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合集下载

切实维护学校公共秩序,弘扬优良校风——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思品教案二。

切实维护学校公共秩序,弘扬优良校风——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思品教案二。

切实维护学校公共秩序,弘扬优良校风——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思品教案二。

自觉遵公共秩序的思品教案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人们对公共秩序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而学校公共秩序则是每个校园必须重视维护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关系到学校整体的形象、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

为了切实维护学校公共秩序,弘扬优良校风,我们必须首先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遵守校规校纪。

作为学校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学校校规校纪,自觉做到言行举止的规范化、文明化、和谐化。

比如,在校内行走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在教室内学习时,不要打闹、玩耍、吃零食等行为;不要私自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校园等等。

尊重师长。

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地方,而师长则是我们的老师与家长。

在学校里,我们要尊重师长,听从老师的管理和教导。

当老师发现学生有违反纪律的行为时,我们应该自觉地接受批评和教育,积极改正错误,不要顶撞或者反感老师的批评。

爱护公共物品。

学校的公共物品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我们应该共同维护好它们。

例如,图书馆的书籍应该认真对待,不要乱摆乱放,不要擅自损毁;操场的草坪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要随意踩踏。

注意个人素质。

我们每个人都是学校的形象代表,我们的言行举止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形象。

因此,我们在校园内不仅要注重个人形象、言行举止,也要注重人际交往,在学校中做到内外皆有风范。

如果说,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一道铜墙铁壁,那么锤炼品德修养,便是我们筑牢这道铜墙铁壁的基石。

因此,我们在维护学校公共秩序的同时,也要积极锤炼自己的品德修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认识到自己与众不同,要做到自强不息,自觉维护学校公共秩序,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正能量。

注重礼仪。

注重礼仪,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

事实上,每句话、每个动作,都应该遵循适当的礼仪,不仅仅是在学校,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做到。

小学思想品德课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教案

小学思想品德课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教案

小学思想品德课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如何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共秩序的定义与重要性2.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表现3. 违反公共秩序的危害4. 如何在不同场合自觉遵守公共秩序5.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好方法与好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难点: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如何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定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遵守公共秩序。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公共秩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公共秩序的定义与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关注。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违反公共秩序的危害。

3. 情景模拟:设定不同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遵守公共秩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不同场合遵守公共秩序,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时的表现,以及对于遵守公共秩序的理解和表达。

2. 情景模拟评价: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是否能够主动遵守公共秩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于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社会教案遵守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社会教案遵守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社会教案遵守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共秩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公共秩序的含义,掌握遵守公共秩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幅公共场合不遵守公共秩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图片中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公共秩序的定义、分类及重要性。

(三)课堂讨论1.老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公共秩序?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建议和措施。

(四)案例分析1.老师呈现一个关于公共秩序的案例,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

2.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五)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遵守公共秩序的宣传活动。

2.各组展示活动方案,老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3.学生按照活动方案进行实践,老师跟踪指导。

四、教学延伸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并监督家人遵守公共秩序。

2.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记录身边遵守公共秩序的好人好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公共秩序的概念、重要性及遵守公共秩序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课后延伸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理解公共秩序的含义,掌握遵守公共秩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遵守公共秩序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并转化为自觉行为。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你们昨天回家路上有没有注意到什么不文明的现象呢?学生甲:老师,我看到了有人在公交车上吃东西,还把垃圾随手扔在地上。

第四课公民的义务-2020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和法治下册教材解读讲义

第四课公民的义务-2020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和法治下册教材解读讲义

第四课公民义务第1节公民基本义务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有:注:受教育和劳动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1.含义: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2.原因(1)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2)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3.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4.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该怎么做?(1)建设法治社会,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2)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5.举例:公民要爱护文物和名胜古迹的原因(1)我国的文物和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

(2)爱护文物和名胜古迹,不仅是个人良好文明素质的表现,而且是我们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表现。

(3)根据文物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刑法的规定,破坏文物或者名胜古迹的行为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二、维护国家利益(变题: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主要有哪些?)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1)重要性(原因)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2)做法(变题:公民应如何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始终做到认识不含糊,行动不动摇。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1)原因: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内容(3)维护国家安全义务的做法(措施)和意义①做法(措施)A.个人: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要求我们应该做到捍卫国家主权,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作坚决斗争。

