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理论考研笔记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专业考研艺术理论笔记
《电影艺术词典》电影艺术管理词条电影制片1电影制片:是指对影片从策划、拍摄到发行的全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决策和控制的行为。
电影制片的全过程一般包括:前期的项目策划阶段、中期的生产阶段和后期的发行阶段,而电影制片的任务就是对这三个阶段进行管理。
前期的项目策划阶段:项目策划开始于对众多动意的筛选和评估,动意也即创意或想法,经过专家论证后最终确定一个要开发的动意。
然后便是聘请编剧撰写故事梗概,继而发展出完整的剧本,同时可以开始对该项目进行申报立项,经政府部门批准后,转入项目评估阶段。
项目评估有一整套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计算方法,用这些方法全方位的对该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市场接受程度、观众反应、项目可行性等作出一系列的分析。
之后,运用决策理论对项目是否开始实施作出最后的决策。
很多项目在策划期间就要开始为后期的发行作准备,制定出一整套的宣传、发行战略。
比如提前和院线预定档期、提前拍卖各种版权、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采用对剧情完全保密的做法等等,以次来提高观众的期待程度,并保证影片成本的回收。
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后,便转入生产管理阶段的工作。
首先是确定主创人员阵容,然后根据剧本中的场景、人员酬金、影片预定的规格样式、所需材料及设备、胶片洗印、食宿差旅等等条目对所需的全部拍摄资金作出概算,再根据概算出的数字进行融资。
资金的渠道是多样的,不同的制片单位和制片人有不同的融资渠道。
融资的同时就要开始组建剧组,和剧组人员见面并签订合约。
之后,制片人、制片主任、导演、摄影等主创人员要开始选择场景,并对剧本进行分场。
制片主任根据分场后的剧本再作出详细的预算,制定拍摄计划,确定每一天的拍摄进度。
一切都准备好后,再租用设备,这样能降低租用设备的开销。
开拍后,每一天拍摄完成的胶片要及时送去洗印,并及时送回剧组供创作人员检查,以便补漏拾遗。
影片拍摄完毕后,要进行后期剪辑和制作,全部工作完成后转入第三阶段——后期的发行管理。
影片的发行过程也就是如何收回制片成本,并利用影片赢利的过程。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辅导班笔记资料精选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辅导班笔记资料精选大家好,我是才思教育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笔记,希望对大家考研有一定的帮助。
71.艺术的发生从艺术实践来看,艺术的发生经历f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艺术起源的问题与人类起源酌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而,在艺术起源的各种说法中,劳动说最接近真理。
劳动说最有力的提倡者是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
他根据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所发现的大量材料,在批判和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充分阐述了文艺起源于劳动酌理论。
普列汉诺夫认为,原始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
原始艺术与原始人的劳动生活和生产斗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最初的艺术是劳动的产物,因而有着明显的功利目的的。
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说法是建立在以下几方面立论基础之上的:(1)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艺术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人的双手、大脑、语言和认识感受能力。
任何艺术都是人的产物。
所以,艺术也可看作是劳动的产物。
(2)原始文艺与原始人的劳动生活经常交织在一起,以致于艺术活动往往就是劳动生产活动的组成部分。
原始艺术的功利目的非常明显,在劳动中往往起着协调动作、减轻疲劳和增强劳动效果的作用,这种情况,我们在今天的一些劳动歌舞(如插秧舞、丰收舞、打夯歌、船夫号子等)中仍然可以约略感受到。
这都说明原始音乐、舞蹈、诗歌都是伴随着劳动的节奏和音响产生,成为组织生产,凝聚劳动干劲,或表情达意,减轻疲劳,提高劳动效率的手段。
(3)劳动生活是原始艺术的主要表现对象和内’容。
由于原始人生活的最主要内容是生产劳动,听以,劳动生产直接影响着原始文艺的题材。
在最古老的绘画、雕刻中,狩猎对象(动物)和狩猎生活往往是摹仿的最主要内容。
这是因为当时的劳动主要是狩猎活动。
(2)情感与认识的统一。
北影考研-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专业课笔记
第一章艺术品的本质一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
第一步毫不困难。
一件艺术品,无论是一幅画,一出悲剧,一座雕像,显而易见属于一个总体,就是说属于作者的全部作品。
这一点很简单。
人人知道一个艺术家的许多不同的作品都是亲属,好象一父所生的几个女儿,彼此有显著的相象之处。
你们也知道每个艺术家都有他的风格,见之子他所有的作品。
倘是画家,他有他的色调,或鲜明或暗淡;他有他特别喜爱的典型。
