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移跃迁电荷从一个原子向另一个原子的转移.
无机分析12第十六章d区元素
Fe2+
浅绿色
Co2+
酒红色
Ni2+
绿色
Cu2+
蓝色
Zn2+
无色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许多二价过渡元素金属离子 M 2+ (aq)的 颜色与d-d 跃迁或 f-f 跃迁有关。这种 跃迁发生在金属离子本身,通常强度都 很弱,不能解释无机颜料的颜色。副篇 介绍了荷移跃迁和价层间跃迁。
第一过渡系金属水合离子的颜色
●熔点、沸点高
同周期元素单质的熔 点,从左到右一般是先逐渐
升高,然后又缓慢下降。在
同一族中,第二过渡系元素 的单质的熔点、沸点大多高 于第一过渡系,而第三过渡 系的熔点、沸点又高于第二 过渡系(第 3 族除外),熔点 最高的单质是钨。 熔点最高的单质: 钨(W) 3683±20℃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4)
金属元素的电极电势
φθ的单位为V
元素
Ca -2.87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0.34 Zn -0.76
φθ(M2+/M)
Φθ (M3+/M2+)
- -1.63 -1.18
-0.91 -1.18 -0.44 -0.28 -0.23
-
-
-0.37 -0.256 -0.41 +1.51
d 电子组态 M2+(aq)
d1 d2 Sc2+ Ti2+
d3 d4 V2+ Cr2+
d5 d6 d7 Mn2+ Fe2+ Co2+
d8 d9 d10 Ni2+ Cu2+ Zn2+
稳 定 性 增 大
三线态的电荷转移态
三线态的电荷转移态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的长文中,我们的主题是"三线态的电荷转移态"。
电荷转移态是指在分子或配合物中,电子从一个原子或离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构型。
而在三线态中,电子转移的过程引发了分子的电子结构的三重态。
这个过程一般涉及到电子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的转移,从而改变了分子的电子状态和性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三线态的电荷转移态的定义、概念、特点以及应用前景。
首先,我们将对三线态进行严谨的定义,明确其与其他态的区别和特点。
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电荷转移态的概念,解释电子转移的原理和机制。
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三线态的形成过程和特殊性质。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侧重讨论三线态的电荷转移态的特点。
这些特点包括但不限于:其稳定性、活性、能量差异、轨道对称性等。
我们将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验结果来支持我们的论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特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展望三线态的电荷转移态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这将包括应用于光电子材料、催化剂、药物设计等领域的可能性,以及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对三线态的电荷转移态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希望激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为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贡献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创新。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本文的整体框架和内容安排。
通过明确文章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成部分和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阐述:引言部分(第1节):我们将首先介绍本文的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三线态和电荷转移态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研究现状。
正文部分(第2节):在本节中,我们将对三线态和电荷转移态的定义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将解释三线态的概念,包括其特点和产生机制。
其次,我们将介绍电荷转移态的概念,并探讨其物理和化学特性。
氢离子的催化作用
氢离子的催化作用氢离子的催化作用含氧酸根的中心原子的电荷对于反应速度是很重要的。
在第一周期到第四周期的P区元素的非金属含氧酸根中,中心原子的电荷越低,反应活性越高。
因此,含氧酸根的反应活性随ClO4-<ClO3-<ClO2-<ClO-顺序递增;SO42-也影响反应速度,中心原子越大,反应活性越高。
酸性溶液中,卤酸根离子中的氧与水中的氧交换速度,IO3-离子最快,在室温,中心溶液中就能进行。
BrO3-、ClO3-离子分别要在303K、373K的酸性溶液中进行。
晶体结构的描述A.配位多面体的形状;B.配位多面体的连结方式.这两点就抓住了晶体结构的要害,这正如有机化学中用苯环来表示许多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一样具有既方便又能反映结构本质的优点.2.电价规则通常Σsi与z-的偏差很小,不超过1/6,偏差一般发生在稳定性较差的结构中。
许多场合,电价规则仍可应用于离子性不很完全的结构中。
利用电价规则,可以判断晶体类型和氧化物的存在形式。
有些氧化物中正离子的电价超过了负离子配位数,如C4+、N5+,P5+,S6+等。
根据电价规则因z+>u,s>1,这就点明了这个正离子配位多面体在结构中的分立性。
因位于角顶上的O2-与中心正离子间的s>1,这个键显然强于O2-和邻近的全部其他正离子间键强度的和。
这就是形成分立集团——酸根的原因。
在分立集团呈电中性时就形成了孤立的分子。
颜色表现的原因对于短周期以分子单元结构存在的氧化物而言,它们呈现颜色的主要原因实则是HOMO与LUMO之间的能级差大小。
这类氧化物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不稳定物种具有可见吸收,即呈现颜色。
