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式启动建设
关于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思考与建议
合肥科技发展和产业聚合。对于合肥提升国际化
水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设 长 三 角 世界 级城 市 群 副 中心 , 打造 “ 大 湖名 城 、 创新 高地 ” 有着 深远影 响 。
( 三)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利于带动合 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合肥作为“ 一带一路”
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汇聚全国乃
二、 国 内外建 设综合 性 国家科 学 中心的经 验 ( 一) 国外的 经验 1 . 美 国硅 谷 : 建立“ 斯 坦佛 工业 园 区” , 推 动 产 学研 集群 和高 端技 术集群 。 实现人 才 聚集 , 拥有 巨
创新型城市。 一系列的分析表明, 合肥的优势特点
主 要 凸 显 于 丰 富 的科 教 资 源 上 和雄 厚 的基 础 条
强。
大的高素质人才池 。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 , 创造高资
( 二) 区位 因素方面。 合肥较上海 、 深圳等沿 海城市经济发展程度欠发达 ,国际交通等基础设 施需进一步完善。
( 三) 人 才培 育及 激励 方 面。对 优 秀人 才 的激 励 力度 不够 大 , 人 才 吸引力相 对欠 佳 , 本地 创新 型 人 才培育 需进 一步 加强 。
驱动 发展 战略 , 系统推 进全 面创新 改革 试 验 , 大力
构建高起点的完整的创新发展体系 ,需要完成 由 点向面的突破 。 因此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 中心是 合肥建设“ 创新高地” 的重要支柱 。建设综合性 国 家科学中心 , 对于发挥合肥潜在的创新优势 , 整合 和集聚创新资源 , 积极承担国家发展战略任务 , 推
至全球精英人才 ,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
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 ,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
合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合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06.09•【字号】•【施行日期】2023.07.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号《合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已经2023年4月26日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并经2023年5月26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6月9日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合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决议(2023年5月26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查了《合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决定予以批准,由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合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2023年4月26日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2023年5月26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组织实施第三章科普活动第四章科普资源第五章科普保障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工作和活动。
第三条科普工作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开放合作的原则,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第四条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界应当组织、参加、支持科普活动,引导社会力量按照市场运行机制兴办科普事业。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 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厉害了!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部启动国家级滨湖新区争取尽早获批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中央商务区将成合肥“陆家嘴”……未来的合肥燃爆了!我爱铺网讯合肥到底是几线城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有人说合肥是二线城市,也有人说合肥是准一线城市……可是爱铺君看完合肥各区的规划,管它是一线还是二线,反正未来合肥发展要燃爆了!瑶海区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如今的瑶海区再也不是那个机器轰鸣的老工业区,伴随着合肥东部新中心的起航,地铁等交通路网的全面完善,城中村、危旧房的改造,瑶海区正在实现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城区的全面复兴。
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于2016年1月正式提出,合肥将再添地标级区域。
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9.4平方公里位于瑶海。
作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东部桥头堡,它将是沪宁合发展轴和合巢芜杭发展轴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
该设计方案以“一个活力中心、四条生长廊道、多维生活网络”为总体框架。
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是以瑶海老工业区为核心,横跨瑶海、包河、肥东“两区一县”,总规划区域总面积34.1平方公里,包括瑶海区内17.7平方公里,包河区内10.1平方公里,肥东县6.3平方公里。
合肥东部都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建成后将与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高铁南站区、滨湖新区等构成合肥市主城区“钻石形”主中心体系。
2017年,瑶海区继续配合完善交通网络,打通南北主动脉,畅通支路微循环,保障市级重点工程,推动贯穿马合钢区域的轨道交通6号线建设,与1、2、3、4号线形成轨道交通网络。
未来五年,瑶海将拥有1、2、3、4、6共五条地铁,是全市地铁线数量最多的城区。
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肥西县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基本敲定,围绕产城融合示范区核心区,打造合肥主城区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辐射整个西南组团。
肥西本次规划范围为合肥主城肥西片区,包括肥西县上派镇、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丰乐镇、严店镇等地区,总面积约264平方公里。
合肥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
合肥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5.31•【字号】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正文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合肥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已经2024年4月25日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并经2024年5月31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6月11日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合肥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的决议(2024年5月31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查了《合肥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决定予以批准,由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合肥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2024年4月25日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24年5月31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护第三章促进第四章服务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科技和产业创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根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及其相关活动。
