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京剧观后感
《红灯记》京剧观后感京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一直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京剧《红灯记》,这部经典的京剧作品让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演员表演精湛,形象鲜明演员在《红灯记》中的表演可谓精湛,每一位演员都能准确地把握角色的特点和性格,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形象。
尤其是主演扮演西施的程派老生张君秋先生,他的稳定且经验丰富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君秋先生不仅在演技上表现出色,而且他的发音和身体语言都非常到位,使观众能完全融入他所扮演的角色之中。
制作精良,舞美效果出众《红灯记》的舞美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舞台布景利用色彩的对比和搭配,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尤其是红色和黑色的运用,使整个舞台显得温暖而深沉。
此外,服装的设计也非常讲究,每个演员的服装都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从头到脚都彰显出了京剧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
剧情紧凑,情节引人入胜《红灯记》的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剧中以西施的命运为主线,将历史人物与京剧艺术巧妙结合,通过对西施一生的追求和悲剧命运的揭示,让观众在情感上得到极大的共鸣。
剧中的经典场景如西施初入宫、相国府上演的花石纲、西施卖身等,都极大地展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王朝的宫廷之中。
京剧的独特魅力观看《红灯记》这部京剧作品,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
京剧的表演艺术不仅包括声乐、舞蹈、表演等多种元素,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京剧中的唱腔、表演动作和舞台布景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推敲的,每个动作都有独特的含义和象征意义,通过这些细节,观众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艺术表演,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总结通过观看京剧《红灯记》,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演员的精湛表演、舞美效果的出众和剧情的引人入胜,都使我对京剧的艺术价值和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观看京剧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希望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京剧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京剧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瑰宝,其中《红灯记》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红灯记》演出,深受震撼和感动。
以下是我个人的观后感。
京剧《红灯记》是根据清代文学家李渔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该剧以一个激动人心的复仇故事为主线,通过情节的起伏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荣辱观念、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和人性的复杂性。
首先,京剧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独特的艺术形式。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现手段,融合了戏曲、舞蹈、音乐、言语等多种艺术形式。
观赏京剧的过程中,我不仅欣赏到演员们激情四溢的唱腔,还欣赏到了他们精湛的表演技巧。
他们通过细腻的动作和准确的表情,将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整个舞台上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相得益彰,让人身临其境,深入剧情。
其次,京剧《红灯记》以复仇为主题,展现了人性中复杂的一面。
剧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冯唐、马春花和吴祥三位角色。
他们的命运因为一个复仇的目标而交织在一起,各自经历了许多磨难和考验。
冯唐为了复仇不惜牺牲自己的感情,最终也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境地,而马春花则以自己的善良和坚强,帮助冯唐走出了心理的困境。
吴祥则成为了一个充满怨恨和复仇心理的恶人。
通过这些角色的展示,京剧《红灯记》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引发观众对于自身思考和反思。
此外,京剧《红灯记》通过剧情的起承转合,传达出了社会荣辱观念的重要性。
在剧中,冯唐为了挽回家族的荣誉,不惜一切代价去复仇。
他在复仇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种对于荣辱观念的强调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具有深刻的意义,也给了现代观众一种思考的启示。
此外,演员的表演技巧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他们的唱腔悠扬动听,将戏曲音乐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演员的身段功夫,动作准确有力,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他们高举着鸟扇,神采奕奕地舞动,展示出京剧独特的舞蹈韵味。
整个演出中,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令人叹为观止,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观后感:红灯记红灯记是一部由刘蔚执导,张国荣、周慧敏等主演的香港电影,于1991年上映。
影片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
通过轮回转世的方式,描绘了红灯记饭店里发生的一系列动人情节。
我在观影后深受触动,以下是我的个人观后感。
首先,红灯记的剧情设计非常巧妙,将现代的爱情故事与旧时代的上海风情相结合,营造出了一种别样的浪漫与怀旧之感。
影片以红灯记饭店为主线,交织了多个角色的命运,通过红灯记这个象征性的地方,探讨了爱情、命运、生死等诸多主题。
故事情节既真实又令人感动,令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其次,影片的画面表现非常出色。
导演通过精心布置的场景、精致的道具,完美再现了上海满满的怀旧氛围。
旧式的建筑、老式的电话亭,再加上服装、化妆等方面的精心处理,让观众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同时,导演运用了特殊的色彩调配和灯光效果,给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整部电影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令人陶醉其中。
此外,影片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红灯记》主题曲《今生今世》由张国荣演唱,曲调悠扬动听,歌词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
这首歌与影片的剧情紧密结合,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深入的感受。
除了主题曲,影片中其他配乐也都很考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音乐与画面的融合,使整部电影更加具有感染力。
最后,红灯记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张国荣和周慧敏在影片中塑造了深刻的角色形象,他们的演技令人赞叹。
张国荣饰演的丝丝情长的雪溪和周慧敏饰演的红豆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人的精彩演绎使得影片更加富有感染力,令人为他们的命运黯然神伤。
总的来说,红灯记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它融合了浓郁的怀旧情怀和深刻的爱情主题,通过精彩的剧情、出色的画面表现、动人的音乐和精湛的演员表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虚实交错的梦幻世界。
观影之后,我对于爱情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也对于那个旧时代的上海充满了向往和感动。
