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7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28(二十八)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二十八):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2018年9月16日17时,第22号台风“山竹”(强台风级)在广东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登陆后势力逐渐减弱,此次台风破坏性大,对经过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下图为“山竹”的移动路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山竹”移动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阿留申低压的吸引作用B.副热带高压的推动作用C.亚洲高压的吸引作用D.低纬信风的推动作用2.“山竹”过境时,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缓解湖南的伏旱旱情B.珠江口沿岸发生海啸C.香港大量航班取消D.珠江三角洲泥石流频发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
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左图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下右图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3.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2018年10月29日,雅鲁藏布江林芝市米林加拉村段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
2017年11月18日当时发生过6.9级地震,图10是该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该堰塞湖及堰塞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地震B.运用RS技术分析堰塞体的土方规模C.堰塞湖所在地区山高谷深D.堰塞体溃决可能会引发上游洪水灾害6.应对堰塞湖溃坝危害的最佳措施是A.撤离堰塞体上游居民B.加固堰塞体C.开挖泄洪通道 D.一次性摧毁堰塞体2018年10月6日央视财经报道: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海平面上涨,位于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国每年雨季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土被洪水淹没。
高中地理总复习考点规范练17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17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2022山东潍坊抽考)2020年12月28日至31日,入冬后最强寒潮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此轮寒潮呈现移动速度快、降温剧烈、大风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局地降温超16℃,内蒙古地区出现强烈干冷天气。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天气现象的成因和本次强冷空气活动的成因相同的是()A.华南地区的“清明时节雨纷纷”B.贵阳冬季的“天无三日晴”C.北方地区的“天雨新晴,北风寒彻”D.江南地区的“黄梅时节家家雨”2.受本次寒潮影响,内蒙古牧区()A.积雪覆盖草场,饲料供应短缺B.风寒效应明显,作物大幅减产C.牲畜遭受冻害,影响生产、生活D.增加土壤水分,促进牧草返青(2022重庆质检)潮塌是在表层土壤迅速解冻,而下层土壤尚未解冻的情况下形成的一种自然灾害,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主要危害春小麦的生产。
据此完成第3~4题。
3.推测容易出现潮塌灾害的时间和地区是()A.初春河套平原B.盛夏东北平原C.深秋长江中下游平原D.隆冬华北平原4.加剧潮塌灾害的原因可能有()①秋季灌溉水量较少②冬季气温过高③秋季灌溉时间较晚④冬季降雪偏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21河北武邑检测)某地历史上曾经发生滑坡,部分滑坡体残留在坡面。
2018年,该坡面出现裂缝,自6月起,该地连续出现强降雨。
7月12日古滑坡复活滑动。
下图示意该剖面的结构。
据此完成第5~6题。
5.诱发此次古滑坡复活的直接因素是()A.降水B.坡度C.断裂D.岩性6.研究表明,不同的裂缝对滑坡的影响差异较大。
此处裂缝显著促进滑坡,主要是由于裂缝的()A.数量B.长度C.倾斜方向D.宽度“闹海风”是一种大风,并伴有吹雪、雪暴等的灾害性天气,其形成与亚洲高压的移动、风的狭管效应、水汽含量、大气对流运动密切相关。
新疆吉木乃县冬季“闹海风”频发。
下图示意吉木乃县位置。
读图,完成第7~8题。
7.图示地区最容易发生“闹海风”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8.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07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07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考题解析【高考真题1】36.(2019年卷·节选)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8分)【答案】(1)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解析】(1)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该地区位于边境地区,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多发地震灾害。
地震本身及常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本身都造成巨大伤害和损失,如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考点精讲【知识框架】【知识要点拓展】★主要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及其危害1、气象灾害2、地质灾害在分析自然灾害时,还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它们有利的一面,如盛夏时节的台风,既可以缓解当时的高温状况,又可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旱情;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可增加土壤的肥力,火山本身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3、我国的自然灾害(1)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①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壳活动强烈,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
②我国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季节不均衡和年际变化大,使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水旱灾害。
③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加重。
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一单发生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国家严重。
⑤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2)我国的气象灾害寒潮除某某、云贵地区受影响较小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影响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侵入我国加强监测预报,增强防灾能力,防抗结合☆技巧点拨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总是以区域为载体的,因此解答自然灾害类试题首先必须进行准确的地理区域定位,结合具体的区域进行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
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知识储备,建立知识与区域之间的正确联系。
2018北师大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单元17-18版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
