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说课稿
鼓浪屿之波教案初中
鼓浪屿之波教案初中
课程名称:音乐
课时:2课时
年级:九年级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的美妙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鼓浪屿之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合理运用气息练唱这首歌曲。
4. 掌握歌曲的情境,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旋律和节奏。
2. 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
教学难点:
1. 歌曲中的弱起节奏。
2. 歌曲的情感把握和表达。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乐谱。
3.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欣赏《鼓浪屿之波》的片段,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 提问:你们对鼓浪屿有什么了解?
二、歌曲学习(15分钟)
1. 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 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
3.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借鉴。
三、歌曲分析(15分钟)
1. 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 讲解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四、歌曲演唱(10分钟)
1. 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
一、歌曲复习(5分钟)
1. 复习上节课学唱的歌曲《鼓浪屿之波》。
2. 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歌曲深入学习(20分钟)
1. 深入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2. 让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分享自己的心得。
三、歌曲实践(15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可以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
鼓浪屿之波初中教案
鼓浪屿之波初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鼓浪屿之波》,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鼓浪屿之波》的介绍、欣赏、分析来提高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鼓浪屿之波》,掌握弱起节奏,理解歌曲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鼓浪屿之波》,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学难点:歌曲的弱起节奏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鼓浪屿的地理位置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歌教学:
(1)教师播放《鼓浪屿之波》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弱起节奏的演唱。
(3)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讲解歌曲的象征意义。
3. 歌曲欣赏:
(1)教师播放《鼓浪屿之波》歌曲,让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 演唱练习: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鼓浪屿之波》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鼓浪屿之波》。
2. 学生能够理解《鼓浪屿之波》的象征意义,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准确掌握弱起节奏,表现出良好的歌唱习惯。
五、教学资源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城关中学李芳芳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东方之珠》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突出本单元“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教具准备:录音机、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1、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上学期我们所学习的《七子之歌》,同学们还知道“七子”除了澳门以外,还有哪些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闻一多先生在这部组诗的每一首末尾都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句话,以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通过《七子之歌》的学习,我们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词曲作者心向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那么在《七子之歌》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欣赏一首同类主题的歌曲---- 《东方之珠》。
3、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课件背景音乐为《东方之珠》)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
(师生互动,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
4、欣赏录音《东方之珠》
教师播放录音,(出示投影《东方之珠》词谱)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东方之珠,注意边欣赏边体会,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初中音乐教学说课稿(精选)
初中音乐教学说课稿(精选)
1、人类先发明了旅行,然后又不停的追问,旅行的意义。其实,世间所有的相遇,不是久别重逢,就是后悔莫及。人生如旅,简单点,你打得赢怪物,就收得到礼物。
2、“我们熟悉着熟悉,熟悉着陌生,陌生着熟悉,陌生着陌生”
3、幻想都是用来破灭的,童话总会在现实面前变成普通话。而成熟的人们,却用不甘心绝望……。
4、一生中我们有多少次半路掉头,错过了最后。又有多少人在中途走丢,有情人终成怨偶。是,最浪漫的事,但愿人长久。
5、旅途中最难免的是等待,但有些笨拙的惊喜,让人等得伤不起。
6、你是我的心跳,你跳我活。
7、从今天不起,面朝大海,没心没肺,欢天喜地。
8、夜色的罗马裹着蜜糖,目眩的人们一路的遭遇,就像甜美和考验总是一同不期而至。
9、时间太短,我们看到彼此的闪光点,却来不及磨合适应彼此的棱角。所以让我们记住每个闪光的地方吧,忘记不愉快,只把最美好的种子栽种在记忆里。
10、作为演员,我们擅长在镜头前扮演别人,当表演变成一种习惯,或许也只有旅行,面对没有剧本和台词的未知,面对没有遇见过的自己,我们才能最真实的生活。
11、最能伤人的是亲密,最能伤心的是怀疑。
12、我们熟悉着熟悉,熟悉着陌生,陌生着熟悉,陌生着陌生。
13、人类先发明了旅行,然后又不停地追问,旅行的意义。其实,世间所有的相遇,不是久别重逢,就是后悔莫及。人生如旅,简单点,你打得赢怪物,就收得到礼物。
14、幻想都是用来破灭的,童话总会在现实面前变成普通话。而成熟的人们,却永不甘心绝望……
15、旅途中最难免的是等待,但有些笨拙的惊喜,让人等的伤不起。
初中音乐《七子之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七子之歌
适用年
七年级
级
所每周一课时共三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单元概述: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七子之歌》、《东方之珠》、序曲片段《1997天地人交响曲》和《鼓浪屿之波》实际上包含“回归”和“盼归”这两部分内容。怎样使学生理解歌曲和乐曲内涵,体会歌曲和乐曲情感,在学生演唱歌曲、朗诵歌词、分析演唱风格、感悟音乐内涵的过程中,激发其民族意识,强化爱国现念是这个单元的主要任务。
完成这个任务本单元特别强调了“体验”“探究”“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对同一题材、不同风格的乐曲和歌曲的欣赏和学习中,学生获取不同体验。同时在聆听和学唱歌曲过程中教师设置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在快乐音乐学习的愉快体验中为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
