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 活动 1 建立网络研究小组 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课题: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用0.5个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教学过程】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上下课铃声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5、本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与“信息”有关的基本内容,知道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些情况。

学习了从古至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些方法、知道了信息以及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6、作业布置:课后思考、讨论:你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课后探索:外星人存在吗7、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用0.5个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教学过程】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技术(2)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新技术(例如: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难点: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

【教学过程】1.复习信息处理的过程。

2.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

3.强调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_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_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材分析】本学期使用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学期课本,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将通过理论和实例介绍信息与信息社会的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小学升入七年级的学生,全部来由农村,由于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缺乏,多数学校都没有开设或开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导致多数学生基本没有信息技术基础,所以升到初中,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了解基本等于零,所以得从零基础开始,慢慢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及其重要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用1个课时完成。

【教学策略】主要运用生活案例、讨论、讲解、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本节课内容。

【教学准备】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教学过程】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5.课堂小节。

老师引导,激发学生自己小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课后反馈】经过一堂课的教学,使同学们对于信息及其信息社会有了一定的理解,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学会正确的计算机开关机操作。

3.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4. 掌握使用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3. 正确的计算机开关机操作。

4. 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组成部件、开关机操作、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的功能、正确的开关机操作。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3. 演示正确的计算机开关机操作。

4. 讲解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5. 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教案章节:第二章操作系统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3. 熟悉桌面环境的使用。

4.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桌面、开始菜单、任务栏等。

3.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创建、删除、移动、复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删除、移动、复制操作。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教学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教学过程:1、引入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你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先;各种新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辩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技术。

(2)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主动探究信息抗美援朝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新技术(如: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主动探究信息扶持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教学过程:1、复习信息处理的过程。

2、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

3、强调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说明信息技术包含的3个技术。

4、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

5、请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老师来总结归纳。

沪科版(湖南)()信息技术七上 活动一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教案

沪科版(湖南)()信息技术七上 活动一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教案

活动一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本活动是七年级上的第一课,面对的学生是刚刚从小学生升入初中七年级的新生。

学校不同,因此两年的学习的信息技术深程也就不同,有的学校学习扎实,有的几乎没学习。

所以,我就当是没有学的情况来教学,以零基础来设计本堂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什么是信息(重在理解)2、信息的主要特征(2)能力目标:学生能理解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单位,个人、对信息的需求不一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子生对信息的以识度、提高子生对信思以次深度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信息,就是什么是信息。

四、教学难点:信息的特征,理解信息的特征,教学过程创设情境1.(1)出示4张图片①一张贯的有出打同的树叶.②一张收音机的图片③一张有电视的图片④一张红绿灯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什么是信息?息的存在,讨论一下,什么是信息,分小组过论,总结一下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汇报,什么是信息的讨论结果,或者说信息是什么。

协作探究2、①根据学生各个小组的讨论的结果来总结什么是信息。

②让学生充分的回答,给子生的充分时间回答。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认真分析,特别强调文字不是信息。

灯光不是信息.收音机不是信息,树叶不是信息。

④突出,信息与载体的关系,分清什么是信息,什么是载体。

⑤最后总告出“信息”是什么,是否是客观存在的。

物质,能量,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是世界三大资源。

重点指出或总告出“消息”就是信息。

“树叶”给我们传递的消息就是信息,“树叶”就是信息载体“文字”给我们传递的消息就是信息,“文字”就是信息载体。

3分析信息的特征.①信息的载体性:举侧说明教师知道一个消息通知通对学生不说不问、不讲,不表达。

②信息的价值性。

以商业机密。

③停息的普遍性④价值性⑤信息的时效性⑥共享性具有无限性⑦信息的真伪性⑧传递性特别强调信息的真伪性,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同学们一定要学会获得侵息的辨别,能辨别真伪的重要性,为一下课作为基础,如何鉴别信息的真做。

沪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活动1建立网络研究小组教案设计

沪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活动1建立网络研究小组教案设计

沪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活动1建立网络研究小组教案设计活动1建立网络研究小组【教材分析】本活动的目的是使用因特网来组建网络研究小组,并为该研究小组创设网络环境以方便今后开展研究活动。

本活动包含了网上和网下两个方面的活动内容。

网下的活动是网络研究小组的碰头会,这项活动安排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往往会对因特网产生依赖,而忽略了现实世界中人的活动,在本活动中放入开碰头会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感受网上、网下活动之间的互补性。

学生在开展碰头会前,需要通过网上活动做一些准备,这些可以在课堂上完成。

网上的活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开碰头会之前,要求学生借助网络地图搜索引擎查找不熟悉的学校所在的位置和前往的路线。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掌握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