CO2无色、NO2棕红色、O3蓝色;SO2无色、ClO2黄红色原因?颜色表现的原因荷移跃迁:由于跃迁导致电荷从一个原子向另一个原子的转移叫荷移跃迁,它包括配位体–金属荷移跃迁和金属–配位体荷移跃迁。
(注意:这里的配位体是广义的!)配体到金属的荷移(还原迁移)(L→M)相当于金属被还原,配体被氧化,但一般并不实现电子的完全转移。
金属配位化合物
第7章金属配位化合物一、要点1.配位化合物是含有配位个体的由简单化合物形成的一类复杂的化合物。
配位个体由配位共价键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单元叫做配位个体。
内界和外界就配合物整体而言,配位个体的结构单元叫做配合物的内界,而配位个体以外的部分叫做外界。
2.中心原子(离子)处于配合物内界结构单元中心部位的原子或离子叫中心原子或中心离子。
3.配位体配位个体中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叫做配位体,简称配体。
4.配位原子配体中直接键合于中心原子的原子叫配位原子,它是电子对的给予体。
5.配位数与中心原子成键的配位原子数叫做配位数。
6.单齿和多齿配位体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位体叫做单齿配位体,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的配位体叫做多齿配位体。
7.螯合物多齿配位体以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配位于中心原子形成的配合物称做螯合物。
8.配位场的价键理论以中心原子内价电子轨道的杂化和配位体中配位原子间轨道的重叠为基石讨论配合物的成键情形是配位场价键理论的核心。
9.外轨和内轨配位体形成前后,中心原子的d电子排布没有变化,配位原子的孤对电子填在外层轨道而得的杂化轨道上,这样的一类化合物叫外轨型化合物。
配位体形成前后中心原子的d电子排布发生了变化,原来由单电子占据、后腾空了的(n-1)d轨道参与杂化,这样的一类化合物叫内轨型配合物。
10.晶体场理论晶体场理论是一种改进了的静电理论,该理论将配位体看作点电荷或偶极子,除考虑配位体阴离子负电荷或极性分子偶极子负端与中心原子正电荷间的静电引力外,着重考虑配位体上述电性对中心原子d电子的静电排斥力,即着重考虑中心原子5条价层d轨道在配位体电性作用下产生的能级分裂。
11.高自旋和低自旋代表了晶体场理论中电子自旋的两种状态,当成对能大于分裂能,配合物中的单电子数较多,称之为高自旋配合物;而当分裂能大于成对能时,配合物中的电子尽可能成对,单电子数较少,称之为低自旋配合物。
晶体场理论中的高自旋配合物和低自旋配合物分别对应于价键理论中的外轨型配合物和内轨型配合物。
偶极和电荷转移
偶极和电荷转移
偶极和电荷转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偶极是指电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其内部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形成电偶极子。
在电学上,偶极子的定义为两个相距很近、带相反电荷的点电荷。
电荷转移是指电子或空穴从一个分子或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分子或原子。
这种转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光催化反应、电子转移反应等。
在光催化反应中,光能激发电子从供体分子传递到受体分子,从而实现电荷转移。
偶极和电荷转移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因为它们都涉及到电子和空穴的转移。
在某些光催化反应中,如偶极基团间的光催化反应和光诱导的电子转移反应,偶极转移和电荷转移是同时发生的。
在这些反应中,偶极转移是指电子和空穴同时从受体和供体分子之间传递的过程,而电荷转移则是指只有电子或空穴从供体分子传递到受体分子的过程。
总之,偶极和电荷转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在某些光催化反应中,它们可以同时发生并相互促进。
不完全分子间电荷转移
不完全分子间电荷转移是指在分子中,部分电子从一个原子或一个基团转移到另一个原子或另一个基团,但电子转移仅发生部分。
这种电荷转移可以在共价键形成的过程中发生。
在一些化学物质中,由于特定的电子云分布和电负性差异,电子可能更倾向于集中在一个原子或一个基团上,而另一个原子或基团则带有部分正电荷。
这种情况下,可形成不完全分子间电荷转移。
不完全分子间电荷转移可能会导致分子中产生电偶极矩(dipole moment),使分子具有极性。
然而,由于电子转移仅部分发生,分子仍然保留一定程度的电荷平衡。
这种不完全分子间电荷转移常见于共轭体系、染料分子、有机分子中的芳香性、共轭聚合物等化合物中。
这些化合物的电荷分布和电荷转移性质对其光学、电子和导电等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当涉及到分子中的不完全分子间电荷转移时,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和现象需要考虑。
1. 共轭体系:共轭体系是由相邻的π键(如双键、三键等)组成的一系列键,这些键共享一部分电子。
在共轭体系中,电子可以自由地在相邻的π键之间移动,从而产生连续的不完全分子间电荷转移。
这种电子的共享和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共轭体系的光学、电子和导电性质。
2. 色层扩散:色层扩散是染料分子中一种常见的不完全分子间电荷转移现象。
当染料分子吸附在纤维或其他固体材料表面时,由于其共轭结构,电子在染料分子内部发生部分转移,从而导致颜色在染料分子之间扩散。
3. 芳香性:芳香性指的是含有芳香环的化合物所表现出的特定稳定和反应性质。
芳香性的存在源于芳香环内部的共轭π电子体系,这种共轭体系能够促进不完全分子间电荷转移,从而赋予芳香化合物其特殊的化学性质。
4. 共轭聚合物:共轭聚合物是由具有共轭结构的单元重复单元组成的高分子材料。
这些共轭结构允许电子在整个聚合物链上移动,从而导致高导电性。
共轭聚合物的导电特性取决于不完全分子间电荷转移的程度和电子在链上的迁移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不完全分子间电荷转移只是电荷分布的一种现象,在实际化学体系中可能存在多种形式的电荷转移。
化学中的电荷传递和能量传递
化学中的电荷传递和能量传递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其中电荷传递和能量传递是化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电荷传递指的是电子在不同原子或分子之间的流动,而能量传递则是指不同物质之间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电荷传递在化学反应中,电子传递是非常常见的。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分子的电子会发生转移,从一个原子或分子向另一个原子或分子移动。
