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案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合集下载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设计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设计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能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了解,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教学难点(1)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平面镜、玻璃板、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一些平面镜成像的图片,如平静的湖面、穿衣镜中的人像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提出自己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猜想,例如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是否与平面镜垂直等。

(三)设计实验1、介绍实验器材,如平面镜、玻璃板、蜡烛、光屏、刻度尺等。

2、讨论实验方案:(1)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3)如何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4)如何测量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3、制定实验步骤:(1)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在玻璃板后放置一个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接收到蜡烛的像。

(2)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看起来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标记此时蜡烛的位置。

(3)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实验教学案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教学案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教学案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太原三十七中物理组张卓劲教学目标: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①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②难点:虚像的概念;平面镜成像原理教学准备:学具:玻璃板、蜡烛、刻度尺、火柴若干套;小镜片、抛光的瓷砖若干..教具:玻璃板、蜡烛、玻璃杯、水、火柴;多媒体课件 ..教材使用构想及学情分析这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来探究成像特点..实验探究中;学生先依据生活经验来猜想;然后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教材中给出了尽量多的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按照计划进行实验;采集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实验完毕后小组在全班上交流自己的设计思想和实验结论..这种探究方法正是本节教材的闪光之处;体现课标的教育理念 ..同学们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多的感性经验;但对成像特点未必留心观察;本节从生活中的平面镜引入课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学设计:引入新课多媒体演示:“水中的蜡烛在燃烧”新课教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活动:看自己“孪生兄弟”的像;观察平面镜中自己的像..学生根据平时的使用经验和现在的感受;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和进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交流与分析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通过提问不同组的学生;总结得出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的关系..纠正学生从日常经验中形成的“人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小”这一错误看法..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让学生通过数一数像到平面镜的格数和物体到平面镜的格数;感性而直接的发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这一特点..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让学生把物体和像的位置用一条直线连接起来后;观察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有什么关系;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第三个特点: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1实验验证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2通过作图分析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2、回应引入;解释水中的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三、交流与反馈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等大小;②等距离;③连线垂直;④虚像..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3、倒影的形成平面镜成像图片欣赏陶冶情操思考:岸边的树木和房屋;在水中的像看上去为什么都是倒立的4、堂上练习四、布置课外作业1、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查找资料;探讨以下问题:①在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有哪些具体应用②潜水艇中用到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应用2、自我评价与作业2、4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不管从导入还是教学过程;都要突出活泼的教学场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实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尝试探究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验证自己的设计;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学习..七、板书设计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1.特点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2.原理: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二、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拓展知识背景(北师大版初二上)镜子发明的故事

