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快速增长,成为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回购规模过大、回购价格虚高、信息不对称以及回购动机不明确等。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效果和质量。

一、回购规模过大问题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模过大,可能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给公司经营带来困难。一些公司为了稀释股权、抬高股价而进行大规模回购,致使公司利润减少、资金流动性下降。此外,大规模回购还可能损害公司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引发争议和纷争。

解决措施:加强回购规模管理和监管。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回购规模的限制,制定限额政策,并加强对回购情况的监管和信息披露。同时,要加强对回购动机的审查,避免过度回购对公司财务状况和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二、回购价格虚高问题

在股份回购过程中,一些公司存在回购价格虚高的情况。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公司的资金,也削弱了回购的效果。一些公司可能存在利用回购虚高价格来控制股权、维护利益的行为,严重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

解决措施:加强回购价格监管和约束。应加强对回购价格的审查和监管,制定回购价格合理性评估指导意见,确保回购价格与市场价格相符合。同时,要加强对回购价格的披露和公开,增加回购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股份回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公司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进行内幕交易,获取不当利益。此外,一些公司在进行回购时可能故意隐瞒重要信息,导致回购价格失真,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

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顾 之 争 ” 引发 了更 大 范 围的争论 , 府部 门开始 高 则 政
债率 , 负债 的还本付 息压力 可 以在 一定程 度上约 这些
束管理层 的机会 主义行 为 。与此 同 时 , 权人也 会加 债 强对管理 层经营行 为 的直接 监督 。 二 、 国 MB 存 在 的 问题 我 O
te e e r up.Thi p pe s r m he he r f ma g — rpr n ur g o s a r i fo t t o y o na e i m e t ‘u o s t e n b y ut, h n a avss h sa u a d i nfc nc o n l i te tt s n sg i a e f
m e d to . n a ins
的剩余索取 权 , 真正体 现 了企业家 的价值 。” 第三 , 通 过 管理层收 购实现所 有权和 经营权 的部分统 一 , 而 从
Ke o d :MBO; i i c c p o lm ; u tr a u e yw r s sg f a e; rb e Co n e me r s n in s
国有 企业 改革提 供 了新 的有 益 思路 。M O有 助于盘 B 活 国有资产 , 于 国有资产 的保值增 值 。国家可将 有利 出售 部 分企业 所 有权 获得 的资 金投 入 到关 系 国家 民 生的重要行 业 ,坚 持有进有退 , “ 有所为有所 不为 ” 第 。 二, 在一般 国企原 有 的激励 机制 下 , 优秀 企业 家 的价 值 往往被严 重低估 , 对企业 的贡献 与其所 得到 的报 其

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

MBO

作者: 李张珍

作者机构: 杭州银行,杭州310003

出版物刊名: 北方经贸

页码: 43-45页

主题词: 管理层收购 意义 问题 对策

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管理层收购随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脚步登陆中国。自四通公司的管理层收购被媒体披露以来,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目前,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明晰产权或激励高管人员,但同时也暴露出收购主体、收购价格和资金来源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应完善其法律法规,正确选择实施收购的目标,进行金融创新.适当引入外部投资者竞价,使MBO这种方式在我国的改革浪潮中尽其所能。

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与整合分析

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与整合分析

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与整合分析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发展中遇到许多问题,我国是否应该进行管理层收购,政策面也不是很明确。对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文章还进行了适合MBO的企业特征分析,并提出了MBO后的整合问题,从而促进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发展。

标签:管理层收购问题整合

管理层收购,即MBO(Management Buy-Out的缩写),简单地说就是管理者利用自筹、借债方式所融的资本购买本公司股份,成为公司所有者的过程。

一、管理层收购的意义

管理层收购作为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积极性的一种激励方式,近年来,一些地方、一些企业试行了管理层收购或经营者持股。作为企业改制和分配方式改革的探索,对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实施管理层收购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自卖自买,暗箱操作,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有的以国有产权或实物资产作为其融资的担保,将收购风险和经营风险全部转嫁给金融机构和被收购企业;有的损害投资人和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发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等。为此2005年4月11日国资委出台《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一度要求暂缓实施MBO。