[浙江考试标准]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和分类(2)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ad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c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化(1)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bc4。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d1.聚落的概念和分类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以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2.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海平面的影响.全球变暖会使冰川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不利: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有利: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提高植物的生产率。
考点五|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2.3.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世界主要气象灾害比较23.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章末限时集训(第四章)(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下图为我国某地村落的平面分布示意图,图中曲线为1月份平均等温线。
读图,回答1~2题。
1.此村所在地区可能是(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江南丘陵山地D.塔里木盆地2.有关村落形成这种分布形态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耕地数量少,地块小B.交通便利,有利于联系C.依山傍水,顺应地势D.靠近水源,利于农耕1.C2。
B[第1题,该地聚落呈点状沿河分布,且1月份平均气温大于0℃,应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第2题,低山丘陵地区,交通不便。
《高考调研》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选修5-1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形成原因 自然地理背景 人文 灾害 数百千 带 米的地 带 北半 球中 低纬 度灾 害带
①板块交界处→多 地震、火 火山、地震→多海 山、台风、 人口集中,经 啸;②热带、副热 海啸、风暴 济发达 带海域→台风→风 潮等 暴潮 ①不同气候带的边 缘→水旱灾害;② 热带、副热带海域 →台风→风暴潮; ③地势高差大,地 形复杂→山地地质 灾害
3.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 (1)山坡上有松散的土层和风化物质覆盖, 为形成泥石流提供 了丰富的固体物质。 (2)有陡峻的地形,沟谷上游有一定的汇水面积,下游窄小, 沟床纵剖面坡度较陡直。 (3)在中、 上游地区有暴雨或冰雪大量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 成补给水源。 (4)强烈的地震、植被的严重破坏等都可以引起泥石流的暴 发。
(2)主要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 带以及大陆断裂地震带和大洋海岭地震带。 (3)影响:摧毁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危害最严重。
2.滑坡和泥石流
类型 滑坡 泥石流
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 概念 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 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 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石块的特殊洪流 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 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 分布 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 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 地区 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 危害 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 伤亡 流的地区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 庄,破坏森林、农田、道 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 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危害
地震、滑 北纬20° 坡、泥石流 -50° 之 等地质灾 间的环 害,水旱灾 球自然 害、风暴潮 灾害带 灾害、台风 灾害
位于中低纬度 地带,人口稠 密,经济密度 大
考点深化 地质灾害的分析思路 1.地震的成因及防御 (1)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2)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①震级大,破 坏性大;②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③浅源地震;④ 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差;⑤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⑥震区交 通不便;⑦诱发其他灾害等。
2018学年高中地理选修五鲁教版练习:第3单元 第3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含解析
第三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
2.根据实际案例,分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诱发的自然灾害。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阅读教材P58~P61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生态破坏(1)产生:由于人类不合理地、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由此造成了生态破坏。
(2)直接表现:森林锐减和草原退化。
(3)灾难性后果表现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2.水土流失灾害(1)人为原因:乱垦土地、滥伐森林、破坏草地的活动,会大大加快地表土壤侵蚀的速度,在一定的条件下即构成水土流失灾害。
(2)危害①直接危害:使肥沃的表层土壤变薄乃至丧失,土地生产力受到根本性的破坏,甚至使水土流失区的人民失去基本的生存条件。
②间接危害:加剧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并且淤塞水库,抬高河床,影响航运,增大洪涝的风险。
(3)分布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南方红壤和黄壤分布区次之,东北黑土地的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
3.土地荒漠化灾害(1)概念: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原来的绿洲、耕地或草场逐渐演化为荒漠的过程。
(2)成因①自然原因: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是引起荒漠化的基本条件,但其过程一般非常缓慢。
②人为原因:人类毁林、垦荒、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等不当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人为因素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3)本质:是一种与生态破坏直接相关的人为自然灾害。
(4)我国荒漠化现状。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土地荒漠化面积最大、蔓延迅速、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正误判断:(1)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是生态破坏的直接表现。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是人为活动导致的。