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拓展知识背景(北师大版初二上)镜子发明的故事

让知识带有温度。

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拓展知识背景(北师大版初二上)镜子发明的故事第三节《探索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拓展学问背景(北师大版初二上)镜子发明的故事1600年,法兰西王后美迪奇结婚时,欧洲各国都派特使来到法国,向王后献上各种稀世瑰宝.其中,以威尼斯国王送的礼物最受新娘的爱慕.这礼物是一面书本大的镜子,价值高达15万金法郎.镜子的发明者达尔卡罗兄弟从今名声大振.在欧洲,他们的名字几乎成为镜子的代名词.达尔卡罗兄弟诞生于威尼斯的一个小岛——穆拉诺.岛上的居民几乎差不多上优秀的玻璃工匠.他们创造出的美仑美奂的玻璃制品在欧洲市场,为威尼斯商人换回数不清的金币.为此,威尼斯政府派重兵把守,四面设岗加哨,不准任何人进出,以免制玻璃的工艺泄漏出去.达尔卡罗兄弟的父亲、叔叔、伯伯也差不多上岛上杰出的玻璃工匠.儿童时代,达尔卡罗兄弟就常常随父亲进玻璃作坊,把一团稀糊糊的溶液做成有模有样的玻璃制品.长大后,达尔卡罗兄弟先后成了作坊的正式工匠.他们因为悟性超人一等,技艺长进特地快.看到他们的长进,父亲感到无比欣慰:〝你们干得真不错,特地多老工匠都夸你们的技艺好!〞〝好什么呀!要是能制出更好的玻璃镜子,那才叫本事.〞站在一旁梳妆的小妹,晃了晃手中的一块玻璃,不服气地讲道.原先,当初在穆拉诺岛,小姐们梳妆打扮差不多上用一块透亮的平面玻璃,照镜子时,玻璃后面的物品看得一清二楚,因此,使用成效不抱负.可当初并没有更抱负的玻璃用于做镜子,这不能抱怨达尔卡罗兄弟的技艺.然而,小妹无意的一番话,却使达尔卡罗兄弟有了一个目标.此后,他们便试探镜子映出人影的原理,反复琢磨池塘里的清水什么缘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故能够映出人影?直到找出了缘故:水塘是以黑暗的大地作为衬垫.要是在玻璃的背面也加一层衬垫,就可能会有更强的映射能力.达尔卡罗兄弟试着将矿粉、木屑、面粉、铜等涂在玻璃上,结果成效都不抱负.偶然一次,他们选用熔点较低的锡作为实验对象,将熔化的锡水倒在玻璃上,然后用一根细细的滚筒将锡水碾成平均的薄薄的一层.待锡冷却后,兄弟俩翻开玻璃一看,他们挂满汗滴通红的脸庞清楚地映在了玻璃里.他们最终找到合适的涂料.但是,通过一段时刻的试用,达尔卡罗兄弟发现这种玻璃镜子时刻一,背面的锡箔就会脱落下来.因此,他们又对制玻璃镜子的工艺举行改进.他们先将玻璃制成锡箔镜,再把水银倒在锡箔镜上.如此,水银能够渐渐地溶解锡,形成一层薄薄的锡和水银合金,制成的玻璃镜子反光能力强,而且涂料不简单脱落.玻璃作坊的老总向来在关注着达尔卡罗兄弟的发明发展.由于他明了,一旦达尔卡罗兄弟的发明胜利,他将会赚特地多的钞票.因此,当他得知达尔卡罗兄弟发明胜利后,连忙开头制作玻璃镜子,并特地快将它投入市场.果真,达尔卡罗兄弟发明的水银镜非常走俏,成为豪门贵族的珍品.特地是威尼斯国王向法国王后献了水银镜之后,法国的贵妇人和小姐们也纷纷效仿,以拥有水银镜为荣,因此尽管水银镜价格昂贵,但仍供不应求.法国因为购买水银镜,大量的金银财富流入了威尼斯.因此,法国政府打算自己创办水银镜工厂.在达尔卡罗兄弟的关怀下,法国驻威尼斯大使胜利地将3个工匠偷渡出境,运送到法国.1666年,法国建造了第一座创造玻璃镜子的工厂.从今,水银镜的创造秘密被公布于世,镜子的价格也一落千丈.水银镜渐渐地成为普通家庭的生活用品.因为创造水银镜工艺复杂,而且水银有毒性.因此,100多年前,德国科学家改进了工艺,发明白〝镀银法〞.其做法是:在玻璃上镀上一层极薄的银层,然后在银层不处再刷一层红色的爱惜漆.这种做法工艺容易,而且制出的玻璃镜子既清楚又耐用.我们现在日常用的镜子大多的确是采用了这一工艺.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八年级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二、实验器材平面镜、物体(如钢尺等)三、实验原理平面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具有反射光线的能力。

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会发生反射,形成一个像,即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投影。

根据反射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入射光线与镜面的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镜面法线的夹角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上3.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等于物体与像之间的夹角四、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子上,固定好。

2.将物体(如钢尺)竖立在平面镜前,调整其位置,使其与平面镜的法线垂直。

3.观察在镜中的物体像的特点,记录下来。

4.调整物体的位置,重复步骤3,观察并记录下不同位置的物体像。

5.对观察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第一次实验物体与镜的距离:30cm物体像离镜的距离:15cm物体高度:10cm物体像的高度:5cm2.第二次实验物体与镜的距离:20cm物体像离镜的距离:10cm物体高度:10cm物体像的高度:10cm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物体与其像在镜面上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为:1.物体与像的距离相等2.物体与像的高度相等这就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即物体与其像在平面镜上的位置和形状是相似的,只是方向相反。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根据实验结果,平面镜成像具有以下特点:1.物体与像的距离相等2.物体与像的高度相等平面镜成像的这些特点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光的传播过程以及光线与平面镜的反射关系。

