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1

合集下载

历史——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文化

历史——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文化

文字:1,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2,金字: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3,小篆:秦统一后,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同时隶书开始出现。

4,楷书和行书:东汉时期出现。

思想: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希望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主张“为政以德”,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死后,弟子们将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2,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诸子百家”中最著名的有儒家、道家、法家(以战国末期韩非为代表,提倡法治)、墨家(以战国时期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兵家(以春秋晚期孙武为代表,其乃兵家鼻祖,著《孙子兵法》)等。

宗教:1,佛教:源于印度,西汉传入中国中原地区。

佛教宣传“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让人忍受现实的痛苦,因此,很快被统治者提倡和扶植。

2,道教: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东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长生不老的欲望,推动力道教的发展。

文学:1,唐诗:唐诗是我国诗歌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2,宋词:词在宋代成为主要文学形式。

杰出词人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3,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唱片神话小说,成书于明朝中期,作者吴承恩。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成书于清朝,作者曹雪芹。

史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作者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

2021-202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单元过关检测(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单元过关检测(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过关检测(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A.尊儒抑法B.抑儒尚法C.抑儒抑法D.尊儒尚法解析:选D据材料“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和“无本者不立”可知并非抑儒而是尊儒,据材料“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和“无末者不成”可知并非抑法而是尚法,D项符合题意。

2.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韩非却主见“唯法为治”。

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A.荀子提倡“隆礼至法”B.董仲舒创立“新儒学”C.韩愈提出“复兴儒学”D.朱熹宣扬“格物致知”解析:选B荀子虽然融合了法家思想,但其思想并没有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的基础,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不仅融合了法家思想,还推动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的正统思想,故B项正确;韩愈提出的“复兴儒学”与题干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朱熹宣扬“格物致知”属于理学的内容,也与题干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3.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消灭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解析:选B“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所提出的思想主见,该思想将儒家与法家的观点相融合,故B项正确。

4.《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B.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D.公正至上解析:选D本题主见以德、劳等为依据选贤举能,故D项正确。

5.《春秋决狱》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

但董仲舒依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孝治天下、儒家独尊B.原心定罪、以礼入法C.德主刑辅、以人为本D.纲常为主、刑法为辅解析:选A据材料“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和“但董仲舒依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可知材料主要涉及法治,并不能说明孝治天下、儒家独尊,故A 项错误。

专题12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

专题12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

知识整理
考点三
宋明理学
概念: 背景: 理 开创者: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并称 学 “北宋五子” ①周敦颐、邵雍:运用系统的思辨,将宇宙的 创 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寻找其统 立 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 ②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严格 五 主张 区分、天、道、性、心等概念。是理学中唯物 主义的杰出代表 子 ③程颢和程颐:合称“二程”,确定了理学的 ) 最高范畴“天理”;认为“仁”是“天理”的 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
疑难突破
一、对百家争鸣的全面认识 1、形成的原因 (1)在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 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 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 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 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知识整理
早 期 儒 学
考点一 百家争鸣 生平: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提出“仁”与“礼”学说,主张建立礼 政治 乐文明的社会 主张 仁: 内涵:“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 实现方法: “忠恕” 礼: 内涵:维护 “周礼”,主张贵贱有序 实现方法:克己复礼; “正名” 二者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 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
知识整理
理学创立(五子) 理学的成熟(朱熹)
理 学 的 发 展 陆 王 心 学
概念:吸取佛教禅宗思想,形成指以陆九渊和王守 仁为代表的理学,属主观唯心主义 生平: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 ①核心命题:“心即理也”,意思是本 陆九渊 心即天理 主张 ②提出“发明本心”,主张在人生日常 处直接体悟理 ③名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思想文化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 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距震 中不足15公里的岷江上著名水利枢纽工程(如右图) 基本完好。它两千多年来始终发挥着分洪、灌溉和 运输的巨大作用。主持修建这项综合性防洪灌溉工 程的是:
❖ A.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 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 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 A.《离骚》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 D.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 2、右图是某电视剧中出现的一块匾额。匾额题 字中“仁”的思想源自哪一学派?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 3、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为政以德” C.“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D.“法治”
❖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在联合国大厅悬挂着一则孔子名言,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往来的 至高准则。这则名言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 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 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 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古代的文艺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古代的文艺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古代的文艺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2、印刷术:①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③13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3、火药: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

