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口·动手·动脑--数学课,让学生“动”起来
动口绝不动手的经典句子
动口绝不动手的经典句子
以下是一些动口绝不动手的经典句子:1. “君子动口不动手。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以言辞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诉诸武力。
2. “动口不如动手。
”这句话则是强调了实际行动比空谈更重要。
3. “说的多不如做的多。
”这句话与上一句类似,也是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4. “言多必失。
”这句话提醒人们在说话时要谨慎,不要轻易得罪人或说错话。
5. “祸从口出。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不要轻易惹祸上身。
这些句子都强调了言辞和行动之间的关系,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慎重选择适当的方式。
语文教学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重要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重要性娄山中学冉林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对语文课程这一目标指向促使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人不得不深入思考如何“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的课题,也促使大家在思考中实践探索。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强烈感受到:语文学习若是依旧停留在听听、记记、背背这层面,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接受,那么,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将只是一句空话。
必须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
(一)让学生的口动起来一、努力提高朗读质量。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被普遍采用。
但是长期以来,朗读已经异化为语文教学的一道程序,枯燥乏味的陈规,有很多学生的朗读成了有口无心的小和尚念经。
其实,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是从朗读中获得并体现出来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不只在于让学生吸收遣词造句的精妙,更在于期待学生能在朗读过程中和作品,和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产生思想的碰撞。
令人欣喜的是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极其适合朗读。
教师不妨从范读起步,在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悉心指导,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朗读的热情。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课内外每一次的朗读练习养成高质量朗读的习惯。
练习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基调,从句子表达的语气和情感出发,读出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变化。
读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将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充分地读,会增强学生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同时生成阅读的愉悦。
二、设置形式多样的说话练习。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但在传统教学中,这一点并不被重视,教师的一言堂会阻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动口、动笔的能力
刘秋 桂
语 文课姓 “ 语” , 这个应该 没有任何 异 议 ,
出 自哪 里 很 简 单 , 写 的谁 也 不 难 。 “~ ~”
教 师 们 都 认 为语 文 课 就 应 该 上 语 文 味 。 但 的 意 思 , 学 生 们 经 过研 究 之 后 得 结 论 是 声 音 是, “ 语文味” 到底是什么?确实f ■ 者 见f ■ 智 者 的 起 伏 , 抑扬 顿挫 , 持续 不断 。 “ 噫” 、 “ 嗬” 指 念 见智 。我个人认 为 , 语 文 味离 不 开 “ 渎” , 离 不 书 时 加 存 句 尾 崩 来 加 强 感 情 的声 音 , 意思是 :
开“ 悟” , 离 不 开“ 美” 。让 课 堂 书 声 琅琅, 让 学 生 拿 着 铁 如 意 , 指 挥 比划 , 潇 洒 一如 。 } } { 金 杯 喝
多些诵 读, 从“ 读” 享受课文的语言美 、 内容美 、 酒, 痛快淋漓 , 喝得 很 多 而 未 醉 。 情感美 , 那 就 是 一 堂有 价 值 的课 , 成功的课。 ’
这 个 教 学 片断 , 老师靠船 下篙 , 借 助 文 中
人物 , 着 重 指 导 和 引 导学 生 学 会 朗 读 。 当 然 ,
像” , 营养 着 他 们 的 身 心 。
可 以说 , 有“ 语 文味 ” 的课 堂 , “ 品 渎” 是 前 学 生 在 课 文 的学 习 中 , 都 能 够 尽 鲢带 着感 情 去 提, “ 体验 ” 是重 点 , “ 享 受” 是 日的 。这 就 需 要 渎 , 渎得 聚 精 会 神 , 那 么 这 篇 课 文 的 理 解 也 就 老 师 把课 堂 营造 成 和 谐 、 平等 、 自由 的天 地 。 教学《 从 百 草 同 到 味 书 屋 》 之前 , 老 师 先 在 黑 板 上 m示 了 以下 的 , 口 J 子:
动口动手动脑动眼
动口动手动脑动眼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智慧始于动作。
我认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努力地动起来。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和动眼。
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兴趣,主动发展,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动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学生动口表述自己对一类数学问题的看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学生自我探究的氛围,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要注意凑十法的运用与理解。