或高尚或通俗;他有他的姿态,他的构图,他的制作方法,他的用油的厚薄,他的写实方式,他的色彩,他的手法。
倘是作家,他有他的人物,或激烈或和平;他有他的情节,或复杂或简单;他有他的结局,或悲壮或滑稽:他有他风格的效果,他的句法,他的字汇。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只要拿一个相当优秀的艺术家的一件没有签名的作品给内行去看,他差不多一定能说出作家来;如果他经验相当丰富,感觉相当灵敏,还能说出作品属于那位作家的哪一个时期,属于作家的哪一个发展阶段。
这是一件艺术品所从属的第一个总体。
下面要说到第二个。
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也不足孤立的。
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就是他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
例如莎土比亚,初看似乎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奇迹,从别个星球上来的陨石,但在他的周围,我们发见十来个优秀的剧作家,如韦白斯忒,福特,玛星球,马洛,本·琼生,弗来契,菩蒙,①都用同样的风格,同样的思想感情写作。
他们的戏剧的特征和莎士比亚的特征一样;你们可以看到同样暴烈与可怕的人物,同样的凶杀和离奇的结局,同样突如其来和放纵的情欲,同样混乱,奇特,过火而又辉煌的文体,同样对田野与风景抱着诗意浓郁的感情,同样写一般敏感而爱情深厚的妇女。
——在画家方面,卢本斯好象也是独一无二的人物,前天师承,后无来者。
但只要到比利时去参观根特,布鲁塞尔,布鲁日,盎凡尔斯各地的教堂,就发觉有整批的画家才具都和卢本斯相仿:先是当时与他齐名的克雷伊埃,还有亚当·梵·诺尔德,日拉·齐格斯,龙蒲兹,亚伯拉罕·扬桑斯,梵·罗斯,梵·丢尔登,约翰·梵·奥斯德,以及你们所熟悉的约登斯,梵·代克,都用同样的思想感情理解绘画,在各人特有的差别中始终保持同一家族的面貌。
北京电影学院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参考书目及真题解析,考试重点,考研笔记,导师作品 导师论文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1【导演系】院系:导演系研究方向名称:故事片导演创作研究方向介绍:培养专门的影视导演人才,系统学习电影导演创作方法和创作理论,具有较高的中外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电影导演创作技能,独立开展影视艺术创作。
业务课二名称:故事片导演创作及理论业务课二介绍: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导演创作能力,了解导演工作的基本原则及创作手段,了解电影史上的著名导演及其对电影创新的贡献。
能判断剧本的核心任务,完成导演创作构思及实施导演构思的具体方案。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赵彬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中国电影史》钟大丰《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2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重点内部资料*9.比较第一电影符号学和第二电影符号学的异同。
答:(1)第一电影符号学运用结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作品的结构形式,关注的只是能指的组织结构,而把所指排除在外。
但事实上,电影语言从根本上是社会文化编码,任何语言语法的规则都由社会文化的语境决定。
所以到了70年代后期,第一电影符号学在强调本文分析的同时,把精神分析和符号学结合起来,对电影画面结构和心理结构进行类比,企图建立多层面、开放式的体系,从结构转向结构过程,从研究表述结果转为研究表述过程,从静态系统转向动态系统,从对符号学本身的研究转为对符号学产生过程的研究,从而摆脱了制定一个绝对有效的分析方法的幻想,恢复研究电影的社会作用,把影片放进非电影关系系统中。
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经验分享
周晓文的《秦颂》则完全是在“重写历史”了,“这个电影作为两个钟头完事的东西,应该与各国历史完全没有关系,这是我的初衷,跟《史记》、《刺秦列传》,跟《秦始皇传》,跟所有的正史野史的记载完全没有关系,我们曾算过,如果有一万个观众,可能只有一个历史学家。
这部电影不是为历史学家而拍的”。
影片开始模塑一种在艺术中表现“历史”的观念,“历史”在他这里只是一个背景,一个用来展开故事、塑造人物、表达观念的载体,重要的不在于它们是否具有与现实对应意义上的真实性,而在于放在影片这样一个虚构的世界中,能否为观众所接受,能否让观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是否符合人的情感逻辑。
艺术家表现“历史”其实质是对“历史”的一种重新阐释,而“阐释作为寓言行为,意味着‘重写’,即依据一定的阐释性符码去破译而从字谜的浓雾中‘拖曳’出一个新的本文来”(王一川语)。
《武则天》和《秦颂》虽非最好的作品,但却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启示,至少它们再次告诉我们一个艺术的真谛:无论是写“历史”,还是写“现实”,“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艺术创作的成功与否,关键的问题是能否写好这个“人”。
2000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就力争缩短历史人与现实人之间的距离,同时在艺术表现上也进行了大胆地尝试。
武则天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大明宫词》比较客观地描绘了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在政治权力的漩涡中挣扎起伏的矛盾与果断。