这部电影令我沉浸其中,难以忘怀。
观看红灯记有感
观看红灯记有感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备受瞩目的电影《红灯记》。
这部电影以它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表演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不禁被电影中包含的深刻主题和饱含情感的故事所打动。
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电影所呈现出的对人类情感的深度剖析。
《红灯记》讲述了一个凡人的生活故事,但却以饱含情感和赤诚的方式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渴望。
观众们在电影中见证了主人公在各种困境和挣扎中的真实反应,无论是痛苦、愤怒还是迷茫,都表现得异常真实而感人。
这种真实性使得观众们能够与主人公产生共鸣,同情他们的遭遇,并思考自己在类似情境下的表现。
其次,电影给予观众的启示是对于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反思。
《红灯记》中的主人公因为种种原因,屡受打击和困扰。
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对生活和爱的追求,而是选择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困境。
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影响了观众,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电影中的人物给予了我们鼓励和启示,要坚持梦想、克服困难,并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第三,电影还引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电影中细腻地描绘了贫富差距、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等等社会问题。
通过展示这些问题的现实性和深远影响,电影让观众们反思当今社会的现状,并激发了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思考。
这引发了我对于社会平等的关注,让我想要倡导公正、奉献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最后,我想强调电影的艺术价值。
《红灯记》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细腻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表演而备受赞誉。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的力量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情感的共鸣。
电影致力于拍摄细腻感人的画面和场景,并通过影像的语言表达出主题和情感。
这引发了我对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思考,以及对艺术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启发力的认识。
总之,观看《红灯记》给予了我许多感悟和思考。
它通过深入的人物剖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引发了我对一系列社会和个人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观看红灯记有感》1000字
《观看红灯记有感》1000字《观看红灯记有感》是一部由北京人艺推出的舞台剧作品,该剧讲述了中国1920年代至1940年代间的历史,以及人民在时局动荡中的见证和探索,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人性情感。
我非常幸运地参与了这场演出,观看这部作品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首先,演出的服装和布景让我想起我的祖辈们。
在文革时期,我的祖辈们都是工人和农民,生活条件很艰苦,他们为了生计,常常在劳动中挣扎。
在观看这部舞台剧之前,我不曾想过那个时代是如何压抑和残酷的。
红灯记中出现的穿着褴褛的封建社会的底层人物便是一个缩影。
通过这些装饰,我感受到了我的祖辈们走过的道路,他们的勇气和自尊心,以及那个时代的冷漠和残酷。
这样的剧作也让我更加自豪和珍视我的祖国和现在的改革开放成果。
其次,这个舞台作品呈现了当时中国处于革命和变迁时期的状况。
它们的思想、行动和理想以及在实现这些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一个组成整体人类历史的精华。
他们的战斗的信念,胜利与挫折的波澜,都昭示着革命进程中的几个指向一个共产主义未来的不同层次,那是一个激情、鼓舞和崇高伟大的层次。
红灯记中这些封建社会的角色,通过对描画年代背景的剪影,为观众们展现了一个革命时期的民族面貌。
他们殚精竭虑,献身到为国家和人民出力,忠实于事业,忠心耿耿,他们身上坚持着对人民幸福、和平而不接受任何折衷主义的追求。
最后,这部剧作的演员们非常出色,他们演员扮演的封建社会角色很自然,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更打动了我们的情感。
在这样的心灵领域中,观众就能深切地感受到文艺作品的内涵与精华。
他们的大方、深情演出,引人入胜,让许多年远离舞台的名演员重返舞台。
观众们也越来越敬佩、关心并热爱那些通过演出激励他们继续前进的演员们。
总的来说,观看这部《观看红灯记》的舞台剧是一种难以忘怀和灵魂的洗礼,我从中获得的东西是非常珍贵的,并会永远铭记在心。
它为我展现出了一个扣人心弦,穿越历史的过程,让我们在真实的民族记忆中寻找自己的道路,成为我们时代的活力和力量。
红灯记读后感
红灯记读后感红灯记读后感篇1读了《红灯记》这一篇故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一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李铁梅姓陈,父母都被日本鬼子杀害了。
李玉和姓张,叫张玉和都是铁路工人。
李奶奶:丈夫也是铁路工人。
红马灯是指挥火车通行的信号灯。
他们三姓本不是一家人。
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他们组成了一个新的革命家庭。
都是游击队的交通员。
红马灯是联络信号。
交通员接头的暗号。
一次松岭根据地的交通员把一个重要的密电码交给了李玉和,并让李玉和转交给北山游击队的磨刀师傅。
由于鬼子搜查的紧,李玉和没有把密电码交出去。
贪生怕死、卖友求荣的王局长当了叛徒出卖了李玉和。
把转交密电码的事,告诉了日本鬼子大佐鸠山。
鸠山为了得到密电码,先是引诱,后是酷刑最后又将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一起抓进大牢。
他们都没有屈服。
日本鬼子得不到密电码就将李玉和、李奶奶杀害了。
李奶奶、李王和都壮烈牺牲后,鬼子还跟踪李铁梅妄想得到密电码。
机动灵活的李铁梅最后乔装成慧莲的样子,很快就把密电码交给了北山根据地的交通员磨刀师傅,完成了任务。
从此,铁梅接替了李玉和的位置,成了党组织的正式交通员。
日本鬼子鸠山被新四军抓起来。
读了红灯记使我懂得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李铁梅15岁就参加了革命,成了革命党组织的正式交通员。
而我呢?今年也十几岁了,生活在一个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作业多了就怕苦,有时马马虎虎,不看题、不理解做完就了事。
由于作业不认真学习没有刻苦劲,所以考试成绩不好。
就如三年级期末成绩四门功课平均92分。
这怎么能行呢?怎么能对得起我们飞跃发展的国家呢?更对不起我们老师。
也对不起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的钱来资助我学习的老师、叔叔、阿姨们。
从此,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决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希望,多掌握知识。
向红灯记中的李铁梅那样。
将来成为我们伟大相国的有用人才。
红灯记读后感篇2今天有幸观看了我国著名优秀剧目《红灯记》,感触颇深!不愧是优秀剧目啊!早就听说这个剧,妈妈这个年代的人,对这个剧很了解,有很多人都能够哼唱出来,一直想看个究竟,今天终于看到了,呵呵!果然是名不虚传啊!《红灯记》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剧中的台词,很多运用了比喻,对比,语言十分犀利,而且极其的鼓舞人心,即便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也能体会得到当时人们在水深火热的情景,一股不屈服,奋起反抗的力量直逼心头,中国人脊梁骨就是硬气!真是觉得很多的语言都很经典,真不怪老一代人不是还熟记着、哼唱着,还有就是情节的设计,有很多地方表现出当时的人们心思缜密,而且随机应变、有勇有谋!挺让人佩服的!再有就是中国京剧的魅力,真是第一次亲临现场来观看这样的剧目,跟电视上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次觉得我们的国粹表现力这么强!演员的动作有着一股阳刚劲,还有就是卡的那个点,更是到位!看得赶劲!还有就是舞台上,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以及人物的姿势及不同角色所表现的造型的安排上,仔细端详,每一个细节都很是恰到好处,如果能够定格的话,会呈现出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情景,例如说奶奶在与铁梅说过去家事的情景,那是一幅很祥和的画面,还有李玉和与铁梅掺着奶奶大无畏的走向刑场的情景,那是一幅可歌可泣的画面!是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精神的真实写照!试想想,我们这一代的的确确是的一代啊!京剧确实“角儿”的艺术,确实是独有灵秀之气的艺术,一个人唱念做舞,美视美听作用于人之的舞台表演艺术。