但MBO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分离的局面,MBO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应当看到,MBO对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具有积极的意义,对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及国有资本的退出渠道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MBO确实亟待规范,但不能因为方法否定方向,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没有错,不能因为操作上的失误而否定全局。要解决的问题是保证实施过程中的透明、公开、可控制、可监督;细化MBO的一些规范性要求,如国有产权转让要进入交易市场,对受让对象也应有限制范围,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监管体制。

上市公司并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上市公司并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ACCOUNTING LEARNING

139

上市公司并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林慧婷 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并购作为上市公司外延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其灵活的交易方式可满足上市公司不同的要求,但在上市公司并购过程中存在并购指导思想偏差、缺乏专业团队、业绩承诺无法实现、收购中财务风险较大、收购后难以融合等问题,文章针对上市公司并购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应对措施进行探讨。关键词:上市公司;并购;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并购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购。兼并指吸收合并。收购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上市公司的并购一般采用收购的方式。

上市公司并购一般涵盖三个类别: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一般采用三种方式,现金、发行股票或二者相结合的购买方式。若采用现金收购,公司需要调配大量现金,并且该笔投资款将长期占用,收购的最坏结果可能是业绩承诺的抵押资产价值较低,无法覆盖业绩,公司无法收回收购的资金,同时还要背负大额的不良资产;若采用发行股票的方式,公司可以较少地使用现金,最坏结果是新发行股票全部注销,但公司同样可能背负大额的不良资产。根据现金资源占用情况来看,采用发行股票对公司现金流的影响更小,但采用发行股票购买的资产往往金额较大,一旦出现风险,对上市公司发展将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同

时其涉及发行新股审核时间也更长,监管也更为严格,引进二股东未来还可能引发控制权之争。

上市公司采用何种方式收购是两相权衡的过程,而在并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并购前的美好愿望无法如期实现,以下就上市公司并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上市公司的应对方案进行探讨。

收购公司股权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收购公司股权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收购公司股权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收购公司股权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及解决方案:

1.公司财务状况问题:收购的公司可能存在财务困境或不良负

债等问题,解决方案可以是进行尽职调查,对目标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没有隐藏的风险。

2.法律合规问题:被收购公司可能存在未披露的法律风险,或

未履行合规义务,解决方案可以是雇佣专业律师进行全面的法律尽职调查,确保收购符合法规要求。

3.员工情绪问题:员工可能对收购持有负面情绪,担心失业或

工作环境变化,解决方案可以是与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顾虑,并提供合适的安置计划或福利待遇,确保员工的利益得到保障。

4.文化冲突问题:被收购公司的企业文化可能与收购方存在冲突,解决方案可以是进行充分的文化调研,了解双方文化的差异,并努力协调双方的文化差异,实现文化融合。

5.支付方式问题:收购可能涉及大额资金支付,解决方案可以

是制定合理的支付方案,考虑使用多种支付方式,包括现金支付、股票支付等,以减少对收购方的财务压力。

6.监管批准问题:某些行业的收购可能需要政府或监管机构的

批准,解决方案可以是提前与相关机构进行沟通,确保收购方案符合相关法规,尽早申请并获得必要的批准。

7.商誉和资产评估问题:被收购公司的商誉和资产价值可能存在争议,解决方案可以是进行专业的估值评估,确保对被收购公司的商誉和资产进行准确的评估,并与卖方就评估结果进行谈判。

总之,收购公司股权时需要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合规审查和风险评估,以及与相关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双方的利益得到保护,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面临的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面临的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面临的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s,即MBO)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一种行为,从而引起公司所有权、控制权、剩余索取权、资产等变化,以改

变公司所有制结构。通过收购使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上世纪 90年代, MBO

作为一种产权制度改革方式在国内悄然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它解决了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

分离的局面,对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及国有资本的退出渠道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但是,产权制度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风险最大的环节。由于 MBO探索初期相关

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在中国的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管理层收购成为一些国有企业高层管理