而通过这些特点,我们可以进行相关计算,求解物体与像的位置和形状的关系。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镜子的制作、光学仪器的使用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应用,我们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们进行互评和自评。他们需要评价自己和团队成员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通过这个评价过程,学生们能够培养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并从中获得反馈和改进的机会。
最后,我会对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和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我会根据实验结果和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建议。通过这个评价过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并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最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总结,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和平面镜成像的理解。通过这个教学案例,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他们应该能够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形成过程,理解成像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们应该能够识别和描述平面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并能够用物理语言来表达和解释这些现象。
接着,我会引入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如成像与物体的位置关系、成像与平面镜的倾斜角度关系等。我会通过示例和公式来阐述这些规律,并鼓励学生们进行笔记和思考。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并共同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这个合作过程,学生们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成果。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的最后顾和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实验过程,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会告诉学生们,当我们使用镜子来整理仪容时,我们其实是在观察到一个物体的像。然后,我会提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这个像是如何形成的吗?”通过这个问题,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激发他们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兴趣。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教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整合和组织,将物理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衔接起来,形成有机的教学链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下面给大家分享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欢迎阅读!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篇1】学习目标:1、如何用实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做成像图及光路传播。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一、自主学习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⑤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 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面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二、合作交流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猜想与假设:2、设计并进行实验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2)、为什么选择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成像位置、成像大小、成像方向等;3. 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形成的。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法线上的夹角相等,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因此,平面镜成像呈现出虚像,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关于镜面对称。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器材:平面镜、蜡烛、火柴、直尺、白纸、铅笔。

2. 步骤:(1)将白纸平铺在实验桌上,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作为物体与成像的基准线。

(2)将平面镜垂直放置在基准线上,调整镜面角度,使光线能正常反射。

(3)点燃蜡烛,将其放置在平面镜前方,观察蜡烛在平面镜中的成像。

(4)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蜡烛的成像位置,并用直尺测量成像与物体的距离。

(5)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步骤3和4,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四、实验现象与分析1. 成像位置:根据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位置在镜面的后方,且与物体位置关于镜面对称。

当物体向镜面靠近时,成像也向镜面靠近;当物体远离镜面时,成像也远离镜面。

2. 成像大小:实验中观察到,无论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成像大小均与物体大小相等,即成像不放大也不缩小。

3. 成像方向:平面镜成像方向与物体方向相反。

当物体向上移动时,成像向下移动;当物体向下移动时,成像向上移动。

4. 成像性质:实验中观察到,平面镜成像是虚像,无法在屏幕上捕捉到。

同时,成像与物体在镜面上的位置关系呈现对称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平面镜成像位置在镜面后方,与物体位置关于镜面对称;2. 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不放大也不缩小;3. 平面镜成像方向与物体方向相反;4. 平面镜成像是虚像,无法在屏幕上捕捉到;5. 成像与物体在镜面上的位置关系呈现对称性。

六、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但在操作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测量精度、实验环境的控制等。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方法。

我将以我设计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一课程为例,详细介绍我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程时,我以《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兴趣,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对科学现象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和特点;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成像特点。

难点是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成像现象,从而深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平面镜;2. 等身高的玩具人;3. 蜡烛;4. 纸张;5. 直尺;6. 记录表格。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给幼儿讲一个关于平面镜的故事,引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展示一个平面镜,让幼儿自由发表对平面镜的看法。

2. 讲解与演示:我会给幼儿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演示平面镜成像的过程,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成像现象。

3. 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自操作平面镜,观察和记录成像特点,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成像原理。

5. 课后拓展延伸:我会给幼儿布置一个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家庭实验,让他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学习。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成像现象,深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难点是让幼儿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成像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是否掌握了成像原理。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两支等大的蜡烛、火柴以及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点燃的蜡烛B。