功能。)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体验歌曲的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过程与方法:
用深情的歌声和适当的情绪、力度、音色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够唤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人音版音乐七上《东方之珠》word教案
人音版音乐七上《东方之珠》word教案
教学目的和意义:
1、清晰香港的地理位置、沧桑的历史和1997年之后的香港的变化;
2、通过观赏交响曲,感受香港回来时的盛况和作者在音乐中表现的歌颂这一伟大事件的思想。
地点:教室
参加人员:七年级全体学生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阻碍、乐器(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东方之珠》歌曲观赏
1、了解《东方之珠》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东方之珠》是闻名的台湾作曲家罗大佑创作的,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这首歌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画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爱恋。
2、了解香港的相关知识: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香港占地面积1097平方千米,现有人口700多万,期中百分之九十八为中国血统,通行粤语。香港是亚洲东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也是世界闻名的金融中心之一。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英国请战了香港岛。1860年和1898年,分两次强占了九龙半岛。为收复香港,我国政府同英国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于1984年12.19.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1日,中国政府复原了香港所行使的主权,香港重回来祖国怀抱。
3、了解作者罗大佑,他的作品还有大伙儿都熟悉的《童年》、《改日会更好》等等…
4、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播放音乐,让学生倾听歌曲。
5、在观赏过程中,看着书中的乐谱和歌词,跟着音乐声轻声唱出歌词;
6、提问:你认为这首歌曲最好听、最感人的是哪几句?你能不能试着唱唱?(答:“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深切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鼓浪屿之波教案【优秀6篇】
鼓浪屿之波教案【优秀6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word教案
初一音乐教案第一单元七子之歌
一、教学目标
(一)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基础上,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
情。
(三)聆听《七子之歌—澳门》、《东方之珠》及《鼓浪屿之波》,能够说出三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
法上的异同。
(四)聆听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出
现的先后顺序。
二、教材分析
(一)《七子之歌—澳门》
1.《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组诗。组诗分七章。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
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为首的一章。原诗全文如下: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22年7月,闻一多先生赴美留学。因不堪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毅然于1925年5月回国。而“五卅惨案”就在他归国后数日发生。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闻一多先生更是义愤填膺。他痛感中国人不仅在国外被人歧视,就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也要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欺凌。于是,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一系列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即是其中之一部。这首诗发表在1925年7月4日的《现代评论》上。其时正值“五卅运动”高潮期间。在诗的序中,闻一多先生写道:“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鼓浪屿之波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让学生感受深切的爱
国情怀,进一步深化对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这一主题的理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2、通过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增强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3、了解台湾的地理、历史知识及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提高学生感受并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的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准确地表现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表现期盼之情。
2、自然准确的表现出歌曲中的切分音、弱起、前半拍的休止节奏构成的旋律。
教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法、欣赏法、示范法、情景感染法。
“东方之珠”音乐欣赏课例分析
“东方之珠”音乐欣赏课例分析
一、教学过程
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1 、师生问好。
2 、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七子之歌》,同学们还知道“ 七子” 除了澳门以外,还有哪些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闻一多先生在这部组诗的每一首末尾都有“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一句话,以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词曲作者心向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那么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欣赏一首同类主题的歌曲 ---- 《东方之珠》。
3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课件背景音乐为《东方之珠》)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
(师生互动,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
4 、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师:归纳小结: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是我们祖国美丽的“ 东方之珠” 。
5 、欣赏录音《东方之珠》
教师播放录音,(出示投影《东方之珠》词谱)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东方之珠》,注意边欣赏边体会,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6 、随琴演唱“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7 、教师小结: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
初中七年级音乐《鼓浪屿之波》教学设计.教学教材
《鼓浪屿之波》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授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标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与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
艺术魅力.