()(3)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提示】(1)×生态破坏的直接表现主要是森林锐减和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是其灾难性的后果表现。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人为原因,也有其特殊的自然原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梳理+考点探究+图表技法+演练巩固)15.1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课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及影响
【例题】下图为“1969~2008 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 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第十五章
第1讲 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8-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 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 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234 56 78
(1)图中阴影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美国的干旱频发 区,在 2012 年美国“世纪大旱”中更是成为重旱区,请分析其干旱 频发的原因。
答案:西部高大山地对湿润气流的阻挡;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的影响。
(2)2012 年 10 月,飓风“桑迪”肆虐美国大陆,造成了巨大的经 济损失,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自然灾害之一。请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桑迪”成为美国最“昂贵”的自然灾害之一的原因。
第十五章
第1讲 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十五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十五章
第1讲 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1讲 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 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十五章
第1讲 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考纲展示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第十五章 1
第1讲 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4-
234 56 78
(1)美国和古巴,“桑迪”先袭击哪个国家?“桑迪”伴随着哪些天 气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生产、生活?
答案:古巴。狂风、暴雨天气。
第十五章 1
第1讲 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5-
浙江省2018高考地理(选考)大一轮复习(检测)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含答案
[浙江考试标准]章次考试内容及要求自然灾害概述1。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3。
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4。
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
分析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2。
分析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3。
列举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自然灾害与环境1。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2.分析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列举防治措施防灾与减灾列举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考向1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1.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判断一些现象或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关键是看其是否以自然变异为诱因,是否有人、财产等承灾体。
2.自然灾害的特点[考向通关]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智利的普耶韦—科登考耶火山持续喷发了15天,由于智利本国地形狭长,大量的火山灰随着气流由西向东飘过安第斯山脉后才缓缓降落,导致邻国阿根廷反而成为这次自然灾害的最大受害者.(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智利火山喷发的原因?(2)以上材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哪些特点?(3)火山喷发会带来哪些危害?【解析】智利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火山的喷发具有不确定性、周期性、危害严重等特点。
【答案】(1)智利处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处,地壳运动强烈.(2)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联系性、不可避免性和危害严重性等特点。
(3)诱发地震、海啸、火灾、崩塌等灾害,影响交通,摧毁森林,吞没土地,污染大气和水源,危害人体健康等。
●考向2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与分布1.气象危害项目干旱洪涝热带气旋成因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连续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引起低洼地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受低气压影响2.地质灾害3.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其中风暴潮是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海啸的表现及危害和风暴潮具有相似性,但成因不同.灾害成因和特点危害主要分布地区海啸是由于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巨大波涛导致船只颠覆、港口设施摧毁,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附近多地震的海域,如太平洋西岸和东岸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东亚东部和美洲西部沿海风暴潮热带风暴潮是由热带气旋(台风)或温带气旋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飓风的沿海地带,如印度洋北岸的南亚南部沿海,太平洋东岸的东亚沿海地区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春秋季节的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我国北方海区为多4主要是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给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甚至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分布比较广泛.[考向通关](2017·宁波十校联考)下图是美国的地震高危险性区域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共74张)
3、自然灾害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分为哪几类?
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
4、自然灾害的危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5、我国的自然灾害特点?
种类多,频率高,影响范围广
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地震----危害最大
2、为什么说气候是影响洪涝灾害较大的因 素?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气候因素
阅阅读读::我自国然洪资涝源灾害的频属繁性发生的原因
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原因有哪些?