第三条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工作应当遵循法治保障、严格保护,改革驱动、质量引领,聚焦重点、统筹协调,科学治理、合作共赢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工作体系和协调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机构建设、经费保障,落实属地责任,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8.01.19•【文号】国发〔2018〕4号•【施行日期】2018.01.1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学探索加速演进,学科交叉融合更加紧密,一些基本科学问题孕育重大突破。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基础研究战略部署,全球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
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数学等基础学科仍是最薄弱的环节,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顶尖人才和团队匮乏,评价激励制度亟待完善,企业重视不够,全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为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创新发展,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二)基本原则。
全国省级层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全国省级层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作者:马德营庞怡王晓鹏张晖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3年第21期摘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各省夯实基础研究物质基础、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聚焦各省“十四五”期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分析了全国各省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领域分布。
然后总结了建设中集群化、配套设施系统化特点,以及高校逐渐成为建设主力、市场化运营新动向。
最后研究了部分设施存在重复性建设、建设运营经费压力大、人才缺口大以及与省实验室建设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各省市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基础研究;国家科学中心;实验室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3.21.006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又称大科学装置,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引领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技术研究装置或系统,也是开展基础研究、获取原创成果的利器,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组成部分。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构筑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研究热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整体布局、管理机制、建设模式、建设主体等多个方面。
例如,陈晓怡、华盾、陈娟等、王敬华、李泽霞等分别对法国、俄罗斯、美国、德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王贻芳、西桂权、葛焱、陈套等全面总结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内涵及分类、运行成效、新形势新要求以及对未来发展;陈馨旖分析了国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主体情况,黄振羽从政治锦标赛的理论视角分析了地方政府青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原因,王立伟、王留军、李勇、曾开等分别对长三角、浙江、山东、江西等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研究。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
机构领导
创院院长:王小谟 副院长:洪日昌
谢谢观看
科研成就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建设了一个集数据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智能算力平台三位一 体的“数字时代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数据创新平台。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与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联合研发了数据资产登记存证平台。 该平台集“产权界定、交易监管、仲裁存证、资质认定”于一体,明确了数据要素登记业务主体和登记标的,并 实现数据资源和数据产品的基本信息和权利归属登记,为数据资源和产品提供交易准入依据。
发展历史
2022年5月6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成立。 2023年5月14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正式揭牌。
科研条件
截至2023年5月14日,研究院已汇聚多支全球顶尖科技力量,包括算法安全团队、隐私计算团队、卫生健康 大数据团队、感知与交互团队等,率先在公共安全、数据要素创新、医疗、智能汽车、教育等多领。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 究院
安徽省人民政府发起成立的事业单位
01 发展历史
03 科研成就
目录
02 科研条件 04 机构领导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是由安型新型研发机构,致力于引领络空间安全和数据要素创新技术前沿和创新方向,凝聚一批海内外领 军科学家团队,汇聚相关行业大数据,开展数据空间基础理论、体系架构、关键技术研究以及相关能力建设,打 造大数据发展新高地,推进“数字江淮”建设,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安徽智慧”“合肥智慧”。
2022-2023年银行招聘之银行招聘职业能力测验综合提升练习试题包含答案
2022-2023年银行招聘之银行招聘职业能力测验综合提升练习试题包含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论语》中孔子教给我们最好的交友原则:“益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其中“友谅”是指( )A.能听取他人意见的朋友B.能帮助自己的朋友C.诚实守信的朋友D.知识广博的朋友【答案】 C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受“非典”影响,这个厂的利税较去年下降了2倍。
B.商店公然出售盗版软件,对这种践踏出版法的行为。
我们必须严厉打击。
C.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它剥夺了读者的现实感,赋予读者一种可供体验的情绪内容,使读者付出心甘情愿的感情代价。
D.他是一个始终保持清廉的官员.那为妻子看病而背负的将近八万余元的债务也没有让他对送到眼前的巨款动心。
【答案】 B3. 根据下列内容,回答181-185题。