评剧红灯记观后感
评剧红灯记观后感红灯记是一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评剧作品,剧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优美艺术表达。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红灯记的演出,使我对这部经典戏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首先,红灯记在剧情上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故事围绕着湘绣女子申英子的悲惨遭遇展开。
她因为家道中落,被迫卖身成妾。
然而,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爱情和尊严。
演员们通过生动细腻的表演,将申英子内心的痛苦、奋斗和坚守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对她的遭遇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共鸣。
同时,剧中角色的塑造也使得观众对人性的多样性有了更加真实的理解。
申英子的丈夫刘备山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选择了逃避,而文玉则在危难之际为她保护了三世恩情。
这些角色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并存的道德冲突,令观众在对剧情的思考中思索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红灯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特色。
评剧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剧种之一,其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唱腔、舞蹈、做技以及布景等。
观赏红灯记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评剧艺术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演员们利用高亢激昂的唱腔、优美婀娜的舞姿和精妙的动作展现了精妙绝伦的技艺。
在场景切换中,布景人员迅速准确地布置每个场景,使剧情衔接自然流畅。
观众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沉浸在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中。
此外,红灯记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湘绣、古代乐器等,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最后,红灯记还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值观。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评剧作品,红灯记呈现了生活中的曲折和困境,但同时也强调了奋斗和坚持的力量。
申英子在逆境中,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和勇敢的精神,不惧艰辛,坚持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以自己的行动激励观众,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应该勇敢面对,不气馁,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之,评剧红灯记的观后感使我深深沉浸在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它通过精湛的演技、精妙的舞台设计以及真实动人的剧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红灯记读后感作文
红灯记读后感作文
《读〈红灯记〉有感》
哎呀呀,说起《红灯记》,那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呀!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们全家一起看电视,正好放的就是《红灯记》。
当时我还小呢,就觉着那里面的人打扮都怪怪的,李玉和戴着个大帽子,提着个箱子,就像个神秘的大侠一样。
李铁梅呢,扎着两个大辫子,一跑起来辫子甩来甩去的,特别有意思。
看着看着,我就被剧情吸引住了。
李玉和他们一家为了保护秘密,那可是和敌人斗智斗勇啊!李玉和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一点都不害怕,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还有李铁梅,她从一个有些懵懂的小姑娘,慢慢成长起来,也变得坚强勇敢。
我当时就想啊,他们怎么这么厉害呢,要是我遇到那样的情况会怎么样?我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勇敢?这剧让我知道了信念的力量有多大。
现在再回想起来那次看《红灯记》的经历,还是觉得特别有趣。
《红灯记》真的是一部特别棒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
我想,以后我再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想起李玉和和李铁梅,然后给自己加油打气,告诉自己要像他们一样坚强勇敢地去面对。
好啦,这就是我读《红灯记》的感受啦,嘿嘿!。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简介京剧《红灯记》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完成,是当代京剧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该剧展现了一个关于情感纠葛和个人命运的故事,以其深刻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扬。
剧情梗概《红灯记》是根据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故事改编而成。
故事围绕着一个名叫秦可卿的女子展开,她是贾府贾蓉之妻,后来与贾宝玉相爱并发生了婚外情。
秦可卿的不忠行为引发了一系列的纠葛和命运的改变。
整个故事以红灯为纽带,通过红灯的象征意义展现了秦可卿寻求爱情和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
她因为受不住社会压力和内心的纠结,最终选择了自杀。
观剧感受京剧《红灯记》以其深入人心的剧情和细腻的情感刻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剧中几个关键元素的感受:1. 音乐与舞台效果京剧《红灯记》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台效果给观众带来了视听双重的享受。
在剧中,悠扬的京剧唱腔和乐器的伴奏相得益彰,为故事增添了不少感情色彩。
舞台上的布景和服饰也精心设计,通过色彩和造型的运用,完美地展现了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 情感表达《红灯记》通过对秦可卿角色的情感刻画,深入剖析了人类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感世界。
秦可卿的爱情和婚外情的斗争令人动容,她在社会和道德的桎梏下依然保持着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观众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挣扎和纠结,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3. 人物形象与演技京剧以其特殊的表演形式和技巧而著名,而《红灯记》的演员们在舞台上的精湛演技更进一步提升了剧的魅力。
演员们运用京剧的技巧将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通过面部表情、动作和唱腔的变化,能够准确地传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总结京剧《红灯记》以其深刻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技巧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观赏价值。
剧中对于情感纠葛和个人命运的描写令人深思,同时音乐、舞台效果和演员的演技都将故事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部京剧作品不仅让观众享受了视听的盛宴,更使他们对人类情感的历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观看红灯记有感
