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光后叶绿素含量升高和叶绿素a和b比值降低的原因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8讲光合作用教师备用题库(含解析)
光合作用1.将题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适宜条件下悬浮培养的水稻叶肉细胞示意图A.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答案 B 当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或黑暗条件下,水稻叶肉细胞消耗胞外和胞内O2,释放CO2,故①②增大,③④减小;当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水稻叶肉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②③①④保持不变;当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水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②减小,④增大。
2.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B.叶温在36~50 ℃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C.叶温为25 ℃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D.叶温为35 ℃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答案 D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能量均来自太阳能,A正确;叶温在36 ℃~50 ℃时,植物甲的曲线在植物乙曲线上方,所以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B正确;叶温为25 ℃时,植物甲和乙的曲线没有相交,即二者的净光合速率不同,C正确;叶温为35 ℃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且大于零,所以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大于0,D 错误。
3.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答案 D 由图可知,与单作相比,两种植物在间作时的呼吸速率(光照强度为0时净光合速率的绝对值)不同,A错误;与单作相比,间作时桑树的光饱和点增大,大豆的光饱和点减小,B 错误;间作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并且间作大豆在较弱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也高于单作,C错误;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即光补偿点,由图知大豆单作时的光补偿点大于间作,D正确。
2024高考题分类训练(生物)专题六 光合作用
专题六光合作用题组一一、选择题1. [2023全国乙理综,6分]植物叶片中的色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氮元素和镁元素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重要元素B.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薄膜上C. 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类胡萝卜素溶液,其吸收光谱在蓝紫光区有吸收峰D.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越慢[解析]叶绿素由C、H、O、N、Mg组成,A正确;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类胡萝卜素溶液,其吸收光谱在蓝紫光区有吸收峰,C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D错误。
2. [2023湖北,2分]高温是制约世界粮食安全的因素之一,高温往往使植物叶片变黄、变褐。
研究发现平均气温每升高1℃ ,水稻、小麦等作物减产约3%∼8%。
关于高温下作物减产的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 呼吸作用变强,消耗大量养分B. 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有机物合成减少C. 蒸腾作用增强,植物易失水发生萎蔫D. 叶绿素降解,光反应生成的NADH和ATP减少[解析]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于光合作用,气温升高,植物呼吸作用增强,消耗的有机物增多,造成农作物减产,A正确;温度升高,可能导致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强度降低,有机物合成减少,B正确;温度升高,蒸腾作用增强,植物易失水萎蔫,从而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造成减产,C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高温使叶片变黄、变褐,推测高温导致叶绿素降解,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NADH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D错误。
3. [2022湖北,2分]某植物的2种黄叶突变体表型相似,测定各类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单位:μg⋅g−1),结果如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植株类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野生型 1 235 519 419 4.19突变体1 512 75 370 1.59突变体2 115 20 379 0.36A. 两种突变体的出现增加了物种多样性B. 突变体2比突变体1吸收红光的能力更强C. 两种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差异,是由不同基因的突变所致D.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大幅下降可导致突变体的叶片呈黄色[解析]野生型、突变体1、突变体2属于同一物种,两种突变体的出现增加了遗传多样性,未增加物种多样性,A错误;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由表可知,突变体2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比突变体1的少,故突变体2比突变体1吸收红光的能力弱,B错误;两种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存在差异,有可能是不同基因突变所致,也有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所致,C错误;野生型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为4.19,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片呈绿色,突变体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大幅下降,叶绿素含量较少,叶片呈黄色,D正确。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及其比值问题的探讨
