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 第一、二单元检测.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当你在平时认真做好每份历史试题的时候,便能够让你发现自己所欠缺的历史知识点。

所以,还在等什么呢?让我们从这份试题卷中找出那些你欠缺的知识点吧!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份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试题一、选择题(60分)1.右图是《古代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图中深灰色部分表示公元前8到6世纪的希腊。

由此可知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不包括A.巴尔干半岛B.小亚细亚半岛西岸C.爱琴海诸岛屿D.斯堪的纳维亚半岛2.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课上,老师叫学生查找课题中的“民主”一词。

一位同学找到: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对这两个“民主”班上展开了激烈讨论,以下最合理的一项是A.两个“民主”的意思基本一致,都是指人民能当家作主,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B.老师所要求查找的“民主”是政治制度,学生找到的“民主”是古人的思想主张C.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希腊的古代等级社会中,民众都是没有任何民主和自由可言的D.学生找到的“民主”指的是最高统治者,课题中的“民主”之“民”是被统治者3.如果让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雅典,你不可能有的经历是A.参加公民大会B.入选四百人议事会C.因破产沦为债奴D.参加审判活动4.公元前443—前429年,这15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有的历史教科书也将其称为A.“梭伦时代”B.“克利斯提尼时代”C.“伯利克里时代”D.“柏拉图时代”5.古代雅典制定了用公民投票的方式制裁违法执政者的“贝壳放逐法”,也叫“陶片放逐法”。

如图二所示,公民将自己认为应该受制裁人的名字写在贝壳或者陶片上,进行无记名投票。

以下对这一办法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此项制度应该在公元前六世纪之前就已经创立,到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发展到鼎盛B.这种独特民主办法的弊病是依此法作出的判决,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C.这对雅典身居高位的官员没有任何震慑力和约束力,因为在实际环境下很难实行D.根据古希腊各城邦的特点,这一政治法律制度应该是斯巴达所独创而并非是雅典6.生活在雅典城邦民主之下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测试题.doc

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测试题.doc

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测试题高一历史必修1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字母写到下列答题卡里。

每题2分,计60分)I、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匾牌(图略。

图中文宁为“华氏史祠”),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彳丁。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4、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5、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7、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A.西汉 B.隋朝 C.宋朝D.清朝8、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管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9、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10、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参知政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II、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他字。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12、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H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13、明代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4、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A、周王——卿——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 周王----- 诸侯--- 士--- 大夫D^ 周王 ----- 大夫 --- 士--- 卿15、“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16、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7、周初实彳丁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贵族和功臣的权力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的国家政权18、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有关郡守县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地方行政长官B、山皇帝直接任免C、可以在辖区D、是皇帝加强对全国各地权力控制的工具19、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20、下面关于“城邦”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城邦一般由城市和周边的农村构成B.城邦是“城市国家”的意图C.城邦的政治制度都实行民主制D.城邦的突出特征是小国寡民21、梭伦改革与克里斯提尼的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A.改革B.无论财产多少,每一个公民可以担任各种官职C.都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D.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22、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学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制度,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于中,而不是在少数人于中。

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A: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含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A: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含解析

第一、二单元检测A(基础过关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商代的社会组织,以封建制度为主干,国境内有许多诸侯,商王便是四方诸侯的共主。

”据此,可以推断商代()A.已实行分封制度B.已形成完备的宗法制度C.已实行王位世袭D.已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2.在历史上,西周的都城镐京也称为“宗周”。

下列相关的解释最为全面的是() A.镐京是周天子居住和生活的地方B.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将都城称为宗周是对天子的尊敬C.西周时期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D.镐京是大宗宗庙所在地,是大宗居住的地方3.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游泰山,山上遇雨,在一株树下避雨,事后封那株树为“五大夫”。

他这种做法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秦朝的官职设置趋于完备B.秦始皇已成为万物的最高主宰C.皇权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D.大夫在秦朝有较高的社会地位4.秦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种做法()A.标志着县制的开端B.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C.加强了地方的权力D.造成秦王朝短命而亡5.根据汉制,每年八月,皇帝大祀宗庙,诸侯必须献金助祭,名曰“酎金”。