2024年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彩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的价值观》第1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2课《传递正能量》2. 第二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3课《公共场所的礼仪》第4课《遵守公共秩序》第5课《爱护公共设施》3. 第三单元《我们的法治国家》第6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7课《法律的作用》第8课《尊重法律,遵纪守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使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学会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

3.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法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教学重点: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书材料、法律知识卡片等。

2.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生活、法治国家等知识。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4.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难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道德与法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建和谐公共生活。

2. 板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难点和重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你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你在公共场所遇到不文明行为,你会怎么做?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应该劝阻不文明行为,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进步等。

2. 课后实践: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公共生活,发现不文明行为,提出改进建议。

坚守纪律主题教案: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维护公共秩序

坚守纪律主题教案: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维护公共秩序

坚守纪律主题教育,是我们建设良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要求,做到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维护公共秩序,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一、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道路秩序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每个人都需要遵守交通规则,维护道路秩序,并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规。

从低龄儿童到成年人都需要履行交通规则,并做到心中有车,行路有序。

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不仅会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而且还会产生社会负面影响,不利于城市规范化管理的发展,甚至还会持续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遵纪守法,树立自我意识我们还需要从自我意识上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遵守各种社会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社会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我们需要通过法律教育,引导每个人自觉维护法律法规,树立合法合规的原则。

同时也要提高对社会公义的认识和感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做到心中有爱,行动有度。

三、保护公共资源,建设和谐社会我们还需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爱惜公共资源,共建和谐社会。

资源环境的污染和浪费不仅会影响到人居环境,而且还会给后代留下沉重的负担。

每个人要从自己做起,培养良好的行文习惯,爱惜公共环境,减少浪费和污染,这才能建设一个优美、和谐、繁荣的社会。

四、维护公共道德,促进社会和谐公共道德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待遇。

我们需要积极发挥文明学习教育基地和道德引领创新组织的作用,促进道德教育的快速发展,加强学习研究,提升道德素养和道德自律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营造正能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化教育,唤起全民的道德意识,为建设美好人间贡献力量。

从自身做起,把纪律和规矩看作是自己应尽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以县领导为榜样,发扬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和行为,做一个守纪律、爱岗敬业、担责任、乐团队的优秀人才。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每个人责任的重要依据,我们要在平日里做好自己,在项目和任务中勇于担当,在公共事务上争取为社会增添正能量,共建美好社会。

道德与法治《大家排好队》教案

道德与法治《大家排好队》教案

道德与法治《大家排好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公共秩序大家遵守”,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认识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护公共秩序,特别是排队等候这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共秩序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维护公共秩序的责任者。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学会在公共场所文明排队。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和公共道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特别是排队等候的规则。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做到文明排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资料、教学挂图。

2. 学具:学习笔记、练习册、分组讨论时使用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公共场所排队等候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公共秩序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讲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遵守公共秩序的意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不遵守公共秩序的后果。

(3)学习排队等候的基本规则,强调文明排队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公共场所,讨论如何维护公共秩序,特别是排队等候的规则。

(2)角色扮演:学生模拟在不同公共场所排队等候的场景,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教师讲解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2)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公共秩序的重要性2. 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3. 排队等候的规则4. 文明排队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文明排队。

答案要点:(1)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权益。

(2)提前了解公共场所的排队规则,主动遵守。

(3)在排队过程中,保持安静,不插队,不推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分析优点与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小学思想品德课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教案

小学思想品德课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教案

小学思想品德课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秩序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公共秩序的含义和重要性。

2.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公共秩序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共秩序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件,让学生了解公共秩序的内涵,提高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遵守公共秩序。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公共秩序的含义、重要性、案例分析等。

2. 教学案例:收集一些关于公共秩序的典型案件,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3. 情景模拟道具:准备一些道具,如交通标志、公共场所准入标志等,用于情景模拟。

4. 小组讨论题: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公共秩序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

2.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典型的公共秩序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共秩序的内涵,提高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能力。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遵守公共秩序。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公共秩序规则。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在生活中遵守公共秩序。

3. 让学生思考如何劝说他人遵守公共秩序。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公共秩序的日记。

2. 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公共秩序意识和生活习惯。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024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

2024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

2024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第三节“我们的公共生活”和第四节“遵守公共秩序”。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公共生活的重要性,了解公共秩序的意义,学习遵守公共秩序的方法,培养在公共生活中尊重他人、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公共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使学生理解公共秩序的含义,知道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