如:教学9+5时,引导学生口述:把5分成4和1,9加1凑成10,10加4得14。
这样理解起来很容易,又如教学退位减法时,要注意训练学生口算过程,以便他们掌握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
如教学12-9时,要引导学生口述:9加3得12,所以12减9得3。
或者引导学生口述用“破十法”去算,如教学15-6时,先把个位上的5别管,看成10-6得4,再用4去加个位上的5得9。
这样,学生在动口的过程中,既培养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把他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示出来。
二、动手动手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与其我们教师滔滔不绝地空洞地讲授,不如让学生们动手去亲自实践。
让他们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才能学得更有效、扎实、深刻。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引导学生先摸一摸长方形教具,用小棒摆一摆,并例举日常在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自然领悟长方形的基本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我们知道,数学本身是一种实验科学。
在小学教材中,编排了很多学生的操作实验。
如: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除法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动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动脑曾经有位科学家指出:人身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小学生“三动”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三动”能力的培养作者:杨海楼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年第13期所谓“三动”,既动手、动口、动脑。
它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毛泽东在《实践论》一文中指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是在感知基础上建立表象形成概念的。
我认为:感知数学知识离不开“三动”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有如下几点体会: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三动”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广度和深度会影响学习动机的稳定性与深刻性,但难以集中,会使学习动机的稳定性不够。
如果兴趣不专一,在学习上的求知欲也难以强烈而稳定。
兴趣强烈而稳定的人往往会津津有味地去学习他感兴趣的知识。
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的最实际的动力。
学习兴趣的诱发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只有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学生才能乐有所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小学生好奇心理,在数学《位置与方向》一章里,为了正确地理解知识,把握知识,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先出示北京市区挂图,学生观察。
师问:同学们,你们爱北京吗?(学生答:爱)师问:你们想去北京吗?(学生齐声答:想去)师问:北京可是个大城市啊!到那里迷路可怎么办?这节我们学习辨别方向的知识,你们愿意吗?(学生齐答:愿意)。
就这样,把学生带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去,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新知识。
激发学生“三动”能力,也可以设计一些爱玩的游戏,如“跳方格”“地雷拉线点火爆炸”“夺红旗”“玩悠悠球”等。
运用这些有趣的练习题,学生在“三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例(如图):如果4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4月1日是星期几?在做这题时,引导学生做一个“倒开数字火车”游戏,把2~29这些数看成是数字车厢,把“1”当作前车头,把“30”当作后车头。
火车倒开时,其它节车厢也随着往后走,当车头“30”开到“星期六”时,车头和车厢有5个“星期六”,开到“星期日”时,就有5个“星期日”。
语文教改实验报告《动脑动口动手以练为主》
语文教改实验报告《动脑动口动手以练为主》语文教改实验报告:《动脑、动口、动手,以练为主》实验课题名称为:动脑、动口、动手,以练为主。
实验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遵循“三个面向〞的原那么,表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要朝着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吕叔湘语〕。
一、实验内容:1.课堂教学六课型。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共有六种课型:总览课、导读课、自读课、扩读课、自结课和作文课。
〔1〕总览课:〔一课时〕即单元预习课。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单元提示及各课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掌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
预先下发预习表格,学生完成表格中的各项要求,有困难的局部可让学生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局部可填入表格中“疑难问题〞一栏中。
教师聚集学生疑难问题,进行备课,做到心中有数。
〔2〕导读课:一般是一课时,共分为五大环节。
内容安排时间活动形式课前五分钟口头训5分钟左右动口说练根底知识局部5~8分钟左右动脑记,动笔写,动口说阅读分析局部20~25分钟左动脑分析,动口说右知识迁移局部8分钟左右动脑想,动笔写,动口说A.口头训练:授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口头训练做到有方案、有目标、定内容。