观看红灯记有感《红灯记》,这部经典的文艺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当我有幸观看这部作品时,内心被深深触动,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充满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年代。
主人公李玉和一家,为了保护党的机密,与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走狗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李玉和,这位铁路工人,坚定的共产党员,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他身上所展现出的勇敢、智慧和忠诚,令人敬仰。
他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毫不退缩,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使命。
李奶奶,李玉和的母亲,一位饱经风霜却坚强无比的老人。
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将革命的火种传递给下一代。
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母亲的伟大,更看到了一位革命者的坚定。
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力量,鼓舞着李玉和与李铁梅勇往直前。
李铁梅,这个年轻的姑娘,在革命的浪潮中逐渐成长。
她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勇敢坚强的革命战士。
她的成长历程让我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那种能够改变一个人、塑造一个人的力量。
这部作品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带着我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汉奸走狗的无耻,更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
李玉和与同志们在铁路线上的秘密斗争,那紧张的氛围让我屏住呼吸;李奶奶在家中对铁梅的教导,那温馨的画面又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红灯记》不仅仅是一部文艺作品,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
它让我们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让我们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在那个年代,像李玉和一家这样的革命者数不胜数,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安宁。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曾经的苦难与牺牲。
我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红灯记》也让我对信仰和忠诚有了更深的思考。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红灯记》,这部经典的作品,就像一杯陈酿老酒,越品越有味。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铁路工人李玉和接受了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电码的任务。
可这任务,就像是在老虎嘴边拔牙,惊险万分。
李玉和一家子,本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却因为这一份使命,被卷入了革命的洪流之中。
李玉和,那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他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那眼神里透露出的坚定,仿佛能把敌人给瞪穿。
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力量。
记得有一幕,敌人把他绑在柱子上,严刑拷打,想要从他嘴里撬出密电码的下落。
那皮鞭一下下地抽在他身上,可他硬是咬着牙,一声不吭。
他的额头青筋暴起,汗水混着血水不停地往下流,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嘴里还喊着:“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哪是在演戏啊,这简直就是真真切切的革命烈士在我眼前展现他们的英勇无畏。
李奶奶,李玉和的母亲,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她年纪虽大,但心却比年轻人还要火热。
她总是在关键时刻,给李玉和和李铁梅支持和鼓励。
她就像家里的定海神针,稳住了大家的心。
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每一道皱纹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也诉说着她对敌人的痛恨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有一场戏,李奶奶给铁梅讲述革命家史,那语气,那神态,仿佛把我也拉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她的声音微微颤抖,眼里含着泪花,说道:“铁梅啊,咱们家可不能忘了本!这密电码,那是千千万万革命者的希望,就算豁出命去,也得保住它!”还有李铁梅,这个年轻的姑娘,原本还带着些孩子气,但在革命的浪潮中,迅速成长起来。
她从一开始的懵懂害怕,到后来的勇敢坚定,这转变的过程,让人既心疼又欣慰。
特别是当她接过红灯,继承父亲和奶奶的遗志,继续完成革命任务的时候,她那小小的身躯仿佛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她的眼神中,不再有恐惧和迷茫,取而代之的是坚定和决绝。
她咬着嘴唇,双手紧紧地握住红灯,就像握住了整个世界。
整个剧情中,有太多令人动容的细节。
比如李玉和家里那盏红灯,它不仅仅是一个道具,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革命的火种,永不熄灭。
红灯记读后感
红灯记读后感《红灯记》是一部以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为背景的现实主义话剧,通过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描绘和人物的生动刻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红灯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上海,主要描写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因为家庭贫困而被迫放弃学业,到上海谋生的艰辛经历。
在上海,他遇到了一个名叫苏小小的青楼女子,两人相爱并结为夫妻。
然而,由于社会的道德压力和贫困的生活条件,他们的婚姻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阅读《红灯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思想和人性悲剧。
作者通过对青年知识分子和青楼女子的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残酷现实。
在那个年代,贫困和道德压力使得许多人的生活陷入了绝境,他们不得不做出让人痛心的选择。
这种社会现实的描写让我深感痛心和愤慨,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此外,《红灯记》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青年知识分子的坚韧和苏小小的纯真,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爱情和生活的执着。
然而,命运的无情让他们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让我对生活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除此之外,《红灯记》的艺术形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话剧作为一种现代戏剧形式,通过对话和动作的表现形式,将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红灯记》中,作者通过对话剧的形式,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了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红灯记》是一部深刻揭示社会黑暗和人性悲剧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描绘和人物的生动刻画,作者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残酷和黑暗。