3. 培养学生在公共生活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公共秩序的含义及其遵守方法。

难点: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公共秩序,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公共场所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公共场所中存在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介绍公共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讲解公共秩序的含义,让学生了解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

3. 例题讲解:(1)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公共场所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违反公共秩序的危害,加深对公共秩序的认识。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身边遵守公共秩序的例子,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2)组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公共场所维护公共秩序。

六、板书设计1. 我们的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2. 内容: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公共秩序的含义遵守公共秩序的方法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公共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简述遵守公共秩序的意义及方法。

(3)谈谈你在公共生活中是如何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

2. 答案:(1)公共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际交往、培养社会公德等。

(2)遵守公共秩序的意义及方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遵守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公共场所规则等。

遵守公共秩序主题班会课教案

遵守公共秩序主题班会课教案

遵守公共秩序主题班会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秩序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公共秩序的含义和重要性。

2. 遵守公共秩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遵守公共秩序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共秩序的含义、重要性和遵守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遵守公共秩序的心得体会。

4. 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公共秩序的含义:介绍公共秩序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公共秩序包括哪些方面。

2. 公共秩序的重要性:讲解遵守公共秩序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提高学生的认识。

3. 遵守公共秩序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遵守公共秩序的方法和技巧,如排队、遵守交通规则等。

4. 典型案例分析:分析违反公共秩序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

5. 学生心得体会: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遵守公共秩序的心得体会。

6. 实践活动: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模拟排队、遵守交通规则等,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能力。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次班会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公共秩序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公共秩序的含义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遵守公共秩序的心得体会。

5. 实践活动: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能力。

6. 总结提升:总结本次班会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公共秩序的含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八年级下册政治第四课《公民基本义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政治第四课《公民基本义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政治第四课《公民基本义务》知识点归纳第一框公民基本义务1.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包括遵守宪法法律, 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 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遵守宪法法律①原因: 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②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 爱护公共财产, 遵守劳动纪律, 遵守公共秩序, 尊重社会公德, 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③怎样做: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共同营造, 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 了解法律程序规定, 同时, 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做到依法办事。

3.维护国家利益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依法服兵役①原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为了保卫祖国, 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②我国兵役制度: 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5.依法纳税①原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②违法行为: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第四课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 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如劳动和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2.怎样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①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 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 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 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遵守公共秩序教学设计范文

遵守公共秩序教学设计范文

公共秩序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使学生树立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1. 掌握公共秩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了解公共秩序的形成,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3.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提高遵守公共秩序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公共秩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公共秩序的形成及维护;3. 如何遵守公共秩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解释等形式,向学生阐述公共秩序的相关概念、形成及维护;2. 视听法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公共秩序的现状及重要性;3. 互动法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或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考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问题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及提高课堂氛围。

2. 知识讲授环节教师主要讲述公共秩序的相关知识和概念,尤其是强调公共秩序对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 视听环节教师通过播放PPT或视频,让学生观看国内外公共秩序的现状及其重要性;4. 互动环节组织课堂讨论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增强交流与互动的能力。

5.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知识点,加强对公共秩序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表现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作业评价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监测;2. 观察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及小组讨论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思辨能力及交流能力;3. 考试评价在考试中设置与公共秩序相关的题目,评估学生对公共秩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课堂体会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遵守公共秩序,从而推动社会文明发展。

在课堂上,学生们表现积极,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均取得不俗成绩。

在学生的评价中,也有许多课程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他们意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第四课遵守公共秩序