汉武帝时,凡列侯所献酎金,成色与数目稍有不合,便取消其爵位。

汉武帝这样做是为了() A.表达对祖先的尊重B.显示皇帝威严C.表达对诸侯的不满D.巩固中央集权6.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科学”主要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既保证了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7.北宋建立后,在地方府州均置通判,府州长官的命令,必须经通判副署,方能生效。

高中历史必修1-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1

高中历史必修1-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1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题选择题1.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这个世界体坛盛会起源于古代的希腊。

据说古奥运会是为祭祀宙斯神而举办的,运动会期间希腊各邦都必须停战,优胜者将被看作是英雄而受到热烈欢迎。

古希腊还规定参加运动会的每个竞技者必须是纯希腊血统、未受过任何刑罚的自由男子,并且禁止妇女参加和观看运动会。

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A.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奥林匹克运动会B.古希腊奥运会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和宗教色彩C.古代希腊存在着对妇女、奴隶和移民的歧视D.由于奥运会的存在,希腊各邦之间不再发生战争2.帕罗椰是个雅典郊区的农民,他要到雅典去参加公民大会。

到了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他听到执政官宣布今天的议题是投票选出民主妨碍者。

这次获票最多的是一个贵族库李维,人们争相谴责他不利国家的行为。

你如何评价这项议程所涉及的内容?①它驱逐了反对民主政治的敌人,保证民主政治的顺利进行②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人们争权夺利、相互倾轧的工具A.①②都正确B. ①②都不正确C. ①正确,②不正确D. ①不正确,②正确3.“陶片放逐法(OstraCism)”,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若干古希腊城邦所实施的一项独特的政治法律制度。

每年雅典城邦公民大会第6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12月),常务委员会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下面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绝对民主的政治制度,在《十二铜表法》里可得到印B.把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C.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D.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政治措施4.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大会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具体表现,公民大会每年要召开40次,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A.雅典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B.雅典公民高涨的参政热情C.雅典国家发放的参政补贴 D.雅典城邦的法律强制参政5.《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

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一册:模块测评试卷

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一册:模块测评试卷

模块测评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60分,第Ⅱ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

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

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2.《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3.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杨立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程。

根据图片中主角杨立青的服饰,判断左起第二个人物形象应处于哪一时期( )A.北伐战争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4.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 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他( )A.取代了前英王的全部权力 B.不需要国王的任命C.虽对议会负责,但可以解散议会 D.集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于一身6.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word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推荐文档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有利于希腊民主的形成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发展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③④3.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其中的“公民”是()A.全体国民B.全体成年国民C.所有的成年男子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

”这一评价是针对()A.梭伦改革B.克里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议事会改革5.右图反映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曾经实行的“陶片放逐法”其中正确的是()①伯利克里时期开始改革②由国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命运③易导致民主的滥用或误用④被流放者财产不受侵犯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6.在伯利克里的民主改革中,最有利于平民参与政治的措施是()A.废除债务奴隶B.将全国划分为十个地区部落C.创立“陶片放逐法”D.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公职,并发放津贴7. 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共同点是()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③否定血缘关系维系的社会④促进雅典的民主进程A.①②B.③④C.②③④ D.①③④8.克里斯提尼改革中延续和深化了梭伦改革的一项措施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削弱贵族血缘门第关系C.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D.放逐危害城邦的公民9.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10.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高一历史1、2单元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1、2单元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一、二单元检测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5分,总共30题,共75分,答案请涂在机读卡上)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23.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

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B.能弥补正史缺载方志粗疏的缺陷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D.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4.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A.男尊女卑思想B.家族宗法观念C.个人主义心理D.专制王权影响5.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D.颁布“附益之法”6.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是由于:A.郡县的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的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C.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该语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C.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8.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9.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A.分封制度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宗法制度10.2008年湖南大学抢救性回购2000余枚流落海外的秦简,保护研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批秦简成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请将所选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里。