表1 狭缝宽度对叶绿素测定的影响
叶绿素 a
叶绿素 b
狭 缝 宽 度 / nm 实测浓度 /mg·L-1
平均值
±SD
实测浓度/mg·L-1
提要: 本文以水稻、棉花、玉米以及喜荫植物吉祥草为材料, 采用分光光度法比较了不同性能的分光光度计对叶绿素含量 及其比值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 狭缝宽度过小或过大均导致叶绿素定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增大, 但仪器的波长偏移是引起 测定结果误差的主要原因。波长偏差超过1 nm时会影响混合溶液中叶绿素b的定量结果以及叶绿素的相对比值(Chl a/Chl b), 波长“蓝移”引起Chl a/Chl b 偏高, 波长“红移”则导致Chl a/Chl b 偏低。波长偏移及波长重现性差是造成Chl a/Chl b 比 值偏离其 “ 理论比值 ”、导致测定数据之间缺少可比性的原因。选择具有波长自动校准功能、波长精度高、狭缝宽度在 1 ̄2 nm 的分光光度计用于叶绿素含量及其比值的测定则可获得可比性强、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的结果。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比值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5 卷 第 1 期,2009 年 1 月
63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及其比值问题的探讨
袁方, 李鑫, 余君萍, 王学奎*, 徐久玮, 张立新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中心实验室, 作物生理与栽培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0
遮光后叶绿素含量升高和叶绿素a和b比值降低的原因
遮光后叶绿素含量升高和叶绿素a/b降低的原因试题:如图,叶绿素的含量随着遮光比例的升高而升高,遮光后叶绿素a/b 降低,捕光能力上升。
原因。
因为学生知道,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需条件,所以大部分学生都错误认为叶绿素含量随光照增强而增加。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这些变化都是为了适应植物在遮光条件下的生长。
一、遮光后叶绿素含量为什么会升高叶绿素含量受到光照、温度、矿质元素、逆境等外界因素及核基因、质基因等内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外部因素中光对叶绿素的合成与分解起主导作用。
植物体中叶绿素的合成和分解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叶片光照后,才能顺利地合成叶绿素,但形成叶绿素所要求光照强度相对较低,当然过弱也不利于叶绿素的生物合成,除680nm以上波长以外,可见光中各种波长的光照都能促使叶绿素形成,光过强反而会发生光氧化而受破坏。
植物中叶绿素和蛋白质结合为结合态叶绿素才能发挥作用,而自由态的叶绿素则会对细胞造成光氧化损伤。
为了避免自由态叶绿素对细胞造成的光氧化损伤,植物必须快速降解这些物质。
在遮光条件下,集光色素蛋白在光合单位中的相对含量会增加,从而导致结合态叶绿素增加。
与此同时,降低了叶绿素的降解和光氧化,所以遮光后叶绿素的含量会增加。
遮荫环境下,植物通过增加单位叶面积色素密度和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捕光能力,吸收更多的光,提高光能利用率,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
二、遮光后叶绿素a/b降低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分解速度影响了叶绿素a/b的比值,但调节叶绿素a/b的比值主要通过“叶绿素循环”实现。
叶绿素a 和叶绿素b的相互转化称为“叶绿素循环”。
在遮光条件下,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加快,叶绿素a水解形成脱植基叶绿素a,脱植基叶绿素a再转化为脱植基叶绿素b,最后合成叶绿素b,从而降低了叶绿素a/b的比值。
弱光下叶绿素b的相对含量增高是有其生理适应,有利于对弱光的利用。
从叶绿素吸收光谱图可知:叶绿素a在红光部分的吸收带较叶绿素b偏向长波方面,且吸收光谱带比叶绿素b宽,叶绿素b在蓝紫光部分的吸收光谱带比叶绿素a宽。
2021高三生物人教版课后限时集训:光合作用(Ⅰ)含解析
生
成
速
率
实验结果表明低温弱光的预处理导致光反应减弱更显著。
分析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更显著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2)根据题目信息,实验目的是研究黄瓜受到低温弱光和低温黑暗两种预处理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前后应分别测定叶片的光合速率,实验设置低温弱光和低温黑暗两种处理。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看出低温弱光预处理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的影响更显著。
(3)从实验结果看出低温弱光处理后,植物NADPH生成速率降低幅度较大。
因此推测低温弱光预处理造成光反应的产物不足,因此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更明显。
[答案](1)光合作用强度对照
(2)低温黑暗低温弱光预处理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的影响更显著
(3)低温弱光的预处理导致光反应减弱更显著,生成的ATP、NADPH更少,进一步影响C3还原过程,最终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更明显
10.(20xx·聊城一中模拟)为探究遮光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所用遮阳网对某果树作适当遮光处理,分别于遮光前(0天)、遮光处理1天和21天后,取若干叶片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测定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和RuBP羧化酶(可结合CO2)活性等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对照组的条件为____________,其他条件与实验组保持相同且适宜。
(2)由表可知,遮光处理1天后,实验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对照组,其原因是叶片通过。
光合作用实验题专题训练
光合作用实验题专题训练一、实验题(共63小题)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
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
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只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
