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脏综合征
可治性罕见病—Noonan综合征
![可治性罕见病—Noonan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958d72b0ba1aa8114531d910.png)
可治性罕见病—Noonan综合征一、疾病概述Noonan综合征(Noonan syndrome,NS)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特殊面容、先天性心脏病、身材矮小、发育迟缓、肾脏畸形、凝血功能障碍等,发病率约为1/2 500~1/1 000[1.2],无明显性别差异,可表现为散发或家族聚集。
目前认为,NS的发病与RAS - MAPK传导通路信号上调相关,该通路存在于大多数细胞内,将生长因子、激素等细胞外信号传递至细胞内,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等[3]。
现已明确9个与NS相关的基因,分别是PTPNlj、SOSl、RAF1、BRAF、KRAS、NRAS、SHOC2、CBL和RIT1,编码产物参与RAS - MAPK信号通路的传导,NS发病与该通路的信号上调相关[4-6]。
二、临床特征面容与骨骼肌肉系统的特征性表现对于N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特殊面容主要见于婴幼儿,往往随年龄增长越来越不典型。
80%以上的NS患者合并有心脏病变,其中以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valvar stenosis,PVS)最常见,常伴有瓣膜发育不良,友生率50%~60%,其次为肥厚型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
然而,NS患者临床表型具有多样性,除特殊面容及心脏病变外,常伴其他多脏器系统受累。
三、诊断该病诊断以临床表现为主,目前仍采用1994年荷兰学者提出的诊E标准183(见表2)。
若存在典型特殊面容,还需满足2A- 6A中的1条或2B - 6B中的2条标准;若面容特殊但不典型,则需满足2A -6A中的2条或2B - 6B中的3条标准。
表2 Noonan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特征A=主要标准B=次要栎准1.面容典型的特殊面容特殊面容2.心脏PVSa、HCMb.NSc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其他心脏缺陷3.身高<同龄同性别儿第3百分位<同龄同性别儿第10百分位4.胸廓鸡胸、漏斗胸胸廓宽5.家族史一级亲属确诊NSc 一级亲属疑似NSc6.其他同时存在智力落后、隐睾、淋巴管发育异常存在以下之智力落后、隐睾、淋巴管发育异常注:a.肺动脉瓣狭窄( pulmonary valvar stenosis.PVS).b.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c.努南综合征( noonan syndrome, NS)四、鉴别诊断1.LEOPARD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主要与PTPNl1基因的错义突变及缺失突变,及RAF1基因突变相关,临床表现虽与NS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为雀斑样痣、心电图异常、眼距宽、PVS、HCM、外生殖器异常、矮身材和耳聋等。
心脏X综合征
![心脏X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8ca7466aa76e58fafab003d6.png)
心脏X综合征(CSX)通常有以下特征: 1) 典型劳累心绞痛症状,可考虑诊断为冠心病;2) 在自发或诱发心绞痛后,ST段压低程度与心肌缺血相一致;3) 冠脉造影术阴性(尽管轻微病变也可以进行诊断);4)没有证据表明是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或是因为其他心脏病所致。
在近似真实的假设基础上,大量研究似乎都支持该综合征是与微血管病变相关的,进而通过各种途径揭示其发生机制可能主要是两个方面:1)提供异常冠脉微血管舒缩运动的证据,这个仅包含对冠状动脉血流量或冠状动脉阻力的间接测量值, 因为冠脉阻力血管不能用冠脉造影术来进行评估;2) 一个可能的机制是微血管功能紊乱,几个着名的实验一起论证了这个机制,其他的则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冠状动脉微血管机能障碍(CMVD),?正如血管舒张药对冠脉血流量(CBF)有作用,而且血管收缩药对受损的冠脉血流量(CBF)同样有作用。
大量的研究证实冠状动脉微血管机能障碍(CMVD)是一个综合征,尽管CMVD的发生机制可能是多因素引起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异常所导致。
更确切的说,几种产生CSX的异常机制也可能会导致CMVD,如胰岛素抵抗,非特异性炎症,肾上腺素能功能异常,内皮因子-1的释放增加,大量的NA+-H+交换和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等。
甚至还包括传统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吸烟等)也可能导致CMVD。
CSX患者的长期预后证实是较好的,尽管研究表明大量患者在随访中仍有持续的症状,而通常认为由于这些症状影响了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故这些患者因为反复胸痛而就诊于医院,重复一些有创性和无创性的检查,而这些往往与个人及社会经济问题密切相关。
所以,对CSX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介入者们报道改善胸痛症状的方法要优于仅仅改善临床终点的方法,如包括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冠脉血流异常。