各年级根据学生实际订好训练方案,要求学生口头表达观点明确,语言通顺流畅,词语运用正确,叙事完整,声音洪亮,内容可配合教材确定,说一个故事,刻画一个人物,写一段风景,说明一个道理都可;还有学习古诗、文言文、警句,让学生背一背,说说含义。
形式多样,可分小组谈,也可个人说。
对于说得好坏师生都可评论,对于学生口头训练情况,小组长做好记录。
B.教师指出课题后,可提出学习目标,或指导学生找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动脑的训练〕这样,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全由他们自己解决,真正“物〞归原主,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D.阅读分析局部:②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生动形象的字、词,并说出“好〞的理由。
【课堂效率】听课不仅要动脑,还要动口
【课堂效率】听课不仅要动脑,还要动口
>听课不仅要动脑,还要动口来源:网络收集作者:旗装小格格
不仅要动脑,还要动口。
这样,上课就能够主动接受和吸收,把被动的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
这对提高我们的积极性和口头表达,以及时回答主观题很有帮助的。
实
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进步特别快。
上课的动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第一,复述。
课本上和讲的内容,有些往往非常专业和生硬,不好理解和,我们听课时要试着用
自己的话把这些知识说一说。
有时用自己的话可能要?嗦一些,那不要紧,只要明白即可。
第二,朗读。
老师要求大家朗读课文、单词时一定要出声地读出来。
第三,提问。
听课时,对经过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
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
这种也可以保证自己集中注意力。
第四,回答问题。
课前预习
上课时积极回答问题是吸收知识的有效途径。
上回答问题要主动大胆。
回答时要先想
一想“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它和学过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并先在头脑中理一
理思路,想好回答时,先答什么,后答什么。
老师对你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讲解,指出大家
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标准答案时你一定要仔细听讲,从中发现哪些是应当记住和掌握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动口、动脑的重要性
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动口、动脑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认识活动,不仅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的稳定性,促进儿童智力发展,而且要求学生眼看、耳听、手摆、口说、脑想多种感官牌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适应儿童动脑发展的水平和认知事物的心理状态,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具有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手憧憬和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强化动手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现代教学念经指出:课堂教学行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多向交流的复杂过程,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领导者,而学生应该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点,运用学具动手的方法,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使全体学生都参与探求新知识的活动。
1、动手的材料必须有内容,不论是老师的教具,还是学生的学龄都应与教授内容对应,这样才能便于学生动手与动脑。
题中要求“把6个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老师先摆出6个摆成一排,学生动手摆,然后分成两份,学生自己动手分,会有下面3种分法。
然后老师肯定这种分法都对,再进一步提出来“第三种分法与前两种分法有什么不责骂?”学生在感知表象基础上引出“平均分”这一概念,进而又让学生思考:怎样分才能是平均分?这样损人材料与准备题内容一致,就可以使学生按思路继续动手和动脑。
2、动手目的必须明确。
学生在动手之前要有明确的指导语,使学生知道要做什么。
例如:“平均分”动手目的就是每份同样多“,想每份一个,再拿几个,每份再分一个,直到全部分完。
”老师目的明确,才能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掌握“先看平均分几份,再每份一个一个分”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动手有一定的目的性,解决准备题中“什么是平均分”这一任务。
3、动手过程中必须有序。
在动手过程中要有条不紊,这样对形成清晰的表象有很大帮助。
例如:把12个苹果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盘3个,动手时分三步进行:第1步:有几个苹果?平均分在几个盘子里?所以先拿出几个苹果?第2步:平均分的过程。
动手 动脑 动口 动心
动手动脑动口动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不仅要把数学教学设计成数学活动的过程,而且应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片宽松的探究活动空间,精心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活动过程,促使他们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同时并用,使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式和运用过程。