这部作品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当下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作品,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人性悲剧,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红灯记》观影有感2500字
《红灯记》观影有感2500字《红灯记》是一部展示九十年代末上海市小姐行业生态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是上海市橙草地大酒店里的小姐们。
在强大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这里的小姐们为自己创造的价值,排除万难自强不息。
那么,观影《红灯记》到底有什么感呢?首先,影片的故事背景让我感触颇深。
影片的背景被策划师设计的非常鲜明,生活在上海市的小姐们,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创造价值,他们要应对市场的无常,应对组织的内部和外部进攻,他们所经历的是一个坚韧和利益的考验。
当观看这个背景的时候,我感到似乎看到了一个特别的行业在生命的存在意义的挣扎。
其次,影片表述了人性的多样性。
在这里,有性取向不同的黄氏李,有为卖淫而丧失爱人的时俊俊、小渔。
尽管这样的人性多样性是不易被社会接受的,但是就像黄氏李骄傲而无憾地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样,他们也不放弃自己的人生选择。
观看这些剪影背后的人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比现实更真实,更无私生活的丰富多彩面貌,让人产生深深的内心感慨。
最后,这部电影也表达出了对梦想和自由的向往。
影片中的“飞天小女警” 时俊俊,虽然深陷一步步深渊之中,却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
她憧憬的不是赚钱,而是拥有自己的生活,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一点当然非常震撼。
我们从这里看到了人们对梦想和自由的向往,她们始终不会忘记自己活着的重要性,并且每一天都在向着梦想迈步。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让我有了许多感慨。
它所展现的是小姐人生的一方面,但它是非常现实的,它可以展示出许多的人性和人文的价值。
即使是在一个如此复杂的环境中,小姐们不畏困难,不屈不挠,为自己创造幸福的生活,也为每个人传递浓郁的人性气息。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电影体现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梦想的重要性,这正正反映了我们的社会在进步,人们眼界的拓宽。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红灯记观后感一、剧情梗概《红灯记》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通过讲述王胜利和吴天明两个迥异的人生轨迹,展现了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风雨变幻。
剧中王胜利出身贫寒,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卖身为妓女,而吴天明则是充满正义感的警察。
两人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相遇,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与变故。
最终,王胜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赢得了自由与尊严,而吴天明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回了他作为警察的初心。
二、角色分析1、王胜利:王胜利是一个充满坚韧和勇气的女性,她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痛苦,但从未放弃追求自由与尊严的信念。
她的坚毅和勇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敬佩。
2、吴天明:吴天明是一名警察,他一直秉持着对正义的追求,但在王胜利的身上,他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根源。
他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警察内心与职责的斗争。
3、张高峰:张高峰是一个具有权力和金钱的人物,他通过自己的手段控制着社会的发展。
他的角色代表着社会的黑暗面,令人深思。
4、宝宝:宝宝是王胜利的闺蜜,她用自己的善良和坚定支持着王胜利。
她的存在给王胜利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三、主题分析1、社会阶级与不平等:《红灯记》通过展示王胜利和吴天明两个角色的生活经历,揭示了社会阶级和不平等问题。
王胜利的卖身为妓女和吴天明的正义感,彰显了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深刻影响。
2、自由与尊严:王胜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最终赢得了自由与尊严。
这一主题传达了个体追求自由和尊严的坚毅和勇气。
3、正义与权力:吴天明作为警察的义务和责任,与他内心对正义的追求形成了冲突。
这一主题在剧中通过他的转变得到了体现。
四、影片评价《红灯记》以其精湛的演技、深刻的主题和感人的故事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
该剧富有人情味和思想深度,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演员们的出色表演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附件本文档没有涉及附件。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暂无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电影红灯记观后感
电影红灯记观后感《红灯记》是一部中国经典的电影,讲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一段感人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主人公川珍的坎坷命运和她与家庭、爱情之间的纠葛,深刻地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电影以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战争年代的上海社会,同时也探讨了爱情、家庭以及个人命运的复杂性和变化。
首先,电影以其真实的历史背景吸引观众。
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影片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家庭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普通人在这个动荡年代中的生活和奋斗。
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了解到历史的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其次,电影以家庭和爱情为主线展开故事。
影片通过主人公川珍的命运和她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力量。
川珍是一个懂事的女孩,她为了家人的幸福默默付出,但最终却背负了家庭的沉重负担。
她与母亲的羁绊、与妹妹的亲情以及与姐夫的爱情,构成了整个故事的核心。
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故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牵系,也能从中思考人与家庭的关系以及个人命运的多变。
同时,电影也探讨了上海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女性地位的变迁。
在军阀混战的年代,社会的阶级分化十分明显。
而川珍的家庭正是处在社会底层,生活十分困苦。
然而,川珍并没有放弃,她努力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为自己和家庭谋求更好的生活。
电影通过这一角色的刻画,展现了女性在那个时代的勇敢和坚毅,同时也反映出女性地位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电影的艺术表现也十分精湛,通过优秀的摄影、音乐和舞台设计,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美妙的上海社会。
摄影师通过精准的构图和色彩运用,将上海的街景、建筑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增强了观影的代入感。
音乐和舞台设计也为影片增添了许多情感和艺术气息,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生动。
总之,《红灯记》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家庭和爱情的描绘以及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示了上海社会的面貌和个人命运的变迁。
观红灯记有感 400字作文
观红灯记有感 400字作文
作文一
《观红灯记有感》
前几天,老师带我们看了《红灯记》,我可喜欢啦!