第四课遵守公共秩序

故事:逃生之路
2001年9月11日上午,陈思进 准时来到位于世贸大厦北塔 80层的公司上班。几分钟后 通知撤退。楼体变型,8个出 口全部卡死,手机信号中断, 三四百人挤在一起,强行撞 门,打开一个出口。
故事:逃生之路
一条生路是外旋楼梯,还有 一条生路是内旋楼梯。 人们自觉的把内旋楼梯让给 了老人和妇女。陈思进和其 他人一起从外旋梯逃生。
烟台的风浪
白 色 泡 漠 沫
陕西拉水的少年
救救动物吧,我们和人类一样 有生存的权利!!!!!!!
我的地盘我做不了主
已经没有我的 地盘了!!!!!!!!
雪白血红
惨不忍睹
插翅难逃
保护环境是 每个人责任
死不瞑目
人类的烂砍乱挖 带来的恶果
垃圾如山(沈阳)
是 卫 星 云 图 还 是 河 面
(二)助人为乐
送手 人留 玫余 瑰香
沈阳在暴雪中2007年3月5日
沈阳在暴风雪中
(三)爱护公物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 热爱,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 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 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 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这是公园的凳子
这写的是什么
(四)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资 源: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 环境、生态环境、矿产环境、 动物环境等,也包括保护文物 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 源等人文环境
保护环境
不要再向天空吐烟, 让地球心酸; 草地是美丽的地毯, 不要再乱扔杂物, 让地球难堪!
星空为我们贡献灿烂, 天空为我们贡献蔚蓝, 森林为我们贡献绿色, 鲜花为我们贡献绚丽, 大自然为我们贡献了自己, 而我们该为大自然贡献点什么 呢?
保护环境
地球的最后一滴 水水水水水 将是人类的眼泪

第四课 4.遵守公共秩序(教案)-小学法制教育

第四课 4.遵守公共秩序(教案)-小学法制教育
(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役有走动、看演出时不 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有瓜皮果壳)
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说明他们怎么
样?
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
(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 的态度等方面来谈)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 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 明程度。
4.
【教学内容】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
3、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难点】
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2、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2、师讲解告诉学生:
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公共 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 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社会就井然 有序。
3、出示(双江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
但是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校个别同学就不是这样。
【板书设计】
遵守公共秩序
良好秩序
自觉遵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出示:请安静、 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
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
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 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

遵守公共秩序主题班会课教案

遵守公共秩序主题班会课教案

遵守公共秩序主题班会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共秩序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公共秩序的含义和重要性。

2. 遵守公共秩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公共秩序对生活和集体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共秩序的含义和重要性,传授遵守公共秩序的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违反公共秩序的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遵守公共秩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讲解公共秩序的含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公共秩序的含义、种类和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并分析其危害性。

3. 遵守公共秩序的方法和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包括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权益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公共秩序,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做法。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提出自己在遵守公共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遵守公共秩序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自觉践行。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公共秩序的概念和种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的认识。

3. 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准备课后作业,用以巩固所学内容。

3. 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公共秩序的实施情况。

2. 邀请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来校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公共秩序的认识。

3.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遵守公共秩序的好方法和建议。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课知识点——公民基本义务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课知识点——公民基本义务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课知识点——公民基本义务公民基本义务是指公民在社会中应尽的一些基本义务和责任。

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包括了人们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履行军事义务、保护国家利益等方面。

首先,公民应遵守宪法和法律,成为良好的法律遵从者。

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管理和调整社会关系的基本依据和法规。

作为公民,我们有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违法乱纪。

只有通过自觉遵守法律,我们才能保护自己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其次,维护社会秩序是公民的重要义务之一。

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公民应积极履行义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约,遵循社会道德标准。

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维护公共秩序,不酗酒闹事,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除此之外,公民还应履行军事义务。

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是公民的根本利益,履行军事义务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青少年公民应积极参加国防教育,了解国家的防卫事业,增强国防观念。

在适龄入伍的时候,我们应积极响应征召,服从组织,履行自己的军事义务,为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保护国家利益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作为公民,我们应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感。

我们要为国家的繁荣稳定、维护国家的利益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要勇于奉献,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公民基本义务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履行军事义务和保护国家利益是公民基本义务的重要内容。

只有广大公民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才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为国家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翁,我们应当时刻铭记公民基本义务,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年级上册道法第四课笔记

六年级上册道法第四课笔记

六年级上册道法第四课笔记一、笔记导读本课主要讲述了以下内容:1. 尊重他人与自尊的关系2. 尊重他人的重要性3. 如何尊重他人4. 尊重公共财物和尊重公共秩序的意义5. 遵守公共规则的方法6. 正确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7. 如何正确行使权利8. 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权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结合实际生活加以运用。

以下是对本课内容的详细梳理和总结。

二、知识点梳理1. 尊重他人与自尊的关系-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同时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 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 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2. 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人获得基本的价值体验。

- 当我们平等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就会获得满足感、幸福感。

- 我们彼此尊重才能相互理解和信任,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

3. 如何尊重他人- 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

- 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 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人格,对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和残疾人给予特殊关照。