一、创设一个能让学生主动探索的活动情境选择一个好的问题,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调动学生共同参与,是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例如: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可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六次能得到几条折痕,对折n次有几条折痕?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动手折起纸来,一边折一边数,过了1分钟左右,部分学生开始数不清了,部分学生不再继续折下去而是在动笔计算和思考,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提示方法,要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从简单动手到深入思考是一个飞跃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
当大约一半的学生有结论时,可以相互讨论、合作探究,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并及时追问为什么。
二、创设一个能让学生展现自我的活动机会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为此,教师首先要承认并保护每个学生的权利,把探索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探究潜能。
例如:立方体制作。
在学习立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之前,我总是会布置一项预习作业,让学生每人用硬纸板制作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立方体并醒目地写上自己的大名,虽然收到的作品质量一届不如一届,但我仍乐此不疲。
在探究《立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课堂上,我会把相对不美的作品每组发几个,任由他们随意撕开或剪开,他们在制作立方体时往往用最经典的141型,现在由立体再次回到平面时打开的方式就有很多种,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画由立方体搭成的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课堂上,我会把做得最好的作品挑出来展示,我在讲台上放上一把椅子,再让学生来随意搭建,当然也要他们自己来完成三视图。
科学课上勤“动口”
科学课上勤“动口”现代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
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的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实现,更需要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去体验与感悟,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学习。
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其实,让学生“动起来”,不仅仅是动手,动口同样重要。
一、“读”:阅读教材、有效指导小学阶段的《科学》教材,以图片和问题为主,没有大量的说明性文字。
但是,每个字、每幅图都是经过编写者反复斟酌、推敲的。
图片,或写实,或动漫,或简笔画;文字,或说明实验方法,或介绍相关知识,或得出结论。
画中人物对话都以简洁的提示语出现,引发学生思考;简短的概念或提纲式段落,也是启发式的。
可见,科学教材是符合3~6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
学生能读懂,也喜欢读。
因此,阅读教材很必要。
1、课前阅读,激发兴趣。
①阅读引言:《科学》课每个主题单元的首页都有“引言”,目的在于指明本单元研究的方向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该单元的兴趣。
②阅读“资料库”。
每个单元结尾设置的“资料库”,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拓展与补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探究欲望。
如:《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中补充介绍了冰川、风、波浪对地表的侵蚀,既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随时发生的变化,也提高了学生环保意识。
2、课中阅读,享受成功。
①探究活动完成后。
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形成初步结论,但是否正确呢?这时,可以阅读教材,对照看看自己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是否合理,从而加深理解。
②探究活动停滞时。
许多时候,由于知识经验和水平的限制,学生的探究活动无法深入而陷入停滞状态,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获得启发,把科学探究深入下去。
如:《水和空气》中,如何呈现我们了解的有关水的知识,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教师让学生阅读p66的内容,从中获得启发,从“样子”“存在”“用途”“与生物的关系”几方面,以网状图的形式呈现有关水的知识。
3、课后阅读,培养习惯。
科学探究活动是贯穿在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因此教师应引领学生进行课后延伸性阅读活动。
动手动脑动口操作思维语言结合
动手动脑动口操作思维语言结合数学方法的学习。
数学知识是数现代数学教育理论指出,数学的学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数学内容的学习,一个是学思维的结果。
数学知识、能力的获得来自于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本身,来自于学生的心理抽象和运算等思维活动。
这给我们课堂教学指出了方向: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的教学要求,创造适宜的学习氛围,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时注意力不仅要放在教学的结论上,还应当重视对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学习,把注意力投入到动态的学习过程上,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经过自己的主动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我们认为,“三动”(动手、动脑、动口)教学把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学习结合了起来,使知识传授和智能培养得到统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三动”教学通过让学生人人动手,培养操作能力,凭借直观这个支撑获得感知;让学生人人动脑,发展思维能力,使操作、感知经过思维,内化成表象;让学生人人动口,提高表达能力,使操作而感知,内化而表象的数学事物再次经过抽象,用语言、文字、符号表达出来。