者变相侵吞国有资产的办法,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于这个重要问题,中国许多经济学家集

体失语。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国有资产由于所有者缺位,导致产权不清,而管理层收购后

变为私有企业,产权明晰,从而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根据科斯定理将有助于降低扯皮成本,提高总体效率。当越来越多的国有股通过 MBO方式被低价转让后, MBO一度被指为国有资

本迅速转为私人资本的灰色渠道。在我国 12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 900多家涉及到国有资产,目前有 200多家正在探索管理层持股的改革,因此一些忧心忡忡的学者认为,东欧与俄

罗斯的教训已是前车之鉴定,警惕 MBO使国有资本通过权力支配下的暗箱操作进入个人腰包,防止出现制度安排失误而导致的畸形造福运动。

一、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存在的问题

(一)收购主体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陈鹏

来源:《文化研究》2014年第06期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管理层收购(MBO)被我国一些企业采用,越来越多的管理层收购案例(MBO)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然而我国的管理层收购(MBO)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参与收购的主体法律地位不明确、融资渠道狭窄单一、信息披露不充分、收购定价不合理等。本文针对我国管理层收购出现的问题,就收购法律主体、融资渠道、信息披露和收购定价等几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收购问题;对策研究

一、引言

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公司管理人员用所融到的资金购买其所在公司的股份,进而改变所在公司的控制权结构或其所有权结构,达到重组收购公司,获得期望收益的目标。

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兴起并发展在我国国有企业体质改革的背景下,对我国国有企业体质改革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对于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管理层收购改变原有的企业所有权结构,企业所有者可以调整经营方向,进入拥有较好前景的行业,同时能够加强企业自身的治理,不断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对于推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实施管理层收购可以改变原来因国有企业资产所有者缺位所导致的企业经济效益低、发展受较大的限制等情况,推动产权的改革。

最后,实施管理层收购能够更好的激励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实施管理层收购后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激励管理者更富有效率的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

二、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引导语: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它是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大量的债务融资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从而获得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行为。下面是yjbys店铺为你带来的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为一种特殊的杠杆收购,管理层收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收购主体为目标公司的管理层;②通常公司的管理人员以该公司的资产或该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作为抵押来筹集资金。因而收购资金的绝大部分为债务融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为管理层的自有资金;③管理层收购通常以继续经营原有业务为前提去取得经营权;④收购的后果为管理层安全控制目标公司。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为企业的所有者,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

一、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

前不久,财政部在给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中建议,在相关法规未完善之前,暂停受理和审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待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措施后再做决定。这使一度活跃的管理层收购销声匿迹了。这也表明在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期,由于证券市场还不成熟,法律法规也不健全,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在实施管理层收购中面临着更多的问题。

1.收购主体的合法性问题。目前的管理层收购通常是由管理层注册成立一家新公司作为收购目标公司的主体,然后以新公司的资产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来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这个新的公司的资金来源大部分需要金融机构的贷款。这种壳公司也应当遵循《公司法》,而《公司法》要求对外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从目前已发生的几个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的案例来看,就存在有些公司对外投资超过净资产50%的现象。另外,当前中国的管理层收购案例中有不少采用了职工持股会的做法,但职工持股会的性质是社会团体法人,实际上是不能从事投资活动的。

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的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的研究,发现我国的企业MBO在其实施的过程当中有一些问题和弊端。然后,本文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对策来来解决现有的中国MBO的问题。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现状;对策

1.引言

管理层收购,源于英文〞management buyout〞,缩写为MBO,还称为经理层收购、管理者收购。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管理层收购对于降低代理本钱、鼓励内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法律机制还不够完善,致使在管理层收购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收购主体的法律问题、资金来源问题、信息不透明和定价方面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以后去解决。

2.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

2.1 MBO主体法律问题

在收购之前,通常是新注册一家公司,把他作为管理层收购的主体。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新注册的公司的功能就是把它的资产向银行抵押,从而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这样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还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此外,我国在过去的管理层收购中,一般用职工持股会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是否合法,还有待继续研究。