锋线
夏季风
我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雨带的推移
冬季风
雨带位置
原因
华北雨带 ——锋面雨带北移控 东北雨带 制本区,出现北方盛
冬季风
7-8月份 6-7月份
阅阅读读::1自998然年资长江源流的域属的性洪涝灾害
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有哪些特点?
阅阅读读::1自998然年资长江源流的域属的性洪涝灾害
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有哪些特点? 洪水发生早、来势猛 洪峰次数多、水位高 洪水持续时间长
阅阅读读::1自998然年资长江源流的域属的性洪涝灾害
1、你认为防洪减灾的措施有哪些? 2、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应对洪水灾害?
(经典教学PPT)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 害与人 类活动 (共74 张PPT )-导学 课件( 示范)
(经典教学PPT)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 害与人 类活动 (共74 张PPT )-导学 课件( 示范)
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 滑坡、泥石流
台湾大屯火 山群主峰七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16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题组层级快练(十六)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时间:30分钟分数:9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2016·潍坊期末考试)读1960-2009年间塔里木河三条源流(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天然径流量及流域内耗水总量(单位:108 m3)变化表,完成1-2题。
年代天然径流量流域内耗水总量1960-1969 188.9 138.41970-1979 192.5 147.31980-1989 185.9 141.61990-1999 204.7 162.22000-2009 207.6 171.11.①天然径流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增加②天然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增加有关③净汇入塔里木河的水量不断增加④流域内耗水总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为缓解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②大规模实施人工增雨③推广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④大力发展绿洲农业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表格显示,塔里木河三条源流天然径流量及流域内耗水总量都呈总体增加趋势,但耗水量增加量更大,即净汇入塔里木河的水量不断减少,故①对、③错。
塔里木河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径流量的变化主要与气温升高有关,故②错;流域内生产规模和人口增加,导致耗水量增加,故④对。
第2题,缓解水资源紧张有“开源”“节流”“调配”等措施。
①③分别属于“调配”“节流”措施;目前尚无能力大规模实施人工增雨,大力发展绿洲农业会导致耗水需求增加而加剧水资源短缺,故②④错误。
(2016·邯郸质检)读世界六种主要能源消耗比重变化图,完成3-4题。
3.图中曲线4表示的能源种类是( )A.天然气B.水能C.核能D.其他可再生能源4.据图,从现在到2035年( )A.煤炭消耗量下降B.新能源比重超过常规能源C.水能消耗持续增长D.曲线3表示其他可再生能源答案 3.B 4.C解析第3题,当前就全世界而言,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第一位,所占比例正在缓慢下降;煤炭占第二位,其所占比例也在下降;目前天然气占第三位,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前景良好,对应曲线3。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第1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5
壤_s_h_u_ǐ_)的一种现象(xiànxiàng),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
②分布: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_____________地区。 干旱、半干旱
(3)寒潮。
①概念: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
②发生时间和地区:北半球_______地区的___________季节。
中高纬
深秋到初春
第六页,共47页。
类型
洪水
涝渍
成因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 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 除
从地形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 分 因素看 地区
低湿洼地
布 从气候 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
因素看 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关 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所以 系 通常称为洪涝
(1)诱因:变_________。
(2)客体: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第二页,共47页。
3.灾情大小:
孕灾环境
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__(_hu_á_n_j_ì_n_g受)) 灾、(导sh致òu灾害发生的因子 (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__zā_i_)_体__)。
4.灾害影响:
(1)衡量标准:人类社会和__自__然__资__源_的损失。 人员伤亡
第三十二页,共47页。
考点二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要点解读】 1.以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huánjìng)稳定程度: (1)增加环境(huánjìng)的稳定程度。
第三十三页,共47页。
(2)降低环境的稳定(wěndìng)程度。
第三十四页,共47页。
2.人类活动影响(yǐngxiǎng)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影响(yǐngxiǎng)人自身易损性的因素。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时练习(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读下图,完成第1~3题。