通过心绞痛症状的病理生理机制考虑,大多治疗的目的是通过特异和非特异的方法改善CMVD和心肌缺血,例如一些治疗只是直接提高心脏疼痛的阈值。
艾森曼格综合征
![艾森曼格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895c608e680203d8ce2f24c6.png)
艾森曼格综合征艾森曼格综合征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后果,症状是轻至中度青紫,于劳累后加重,逐渐出现杵状指。
艾森曼格综合征- 基本介绍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为先天性心脏病,而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后果.如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持续存在,可由原来的左向右分流,由于进行肺性动脉高压发展至器质性动脉阻塞性病变,出现右向左分流,从无青紫发展至有青紫时,即称之为Eisenmenger综合征.其他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也可有类似的情况.因此,本征也可称之为肺动脉高压性右向左分流综合征.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尚未普及时临床上本征较为多见,近年来已逐渐减少.艾森曼格综合征- [病理解剖]除原发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等原有畸形外,可见右心房、右心室均明显增大;肺动脉总干和主要分支扩大,而肺小动脉壁增厚,内腔狭小甚至闭塞.艾森曼格综合征- [病理生理]本征原有的左向右分流流量一般均较大,导致肺动脉压增高,开始为功能肺血管收缩,持续存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使右心室和右心房压力增高;肺动脉也逐渐就发生相对器质性狭窄或闭塞病变,使原来的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均有继发性相对性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此种情况多见于室间隔缺损者,发生时间多在20岁以后.艾森曼格综合征- [临床表现]轻至中度青紫,于劳累后加重,逐渐出现杵状指(趾),常伴有气急、乏力、头晕等症状,以后可出现右心衰竭的相关症状.体征示心浊音界明显增大,心前区胸骨左缘3~4肋间有明显搏动,原有的左向右分流的杂音减弱或消失(动脉导管未闭的连续性杂音中,舒张期部分可消失)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分裂,以后可出现舒张期杂音,胸骨下段偏左部位可闻及收缩期反流性杂音.艾森曼格综合征- [特殊检查]心电图:右室肥大劳损、右房肥大.X线检查:右室、右房增大,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均扩大,肺野轻度淤血或不淤血,血管纹理变细,左心情况因原发性畸形而定.超声心动图:除原有畸形表现外,肺动脉扩张及相对性肺动脉瓣及三尖关闭不全支持本征诊断.心导管检查:除可见原有畸形外,可确定双向分流或右向分流.导管检查对本综合征有一定危险,因已无手术指征,一般不行此项检查.艾森曼格综合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上晚发青紫结合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鉴别诊断主要与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畸形鉴别,一般无亦无困难.艾森曼格综合征- [治疗]本征已无手术矫治可能,有条件者可行心肺联合移植.艾森曼格综合征- [预后]为先天性心脏病后期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预后不良。
心脏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心脏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b5b8d7b7fd5360cbb1adb00.png)
病理生理机制 在因胸痛 而作选择 性冠状 动脉造影 的人群� 人 普 遍 存 在 冠状 动 脉 血 流 储 备 能力 降 低 � 为 ED V 障碍所致�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 0 0 8 年 12 月第 14 卷第 6 期
� ��� �
表 术后早期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例 % � 的� 类 型 构 成 及 封 堵器 型 号 等 存 在 差 异 有 � 关. 我们
系 统 观察 了 232 例
D 患者 封 堵 术 后 心脏 传 导 阻 B 8 例 (3.5% ),
血 管 功 能 障 碍 及 ( 或 ) 心 脏疼 痛 敏 感 性 增 高 (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 � C J C D , D 2 0 0 8, V 1 4 , N � ��� �
多中 心两种 术式 治疗室 间隔缺 损的对 比研 比 性 , 故 不 能 以 术 后 是 否 发 生 死 亡 来 评 价 两种 术 究 � � 式 的优劣 . 但 D 介入 治疗所 具有 创伤 小, 安 多中 心
3.2
D 介 入治 疗与 外科 手术治 疗资 料 B 发生率相
全, 有效及皮肤与心脏不遗留手术瘢痕, 不影响 美观, 不会发生心脏 "切口性心律失常" 的优点 患者应尽可能进行介入治疗, 而对无介入治疗指 征者应毫不犹豫地推荐外科手术修补, 从而使所 有
D 患 者 都 能接 受 最 佳 的 治 疗 .
