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专项评估方案附表2
研究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攻读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级MPA-E)(12月28日公共管理学学位评估分委员会讨论通过)一、培养目旳为各级政府和公共部门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中国公共领导人才。
该学位获得者应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刻认知中国国情,切实理解和把握全球化发展旳趋势,具有爱国奉献、明德为公旳思想境界,熟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对现实公共管理问题既能进行专业而独到旳分析与研究,也能切实掌握详细旳运作、协调与沟通技巧,卓有成效地处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旳现实问题。
二、学分规定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期间,需获得基础课程18学分,应用能力与技巧课程15学分,现代公共管理前沿9学分,专业实践环节2学分,总学分不少于44学分。
三、学制及学习方式弹性学制(2~4年),采用学分制。
学习方式以分段集中形式为主。
修完课程后回工作单位做毕业论文。
四、课程设置1、公共管理基础课程(18学分,考试)●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70590113) 3学分(考试)●公共管理(70590103) 3学分(考试)●公共政策分析(70590193) 3学分(考试)●政治学(70590133) 3学分(考试)●公法学(80590453) 3学分(考试)●公共经济学(80590373) 3学分(考试)2、应用能力与技巧课程(15学分,考试)●英语(60640413) 3学分(考试)●政府、市场与社会(70590413)3学分(考试)●战略思维与决策(80590523)3学分(考试)●领导科学与艺术(80590213) 3学分(考试)●论文设计与写作(70590363)3学分(考试)3、现代公共管理前沿(9学分,考试))●公共管理前沿(70590403)3学分(考试)●公共政策专题(80590463)3学分(考试)●国际公共管理专题(80590543)3学分(考试)(国际公共管理专题学分获得方式:境外调研后交汇报或参与5次以上国际学者旳讲座、汇报或研讨,并提交有关分析汇报。
公共管理学院硕士专业学位(MPA)研究生培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硕士(MPA-双证)培养方案
(2011年12月29日学位分委员会审议通过)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植根中国、面向世界、引领国家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公共事务领导者。
毕业生及学位获得者应秉承清华大学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追求我院明德为公的思想境界,面向中国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实践前沿,面向全球治理与国际发展的实际需求,系统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卓有成效地推动组织创新与社会变革,从而引领国家发展与人类进步。
二、学分要求
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双证)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核心课程17学分,选修课15学分,前沿课2学分,专业实践2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三、学制与学习方式
学制为2-4年,采用学分制。
学习方式包括:
1、周末及晚上学习;
2、分段集中学习,每学期集中一次6-8周,每年集中2次,课程学习共集中4次。
四、课程设置
4、专业实践(80590732 2学分,考查)
学生应参加专业实践,内容及要求包括拓展训练或实地考察或参加讲座及
我院组织面向MPA同学的公共管理论坛等。
5、学位论文
学生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学位论文。
鼓励学生选做案例分析报告和政策分析报告,20000字以上。
论文选题必须紧密结合当代公共管理的实践。
论文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并充分体现学生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与技巧,具体参见《清华大学MPA研究生论文基本要求》。
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
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硕士学业奖学金评估实行细则为全面提高硕士培养质量,改革和完善硕士教育过程中旳鼓励机制,根据《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硕士奖助学金管理规定(试行)》(中地大研发[2023]94号)等有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状况,特制定本细则。
一、组织管理1.学院成立硕士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负责综合评分复审及确定学业奖学金旳成果,主任由学院重要负责人担任。
2.各班级(专业)构成评估工作小组,详细负责综合评分旳计算及初审工作。
小组组员由班长、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和3-5名班级组员(班级民主选举产生)构成,班长任组长。
3.各学科学业奖学金旳原则及比例,根据中地大研发[2023]94号文献确定。
注:按比例计算各等级奖学金人数时按四舍五入取整。
从2023级硕士开始。
二、评估程序1.新生参照初复试成绩和入学前所在单位或学校旳综合体现评估。
来自“985”、“211”院校国家重点学科旳外校推免硕士硕士第一年享有一等学业奖学金。
2.二、三年硕士学业奖学金:(1)每位硕士硕士填写《学业奖学金综合评估表》,并根据“综合评分”规定旳事项进行申报;(2)各班级(专业)旳评估工作小组负责计算“综合评分”;(3)学院评审领导小组确定奖学金成果。
3.评估时间:新生定于入学考试旳复试中进行,高年级硕士硕士定于每年9月份进行,一年一次。
三、申请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旳领导,思想品德优良。
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学校、学院旳各项规章制度。
3.勤奋学习,努力掌握专业知识,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成绩优良。
4.按学校规定期间报到和注册。
5.身心健康。
6.学业奖学金申请者须为我院全日制全脱产硕士硕士(人事档案、工作关系所有转入我校)。
7.有如下状况之一者取消该学年参与学业奖学金评估旳资格:(1)受到学校纪律处分旳;(2)上学年有课程考试不及格旳;(3)有学术不端行为旳;(4)未经导师同意私自在校外兼职旳;(5)科研工作和实践中,导致重大事件及损失旳;(6)参与非法组织及活动旳;(7)提前攻博和硕博连读硕士申请转回硕士硕士旳;(8)参评学年“助教”、“助管”、“助研”工作考核不合格旳;(9)采用伪造档案及有关材料等弄虚作假手段骗取学业奖学金旳。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5200)本方案适用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通过管理、经济、法律、政治、政策等途径,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迫切需求,完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的凸显,公共治理的社会化,公共管理学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愈来愈重要,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将会得到蓬勃发展。
河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以“提升决策和管理创新能力”为核心,整合河南师范大学的优势教学资源,密切结合地方政府与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实际需要,突出公共事业(教育、科技)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公共信息管理等专业方向,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公共管理人才。