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__________。
考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答案:(1)不同光强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可靠的;(2)黄色;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管;(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
试题解析:1号试管和其他试管对比,自变量是水草的有无。
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说明水草培养液中有自养型微生物,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导致二氧化碳含量下降;2号试管遮光,水草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多,故溶液变为黄色;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试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
2.科研人员以萌发的豌豆种子为材料,研究外源H2O2对根生长的影响。
(1)研究发现,植物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H2O2可作为信息分子___________植物的生命活动。
植物遮光后颜色变化的原因
植物遮光后颜色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生理反应和光合作用的调节。
1. 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如果植物长期处于充足的阳光下,叶片会产生大量的叶绿素,从而呈现出深绿色。
但是如果受到长时间的遮光,光合作用受到限制,植物可能会减少叶绿素的合成,导致叶片颜色变浅。
2. 激素调节:植物在遭受遮光等环境变化时,会产生激素以调节生长和发育。
例如,光周期素(phytochrome)是一种影响植物对光线反应的激素。
遮光会导致光周期素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颜色。
3. 叶片形态变化:长期遮光可能导致植物调整叶片形态以增加光能的吸收表面积,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光线资源。
这种形态调节也会影响叶片颜色的感知。
4. 叶片退化:如果植物长期处于遮光环境中,叶片可能会出现退化现象,导致叶片颜色变浅或变黄。
总的来说,植物遮光后颜色变化是其生理反应的结果,通过
调节光合作用和激素水平等方式来适应环境变化。
阴生和阳生植物叶绿素ab比值差异的原因
一、植物叶绿素ab比值的意义在植物体内,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它们能够吸收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从而驱动植物体内的生化反应。
叶绿素ab是叶绿素中最主要的两种类型,它们在光合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同类型的植物之间,甚至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叶绿素ab的比值可能会有所不同。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需要从植物生理学和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光照条件对植物叶绿素ab比值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观察到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植物的叶片呈现出深绿色,而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叶片颜色则相对较浅。
这是因为光照条件对植物叶绿素ab比值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植物需要大量的叶绿素ab来吸收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此时叶绿素ab的比值会相对较高。
而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植物为了适应环境,会减少叶绿素ab的含量,从而使叶片颜色变得相对较浅。
光照条件是影响植物叶绿素ab比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温度对植物叶绿素ab比值的影响除了光照条件外,温度也会对植物叶绿素ab比值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过程,从而影响叶绿素ab的合成和分解。
在高温下,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导致叶绿素ab的合成减少,因此叶绿素ab比值会相对降低。
而在低温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也会减缓,从而影响到叶绿素ab的合成和分解速率,导致叶绿素ab比值的变化。
温度对植物叶绿素ab比值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四、水分条件对植物叶绿素ab比值的影响水分状况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也会对叶绿素ab比值产生影响。
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植物能够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有利于叶绿素ab的合成和稳定,因此叶绿素ab比值会相对较高。
而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植物为了减少水分流失,可能会减少叶绿素ab的合成,导致叶绿素ab比值的降低。
水分条件对植物叶绿素ab比值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五、营养条件对植物叶绿素ab比值的影响除了上述因素外,营养条件也会对植物叶绿素ab比值产生影响。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
一、实验课题名称: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二、选题背景或文献综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四版)、《植物生理学》(第六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阴生植物也称“阴性植物”,是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但并不是阴生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越弱越好,而是必须达到阴生植物的补偿点,植物才能正常生长,阳生植物也称“阳性植物”,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发育健壮,在阴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称阳性植物,这类植物要求全日照,并且在水分、温度等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不存在光照过强的问题。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区别:关于光的饱和点和补偿点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速率,在其它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提高而加快,当光照强度高到一定数值后,光照强度再提高而光合速率不再加快,这种现象叫光饱和现象。