里面的李玉和真是个大英雄!他面对敌人一点儿都不害怕。
敌人想从他嘴里得到重要的情报,可他就是不说。
我觉得他特别勇敢,就像我爸爸给我讲的故事里的英雄一样。
还有李铁梅,那么小的年纪,也很坚强。
她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努力保护着红灯。
看到她,我想到了自己,有时候遇到一点点小困难就想放弃,真不应该。
我要向他们学习,以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不能退缩。
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
作文二
《观红灯记有感》
《红灯记》可太好看啦!
里面的故事让我感动得不行。
李玉和为了保护咱们的国家,面对坏家伙的威胁,一点儿都不害怕。
我就在想,如果是我,会不会吓得哭鼻子?我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么勇敢。
还有李奶奶,她给铁梅讲过去的事情,让铁梅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也想到了我的奶奶,她也经常给我讲一些道理,让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
看了《红灯记》,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好多像李玉和他们这样的英雄换来的。
我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长大了也为国家做贡献!。
春节戏曲演出红灯记感受经典传统的力
春节戏曲演出红灯记感受经典传统的力春节戏曲演出《红灯记》感受经典传统的力量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戏曲演出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文化活动之一。
在春节期间,戏曲舞台上常常上演许多经典传统剧目,其中《红灯记》是一出备受瞩目的传统戏曲剧目。
观看春节戏曲演出《红灯记》,我深深感受到了经典传统的力量和影响。
首先,戏曲演出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红灯记》作为中国京剧的代表剧目之一,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部剧具有悠久的历史,源于明代元好问的短篇小说《赤壁赋媒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一部扣人心弦的经典传统剧目。
通过观看这场戏曲演出,我领略到了传统文化中的浓厚情感、智慧和审美追求。
从剧中主人公柳如是的传统女子形象到男主角秦明的英雄气概,从剧情的丰富多彩到唱腔的悠扬婉转,每一个细节都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戏曲演出是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结合。
观看《红灯记》这样经典的戏曲剧目,我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和灵活性。
尽管这部剧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每一次演出都会根据时代特点和演员的特点进行创新和改编。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让这部经典剧目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观众的欢呼和掌声不仅是对演员的认可,也是对传统艺术的致敬和传承。
这种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创新方式,让经典戏曲剧目得以延续并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此外,戏曲演出还展示了传统艺术对人们情感的感染力。
在观看《红灯记》的过程中,我不禁被剧中人物的命运所感动。
剧中主人公柳如是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坎坷,但始终坚守着对家庭、爱情和信仰的执着。
她的坚韧和勇敢让人们产生共鸣,激发起内心深处的情感。
戏曲演出通过舞台上的表演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将观众带入柳如是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传统艺术对情感的温暖和激荡。
总的来说,观看春节戏曲演出《红灯记》,我深深感受到了经典传统的力量和影响。
这场演出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红灯记观后感_作文500字_观后感_
红灯记观后感红灯记有节目,有京剧,有电影,你看了哪样呢?那么,先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红灯记,希望你喜欢。
红灯记观后感篇一利用周末,又把20xx年《空中剧院》录制的,李阳鸣版现代京剧《红灯记》欣赏了一遍。
真精彩啊!百看不厌!李玉和,李奶奶,每一个演员,出场哪怕只有几分钟,都能让自己塑造的人物立起来,他们的每个唱腔,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处理的那么细腻,分寸拿捏得那么合适,都那么耐捉摸,那么有味道,可圈可点,让人过目难忘。
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们,向你们致敬!美哉李阳鸣!美哉张静!美哉宋艺璇!美哉胡斌!美哉张兰,刘魁魁!美哉张好强!美哉!……所有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破烂市儿粥棚的演员,您的一句念白:“没法儿活呀!”一下就让我红了眼圈儿。