A.to be like a blanketB.to be sure of an answerC.to be unable to think clearlyD.to show knowledge to the teacher【答案】 C4. The passage isA.NarrationB.ExpositionC.CriticismD.Argumentation【答案】 D5. 八股取士始于()。
A.秦朝B.宋朝C.元朝D.明朝【答案】 D6. 室内大气污染物不包括()。
A.可吸入颗粒物B.甲醛C.尼古丁D.放射性物质【答案】 A7. 在大型游乐园里,现场表演是刻意用来引导人群流动的。
午餐时间的表演是为了减轻公园餐厅的压力;傍晚时间的表演则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鼓励参观者留下来吃晚餐。
表面上不同时间的表演有不同的目的,但这背后,却有一个统一的潜在目标。
A.尽可能地减少各旅游点的排队人数B.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现场表演,以增加利润C.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游客出人公园而引起交通堵塞D.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厅的作用【答案】 D8. --I'm going on a trip to Hainan after the exam.A.Have a nice timeB.CongratulationsC.OKD.It's nice of you【答案】 A9. 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种种乱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范文和年工作计划范文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范文和年工作计划范文2022年以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集聚创新要素,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主要科技创新指标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一、2022年主要工作(一)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线,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按照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突出特色、引领示范的工作思路,成立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编制某某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召开创新型城市建设启动大会,按照厅市会商任务要求,省科技厅主持召开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专家论证会。
建立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分解创新型城市建设任务,强化工作考核监督,进一步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加快科技与产业、人才与企业、项目与资本的无缝对接,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加快建成具有某某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为大美某某建设提供强劲科技支撑。
(二)以改革创新为重点,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体系,修订完善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制订出台《某某市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进一步扩大政策支持范围,提高支持标准,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联合媒体加大政策解读和宣传推广,扩大政策影响面,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激励效应。
推进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大胆先行先试,率先在全省实施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启动实施普惠制的科技创新券制度,在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实施一批新政策,在健全政府管理服务、培育创新主体等领域出台了一批新举措,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热情。
(三)以产业发展为目标,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扩大科技成果源头供给,在绿色食品、煤电化工、再生资源利用等支柱产业和现代医药、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及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先导产业领域,科学谋划,前瞻部署,从基础前沿、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重大专项10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22项,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近60项,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
关于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的几点思考李浩【期刊名称】《中国工程咨询》【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5页(P79-83)【作者】李浩【作者单位】安徽省工程咨询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这是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
当前,安徽省依托合肥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优势,设立合肥滨湖科学城,汇聚各类创新要素,成为打造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
高标准谋划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是安徽省的一项重点任务。
本文从分析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背景入手,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对策建议。
一、建设背景——滨湖科学城由来(一)合肥的国家使命作为安徽省省会的合肥,其历史悠久,名人辈出。
改革开放以来确定为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科教资源、创新人才均具有一定规模及影响力。
至2018年7月,合肥市拥有近千家科研机构、60多所高等院校、两院院士93人。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定位的确定,为合肥市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同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确立,更加支撑和强化了其区位优势。
如何扩大合肥的影响力,实现创新驱动、全面培育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这一使命应该是必然选择。
(二)创新资源优势目前,合肥市已构建“2+8+N+3”创新体系——2个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N个创新平台和3所大学。
其中,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新能源国家实验室建设正蓄势待发;新建聚变堆主机研究设施等5个大科学装置,提升拓展全超导托卡马克、合肥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3个大科学装置性能;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院、离子医学中心、大基因中心等一批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已初具规模;充分发挥大学对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突出支撑作用,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学等高校的学科建设正如火如荼,积极与国内大学开展合作,吸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高校在合肥设立分校、分院。