通过本活动,学生可以初步掌握在因特网上进行信息搜索和资源分享的技能,完成校际研究小组的组建,为进行下一步的活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能够使用网络地图搜索工具查找小组成员所在地的地址。

能够建立网络硬盘,并使用网络硬盘管理、分享研究资源。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组建校际研究小组,使用网络地图搜索工具查找小组成员所在地的地址。

为校际研究小组开展活动准备必要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网络硬盘。

【教学难点】组建校际研究小组。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资源1:供学生选择的研究项目列表,一些兄弟院校或本校其他班级的研究小组的部分学生名单。

教学资源2:一些提供免费网络硬盘服务的网站的网址。

机器装备:已安装MicrooftOfficeWord2003,IE7.0。

【教学过程】第1课时组建网络研究小组教学阶段新课引入教师活动1.提供研究项目菜单,组织本班学生选择研究项目,组成研究小组,并推举一名组长。

2.提供其他学校(班级)的研究小组名单,让学生根据不同小组的研1/4第2课时利用网络硬盘来共享4/4。

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上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上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进入发展期,每一位参与信息时代新课程的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清楚,这次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变革是观念的变革。

为了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新的课程标准在每门学科的课程目标上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阐述。

信息技术课程也是如此。

另外,这次课程改革努力体现文理交融,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既有技术性比较强的各种系统的使用操作与设计方面的内容,也有关于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达成课程的目标,一方面教材的编写人员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遴选适当的内容,并从提升信息素养的角度组织内容结构,从而编写出符合课改理念的教材;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变原来的“教师讲、学生记与练”的传统教学观,转变为“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的新型教学观,而其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但是,学生的主体性是必须通过教育培养形成的,因此,我们必须一方面始终注意领会这个观念,把握这个大方向,另一方面在具体地设计、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时需要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换句话说,教师应该掌握的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导学方法”。

教师的课堂行为主要是“着重引导、适度教导、及时辅导、关键指导”。

那么,怎样具体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学方法”呢?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有科学的认识,足够的技术和创造性的教学艺术。

一、科学的认识所谓科学的认识,包括科学地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科学地认识学生、科学地认识自己。

1. 科学地认识信息技术课程(1)必须认识到每一门课程都可分为两个层面:方案状态的课程组织和现实活动状态的课程组织。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等就是方案状态的课程组织,是各级专家经过研究、协商而拟订,并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查而正式颁布和出版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按照它们执行或者使用。

教师的教案则是现实活动状态的课程组织,是根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等方案状态的课程组织,结合自己的学生、环境等因素而制订的在自己班级中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海科教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海科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对于信息技术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有些学生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中等生多有偏科现象,学困生在学习上懒惰、怕动手动脑,再加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热衷于小游戏,只要教师看不到就会分神。

学困生差因分析:学困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不记笔记,课后不复习.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不加强巩固,对信息技术开始有些兴趣,以后兴趣越来越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掌握的初步知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WindowsXP操作系统和利用Word 2003制作文稿和电子报刊,具体知识点如下:信息技术及应用: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知道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知道如何正确的使用信息.WindowsXP部分:熟悉WindowsXP的桌面,掌握XP窗口的基本操作;学会设置WindowsXP 的桌面、外观及屏幕保护;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及文件夹;会使用XP的搜索功能查找文件和文件夹;会在XP系统中设置日期和时间,会卸载、删除程序和文件。

Word 2003:了解电子报刊设计的基本知识;经历利用Word设计电子报刊的基本过程,熟练掌握电子文档中文字及段落的编辑及格式设置、文字定位、图文混排、版面设计、表格制作、页面修饰等方法;在合作设计、制作、展评电子报刊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乐趣,学会交流与合作.必备技能:学会正确的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掌握WindowsXP的最基本操作,会使用键盘和鼠标,会使用写字板或记事本进行中、英文的输入.了解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的基本功能和特点;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并会进行基本的文本编辑,如文档的打开、新建、保存,文本的输入,设置字体、字号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沪科版七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沪科版七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沪科版七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学期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常见操作和简单程序编写,为将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基本操作:学生将研究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包括开机、关机、登录、注销、文件管理等。

2.常见应用软件:学生将研究并熟悉常见的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等。

3.互联网应用: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电子邮件的使用等。

4.简单的程序编写:学生将研究基础的编程概念和流程控制语句,通过编写简单程序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2.实操演练:通过在计算机上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见应用软件。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使用计算机的经验和技巧。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实际项目,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掌握程度,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书面作业和实际操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3.小组项目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项目中的贡献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为支持教学活动,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计算机实验室:提供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环境,支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编程实验。

2.教学软件:准备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包括办公软件和编程软件等。

3.教材:使用沪科版七年级计算机教材作为教学参考和教材。

以上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沪科版七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养。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教授他们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技能。