从而使学生不仅学到数学知识,并且做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一、人人动手,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人人动手,学习操作。
低年级小学生正在形象思维阶段,往往要依靠有形事物或者动作行为作为自己思维的支撑。
没有操作支撑,绝大多数学生很难进行定向、有序的思维活动。
因此可以说,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
基于此,义务教育小学低年级教材加强了操作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动手的效率,教师要认真研究学具及其操作,备课要备教具、学具,备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备相关联的提问词、说明词。
指导学生把人教社配发的学具卡片剪裁后分类存放,上课时按指定要求摆放,操作时人人动手,在组织操作活动时,教师应当注意:1、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而操作操作是激发、促进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
为了有效达到目的,特别要注意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防止“小和尚敲木鱼”似的无意识机械动作。
推动课堂“四动
推动课堂“四动•四能”作者:林梅清来源:《师道·教研》2015年第08期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教师教学用书》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一、动手、动口——层次与深度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学科,这是学习的客体。
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受到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限制,看问题往往不全面,分不清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而有些知识由于学习阶段的限制,又不可能深刻地揭示其本质,小学生也只能理解到一定程度,这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教学工作,就要考虑学习过程中主客体的情况,把所学的新知识,按学生的认识过程,划分为几个“层次”,使这些“层次”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阶梯,以逐步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和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
例如,不规则图形的教学,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深度?我们可以把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使学生懂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公式是怎样推导出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是学生系统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
从认识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
通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最基础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观念,为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该使认识深化,使学生懂得不规则图形也可以通过转化,变成长方体和正方体,这就是第二个层次了。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设计了两个坡度:每种图形的特征,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学生动手把石头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为学生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使学生确信不规则图形可以通过排水法的形式转化成我们已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汉城乡楼阁台小学张娜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协同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要重视学习结果,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既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学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努力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提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一、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在课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活动。
遇到新知识,需要操作时,为了能保证学生操作的正确性,我一般采用模仿性操作。
让学生感知实物或模型,在头脑中形成操作表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学具把此表象表达出来。
通过模仿性操作,让学生能够充分领会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这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表象,形成正确的概念。
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可以让学生模仿教师将蛋糕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去模仿平均分山楂片。
由于教师在讲解中强调平均分,让学生学习12后,学生重复教师的分法,去体会平均分,并举出这个山楂片的12,通过操作进一步让学生明确12的含义。
学生会操作的非常好。
这种操作虽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不高,但效果较好,适有于低年级或者中年级与旧知识联系较少的新知识中。