2.2 管理层收购中的信息不对称

管理层收购为了防止信息外流而给收购方和被收购的目标公司带来不利的影响,以协议收购为主要收购途径。收购方和被收购方在暗地里的谈判、商讨、磋商贯穿于整个收购过程。收购方通常与持大股的股东进行所谓的协议收购,因此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收购过程的内幕。同时,在协议收购过程中,还要防止收购方利用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来迫使大股东转让其所拥有的股权的行为。并且,信息不对称还有可能使小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重视信息的披露。

管理层收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管理层收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二、 管理层收购的方式与程序
(一)管理层收购的方式 1.收购上市公司 在完成管理层收购后, 原来的上市公司转变为非上市公 司。这种类型的收购动机主要有四种: 基层管理人员的创业 尝试; 防御敌意收购; 机构投资者或大股东转让大额股份; 摆 脱上市公司制度的约束。 域大部分由与商品有关的图像形成的。这些图像在消费者心 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图像成为人和人之间沟通的中介。青年 消费群体倾向于用品牌符号、 图像来包装自己, 他们看中的不 是商品的使用而是商品的呈现。所以, 他们对品牌狂热迷 恋。品牌, 因其高品质、 高流行度、 蕴涵着丰富文化内涵而极 具个性魅力, 无论内在价值或外显价值都令人 “景仰” , 是人人 可 “欲” , 又不一定人人可求的佳品, 正是这些特性完美地兼容 了青年们的自我标榜欲与集体归属感。 赢得青年, 就赢得未来。这句话也同样适应于商业竞 争。青年是一个有着强烈购买欲望和巨大购买潜力的消费群 体。在市场竞争中, 谁抓住了青年消费群体, 谁就掌握了市场 竞争的主动权, 赢得了优势。对企业来说, 要想迎合青年消费 群体的需求, 抓住他们的眼球, 就必须充分了解青年人的消费 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 采取与之相应的营销策略。唯有如 此, 才能博得青年消费群体的青睐。 参考文献: [1]刘玉方.转型期青年学生价值观念的新变化[J].思想 · 理 论 · 教育, 2002.3 [2]李茜.论消费文化与社会阶层[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10.9 [3]孔明安.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鲍德里亚的消费 文化理论研究[J].哲学研究, 2002.11 作者简介: 万馨莉 (1990.10- ) , 女, 山东省青岛市, 吉林大学文学院 广告学专业本科生。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我国的管理层收购的动机也变得更加强烈。在综述了国内外MBO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我国企业MBO普遍存在着融资困难、定价有失公允、政府过多介入以及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完善并健全法律制度规范,强化市场作用减少政府干预,创新金融发展机制等。

标签:管理层收购;杠杆并购;瓶颈障碍;定价;制度建设

F27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Mike Wright)于1980年首次发现并予以界定,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外部融资购入本公司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收购是一种特殊的杠杆并购,事实表明,该并购方式对降低代理成本、有效激励并约束管理层、改善经营状况以及推进公司成长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因此,全面地认识前人的研究成果,科学而理性地把握管理层收购发展现状,进而提出改善现状以及实施管理层收购的政策建议将对相关企业决策者、公司治理者以及政府政策制定者提高具有价值的参考。

1 文献回顾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管理创新方式,对于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变更、解决企业产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该领域已经吸引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截至目前,各领域的研究已相当深入,文献资料日臻完善。

国内方面,益智(2003)通过对企业相关财务指标的计量,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MBO并未提高公司绩效,股东财富效应也不显著,且存在违反“公开、公平、公正”三公原则的现象。黄小花、李林初(2004)则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对我国管理层收购与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汤文仙、杨忠胜(2004)则以综合评价分析法为基础对

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它是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大量的债务融资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从而获得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行为。管理层收购起源于美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的兼并收购浪潮中达到了顶峰。1980年至1989年间,美国杠杆收购案达2385起,其中大约有一半为各种形式的管理层收购。