火炮、火箭、突火枪等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4、指南针:①战国:司南②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③13世纪:传入欧洲二、书法艺术1 汉字起源和演变: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2 书法艺术发展1、秦汉小篆、隶书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兰亭序》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二、绘画艺术1、起源:新石器时代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5、宋代:山水画兴起;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6、明清:八大山人木刻版画、年画等三、文学(一)诗歌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3、汉赋:司马相如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关汉卿《窦娥冤》(四)小说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2、宋代:话本3、明清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代表作品: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五)戏曲1、原始-汉唐:傩舞2、两宋:南戏3、元代: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4、清代:京剧。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今天我要为大家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的文章。

古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您介绍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主要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

这些思想体系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儒家思想强调孝道、仁爱和社会秩序,认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道家思想则主张追求自然之道,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过度干预会破坏自然的平衡。

墨家思想强调爱与利的统一,提倡公平和平等,反对战争和暴力。

这些思想体系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道德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也非常发达。

在古代,中国有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等。

这些发明为中国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中国能够大规模生产书籍和文献,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的繁荣。

指南针的发明与利用,使得中国的航海和贸易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国家之一。

火药的应用使得中国在战争中具有巨大的优势,成为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书籍的印刷和传播提供了高效、快速的方式,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教育的普及。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主流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的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儒家思想的孝道观念使得中国有着强大的家族观念和社会凝聚力。

同时,主流思想对于道德和价值观的塑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中国社会具有了独特的文化特点。

其次,科技文化的发展促使了古代中国的繁荣和进步。

科技发明对于中国的农业、工业和贸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照明灯和农具的发明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火药的发明为中国的军事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得中国在战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思想及其历史价值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思想及其历史价值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思想及其历史价值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科学技术发展的国家之一,其科学技术思想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贡献巨大,给世界科技进步和文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思想及其历史价值进行探究。

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思想在古代中国大量的文化成果中,科学技术思想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的认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思想在物质的认识上,得到了相当的成就。

先秦时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就通过对世界万物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许多对于物质性质的认识,包括众所周知的五行学说以及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是由先秦时期的哲学家所提出的一种解释世界的理论,认为世界万物基本上可以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而阴阳学说则是另外一种对于世界的解释方式,认为万有都可以分成阴和阳两个相对立的方面,同时,这两个方面之间又存在着一种相互转化的关系。

2、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在技术的发展方面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形成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古代中国最早的发明之一是造纸术,早在汉朝时就已经出现。

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古代世界的文化历程,也在后来的科技领域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古代还发明了火药,这一发明在战争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为制造其他更为复杂的射击武器和工具奠定了基础。

另外,古代中国还发明了许多其他的技术,如指南针、编钟、印刷术、冶铁术、灯笼、壶、碗、天文仪器等等。

这些技术不仅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实质上的便利,也为后来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3、实践经验的总结与传承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思想还体现在对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传承上。

在古代中国,很多技术知识都是口传心授,一代代传承,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总结。

在一些古代书籍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技术资料和经验总结,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

这些资料不仅对于古代社会有很大的意义,同时也为后来的人类科技发展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料。

中国古今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科技文化

中国古今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科技文化

中国古今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科技文化●主干知识整合一、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出现原因各个诸侯国在混战的局面下要求政治改革,以便在相互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各种理论的指导。

私学的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使各个学派得以发表自己的政见和主张。

封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天文学、数学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基本认识百家争鸣,实际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旧的思想观念被打破,需要思想理论的重新认识,百家争鸣就是思想领域对种种历史、现实问题斗争的反映。

这一潮流的出现,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思考讨论法家主张“法治”,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依法治国”有何区别和借鉴意义?提示:法家主张的“法治”思想,实际上是封建信条,服从于君主专制的需要,是控制人民的工具;而当今倡导的“依法治国”,维护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保证的是基本民主权利,实现的是人民的基本权利。

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一方面在健全法制,另一方面需加大执法力度,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变迁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春秋末期产生,其创始人为孔子,提倡“仁”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