例如,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互作用时,氯原子将氢原子上的电子吸引到自己的轨道中,这样氢原子就失去了一个电子,而氯原子则获得了一个电子,变成了一个带负电荷的离子。
这个过程就是电子从氢原子传递到氯原子的过程。
电荷传递也可以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实现。
共用电子对是两个原子共同使用的电子对,它们会在两个原子之间传递。
例如,当氢气和氧气反应时,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会共用电子对,这样一个氧原子就可以与两个氢原子结合,形成水分子。
电荷传递在化学合成、分解、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能量传递能量也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会释放出能量,而其它反应则需要能量才能进行。
例如,当木柴燃烧时,木柴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个过程中,能量从木柴和氧气中释放出来,然后传递到周围的环境中。
另一个例子是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可以使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分子,并释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中,光能被转化成了化学能,然后被储存到糖分子中。
能量传递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化学工业中,反应中需要吸收能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反应中释放出能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如果我们需要吸收热量来制备某种产品,我们就需要使用吸热反应,而如果我们需要释放热量来加热某个系统,我们就需要使用放热反应。
总之,电荷传递和能量传递是化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之间进行电子传递和能量转移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也能够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跃迁知识点总结
物理跃迁知识点总结一、原子能级能级的理论是量子力学的基础之一。
在原子系统中,能级是指原子处于不同能量状态下的可能性。
原子的能级是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到的。
在原子内,能级通常用量子数来标识,每个能级有自己的能量和波函数。
电子在原子中的能级结构决定了原子的光谱和其他性质。
在原子的能级结构中,跃迁是电子从一个能级跳跃到另一个能级的过程。
二、原子跃迁的分类在原子的能级结构中,跃迁可以分为受激辐射跃迁、自发辐射跃迁和受激吸收跃迁三种类型。
1. 自发辐射跃迁自发辐射跃迁是指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并释放出光子的过程。
这种跃迁是由于原子内部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的,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现象。
自发辐射跃迁是产生光谱辐射的主要机制之一。
2. 受激辐射跃迁受激辐射跃迁是指原子在外界光子的作用下,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并且吸收入射光子能量的过程。
这种跃迁需要外界的激发光子来提供能量,因此称为受激辐射。
受激辐射跃迁是激光原理的基础之一。
3. 受激吸收跃迁受激吸收跃迁是指原子处于高能级时,由外界光子的作用下,向更高的能级跃迁并吸收入射光子能量的过程。
这种跃迁需要外界光子提供能量,并且会增强入射光子的强度。
三、原子跃迁的选择定则原子跃迁的选择定则是描述原子在跃迁过程中遵循的守恒规律,它是由旋转和电荷守恒、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等物理原理决定的。
1. 电偶极辐射选择定则电偶极辐射选择定则是对原子在跃迁时电偶极辐射的强度和方向的规定。
根据电偶极辐射选择定则,两个能级间的跃迁只在它们的角动量量子数或自旋量子数相差一个单位时才会发生电偶极辐射。
2. 磁偶极辐射选择定则磁偶极辐射选择定则是对原子在跃迁时磁偶极辐射的强度和方向的规定。
磁偶极辐射只在原子的轨道角动量量子数改变一个单位时才会发生。
四、光谱光谱是原子和分子在受到外界激发时辐射出的光线。
根据辐射光的特点,光谱可以分为连续光谱和线状光谱。
连续光谱是指在原子或分子受激发时产生的由连续波长的光线组成的谱线。
与传质、吸脱附有关的电荷转移
与传质、吸脱附有关的电荷转移
电荷转移是指电荷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的过程。
在传质和吸脱附过程中,电荷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传质过程中,电荷转移可以通过离子的扩散、迁移和漂移来实现。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其在电场作用下会发生电荷转移。
传质过程中,离子的扩散是指离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自发移动,其速度与浓度梯度有关。
离子的迁移是指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移动,其速度与电场强度有关。
离子的漂移是指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移动,并受到流体运动的影响,在传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吸脱附过程中,电荷转移可以通过静电作用来实现。
吸附是指物质被吸附剂表面吸附的过程,而脱附是指吸附物质从吸附剂表面解吸出来的过程。
在吸附过程中,吸附剂表面通常带有电荷,吸附物质也带有电荷,电荷转移可以通过静电作用来实现。
吸附剂表面带有正电荷时,会吸附带有负电荷的物质;吸附剂表面带有负电荷时,会吸附带有正电荷的物质。