4. 尊重公共财物和尊重公共秩序的意义- 保护公共财物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

- 只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维护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5. 如何遵守公共规则- 遵守公共规则要求我们遵守制度、章程和法律。

- 在没有强制性力量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自觉地遵守规则。

- 对于不合理或存在缺陷的规则,我们可以提出改进建议或通过合法途径进行废除。

6. 正确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同时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自由与规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在珍惜自由的同时必须遵守规则;我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公共秩序要遵守》教案

《公共秩序要遵守》教案

《公共秩序要遵守》教案教案名称:《公共秩序要遵守》教学目标:1.了解公共秩序的意义和重要性;2.掌握公共秩序的基本要求和规范;3.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15分钟)1.呈现一些图片,如人行道上乱停乱放的电动车、公共场所的垃圾乱扔等,引起学生对公共秩序问题的关注;2.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并总结出一些问题。

二、理解公共秩序的意义和重要性(15分钟)1.提问学生对公共秩序的认识;2.引导学生思考公共秩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从安全、有序、和谐等方面解释公共秩序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掌握公共秩序的基本要求和规范(30分钟)1.列举一些常见的公共秩序问题,如排队、让座、文明交通等,并让学生发言讨论这些问题;2.分组小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公共秩序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包括问题产生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法,并向全班进行汇报;3.整理总结:根据学生的调研和汇报,总结出公共秩序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并将其制作成海报或宣传册。

四、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能力(30分钟)1.观看相关视频:播放一段公共秩序良好的场景或公益广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公共秩序的重要性;2.条件反射练习:设置一些公共秩序问题的场景,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进行答题,并进行讨论和解答;3.角色扮演:分成小组,让学生分别扮演违反公共秩序的人和积极维护公共秩序的人,进行角色对话,并进行现场评判。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回顾课堂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2.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并提出自己的反思和改正措施;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公共秩序的心得体会,并写下对今后遵守公共秩序的决心。

教学手段与建议: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对公共秩序问题的认识;2.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一些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知道在公共场所应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是有道德的表现。

3.懂得遵守公共秩序是人们公共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

情感:1.以遵守公共秩序为荣,愿意。

2.反感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

行为:1.,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2.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遵纪守法”中的有关要求而设置的。

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是现代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小学生年龄小,虽然有一些纪律意识,能够遵守学校纪律,但是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还比较单薄。

所以应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现在和将来能够顺利地走上社会,并且最终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公民。

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秩序的教育。

教育时应注意与交通行为有所区别。

教法建议:1.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在家长、老师带领下参与社会活动或独自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体验,对在公共场所中的各种行为持有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学,应肯定他们正确的看法,纠正他们的错误想法,以正确观点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

2.遵守公共秩序可从两方面进行教育。

一是从个人的道德素养讲,作为一个公民要有适应社会规范的素质,能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二是从法制的角度讲,除了靠公民自身素质外,国家在法律上也做出强制性的规定,所以本课教学可渗透一些法制教育。

3.对学生提出要求要具体,如在什么公共场所应该遵守什么公共秩序。

可结合学校组织的看电影、春游等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行为指导。

教学设计示例九、认知:1.知道一些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知道在公共场所应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是有道德的表现。

3.懂得遵守公共秩序是人们公共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

情感:1.以遵守公共秩序为荣,愿意。

2.反感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

遵守公共秩序教案:感悟守法意识,营造和谐社会风气

遵守公共秩序教案:感悟守法意识,营造和谐社会风气

遵守公共秩序教案:感悟守法意识,营造和谐社会风气营造和谐社会风气公共秩序是指社会公众行为的一种规则和限制,是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基础。

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营造和谐社会风气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都要提醒自己注意公共秩序,加强守法意识。

一、了解公共秩序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一种约束和规范社会公众行为的规则,它涉及到人们在公共场合的行为规则、社交礼仪和生活习惯。

公共秩序的维护需要社会各界密切合作,包括政府、公民、企事业单位等,只有共同维护公共秩序,才能够建立和谐社会。

二、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遵守公共秩序是做一个好公民的基本条件和要求,也是我们营造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只有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守法意识,才能够使我们的社会各界和谐共处。

同时,遵守公共秩序也可以维护社会的良好形象,提高国家和城市的文明程度。

三、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谐社会是一个让人们感到安全、平等、公正、幸福的社会,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为之努力的目标。