一、培养目标以“培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决策和管理创新能力”为核心,结合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实际需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能够深入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掌握公共管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工具,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知识结构,熟悉国内外政府和公共组织管理的规律,具备公共管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公共管理领导和决策能力,并具备良好的道德、职业素养与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政治素质: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
2.学术素质: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具备广博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专业知识和专业实务能力。
3.创新能力: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拓宽和深化学科知识的创新能力。
4.实践能力: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具备公共管理领域实际工作的操作和管理能力。
5.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在组织中协调内外部资源,调动和管理人力资源的领导能力。
6.社会责任感:具备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具备公民意识,能够在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平衡考虑。
7.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思维,具有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1.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学:包括公共管理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与技术、政策分析与评估等。
2.公共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财政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分析方法。
3.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与领导等方面的知识与实践。
4.公共政策与决策:包括公共政策制定、政策评估、政策实施、政策沟通等方面的知识与分析方法。
5.信息技术与公共管理:包括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电子政务、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与技术。
6.公共服务与社会创新:包括公共服务管理、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实践。
7.领导力与决策:包括领导力理论与实践、决策理论与实践、危机管理与应对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8.专业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实习、课程设计与论文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四、课程实施1.课堂教学: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公共管理硕士(MPA)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硕士(MPA)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5200授予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华北电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旨在为政府能源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及能源企事业等单位培养具有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熟悉能源电力行业发展规律,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其基本要求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热爱祖国,忠于事业,具有“三严三实”的精神。
2.掌握较宽广的中外管理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3.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应变、判断、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4.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且有处理外事事务及一般对外交往的能力。
二、专业方向1.能源战略与治理2.政府改革与社会治理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1)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进行。
(2)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各政府部门和共用事业等部门与企业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管理人员参加。
(3)采用案例教学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授课内容要少而精,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管理能力。
(4)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通过论坛和学术讲座等形式,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和有关学科专家教授到校演讲或开设讲座。
社会实践可按照学员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可以深入调查研究政府、公共部门和相关企业的管理经验与问题,也可以采用案例编写与分析和实习相结合的形式,充分运用调查研究、咨询等方式,促使MPA研究生深入一线部门,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方案
2012年版
一、培养目标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是为适应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要求,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式
学制三年。
采用在职不脱产方式学习。
三、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构成是:核心课程18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核心课程与必修课程以70分为合格,选修课程60分为及格。
核心课、必修课合格,其他课程及格者,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四、课程设置
(一)核心课(18学分)
(二)专业方向必修课(8学分)
方向一:政府过程与公共预算
方向二: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方向三:城市与区域公共管理
方向四:社会保障与社会建设
●每个方向选课人数须达50人以上(含50人)才能开设(三)选修课(8学分)
●根据实际情况,每级学生的选修课会作适当调整
●每门选修课选课人数须达30人以上(含30人)才能开设●所选的选修课不能与已学过的专业方向课重复。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点教学评估专家意见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点教学评估专家意见在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点的教学评估中,专家的意见至关重要。
以下是本人对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点的教学评估专家意见,详细阐述教学内容、质量和改进方面的建议。
首先,我认为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点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公共管理领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们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学内容应该注重案例分析、实例讲解等实践性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其次,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点的教学质量需要不断提高。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应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也应该注重与企业、政府等实际工作单位的合作,加强与实际工作的联系,提供真实的案例和实践机会。