脱附过程中,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如温度、pH值等,可以改变吸附剂表面的电荷性质,从而实现吸附物质的脱附。
电荷转移在传质和吸脱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离子的扩散、迁移、漂移和静电作用来实现。
这些过程的理解和控制对于理解和改进化学和生物过程中的传质和吸脱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电荷转移态
电荷转移态:电荷转移或称为电荷交换,简称荷转。
指的是正离子与中性原子碰撞时发生的电荷转移过程。
这时,正离子将俘获原子中的一个价电子而成为原子;原子则因失去一个价电子而成为正离子。
荷转过程属于第二类非弹性碰撞过程。
在碰撞中,碰撞粒子的势能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
电荷转移或称为电荷交换,简称荷转。
荷转过程属于第二类非弹性碰撞过程。
在碰撞中,碰撞粒子的势能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
例如,氖原子和氩原子间的荷转过程可表示为Ne++Ar─→Ne+Ar++ΔE,式中Ne、Ne+和Ar、Ar+分别代表氖和氩的原子、正离子;ΔE 等于两个粒子的势能之差,当它们均处于基态时,ΔE就等于两者电离能之差。
由于Ne的电离能大于Ar的电离能,ΔE为正值。
这表示荷转过程中要释放多余的势能,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碰撞粒子的动能,或使其激发;如果碰撞粒子是分子,还可以使分子离解。
也可能发生上述过程的逆过程Ar++Ne─→Ar+Ne++ΔE,这时ΔE为负值,它表示:要使荷转能够发生,需从碰撞粒子的动能中获得势能,这就要求粒子在碰撞前具有的动能超过两者的电离能的差值。
可以用量子力学的方法计算荷转几率,它依赖于碰撞粒子两者的势能之差。
差值越小,几率越大,越容易发生荷转。
当参与碰撞的离子和原子属于同一元素时,发生荷转的几率最大,这种荷转称为共振电荷转移。
荷转是气体放电中形成离子及中和离子的基本过程之一,在放电中起重要作用。
利用荷转可产生快原子束。
当正离子在电场中被加速通过气态原子时,由于荷转而成为快原子,原先的原子则成为慢离子。
在受控聚变的研究中,测量荷转产生的快原子的能谱,可推算荷转前离子的温度。
电荷的转移:由电荷转移作用形成的分子络合物。
也称电子给体-受体络合物,即由富电子分子和缺电子分子形成的络合物。
电子受体可分为σ受体和π受体。
前者主要是卤代烷,后者是带负电性基团的烯、醌衍生物和芳香衍生物。
电子给体也可分为两类:n给体和π给体。
前者主要是含有N,O,S,P原子上未成键,n电子。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位移和电子推移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位移和电子推移电子位移和电子推移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子位移和电子推移的定义、原理以及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一、电子位移电子位移是指化学键中电子密度的变化情况,通常用于描述π电子在分子或离子中的移动程度。
电子位移可以是σ电子位移,也可以是π电子位移。
1. σ电子位移σ电子位移是指σ电子对化学键的共享程度发生变化时的现象。
当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电子对可以在共享中心之间变化位置。
当共价键中的电子密度发生改变时,就可以观察到σ电子位移。
σ电子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和计算方法来确定。
2. π电子位移π电子位移是指π电子在分子或离子中的移动情况。
π电子常常通过共振或电子推移等方式在分子中移动,从一个原子跃迁到另一个原子上。
π电子位移可以影响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
二、电子推移电子推移是指电子在分子或离子中由一个原子跃迁到邻近原子上的现象。
电子推移通常是通过共振或电子云移动来实现的。
1. 共振电子推移共振是一种特殊的电子推移现象,主要发生在具有共轭体系的分子中。
在共振情况下,π电子可以在环状结构或共轭体系中自由移动,从而使电子密度在整个分子中发生变化。
共振可以影响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2. 电子云移动电子云移动是指电子云在分子中的位置发生改变。
当发生电子云移动时,电子的位移会引起化学键的极性增强或减弱,从而影响分子的性质和反应活性。
电子云的移动可以通过共振结构、亲电取代和亲核取代等反应来实现。
三、应用电子位移和电子推移在有机化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电子位移和电子推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示例:1. 共轭体系共轭体系是一种具有特定电子位移和电子推移的有机分子结构,常常表现出特殊的光谱性质和反应性。
共轭体系在有机光电材料、有机导电材料和有机催化剂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2. 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电子位移和电子推移可以影响反应速率、产物选择和反应机理等方面。
荷移跃迁电荷从一个原子向另一个原子的转移.
3
20.2.7 磁性及催化性
● 几种产量最大、又涉及催化过程的无机化学产品的生产没有例
外地使用 d 区金属催化剂;
● d 区元素较高的催化活性椐认为与电子容易失去、容易得到、 或容易由一种能级迁移至另一能级的事实有关;例如,V2O5催 化 SO2 氧化的反应,可能涉及到 V(+5) 与 V(+4) 氧化态之间的 转换: 1/2 O2 + 2 V(+4) = O 2- + 2 V(+5) +) SO2 + 2 V(+5) + O 2- = 2 V(+4) + SO3 1/2 O2 + SO2 = SO3 ● 下表中的催化剂大都是过渡元素的金属有机配合物. 4
σ12 hν
*
σc*
πe*
n
I-1
SnI4 的电荷迁移
Sn 4+
π12*
I2轨道
I2 • A轨道
σc
A轨道
在分子间也可以发生电荷跃迁,例如 I2 溶解在乙醚、三乙胺中颜色的变化.
● 晶格缺陷 晶格缺陷可能由两种原因造成:一种是晶格中某些负离子没有 ,空位由自由电子占据,以此达到电荷平衡. 第二种是晶体中金属 离子过剩,占据晶格间隙位置,电荷由占据另一些间隙位置的电子 来平衡. 两种缺陷中都包含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被激发所需的 能量一般较小,若吸收峰落在可见光区,就现出颜色.例如, NaCl 晶体用Na蒸气处理后变成黄色晶体, ZnO 受热变黄 是属于第二种 晶格缺陷.