二、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动手中去动脑思考。
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
让学生用眼去观察,动手去摆弄,边操作边思考,使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表象到内化,从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这时的操作教师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目的,使学生具有具体的意向,通过动脑去完成操作意想。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在教学了12、13后,向学生提出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进行涂色,进行14教学。
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语文活动课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话 ,善于说 话 ,提 高说话 的能力 。在 训练学 生的说话 技能 时 , 要 讲 究 语 文 活 动 的 多 样 性 、 复 杂 性 , 以此 来 培 养 学 生 在各种 情况 下都应付 自如 的说话能力 。调查汇 报 、答 记者 问、新 闻发布 等 ,可 训练学 生说话 的准确度 、简洁度 和条 理性 :讲故 事、演讲 等 ,可 以训练 学生说话 的生动性 和鼓 动性 ;辩论 、答辩等 ,可 以训练学 生说话 的敏 捷度 、中肯 度 ; 口头 评 讲 作 文 、 课 文 试 讲 等 ,可 以训 练 学 生 说 话 的 组 织能力和分析能力。 动手 ,就 是让学 生亲 自动手 写写画画 ,在写画 中得到 真 知灼 见 。语文活 动的动手 ,一般有 :写字 、查字典 、办 报、画插图等。在 写字 比赛活动 中,可以在书 写与 比较 中, 得 到 写 字 的秘 诀 , 了解 道 到 写 错 字 的 原 因 :查 字 典 ,能 掌 握 各种检字法,懂得字典 范例 ,探索出一些文字编排 的规律; 画插 图 ,能进 一步理 解课文 ,也能 以此推理课 文里 的其 他 插 图的意义 与作用等 。总而 言之 ,在 语文活动 中让学 生动 脑想一想,多问几个 为什么 ,从 中悟 出规律与道理来 。 在 语文 活动课 中,训练学生 动脑 ,一般 是结合动 手、 动 口一 起搞 的,易形 成学生 多项 的习惯 ,从 中得到真 知灼 见 。例 如 ,在 动 口训 练 中,一般先让 学生想一 想 :讲 些什 么 ? 为 什 么 要 讲 这 些 , 而 别 的 不 说 呢 ? 从 哪 说 起 ?为 什 么 从这里 说起 ?从别 的地方说起 是不是 更好 ?怎样才能讲 的 入 理入 情 ,有 根 有 据 ?怎 样才 能 讲 的生 动感 人 ?在 动 口 中 ,学 生如 果会这样 想 ,一 定会 悟 出一点好 东西来 。在 动 脑训练 中 ,也可 以单 纯训练 学生 的语 文思维 能力 。如 :成 语 连 珠 ,可 以 训 练 学 生 的 联 想 能 力 ; 课 文 挑 剔 , 可 以 训 练 学生辨 认优劣 能力 ;一分为 二的评价任 务和 实践 ,可 以训 练 学 生 辩 证 思 维 的 能力 等 等 。 如 果 学 生在 语 文活 动 中 ,真 真 正正 的亲 自动 口 、动 手 、 动 脑 ,得 到 的 东西 一 定 能 理 解 深 刻 ,运 用 自如 。 四、遵循 自主性原则 ,促成无师自通 的境界 要 使 学 生无 师 自通 ,在语 文 活动 中 ,就 应 该 让学 生 自主 学习 ,真 正起到 主体作用 。例如 ,办手抄 报 ,让 学生 几个 为一组 , 自己组 稿 , 自己编排 , 自己抄 写。这样 ,有 学生 自己的心 血和汗 水 ,办好 后学生 就有欣慰 感 ,兴趣 就 浓 。再 比如通 过 比赛 ,在 比赛 中对照 别人 ,听老师评 说, 就会发 现 自己的优缺 点 。这样 ,经过 几次实践 ,在办报 中 自 己 总 结 , 自 己纠 正 , 自己积 累 经 验 和 办 法 , 手 抄 报 就 会 越办越好。 要 使 学 生 无 师 自通 , 在 语 文 活 动 中 ,还 应 该 让 学 生 “ 主 动 发 展 ” , 发 挥 个 人 专 长 , 发 展 个 性 。 因 为 学 生 个 人 的专长 和突 出的个性 ,往往会 使学 生善于把某 方面 的工作 做好 ,善于把 某 点知识学懂 。例如 ,在演课本 剧 的时候 , 我往往 让喜 欢编剧 并且会编 剧的学 生执笔编 写 ,集体 讨论 定稿 ;让 当导演 的学生选拔 演员 、排 练 ;让 一些喜欢 “ 评 头 论足 ”的 学 生 当演 员和 评委 ,让他 们 来 评价 剧 本和 演 出,总结经 验 。这样 ,学生 对课本剧 的编 、导、演和 评 的 水 平 ,就 会 不 断 得 到提 高 。 在 语文 活 动课 中,教 师 只有 侧 重 于授 之 渔 ,导 之 以 法 ,才能让 学生成 为活动 的主体 ,在活动 中积极 学习 ,培 养语文 的综合素养。
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心、动身
让学⽣动⼝、动⼿、动脑、动⼼、动⾝
今天去⽂园中学听了⼀下午的讲座,两位教授作了两场讲座,第⼀位顾教授讲的不错,或许是刚开始听得原因,我听进去了许多知识,他讲的是教师职业⽣涯规划......,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讲到⽼师应该是从⼀个新教师升级成为会教书的教师再升级为⼀位好教师;三个阶段有三种不同的解读,第⼀段属于年青⽼师逐渐开始接受教育,接受教育⽅法,接受教学⽅式,⾝边的很多东西都处于接受状态;当⼀位⽼师在接受的过程中,夹杂⼀些⾃⼰对教学的思考,通过⾃⼰的教学⽅式开始开展教学,时间长了,就算是⼀位会教书的⽼师了,经过努⼒,研究各类教学⽅法、学习⽅式,逐渐成为⾃⼰的风格,从接受逐渐会变成享受教育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最令⽼师们痛苦的就是承受,如果⼀切事物都是承受的,那么这位⽼师或者将是⾮常痛苦的事情,所以我们每⼀位⽼师要接受新事物,改变旧事物,通过⾃⼰千⽅百计的⾰新。
早⽇开始⾃⼰享受教育的⽣涯!
第⼆位教授讲的有点快,我们听这也有点困了,⼀下⼦想到了我们的学⽣是怎么忍受着这种听讲座的痛苦!以后要多关注学⽣,要让学⽣动⼝、动⼿、动脑、动⼼、动⾝ ......不要很死板的传授知识。
因为我们教的是学⽣⽽不是机器,他们是有⽣命的事物。
改变、改变、改变......。
如何让学生动口
让学生动口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能否让学生动口是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们既要充分认识让学生动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又要积极探索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口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动口效率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英语基础语言知识,训练基本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主要场所。