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西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提出“大一统”思想,董仲舒倡导“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儒家思想至此成熟,成为历代封建统治的政治思想。

宋元时期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

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其正统地位动摇。

“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毁灭性打击,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之一。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课件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课件
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古埃及象形文字
• 公元前3000 年左右古埃及人 创造了象形文字, 是字母文字产生 重要影响。
罗塞塔石碑
• 象形文字
• (1)创造者:埃及人。 • (2)特点:用图形表示事物。 • (3)影响:对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 (1)创造者:两 河流域苏美尔人。
• (2)特点:每一 笔开始部分都较粗, 而末尾部分都较细, 就像木楔一样。
• (3)影响:被西亚 古代各民族采用。
中国汉字
汉字是 世界上唯 一的古代 一直演变 过来没有 间断过的 文字形式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的情况表
教派
起源地
创立时间 主要教义
佛教
印度
基督教 巴勒斯坦地 区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麦加
公元前6世纪 倡导众生平 等、因果报 应、忍耐服 从
公元1世纪上 上帝面前人
半叶
人平等
公元7世纪 信仰真主安 拉
• 宗教的本质:主要是从意识形态和社 会力量两方面来理解。从社会意识形 态来说,宗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但 宗教不同于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它还 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三)

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三)

5.老子 老子——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代表(楚国人)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代表( 老子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代表 楚国人) 简介——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 简介 春秋时期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 (1)《道德经》——战国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道德经》 战国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 哲学思想 (2)思想体系核心 )思想体系核心——“道”——凌驾于天之上的万物本源 “ 凌驾于天之上的万物本源 天法道,天法自然”剔除“天命” “天法道,天法自然”剔除“天命”绝对权 威 万物运动、 (3)辩证法思想 )辩证法思想——万物运动、变化(精华) 万物运动 变化(精华) 政治思想 以无事取天下” (4)“天道自然无为”——“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 天道自然无为” “无为而治” 没落奴隶主贵族要求——保守消极 (5)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没落奴隶主贵族要求 没落奴隶主贵族要求 保守消极 思想地位: 思想地位: 课本P4最后一段 课本 最后一段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观点比较: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观点比较: 孔子 性相近 孟子 人性本善 荀子 性恶论 主张治国以 主张治国以 礼教为主, 礼教为主, 强调礼法并 强调礼法并 用,有利于 巩固新兴地 主阶级统治 君舟民水 仁义
伦理 观
为政以德, 仁政, 治国 为政以德,对于缓和矛 仁政,要求统 理念 盾、调整人际关系、稳 治者给人民最 调整人际关系、 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 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 基本的生产生 活条件, 改良政治的主张体现与 活条件,有利 时代同步的精神 于缓和矛盾促 进社会发展 民本 思想 “仁” 历史 观 仁;为政以德 爱人 民贵君轻 仁政
7.兵家 兵家——孙膑 地主阶级代表 孙膑—地主阶级代表 兵家 孙膑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后学整理 后学整理 (1)主张 )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 重视战争规律;利用、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重视战争规律;利用、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 (2)历史地位 ) 不主张穷兵黩武, 不主张穷兵黩武,对后世影响深远 8.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最后一段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创新与思想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创新与思想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创新与思想中国古代历史上,科技领域的发展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领域,中国人几乎在各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专家和发明家。

他们的努力和创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也对世界上其它国家的科学技术产生了影响。

本篇文章将从创新和思想两个角度,来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成就。

一、创新中国古代创新之所以得到了如此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许多不可思议的发明。

其中,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更是让中国古代在世界科技史上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页。

此外,农业生产相关的发明,如耕耘农具、水灌灌溉和天文测量,也为中国古代的科技领域发展奠定了基础。

造纸术:据史书记载,早在汉代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造纸术,并成为当时世界上纸张生产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

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发明不仅让中国人的印刷产业高度发展,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贸易品。

在中国纸张的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植物原材料,如竹、桑、麻等,这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崭新的纪元之一。

指南针:指南针是古代中国人创造的又一个巨大成果。

主要应用于航海或是测量地理位置等方面。

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指南针的制作技术,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指南针成为一项重要的导航工具,从而推动了中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火药:火药是一项在战事中产生了特别大效应的发明。