每小题2分,共60分)1.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认识,正确的是A、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主的标志B、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C、人类社会由文明时代进入野蛮时代D、公有制被私有制代替的历史倒退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封邦建国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下图形象的反映了西周时期两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完全割裂的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前者4.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5.右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①B.②C.③D.④6.“王初并天下……于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蔚、蓝。

”上述材料中的“王”是指A、周文王B、周武王C、秦孝公D、秦始皇7.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8.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规定:只有皇帝一人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便于发布命令B、增强皇帝的权威感C、便于控制兵权D、否定周王的权威9.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臣与君的关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10.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1.唐玄宗后期,藩镇权限增大,这表明A、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B、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12.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13. 历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
案及解析)
单选题
1.以下哪个不是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最古老的文物:
A.三星堆遗址石斧
B. 河姆渡遗址骨角器
C. 大汶口遗址陶器
D. 贝聿铭发现的“九鼎”
【答案】D
【解析】九鼎是商代后期历代帝王封禅时使用的礼器,而非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文物。

2.中国古代的“文物保护”始于哪个朝代?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唐代
D. 清朝
【答案】B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明确规定了“留文物不拣”的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文物保护措施。

填空题
1.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的商贸道路。

【答案】西亚和欧洲
2. 直到21世纪,依然没有发掘出黄帝陵,因此黄帝陵所在地也叫做___
【答案】无定河
判断题
1. 著名的考古学家顾忌是我国的第一位考古学家
【答案】错误
【解析】顾依旧是我国第一位考古学家。

2. 隋文帝杨坚颁布通过了《高宗实录》,所以他被认为是中国
史上第一位编写通史的皇帝。

【答案】错误
【解析】隋文帝杨坚颁布通过了《通典》而不是《高宗实录》,他被认为是中国史上第一位编写通史的皇帝。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必修1》模块学习学段检测试卷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必修1》模块学习学段检测试卷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必修1》模块
学习学段检测试卷答案
二、(2小题,共40分)
21.答案:
(1)秦始皇,统一中国。

(4分)
(2)辅助皇帝,统率百官,处理政务。

(4分)汉武帝:中外朝制;唐太宗:三省六部制;宋太祖: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两府三司制)。

(6分)
(3)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或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

(4分)
(4)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6分)
22.答案:
(1)希腊城邦中只有本城邦血统成年男子作为公民享有选举权,广大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选举权。

(4分)
(2)变化:英国财产资格的限制逐渐降低到完全取消。

美国黑人印第安人等有色人种从没有或没有与白人平等的选举权到与白人拥有平等的选取权,英美两国妇女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

(6分)
(3)形式上从少数人的民主到多数人的民主;由直接民主到代议制民主日趋完善。

(6分)。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时量: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1.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周人封建,亦由当时形势之实际需要逐步逼随而成,同时亦是周民族对于政治组织富于一种伟大气魄之表见。

”钱穆是在A.批评周人的保守落后 B.肯定周人实行的分封制C.指出周人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赞扬周人开创了分封制2.右图为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的陈家祠,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考试时居住,又称陈氏书院。

广东72县陈姓人合资兴建祠堂,主要是因为A.当时广州知府的命令 B.受宗法制的影响C.西方思想的冲击 D.清朝重视培养实用人才3.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4.《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5.南宋时地方官选任实行地区回避,其规定:官员在非乡贯“州县寄居己及七年,虽未及七年,而有田产物力及三等户以上,并不许注授本处差遣”。

实行回避制度,主要目的是A.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对地方管理控制 D.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6.明朝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一直是一级行政区最高长官。

尽管自宣德年间开始出现总督或者巡抚等职,但明朝总督与巡抚一般仅为军事长官且为临时性,一般不能干涉布政使与按察使的工作。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制度——王位世袭制。

(1)确立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第一个王朝夏。

(2)正式确立:禹死启继,并把王位传给后代。

(3)政治影响:逐渐形成“家天下”局面。

2、王权特点: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制度。

(1)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与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