心 脏
综合 征的发 病机 制及 治疗
心脏Brugada综合征
![心脏Brugada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3242258bb9d528ea81c7791c.png)
1986年Pedro Brugada和Josep Bugada等观察到一位波兰的3岁男孩反复发作晕厥和猝死,多次被其父亲成功复苏。该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图形,伴V1~V3导联ST段抬高,晕厥发作记录到心电图为心室颤动。其姐有同样的临床表现,2岁时发生猝死。其后Brugada等在1992年率先总结报道8例类似患者的临床特征,引起广泛关注。随后报道的病例迅速增加,1996年被命名为Brugada综合征。
1996年日本Miyazaki等将此独特的临床电生理病症命名为Brugada综合征。此后,世界各地报道陆续增多,国内最近亦有零星报道。准确发病率尚不清楚,文献认为占特发性室颤中的40-60%。Brugada等认为该综合症的异常心电图及多形性室速的发生与心脏器质性疾病无关。“M细胞”的功能异常、缺如或数目减少可能促使心肌去极、复极的异常,从而产生异常心电图。但Martini3在尸检发现,Brugada综合征虽然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存在,但可能会有隐匿的右室心肌病的存在。故所谓正常心脏性猝死者,其实心脏并不正常,只要有更好的检测手段或方法终究会发现心脏结。
Brugada综合症是一种编码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家族性原发心电疾病。病人的心脏结构多正常,心电图具有特征性的 "三联征":右束支阻滞、右胸导联(V1-V3) ST呈下斜形或马鞍形抬高、T波倒置,临床常因室颤或多形性室速引起反复晕厥、甚至猝死。本病于1992年由西班牙学者Brugada P和Brugada J两兄弟首先提出,1996年日本Miyazaki等将此病症命名为Brugada综合症。Brugada综合征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8:1,发病年龄多数在30~40岁之间。主要分布于亚洲,尤以东南亚国家发生率最高,故有东南亚夜猝死综合症(SUNDS)之称。近年来世界各地均有报道。Brugada综合症的准确发病率尚不清楚
[生活]心脏科名词解释
![[生活]心脏科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3cccc6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c.png)
心脏科名词解释心脏科名词解释1、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房颤的治疗包括转律与维持窦律、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疗三个方面。
2、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3、Adms-Strokes综合征:各种形式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使心脏泵血不足,导致脑部缺血缺氧,患者出现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称为Adams-Strokes综合征。
4、Kussmaul征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吸气时周围静脉回心血量增多,而已缩窄的心包使心室失去适应性扩张的能力致使静脉压力升高,吸气时颈静脉扩张更明显称Kussmaul征。
5、SSS: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其心电图表现包括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与窦房阻滞、快慢综合征。
6、文氏现象:即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
相邻的R-R间期进行性缩短,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2倍。
7、Eisenmenger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或室间隔缺损患者晚期由于重度肺动脉高压,原来的左向右分流变成右向左分流而从无青紫发展到有青紫,称为Eisenmenger综合征。
8、高血压急症:是指在短时间内(数小时或数天)血压重度升高,舒张压>130 mmHg和(或)收缩压>200 mmHg,伴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脏、脑、肾脏、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性损害。
9、主动脉瓣狭窄三联征: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
10、 Osler结节: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手指和脚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色或紫色痛性结节,较常见于急性患者。