1.图示地区存在的生态破坏是( )A.土壤侵蚀B.土地沙化C.森林枯竭D.草原退化2.图中A地区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时旱情加重B.暴雨时出现山洪C.地势高容易出现霜冻D.夏秋易发生台风3.B地区因侵蚀发展易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A.火山B.地震C.泥石流D.地裂缝解析:第1题,从图示的景观看,表现的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主要是土壤侵蚀作用造成的。
第2题,A地区为黄土塬区,地形较为平坦,土壤侵蚀后,土层变薄,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干旱时易加剧旱情。
第3题,B为黄土高原的沟壑区,侵蚀发展,往往诱发泥石流。
答案:1.A 2.A 3.C读某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图,完成第4~5题。
4.图示地区沙尘暴次数多的人为原因可能是( )A.植树造林B.过度开垦C.开采地下水D.水资源利用不当5.下列因素中,不是形成沙尘暴原因的是( )A.大风B.地面沙尘物质C.不稳定的空气状态D.森林火灾解析:沙尘暴的形成因素是强劲的大风、地面多沙尘物质及不稳定的空气状态,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会加剧沙尘暴的发生。
答案:4.B 5.D读自然灾害与中国奶牛业发展示意图,完成第6~7题。
6.关于草原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雪灾、火灾直接损毁草场资源,对奶牛业的发展没有影响B.草原水灾、旱灾直接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对草场资源没有影响C.草原鼠害、虫害通过破坏草场资源,间接影响奶牛业的发展D.草原病害、酸雨对草场资源和奶牛业的发展没有直接影响7.关于我国奶牛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过度放牧,使奶牛数量增多,促进奶牛业的发展②乱采、乱挖,导致鼠害猖獗,制约奶牛业的发展③奶牛业的过度发展,会加剧草原人为灾害对草原的破坏④影响奶牛业发展的因素有草原灾害、社会化程度、奶牛品质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6题,考查的是示意图的连接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规范练17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考点规范练第34页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
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B.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低C.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增强D.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2.下列关于我国寒潮的正确叙述是( )A.冬季寒潮发生频次高,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B.秋末和初春发生的频次低,但是强度比较大,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C.寒潮发生频次高的年份,农业生产的减产一定比较严重D.东北地区寒潮发生的频次高于南方,但是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小于南方答案:1.B 2.D解析:第1题,结合我国某时段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关系,考查寒潮活动及其影响。
从图中可以判断得出,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因此B项说法错误。
第2题,我国寒潮暴发主要在冬半年,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冬季由于是北方农业生产的农闲季节,对农业影响较小,南方地区频次低,但喜温农作物受影响大,故寒潮频次高,农业生产不一定减产严重,主要看发生的季节,晚春季节,危害大。
由此判断D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5题。
3.有人说该河段“富”,也有人说该河段“险”,“富”和“险”分别是指( )A.九省通衢地上悬河B.洞庭湖畔赤壁战场C.鱼米之乡九曲回肠D.黄金水道险滩密布4.历史上,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B.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C.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D.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5.现在该段河道已基本稳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修建了荆江大堤②大量采挖河沙③进行河道的裁弯取直④减少农业灌溉用水⑤建设防护林工程⑥建设三峡水利工程A.①②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③⑤⑥答案:3.C 4.B 5.D解析:第3题,该河段是长江的荆江段。
荆江段有两大特征,一是该段为地上河,二是该段河道弯曲。
荆江段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网稠密,是鱼米之乡;该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险。
第4题,地上河易决口是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原因,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出三峡后,进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沉积。
第5题,大量采挖河沙易使河道堤防崩塌;减少农业灌溉用水会使得河道水量增大,同时会影响该地的农业生产。
下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
读图,完成第6~7题。
6.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7.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答案:6.A 7.C解析:第6题,横断山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会处,处在四川的西部,地壳活跃,降水较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秦岭位于陕西南部,是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自然地理特征的过渡性明显,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第7题,图示灾害中地震会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而暴雨与泥石流的形成密切相关,综合分析C项正确。