3.移动玻璃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看上去好像点燃一样,这个现象表明了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虚像的位置。

4.测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

5.观察蜡烛A和蜡烛B的连线,发现:连线垂直于玻璃板。

6.若要判定所成的像的虚实,应该在像的位置放一块光屏,通过玻璃板观察上面是否成像来进行判断。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方便确定虚像的位置。

用两支等大的蜡烛:为了方便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实验中,眼睛观察到有2个像,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蜡烛A的虚像,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蜡烛B的虚像。

进行多次试验的目的: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

【实验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步骤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步骤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步骤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步骤是初学者理解光学基础的重要实践之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方法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方法

文章标题:深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方法一、引言平面镜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实验器材,其成像特点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实验方法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实验指南。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深入理解物体在平面镜前的成像规律。

三、实验器材1. 平面镜2. 物体3. 尺子4. 白纸四、实验步骤1. 将平面镜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并确保其表面干净。

2. 在平面镜的一侧放置一个物体,如一根铅笔。

3. 将一张白纸放置在平面镜的另一侧,与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并使其离镜面较远。

4. 用尺子测量物体、镜子和白纸的距离,记录下各项数据。

5. 观察白纸上的物体成像,根据实际情况记录下成像的位置和特点。

五、实验原理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成像距离与物体距离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成像距离与物体距离的关系式。

2. 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物体在平面镜前成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大小的比例。

六、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可以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成像距离与物体距离呈线性关系。

2. 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验证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一步深化了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为今后相关实验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八、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物体在平面镜前的成像规律,这不仅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方法的探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规律。

在总结和回顾的过程中,我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了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这将有助于我更好地应用这一知识,拓展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方法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验,通过深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规律,并且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版)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版)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规律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虚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平面镜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镜子中会出现一个正立蜡烛的像,但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蜡烛像的位置时,光屏上却没有出现蜡烛的像,可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不存在的,是虚像。

3.平面镜成像作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图;(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法)。

4.凸面镜特点: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光射到凸面镜上,反射后成为发散光。

5.凹面镜特点: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反射后会聚到一点。

知识点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分析论证(1)未点燃的蜡烛可以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的像的大小与蜡烛大小相等;(2)蜡烛和它的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实验中注意事项(1)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为清晰,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并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原因是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过光,即透过玻璃板能看到未点燃的蜡烛,也能看到点燃的蜡烛所成的像;(3)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因为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可以各成一个像,当玻璃板较厚时,两个像有较大的错位,难以确定像的位置;(4)实验中,玻璃板要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

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则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将不能完全重合;(5)实验中,使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6)用点燃的蜡烛做实验的优点是所成的像比较亮,便于观察;(7)白纸用于标注玻璃板的位置、蜡烛以及蜡烛的像的位置,刻度尺用于测量蜡烛以及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8)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例子和习题了解和掌握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难点:1.虚像的概念。

2.平面镜的应用。

3.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玻璃板、相同的两支蜡烛、火柴、夹子两个、8开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平面镜、激光演示器等、凹面镜、凸面镜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

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

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叫做物体的像。

二、新课讲授(一)平面镜1.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1)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3)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4)像与物的上下左右关系如何?(5)你在镜前移动时,镜中的像如何移动?各小组学生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像可能在镜子内表面,像的大小可能与镜子摆放的角度和大小有关等等。

2.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 (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引言平面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器件,也是光学教学中常用的实验器材。

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帮助学生加深对光的传播以及成像原理的理解。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观察到不同物体在平面镜前的成像情况,并分析成像的特点。

实验材料-平面镜1块-物体(如小箭头、针孔纸片等)-尺子-直尺-笔和纸实验步骤1.准备平面镜和物体首先,在实验桌上摆放一块平面镜,确保平面镜是干净的且无划痕。

然后选择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作为实验用品,例如小箭头或针孔纸片。

2.观察物体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将选定的物体放在平面镜前,移动物体的位置,观察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情况。