11、稳定型心绞痛: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心脏X_综合征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心脏X_综合征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d83bf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8.p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9), 2545-2549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9380心脏X 综合征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李文慧1,杨冯静1,2*1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汉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7月20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29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7日摘要 心脏X 综合征(CXS)又称微血管性心绞痛(MVA),患者常出现类似于劳力型心绞痛的症状和体征,运动平板试验可以出现典型ST 段下移的心肌缺血表现,然而冠脉造影检查未见明显阻塞或狭窄。
因病因尚未明确,西医常规抗心肌缺血治疗虽可以缓解部分病人症状,但总体效果不佳。
中医药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心脏X 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从而得出相应的治则、选方用药,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脏X 综合征的诊疗进展,旨在为心脏X 综合征患者增添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心脏X 综合征,胸痹心痛,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Cardiac X Syndrome Wenhui Li 1, Fengjing Yang 1,2*1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2The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Received: Jul. 20th , 2023; accepted: Aug. 29th , 2023; published: Sep. 7th , 2023AbstractPatients with Cardiac X Syndrome (CXS), also known as Microvascular Angina (MVA), often have signs and symptoms similar to those of labor angina. The exercise treadmill test can show typical myocardial ischemia with ST segment decline, but no significant obstruction or stenosis can be found on coronary angiography. Althoug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ti-myocardial ische-*通讯作者。
心碎综合征
![心碎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176b793c58fb770bf78a553b.png)
与冠心病的鉴别
1.心电图:心碎综合征和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患者的 心电图都有类似的变化,无法显示心脏功能不正 常的正确位置和严重程度。 2.心肌酶:急性心梗患者的心肌酶会较正常高出数 10倍,而心碎综合征则只会高于上限少许。 3.超声心动图及心室造影检查:心碎综合征患者 有特异性表现,左心室形状类似烧瓶,圆底和狭 窄的颈。 4.冠脉造影:心碎综合征患者冠脉造影多为阴性, 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则显示相应冠脉的狭窄病变。
心碎综合征治疗
β阻滞剂
ACEI
阿司匹林
治疗
硝酸盐
肝素
必要时利尿、IABP
预后
心碎综合征的症状虽然严重,大多数患者临 床呈良性过程,一般数周或数月后,随着病人精 神创伤的完全愈合,其心功能通常可恢复到正常 状态,不遗留后遗症。 住院病死率为1-3%,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 心源性休克和体循环栓塞。
发现机制
• 目前比较公认的是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假说, 即:遭遇惊吓或剧烈的感情打击、情绪波动过大 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水平迅速增高 (肾上腺素水平要比正常时高30倍,甚至比心肌 梗塞时还要高4-5倍),肾上腺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会影响心肌肌肉的正常活动,或令毛细血管收缩, 造成心脏上半部突然收缩(心尖部对负性肌力的 肾上腺素更敏感),心脏的跳动能力突然减弱, 造成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剧烈胸痛或呼吸 困难。
心碎综合征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谢光敏
定义
心碎综合征:即应激性心肌病,是指由应激 诱发的左室心尖部呈球形扩张伴室壁运动 障碍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为剧烈胸痛、 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改变,有心肌生 物学标志物的升高,冠脉造影正常。
发现
• 该类疾病于1 9 9 0年在日本首次被发现, 因其急性期左室收缩末期形态像日本渔民 捕捉章鱼的鱼篓而被命名为TakoTsubo(章鱼瓶)心肌病,又称Tako-Tsubo 综合征、心尖球形综合征。由于大部分患 者发病前曾遭受严重的精神或躯体刺激, 故又将其命名为应激性心肌病,并作为一 种新型心肌病正式列入心肌病的最新分类。
小心脏综合征15例报告
![小心脏综合征15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f463cad5bbfd0a79567339.png)