【问题导思1】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转变的根本原因就是什么?就是历史的进步还就是倒退?为什么?提示: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就是历史的进步。

原因: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又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预习检测1】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

这表明(A)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解析:“民事”体现的就是政权,“神事”体现的就是神权。

“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表明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故A项正确。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地方管理体制)。

1、实行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3、主要作用。

(1)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阶级内部等级序列。

(2)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3)后来成为周朝统治瓦解的制度因素。

温馨提示: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就是分封制瓦解的表现与原因。

【问题导思2】分封制能长期治国不?为什么?提示:不能。

因为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分封制便利其实力发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以血缘为纽带也不能维护长久的政治联系。

【预习检测2】在分封制下,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就是(A)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高一历史必修一 1-2单元选择题检测有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 1-2单元选择题检测有答案

高一历史1-2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空1.5分共60分1、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 B. 普遍实行分封制C.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D. 压迫奴隶和平民2、西周确立贵族等级关系和名分的主要依据是()A. 血缘与嫡庶B.关系的远近C. 等级的高低D. 财产的多寡3、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内有独立性,不包括()A. 设置官员B. 建立武装C. 征派赋税D.铸造货币4、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郡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是()A. 秦简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C.史家的研究结果D. 《史记》的记载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C、全国有统一的文字D、以皇权至高无上为基本原则6、周初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两者()①都有利于巩固统治。

②都有利于历史的发展③都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④都在短时期内被废除A.①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7、唐太宗时期若要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8、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有丞相职能的官员更多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丞相权利被分解了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了C、在中央政府的民主化发展了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9、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

这里的高皇帝是指()A 唐太宗B 朱元璋C 汉武帝D 雍正帝10、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 监察权力B 专制皇权C 对农民的控制D 中央集权11、“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希腊的辉煌主要体现在()A 涌现许多的哲人B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C 建造古代世界七大奇迹D 创建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12、雅典民主政治的适用范围不包括()①妇女②外邦人③奴隶④成年男性公民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13、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A、万民法产生B、《民法大全》编纂C、公民法出现D、《十二铜表法》发布14、今天我们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下列哪个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利相似()A、陪审法庭B、十将军委员会C、公民大会D、五百人议会15、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A、“万民法”取代“公民法”B、公民与非公民的差别消失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编纂完成D、《十二铜表法》的制定1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选择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选择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选择题)及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选择题)1.《荀子•儒效篇》:“(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反映周朝实行的制度是 A.内服制度B.外服制度C.分封制D.宗法制 2.西周周王分封的诸侯主要有:①异姓功臣贵族②同姓王室贵族③殷商降族④古代帝王的后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 4.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有自主权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强大 6.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的是 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 7.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称为大宗,次子为小宗.请问诸侯的嫡长子和次子分别是: A.诸侯和诸侯B.诸侯和卿、大夫C.卿大夫和诸侯D.卿、大夫和士 8.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王权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这表明 A.夏商周三代统治的时间都不长 B.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完全不同 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毫无相同之处 D.夏商周三代的主要政治制度是相沿袭的 10.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实行内外服联盟B.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 C.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D.实行分封制 11.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B.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C.各级贵族均享受世卿世禄制度 D.嫡长子都称为大宗 1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其根本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有附属国的界限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1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 A.完全割裂的 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 D.后者决定前者 14.对西周宗法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宗法制度在政治制方面的体现 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 C.用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5.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礼乐制度的破坏 16.秦王赢政把“皇帝”作为自己名号的主要目的是 A.永续秦的统治 B.树立个人权威 C.加强中央集权 D.巩固秦的统一 17.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是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皇帝制度 C.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18.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不包括 A.掌管奏章 B.管理军事 C.下达诏令 D.兼理监察 19.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选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C.皇帝任命D.地方推荐 20.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郡县的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的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C.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D.郡县的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不得世袭 21.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I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实行分封制C.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D.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制.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有方国的界限 B.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3.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王权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管理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辖5.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6.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①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②君权与相权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④汉族与少数民族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7.《治安策》、《削藩策》及“推恩令”的相同作用是:A.削弱王国实力,加强中央集权B.削弱相权C.加强对地方的监察D.加强对人民的统治8.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A.唐末农民战争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朋党之争9.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兵力D.削弱地方势力10.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D.兵赿多,战斗力赿弱11.三省六部制的创立,说明了:A.丞相权力的增大B.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民主化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D.体现任人唯贤的原则12.元朝行使宰相职权的政府机构是:A.中书省 B.尚书省 C.枢密院 D.宣政院1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二单元检测(基础过关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原创)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商代的社会组织,以封建制度为主干,国境内有许多诸侯,商王便是四方诸侯的共主。