尝试将物体分别放置在平面镜的不同位置,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成像现象。

3.观察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关系保持物体的位置固定,调整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

在不同的距离下,观察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情况并记录下来。

4.分析成像特点根据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尝试回答以下问题:-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近,成像的特点是什么?-物体在平面镜中的位置发生改变时,成像的特点有什么变化?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观察的成像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当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远时,成像会变得越小,并且离平面镜越近。

2.当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近时,成像会变得越大,并且离平面镜越远。

3.物体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互为关于平面镜的镜像关系,即物体与其成像的左右位置互换。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几何变换,物体与其成像在平面镜中是左右互换的关系。

-成像的大小和位置与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成像越小、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平面镜成像是虚像,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位置如何变化,都不会有实际的光线通过平面镜而形成实像。

实验小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加深了对光的传播和成像原理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实验中的误差来源,例如镜面的划痕、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成像结果产生影响。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教学计划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教学计划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教学计划《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教学计划 1学习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通过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解决日常中的生活问题。

3、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4、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物理的对称美,并体验到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重点、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2、难点:理解平面镜所成像是虚象。

学习过程一、回顾知识: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2、如图试作出两条如射光线的反射光线二、探究新知(一)任务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思考以下问题:平面镜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镜子,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同学猜想、讨论)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试讨论以下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①要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应选用哪个物体来作镜面?平面镜还是平板玻璃?②用平板玻璃作平面镜时,选择什麽物体来成像效果最好、最清楚?③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如何比较物象大小关系、如何确定物象位置关系?④如何知道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同学们找桌子上的器材试试看,行不行。

请从给出的实验器材中选用你所需要的器材根据: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两只,小蜡烛一只、大蜡烛一只,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支架一幅,方格纸一张,同样大小的三角板(30度,60度)一对、刻度尺一把。

4、合作交流:学生根据实验情况进行分析与论证:实验结束,必须进行分析与论证才能确定自己的探究结果是否正确。

可请学生讲解探究结论中有哪些内容与猜想相符,有哪些不符。

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是__________.3)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__________.4)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__________.5)当物体靠近或远离平面镜移动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像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自主练习:① 小芳身高是1.6m,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1m处,则她的像高是多少?像到镜面的距离是多少?人与像相距多远?若人以1m/s 的速度远离平面镜,人怎样运动?②池中的水深2m,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3105m,则月亮在水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多少?③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决定于()A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B物体的大小C平面镜的大小 D观察者的位置④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物体小的平面镜,不能形成物体完整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装置图2.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3.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①研究物像大小关系时,用未点燃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②研究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时,用未点燃蜡烛代替点燃蜡烛的像.4.实验步骤:①探究物与像的大小关系: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_____________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_____________.②探究物与像的距离关系: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沿蜡烛A和B的边缘画圆,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直线的距离③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_,也可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__________像.★6.实验的注意事项:①实验器材的选取及作用(1).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选择较暗的环境进行实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玻璃板的放置要求:与水平桌面上白纸放置,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观察像时眼睛应在___________一侧通过平面镜去观察像.7.透过玻璃板观察到两个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测量的实验数据中像距和物距不相等的原因:①.蜡烛A与蜡烛B没有完全重合;②.玻璃板太厚;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特点:①.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练习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2.早晨,旭日东升,阳光照耀在平静的江面上,在江里出现一个清晰的太阳的像,形成江天一色的美妙景观。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平面镜的反射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平面镜作为反射体,使用光线探测仪探测反射光线,并通过调整光线的入射角度和位置,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平面镜成像具有镜像对称、虚实画分、放大缩小等特点。

关键词:平面镜,成像,镜像对称,虚实画分,放大缩小一、引言平面镜是利用反射定律将光线反射的光学元件之一、在平面镜的上下和左右方向没有区别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平面镜看作是一个均匀的物体。

本实验通过观察平面镜的反射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够对光的反射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材料和方法材料:平面镜、光线探测仪、标尺、光源、黑胶纸、透明胶带等。