Fe3O4
PtRh(90:10)合金或 PtRhPd(90:5:5)合金 RuO2阳极(电解) Fe催化剂
4NH3 + 5O2 = 4NO + 6H2O
物理高考跃迁知识点
物理高考跃迁知识点在物理高考中,跃迁(Transition)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原子、分子的能级变化以及辐射现象等内容。
本文将介绍物理高考中的跃迁知识点,包括跃迁的基本概念、能级理论、光谱与跃迁、以及应用等方面。
一、跃迁的基本概念跃迁是指原子、分子在能级间的转变过程。
在跃迁中,物体吸收或辐射能量,从一个能级转移到另一个能级。
根据能级间的差异,跃迁可分为电子能级跃迁和核能级跃迁两种形式。
1. 电子能级跃迁电子能级跃迁是指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
根据能级差异的大小,电子能级跃迁可以分为激发态和基态跃迁。
激发态跃迁是指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吸收能量;基态跃迁则是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释放能量。
2. 核能级跃迁核能级跃迁是指原子核中的质子、中子在能级间转变的过程。
核能级跃迁主要发生在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过程中,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等。
二、能级理论能级理论是解释跃迁现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玻尔原子模型和量子力学理论。
1. 玻尔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是根据物理学家玻尔的理论提出的,它将原子看作是由电子围绕着核心旋转的结构。
根据玻尔原子模型,原子的电子能级是离散的,电子只能在特定的能级上运动,而不能处于能级之间的状态。
2. 量子力学理论量子力学理论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它基于概率的观念,描述了电子在原子、分子中的运动状态。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也即电子只能占据离散的能级。
三、光谱与跃迁光谱与跃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原子、分子的跃迁过程会伴随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发射或吸收,从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光谱。
1. 发射光谱当原子或分子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会发射对应能级差的能量,形成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的特征波长与原子、分子的能级结构有关,通过对发射光谱的观测与分析,可以推断物质的组成以及它们的能级差。
2. 吸收光谱当原子或分子从基态吸收能量跃迁到激发态时,会吸收对应波长的电磁辐射,形成吸收光谱。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能级上的跃迁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能级上的跃迁原子结构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同时也是化学、材料科学等诸多学科的基础。
原子的能级结构是原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原子的性质和行为非常关键。
本文将围绕原子能级上的跃迁展开讨论,探究其中的原理、特性和应用。
一、能级之间的跃迁在原子结构中,由于能量的离散性,原子的电子在特定的能级上运动。
能级越高,电子的能量也就越大。
当一个原子吸收能量,其电子会从一个低能级跃迁到一个高能级,反之,当一个原子发出能量,其电子会从一个高能级跃迁到一个低能级。
这种能级之间的跃迁是原子结构中最基本的过程,它不仅反映了电子的能量状态,也反映了原子的内部结构。
为了更好地理解能级之间的跃迁,我们可以考虑一个简单的例子:氢原子。
氢原子的电子在基态时处于最低能级,也就是1s能级。
当氢原子吸收足够的能量时,电子就会从1s能级跃迁到更高的能级,比如2s能级或2p能级。
这个过程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当电子回到1s能级时,会放出与吸收时相等的能量。
这种能级之间的跃迁是原子吸收或发出光子的基础。
二、激发态和基态当原子吸收能量,其电子跃迁到更高的能级时,原子处于激发态。
相反,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回低能级时,原子处于基态。
激发态和基态分别对应着原子内部的不同能量状态,它们之间的状态转换是原子运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
基态是原子内部最稳定的状态。
在氢原子中,1s能级上的电子处于其基态,这是氢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
这个状态是非常稳定的,因为任何形式的激发都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只有当电子吸收足够的能量才能够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上。
因此,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氢原子会一直保持在基态上。
激发态则不同,它是由原子吸收外界能量引起的。
当电子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上时,它就处于激发态。
激发态是一种比基态更高能量的状态,因此它是不稳定的。
当原子处于激发态时,它总是趋向于返回其最低能量的基态。
三、跃迁的能量与频率在能级之间跃迁时,电子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是有限的,这个能量差取决于它从哪一个能级跃迁到哪一个能级。
结构化学题目
《结构化学基础》课程考试试卷(A)选择题(每题丄分,共如分。
)1、对于“分子轨道”的走义,下別敬谜中正确的是…()⑴分子中电子在空间运动的波函数'(B)分子中单个电子空间运动的波崖(C)耸子中里电子兗全包括空间和自庭运动);①)原子轨道线性组合f h在百轨道上运动的一个电子的总甬动量为:⑴山CB)爭曲(爲乂已知,虚归一化的』下列等式中哪个是正确的;内『『耳金甜甜^伽3$⑻『血J(C) f 枫"科血"疋(尸叱卩川胡妊Alft”缶,4 <就氢原子泯函数4 和J 两状态的圉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團相同序(B)电子云團相同\(C)径冋分布團不同F (D)界面團不同。