治疗前
治疗后
115 1. 1 .± 21 5 .± 34 2 8 1. 9
9.±80 8.±82 78 . 37 .
r 次/ 7 ±1 m( 分) 7 0
7 ±1 8 0
7± 99
7 ±0 8 1
注: 各组 与治疗前 比较 P<O0 ; .5 两组治疗后 比较 P<00 . 5
3 讨 论
压 防治指南提 出合理 的联合方案 中包括血管 紧张 Ⅱ 体拮抗 受 剂( ) +利尿剂 。治疗组 就选择这样的配伍 , 和单 药使用 的 对照组相 比 , 血压下降 明显 , 总有效率达 9 %, 者 比较 , o 二 差异 有显著性 ( 00 ) 两种药物联用 不仅有协 同降压作用 , P< . 。这 5 还可减少或抵消单药长期使 用可能 出现不 良反应 。如长 期使 用厄贝沙坦可引起 水 钠潴 留 , 加容 量负荷 , 响 降压 作用 , 增 影 而加上吲哒帕胺 可减 少容 量负荷 , 降压作 用 增加 。二者联 使 用既从降低肾素. 血管紧张素 一醛 固酮 激活的角 度改善 血压 , 又从减少容量负荷的角度协 同降压 - 。 8 j 综上所述 , 贝沙坦联用 吲哒帕胺 的联 合降 压方案 , 厄 具有 降压作用强 , 标 率 高 , 从 性好 , 良反 应 少 , 格 相对 低 达 依 不 价 廉, 特别适 宜在广大基层 医院推广使用 。
t pyn hm n h e es nwt ieaa [ ] yee ,0 1 1 r h i u a y rni i bs t J .JH pr n 20 , 9 o p t o h r rn t s
离子 内流[l 6。
AI T试验 表明 , 6 %的高血 压患者需 联合 2种或 2 I HA 约 3 种 以上的药 物才 能使 血压 降至 目标水平 - 。20 年 中国高血 7 05 J
体检人群中小心脏综合征(SHS)26例报告
![体检人群中小心脏综合征(SHS)26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3ebaf4cfc789eb162dc819.png)
体检人群中小心脏综合征(SHS)26例报告目的提高小心脏综合征的认知度,指导相关预防保健、临床治疗实践。
标签:小心脏综合征;肺门,右下肺动脉干,肺纹理;X线诊断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来院体检人群共9623人,共收集26例小心脏综合征病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阶段15-37岁,平均27岁。
胸部X线发现疑似“小心脏综合征”者,进一步细询问既往病史,有选择性地进行摄胸片、心电图、彩超、心肌酶检查,排外其他器质性病变后,对被检查者进行相关的预防保健知识指导性健康教育。
1.2 临床特点本组病例心脏听诊及彩超、心肌酶谱检查均正常;心电图第一导联仅QRS波群波幅偏小;3例有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表现。
1.3 X线征象心胸比例、胸廓前后径与横径之比均在0.31-0.39之间2 讨论2.1小心脏综合征是神经循环衰竭症(neuroorrCa1atoryas-htenal.NCA)的一种特殊类型,患者心功能和心室腔低于或小于正常。
心脏在解剖学上的大小与心脏功能是相对一致的,心脏小,心肌收缩力小。
SHS的右心室腔小于正常,则心搏量也减少,右心室向肺动脉搏出的血量亦相应的减少,使血管平滑肌扩张的压力降低,促使血管经常处于回缩状态,必然导致肺动、静脉血管纤细。
肺门阴影及肺纹理主要由肺动脉和肺静脉组成,其中以肺动脉为主。
右肺循环血量占心搏出量的55%,结果是右下肺动脉干明显变细,肺门小,双肺野内纹理纤细、稀疏,测量SHS胸部正位平片的右下肺动脉干直径、两侧肺门距中线距离之和的平均值明显小于正常成年人,说明X线表现可作为诊断小心脏综合征的又一重要指征。
Laennec氏早在1826年即注意到有此类病征的存在。
但一度误认为是由于福肌位置低所引起的心胜位置异常,因而未引起注意至到1944年Maseer氏又重新强调体征的独立性。
2.2 小心脏综合征有如下特点:2.2.1心排血量低、脏器供血不足(大脑对缺氧尤为敏感)。
什么是心脏综合症
![什么是心脏综合症](https://img.taocdn.com/s3/m/570b41f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4.png)
什么是心脏综合症心脏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部位,然而心脏也是最脆弱的部位,假如心脏有什么不舒适的地方就会给整个人的身体带来损害,整个人就会变的没有精神,不情愿动或者引起其他的症状,所以我们要爱护好自己的心脏,那么心脏综合征又是什么呢?它都有些什么症状呢,我们都有所怀疑,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下什么是心脏综合症。
心脏综合征(small heart syndrome)是指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心脏体积相对较小,心排血量相对不足而引起一些相关表现的一个综合征。
本征系由于心脏较小,故排血量削减,因而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特殊是立位时,脑血流供应不足更为明显。
本综合征临床较少见,准确发病率不明。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无性别差异。
临床上消失轻度活动后心排血量相对不足,消失眩晕、心悸、胸骨后痛苦、呼吸急速和易疲乏等。
本综合征属于“先天性心脏”,并无心脏结构特别。
发病机制尚未明白,可能由于心脏发育不全致心脏偏小,心排血量相对不足,组织器官消失供血不足,因而产生相应的症状,特殊是对缺血敏感的脑组织:另外,在体位转变时,如起立动作,由于下肢静脉回流削减,心搏出量进一步削减,而消失直立性低血压。
心率受体位变化大与自主神经不稳定有关。
当心脏的右心室对回心血量可能有肯定的限制,致使有心房压力负荷增大,消失肺型P波。
1.症状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性别无显著差异。
(1)稍微活动后消失心悸、气促、胸痛、心律失常、眩晕、眼前发黑、耳鸣、头痛等。