开始达到光饱和现象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在光饱和点以下,随着光照强度减弱,光合速率减慢,当减弱到一定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处于动态平衡,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此时植物制造有机物量和消耗有机物量相等,不同类型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是不同的,阳性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一般都高于阴性植物。
结构和特性的区别:阴生植物的叶片的疏导组织比阳生植物稀疏,以叶绿体来说,阳生植物有较大的基粒,基粒片层数目多的多,叶绿素含量也高,阴生植物在较低的光照条件下充分的吸收光线,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小,能够强烈的利用蓝紫光,阳性植物叶片小而厚,表面具蜡质或绒毛,叶脉密,单位面积内气孔多,叶绿素含量高,体内含盐分多,渗透压高,可以抗高温干旱,阳生植物的气孔一般在叶片下表皮分布的数量多于上表皮,这样可以避免阳光直晒而减少水分散失,阳生植物的呼吸速率高于阴生植物。
区分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主要是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需要的不同,阳生植物要求充分直射日光才能生长或生长良好,阴生植物适宜于生长在荫蔽环境中,它们在完全日照下反而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之所以能适应不同光照,是与它们的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不同有关,以光饱和点来说,阳生植物的光饱合点是全光照(即全部太阳光照)的100%,而阴生植物是全光照的10%~50%。
叶绿体色素定量测定及性质实验报告
题目:叶绿体色素定量测定及理化性质鉴定一、实验原理1、叶绿体色素定量测定植物叶绿素在红光区有最大吸收值,因此,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值,然后利用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叶绿素含量。
根据郞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稀溶液)时,其吸光值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层厚度d成正比,及A=KCd。
如果溶液中含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值等于各组分在此波长下吸光值的总和。
如欲测定叶绿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3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值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比吸收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应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a、b分别663nm和645nm(80%丙酮提取)有最大吸收值;同时已知在波长663nm下,叶绿素a、b吸收系数分别为82.04和9.27;在波长645nm下分别为16.75和45.6;在有叶绿素存在的条件下,用分光光度计法可同时测出溶液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其推导公式如下:A663 = 82.04 C a + 9.27 C b;A645 = 16.75 C a + 45.6 C b;C a = 12.21 A663 - 2.81 A645;C b= 20.13 A645– 5.03 A645;C x·c=式中,C a、C b和C x·c分别为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2、叶绿素理化性质鉴定叶绿素是一种双羧酸,其中一个羧基被甲醇所酯化,另一个被叶醇所酯化。
故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醇(甲醇和叶绿醇)和叶绿素的盐。
皂化反应如下: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后转变激发态后很不稳定,当它变回到基态时可发射出红光量子,因而产生荧光。
叶绿体含卟啉环,卟啉环中的镁原子可被氢离子、铜离子、锌离子所置换。
遮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
遮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摘要分析了遮光后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出适当遮光可以促进植物体内干物质形成的结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遮光;光合作用;叶绿素;光合速率;影响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
植物种类不同,进行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也不同,对于阳生植物,充足的光照有利于生长,但超过光饱和点的光照会产生光破坏;对于阴生植物,夏季充足的光照,对生长尤其不利。
因此,对植物进行遮光处理,会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1 遮光后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的变化1.1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叶绿素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
叶绿素吸收大部分的红橙光和蓝紫光但反射绿光,所以叶绿素呈现绿色,它在光合作用的光吸收中起核心作用[1]。
叶绿素含量受到光照、温度、矿质元素、逆境等外界因素及核基因、质基因等内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外部因素中光对叶绿素的合成与分解起主导作用。
将大白菜放在光下几天后会变成绿色,放在避光处又会变成黄色,可以证明植物体中叶绿素的合成和分解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叶绿体光照后,才能顺利地合成叶绿素,但形成叶绿素所要求光照强度相对较低,除680 nm以上波长以外,可见光中各种波长的光照都能促使叶绿素形成,光过强反而会发生光氧化而受破坏。
在遮光条件下,集光色素蛋白在光合单位中的相对含量会增加,从而导致结合态叶绿素增加。