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让学生动口是检验一堂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让学生动口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1、动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交际能力表现为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这四个方面的培养,不可偏废。
说的能力是在听的基础上掌握的,而听的能力又在说的练习中提高和检验。
轻视说的训练,就会影响其他几方面能力的发展。
因此,要学好英语,必先让学生动口。
2、动口是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需要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师教授英语知识的框架内,学生没有广阔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
让学生动口,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因此,教师要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时时记住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动口的机会。
3、动口可以引发多种器官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动口的同时,就能使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听讲,积极地思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
4、动口是检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的标志学生如果在课堂上能积极地动口,就表明他们在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否则他们就心不在焉,人在课堂,心在四方,在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
二、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口1、树立自信心,克服畏惧心理很多学生担心在课堂上用英语说的时候会出现错误,会被其他学生笑话,因此他们不愿动口。
幼儿园语言教案:培养学生动手动口的表达能力
幼儿园语言教案:培养学生动手动口的表达能力一、引言在幼儿园阶段,语言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整体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动手动口的表达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并促进他们在思维、社交和情感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套系统化的教案,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动口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使用手势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2.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包括正确发音和清晰表达。
3.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交流活动,并积极回应同伴的提问和分享。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1: 手势和肢体语言培训在此步骤中,教师将教授幼儿使用手势和肢体语言来传达信息。
1.教师示范并解释几个基本手势如点头、摇头、拍手等,然后要求学生模仿并跟随。
2.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手势和肢体语言的含义,并引导他们在交流中运用。
3.创造各种情境,让学生尝试使用手势和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步骤2: 口头表达培养在此步骤中,教师将重点关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提供丰富的听说材料,如歌曲、故事、对话等,鼓励学生重复并模仿。
2.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实践使用口头语言来描述角色和情境。
3.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挑战,在一定时间内要求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
步骤3: 互动交流锻炼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将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组织小组对话活动,要求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安排小组合作项目,通过协作与合作来促进学生之间有效沟通和交流。
3.鼓励孩子们主动提问,并营造一个积极互动的氛围,以激发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动手动口表达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使用手势和肢体语言的情况。
2.记录学生参与口头表达活动时的发音准确性和清晰度。
3.观察学生在小组对话和合作项目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五、结语通过本教案培养幼儿园学生的动手动口表达能力,可以为他们今后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打下基础。
动眼、动口、动手在审题中的作用
动眼、动口、动手在审题中的作用摘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动眼动手动口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比较弱,而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
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过程。
一、动口读题——审题清晰的基础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
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
所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要注重“读”的指导。