休息或平卧时无特别症状,站立尤甚,突然起立时可诱发症状。
(2)常伴有失眠、易感动、自制力减退等神经官能症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2.体征脉率加快、血压降低(收缩压降低,脉压缩小)、皮肤苍白、出汗等表现。
了解了心脏综合症,是不是对自己的身体有了肯定的推断了,当心脏的部位消失了上面所说到的症状就需要即使的去检查治疗了,心脏有问题的人千万不要做一些猛烈的运动、比如爬上、打球、等这些动作,这样很简单引发心脏的发病率,不要生气,不要焦急,遇事尽量保持冷静,多休息,养分要跟上。
小心脏综合征致死3例分析
![小心脏综合征致死3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38b4f0a2161479171128ed.png)
小心脏综合征致死3例分析标签:法医病理学小心脏综合征猝死小心脏综合征(small heart syndrome,SHS)是指心脏先天性发育不全所引起的心血管综合征,病理形态学主要表现为心脏外形相对细小、重量相对减轻,伴或不伴有冠状动脉发育不全,临床上主要以运动时出现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疼痛为主要症状,近年来不断有SHS猝死的案例报告,愈来愈引起了法医病理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就SHS的研究现状结合3例尸检材料,对其发病特点,诊断标准及法医学鉴定进行探讨。
1 案例资料案例1 某女,38岁,农民。
某日晨6时在清扫街道时,被一辆大货车刮倒,当时神智清醒,右侧肘背部、大腿外侧及髂部皮肤有擦伤,被人扶起后送医院途中死亡。
从受伤到死亡约15min。
既往除偶发心悸外,无其他不适。
主要尸检所见:死后12h尸检。
尸长164cm,营养发育正常。
心脏重190g,横径9cm,左心室壁厚0.9cm,右心室壁厚0.3cm,心脏各瓣膜未见异常;左主干、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内径分别为1.2mm及1mm,冠状动脉各分之均细小,管腔内径均小于1mm;镜下见心肌间质淤血,少数心肌纤维肥大,乳头肌纤维断裂。
脑重1200g,双侧颞、顶部血管见扩张淤血;脑部各个切面、小脑及脑干未检见损伤及病变;镜下见脑组织淤血、水肿。
双肺重800g,肺表面光滑,切面淤血;镜下见肺内小血管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灶性出血及水肿。
双肾重200g,表面光滑,包膜易剥离,切面皮髓质分界清楚;镜下见肾间质血管扩张淤血,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自溶。
肝重1030g;镜下见肝窦扩张淤血,肝细胞灶性脂肪变性。
病理诊断:(1)小心脏,重190g;(2)冠状动脉发育不良;(3)脑淤血、水肿;(4)肺灶性出血及水肿;(5)肝细胞灶性脂肪变性;(6)肾小管上皮细胞自溶。
死因:因SHS伴冠状动脉发育不良猝死。
案例2 某女,26岁,孕2产1。
因“孕40-3周伴阵发性腹痛3小时”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孕2产0+孕40-3周临产+头先露+均小骨盆”。
小心脏综合征临床研究探讨
![小心脏综合征临床研究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099ecda49649b6648d74723.png)
高 ,胸 前 导 联呈 逆 钟 向转 位 ,R/ v> 1 S 3 ,Rv9. 5 5 mm ,
Rw8. m m 。 5
病例3 :女 性 ,3 岁 ,身 高 1 6 ,体 重 5 g 预 4 .2m 4k 。
计 心脏 横 径 1 . m,实 测 心脏 横 径 1 6 c ,心 胸 比率 14c 0. m
率0 3 。两肺 门小 ,右下 肺动 脉 纤细 ,双 肺野 内肺 纹 理纤 .8
继 医 教 J1第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续 学 育  ̄ 卷 3 6 J 2 期I
维普资讯
稀 疏 EC G窦 性 心律 ,心率 7 次/ ,肺 性 P 、QR 波 O 分 波 S 在 I、a VL导 联 明显 低 电压 , Ⅱ、Ⅲ 、a VF导 联 电压 较
头 晕 、心 悸 、胸 骨 后 ( 前 区 ) 疼 痛 、 呼 吸 急 促 、易 疲 心
劳 、乏 力等 ,其特 征 为胸 部X线 检查 显 示心 脏 阴影 较 正常
报告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病例 1 :男 性 ,3 岁 ,身 高 1 6 0 . 8 m,体 重 5 g 预 5k 。
率0.8 。两肺 门小 ,右下 肺 动脉 纤 细 ,双肺 野 内肺 纹 理 35 纤 细 稀 疏 。ECG窦 性 心 律 ,心 率 6 次 /分 ,肺 性 P波 、 7 QRS 波在 I、a 导 联 明显低 电压 , Ⅱ、Ⅲ、a 导联 电 VL VF
变 ,原 因是 心脏适 应 能 力较 差 ,这 种 体位 调节 障碍 是 与交
感神 经 紧张 度增 强有 关 ; ( )心 电 图示 I 联 Q S 4 导 R 波振
小心脏综合征2例报告
![小心脏综合征2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032f06f78a6529657d5300.png)
症的存在 。但一度误认 是膈肌 低位 引起 的心脏 位置异 常 , 至 1 9 4 4年 , Ma s t e r 氏又重新 强调 了本症 的独立 性 J 。小心脏 综
合征是指胸片 x线检查 显示心脏 阴影缩小 , 轻度 活动 后心 排
血量相对不足 , 出现眩晕、 心悸 、 胸骨后疼痛 , 呼 吸 急 促 和易 疲
异常。心脏 x光摄片 : 心影缩小 , 心胸 比例为 0 . 3 8 2, 心脏横泾
为8 . 5 c m, 心脏彩色多普勒 : 各心 腔 比例稍缩小 , 心 内结构正 常。据 此诊 断为 : 小心脏综合征 。
2 讨 论
劳等症状。小心脏状态系先天性异 常、 相对功 能不 足 , 引起组 织器官供血不足 的症 状。 目前 国 内鲜 见报导 , 且 误诊 及漏诊
可出现 s T段压低及 T波倒置 。超声心动 图: 各心 腔可成 比例 的相对缩小 , 但心 内结构完全正常 … 。 2 . 2 以上 2例误诊 或漏诊有 以下 几个原 因: ①人们对 心脏 x 线片只重视心脏 是否大 , 以及各个段 是否突 出, 而 忽略 了心脏