方法:1.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平面上,并固定好。

2.在光源和平面镜之间放置光线探测仪,调整其位置,使探测仪能够接收到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3.使用标尺测量光源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4.调整光源的位置和角度,照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光线经过平面镜的反射。

5.移动光线探测仪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反射光束在光线探测仪上的变化。

6.记录观察到的反射光束的位置和角度,并记录下来。

7.重复以上步骤,改变光源和光线探测仪的位置,观察光线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1.当光源位于平面镜的正前方,光线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时,观察到光线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后,光线回到源头。

此时,观察到的反射光束位置与入射光束位置相同,并且光线垂直于平面镜。

2.当光源位于平面镜的一侧,光线以一个角度入射到平面镜上时,观察到光线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后,在另一侧形成了一条与入射光束相对称的光束。

此时,观察到的反射光束位置和入射光束位置相对称。

3.当光源位于平面镜的一侧,光线以一个角度倾斜照射到平面镜上时,观察到光线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后,反射光线并不与入射光线重合。

此时,观察到的反射光束位置和入射光束位置存在一定的偏移。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平面镜成像具有以下特点:1.镜像对称:平面镜成像是镜像对称的,即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相等,反射光束在平面镜上的位置与入射光束的位置相对称。

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利用光线追迹法描述平面镜成像的方法;•能够应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决有关问题。

2.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平面镜模型、光线追迹工具、教学PPT、小黑板、白板笔等;•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3.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2.提出本节课新的学习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第二步:知识讲解1.通过教学PPT,简要介绍平面镜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分析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平面镜成像的方式。

第三步:实验探究1.将平面镜模型放在黑板上,使用光线追迹工具,让学生实际操作观察平面镜的成像过程;2.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分组讨论,进行实验数据汇报和讨论。

第四步:知识总结1.教师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让学生形成概括性的认识;2.通过小黑板或白板,整理归纳学生的实验数据和结论。

第五步:拓展延伸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有关问题;2.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设计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第六步:课堂练习1.发放练习册,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2.辅导学生解答疑惑,纠正错误。

第七步: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包括: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教学过程是否合理;3.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激发。

4.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课堂练习的成绩、参与讨论的活跃程度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通过实验探究和拓展延伸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在讲解知识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但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资源,比如多准备一些实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②难点:虚像的概念,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准备:
学具:玻璃板、蜡烛、刻度尺、火柴若干套;小镜片、抛光的瓷砖若干。

教具:玻璃板、蜡烛、玻璃杯、水、火柴;多媒体课件。

教材使用构想及学情分析
这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

内容主要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来探究成像特点。

实验探究中,学生先依据生活经验来猜想,然后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教材中给出了尽量多的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按照计划进行实验,采集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实验完毕后小组在全班上交流自己的设计思想和实验结论。

这种探究方法正是本节教材的闪光之处,体现课标的教育理念。

同学们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多的感性经验,但对成像特点未必留心观察,本节从生活中的平面镜引入课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水中的蜡烛在燃烧”
【新课教学】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活动:看自己“孪生兄弟”的像,观察平面镜中自己的像。

学生根据平时的使用经验和现在的感受,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和进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交流与分析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通过提问不同组的学生,总结得出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的关系。

纠正学生从日常经验中形成的“人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小”这一错误看法。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让学生通过数一数像到平面镜的格数和物体到平面镜的格数,感性而直接的发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这一特点。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
让学生把物体和像的位置用一条直线连接起来后,观察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有什么关系,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第三个特点: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1)实验验证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2)通过作图分析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回应引入,解释水中的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
三、交流与反馈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等大小;②等距离;③连线垂直;④虚像。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倒影的形成
平面镜成像图片欣赏(陶冶情操)
思考:岸边的树木和房屋,在水中的像看上去为什么都是倒立的?
4、堂上练习
四、布置课外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查找资料,探讨以下问题:
①在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有哪些具体应用?
②潜水艇中用到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应用?
2、自我评价与作业2、4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不管从导入还是教学过程,都要突出活泼的教学场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实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尝试探究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验证自己的设计,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学习。

七、板书设计
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
1.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2.原理: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

二、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