在整部剧中,我喜欢每个演员的每一个表演,如果说我个人最喜欢的,比如李阳鸣,他身姿挺拔,充满英雄气,但又不失沉稳,他演唱的《一路上多保重》的情深意切,《党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的昂扬,雄壮;武生出身的李阳鸣在难度很大的唱段中,个别高音有小瑕疵,但瑕不掩瑜,他表演依然堪称完美。
扮演李奶奶的著名京剧老旦演员张静,表演堪称老辣,尤其在重头戏痛说革命家史一段的表演,经典啊!表演,演唱,念白,节奏,丝丝入扣,情感饱满,一场表演下来,给人酣畅淋漓之感,给观众特别美好的艺术享受。
这一版《红灯记》是我的最爱之一。
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及对人物性格的精雕细刻,让她的品质格外出类拔萃。
作为一个不甚懂行的新戏迷,在对国粹京剧艺术膜拜的同时,深深地祝福所有曾在和正在为弘扬京剧艺术辛勤耕耘的艺术家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艺术之树常青。
期待看到你们更多更好的京剧作品。
最后,想说一句,阳鸣,永远怀念你。
你虽去,艺术长存!红灯记观后感篇二昨晚,有幸在民族文化宫剧院看了京剧《红灯记》。
铁梅和奶奶的扮演者唱腔圆润高亢,李玉和的扮演者也不错,但好像后半场才兴奋起来。
看戏时,一位父母亦熟识的阿姨在身边。
有时她跟着台上轻轻和着,有时演员刚说了上半句她就接着下半句,甚是可爱。
红灯记读后感
红灯记读后感《红灯记》读后感《红灯记》是中国著名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讲述了一个普通平民家庭的悲欢离合。
通过对剧中人物的塑造和生活细节的描写,曹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苦难。
我读完《红灯记》后,深受触动,对生活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作品以年迈的父亲杨百万和他的两个儿子、儿媳为主要人物,通过他们的命运逐渐展开。
父亲杨百万年轻时是位红灯区书塾的老板,但因为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艰辛,他最终沦为一个失去儿女信任的老人。
他蓄势以待,意欲改头换面,但由于现实的局限,他只能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和煎熬。
他的两个儿子则完全不同,杨连长虽然生活拮据,但为人正直,努力奋斗,对家庭负责任。
而杨二郎则是个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只顾享受生活不顾家庭,最终导致家庭的破碎和杨百万的悲剧。
通过阅读《红灯记》,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父子之间的矛盾和命运的无情。
杨连长作为懂事的儿子,为了养家糊口,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默默地为家庭承担责任。
他的努力和坚持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思考起生活的意义和个人追求的平衡。
与此同时,杨二郎的放纵和自私让我深感社会的冷漠和贫富差距的悲哀。
他对家庭的背叛和对父亲的不尊重,表现出了一个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曹禺通过《红灯记》向读者展示了生活的残酷和社会的冷漠,让我反思社会风气和家庭观念的转变。
这部作品以其细腻而真实的描写,勾勒出了一个个不幸的命运,使我深受触动。
作品告诉了我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我们用什么方式生活,我们都需要秉持良心、责任感和尊重。
与乐观的人相反,杨百万承受了生活的压力,但他并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
他的坚持和毅力教会了我要坚守信念,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坚信生活的美好。
正如曹禺所写:“红灯笼是吉祥的象征,是对新中国的美好祝福和人民的美好生活憧憬。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明白无论面对多少挫折和困难,我们都应该怀抱美好的希望,始终坚信光明的未来。
在故事中,观众可以看到生活的残酷现实,也能感受到曹禺对社会鞭挞的力度。
我看《红灯记》
我看《红灯记》现代京剧《红灯记》是文革时期八大样板戏之一,是一部歌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与日寇不屈不挠地抗战的革命现代京剧。
《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它现在再看这部京剧作品,我们少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敏感性,不会看到日敌出场就恨不得将他们碎尸万段,也不会看到英雄人物受刑就心惊胆战。
现在已经不是文化大革命那种阶级对立的时代,所以对待文革时作为政治手段的这些样板戏我们应该少一些政治方面的批判,而应该寻找它们之中存在的优点。
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其实它们并不是一无是处。
以下我谈谈《红灯记》在艺术手法运用上的特点。
《红灯记》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呈现出的表演形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特色以及表达方式的多维度的特色。
《红灯记》是一部歌颂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与敌人不屈不挠地抗战的现代京剧,在表演形式上,它继承了传统京剧呆站着唱,有动作的时候不唱的特点。