是否缩小 , 如小儿心胸 比例在 0 . 4 2以下 ; 成人在 o . 4 0以下 , 即
状, 心胸 比例为 0 . 3 8 6 , 心脏横 泾为 8 . 5 c m; 心功 能 : 植 物神经 功能紊乱 。心脏彩色多普勒 : 各 心腔 比例稍缩小 , 心内结构正 常 。据此诊 断为 : 小心脏综合 征。 1 . 2 病 例 2: 患者 , 男, 1 9岁。以眩晕 , 心悸 1年 , 加重 2个月 人院 。1年前劳累后 始发眩晕 、 心悸 , 稍休息后症状可 缓解 , 近 2 个月 因军训劳累上述症状 发作频 繁, 曾于门诊体检 : 查体 、 胸 部透视 、 心 电图均无 异常 , 因此诊断为“ 诈病” 。随着军训 强度
法洛四联症和马凡氏综合征
![法洛四联症和马凡氏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cd4f102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a.png)
法洛四联症和马凡氏综合征法洛四联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特征是心脏的四个部分同时发育不良,包括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或闭锁。
这种疾病常伴有其他异常,如脸部和头部的畸形、胸骨变形等。
马凡氏综合征则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患者通常有智力障碍、心脏缺陷和特征性的面部外貌。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致病基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
首先,我们来探讨法洛四联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且具有复杂的遗传背景。
研究发现,孕妇在怀孕期间接触有害物质,如酒精、药物或病毒,可以增加患儿法洛四联症的风险。
此外,染色体异常、单基因突变和多基因突变等也与法洛四联症的发病有关。
发病机制方面,法洛四联症的发生主要与胚胎期心脏发育过程中的障碍有关。
正常情况下,心脏是在胚胎期逐渐发育形成的,包括从心管到两心房分离、心室间隔的生成、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发育等。
而在法洛四联症中,这些过程发生了障碍,导致了四个部分发育不良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法洛四联症的致病基因。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法洛四联症患者中存在着多个与心脏发育相关的基因异常。
其中最常见的基因异常是与遗传物质DSCAM相关的变异。
DSCAM基因参与了胚胎期神经元的迁移和分化,其异常表达可能导致胚胎期中神经元的定位和心室间隔的生成发生障碍,从而引发法洛四联症。
此外,其他一些基因突变也被发现与法洛四联症有关,如NKX2.5、GATA4、TBX5等。
这些基因在胚胎期心脏发育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它们的异常表达可能导致心脏的形成和发育出现障碍,最终引发法洛四联症的发生。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表现。
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表现与心脏的发育异常有关。
患者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发绀、心脏杂音等。
此外,患者还常伴有其他器官的异常,如唇鼻裂、面部和头部的畸形、指(趾)短小、先天性肾脏异常等。
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dfa5095e804d2b160b4ec08a.png)
J波
J波是紧随QRS波群之后的一个小的半圆形波。J 波在人体可见于生理和病理状态。
J波:出现于QRS波群R波降支与ST段最大部位连接处, 出现于QRS波群R波降支与ST段最大部位连接处,
即处于心室最后除极结束和最早复极的过渡区,两者重叠 时间约10ms,弓背向上抬高0.1mv-0.6mv的一个稍隆 时间约10ms,弓背向上抬高0.1mv-0.6mv的一个稍隆 起、幅度不大、时间较宽、十分缓慢的小波即J 起、幅度不大、时间较宽、十分缓慢的小波即J点抬高大 于等于0.2mv,时程大于等于20ms的圆顶状或驼峰状波。 于等于0.2mv,时程大于等于20ms的圆顶状或驼峰状波。
遗传学特点
遗传学基础 见于散发病例,50%患者有家族史,目前 见于散发病例,50%患者有家族史,目前 认为该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不完全外显) 遗传性疾病。编码Na通道、短暂的外向电 遗传性疾病。编码Na通道、短暂的外向电 流(I )、I 流(Ito)、IK-ATP 、 Na-Ca交换电流等通道 Na-Ca交换电流等通道 的基因均被认为是可能的候选基因。目前 唯一被证实的致病基因为编码Na通道α 唯一被证实的致病基因为编码Na通道α亚 单位的SCN5A基因。 单位的SCN5A基因。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五期:0相除极,1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五期:0相除极,1、2、3、4相复极。
0相:钠离子内流
快通道
1相:Ito K外流(在膜电位去极化到-40mv时被激活,约开放5-10ms。) 2相(平台期):外流:K: IK1 (去极化时 渐失活) Ito IK 开放 (去极化时 渐开放) 内流:LCa: LNa 3相:IK K外流( IK1内向整流作用减弱) 4相:排除钠、钙,摄入钾
心脏X综合征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心脏X综合征的中西医诊治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49f4db70b1c59eef9c7b482.png)