本教案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

34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定期的课堂测试、作业和实际操作表现,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课程计划为期16周,每周安排2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具体教学进度将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反馈进行调整。

确保学生在学期结束时能够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配备最新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网络资源,包括互联网接入和相关的学习网站。

教师团队,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自己应尽的责任。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强烈的环保观念,自觉地保护环境。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自己应尽的责任。

难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强烈的环保观念,自觉地保护环境。

播放一组图片,展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景象(工厂的废水污染了小河,河里的鱼生病了;汽车尾气污染了空气,空气污浊不堪;大量的垃圾堆积如山;森林被砍伐后无法恢复等)。

看完图片,教师请学生谈一谈看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环境正日益恶化,这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义务》。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计划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计划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电脑基本操作技能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3. 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4.图片、音频、视频的处理和编辑5.互联网应用和网络安全教学时长:建议每周2课时,共40课时。

第一单元:电脑基本操作技能(3课时)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2.学习计算机的开机和关机操作3.学习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4.掌握常见的文件和文件夹管理操作5.学习如何使用常见的快捷键第二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知识(6课时)1.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分类和工作原理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3.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了解常见的存储介质和存储设备5.学习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应用第三单元: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10课时)1.学习Word文档的编辑和排版技巧2.掌握Excel表格的制作和数据处理3.学习PPT演示文稿的制作和展示技巧4.了解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场景第四单元:图片、音频、视频的处理和编辑(10课时)1.掌握图片的编辑和处理技巧2.学习音频的录制和编辑方法3.了解视频的录制和编辑技巧4.学习如何利用多媒体素材制作简单的动画和影视作品第五单元:互联网应用和网络安全(11课时)1.学习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常见的浏览器的使用技巧3.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络搜索和信息筛选4.了解互联网的常见风险和安全防护措施教学方法:1.情境化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真实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学习技能操作。

教学评价:1.定期进行笔试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测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2.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作业,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作品质量。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

第一单元 走进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技术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特征。

初步了解各种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能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 学习中的用途,经历信息收集 与交流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 影响,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 伦理、文化、社会问题。

对使用新技术有正确的认识。

【课时安排】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一、教材分析本活动任务是:调查周围的人群,了解他们在日常 工作、生活中最需要哪些信息,最 关注哪些信息, 这些信息对他们有什么用,以及他们通过什么途径 和方法获得这些信息。

要 完成这个活动,首先要确定调查对象,其次是通过访谈收集信息,最后是成果展示与交流. 为此,教材围绕这三个活动步骤设计了以下三个部分的活动内容:第一部分是确定调查对象。

学生可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将各自要调查的对象确定为对 方所熟悉的人,如对方的同学或亲朋好友。

第二部分是采访,了解调查对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信息需求。

通过调查学生可体 会到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第三部分是在班级内介绍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汇总,并讨论信息所具有的特征。

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可了解信息和信息的特征,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并体验到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特征.备注 内容课时 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1 活动 2 探究信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2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信息的特征.【教学难点】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二、课时安排1 课时三、【教学准备】新课导入所需要的歌曲和图片,如周杰伦演唱的“蜗牛"音频资料、“湖南地图”图片资料.几种访谈表的样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1 建立网络研究小组
【教材分析】
本活动的目的是使用因特网来组建网络研究小组,并为该研究小组创设网络环境以方便今后开展研究活动。

本活动包含了网上和网下两个方面的活动内容。

网下的活动是网络研究小组的碰头会,这项活动安排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往往会对因特网产生依赖,而忽略了现实世界中人的活动,在本活动中放入开碰头会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感受网上、网下活动之间的互补性。

学生在开展碰头会前,需要通过网上活动做一些准备,这些可以在课堂上完成。

网上的活动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开碰头会之前,要求学生借助网络地图搜索引擎查找不熟悉的学校所在的位置和前往的路线。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掌握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

第二部分是建立资源共享空间——网络硬盘,让研究小组的成员通过因特网分享各自搜集到的资料和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本活动,学生可以初步掌握在因特网上进行信息搜索和资源分享的技能,完成校际研究小组的组建,为进行下一步的活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能够使用网络地图搜索工具查找小组成员所在地的地址。

能够建立网络硬盘,并使用网络硬盘管理、分享研究资源。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组建校际研究小组,使用网络地图搜索工具查找小组成员所在地的地址。

为校际研究小组开展活动准备必要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网络硬盘。

【教学难点】
组建校际研究小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1: 供学生选择的研究项目列表,一些兄弟院校或本校其他班级的研究小组的部分学生名单。

教学资源2: 一些提供免费网络硬盘服务的网站的网址。

机器装备:已安装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IE7.0。

【教学过程】
第1课时组建网络研究小组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1.提供研究项目菜单,组织本班学
生选择研究项目,组成研究小组,
并推举一名组长。