5、內缁态的能量最低的光谱烹项是:O(A)4?]" ⑻冥》©b" (D)4D ir*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各类对称元素的完全集合枸成分子的对称群:⑻同一种分子必然同属干一个点群,不同种分子业然雇于不同的点Q分子中有S崔轴.则此分子另然同时存在q轴和叭面§Q}镜面J厂定也是镜面j人-;4J &-三硝基苯酚是平回分子』存在离域礎丿它是;() (A)朋;(B)昭心昭(D)醯」(E)竝。
S.下列那个络合物的曲E最犬?()4)六氯合钻(HI厲壬⑻六氧合鉄①1)离子;©六氨合粘(皿)离子◎六水合銅II)禽子;匡)六氮合钻(II傭子却9、推测下列三种络合物的丛癖迁频率大小顺厚: CTu说水合铁(iiD⑵六水合帙(II)⑶六氟合铁(io(A) (B〕U I>K H>v-j;(C^)(D) Vj^V 产F] r(E) VpF产旳©10、有一AB 4型晶体,属立方晶系,每个晶胞中有1个A和4个B , 1个A的坐标是(1/2 , 1/2, 1/2), 4个B 的坐标分别是(0, 0, 0); (1/2, 1/2, 0); (1/2, 0, 1/2); (0, 1/2, 1/2),此晶体的点阵类型是:()(A)立方P; (B)立方I; (C)立方F; (D)立方C; (E)不能确定。
结构化学题目1
《结构化学基础》课程考试试卷(A)10、有一AB4型晶体,属立方晶系,每个晶胞中有1个A和4个B,1个A的坐标是(1/2,1/2,1/2),4个B的坐标分别是(0,0,0);(1/2,1/2,0);(1/2,0,1/2);(0,1/2,1/2),此晶体的点阵类型是:( )(A) 立方P;(B) 立方I;(C) 立方F;(D) 立方C;(E) 不能确定。
二、推断空间结构(每题分,共12分。
)指出下列分子或离子可能形成的化学键,中心原子杂化形式,并判断分子的几何构型:(1)NO2+(2)O3(3)CO3-2(4)MnO4-(5)XeF6(6)B3H9(7)Ir4(CO)12(8)Mn(CO)3(C5H5)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2、Ni2+有两种配合物,磁性测定[Ni(NH3)4]2+为顺磁性,[Ni(CN)4]2-为反磁性,解释原因并推测其空间构型。
3、离域大π键是否算分子轨道4、CO2有四种振动方式,在红外光谱中,观察到二个强的基频吸收峰,其对应波数分别为:2349cm-1和667 cm-1,试指出这两个吸收峰各对应于哪种振动方式。
5、判断下列分子所属的点群:SO3,SO32-,CH3+,CH3-,BF3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从电子跃迁的角度举例说明物质的颜色产生的本质2、为什么O3比O2活泼3、怎样知道液态水中仍保持一定的氢键怎样解释水在4℃时密度最大五、计算题(共19分)1. 用HMO方法处理亚甲基环丙烯π电子分子轨道如下:试写出久期行列式并计算电荷密度、键级、自由价,并绘出分子图。
2、CaS的晶体具有NaCl型结构,晶体的密度为·cm-1, Ca和S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和,试计算:(1)晶胞参数a;(2)计算Ca的Kα辐射(λ=)的最小可观察Bragg角(只列出代入数据的式子)。
化学化工系《结构化学》课程考试试卷(A)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B;2、B;3、C;4、B;5、A;6、D;7、E;8、D;9、A;10、A二、推断空间结构(每题分,共12分)(1)直线型,σ键,sp杂化;(2)V型,π34和σ键,sp2杂化;(3)平面三角型,π46和σ键,sp2杂化;(4)四面体型,σ键,sd3杂化;(5) 八面体型(变型),σ键,sp2d3杂化;(6)σ键,sp2杂化和氢桥键;(7)Ir-Ir金属键和σ-π配键,金属簇形成四面体,sp2d3杂化;(8)σ-π配键,三角锥带帽,sd3杂化(三方面内容回答了其中两个给满分)。
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
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鹰潭一中桂耀荣电荷转移跃迁与某些有机物相似,不少无机化合物会在电磁辐射的照射下,发生电荷转移跃迁,产生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一般说来,配合物的金属中心离子(M)具有正电荷中心,是电子接受体,配位体(L)具有负电荷中心,是电子给予体,当化合物接受辐射能量时,一个电子由配位体的电子轨道跃迁至金属离子的电子轨道,如下式表示:这种跃迁实质上是配位体与金属离子之间发生分子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不少过渡金属离子与含有生色团的试剂发生所生成的配合物及许多水合无机离子,故可发生电荷转移跃迁而产生吸收光谱。
如:此外,一些具有d10电子结构的过渡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卤化物,如AgBr、PbI2、HgS等,也是由于这类电子跃迁而呈现颜色。
一些含氧酸在紫外—可见光区有强烈吸收,也属于电荷转移跃迁。
电荷转移跃迁所需的能量(即吸收辐射线的波长)与电子给予体的给电子能力(即电子亲合力,或还原能力)及电子接受体的电子接受能力(还原化能力)有关。
如SCN—的电子亲合力比Cl—小,则它们与Fe3+的配合物发生电荷转移跃迁时,所需的能量比Fe3+ Cl—来得小,吸收的波长较长,呈现在可见光区,而Fe3+ Cl—吸收的波长较短,呈现在近紫外区。
电荷转移跃迁的最大特点是摩尔吸光系数较大,一般。
因此,这类吸收谱带在定量分析上很有实用价配位体场跃迁配位场跃迁包括d—d和f—f跃迁。
元素周期表中第四、第五周期的过渡金属元素中分别含有3d和4d电子轨道,镧系和锕系元素分别含有4f和5f电子轨道。
在配位体存在形成配合物时,过渡金属元素五个原来能量简并的d轨道和镧系和锕系元素七个原来能量简并的f轨道,分别被分裂成几组能量不等的d轨道和f轨道。
当配合物吸收辐射能后,处于低能轨道的d电子或f电子可以跃迁至高能轨道。
这两类跃迁分别被称为d—d跃迁和f—f跃迁。
由于这两类跃迁必须在配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才有可能发生,因此有称为配位场跃迁。
★d—d 跃迁一些d电子层尚未充满电子的第一、第二过渡金属元素的吸收光谱,主要为d—d跃迁产生的。
化学反应中的电荷转移
化学反应中的电荷转移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电荷的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荷转移可以产生新的化学键,改变物质的性质,并促使反应的进行。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电荷转移现象及其重要性。
一、离子转移反应离子转移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正离子与负离子之间发生电荷转移的过程。