她聪慧有作为,却不乏手段阴险;身居万人之上,却同一个普通的渴望爱情与亲情的女人、一个普通的疼爱女儿的慈爱母亲并无两样。
正是基于这样的创作思想和对人物的客观认识,作品进行了新的尝试,呈现给观众一个“新”的大明宫故事。
传统的文艺理论强调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人就认为现代艺术可以不要人物形象了。
纪实风格的兴起,也有人认为就是要淡化人物性格的突出性,去自然地表现生活。
过去的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将提炼后的生活展示给人们看,现在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直接“呈现”给人们看。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专业课笔记
17.拿来主义?现在韩剧火的不行,美剧也不甘示弱,若干年前日剧也曾经风靡全国,每当一部外来剧(可并不一定是引进剧哟!)席卷上下的时候,从媒体到百姓都会痛骂国产剧的不争气:咱们怎么就拍不出《大长今》呢?怎么就拍不出《兄弟连》呢?怎么就拍不出《六人行》呢?怎么就拍不出《东京爱情故事》呢?没创意?没钱?没人才?没扶植?没市场?似乎都不是。
论创意,空手套白狼的本事谁都比不过咱们一些制片人;论钱,两个越王勾践、三个三国,眼看着射雕才几年又要重新上马了,这得多少钱啊;论人才,那就更没问题了,你看咱们小胖哥;论扶植,政府法律规章上白纸黑字,鼓励企业投资影视业;论市场,要中国没市场,那美国好莱坞跟咱可爱的D版商急什么?不是开玩笑,说起来,创意、钱、人才、市场,咱们都有,惟一缺的就是机制。
在其他一些帖子里说过的,咱们跟人家的电视剧制作机制完全不同。
在不了解这些差异的情况下,简单生硬地学习,甚至直接“拿来”,就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毛病。
韩国的特点,在于韩国大体属于边制作边播出的方式,开始弄个若干集,先播着,根据观众的反映随时调整后面的剧情。
所以韩国电视剧一般都节奏慢,但是戏好,人物扎实。
听说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制作的同时找了不少普通观众看,提意见,并根据意见修改,前后多达十余次!也因此,对于韩国影视剧来说,编剧有时候比导演还重要。
日本的特点,是一周才播一集,因此以前的剧集都很短,标准是十集左右(《东爱》就是十一集),现在迫于韩剧的压力,也在朝长篇化的方向发展。
但在日本,电视剧奉行“编剧中心制”,大牌编剧甚至比大牌演员还有号召力!美国呢,也不会想咱们这样一天连放两三集,一个剧两三礼拜就放完了。
而且美国电视剧的形式很丰富,题材和体裁都会有周期性变化,紧随市场反馈。
像《六人行》,人家一季才24、5集,每周播一集还有大半年闲着呢,始终吊着观众胃口,这才能连播十年。
要咱们,就说《我爱我家》好,每天不多就一集,连着十年谁受得了?最后,不论日剧韩剧还是美剧,人家的制作成本都比咱们高得多(即便排除人力成本、价格水平的差异),哪怕同样的剧本,你交给日本韩国美国和咱们国内的人来拍,肯定也大有不同。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辅导班笔记汇编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辅导班笔记汇编(2)情节性与主人公。
情节性: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基本上都属于叙事性艺术,都需要由人物的行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形成一个有完整过程的生活事件,因而,它们一般都应当具有故事情节,并且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在其中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关于情节,曾有过多种定义,亚里士多德和福斯特把情节看作具有因果联系的事件,高尔基在把情节看作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情节的核心是事件和人物,情节使综合艺术的作品成为有机的整体,而且通过不同的情节结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主人公:指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叫中心人物。
主人公应当是戏剧影视作品集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是作为品内容的中心,是矛盾冲突的主体,是情节展开的依据。
戏剧影视作品都是通过对人物活动以及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描写来反映生活,传达剧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因此,塑造鲜明、生动、富有个性的主人公形象,是综合艺术最根本的任务。
中外古今,优秀的戏剧影视作品多是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与复杂的社会关系。
哈姆雷特,窦娥,巴顿将军。
(3)文学性与表演性。
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等综合艺术都必须经过二度创作,一度创作的核心是文学剧本,二度创作的体现是表演艺术。
所以,文学性与表演性在综合艺术中占文学性是综合艺术的基础。
创作的第一道工序,导演和演员进行再创作的依据。
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表演艺术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因为通过表演,各种艺术元素才能有机地融汇在一起。