教学设想
音乐是一种以美育为属性的学科,是靠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为主的活动。在活动中应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体现其艺术性,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因此,我们应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体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的美好体验。
在教学中通过直观性、情境式教学,引导学生分层次欣赏,分组讨论,不断深化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获得听觉经验与能力。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盼全国早日统一,并为此尽微薄之力。
【学情分析】
我校七年级学生刚入校,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需要养成良好的歌唱发声习惯,在欣赏课和歌唱课学习过程中对几种演唱形式较生疏。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评价要点针对目标
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目标1
小组合作简单动作符合本歌特征目标2
【教材分析】
歌曲《鼓浪屿之波》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必学歌曲,D大调,4/4拍,二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抒情,表达了两岸人民隔海相望,渴望早日回归故乡的思乡情绪。第一段:1─8小节(不包括前奏),共有两个乐句。其中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并为第二段乐曲高潮部进行铺垫。第二段:8─17小节,与第一段不论是在力度和音区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旋律上升到“e”,随后乐句中运用的两个“我渴望”非常紧凑,充分表现了两岸人民渴望早日相聚的迫切心情。
《鼓浪屿之波》教学设计
《鼓浪屿之波》教学设计
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
一、聆听歌曲片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师生问好
2.上课前我先要问同学们几个问
题香港和澳门是哪一年年回归的?(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并说出一首关于香港和澳门的歌曲?(东方之珠、七子之歌-澳门)香港和澳门都回归了,那么台湾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吗?(能)是的,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的回归指日可待。好的。老师限贷令大家领略一下台湾的美
丽风光和地理位置(出示图片)
列举一首关于台湾的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兰花草、蜗牛与黄鹂鸟)现在我才发现同学们会唱的歌真不少,那么老师另外再教大家一首关
于台湾的歌曲--《鼓浪屿之波》(播放歌曲片段)
出示课题《鼓浪屿之波》听赏歌曲片段《鼓浪屿之
波》思考讨论问题
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听赏歌曲片段把学生
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
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
感受到歌曲婉转悠扬
的旋律
通过感官视觉了解台
湾的人文地理
二、学习歌曲,表现情感
1、初听全曲,交流问题。歌曲表达
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师生互动小结后再学唱歌曲:情
真意切的歌曲表达了两岸同胞间的眷恋之情,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着祖国统一的热切感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来学唱这首歌曲,让我们共同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1、初听歌曲,说说歌曲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歌曲
的旋律。
2、学唱歌去,跟着音乐用
“a”轻声模唱一边歌曲旋
感受歌曲旋律,让学
生在熟悉、理解歌词的
同时,体会歌曲的意境
情感
让学生主动参与
听、说、唱、配乐诗朗
诵等音乐活动,便于学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鼓浪屿之波》.doc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鼓浪屿之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鼓浪屿Z波》,掌握弱起节奏。
2.通过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感受大海的光彩和寓意于大海深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鼓浪屿Z波》。
2.歌曲《鼓浪屿Z波》屮的弱起节奏。
教材分析
1.《鼓浪屿Z波》
《鼓浪屿之波》,D大调,4/4 tri,二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抒情,表达了两岸人民隔海相望,渴望早口冋归故乡的思乡情绪。
第一段:1—8小节(不包括前奏),共有两个乐句。其屮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
并为第二段乐曲高潮部进行铺垫。
第二段:8-17小节,与第一段不论是在力度和音区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旋律上升到“e”,随后乐句中运用的两个“我渴望”非常紧凑,充分表现了两岸人民渴望早LI相聚的迫切心情。
2.《西沙,可爱的家乡》
这首歌曲曲调活泼优美,热情地赞颂了西沙的美丽景色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Z 情。歌曲为C大调,节奏较为白由而且稍有变化。
歌曲分为两大部分。前7小节为引子,曲调具有呼唤性。
第一部分:7—24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都是弱拍起。
第二部分:24-47小节,是乐曲的高潮部分,乐句连接紧凑,节奏由快到慢,尤其是40-43小节长达4小节的拖腔,更是将歌曲推向最高潮,更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Z情。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欣赏以人海风光为主题的视频(有波澜壮阔的惊涛骇浪、有委婉细腻的潺潺溪流等)I曲面。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大海美吗?美在哪里?
生:讨论分析。
师:大海是美的,我们歌唱和赞美大海,大海是深邃的,寄托看我们无限的情思,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寄托着海峡两岸深情的歌曲《鼓浪屿Z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音乐《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说课稿
七年级音乐《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说课稿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聆听歌曲《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能力培养】:体会音乐作品所要求的情绪或情感,聆听《鼓浪屿之波》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体会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对历史性歌曲的热爱。
重点:了解歌/乐曲中的主题思想的掌握。难点:乐曲的背景简介、及分析乐曲的内涵特点了解。
教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
板书设计:《东方之珠》:1、作者简介:罗大佑;2.乐曲中背景的介绍和分析乐曲。
《鼓浪屿之波》:1.作者简介:张藜;2.创作背景的讲解;3.分析作品了解歌曲的描写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课学习七子中的另一个地方——香港。我们都熟知这个美丽的特区城市,它是一个生活水平很高的大都市,但是它的经历确是辗转曲折,有百年沧桑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由香港的百年沧桑的历史引入。跟随教师直接进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东方之珠》
1、介绍背景:《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为带《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补充段的单二部曲式。
2、初次播放,感受音乐: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3、再次分段欣赏音乐,学生学唱部分选段:学生再次欣赏《东方之珠》,聆听并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学唱歌曲,并运用正确的感情演唱歌曲。(分析、讨论歌曲的演唱的情感,并会演唱歌曲。)
《鼓浪屿之波》:1、介绍作品创作背景:《鼓浪屿之波》鼓浪屿是厦门市的一个美丽小岛,素有“海上花园”之称,又因岛上的音乐氛围浓郁,培养了不少音乐家,因而又有“音乐之岛”的美誉。1981年,词、曲作者一同去福建沿海深入生活。在鼓浪屿共登日光岩,极目远眺、遥想当年郑成功从这里领兵渡海,拼死战斗,终于赶走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思及今日,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于怀,便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这首歌。
2、创作内涵:这首歌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描述“我”生在台湾,却远离故土。站在与台湾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面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不可遏制地迸发了出来
分段欣赏,逐渐分析乐曲,理解作品表达的风格和内在含义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