心脏X综合征的中西医诊治进展临床上部分患者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却提示无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这类疾病多称为”心脏X综合征”,目前对该病的认识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近年来,现代医学在该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有效、规范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在心脏X综合征的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标签:X综合征;中西医;心绞痛X综合征(cardiac syndrome X,CSX)是Likoff W等于1966年第一次报道,Kemp Jr HG等于1973年命名的病症。
它是一种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检查冠脉造影,结果却显示无严重冠状动脉阻塞或狭窄的病症表象,每年大约有20%~30%的患者具有这种症状。
在1988年,Cannon III RO等将CSX称作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 angina,MV A),是由于他们研究证实冠脉微血管异常引起的心肌缺血与CSX的心绞痛症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Lazza GA等[1]确立并提出CSX的概念,它是应为符合一定临床诊断依据的,主要或仅由劳力诱发的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原发性MV A,同时应该排除该患者的其它心脏疾病以及系统性疾病,初诊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除外,这是因为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脉微循环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现代医学对CSX的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中医药在该病的防治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现代医学对心脏X综合征的认识1.1发生机制1.1.1内皮细胞功能障碍CSX的一个重要机制被认为是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内皮细胞能够调节冠脉的血流量,通过释放的进入冠脉微循环的舒张和收缩因子来调节,这些因子是通过直接作用于心脏血管的管腔容量,改变冠脉微循环血流量的大小,进而引起心电图上ST段的变化以及CSX相关的胸痛。
包括一氧化氮(NO)等舒张因子及内皮素-1 等收缩因子在内的血管舒缩物质失衡在内皮功能不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都是由于它们引起的舒缩功能失调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理未明,可能是由于: 心脏发育不全所致心脏偏小,收缩力不强,引起心
排血量不足,肺换气不足,动脉血含氧量相对不足 ,造成组织相对缺氧,影响正常代谢,致免疫功能 低下,易发生肺部感染。 当体力劳动时,全身组织器官需氧增加,而心脏供 血相对不足,只能以增快心率来增加血液供应。此 外,当受精神刺激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率增 快,结果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及乏力等症状。
诊断标准
➢ 常见于中青年人,瘦高体型,活动后有心 悸、 气短、 前胸痛, 甚至晕厥; 由卧位 至立位时心率增加>20bpm。
➢ X线:心影明显偏小,横径<120 mm,心 胸比率<0.40。
➢ ECG:通常无特殊,部分表现Ⅰ、Ⅱ、Ⅲ 导联QRS波电压改变。
➢ UCG:LVDd<41 mm 或左心室重量< 111 g;且SV<32 ml或FS< 26%或EF <52%。
小心脏综合征
制作者:赖冬琴 龙岩第一医院实习生
小心脏综合征 small heart syndrome
特征为心脏小而无结构异常,属先天 性心脏畸形,儿童期不易表现出临床 症状,而随年龄增大身体和心脏发育 不匹配逐渐出现心脏供血相对不足, 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 国内曾报道一家族中有6例SHS患者, 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
➢ 排除心脏神经症、直立调节障碍、甲亢、 心肌炎、冠心病、肺心病等。
治疗方法
➢ 不属于器质性心脏病,无特效治疗。 ➢ 唯一可行的是长期坚持锻炼,逐步适当增
加运动量,提高心肌的泵血功能, 提高心 肌收缩力及搏出量,以提高对正常生活的 适应能力。 ➢ 增加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减少肺部 感染。 ➢ βB-美托洛尔、曲美他嗪、 中药调理有待 探讨。
临床表现
症状: 轻微活动后出现心悸、气促、胸痛、心律 失常、眩晕、眼前发黑、耳鸣、头痛等 常伴失眠、易激动、自制力减退等
体征: 血压降低、脉率加快、皮肤苍白、出汗等
心电图特点
Ⅰ导联QRS波低电压 Ⅱ、Ⅲ导联QRS波电压相对或绝对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X线表现
心脏横径在86~114 mm 心胸比小于0.4,通常0.28~0.39。 右下肺动脉干明显变细, 肺门小, 双 肺野内纹理纤细、稀疏,右下肺动 脉干直径、两侧肺门距中线距离之 和的平均值明显小于正常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