所谓表演,就是指演员依据剧作家提供的剧本,按照剧本的规定情境和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运用语言、动作创造人物形象。
优秀的表演艺术应当达到演员与角色的统一,生活与艺术的统一,体验与体现的统一。
表演艺术的核心,是解决演员与角色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演员努力克服自我与角色的距离,认真分析和理解角色,塑造出性格化的人物形象。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 参考书
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以和谐的审美情趣和充满诗情画意的影视语言形成了该剧的独特风格,塑造了一批以工读学校师生为核心的、富于个性的艺术形象,对人生和现实作了积极的哲理性思考。
失落与寻找,厌世与入世,这是千百年来艺术创作中永恒的主题。
有人认为失落是一种最深刻的、永恒的美,厌世则是“世人皆浊独我清”的隐士遗风,是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风与仙骨,但更多的人却在寻找与追求,入世与执著才是一种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富有创造性力度的美。
《寻》剧的编导正是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挖掘题材的,他们没有在工读生的沉沦和失落感上铺垫,而是将视角放在了医治创伤、改造挽救、造就新人,重新寻找光明的世界上。
十年浩劫,孩子们也同样成为了灾难的承受者。
孩子们的犯罪,有着复杂的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把他们送进高墙深院的工读学校,就是要帮助他们寻找到失去的世界。
但是,有些东西却再也无法找到了。
作品既审丑,又审美,充满自审意识。
将诗意性、现实性、戏剧性融为一体,
展示出众多人物富有感染力的性格世界。
“世界只有一个,但每个人的心中却有着不同的世界”。
孩子们勇于自我解剖,反思——自审——飞跃,从生活中寻求到朴实无华的哲理——“幸福在追求之中。
失落与追求,关键在于追求。
在追求中寻找自己失落了的世界,寻找美好的未来世界。
”。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参考书讲义笔记精选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参考书讲义笔记精选大家好,我是才思教育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现在和大家分享一,希望对大家考研有一定的帮助。
《世说新语》描述了那么那么多的声音笑貌、传闻逸事,目的都在表彰和树立这种理想的人格:智慧的内心和脱欲的风度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点。
佛教传播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后,统治阶级便借雕塑把他们这种理想人格表现出来了。
信仰与思辨的结合本是南朝佛教的特征,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安息心灵、解脱苦恼的最佳选择,给了这批饱学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
这也表现到整个艺术领域和佛像雕塑(例如禅观决疑的弥勒)上。
被谢赫《古画品录》列为第一的陆探微,以“秀骨清相,似觉生动,令人懔懔若对神明”为特征,顾恺之也是“刻削为容仪”,以描绘“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出名的。
北方的实力和军威虽胜过南朝,却一直认南朝文化为中国正统。
从习凿齿(东晋)、王肃(宋、齐)到王褒、庚信(陈),数百年南士入北,均备受敬重,记载颇多。
北齐高欢便说,江东“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北齐书·杜弼传》],仍是以南朝为文化正统学习榜样。
所以江南的画家与塞北的塑匠,艺术风格和作品面貌,如此吻合,便不奇怪了。
今天留下来的佛教艺术尽管都在北方石窟,但他们所代表的,却是当时作为整体中国的一代精神风貌。
印度佛教艺术从传入起,便不断被中国化,那种种接吻、扭腰、乳部突出、性的刺激、过大的动作姿态等等,被完全排除。
连雕塑、壁画的外形式(结构、色、线、装饰、图案等)也都中国化了。
其中,雕塑——作为智慧的思辨决疑的神,更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美的理想的集中表现。
科林伍德(RobinCreargeCollingwood,1889—1943)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表现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毕业于牛津大学哲学系,后留校研究和任教。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考研参考书笔记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考研参考书笔记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硕士,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参考书笔记以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以上书籍为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华语电影十导演》浙江摄影出版社纪录片导演创作与研究方向备考书目《纪录电影文献》单万里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世界纪录电影史》美)埃里克?巴尔诺《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构筑现代影像世界——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追求——电影导演大师创作研究》以上书籍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电视剧导演创作与研究方向备考书目《世界著名导演艺术家研究》《构筑现代影像世界——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接下来和大家分享考研的笔记(3)理解与创造。
