对
2018-2019 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课后练习试卷【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 :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A.人类的家园——地球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C.轮廓模糊的星云D.正在太空运行的宇宙飞船【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天体是指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存在形式。
地球、星云和运行在太空中的宇宙飞船都是宇宙中的物质存在形式,故属于天体,而天空中的云朵属于地球的一部分,故属于天体。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类型。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天体的真正涵义。
2.与银河系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A.太阳系B.河外星系C.地月系D.总星系【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
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为:最高一级为总星系(即目前所知的宇宙范围),第二级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银河系又向下分成第三级的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向下分成最低一级的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
与银河系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
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
3.太阳活动的变化周期大约是()A.7年C.11 年B.9 年D.13 年【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的爆发周期约为11 年,故 C 正确。
考点:太阳活动。
4.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A.长江口河道向南偏,使北支水道不断淤塞B.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相关性D.产生“磁暴”现象【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长江口河道向南偏,使北支水道不断淤塞,是地球自转的影响, A 不是,选 A。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整合提升 中图版必修1
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 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 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 同时要延长产业链,提 高经济效益
矿产 资源
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 煤炭主要分布在
陆、北美大陆,石油主 华北、东北,石
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 油主要分布于东
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 北、西北、华北,
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 铁矿分布于辽宁、
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河北、四川等地
解析答案
(2)分析说明预防干旱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 主要预防措施有:调整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 建设、兴修水利;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监测机制, 实施人工增雨等。 答案 调整农业结构,改进耕作制度,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 建设,营造防护林,兴修水利;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 强监测机制,进行人工增雨等。
(1)结合材料分析西南地区此次严重旱灾形成的原因。 解析 结合材料中的气候异常、降水偏少、持续高温等信息并联系西南 地区的地貌、地质特点分析。 答案 气候异常,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势力偏弱,使得降水较少,干 旱时间长,形成春夏连旱;持续高温天气,使用水量和蒸发量增大,加 剧了干旱;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暗河,下渗严重, 地表水缺乏;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多断层,不利于修建大型的水库, 水资源的储备不足。
东部季风区多耕
地 地,西北内陆多 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
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
资 草地,东北、西 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
南多林地
源
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 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地 资源被污染或破坏
森 林 东北、西南、东南 资 地区 源
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 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 北美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区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湘教版必修1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四一、选择题云桂高铁自昆明到南宁,如下图所示,在杨美站接入南宁铁路枢纽时设计了两个初选方案。
方案Ⅰ客运线直达南宁站;方案Ⅱ客运线经过南宁南站到达南宁站。
读图完成1~2题。
1.选择方案Ⅱ的理由主要是( )A.跨河桥梁较少 B.沿途站点较少C.建设成本较低 D.线路长度较短【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方案Ⅱ虽较方案Ⅰ线路长,但方案Ⅱ可利用原有的铁路,故建设成本较低。
【答案】 C2.与方案Ⅰ相比,实施方案Ⅱ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导致南宁站的负荷增加B.促进南宁城区向西北方向扩展C.导致南宁南站的地位下降D.促进南宁南站附近商业的发展【解析】方案Ⅱ经过南宁南站,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可使南宁站的负荷减轻;方案Ⅱ出南宁站后向西南方向运行,会促使南宁城区向西南方向扩展;方案Ⅱ经过南宁南站,会使南宁南站地位上升,促进南宁南站附近商业发展。
【答案】 D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
南疆铁路东起吐鲁番,西到喀什。
读图,回答3~4题。
3.南疆地区的村镇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地形与土壤 B.地形与水源C.水源与土壤 D.气候与植被4.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 )含预测)示意图,回答5~6题。
.对全球气候变暖应负首要责任的国家是( ).沙特阿拉伯四个选项中,美国经济最发达,是能源消耗大国,排放温室气体最多,应该对全球气候变暖负首要责任。
.如果人类继续任其发展,产生的后果可能有( ).中亚地区湿度增加.南极地区紫外线增多【答案】 D8.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B.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C.使太阳活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D.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解析】CO2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大气中CO2浓度过大就会产生明显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归纳提升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归纳提升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1.地形影响聚落的形态、密度,山区对交通线的制约作用较为明显。
2.全球气候变化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和近现代的气候变化三个阶段,并由此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3.不同历史阶段,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同,对于自然资源应该做到可持续利用。
4.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涝灾害对我国的影响较为频繁。
专题一影响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因素(加试)1.影响城市聚落分布的综合因素2.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因素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技术因素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对点演练1】读“现阶段重点开发的某区域图”。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搜集相关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体验研究性学习的乐趣。
材料一“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
材料二茶马古道路线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综合检测湘教版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孝感高级中学调考)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据此回答1~2题。
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
研究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会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减少;许多动物的栖息地会发生改变,但变化并不是特别明显;中国自然带会因为温度的上升而相应北移。
第2题,全球温度升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类生产和生活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
答案:1.B 2.A(2019·衡阳八中质检)广西梧州市是一座山城,多为丘陵地形,每年有百十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
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高度大于30 m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以下的斜坡上。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的含义是( )A.滑坡、降雨量、崩塌B.崩塌、滑坡、降雨量C.降雨量、滑坡、崩塌D.降雨量、崩塌、滑坡4.关于该市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图表明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均衡性B.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C.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D.海拔高处滑坡多,海拔低处崩塌多解析: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西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降水充沛,由图中曲线及降雨量数值可知a曲线应代表降雨量。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练习湘教版必修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全球气候变化(答题时间:30分钟)对野象生活习性的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
读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回答1~2题.1。
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A.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2。
关于该历史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1830年)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 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
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