作为一种特殊的杠杆收购,管理层收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收购主体为目标公司的管理层;②通常公司的管理人员以该公司的资产或该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作为抵押来筹集资金。因而收购资金的绝大部分为债务融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为管理层的自有资金;③管理层收购通常以继续经营原有业务为前提去取得经营权;④收购的后果为管理层安全控制目标公司。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为企业的所有者,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

一、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

前不久,财政部在给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中建议,在相关法规未完善之前,暂停受理和审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待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措施后再做决定。这使一度活跃的管理层收购销声

匿迹了。这也表明在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期,由于证券市场还不成熟,法律法规也不健全,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在实施管理层收购中面临着更多的问题。

1.收购主体的合法性问题。目前的管理层收购通常是由管理层注册成立一家新公司作为收购目标公司的主体,然后以新公司的资产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来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这个新的公司的资金来源大部分需要金融机构的贷款。这种壳公司也应当遵循《公司法》,而《公司法》要求对外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从目前已发生的几个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的案例来看,就存在有些公司对外投资超过净资产50%的现象。另外,当前中国的管理层收购案例中有不少采用了职工持股会的做法,但职工持股会的性质是社会团体法人,实际上是不能从事投资活动的。

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MBO)的困境与对策——基于国内企业相关案例分析

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MBO)的困境与对策——基于国内企业相关案例分析
第2 5卷
第 2期
Junl f u nnFnne& E oo isU iesy ora o n a iac Y cnm c nvrt i
V 12 . o2 o 5 N . .
我 国企业 管理层收购 ( O 的困境与对策 MB )
基 于 国 内企 业 相 关 案例 分 析
王 帧
的的控 股 7 2 3 0 3 , 4 . 3 1万 股 法 人 股 (占总 股 本 的 1 . 4 9 % ) 转 让 完 成后 , 托 投 资 正式 成 为 粤 美 的第 一 大 4 , 美 股东 , 持股 份 上升 到 2 .9 , 美 的 控股 退 居 为 第 所 2 1% 而 三大 股东 。20 年 1 , 市 公 司 粤美 的 中代 表 政 府 01 月 上 的第一大股——顺德市美 的控股有限公司将其所持粤 美 的法人 股 723 03 万股 转让 给公 司管理 层 的顺 德 , .3 1 4 市美 托投 资有 限 公 司 , 让 股 份 占 粤美 的股 本 总 额 的 转 l.4 。股 份转 让后 , 49 % 政府 控 股 公 司退 居 粤美 三 大 法 人 股东 , 而美 托投 资公 司成 为第一 大法 人股 东 。 ( ) 国首例 市 场化 M - 全 B 武汉 有机 作 为 全 国 首例 的 市场 化 M O, B 政府 也 有 一些 优 惠 条件 , 根据武汉市政府的有关文件 , 购买 国有产权者 , 凡 一 次性 交付 股权 款 的优 惠 3 % ; 排 职工 9% 以上 0 安 0 的优 惠 1% ; 地投 资者 再优 惠 1% ; 0 本 0 即最大 优惠可 达 5 %。武 汉有 机管 理层 的成 交 价 格 高 出评 估净 资 产值 0 约 2% , 政府 从 中净赚 180万 。 9 市 , 0 ( ) 三 知名 企业 的 MB O之 路一 张裕集 团 经历了一系列 的收购行为 , 张裕集团 由国有独资 公司改制成为多元化投 资主体 的企业 , 股东包括烟台 市 国资 委 、 华 投资 、 利 瓦 公 司 和 国 际金 融 公 司 , 裕 意 分