审美理解,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意蕴、特色、意义、价值等的理性认知。
它既包括对作品的语言、形式、形象、情境的审美掌握和判断,也包括对作品的整体价值追追寻。
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
再创造实际上贯穿于审美直觉、审美感知。
审美体验、审美想像、审美理解等心理要素的积极活动之中。
接受者的再创造,突出体现在对艺术作品形象体系的补充、完善、变异以及对艺术作品审美意蕴的丰富、引申、发展这两个层面。
13.艺术批评有那些功能?(1)对艺术作品,艺术批评能够作出深人的分析和判断,指出其艺术特色,揭示其审美意蕴,评价其审美价值,使其审美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许多艺术作品,都是经过了艺术批评独具慧眼的阐释与评价之后‘才受到接受者高度重视的。
(2)对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予以积极的推进。
艺术批评是艺术传播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之一。
艺术家总是处于不断探索之中,总是在已有创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行。
而艺术批评则帮助其更深刻地认识艺术规律,也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3)对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能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加以正确的引导。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 笔记
电视剧《新岸》是根据刘艳华的事迹改编的,真实地反映了刘艳华走过的放荡——失足——磨练——新生的生活道路。
艺术典型来自生活原型,但又高于生活原型,改编者有选择、有扬弃、有提炼、有创造,把生活原型升华到一个新的层次——艺术典型。
编剧李宏林在《谈纪实性电视剧的创作》一文中写道:“写《新岸》时,我对原生活素材都作了符合艺术需要的取舍、概括和集中。
为了追求一种与人物内心状态和谐的艺术节奏,我把原生活中高元钢和刘艳华赶马车,改为赶着有玲声的牛车;把高元钢和刘艳华几年里的劳动场合集中在富有诗意的小河边。
为了追求一点美学内容,刘艳华的犯罪活动故隐其后。
”
电视剧《女记者的画外音》1984年一经播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并获第四届“飞天奖”一等奖。
评委会的评语是:“该剧反映了当前企业管理急需改革的重大问题,热情地讴歌了站在改革前列的新型企业家形象。
编导以报告文学体的独特风格,生动地表现了时代精神,在艺术形式上有新的探索和突破。
”作品以女记者的主观视点和画外音为剧情的联结线。
记者耳闻目睹,所见所闻所感,朴实无华,极具生活实感,其实凝聚着编导的艺术构思和一番心血。
女记者的采访,主要集中在厂长身上。
她目标明确,
敏于观察,善于发问,确有一套捕捉信息的本领,从不同侧面、多种角度对厂长搜奥探奇,最终完成了对于厂长形象的整体把握。
在剧中,女记者是采访者,是见证人,是评论家,通过她在生活一线的采访,形成鲜明的纪实风格。
她的“主观镜头”所向,正是编导者想告诉观众留意的地方,也是理解人物的关键所在;她的“画外音”所感所议,正是画龙点睛之处,饱含哲理,是“形象化的政论”,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品格。
2016年北影考研-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笔记
九、民俗与民族文化文化表现与民俗展示,在进入意识形态领域后,往往会产生出程度不同的矛盾与对立。
这里我们看一下日本影片《楢山节考》。
信州深山中的一个小村子,由于赤贫,沿袭下来一种抛弃老人的传统:所有活到70岁的老人,都要被家人丢弃到楢山上。
年已69岁的阿玲婆离上楢山的日子已不远,可身体还结实,因此很苦恼,有意在石磨上磕掉两颗门牙。
她还一直为长子辰平担心,怕他像他父亲利平一样,因不敢将母亲背上楢山而惹人嘲笑。
一天,阿玉作为续弦来到辰平家。
阿玲婆和辰平都很喜欢她。
长孙袈裟吉娶了雨屋家的女儿。
雨屋家因偷众人的土豆而全家被活埋。
阿玲婆教会阿玉捉鱼的办法,说通阿金与次子利助过了一夜性生活,然后来参加送她上楢山的仪式。
拂晓,辰平背着妈妈攀上了楢山的山路。
山上白骨成堆。
到了山顶,辰平依依不舍地告别妈妈,返回村里。
天上飘下大片大片的雪花儿,阿玲婆在楢山大雪中平静地等待着死亡。
影片编导像写一篇人类学论文一样构想和拍摄了这部影片。
信州山中的外景地,一个个用“手工”精心拍摄的镜头,通贯全片的人的生活镜头和昆虫的生活镜头的交叉蒙太奇,演员极讲究的内心紧张外表松弛的表演,山间特有的动效和村民即兴哼唱的谣曲,为影片写实风格的实现,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
纯客观的叙事视角,像一只放大镜,对准楢山的山脉、山坳、山村和山民的风俗,逐一进行仔细冷静的考察和审视。
编导不动声色地注视着镜头前的人类生活,就像在研究一块古生物化石或原始生物标本。
影片开头,摄影机越过绵绵群山,将观众从现代文明中带出,渐渐俯临山坳中的一个小村落。
村子被白雪覆盖着,充满原始的寂静。