8.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A.导致气候变暖B.引发草场退化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增加土壤肥力答案:D解析:沙尘暴将地表土层物质带走,使当地土壤肥力下降。
因此,降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下图为1977—2012年我国东部H省洪涝灾害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9~11题。
9.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10.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降水强度大B.冰川消融快C.湖泊面积广D.植被覆盖好11.H省洪涝发生频繁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强弱变化B.地形平坦C.退耕还林还湖还草D.人口、城市集中答案:9.B 10.A 11.A解析:第9题,由图可得出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
第10题,H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强度大是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第11题,东部地区的气象灾害多由夏季风的进退变化引起。
12.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滑坡形成的原因。
坡度大、坡面疏松的岩层容易发生滑坡,结合不同岩石的图例可知③层理面斜向公路,易发生滑坡。
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第13~14题。
13.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的是( )A.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C.水库较多D.支流众多14.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答案:13.C 14.B解析:第13题,材料中已经给出是我国华北海河地区,该地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地势平坦;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河是典型的扇形水系,支流较多,当这些水流同时汇入到干流时容易形成洪灾。
水库有调蓄洪水的作用,不是成灾因素。
第14题,洪涝可能对农作物、建筑、人员伤亡等造成危害,但华北地区的洪涝在7、8月份,此时冬小麦早已收割完毕,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最大的农业州,全美一半的水果和蔬菜在这里种植。
自2011年7月以来,该地已经连续多年干旱。
2015年4月该州宣布实施强制性限水措施。
科学家预测在21世纪中期以前,加利福尼亚州将面临超级干旱。
下图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示意图。
简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干旱缺水的原因,请就如何保护农业用水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答案:原因:持续干旱;受西部海岸山脉阻挡,西风带来的大气降水不足,高山冰雪融水减少;农作物生长旺季需水量大;工业用水量增大;人口增加,居民生活用水量增大。
建议:加强立法和水资源管理、调配;加强科学预报;做好水库蓄水、水渠调水;发展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调整农业结构;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旱作物。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持续干旱的原因及应对干旱的农业措施。
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主要的农业区,其干旱缺水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首先是该地地形的影响,西部是高大山脉,对西风有阻挡作用,导致降水较少,形成持续干旱;再者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高山上冰川逐渐减少,冰雪融水减少;人为原因主要和该地的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有关,由于农作物生长旺季需水量大;工业用水量增大;人口增加,居民生活用水量增大。
为了保护农业用水,应该改进农业技术,发展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调整农业结构;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旱作物;兴修水利,做好水库蓄水、水渠调水;加强立法和水资源管理、调配;加强科学预报。
16.2016年伊始,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生十年不遇的强烈罕见暴雪。
据当地气象台监测,阿勒泰市区的累计积雪深度为57厘米,部分山区积雪高达1米多,局部积雪厚度近2米。
1月3日一旅游车队在喀拉塔斯盘山道遭遇雪崩被埋,20余辆车堵塞被困,4个小时后解救成功。
下图为新疆阿勒泰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说明新疆北部多雪灾的自然原因及其防治雪灾的措施。
答案:原因:新疆西北部山地海拔较低,巨大山口成为西风通道;西风携带水汽沿地形上升,在山地形成较多降雪,演变为雪灾。
防治措施: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长效自然灾害监测体系;就近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健全灾害应急预警救灾机制;提倡积极自救和互救,及时恢复灾后生产、生活。
解析:考查区域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新疆西北部山地海拔较低,巨大山口成为西风通道。
西风携带水汽沿地形上升,在山地形成较多降雪,演变为雪灾。
主要防治措施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长效自然灾害监测体系。
就近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健全灾害应急预警救灾机制。
提倡积极自救和互救,及时恢复灾后生产、生活。
1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
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气象灾害。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灾害主要分布于美国西海岸地区,乙灾害主要分布于美国东部、南部沿海地带。
结合美国区域地理知识,美国西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多地震活动,推测甲灾害为地震;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多飓风。
对于地震和飓风的防范措施,主要从监测与预报、应急预案、防御设施、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