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有资产 即使按照略高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 f售 也可 I I
能造成资产的流失 。 从这个角度说 , 收购定价是 M O B 的焦 点 问题 , 潜在 着将 来溢 价收 购 的可能 性 。
( 收 购主体 的合 洪 } 三) 生问题
但在解决经营者选择机制Biblioteka Baidu面却存在一些 问题 。主
要 表 现在 :国有 企业 经 理人 员 由政 府 主 管部 门和 组
所 以目标公司为管理层 中的个人的贷款担保在法律 上并不可行 , 而个人信用贷款的规模十分有限。即使 是管理层发起成立职工持股会或投资公司 ,也同样 会碰到现有金融法律制度的制约。如中行颁布的《 贷 款通则》 7 条禁止借款人用贷款进行股本权益性 第 1 投资 以及在有价证券 、 期货等方面从事投机经营。对
织部 门任命 ,而不是 由真正承担风险的资产所有者 从市场上选择 ,不能保证真正有才能的企业家领导 企业生产经营。在管理层收购后 ,管理层拥有控制 权, 因而也拥有选择经营者的权利 , 但不论 什么样的 选择 , 管理层必须为 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因此 , 管 理层选择经营者的权利和责任是相对称 的。 二、 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存在的主要 问题 ( 亟 需创新 融 资制度 一) 融资障碍是 M O运作 的最大瓶颈 。在西方 B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工作 。
二 、管 理 层 收 购 的 必 要 性
第 一,降低企业资金成 本。MB O属 于企业 重组 的一种形 式 ,其 实 质就在于通过举债收购 ,运用财务杠杆 ,以较少的股本投入获取数倍 的 资 金 ,对 企 业 进 行 收 购 、 重组 ,并 以所 收 购 、重 组 的 企 业 的 未 来 利 润 和 现金流偿还负债。由于负债具有抵税 的功能 ,而且低成 本扩张属性也决 定 了企业财务运作的高效性 ,因此最终能够实现降低 企业的资金成本 目
景。
关 键 词 :管 理层 收 购 ; 融 资 ;定 价 ;财 务 ;道德
管理层收购 ( MB O) 概 述 MB O即 ( Ma n a g e m e n t B u y o u t s ,简 称 MB O) ,在 这里 ,Ma n a g e me n t 的含义是 “ 经理 、管理人员 ” 的意思 ,可 以统称为 “ 管理层 ” ,B u y o u t s 是指通过购买一个公司的全部或者大部分股份来获得该 公司控制权 的行 为。 因此 ,M B O的含义是 :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 用借贷资本购买本公 司 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 ,从 而改变公 司的所有权结构、控 制权结构和资产 结构 ,从而达到重组公司的 目的并获得 预期收益的一种行为 。管理层 收 购 的本质是管理层通过收购 的同时具有 了管理层和股 东双重身份 ,是一 种 收 购 手 段 、方 式 。 在西方 ,管理层收购 ( MB O)出现 的 比较早 ,其 理论 与实证 研究 也较为完善 ,我国学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关注这一领域 ,并从 现 实操作的角度对管理层收购在我 国的实践做了一些很 有实际意义 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股的价格偏低,使管理层面临的债务负担大大减少,不需要努力提高经营业绩就可以偿还债务并获利,那么管理层收购的激励效果就大大降低。另外,国有股的贱卖,也可能助长管理层的投机行为而不是激励他们改善公司业绩。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对策
1.修改《公司法》,给收购主体以合法地位。前面提到管理层收购中,有关壳公司的一些操作明显地违反了现行《公司法》的一些规定,而要使管理层收购得以在合法的框架下实施,就需要对《公司法》进行一定的修改。为实施管理层收购而修改《公司法》,国外早有先例。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过程中,就放宽了《公司法》的限制,允许收购者以被收购公司的资产为抵押来筹集资金,从而推动了管理层收购在英国的实施。另外,要使管理层收购切实起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公司业绩的作用,还应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并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
2.融资渠道的问题。国外管理层收购通常的做法是:管理层先成立一家公司,然后将资金注入公司,再由该公司以自身资产及目标公司的资产或未来收益做担保向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然后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收购结束后,目标公司往往由公众持股的股份公司变为由少数人控制的私人公司。然后,收购公司再将目标公司的部分资产卖出,收回现金用来偿还债务。最后,对目标公司规模、资本结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协调、整合、改组,努力提升公司业绩,待时机成熟时再将公司上市,转为公众公司。
一、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பைடு நூலகம்题
前不久,财政部在给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中建议,在相关法规未完善之前,暂停受理和审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待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措施后再做决定。这使一度活跃的管理层收购销声匿迹了。这也表明在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期,由于证券市场还不成熟,法律法规也不健全,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在实施管理层收购中面临着更多的问题。