一幢茅屋外,袈裟吉和弟弟背对镜头,在雪天中撒尿。
之后,两人被冻得“咝咝哈哈”地朝屋里跑。
摄影机就这样把观众领进了由阿玲婆、辰平、利助、袈裟吉等人组成的家庭。
围绕着年老但仍健康的阿玲婆上楢山的问题,一家祖孙三代的生存和绵延的生活场景依次展开。
围绕着阿玲婆一家,整个山村的生活和习俗一一呈现。
影片结尾,阿玲婆在楢山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迎接死亡,送她上山的辰平回到家,袈裟吉在唱着自编的歌谣:“上楢山的日子下大雪、树墩家的阿玲好福气……”镜头从这幢茅屋拉起,缓缓地越过白雪飘飘的群山,把观众送回现代文明中去。
北京电影学院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 参考书目
艺术与哲学关系:用理性方式去把握情感。
艺术——感性哲学——理性双希文化传统奠定西方艺术走向。
西方重认识论,逻辑实证,种属差异,层级,灵与肉的二元对应。
哲学中——以无为本道,无,理气宋元话本后更重再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在初始阶段混为一体,都是对日常情感的超越,都不止理性判断结果。
宗教的积极作用:1、原始宗教是原始文艺的发源地,壁画,神话,歌舞2、提供思想营养,精神动力3、形成浪漫主义文化传统,宗教的人文呈现提供借鉴。
4、为艺术理论提供新视点理论。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1、艺术的最高境界——美善合一(中国)2、“内圣外王”“立德,立功,立言”3、道德评价不能代替审美评价艺术与科技的关系:1、科技提供新的传播工具,技术手段(广播、电视电影)2、媒介的多样性影响人们的接受能力(电影,VCD)3、现代的工具理性,科技理性的压制艺术四要素:1、创作艺术的主体性问题:艺术家的自觉能动意识。
商业化文化思潮对主体性的压制。
文革集体化对主体性的压制。
艺术的创造过程:体验——构思——传达刘勰的《文心雕龙》“以意称物,情以物迁”“以文逮意,辞以情发”创作过程:农夫和厨师的职业统一艺术积累,体验,深化表达过程。
物——意——言——相统一移情:德利普斯“美感不在对象,而在主体的生命灌注”形象思维:灵感——顿悟式突如其来的状态集体无意识:潜在性,生理进化,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心理积淀。
文化心理结构——审美意象(创作构思中产生)艺术流派,艺术风格(区别)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语言——形象——意蕴物境——情境——意境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这是中国古典最核心的审美范畴。
大中华审美理想集中体现。
“远——古——高——逸”“能品何品,神品逸品”“象外之象,韵外之韵,味外之旨”。
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笔记
英雄文化观念的转变是从几个方面进行的。
首先是人情化。
黄健中在谈到《小花》时说:作品“既不是军事科教片,也不是某一辉煌战役的纪录,也不具有表现某一战略战术思想的任务”,“它只是通过三兄妹的命运,谱写了一曲革命战争的抒情曲。
只有大胆触及战争中的人的命运和情感,才有可能使这部影片出现新的突破”。
正因为作品是从人情和人性的角度来透视战争,促发了新的英雄观念的萌芽。
英雄观念的人情化必然涉及到对人情的具体表现,一旦进入这个过去少有人问津的领域,英雄形象的内心世界便可以得到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展示。
《天山行》、《陆军见习官》、《战争让女人走开》等作品,都在这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
其次是世俗化。
这一转变意味着“世俗型”的英雄不再像“革命型”英雄那样只是作为政治与道德的工具和革命战争的符码体现被神化和偶像化的,他们本身也是世俗凡人,有七情六欲,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实实在在的。
《高山下的花环》将英雄请下了神坛,让他们走入了世俗社会。
《索伦谷的枪声》、《道是无情胜有情》和《和平年代》等作品中出现的英雄,无论在战争岁月或和平年代,都是普通平常的底层青年,但在牺牲自己还是享受自己之间,却作出了与“革命型”英雄同样的选择,只是他们将献身的选择建立在了人主体意识的强化和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之上。
世俗使他们更贴近生活,并产生出更强的感情冲击力。
再次是知识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批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军人出现了,在《雷场相思树》、《陆军见习官》和《十五的月亮》等作品中都塑造了这类英雄。
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现代意识,是新一代军人中的佼佼者,这又使他们要承受比普通士兵更为严峻的生死考验。
他们对于战争和生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于敌人的仇恨并非来自于自身的处境,战争并不是他们的必需,而是受主体意识支配的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欲望。
这种转变让我们发现“人”是战争的主体,每位英雄都在不同的侧面体现着自己对战争的一种独特感受、理解和把握,从而借战争这一媒介来揭示英雄内心世界中真正的自我。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导演剧作考研重点笔记资料汇编考试大纲北影.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1【导演系】院系:导演系研究方向名称:电影导演剧作研究方向介绍:电影剧本创作是电影导演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在系统地学习导演创作方法和创作理论之后,本方向着重于如何结合实际的制作条件, 创作或修改剧本 , 强调剧本创作中的“ 可拍性”和变通。