科技创新常识
科技创新常识有哪些科技创新包括哪些基本方面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
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1、知识创新、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或知识创新是提出新观点的科学研究活动,并涵盖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已知事物等;2、技术创新:原创性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在一起,使人类知识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产品不断更新;3、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由于不同群体形式的发展,所需要的管理手段也需要相应的改善,管理上的创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科技发展的效率。
以科技创新支撑绿色发展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强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推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企业认定,培育壮大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突出、引领绿色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典型示范企业,发挥大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中引领带动作用,支持龙头企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力量建立市场化运行的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
加大对从事绿色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可采取提高免征所得税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和加大财政补助力度等措施,推动企业深度参与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项目的组织实施,提高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项目比例,支持企业参与财政资金支持的非基础性绿色技术研发项目和市场导向明确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投资开发节能、节水、节材、综合利用等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不断提高企业清洁生产的技术水平。
有效整合绿色创新资源,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绿色技术创新平台是有效整合绿色创新资源,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的重要载体。
对此,在以科技创新推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过程中,应把建设绿色技术创新平台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依托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等国家级战略平台,聚焦绿色技术创新前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安徽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
2019徽商全球理事会年会召开 300徽商珠城共探高质量发展之路
细致入微的年度报告、情有独钟的火线入会、政商人士的交口称赞、“最强大脑”的论坛交锋、一家人的亲切对话……12月5日-6日,由徽商传媒、徽商杂志社、徽商全球理事会主办,安徽皖酒集团承办的皖美·2019徽商全球理事会年会在蚌埠拉开序幕。
来自全球各地的300多位徽商全球理事会会员、知名徽商企业家、商会代表及蚌埠当地政府领导和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郭万清,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计永超,蚌埠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胡启望,安徽省军区原政治部副主任葛茯苓、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合肥仲裁委员会主任宋家伟,铜陵市军区原司令员汤中应,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主任梁勤俭,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徽商传媒总编辑、徽商全球理事会秘书长韩新东,安徽皖酒制造集团总经理陈翔,《赣商》杂志社总编辑彭平,安徽经济记者协会执行会长陈洁等领导及嘉宾出席了本届年会。
从2009年到2019年,一年一度的徽商全球理事会迎来了第十次绽放,每一届年会都是徽商企业家的年度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郭万清徽商企业家们在皖酒博物馆参观特别报道SPECIAL REPORT精彩大戏,每一次聚会传播的都是正能量,凝聚的都是徽商情。
从老庄故里到太湖之畔,从佛子岭边到黄山脚下,十年来,徽商全球理事会年会留下了无数精彩瞬间,每到一地,都为加深徽商与安徽多个县市之间密切联系拾柴添薪,搭建了政府与企业家无缝对接的桥梁。
“皖美”之行12月5日一早,四辆大巴满载与会嘉宾从安徽日报报业大厦出发,共赴“珠城”蚌埠。
两小时车程,新朋故交已经完全融入了徽商全球理事会大家庭,大家热烈交流,很快就到达了年会的首站——安徽皖酒集团,2019徽商全球理事会年会揭开了香气四溢的旅程。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徽商企业家们参观皖酒博物馆、走进皖酒地底洞藏酒窖、俯瞰灌装包装生产线。
流水线上,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严格把控着各个环节,数十条生产线同时运行,徽商企业家们也近距离地领略了安徽酒企酿酒精湛的技艺和安徽作为酿酒大省的先进设备。
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
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9.29•【字号】•【施行日期】2022.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的决议(2021年9月29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查了《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决定予以批准,由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2021年8月24日合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21年9月29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创新平台第三章成果转化第四章产业创新第五章人才支撑第六章科技金融第七章知识产权第八章创新环境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根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科技创新活动。
第三条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全市发展主导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构建以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创新、人才支撑、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为重点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第四条本市设立科技创新委员会,作为专门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组织编制战略规划、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协调推进重大事项、评估督查重点工作、开展政策绩效评价等。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等建设,建立支持关键技术突破的工作机制,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滨湖科学城建设,建立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推动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滨湖科学城整体规划、一体建设,建设国家级科学城。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_企业报告(业主版)