”据此,可以推断商代()A.已实行分封制度B.已形成完备的宗法制度C.已实行王位世袭D.已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解析:题干中的“封建制度”是指分封制,诸侯就是分封的产物。

答案:A2.据《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这表明周代社会()A.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平等C.君臣之间的界限不明显D.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且趋激化解析:“人有十等”表明周代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王臣公……公臣大夫……”说明当时的等级制度森严。

答案:A3.史家认为:“把分封与宗法结合起来,是周代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

”周天子通过宗法制度()A.建立了井然有序的等级隶属关系B.形成了严密的中央集权体系C.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矛盾D.提高了各级贵族的文化素质解析: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它缓和了贵族阶层内部在财产、权力等继承问题上的矛盾,形成了严格的等级隶属关系,有效地加强了西周的统治。

故选A项。

答案:A4.历史学家张传玺认为:“废王称皇帝,是秦始皇大胆的革新之举……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皇帝制度的创立主要是适应了()A.神化皇权的需要B.显示皇帝至尊地位的需要C.结束割据的需要D.巩固国家统一局面的需要解析: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创立了皇帝制度。

皇权的至高无上,体现出了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

皇帝不是一般意义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而是“大一统”的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皇帝拥有对一切大事的最终裁决权,这从根本上说是维护“大一统”局面,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答案:D5.根据汉制,每年八月,皇帝大祀宗庙,诸侯必须献金助祭,名曰“酎金”。

汉武帝时,凡列侯所献酎金,成色与数目稍有不合,便取消其爵位。

汉武帝这样做是为了()A.表达对祖先的尊重B.显示皇帝威严C.表达对诸侯的不满D.巩固中央集权解析:汉武帝削夺诸侯的爵位,实质上是为了打击诸侯势力,防止地方割据,以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6.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向景帝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

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他所说的“之”是指()A.郡县B.丞相C.太尉D.王国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权力过大,逐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面对这种局面,汉初的政治家晁错上书提出了削减王国实力的要求。

故选D项。

答案:D7.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

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冲击了贵族特权,而不是完全否定,A项错误;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皇权,B项错误;科举制根据考试成绩的好坏选官,重视的是知识和才能,而不是品德,D项错误。

故选C项。

答案:C8.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

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解析:宋初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到各地去做知州,又设通判进行牵制,这一措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A9.“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上述史料应出自()A.《汉史·职官志》B.《唐史·职官志》C.《宋史·职官志》D.《明史·职官志》解析:通过题干材料中的“票拟批答”,可以判定相关材料叙述的是明朝内阁阁臣的职责,故选D 项。

答案:D10.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大量削减中书省的官员,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或被逼致仕,或被贬职,甚至丢掉性命。

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加强专制皇权B.提高行政效率C.分散宰相权力D.精减中央机构解析:明太祖大量削减中书省的官员,对丞相和其他行政官员加强控制,其目的在于独揽大权,以加强专制皇权。

答案:A11.在古代希腊,“公民权受到高度推崇,但绝不是每一个住在城邦里的人都是正式公民”。

在古代希腊,享有公民权的仅有()A.妇女B.奴隶C.由海外移居雅典的外邦人D.祖籍本邦且拥有一定财产的成年男性解析:在古代希腊,通常只有20岁以上的男性自由民才拥有完全的公民权。