与此同时,降低了叶绿素的降解和光氧化,所以遮光后叶绿素的含量会增加。
遮荫环境下,植物通过增加单位叶面积色素密度和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捕光能力,吸收更多的光,提高光能利用率,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
1.2 遮光后叶绿素a/b比值的变化从叶绿素吸收光谱图可知,叶绿素a在红光部分的吸收带较叶绿素b偏向长波方面,且吸收光谱带比叶绿素b宽,叶绿素b在蓝紫光部分的吸收光谱带比叶绿素a宽。
10种园林植物的耐阴性比较研究
10种园林植物的耐阴性比较研究温韦华;陈燕;刘东焕;郭翎【摘要】以10种园林植物为材料,对其在不同光照下的株高、冠幅、叶面积、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等耐阴性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综合各指标和观赏效果,采用打分法对10种园林植物的耐阴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依照耐阴性将它们分为3组:1)强耐阴植物:白玉簪、小叶扶芳藤;2)耐半阴植物:蓝叶忍冬、木本香薷、‘黄果’鞑靼忍冬、‘花叶’锦带;3)稍耐阴植物:荆芥、‘林伍德’连翘、‘金焰’绣线菊、‘金叶’连翘.根据实验结果,对10种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给园林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期刊名称】《中国园林》【年(卷),期】2018(034)009【总页数】5页(P104-108)【关键词】园林植物;耐阴性;比叶重;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作者】温韦华;陈燕;刘东焕;郭翎【作者单位】北京市植物园北京100093;北京市植物园北京100093;北京市植物园北京100093;北京市植物园北京1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8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建筑密度不断增加,产生了大量荫蔽环境。
在园林绿地中,光照不足的林下空间也很常见。
荫蔽环境对园林绿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耐阴植物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园林绿化中可应用的耐阴园林植物种类单调、缺乏,人们对于植物耐阴性的认识多局限于经验[1],因此,了解园林植物材料的生理生化特点和所需要的环境成为新的课题。
刘东焕等[2]研究了不同遮阴水平对玉簪光合特性和生长状况的影响,得出‘金色欲滴’玉簪、白玉簪生长的适宜光强是全光照的30%,适合栽植于阔叶林下或建筑物背面;东北玉簪对光强的要求不严格,既喜阴也耐强光。
刘嘉君等[3]比较了4种彩叶树种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特征,得出4种彩叶树种的光合作用能力强弱顺序为:紫叶李>紫叶矮樱>金叶女贞>‘金叶’连翘。
樊超等[4]通过对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光合特性的量化测定,将‘金焰’绣线菊的耐阴性与‘金山’绣线菊进行了对比,指出‘金焰’绣线菊具有一定的耐阴性。
叶绿素在光照条件下的变化
叶绿素在光照条件下的变化叶绿素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色素,在光照条件下其含量会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的调节机制以及光照条件对叶绿素变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我们来了解一下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植物能量的主要来源。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绿体中,而叶绿体内含有大量的叶绿素。
叶绿素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光能,并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化学能,推动光合作用的进行。
叶绿素的含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其中光照条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植物会合成更多的叶绿素,以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
当植物处于强光照射下时,叶绿素的含量会逐渐增加,以增强光能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而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叶绿素的合成速率会降低,以减少能量的浪费。
这种调节机制使得植物能够适应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环境。
光照条件对叶绿素的变化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适宜的光照条件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但是,当光照过强或过弱时,都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过强的光照会导致叶绿素的过多吸收光能,产生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引发氧化损伤。
而过弱的光照则会限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绿素含量降低。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还与植物的光合能力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光合能力强的植物通常会合成更多的叶绿素,以增加光能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而养分不足或缺乏的植物可能会出现叶绿素缺乏的情况,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叶绿素在光照条件下的变化还与植物的生理状态有关。
在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叶绿素的含量也会有所变化。
例如,在幼苗期,叶绿素的合成速率较低,因此叶绿素含量相对较低。
随着植物的生长,叶绿素的合成速率逐渐增加,叶绿素含量也会逐渐增加。
当植物进入成熟期后,叶绿素的合成速率会趋于稳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叶绿素在光照条件下的变化是植物为适应不同的光照环境而采取的一种调节机制。
遮光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净光合速率 l o・  ̄ l m~ ・ 一 , m s‘
80 .
叶绿素 a b /
48 .
叶绿 素含 量 ( gg m /)
2 1 .
植株干重 () g
75 .
1 0
3 0 5 0 7 0 9 0
53 .
52 . 44 . 41 . 33 .
23
24 . 26 . 29 . 3O .
96 .
89 . 50 . 27 . 0
99 .
92 . 72 . 48 . 32 .