业务课二名称:故事片导演创作及理论业务课二介绍: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导演创作能力,了解导演工作的基本原则及创作手段, 了解电影史上的著名导演及其对电影创新的贡献。
能判断剧本的核心任务,完成导演创作构思及实施导演构思的具体方案。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赵彬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2《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认识电影》 (美路易斯 .贾内梯著《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重点内部资料题材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题材指文艺作品描写的对象和内容的分类, 如农村题材、工业题材、知青题材、爱情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等。
狭义题材则指作家、艺术家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出来并经过集中、提炼、加工,写进文艺作品中用以构成艺术形象、表现主题思想的具体生活材料; 在题材问题上我们一贯主张是:既提倡重大题材,又主张题材的多样化。
所谓“重大题材”, 是指那些能够直接反映时代精神、国计民生、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课题,比如爱国主义、民族解放、人道主义、英雄精神、改革开放等等。
这些重大题材,不但思想深刻,影响久远,还能引起千万民众的普遍关注, 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文艺作品的认识、教育功能和宣传鼓动作用, 往往需要依靠这类重大题材的作品来承担。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真题选编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真题选编大家好,我是才思教育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笔记,希望对大家考研有一定的帮助。
一、导演创作及理论1、填空(20分)2、论述题:例如,第四代和第五代导演各举一个代表说明他们的艺术特点(30分)张艺谋和谢飞。
3、汪增祺的小说《求雨》改编成电影剧本及导演阐述(70/80分)二、电影剧本命题写作剧本创作题目例如:夏天的午后,一个12岁以下的小孩,铁路。
用这3个元素写个100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就最后一场写分镜头剧本及导演阐述说真的,去年的题量比今年的少多了。
至少有时间发挥。
今年的专业考题发下不到一小时,周围一圈的考生都走光了,人心惶惶的,我觉得自己挺牛逼地竟然硬着头皮,不停写了三个小时,妈妈说替我向耶稣祷告了,我要对的起路费吧,《可可西里》在网上看了,新生代导演一直是上大的研究课题,35分的一道写了一小时左右,回头瞎掰名词解释和解答。
《德拉姆》没看,只是《电影艺术》杂志上登了田壮壮的导演阐述。
翻过。
本专业共253人报名,然后平均每个考场15个人是来投石问路的,第二天才施施然出现在考场,看下卷子就走人。
实考差不多200号人。
1.《姐妹花》的导演是_____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风云儿女》的编剧是_____导演是______3.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的作者_____国家______4.《新女性》是由____公司的_____导演5.《黑社会(龙城岁月)》按照类型片划分,属于_____6.《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引”的词性_____意思是_____7.《战国策•卷十一•齐策四》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
”“谢”的意思_____8.模仿说首次概括总结是由_____在_____书中提出9.除了《骆驼祥子》之外,鲁迅的小说还有_____,_____二,名词解释(8个,一个10分,一共80分)浪漫主义主旋律意识形态大众文化超现实主义跳切强盗片爱情片三,论述(40分)1.结合以前与当下对于“现实主义”的认识,举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18分)2.谈谈你对影视戏剧中“高潮”的认识(12分)3.谈谈你对影视作品中“模式”的认识(10分)影片分析:《求求你表扬我》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纪录片导演创作考研真题 资料笔记整理
【导演系】院系:导演系研究方向名称:纪录片导演创作研究方向介绍:培养专门的影视纪录片导演人才,系统学习纪录片创作手法和相关理论,具有较高的中外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熟练运用纪录片创作基本技能,独立完成纪录片创作工作。
业务课一名称: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业务课一介绍:艺术理论与电影基础理论是对艺术、特别是电影进行综合研究,描述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不仅涉及各艺术门类的学问和知识、在其基础上深度探讨电影艺术的特质和创造规律,而且还是艺术工作者、特别是电影工作者拓展事业、提高艺术品味和创作底蕴的重要思想和观念源泉。