(1)收购的股权比例不合理。国外的管理层收购,通常是在证券市场上竞价收购股票,因而收购的股权比例不容易控制。而且由于监管较严,管理层为了减少在管理层收购之后进行业务重组和实施激励方案时可能遇到的阻力和纠纷,通常管理层及其合作伙伴几乎会持有公司的全部股权。
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的管理层收购中,管理层的收购目标均是国有股权。因为持有了公司中的国有股权,管理层就拥有了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加上国内的法规不完善,监管也不利,致使中小股东的权益缺少保护,因而管理层根本就不去证券市场收购流通股。此时管理人员居于公司内部,掌握着内部信息和公司控制权,并具有更强的获利动机,因而管理层很可能会变本加厉地侵犯外部股东的利益,从而导致新的“一股独大”的问题的产生。
1.收购主体的合法性问题。目前的管理层收购通常是由管理层注册成立一家新公司作为收购目标公司的主体,然后以新公司的资产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来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这个新的公司的资金来源大部分需要金融机构的贷款。这种壳公司也应当遵循《公司法》,而《公司法》要求对外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从目前已发生的几个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的案例来看,就存在有些公司对外投资超过净资产50%的现象。另外,当前中国的管理层收购案例中有不少采用了职工持股会的做法,但职工持股会的性质是社会团体法人,实际上是不能从事投资活动的。
2.拓宽管理层收购的融资渠道。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金融体制,致使商业银行无法在管理层收购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我国需要在金融领域做一定的改革。例如,通过成立新的专业金融机构或将现有金融机构的营业范围适当放宽,给予管理层收购资金上的支持。但这一改革的过程可能需较长的时间。就目前来说,较为可行的办法是由证券公司提供融资支持。因为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是我国目前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机构。这些机构拥有专业的人才和资本运营经验与能力,他们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设计相应的收购方案。而且对于证券公司而言,由于传统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管理层收购也为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赢利机会。
作为一种特殊的杠杆收购,管理层收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收购主体为目标公司的管理层;②通常公司的管理人员以该公司的资产或该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作为抵押来筹集资金。因而收购资金的绝大部分为债务融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为管理层的自有资金;③管理层收购通常以继续经营原有业务为前提去取得经营权;④收购的后果为管理层安全控制目标公司。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为企业的所有者,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
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它是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大量的债务融资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从而获得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行为。管理层收购起源于美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的兼并收购浪潮中达到了顶峰。1980年至1989年间,美国杠杆收购案达2385起,其中大约有一半为各种形式的管理层收购。
(2)股票的定价不合理。目前国有股一般是按净资产的价值转让的。这样的定价明显偏低,已经引起了社会公众的不满。从那些公司股价的变化情况来看,社会公众已经选择了用脚投票。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很大程度上是来自社会公众股东高额的认购款。如果转让法人股,让管理层几乎不付代价地分享上市公司的财产,就相当于国家在帮助管理层掠夺公众股东的财富。
3.国有股(法人股)问题。我国股票市场当初创立的主要目的是给国有企业增加融资渠道,因而为保证国家对企业的控制,通常有过半的股权是以非流通的形式——国有股(法人股)的形式存在的。据统计,这种不流通的国有股构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这使得在管理层收购的实施中出现了两个问题,即收购的股权比例不合理和股票的定价不合理。
从国外管理层收购的经验来看,收购团队通常用自有资金提供10%的收购款,所需的其他资金的50%~60%由商业银行以及专门进行风险投资的公司提供。其余部分以次等债券的形式,通常以私募或公开发行高收益的债券来筹集。
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金融支持与服务体系,因而还无法为管理层收购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与服务。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管理层收购的运作,主要方式是股权质押贷款,但由于风险的不可控性,以及现行法规不允许商业银行持股并参与企业经营,贷款规模与监督力度都无法满足管理层收购的需要。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要有大的突破也比较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