它的应用让中国的军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领先优势。

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药也成为了许多民间节日的必备用品,如庆祝新年时的烟花、爆竹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影响。

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至今,印刷术仍被视为中国对人类文化贡献的重要一环。

二、思想在中国古代科技领域的发展中,人们的思想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科学家和发明家们崇尚的是“物极必反”的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会迎来自己的反动。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思想 义
百 家 争 鸣
荀子
性恶论:人性本恶;后天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历史地政位治:思被想视:作“儒礼家法异并端施;”百、家“思王想霸集兼大用成”者,对中国哲
学具有深远影响 。
兼爱:是没有血缘关系和等级差别的爱
墨子思想 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尚贤、尚同:不分等级,举用贤才;
墨家
尚力、节用、节葬
历史地位
春秋有世界最早的慧星、哈雷慧星的记录 汉代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
中 国
天文学
天文 战国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 著作 战国有世界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张衡:浑象仪;地圆学比欧洲早1000年;地动仪。
代 的 科
天体 僧一行:创制黄道游仪;测出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测量 郭守敬:发明简仪:编制《授时历》。
16.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的儒学。对朱熹新儒学
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源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维护封建秩序
D.主张心外无理
17.面对明王朝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窘境,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主张
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相结合,倡导“经世致用”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主要有①李贽
产生的 政治——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败
背景 思想——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因循守旧、西学东渐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明 清
批判孔孟儒家思想,否认孔孟学说万世至论(绝对权威)。
之 异端思想 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际 家李贽 的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
思 想 批
主张为学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 孔子与老子岳麓版练习题第五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  孔子与老子岳麓版练习题第五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岳麓版练习题第五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要“仁义”和“王道”并用,提出“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这体现出他吸收了下列哪个学派思想中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A、道家B、墨家C、法家D、阴阳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楚国一次内乱中,以孝顺著称的大臣申鸣奉命平叛。

其父因此被绑为人质,最终遇害。

国君封赏之余,申鸣悲叹“行不两全,名不两立”而自刎身亡。

这反映了( )A、“忠孝两难”的道德困境B、“礼崩乐坏”的社会颓势C、“移孝作忠”的价值取向D、“家国一体”的国家形态【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以下观点属于法家思想的有:( )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②“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刑罚之可以治国也。

”③“不别宗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A、①②③均正确B、①②不正确③正确C、①不正确②③正确D、①②③均不正确【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2020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教案(含解析)岳麓版

2020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教案(含解析)岳麓版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程标准素养解读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识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2.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3.从历史解释角度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1.造纸术(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铸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2)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

(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刷的《金刚经》。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此后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

(3)印刷术的传播: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3.火药(1)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中有关于炼制火药方法的最早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3)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4)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4.指南针(1)战国时期,我国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时进而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3)传播及影响: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天文、数学、农学和医学1.天文学成就(1)天象观测: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哈雷彗星和太阳黑子的记录.(2)天文著述: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是《甘石星经》,《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3)天体测量: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浑象仪和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要早300多年.2.算经与圆周率(1)先秦:春秋时期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筹算计算法。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与科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与科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与科学思想中国古代有着深厚的科技文化与科学思想。

该文将就其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作简单阐述。

一、背景中国古代乃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国家之一。

历史上的中国经历了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演变,这为其后来的科技文化与科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汉族有“背有诗书气自华”之言,这也从旁证明了中国古代中普遍的受教育程度。

因此,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集中探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与科学思想的内容与影响。

二、内容中国的科技文化在其古代社会的诸多方面都有具体体现。

例如,在建筑领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古代建筑就是最好的体现之一。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长城,以及在天坛内供奉祈求丰收的圜丘之上。

这些建筑物都是在古代中国科技水平与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建造而成的,并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为基础进行设计与建造。

与建筑领域类似,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天文学、数学等领域的发展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

例如,在中国的印刷术出现之前,各种文字都是手抄本进行传播,因此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而在印刷术的出现之后,文化的传播和标准化的制作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中国的书法也是其文化的代表之一,而书法的传统也可以视为一种科技文化。