A 适 当的遮光处 理 , . 可提高其干重
析 中, 暴露 出很 多考生 概念 不清 、 基础 知识 不牢 、 不会
规范表达 、 对教材 内容掌握 不透彻 的情况 。因此 , 师 教 在课堂教学和 指导学 生复 习 中应该 注重 回归 教材 、 夯
计实验 方案 , 让学生带着问题 进实验 室 , 解决他们 实际
存在 的疑 问; 实验 过 程 中 , 在 注重 学 生实 验 方 法 的指
0 35 .6 0 37 .8 041 .8 0 59 .6 068 .9
O 8 % .3 6 91 . % 3 .7 2 8 % 5 .8 7 1 % 9 .2 2 8 %
光是 叶绿 素形成 的必 需条件 , 以大部分 学生 都 所
错误认 为叶绿素含量随光照增 强而增 加 。实际情况 并 非如此 。 而是叶绿素的含量随着遮光 比例的 升 高 而 升
物 学教学 ,6 9 : ~ 6 3 ( )4 4 4
・
5 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及其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说明书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45卷 第9期,2009年9月896收稿2009-07-27修定 2009-08-24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5C B121106)。
致谢沈允钢老师和陈根云博士及其研究组内同事、研究生关于本文的批评、建议和讨论。
*通讯作者(E-mail:*************.cn;Tel*************)。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及其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许大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上海200032Several Problems in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hlorophyll ContentXU Da-Quan *Institute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2, China提要: 本文讨论了叶绿素含量测定及应用中比较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指出按叶片鲜重计量叶绿素含量的弊端和按叶面积计量的好处。
关键词: 叶绿素含量; 光合速率; 叶片鲜重; 叶面积叶绿素是绿色植物体内的基本色素, 在光合作用的光能吸收、传递和转化中起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 在植物生理学特别是光合作用研究中,经常涉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虽然这只是相关研究中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测定, 但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却不少。
从大量已经发表的文章和未发表的文稿中发现, 这些问题相当普遍, 很有必要提出来讨论, 以便引起有关测定者的注意。
1 按叶片鲜重计量叶绿素含量除了藻类细胞和针叶植物以外, 在文献中常见的叶绿素含量单位有两种: 一是以单位叶面积表示的, 二是以单位叶片鲜重表示的。
比较起来, 还是以单位叶面积表示的较为合理、适用, 因为它不受叶片含水量变化的干扰, 而且也便于与以单位叶面积表示的光合速率联系起来分析两者关系。
植物遮光后颜色变化的原因
植物遮光后颜色变化的原因通常来说,当叶绿素在氧气充足、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叶片会变成绿色。
当用黑纸把叶子遮住起来时,遮住的部分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没有养分来源,导致叶子会慢慢的变黄。
因为黑纸内含有一种黄素,如果被黑纸挡住阳光,遮蔽后的叶子会有深绿变为浅绿最终出现黄色转而枯萎。
下面就来介绍叶子被遮住后变黄的过程。
1、叶绿素受到损伤:被遮住的叶子没有阳光的照射,这时叶子中叶绿素会减少,被阳光照射的时候,气候一般都很暖和,树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就会变大。
等到被黑纸遮住阳光之后,树叶中含有的叶绿色就会减少,而其他的色素含量就会相对多一些,所以叶子就会慢慢变为黄色。
2、温度降低:当有阳光时,树叶工作得很努力,可是,被遮住阳光后,它就停止了工作。
树叶所制造的营养也就不能送到树枝和树干上,而沉淀在叶子里。
树叶的叶绿素也会遭破坏,就和留在叶子里的养分或枯萎了的茶褐色混合,这样叶子由绿色就成浅淡了。
3、营养成分降低:叶子的蒸腾作用产生向上的引力吸收水和物质。
离子交换。
叶子的叶绿素减少后,叶子吸收地下水分各营养的能力减弱。
这时树干和树枝为了有足够的营养抵抗低温,就在树叶和树枝之间形成一种“离层”,隔绝了水源,这样,树叶便一天天干枯脱落,整个树木开始“冬眠”。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叶黄素、叶绿素a D.叶绿素a、叶绿素b【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两条曲线的吸收高峰可知实线A为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虚线B 只有一个吸收高峰,表示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色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时,胡萝卜素位于滤纸最上方,原因是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低B.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多种指标表示,如植物体干重增加量、释放量、吸收量C.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在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稀溶液的条件下进行实验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会物【答案】B【解析】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胡萝卜素位于滤纸条最上方,因为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故A错误;光合作用可以用原料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即植物体干重增加量、O2释放量、CO2吸收量来表示,故B正确;制作含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时,由于装片中无NaHCO3,不能提供CO2,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C错误;暗反应阶段,一个CO2分子与C5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D.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不能吸收光能【答案】D【解析】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A正确;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约为3/4,类胡萝卜素含量约为1/4,B正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可用纸层析法对其进行分离,C正确;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只要结构没有被破坏,仍是可以吸收光能的。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