合肥原点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
\
2022-06-27 2022-10-20
TOP9 生物安全型高压灭菌柜采购项目
\
2022-06-23
TOP10
生物安全型高压灭菌柜采购项目 厦门象屿医疗设备
中标结果公告(1)
有限责任公司
\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2022-07-19
(3)机械设备(8)
1.2 需求趋势
近 3 月(2022-12~2023-02):
近 1 年(2022-03~2023-02):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20 日 生成
1/18
近 3 年(2020-03~2023-02):
1.3 项目规模
1.3.1 规模结构 近 1 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的项目规模主要分布于 100-200 万区间,占项目总数的 33.3%。500 万以上大额项目 3 个。 近 1 年(2022-03~2023-02):
安徽艾士科技有限 公司
安徽柯森压缩机械 有限公司
110.0 105.2 73.7
2023-02-14 2023-02-14 2023-02-14
TOP4
台式离心机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 告(1)
融科实业有限公司
\
2022-07-19
TOP5
台式离心机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 告(1)
融科实业有限公司
\
2022-07-19
TOP6
离心机、流式细胞仪采购项目中 标结果公告(1)
恒裕通有限公司
\
2022-06-27
TOP7 离心机、流式细胞仪采购项目
\
2022-06-21
我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路径及思考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核是以大科学设施为基础支撑开展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目前,我国已批准建设的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选择了符合自身条件且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必须以已建成并形成一定集聚度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发布实施《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面向“十四五”,我国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通过应用驱动倒逼基础研究,真正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面向中长期,我国将加强国家科学中心的系统性布局,全面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一、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6年2月,由上海市主导,中国科学院和部属重点高校主要参与建设的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成为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是加快推动上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核心任务,是代表世界一流水平大科学装置群的集聚地,是交叉前沿科技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的策源地,是我国提升全球科技竞争力和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重要支撑地。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从四个方面入手有力有序加快建设,搭建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础架构(见表1)。
一是建立了上海光源、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量子通信等大科学装置,支撑物理、材料、生命等领域的重大原始创新。
二是组织推动了一批大科学行动计划,目前正在进行的有类脑智能科技行动计划、能源领域科技行动计划、纳米科技行动计划等,旨在前沿交叉领域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
三是培育和吸引全球顶尖创新资源汇聚张江,加快张江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国际人类表型组创新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的建设步伐,推动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在张江进行布我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路径及思考■文/曹方 王楠 何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BSERVATION观察BSERVATION观察局,面向国内外引进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形成支撑国家科学中心发展的创新资源“蓄水池”。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支持管理办法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支持管理办法第一条【制定目的】为统筹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加强“高、新、基”全产业链项目体系建设,规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管理机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管理机构。
省发展改革委承担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日常工作,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省级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主管部门”)。
合肥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办公室是合肥市项目的市级管理机构,其他设区市的发展改革部门是本市项目的市级管理机构(上述两类机构均简称“市级管理机构”)。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成员单位按职能履行相关职责。
第三条【沟通协调机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议事协调机构职能,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建立项目申报联络专班等方式,建立省级主管部门和市级管理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
第二章项目入库第四条【项目库】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拟支持的项目实行项目库管理,入库项目可按规定申报相关政策支持,并承担相应义务。
第五条【入库原则】项目入库遵循以下原则:领域聚焦。
属于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领域及相关前沿交叉领域。
尖端引领。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及省重大需求,能够代表国家水平。
严格标准。
坚持严格把关、程序规范、公平公正,确保入库项目高质量、高水平。
第六条【入库基本条件】申报入库项目的申报单位(或牵头申报单位)应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法人或企业法人,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
鼓励国内外相关单位与安徽省内单位联合申报。
第七条【项目类型】入库项目划分为以下四类:(一)争创国家实验室及相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新建和重大性能提升项目。
以高水平创新主体为依托,建设大型复杂科学研究装置或系统,为高水平研究提供平台支撑。
新能源汽车城谁是一哥
COVER封面新能源汽车城谁是一哥2021年,不仅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混战,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追逐。