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3~4题。
**3. 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
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
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 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4. 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分层突破4课件中图版必修1
自然条件对交通的影响
(2014·全国卷Ⅰ)20 世纪 50 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 3~4 题。
气候变化
(2015·海南高考)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 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 5~6 题。
寒潮 8.下图为 1969~2008 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 题。
5.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7.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 500 万(2009 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 约 640 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为 540 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 15 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 16 千米。图Ⅰ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Ⅱ为对应的 气候资料。
提
· 知
章末分层突破
识
整
合
升 层 · 主 题 强
化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 内,构建出的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2014·大纲全国卷)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1~2 题。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回放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回放湘教版必修1【例1】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解析]地质灾害具有群发性特点。
在图示地质灾害中,地震是其他灾害的诱因,而其他灾害不会诱发地震,因此①为地震;滑坡、崩塌会诱发泥石流。
[答案] C【例2】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 500千米,如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B.地质C.气候D.水文(2)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
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解析]第(1)题,高速行驶的列车要想平稳运行,需要较平坦的地形,一旦起伏较大,就容易出现脱轨事件;而地质、气候、水文条件是针对小范围区域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2)题,高速铁路占地面积广,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以桥代路,主要是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答案](1)A(2)B【例3】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冰原面积缩小的原因。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3年与1992年相比,格陵兰冰原的面积显著变小,这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大量融化的结果。
第(2)题,本题考查了冰川融化带来的影响。
由于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大量的冰川融水汇入海洋,海平面上升,海洋、陆地间的作用增强,海水对海岸的侵蚀作用加剧。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后练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基础过关]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它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社会属性是指它必须有承载体,即要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才成为灾害。
现在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活动有关。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会发生自然灾害B.人类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C.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D.洪涝、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解析:只有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事件,才能称为自然灾害,如果自然事件发生在无人区,就不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孕育和发生涉及多种因素,人类活动可能诱发某些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但不能完全制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自然灾害具有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潜在性等特征,可以说突发性是自然灾害的特点,但不能说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
2.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A )①滑坡、泥石流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④火山爆发、台风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④解析:关键是紧扣“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自然灾害”这两个条件去分析四个选项,③不属于自然灾害,④纯属自然原因形成的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无关,只有①②可能由人类活动(如植被破坏、工程建设、过度开采地下水等)诱发。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B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读图可知,限电指数最高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此地区气温高,可能为伏旱天气。
地质灾害指数最高的是太行山地区、巫山地区和横断山区,该地质灾害可能为滑坡和泥石流,说明该地区降水比较丰富,综合判断为夏季。
4.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状况分别可能是( C )A.沙尘暴、寒潮B.干旱、台风C.暴雨、高温D.暴雨、低温解析: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与泥石流,主要是由暴雨天气导致,用电量大主要是由高温天气导致。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分层突破4 中图版必修1
C.耕地
D.地形
4.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解析】 第 3 题,读图可知,兰新铁路与天山南麓的 1 000 m 等高线大致平 行,且经过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铁路的修建和建成后的行车 安全;铁路没有经过城镇,且该区域河流水量小,耕地很少,故聚落、河流、耕 地都不是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故选 D。第 4 题,由比例尺可以推知,兰 新铁路在该区域距离城镇过远,使铁路促进城镇发展的作用大大减弱,这是其不 合理之处。故选 B。
【答案】 5.A 6.B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7.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 500 万(2009 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 约 640 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为 540 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 15 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 16 千米。图Ⅰ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Ⅱ为对应的 气候资料。
巩
提
固
升
层 ·
章末分层突破
层 ·
知
主
识
题
整
强
合
化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 内,构建出的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影响交通运输线路走向 ②强冷空气入侵 ③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④矿产与城市 ⑤影响当前人类的生产生活 ⑥近代气温波动上升,全球变暖
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2014·大纲全国卷)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 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 1~2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章末总结提升
[知识网络]
参考答案:①矿产与城市②影响交通运输线路走向③近代气温波动上升,全球变暖④强冷空气入侵⑤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⑥影响当前人类的生产生活
[触摸高考]
主题一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甲城市建有港口,而该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故甲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港口。
第(2)题,因该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甲城市是该国最主要的港口,甲城市成为该国的经济中心,进而发展成为该国的首都。
答案:(1)D (2)D
主题升华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
1.分析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应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城市的兴起。
分析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则要注意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找出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2.在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时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
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之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之为动态因素。
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两者可以称之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以称之为微观因素。
主题二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2.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材料一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省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
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
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应根据不同地区
特点,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答案: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
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
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
主题升华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