一、实验课题名称: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二、选题背景或文献综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四版)、《植物生理学》(第六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阴生植物也称“阴性植物”,是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但并不是阴生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越弱越好,而是必须达到阴生植物的补偿点,植物才能正常生长,阳生植物也称“阳性植物”,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发育健壮,在阴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称阳性植物,这类植物要求全日照,并且在水分、温度等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不存在光照过强的问题。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区别:关于光的饱和点和补偿点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速率,在其它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提高而加快,当光照强度高到一定数值后,光照强度再提高而光合速率不再加快,这种现象叫光饱和现象。
开始达到光饱和现象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在光饱和点以下,随着光照强度减弱,光合速率减慢,当减弱到一定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处于动态平衡,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此时植物制造有机物量和消耗有机物量相等,不同类型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是不同的,阳性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一般都高于阴性植物。
结构和特性的区别:阴生植物的叶片的疏导组织比阳生植物稀疏,以叶绿体来说,阳生植物有较大的基粒,基粒片层数目多的多,叶绿素含量也高,阴生植物在较低的光照条件下充分的吸收光线,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小,能够强烈的利用蓝紫光,阳性植物叶片小而厚,表面具蜡质或绒毛,叶脉密,单位面积内气孔多,叶绿素含量高,体内含盐分多,渗透压高,可以抗高温干旱,阳生植物的气孔一般在叶片下表皮分布的数量多于上表皮,这样可以避免阳光直晒而减少水分散失,阳生植物的呼吸速率高于阴生植物。
区分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主要是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需要的不同,阳生植物要求充分直射日光才能生长或生长良好,阴生植物适宜于生长在荫蔽环境中,它们在完全日照下反而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之所以能适应不同光照,是与它们的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不同有关,以光饱和点来说,阳生植物的光饱合点是全光照(即全部太阳光照)的100%,而阴生植物是全光照的10%~50%。
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对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错误的是A.当植物细胞脱离原来的植物体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就可表现出全能性B.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蜜蜂能进行孤雌生殖,都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C.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全能性是因为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了细胞分化D.从理论上讲,生物体每一个活细胞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参考答案:A2. 虎耳苹是喜半阴半阳的一类革本植物,科研人员研究了夏季不同遮光条件下其净光合速率(以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植株CO2的吸收速率表示)变化情况(图甲)以及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叶绿素和干重的影响(图乙).请据图回答:(1)CO2是光合作用阶段的原料;与d点相比,e点时刻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升高/不变/降低).(2)从甲图分析可知,处理下植株没有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与50%遮光相比,90%遮光条件下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3)据乙图分析,当遮光率超过50%,随着遮光比例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中含量增加更多.叶绿素的含量增加使叶片吸收光的能力增强,这可能是植株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4)6点时刻适当增大植株的C02浓度,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增加/基本不变/下降),原因是.由上图分析可知,夏季要保证虎耳草的最佳生长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是.参考答案:(1)暗反应降低(2)遮光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呼吸速率下降的幅度(3)叶绿素b 蓝紫光和红光弱光(4)基本不变此条件下限制光合速率升高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适度遮光【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图甲表示虎耳苹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由于虎耳苹是半阴半阳生的早本植物,光照过强反而会抑制它的生长,所以出现图中不遮光条件的曲线在中午下降的趋势,这是气孔关闭的结果.