文 AO记者 张静23封面COVER按照规划,到2025年,在上海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要超过50%;公交汽车、巡游出租车、党政机关公务车辆、中心城区载货汽车、邮政用车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车;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环卫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80%;网约出租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重型载货车辆、工程车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明显提升;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1万辆。
一旦这些目标全部实现,意味着五年之后新能源汽车数量在上海会全面超越燃油车,这对全国汽车产业布局和市场格局来说都是标示性的事件。
为顺利实现这些宏伟目标,上海将全力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到2023年,要实现“百站、千亿、万辆”的总体目标:规划加氢站近100座,2023年建成超30座、2025年建成超70座;产出规模约1000亿元;推广整车近1万辆。
与此同时,上海还计划建立“一环、四创、六带”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生态:沿“外环”布局形成研发生产、车辆运营、设施配套、检测认证等全产业链;提升技术、产品、应用、环境等“四创”自主能力;持续扩大嘉定、青浦、金山、临港新片区、浦东、宝山等“六带”规模。
此外,上海对智能驾驶领域的大力投入也为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侧面助力。
上海已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达560公里,现已形成嘉定、临港、奉贤、金桥四地联动发展格局,并向22家企业152辆车颁发了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资质证书,企业数量和牌照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2020年2月,新一轮《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的正式公布,又从政策层面添了一把火。
集聚效应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总部进驻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大众MEB 工厂等一大批重磅项目纷纷亮相,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也开始发力,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特斯上海拉超级工厂项目(一期)第二阶段A阶段已于2021年3月9日竣工。
2022年国内外与物理相关的重大项目
2022年国内外与物理相关的重大项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开始集中安装工艺设施
日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集中开工暨开工仪式在四川省XX县海子山举行,标志着工程工艺设施开始进入集中安装阶段。
LHAASO的核心科学目标是探索高能宇宙线起源以及相关的宇宙演化、高能天体演化和暗物质的研究。
计划的实施,将使LHAASO成为世界上四大宇宙线研究基地之一,对当今最重要的科学前沿问题之一的宇宙线起源发起冲击,同时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γ射线和宇宙线探测技术,大幅提升我国的高能粒子天体物理研究水平。
“一号工程”科研楼已开工建设
今年2月2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正式启动,标志着我省这一“科技航母”扬帆起航。
作为安徽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核心区位于高新区,一期建设用地744亩,一期总投资70亿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已报国家部委,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一号科研楼已开工建设,计划2022年实现全国优势研究力量的初步整合,形成较合理、初步完善的研究布局,完成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园区一期工程建设。
预计到2030年筹建工作基本完成。
新能源国家实验室将启动园区建设
近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果迸发。
目前,合肥先进光源
物理方案采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设计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首个超导磁体馈线系统成功研制并顺利交付;科大讯飞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智医助理”机器人顺利通过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式启动建设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动员大会27日在合肥高新区举行,标志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式启动建设。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复函同意安徽省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标志着安徽在中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据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合肥地区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四大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产生变革性技术,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大型开放式研究基地、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的创新高地,代表国家水平的创新策源地,到2020年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体系。
到2030年,建成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国际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科技长远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其中,在信息领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主要聚焦量子信息、未来网络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依托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谋划建设量子信息重大创新基地,构建完整的空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体系,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下一代安全、高效的信息通信体系。
在能源领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聚焦磁约束核聚变和智慧能源,提升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性能,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超导核聚变研究中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当日介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历来被视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安徽省是国内最早提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设想的地区之一,合肥集聚了世界先进水平的大科学装置集群、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且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
他认为,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其建设需要高站位、高标准和高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