营造和谐社会需要全体公民共同努力,把握时间,从日常生活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四、如何加强守法意识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一种对自己、对公众、对社会的负责任的态度。

加强守法意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积极学习法律法规,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做到守法自律,不轻易违反法律法规。

3、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增强公民责任感。

4、了解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遵守社会规范,不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五、如何营造和谐社会风气营造和谐社会风气需要全体公民共同建设。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应该关注的:1、建立文明社区、文明单位,通过发挥社会力量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2、积极传播正能量,以优秀的文化和道德品质来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教育,从小抓起,教育青少年学会尊重他人、关注社会、规范自我。

4、积极参与公益事业,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遵守公共秩序第一节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一、治安管理的任务治安管理是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管理活动。

治安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案例链接:某市公众安全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总体满意率达95%,比一年前提高了6.6个百分点。

从调查情况看,通过坚持严打、整治、综合治理三管齐下,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城乡群众的安全感。

调查结果还显示,城乡居民对安全感最关心的方面是居住环境的安全,如夜间出行时的安全,遏制入室盗窃等;还有切实减少交通事故、抢劫和诈骗犯罪,预防火灾等。

可见,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是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任务。

惩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预防灾害事故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侵犯公私财产,违反交通、消防和户口、身份证管理规定,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分,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具有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不够刑罚处罚。

具有行政违法性。

应受治安管理处罚。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的种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包括: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案例链接:2003年4月27日上午,江苏省海安县章郭乡农民陶某手机上收到一则短信,内容为:‚中国卫生部告知,北京非典型肺炎突破100例,五一节放假一天。

您把此消息转发10位用户,您的账户上将加上188元话费,我刚试过是真的,快转。

‛陶某在明知有人利用手机短信对‚非典‛进行恶意宣传造谣惑众的情况下,为获得188元的话费,仍将此短信转发给邵某、顾某、吴某等人。

其后,陶某经查询发现自己手机话费并没有增加,但陶某继续散布谣言。

陶某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遂受到了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行为。

案例链接:甲丙父子两人与乙素有矛盾。

一日,甲在水房接冷水时,乙提两只水壶接热水。

这时,丙走至乙身后1米处站立,待乙接满水双手提壶转身往回走时,一拳打在乙的左下颌,致乙左下颌软组织损伤。

乙被打时手中水壶因没拿住而被甩掉,热水溅洒在甲的左肩部,致甲的左肩区烫伤。

随后丙持木棍追打乙,乙逃出现场。

甲持一块红砖追打,砖打在乙的肩部,致乙肩部软组织损伤。

请问:谁应受治安管理处罚?侵犯公私财产的行为。

案例链接:杜某,男,17岁。

高某,男,18岁。

两人均为某校大专班学生。

某日傍晚,两人到一旅游景点入口处附近,乘工作人员下班之机,冒充工作人员向游人兜售假门票,先后卖给了6个游人,得款120元左右。

在第一次得逞后,他们两人于次日傍晚又去向游客骗钱,被公安人员当场抓住。

经审查,学生杜某和高某的行为已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当即被公安机关处以10天拘留、罚款50元,没收非法收入。

两人后悔不迭,他们说:‚原本只想骗点零花钱,由于不懂法,违反了《条例》规定,受到了处罚,这个教训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敲诈勒索行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使人恐惧,强行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包括毁坏和损坏两种方式。

毁坏,包括毁灭,即使物品完全丧失其使用价值和价值;损坏,指部分丧失其使用价值和价值。

案例链接:某企业青年职工小王和小张因小事发生了扭打,被同事及时劝解了。

但小张吃了亏,心里很不舒服,当天中午他就邀约了同学小赵等三人一起到小王家准备报复,但没有遇到小王。

他们不顾小王父母的阻拦,冲到屋内,把小王家玻璃茶几砸碎,并将家里的碗碟也摔碎。

邻居见了就报了警,不到十分钟,警察就把四人带回派出所,分别受到拘留10天,罚款150元的处罚,并要求赔偿小王家的经济损失。

其他严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根据《条例》的规定,以下行为是严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严厉禁止,违反者将爱到严厉的处罚。

卖淫和嫖娼行为。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行为。

对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的行为。

案例链接:据有关方面调查,当前一些农村地区的村民甚至村干部,对‚非法种植罂粟是违法犯罪行为‛认识不足,致使非法种植罂粟的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