答案:D12.在克利斯提尼时代,“自治区是城邦的基本政治分支机构。

它是一个区域单位,类似现代的选举区”。

克利斯提尼划分“自治区”的依据是()A.居民构成B.地域位置C.血缘关系D.经济实力解析:克利斯提尼在改革中打破了原来的血缘部落,将雅典划分为十个地域部落,作为选举的基本单位。

答案:B13.“罗马人拥有各种法典,一类原先只应用于公民,另一类只应用于罗马疆域内的异族和旅行者。

”“只应于公民”的法典开始形成的标志是()A.《十二铜表法》的颁布B.罗马共和国的建立C.罗马帝国的建立D.《民法大全》的颁行解析:《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有了成文法典,这是罗马公民法开始形成的标志。

答案:A14.“在帝国早期,统辖公民与非罗马人之间关系的法典……作为基本法典慢慢地被接受了。

公民与非公民的权利,当地民族与异族的权利,被罗马当局看作都是值得保护的。

”材料中所说的“法典”是指古代罗马的()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公民法D.万民法解析:由题目材料中的“帝国早期”可排除A、B两项,习惯法和《十二铜表法》都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产物。

从题目材料中的“公民与非公民”“当地民族与异族”的权利都被保护,可以排除C项,这说明相关法典已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扩大了适用范围。

答案:D15.罗马帝国时代法学家盖尤斯(约130—约180)指出:“所有受法律和习惯调整的民族,他们一方面遵守自己的法律;另一方面遵守为人类所共有的法律。

”这体现的法治观念是()A.扩大司法保障的对象B.贵族拥有法律解释权C.审判、量刑须有法可依D.构建系统的罗马法体系解析: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出现的新变化,在借鉴外邦法律基础上,罗马法发展到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因此罗马人既要遵守自己的法律,也要遵守为人类所共有的法律,故A项正确。

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6题24分,第17题16分,共40分)16.科举制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制度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唐王朝……大力依靠建立在个人才干基础上的官僚体制,个人才干可以通过帝国的科举考试体现出来。

依照汉朝的先例,隋唐的统治者选拔的政府官员是那些通过儒家系统教育,并已经掌握了以中国文学和哲学经典著作为主要的复杂课程的人。

……这一有才能的阶层通常是忠诚于王朝的。

他们是为了国家稳定和富强而工作。

儒家教育系统及相关的文官体制对中国政府如此有益,以至于虽经一定的修改和偶尔的断裂,它们仍然存在了13个世纪,只是在清朝于20世纪初崩溃之后才消失。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请完成:(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选拔人才的方式的特点。

(6分)(2)继承与创新是制度延续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据材料,说明唐代的科举制“继承与创新”的表现及其实施产生的社会作用。

(12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科举制能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的原因。

(6分)答案:(1)以孝廉为标准,把人才选拔和儒家思想、教育紧密结合;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选拔人才。

(2)表现:继承方面:仍把人才选拔与儒家思想、教育紧密结合。

创新: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以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

作用: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发展。

(3)科举制本身具有公平、公正性;科举制与主流思想密切结合,为大众所接受;适合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推崇。

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到罗马帝国时代……对民众来说,除敬拜顺服皇帝外,更重要的是顺从帝国的法律。

按照法律,所有帝国公民在统一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材料二它们于公元533年,根据查士丁尼的指令汇集成书。

在它的“摘要”中说道: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法。

释放是从手中释放,即给予自由。

……世人天生是自由的,没有天生的奴隶。

——以上材料均摘自[荷]李伯庚《欧洲文化史》请完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适应罗马帝国时代的社会变化,罗马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说明“帝国公民在统一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社会作用。

(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指的是哪部法学著作,“它”的问世有何重要意义。

(4分)(3)据材料,概括罗马法所蕴含的法律精神,并指出其历史价值。

(6分)答案:(1)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帝国的统治。

(2)《民法大全》。

《民法大全》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精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生来是自由的。

价值:为人类争取自由、平等提供了精神动力,是超越时空的永恒的宝贵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