由于自然的原因,输入法在古代的时候并不方便,因此书法也成为了唐宋时期士人商务约会时难得的文化活动。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代表之一当数“阴阳五行说”。

这一学说认为宇宙中一切物质都是由阴、阳、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且宇宙的变化都可以归纳到这五行元素之中。

它的诞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认知,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奉为标准的宇宙万物的解释学说。

此外,中国文化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也被视为其科学思想的一部分。

三、影响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与科学思想无疑为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科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亦即,如果没有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科学思想,在现代中国也不可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

1-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1-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 )
Ⅰ必修部分
专题一
[探究] 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在内容上,应用性强,主要集中于与农耕经济和日 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医学等方面, 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生产、 生活经验的总结,缺少实验、理论探究。 (3)在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农耕经济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
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文化,而且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 了政治保障。
④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Ⅰ必修部分
专题一
一、汉字起源与演变 (1)基本脉络: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 (秦朝时)→隶书(秦始,流行于汉)→楷书、草书、行书。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历 史 新 课 标 版
(2)西方领先的原因 ①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累了 物质基础,提供了动力。 ②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③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不仅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历 史 新 课 标 版
)
Ⅰ必修部分
专题一
项目
概况 孔子 “仁”、“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历 史 新 课 标 版
儒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孟子 家 轻”、“性本善” 派 荀子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性恶论” 别 法 韩非 主张“以法治国”,按现实需要变革,建 家 子 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墨 “兼爱”、“非攻”、“尚贤”、“尚 墨子 家 力”、“节用” 地位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1.2.3.4课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1.2.3.4课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1.(2011年浙江文综,13)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考点】中西方的古代文明(百家争鸣;雅典民主政治)【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

①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有消极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②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要修明法度,变法图强。

③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④古希腊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的城邦体制为雅典直接民主提供了前提。

故选择C项。

【答案】C1.(2011年北京卷,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与理解分析能力。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

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

因此选A项。

【答案】A2.(2011年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考点】儒家思想的演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图片信息获取能力。

①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体现三纲五常(“孝肃”)的内容。

故选B项。

【答案】B3.(2011年上海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考点】诸子百家【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记忆与迁移能力。

专题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成就

专题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成就

[针对训练1](2014·新课标Ⅰ·25)唐高祖李渊 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 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 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秦用法家思想治国。其原因有:秦国采用商鞅变法,使 国力强大,并最终统一六国;秦朝要吸取分封制造成春秋 战国时期长期分裂割据的教训,而法家主张中央集权,反 对分封;同秦始皇的个人认识有关,他认为只有实行中央 集权,推行严刑峻法,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 2.西汉初期用道家思想治国。其原因有:西汉初期,国力 衰落,经济凋敝;刘邦认为秦亡的根本原因是采用了法家 思想,因而吸取教训,采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轻 徭薄赋,休养生息。 3.汉武帝时期采用儒家思想治国。其原因有:政治上的统 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与之相适应,于是迫切要求出现一 种为政治统一作出理论上的解释的学术思想,儒家思想恰 好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已经不具 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阴阳 五行家,甚至部分法家思想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体系 ,能适应社会政治的需要。
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儒家思想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 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道家思想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中 的哲学思想。
2.儒家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 “德治” 。 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 “天行有常” , “制天命而用之”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 握“礼” ; 认为“人之性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3.概括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命题规律】:本专题讲述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成就。

该部分内容对当今的个人修养塑造、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是历年高考重要的命题内容。

纵观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题,该专题以选择题与材料题形式出现。

从命题内容看:孔子与老子、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宋明时期的基本内容和影响、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和特色及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和实践等是高考重要的知识点。

从命题形式看: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考查基本思想主张;比较分析不同思想家思想主张;以思想家的名言警句设置背景考查具体的思想家;古今中外相关内容的联系比较;将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起来,体现古为今用特色;将思想主张、科学技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联系起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都是高考重要的命题角度。

【方法突破】:1.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与中国传统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经历了如下阶段:①春秋战国时期,是产生与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冷落,代表人物是孔孟。

②秦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典型事件是董仲舒。

③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地位,代表人物是董仲舒。

④宋明时期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代表人物是朱熹、王守仁。

⑤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儒学遭怀疑,代表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2.把握四个方面:一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和构建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二要注意把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三要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体现其意义;四要注意阅读相关著作,扩大知识面。