图乙表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叶绿素和干重的影响.随着遮光率的增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基本不变,但叶绿素b含量增加,植物干重先增加后减少.【解答】解:(1)C0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原料;与d点相比,e点时刻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CO2被C5固定形成的C3减少,而C3的还原过程不变,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降低.(2)从甲图分析可知,遮光处理下植株没有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与50%遮光相比,90%遮光条件下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呼吸速率下降的幅度.(3)据乙图分析,当遮光率超过50%,随着遮光比例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中叶绿素b含量增加更多.叶绿素的含量增加使叶片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的能力增强,这可能是植株适应弱光环境的一种表现.(4)6点时刻适当增大植株的C02浓度,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原因是此条件下限制光合速率升高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由上图分析可知,夏季要保证虎耳草的最佳生长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是适度遮光.3. 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⑤与⑥的细胞形态和功能不同,所以细胞内的基因型不同,蛋白质的种类也不同B.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就会引起人体衰老与死亡C.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D.⑤⑥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参考答案:D4. 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遮光后叶绿素含量升高和叶绿素a/b降低的原因
试题:如图,叶绿素的含量随着遮光比例的升高而升高,遮光后叶绿素a/b 降低,捕光能力上升。
原因。
因为学生知道,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需条件,所以大部分学生都错误认为叶绿素含量随光照增强而增加。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这些变化都是为了适应植物在遮光条件下的生长。
一、遮光后叶绿素含量为什么会升高
叶绿素含量受到光照、温度、矿质元素、逆境等外界因素及核基因、质基因等内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外部因素中光对叶绿素的合成与分解起主导作用。
植物体中叶绿素的合成和分解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叶片光照后,才能顺利地合成叶绿素,但形成叶绿素所要求光照强度相对较低,当然过弱也不利于叶绿素的生物合成,除680nm以上波长以外,可见光中各种波长的光照都能促使叶绿素形成,光过强反而会发生光氧化而受破坏。
植物中叶绿素和蛋白质结合为结合态叶绿素才能发挥作用,而自由态的叶绿素则会对细胞造成光氧化损伤。
为了避免自由态叶绿素对细胞造成的光氧化损伤,植物必须快速降解这些物质。
在遮光条件下,集光色素蛋白在光合单位中的相对含量会增加,从而导致结合态叶绿素增加。
与此同时,降低了叶绿素的降解和光氧化,所以遮光后叶绿素的含量会增加。
遮荫环境下,植物通过增加单位叶面积色素密度和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捕光能力,吸收更多的光,提高光能利用率,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
二、遮光后叶绿素a/b降低
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分解速度影响了叶绿素a/b的比值,但调节叶绿素a/b的比值主要通过“叶绿素循环”实现。
叶绿素a 和叶绿素b的相互转化称为“叶绿素循环”。
在遮光条件下,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加快,叶绿素a水解形成脱植基叶绿素a,脱植基叶绿素a再转化为脱植基叶绿素b,最后合成叶绿素b,从而降低了叶绿素a/b的比值。
弱光下叶绿素b的相对含量增高是有其生理适应,有利于对弱光的利用。
从叶绿素吸收光谱图可知:叶绿素a在红光部分的吸收带较叶绿素b偏向长波方面,且吸收光谱带比叶绿素b宽,叶绿素b在蓝紫光部分的吸收光谱带比叶绿素a宽。
在遮光的条件下,以蓝紫光为主的散光占比增加,所以提高叶绿素b的含量(叶绿素b主要存在于集光色素蛋白中,主要是吸收、传递光能),更利于吸收蓝紫光。
所以,叶绿素a/b的比值降低,弱光下的吸收能力就增强,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
三、适当遮光后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加
1.光抑制导致光合速率降低从而降低净光合速率
光抑制是指光能超过光合系统所能利用的能量时,光合功能下降的现象,光抑制的原初位点和主要作用部位是光合中心。
光合作用在任何光照条件下都会产生活性氧,但正常光照条件下活性氧产生和消除系统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动态平衡。
在强光条件下,光合器官所吸收的光能超过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能力,其活性氧产生和消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增加伤害光合中心的机会,从而对光合器官造成伤害降低光合速率。
所以光照过强导致光抑制增强,光合速率降低,从而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
2.光呼吸增加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降低了净光合速率
光呼吸是所有使用卡尔文循环进行碳固定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其发生的场所为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光呼吸过程中要消耗氧气、三碳酸,它是卡尔文循环中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会抵消约30%左右的光合作用。
光照增强会增加光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从而降低了净光合速率。
3.光照增强引起温度升高、蒸腾作用增强,叶片细胞失水过多、细胞渗透压升高,引起气孔关闭,导致细胞吸收CO2减少,从而影响卡尔文循环降低了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所以净光合速率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