这种转移通常发生在含有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之间。
例如,当氯化钠溶解在水中时,氯离子(Cl-)与钠离子(Na+)之间发生离子转移反应:NaCl(s)→ Na+(aq)+ Cl-(aq)在这个反应中,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正离子Na+,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成为负离子Cl-。
这种电荷转移反应在化学反应中非常常见,并且在离子性化合物的形成和溶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共价键形成除了离子转移反应外,共价键形成也是一种常见的电荷转移方式。
共价键是由电子对的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形成中,原子之间的电子发生转移,以完成化学键的形成。
例如,甲烷(CH4)的形成就涉及到共价键的形成。
碳原子需要四个电子才能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而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
为了达到共享电子对的稳定性,碳原子与四个氢原子之间发生电荷转移:C + 4H→ CH4在这个反应中,碳原子从外层轨道中获得来自四个氢原子的电子,形成四个共价键。
这种电荷转移的过程使得共价键形成,产生了稳定的甲烷分子。
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电荷转移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物质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而另一些物质获得电子而被还原。
在这种转移过程中,电荷发生转移,从而形成新的化学键。
例如,铁与氧气之间发生的氧化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4Fe + 3O2 → 2Fe2O3在这个反应中,铁原子失去了电子并氧化为二价铁离子,氧气分子接受了铁原子失去的电子成为氧离子。
这种电荷转移反应导致了铁与氧气反应产生了磁铁矿(Fe2O3)。
四、电荷转移的重要性电荷转移是化学反应中至关重要的过程,它使得化学反应能够进行下去,并产生新的物质。
电子的转移概念
电子的转移概念电子的转移概念是指电子在物质中的传递过程,它是电流产生和电能传输的基础。
在物质中,电子可以通过导体或半导体的运动来传递电能和信息。
电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在原子中存在。
原子由电子云和原子核组成,电子云中的电子具有负电荷,原子核中的质子具有正电荷。
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子与原子核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运动状态。
在一些情况下,电子可以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从而实现电子的转移。
在导体中,电子的转移是相对容易的。
由于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可以在电场作用下自由运动。
当外加电压施加在导体上时,自由电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从而形成电流。
在导体中,电子的转移主要是通过自由电子在晶格中的相互碰撞来实现的。
自由电子在晶格中的碰撞和散射导致了电子流的阻力和热量的产生。
在半导体中,电子的转移与导体有所不同。
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存在与电子对应的正电荷空位,即空穴。
电子和空穴在半导体中相互转移,从而形成电流。
电子的转移可以通过应用外加电压、光照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当外加电压施加在导体上时,电子和空穴会在半导体中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形成电子和空穴的流动。
光照则可以激发半导体中的电子,使其跃迁到导带或价带中,从而实现电子的转移。
电子的转移在电子器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电路中,电子的转移使得电流可以流动,从而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在导线、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中,电子的转移与原子的电荷重新排列相互作用,使得电流得以传导、电阻产生热量、电容储存电荷、电感储存磁能。
在半导体器件中,电子的转移则实现了信号的放大、开关和存储等功能。
总结来说,电子的转移概念是指电子在物质中的传递过程。
在导体中,电子的转移主要是通过自由电子在晶格中的碰撞来实现的。
在半导体中,电子的转移可以通过应用外加电压、光照等方式来实现。
电子的转移在电子器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现了电流的传导、电能的传输和转换,以及信号的处理和存储等功能。
杂化电荷转移态(hlct)
杂化电荷转移态(HLCT)引言杂化电荷转移态(Hybrid Charge Transfer State, HLCT)是一种在分子系统中出现的特殊电子激发态。
在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是一种重要的过程,通常涉及到电子从一个分子或原子跃迁到另一个分子或原子。
杂化电荷转移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电子转移过程,其在某种程度上模拟了自然界中存在的杂化而成的激发态。
本文将介绍杂化电荷转移态的定义、特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定义杂化电荷转移态(HLCT)是指一种特殊的电子激发态,它使用不同类型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进行了杂化。
在此过程中,电子从供体分子跃迁到受体分子中的特定位置。
这种杂化将电子激发态的特性融合在一起,使得它们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特性1. 强电荷转移杂化电荷转移态的主要特征是强电荷转移。
这种电荷转移可以发生在分子内的不同基团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分子之间。