1.边读边指。
分两种:一种是老师读题,学生听,在听的时候要把手指着相应的字。
这种读法较多地用于一年级;另一种是学生读题,学生指着对应的字,这在二年级用得比较多。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读题的时候会出现多字或是漏字的现象,用手指着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读清每个字。
一次教学中,我请一位学生起来读题,别的小朋友用手指好上面的字,原话是这样的:2元钱可以买几枝,还剩几角?学生读的时候把“钱”字给漏了,我什么也没有说,但班内很多学生已经注意到刚才那位学生漏字了。
虽然这个字对于解决这道题影响不大,但细节往往决定成功,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2.分角色朗读。
为了更好地理解题意,老师们喜欢让学生读题。
如果一味地全班齐读,学生会觉得一点创意都没有。
这个时候就可以试着分角色读,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了解题目的意思。
3.比赛读题。
其实就是用男生与女生对比读或小组与小组比,达到反复读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了解题意。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页第5题是这样的:一圈跑道长400米。
小芳:我再跑100米正好满1圈,小华:我要跑2圈。
小华要跑多少米?小芳要跑多少米?有两个问题,话很多,要想完成这个题目,必须读懂题目的意思,弄清它们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 动手 ・ 动脑
学课 , 让学生“ 动” 起来
文 / 张 静
比如教学 “ 有趣 的拼 搭” 这一课 的时 候 , 我 就随堂带来 了不 少积 木 , 以小组为单位 , 让每一 个小组 学生一起参与动
手 拼 搭 的游 戏 , 在 拼搭 的 过 程 中 , 引导 学 生 通 过 拼 搭 实 践 活 动, 加深 对正方体 、 圆柱 、 长方体 、 球 等图形的认 知 , 在通过 亲 自动手实践 的过程 中, 培养 自身的空间观念 、 想象能力 以 及判断能力 。这时候我还要求学生小组开展 比赛 , 看哪一个 小组 完 成得更 精彩 , 要求每 一个 小组 学生 通 过“ 滚 一滚 ” 、 “ 堆一堆 ” 、 “ 摸一摸” 、 “ 数一数 ” 、 “ 搭一搭 ” 等 游戏形式 , 呈 现 出不 同的形 状来 , 看哪一个小组学生拼得多 、 拼得好 。以此 通过学生 的拼搭活动培养 学生 的观察能力 和空 问能力。 三、 动 脑一 在 发 散 思 维 中 开 阔 数 学是-I ' 1 集逻辑思维 能力 、抽象思 维能力等 于一身 的学科 ,这个学科 的性质 和特点说 明了小 学数学教学需要 不断开发学 生的思维能力 , 包括空问想象能力 、 抽象思维能 力, 这些能力 的提升与学生 的积极思考 、 积极 探索是分 开 的, 动脑 的过程是学生逐步实现思维成长的过 程 , 所以小学 数学教学 中, 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 。 比如在《 认识人 民币》 这 节内容 的时候 , 我进行 课常小 组 的划 分 , 用我预先准备的卡片式人 民币发放 给小组 , 分 别 由一 元 、 五元 、 十元 、 二十元 、 五 十元 、 一 百 元 … …学 生 小 组 之问分角色 , 有 的是 做 买 卖 的 , 有 的 扮 演 要 去 买 东 西 的 客人 ……学 生们通过 记录角色 、 责任 、 事 务等 , 充分融入 了 体 验活动 , 并g 1 . 要求他们 当堂 记录下 自己的感 受 , 经 过这种 升华 式 的 记录 , 学 生 对 于 人 民 币有 了充 分 的 认 识 , 此外, 我 还进行 了延伸 , 如果手 中的人民币没有 了怎么办?可以开设 课 堂“ 模拟公 司” , 引导学生去“ 挣” 人 民币, 通 过 这 样 的体 验 活动 , 学生小仅理 解了教材知 识点 , 更在 情 感 I 了解到“ 挣 钱” 的 易 , 引 导 学 生 珍 惜 手 中 的每 一分 钱 , 这 对 于 学 生 发 散思 维 能 力 的 培养 有 着 积 极 的 意 义 。 总而言之 , 结合小学低段学生 的特点 , 他们 活泼 、 好动 , 期待被 认可 、 被肯定 , 作 为 小 学 数学 教 师 , 应 该 仵 教 学 相 长 中小 断 改变 、 提 升教 学 策 略 。同 时 , 笔 者 认为 , 对 学 生 进 行评 价改革 , 有 助 于进 一 步 激 发学 生 的积 极 P t - , 引 导 学 生 在 灵 动 的数 学 课 章 中收 获 知 识学 习 的快 乐 、
一
【 参考文献】 f 1 1 李 霞 让 小 学数 学课 堂教 学“ 动起 来” 【 J 1 . 新课程. 下旬,
2 0 1 3年 5期
f 2 1 赵 长巧 . 让 学 生 在 数 学 实践 活动 总 “ 动” 起 动 口 , / 4 能} } : 学生形 成一定的效 应 , 能 够 迅 速 反应 过 来 而有 的教 师 营 造 的 是一 种 严肃 、 死板 、 死 气沉沉的教学 课堂氛 ,不 少学 生在 这样的课堂容易感 到 乐抑 , 小敢 动 门 , 学 习 成 效也 就 可 想 而 知 了 。 存学 习 “ ■角形三条边之问的关 系” 的时候 , 少 学 生 开 始 对■ 角 形 的 知 识 并 不是 理 解 的很 透 彻 ,随后 我 通 过 引 导学 生交流讨论 , 洼他们对二 三 角形有更深层次 的理解 . 在讲 解 了■角形的特点之后 ,我就要 求学生动 口回答 ,我提 问 道: “ 生活 中有 哪 些 l 皋 I 形 是j 角 形 构 成 的 呀 ?” 学 生纷 纷 踊 跃 带 手 发言 : “ 领 巾” “ j角 尺 子 ” “ 自i 车一 i 脚 架 ” … … 这 时 候 我 又 m示 了 一 些 『 矧片 , 通 过 多 媒 体 播 放 呈 现 来 , 如 房 厣 的一 角形顶 、 交桥的斜拉索等等. . 这时候我又要求学生 自 己动 1 ] 总 ■ 角 形 的特 征 ,学 生 很 快 提 到 : “ ■ 角 形 是 南 ■ 条边 组 成 的 . . ” “ ■ 角形 的 j条边 有 可 能 相 等 , ” “ j角 形 在 生 活 } J 膻用 十 分 广 泛 ” … …通 过 类 似 的交 流 时 沦 , 学 生 对 于 角7 髟 的特 点 有 了 更多 的理 解 二、 动 手— — 在 实践 操 作 中 积 累 小学数学教 学强调数学基本 活动经验 ,新版小 学数学 新 课 崔 标 准 捉 : “ 数 学 是人 类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数 学 素养是现代社 会每一个公 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教 学教 育 作 为促进 学生 伞 而 发 展教 育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一 方 面 要 使 : 学生掌握现代 生活和学 习中所需要 的数 学知识与技 能 , 一 方| 百 f 要充分 发挥数 学存培养人 的科学 推理和创新思 维方 的 功 能 ” 由此可 见,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活 动 需 要 在 基本 活 动 经 验 之 下逐 步 积 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