浙江的戚某,在公路边开了一家饭店。

他听说罂粟壳煮汤烧菜味道特别好,顾客食而不忘,回头率很高,竟在自家橘园的隐蔽处私种罂粟。

公安机关查实,戚某非法种植罂粟258株,其行为已违反了治安管理条例,依法对其做出拘留15天、罚款2000元的处罚决定。

三、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1.治安管理处罚的原则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是指公安机关根据《条例》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所采取的一种行政制裁措施。

实施治安处罚应依据的原则:责任年龄原则。

责任能力原则。

从轻原则。

从重原则。

合并处罚原则。

时效原则。

2.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警告。

警告是指公交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予以严厉谴责并责令改正错误,要求以后不得再犯的一种制裁措施。

罚款。

罚款是指公安机关强制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向国家缴纳—定数额金钱的一种强制措施。

拘留。

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对于违反治安管理的人短期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制裁措施。

第二节知法守法预防犯罪一、什么是犯罪1.犯罪的特征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

犯罪行为必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犯罪是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资料卡片: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

故意犯罪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所构成的犯罪。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所构成的犯罪。

案例链接:马某,男,28岁,某乡人武部干部。

某晚马某已睡着,忽然被院子外的响动惊醒,即起床持枪到门口察看,发现院子外有一个人影晃动。

马某上前问道:‚谁,干什么的?‛那人默不作声转身便跑。

马某认为此人是来偷东西的,便从家往外追赶,一边追,一边喊‚站住‛,并在相距10米处朝人影开了一枪。

李某(男,19岁)当即中弹倒地身亡。

马某第二天向公安机关交待了案情的全过程。

在本案中,马某为了抓住可疑的‚小偷‛,明知在距离10米处开枪射击,将会造成什么危害结果,仍然向李某人影开枪射击,并造成了李某中弹死亡的结果。

这说明马某对李某死亡结果的可能发生是采取了有意放任的态度,虽然他并不希望把李某打死,但他又不采取正当措施防止结果发生。

这就构成故意杀人(间接故意)罪。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

过失犯罪也分为两种即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

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

案例链接:汽车司机贾某驾车行驶在山区险道上时,明知山高路险,高速行车有可能发生翻车事故,但他觉得自己的技术高超、经验丰富,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仍然违章高速行车,结果在一险道上发生了翻车事故。

在本案中,贾某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抱着过于自信的心理,应对自己过于自信的过失所构成的交通肇事罪负刑事责任。

3.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正当防卫。

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必须符合的条件:第一,正当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侵害。

第二,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

案例链接:赖某,男,25岁。

某日晚,赖某见两男青年正在侮辱他的女朋友,即上前制止,被其中一男青年殴打而被迫还手。

对打时,便衣警察黄某路过,见状抓住赖的左肩,但未表明公安人员的身份。

赖某误以为黄是帮凶,便拔刀刺黄左臂一刀逃走。

在本案中,赖某打击黄某的行为属于假想防卫,主观上有过失,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正当防卫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行防卫。

第四,正当防卫必须针对进行不法侵害的本人进行。

第五,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案例链接:某商店有张、王两名售货员。

一天,两人因工作发生激烈口角,王一怒之下操起柜台上的菜刀向张砍来,张急忙躲开,顺手抓起一瓶酒向王抛去,王受伤倒下。

这时张从地上拣起菜刀又蹿过去向王砍一刀,把王砍死。

分析以上案例,说说张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为什么?资料卡片: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

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案例链接:孙某驾驶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以25公里的时速由东向西行驶,当行至某大街时,迎面开来一辆高速行驶的失控汽车。

孙某为避免与失控汽车相撞,急忙向右打舵,将车开到人行道上造成撞伤一人的后果。

孙某是否应负刑事责任呢?在本案中,孙某的行为是在两车即将相撞,车毁人亡的危险已直接威胁到孙某及满车乘客的危急关头,又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来避免这一危险的情况下实施的。

这是在法律所保护的两个利益必须牺牲其中一个的情况下发生的,两个合法利益不能两全,孙某用牺牲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的办法,保全了国家财产和全体乘客的生命安全这个较大的合法权益。

这种行为是符合紧急避险的要求,对社会是有利的,因而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故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孙某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但对被撞伤者,有关单位应妥善处理。

二、对犯罪行为的处罚1.刑罚及其种类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制裁措施。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主要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