这种强电荷转移可以导致分子中电子密度的改变和化学键的位置变化,进而对分子的化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2. 长寿命相比其他电子激发态,杂化电荷转移态具有较长的寿命。
这是因为它们在分子系统中的特殊构型稳定性。
这种长寿命使得杂化电荷转移态成为一种重要的中间态,可以在化学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
3. 强吸收和发射杂化电荷转移态通常表现出强吸收和发射特性,其吸收和发射光谱可在可见光到近红外范围内观察到。
这使得杂化电荷转移态在光电子器件和光敏材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应用杂化电荷转移态在化学反应和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应用领域的概述:1. 光电子器件由于杂化电荷转移态具有强吸收和发射特性,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
例如,有机光电转换器件(Organic Photovoltaics,OPV)中的活性层材料通常包含具有杂化电荷转移态的分子。
这些分子可以有效地俘获光子能量并转化为电子能量,从而产生电流。
2. 光敏材料杂化电荷转移态也被用作光敏材料的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年产量/T 1948 3 1952 960 1957 2000 1968 45053 1978 104005 1990 210000 2000 420000
6
(4) 单质提取
TiO2 + 2 C +2 Cl2
800~900 ℃
TiCl4 + 2 CO
TICl4
3
20.2.7 磁性及催化性
● 几种产量最大、又涉及催化过程的无机化学产品的生产没有例
外地使用 d 区金属催化剂;
● d 区元素较高的催化活性椐认为与电子容易失去、容易得到、 或容易由一种能级迁移至另一能级的事实有关;例如,V2O5催 化 SO2 氧化的反应,可能涉及到 V(+5) 与 V(+4) 氧化态之间的 转换: 1/2 O2 + 2 V(+4) = O 2- + 2 V(+5) +) SO2 + 2 V(+5) + O 2- = 2 V(+4) + SO3 1/2 O2 + SO2 = SO3 ● 下表中的催化剂大都是过渡元素的金属有机配合物. 4
单独的氯化反应 TiO2 (s) +2Cl2 (g) = TiCl4(l) + O2 (g) , 在25℃时
的△Gq = 151 kJ· mol-1,即便增加温度也无济于事, 因为它是一个熵减 反应, △Sq = - 38. 3 kJ· mol-1. 如果把反应
C(s) + O2 (g) = CO2 (g)
Fe3O4
PtRh(90:10)合金或 PtRhPd(90:5:5)合金 RuO2阳极(电解) Fe催化剂
4NH3 + 5O2 = 4NO + 6H2O
2NaCl + 2H2O = Cl2 + 2NaOH + H2 CO + H2 烷烃混合物
5
20.3 钪 (Scandium)(自学) 20.4 钛 (titanium)
● 荷移跃迁:电荷从一个原子向另一个原子的转移 配位体—金属荷移跃迁(LMCT) 金属—配位体荷移跃迁(MLCT)
水溶液中[CrCl(NH3)5]2+ 的紫外-可见光谱
[CrCl(NH3)5]2+
Cl-上未配位的一对孤对电子 向以金属为主的轨道上跃迁
应该说明,荷移谱带的强度一般大于配位场跃迁谱带. SnI4 是 黄色晶体,是由于I-1的外层电子吸收能量向Sn4+ 迁移引起的相当于 Sn 4+ 暂时还原). 1
某些重要的无机和金属有机工业过程中的 d 区金属催化剂
工业过程 多相催化 生产硫酸 合成氨 制造硝酸 氯碱工业 合成气制汽油 均相催化 氢甲酰化生产正构醛 RCH=CH2 + CO + H2 = RCH2CH2CHO Co(+1)或Rh(+1)羰基化 合物 乙烯氧化制乙醛 H2C=CH2 + (1/2)O2 = CH3CHO Pd(+2)和Cu(+2) 甲醇羰基化制乙酸 合成气制乙酐 CH3OH + CO = CH3COOH CO + H2 乙酐 [RhI2(CO)2][RhI2(CO)2]2SO2 + O2 = 2SO3 N2 + 3H2 = 2NH3 V2O5 被催化的反应 催化剂
第四周期金属水合离子的颜色见表23-3(p739),含氧酸根VO3-、
2 CrO42-、MnO4-分别是黄色、橙色、紫色。
Question 4
因电荷迁移而显色的化合物颇多. 请解释: 迁?
(1) d 轨道全空, 或者全满的化合物能否发生 d–d 跃 (2) 同样是锡的卤化物的 SnF4 ,SnCl4 和 SnBr4为什 么均不显色?
(1) 显然是不可能的; (2) 这是由于 SnF4 等基本上保持离子状态 , 要使 F- 的电子跃迁到 Sn 4+, 必须提供较高的能量 , 只有吸收波长很短的光 (紫外光) 才能达到. I-较易变形 , 在 Sn 4+ 的极化下, 电子云已强烈地向 Sn 4+ 偏移 , 在这基础上实现电荷迁移就比较容易 , 结果使吸 收峰由紫外区移向可见光区.
TiO2+
Ti3+
Ti2+
Ti
(1) 二氧化钛 (TiO2):最重要的钛化合物 FeTiO3+ 2H2SO4
80℃
FeSO4 + TiOSO4+2H2O
20.4.1 概述
(1) 含量并不十分短缺的元素 (2) 有多种优异性质 ● d = 4.54g· cm-3,比钢轻 43% ● 强度大:合金抗拉强度达180 kg· mm-2,适应温度宽
元素 wt % Ti 0.42 Cl C Mn 0.14 0.087 0.085
● 耐腐蚀(不怕酸、碱、海水、体液) (3) 用途广泛:飞机、潜艇材料, 可增加深度 80%, 达 4500
πe*
n
I-1
SnI4 的电荷迁移
Sn 4+
π12*
I2轨道
I2 • A轨道
σc
A轨道
在分子间也可以发生电荷跃迁,例如 I2 溶解在乙醚、三乙胺中颜色的变化.
● 晶格缺陷 晶格缺陷可能由两种原因造成:一种是晶格中某些负离子没有 ,空位由自由电子占据,以此达到电荷平衡. 第二种是晶体中金属 离子过剩,占据晶格间隙位置,电荷由占据另一些间隙位置的电子 来平衡. 两种缺陷中都包含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被激发所需的 能量一般较小,若吸收峰落在可见光区,就现出颜色.例如, NaCl 晶体用Na蒸气处理后变成黄色晶体, ZnO 受热变黄 是属于第二种 晶格缺陷.
TiCl4 在 950℃ 真空分馏纯化
Ar
TiCl4 + 2 Mg
800 ℃
Ar
海绵钛
Ti + 2 MgCl2
Mg(l)
1000℃下真空蒸馏除去 Mg、MgCl2, 电弧熔化铸锭
7
MgCl2(l)
制备海绵钛反应器示意图
Question 5
为什么在由 TiO2 制备TiCl4 时,反应中要 加入 C 而不能直接由 TiO2 和 Cl2 反应来制取?
△Gq = - 394 kJ· mol-1 耦合到上述反应中,可得:
TiO2 (s) + 2C (s) +2Cl2 (g) = TiCl4 (l) + CO2 (g)
△Gq = - 243 kJ· mol-1 原来不能进行的反应就能进行了. 这种情况称为反应的耦合.
8
20.4.2 钛的重要化合物
– 0.86 +4 0.1 +3 – 0.37 +2 – 1.6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