2.提供其他学校(班级)的研究小
组名单,让学生根据不同小组的研
1.根据选择的研究
项目,组建本班的
研究小组,选举组
长,制作联系册。

2.寻找研究伙伴,
1. 让学生明确单
元任务。

2.提高学生的人际
交往能力。

究内容去寻找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

并取得联系,确定碰头会的时间、地点。

第一次碰头会(了解你的伙伴)1.提供常用的地图搜索引擎,介绍
使用地图搜索引擎的方法;引导学
生自行确定、寻找第一次开碰头会
的地点。

2.给出制订研究活动实施计划的要
求:计划必须包括研究主题、研究
目的、研究方法等内容。

要求学生
在课后自行召开小组碰头会,共同
商议活动实施方案。

1.尝试使用地图搜
索引擎,并记录前
往目的地的路线。

2.了解制订活动计
划的要求,并在课
后开展小组碰头
会,制订研究活动
的实施计划。

1.让学生学习使用
地图搜索引擎的方
法。

2.培养学生开展研
究活动的能力,指
导学生完成对研究
活动的规划和设
计,并鼓励学生在
团队里进行分工合
作。

课堂小结1.和学生一起梳理地图搜索引擎的
功能与使用方法,并小结:地图搜
索引擎是一种专门的搜索引擎,可
以帮助我们找到前往陌生地方的路
线,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有着很大的
帮助。

利用地图搜索引擎,我们可
以完成以下工作:
(1)规划点到点的行车路线或公交
换乘。

(2)查询单位的详细地址、周边信
息。

(3)查询公交站的位置和公交车行
驶公里数。

2. 请学生课后开碰头会,制定本组
的研究计划。

归纳、总结地图搜
索引擎的功能与使
用方法。

全面地了解地图搜
索引擎,巩固学到
的知识,引发学生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
使用地图搜索引
擎。

第2课时利用网络硬盘来共享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回顾前课新课引入1、引入,提出问题:“开完碰头
会后,各小组按照要求制订了研究
计划。

也可以按照计划分头开展研
究活动了。

那么,在活动中,如何
交流各自的研究进展或需要分享的
资料呢?”(在本课前请学生在课
余时间完成第一次碰头会)
2、提出本课任务:各组利用网络硬
思考问题,了解本
课任务——建立网
络资源共享平台。

引入网络共享的活
动任务。

盘来共享各自的研究进展或资料。

介绍网络硬盘1、展示某个网络硬盘网站,介绍
网络硬盘的功能。

(1)存储资料。

(2)管理资料。

(3)分享资料。

2、提供一些免费网络硬盘的网址,
请学生自行浏览这些网站上的说明
文字,了解网络硬盘的功能。

浏览网络硬盘的网
址,感受网络硬盘
的功能。

让学生对网络硬盘
的功能有初步的认
识和感受。

注册网络硬盘1、介绍注册网络硬盘的方法和步
骤。

(鉴于学生小学阶段已有过注
册邮箱等的经验,也可以请学生根
据网站上的提示自学网络硬盘的注
册方法。


2、请学生每组注册一个网络硬盘,
并在小组内共享网络硬盘的账号和
密码。

1、学习注册网络
硬盘的方法。

2、使用电子邮件告
知小组其他成员网
络硬盘的账号与密
码。

让学生掌握网络硬
盘的注册方法。

使用网络硬盘上传下载资料1、介绍上传资料至网络硬盘的方
法。

2、介绍从网络硬盘中下载资料的方
法。

3、指导学生使用本组的网络硬盘上
传和下载资料。

学习使用网络硬盘
上传和下载资料的
方法。

让学生掌握资料的
上传和下载方法。

合理规划网络硬盘的空间1、介绍使用文件夹合理规划网络硬
盘的空间的方法,如网络硬盘中文
件夹的创建、文件的移动。

2、请学生在课后的小组研究活动中
通过这个方法管理好本组网络硬盘
中的资料。

学习在网络硬盘中
如何合理设置文件
夹来管理资料。

让学生学习资料管
理的一般方法,体
会资料管理的好
处。

课堂小结1、小结:网络硬盘拓展了计算机的
存储空间,给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
十分便捷的平台。

2、提出问题:在使用网络硬盘的时
候要注意哪些事项?并帮助学生梳
理这些注意事项,如:
(1)避免上传带病毒的文件。

1、讨论问题,关注
如何安全、合理地
使用网络硬盘。

2、根据之前制定的
小组研究计划,课
后继续开展活动。

增强学生网络安全
意识。

(2)管理好网络硬盘的账号和密码,不轻易泄漏。

(3)不随便删除他人上传的文件。

3、请学生课后继续开展小组的研究活动,并注意及时将自己的研究资料等上传至小组的网络硬盘与组员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