在《红灯记》中,打动时是纯打动,到开口唱时整个舞台就沉寂下来,只有唱者在开口唱。
像李玉和、铁梅和李奶奶这些正面人物在有大段唱词时,整个舞台上就会只有他们在表演,其他人物都处于静止的状态。
最典型的一幕就是李玉和去和磨刀人接头时,在茶铺那里遇到日寇搜查。
在日寇与磨刀人纠缠时,其他人都是静止的状态,在李玉和表现当时心理的唱段时,其他那些人又变成静止的状态了。
这样符合京剧虚拟性的特点,演员在台上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共鸣。
《红灯记》反映的斗争生活,是充满了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的,这种精神要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唯有首选以京胡为主奏乐器,声限激烈的京剧来表现。
《红灯记》大量采用西皮、二黄的唱腔,其中西皮唱腔旋律多跳进,曲调起伏跌宕,节奏形式多样,速度较快。
具有高亢、激越、活跃、明快的情调特点,用于表现活跃轻快、慷慨激昂的情感。
而二黄唱腔旋律多级进,曲调流畅平和,节奏较稳定,速度较慢。
具有低回凝重、稳健深沉的情调特点。
用于表现深沉感伤、英勇悲壮的情感。
二者相辅相成,在《红灯记》这部剧目中灵活运用,使得剧情张弛有度,引人入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灯记》观后感
如果对于历史来说30年是一段遥远的记忆,那么对于我来说10年便是了。
但是10年前就会的那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现在仍记忆犹新。
只是这句话在哪里出现又表达了什么,头脑里是混沌的。
时至今日在戏剧鉴赏课欣赏了钱浩梁的《红灯记》,才终于有机会重新体会属于那个年代的坚强与信仰。
当“文化大革命”像一场噩梦被扫尽历史的垃圾堆时,只有留下来的京剧艺术之树长青,而《红灯记》正是这留下来的现代京剧中的典范,如果说《红灯记》整部戏是气势磅礴的,那么让我感触最深的恰是这恢弘中的细节——李玉和恰到好处的动作。
整整一场戏中,演员在表演动作上,都贯串着一个动作特点:鸠山团团转,坐立不安;李玉和稳如泰山,巍然屹立。
鸠山一忽儿利诱,一忽儿把叛徒王警尉作为王牌打出,一忽儿以严刑相威胁,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只敢在李玉和的旁边,或者躲闪在李玉和的背后说话;而李玉和讲话,则义正词严,面对敌人,逼视叛徒。
表面上看,是鸠山在主动审问李玉和,实际上,却是李玉和主动迫使鸠山供出他是怎样窃得李玉和是密电码传递者的机密的,并且迫使他供出叛徒是谁。
从而使李玉和在这场戏中始终处在居高临下的主动地位。
鸠山在对李玉和利诱时,讲了一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人的‘最高信仰’是‘为自己’”等“人生哲学”和“做人的诀窍”,企图从精神上瓦解李玉和。
这时候,扮演李玉和的演员没有太强烈的动作,只是运用了嗤之以鼻的冷笑,给敌人以无情的嘲讽。
利诱不成,鸠山又继之以威胁。
他阴险地对李玉和说:“我是专门给进地狱的人发通行证的。
”这时候,扮演李玉和的演员,还是没有太强烈的动作,只是简洁有力地运用了“横眉冷对”的神情,说:“我是领了通行证,专去拆你们的地狱的!
在这两种世界观的强烈对照下,李玉和的思想光辉,更显得光芒四射。
当敌人鸠山力竭声嘶地叫喊,要把他拖下去用刑的时候,李玉和喝道:不用伺候。
摔开了拖扯他的敌兵,向桌边移动,吓得鸠山后撤。
李玉和只是走到桌边,拿起自己的帽子,毫不在乎地吹了吹帽子上的灰,又随意在帽子上掸了两掸,然后,端正持帽,安然背手,坦然稳步地下场,从容受刑。
只有在这里,演李玉和的演员才用了幅度较大、节奏较强的动作。
这几个节奏强烈的运作,有力地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内心无限激动而在敌人面前又万分持重的革命英雄气概。
可以说,戏不到结束,演到这里,共产党人李玉和的英雄形象,就已基本上在舞台上塑造完成,树立起来了
总之戏中李玉和在受刑之前,拉号衣、拿帽子、吹灰、翻身走台步进场等动作,展现了
一个临危不惧、血性方刚的七尺男儿形象,尤其画龙点睛的吹灰的动作,拿捏的恰到好处。
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整部戏的音乐、灯光和舞台布置。
例如“刑场斗争”一场,先是搭了一座通往刑场的高台,使李玉和能够居高临下地和鸠山对话,三代人可以在上面走台步,理鬓发,整衣领,显示出临危不惧、从容就义的气度;同时,音乐奏着悲壮肃穆的配曲,红色灯光照到他们身上,就觉得革命者形象高大,精神胜利,压倒了高台下一小撮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特务走狗。
音乐设计方面,每场幕前曲,都能够制造气氛,引人入胜,并概括这场戏的基本情绪。
例如:第一场用“大筛”(特大锣)引出一个低沉混浊的长音,象征当时昏暗的时代背景,下面用喇叭“发帽”,接着打击乐和弦乐合组成的火车奔驰效果,把戏的环境点染一下,最后打一段加锣鼓的“混排子”,就把观众带到戏的意境里去了。
又如“刑场斗争”,从“快冲头”引出一段管弦乐曲牌,造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预告观众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高潮行将出现。
剧中配曲,除了少数经过改造的旧牌子外,大半是新创曲调,它和唱腔、念白、锣经揉合一起,帮助刻划人物,烘托气氛。
正是由于这些细腻的细节才使得《红灯记》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整体,而时至今日这个艺术整体仍然迸发着它特有的时代魅力。
历史长河滚滚,我不过是有机会欣赏它的匆匆过客之一。
在历史长河里,30年,极为漫长:30年,又极为短暂,但是《红灯记》作为那个年代的记忆,终究会成为一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