此外,教学内容应该紧跟公共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
公共管理领域发展迅速,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学位点应该定期更新教学内容,加入最新研究成果和案例,确保学生获得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位点应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点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位点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实践课程、组织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点的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学生的背景和兴趣不同,因此教学应该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位点可以提供选修课程、研讨会等形式,供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学习。
最后,学位点应该积极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并及时改进教学。
学生和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式有着深入的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帮助学位点改进教学。
学位点可以定期进行学生和教师的满意度调查,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改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点的教学评估专家应该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最新发展的紧密结合、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以及教学改善的反馈机制。
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武汉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MPA)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专业化的需要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从事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高层次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要求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的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综合掌握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身心健康。
二、培养对象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对象为具国民教育序列大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历)并有四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者。
三、学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制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非全日制。
采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2-4年,课程学习既可以采用业余时间(周末、晚上),也可以第学期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学习。
在校学习时间总和不少于半年。
(2)全日制。
学制为2至3年,采用学分制。
学员在校脱产1年半,修完MPA课程后工作单位实习或找单位实习和做毕业论文。
四、培养方式(1)采用学分制。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学生修满规定的50学分,成绩合格者即可进学位论文写作;论文答辩通过后按规定的程序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2)突出专业学位的应用性强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
安排社会实践和实习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将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用于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解决之中。
(3)培养过程采用导师组形式,同时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公共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次政府管理人员参加培养工作。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关于下达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学合格评估结果的通知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关于下达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学合格评估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7.02.07•【文号】学位办[2007]8号•【施行日期】2007.02.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正文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关于下达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学合格评估结果的通知(学位办[2007]8号)有关单位:根据《关于开展中国高校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学合格评估的通知》(学位办[2006]35号)文件精神,首批24所MPA培养单位提交了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并提出了评估申请,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委托,组织专家对24所MPA培养单位进行了实地考评。
各MPA培养单位对本次评估工作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保证了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评估工作已经结束,24所MPA培养单位全部通过教学合格评估。
本次评估结果表明,经过五年试点,我国MPA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
MPA 培养单位总体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条件较好,师资队伍建设效果明显,教学管理与实施规范严谨,办学特色鲜明,教学水平与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MPA教育体系。
但是,我国MPA教育由于开展时间较短,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特别是本次评估还反映出部分培养单位在自主办学与监管、师资队伍建设、案例教学、双语教学以及学位论文质量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希望各培养单位认真分析研究评估总结报告及评估结果,采取切实措施,落实专家组评估意见,不断改进MPA教育工作,促进我国MPA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附件:一、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学合格评估总结报告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试点院校教学合格评估结果二○○七年二月七日附件一: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学合格评估总结报告(全国MPA教学合格评估专家组2006年12月)首批24所MPA培养院校教学合格评估工作,自2006年6月开始,经过半年时间,已顺利结束。