3.掌握五项重点内容:一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的主张;二是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提出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三是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王阳明心学的内容和地位;四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影响;五是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数学、医学、农学及其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4.学生应重点比较分析以下五方面的问题:儒学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蒙运动的差异;深刻分析中国传统科技辉煌的原因及其近代科技落后西方的原因。

【单元知识结构】::天文学成就:数学成就:农学成就:医学成就:四大发明: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1.思想核心:“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2.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3.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4.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其本人的历史价值:被推崇为圣人,受后人景仰。

(二)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1.哲学思想:①“道”是抽象的概念,是凌驾于天之上的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②辩证法思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并可互相转化;这种转化是通过“守静”来实现的,不需要条件。

2.政治学说:“无为而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拨打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二)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荀子1.孟子的思想:①仁政学说: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民贵君轻;尊王贱霸②性善说③利义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孟子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孟子》成为四书之一②被称为“亚圣”3.荀子的思想:①天命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性恶论:人性本恶;后天教育可使人由恶向善③政治思想:“礼法并施”“王霸兼用”4.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①被视作儒家异端②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1.墨子的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葬”2.墨子思想的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庄子的思想主张:1.“齐物”:世间万物本质是相同的2.“逍遥”:对事物的变化采取旁观、超然态度;方法:“无所恃”3.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4.在文学、美学方面的建树(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1.韩非子的思想主张: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2.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1.《孙子兵法》2.吴起与《吴子》:文德与武备并重、教戒为先3.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造势、人的作用(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大一统(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兴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3.社会地位: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处于统治地位4.主要内容: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5.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6.作用: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7.汉武帝时衰落原因:①主观上黄老之说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②客观上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即董仲书的新儒学。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2.新儒学基础:天人感应学说;①君权神授②要实行仁政3.新儒学的影响: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学(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三家思想互相渗透。

3.志存高远的儒学志士吸收儒、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程朱理学——(开创:二程;集大成者:朱熹)1.内容:①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③存天理,灭人欲2.历史地位:①宋朝被斥为“伪学”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③明中期失去“匡时济世”的追求。

(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思想主张:①“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即通过内心的反省以求理。

2.王阳明思想主张:“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天理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

(四)宋明理学的评价:1.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2.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五.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②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③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②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③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

④提出男女平等思想(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思想主张:①经世致用②工商皆本③君主专制批判④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2.评价: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一)天文学成就:1.观测天象①商朝最早的日食记录②春秋最早的慧星、哈雷慧星的记录③战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④战国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⑤汉代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2.天文仪器:①秦汉时期已发明了“浑仪”,是观察天象的仪器。

②张衡:水力浑象仪,是观察和演示天象的仪器;地圆学比欧洲早1000年;地动仪③僧一行:黄道游仪,确实恒星位置;测出子午线长度;时历》(二)数学成就: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③东汉:《九章算术》④南朝:祖冲之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⑤旷世奇才朱载堉,第一次以精密的计算为基础,构筑起一套科学的音律体系。

(三)四大农书:①《齐民要求》南朝,贾思勰,第一部完整农书②《农桑辑要》元代,最早的官修农书③《农书》元代,王祯,重点在生产工具的改革④《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介绍西方水利技术(四)医学成就:①春秋战国: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②西汉《黄帝内经》:现存的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③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辩证施治的医疗原则。

④东汉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创“五禽戏”⑤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奠定药物学发展基础⑥《唐本草》第一部由政府篇写的药物学专著⑦唐药王孙思邈《千金方》方剂⑧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学最高成就(五)1.造纸术:①西汉纤维纸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③作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延续和传播2.印刷术①现存最最的印刷品,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②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③13世纪传入朝鲜,后传入欧洲。

④作用:对欧洲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巨大的影响。

3.火药:①唐孙思邈《丹经》硫磺伏火法②唐末用于战争宋用于狩猎、采矿等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④作用:为欧洲资产阶级确立统治产生巨大影响4.指南针:①战国的司南②北宋人工磁体指南针,用于航海③13世纪传入欧洲④作用:对地理大发现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