2024级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2024级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导言】公共管理领域,是一门涉及公共组织、公共政策、公共决策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学科。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为我国公共管理工作和社会发展提供专业化、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支持。
下面是详细的培养方案。
【学制与学时】本专业学位培养为全日制,在两年内完成法定学时。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政治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2.具备较强的公共领导和决策能力,能够领导和管理公共组织;3.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和变化;4.具备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在复杂环境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以公共利益为核心进行管理工作。
【培养体系与课程设置】本专业学位培养采用学分制,按照课程学分与学生学习工作量的要求确定课程学时。
1.专业学位基础课程(必修)-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估-公共组织与领导-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公共决策与决策分析-公共管理信息与技术-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服务创新与2.专业核心课程(必修)-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公共领导力与团队建设-公共项目管理-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社会公共事务管理3.专业选修课程(任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公共部门治理与创新-城市公共政策与管理-政策评估与决策支持-社会企业与社会创新-公共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和实地考察,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观察的机会,为理论知识的应用提供支持。
5.学位论文-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完成一篇学位论文,需要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课题,并按照学位论文的要求完成写作和答辩。
1252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1252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1. 专业基本情况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缩写为MPA)专业学位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相关其他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从事公共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研究分析等方面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产生与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从1924年美国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率先开展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公共管理学科是安徽大学开设较早、重点建设的学科。
安徽大学于1985年率先在安徽省开创行政管理专科高等教育, 1999年成为国内首批招收行政管理本科生的四所高校之一。
2003年获批行政管理硕士点,2004年全国第二批获得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以下简称MPA)授权。
2. 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在职业精神上,要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要意志坚定,自信有度,能正确面对顺境和逆境、成功与失败,具有宽广和包容的胸襟,乐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在职业素质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吃苦耐劳,联系群众。
3. 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础知识。
应完成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核心课程的学习,建立完整的公共管理领域基础知识结构,掌握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技术,能够交叉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发现、分析、解决公共管理领域问题。
专业知识。
应完成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完成该专业方向的系列课程,以熟练掌握公共管理专业技能及研究方法,并完成一些完善知识结构、拓展视野、提升素质和陶冶情操的选修课。
我校MPA设置了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共财政管理、政府信息与电子政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教育管理等研究方向。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MPA)简介
(三)招生对象
• 报考MPA的考生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大学本科毕业后 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②获得国家承认的高
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
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③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 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四、 毕业生去向
本学科主要培养从事公共事务、公 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等方面 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 要到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从 事领导和中高级管理工作。
(二)师资力量
公共管理学科既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的专任学术教师, 又拥有一批以县处级领导为主,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型导师。
教授20人 45% 讲师11人25% 处级14人64% 正科级5人23% 副科级3人 13%
副教授13人 30%
专任教师结构图
兼职教师结构图
(三)科研成果
近年来本学科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共18项,教育部和江苏省社科基金共20余项;在《政治学 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等权威期 刊发表论文近20篇,在《经济管理》、《经济社会体制比 较》等全国中文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0余 部。本学科主要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项,省厅级科研
二、 名师简介
• 徐元善教授
• 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和公共管理 硕士专业学位学术带头人,中国政治学会理 事,知名公考研究专家。 •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课题十余项。 • 出版专著3部,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 政管理》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主 要研究方向为领导科学、行政伦理、公共危 机管理。
奖励10余项。
(四)软硬件设施
• 江苏师范大学MPA教育中心拥有6个多媒体教室,4个 案例教室,2个专业实验室,计算机236台,学术报告厅2 个,阅览室1个。拥有中文图书2万余册,外文图书600余 册。建立了心理测评与咨询实验室、信息化实验室、电子 政务综合实验室、决策支持系统实验室,拥有电子政务模 拟系统、心理素质测评、“五个一”公共管理专业素质拓 展教学管理系统等一批专业管理软件和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