因此,艺术理论和电影基础理论是任何一名有志于电影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
业务课二名称:纪录片导演创作及理论业务课二介绍: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纪录片创作能力,了解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原则及创作手段,了解电影史上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及其创作主张。
能根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据自身的知识准备判断纪录片的题材价值,预测未来纪录片的创作方向及拍摄方法。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赵彬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中国电影史》钟大丰《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学术型)考研重点内部资料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1)动作与姿态。
舞蹈是以人体为媒介的艺术,人体的动作姿态是舞蹈艺术的最基本的元素。
舞蹈又是以人的形体动作来塑造形象的。
人的形体动作就是舞蹈所使用的艺术语言,舞蹈的人的形体动作和造型姿态,处处表现出美的韵律,具有鲜明的形式美特点。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考研经验分享
电视剧《蹉跎岁月》是一曲人物命运之歌,形象地揭示了“岁月蹉跎,人非蹉跎”的哲理意蕴,反映出十年浩劫中一代青年的苦闷和追求、困惑和希望、豪情和友谊,寓哲理于人物命运之中。
《巴桑和她的弟妹们》以新颖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内涵,表现了西藏的历史与现实、永恒与瞬间、古老与现代、文明与愚昧的交融和冲突,将人们“引向一个未知的哲理起点”。
(海明威语)编导以“从容不迫却富有生活同步感的思考节奏,敦促观众思考、探索。
……靠浸润渗透和震荡冲击的结合,靠生动的细节,思想的闪光实现视点的转移”。
在生活的自然流动中完成人生的总体观照。
艺术手法上,注意纪实与造型相结合,真实地再现和表现西藏历史的进程和生活的流动感。
画面的对比度重复感很强,色彩反差大,音响的交叉,服饰的互比,建筑的映照,气氛的烘托等等,有效地增强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岁月刻痕感和时代感。
《太阳从这里升起》展现了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物质文明和古老封闭的牧歌式的农业文明的冲突,预示着落后的自然经济向新的工业文明的嬗变。
在烽火台、古墓旁,一轮太阳正在升起。
大反差的两极化的形象对比是这部作品的画面造型特点。
“一个来自太平洋彼岸的黄发碧眼的美国人会同裹着毛巾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走在一条路上,70多岁的老汉把拾来的可口可乐罐子装进他那曾经装过牲口粪和柴草、不知修补过多少次的破筐子里;印着洋码码的大型机械虎视眈眈地朝着农民们住了几辈子的土窑洞一步步开过去,一切旧的田园牧歌式的平静被打破了,一切从前只有在画上才能看到的东西,在一夜之间扑到眼前。
”(张绍林语)剧中的景物、氛围对比十分强烈:排山倒墙的推土机与蹒跚前行的小毛驴;高耸入云的新楼与黑洞洞的土窑洞;崭新的工程车队同古老的出土文物;龙门吊与烽火台,形成了文化上的鲜明对照,启迪着观众的哲理性思考。
作品不以情节表义取胜,而是着力于挖掘影像表义的内涵,通过画面的排列组合与蒙太奇处理,赋予物体以象征和寓意。
画面的多义性,体现着含蓄与模糊,创造出极大的思维空间让观众去参与,使作品具有极强的意念性的同时,产生出开心启迪的哲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导演创作理论考研笔记
灵感
灵感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它是在一
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灵感的特点,大体有三方面:
(1)突发性、易逝性。
灵感的到来,大多不期而至,出乎意料,来去倏忽,踪影难觅。
古人云“惚恍而来,不思而至”,“其来如风,其止如雨”。
它不择时空环境,也不由人选择,或因一物一事触发而生,或夜梦诱导而发,或来自冥思苦想之际,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恰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它的形成是非自觉的、偶然的,不为人意志所左右的,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因而它又有短暂性,易逝性。
它来的快,去的也快,犹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
若不及时捕捉瞬间的机遇,就会从此消失,故古人把捕捉灵感比作抓逃犯:“作诗火急迫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2)超常性。
从灵感出现后的精神状况来看,它具有专注敏捷,亢奋紧张的特点。
这时,作家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他忘却了身外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于创作之中,情绪高昂紧张,精神专拄充沛,想像敏捷广阔,如痴如醉,忘乎所以,仿佛进人一种超常的“迷狂”状态,西方诗人称之为“可爱的疯癫”。
这时,艺术家的各种知识,
记忆,思想片断被集中而构成有机联系,创作经验、技巧和能力被充分调动起来.人物形象、事件场面顺理成章地纷至沓来,构思中阻塞长久的难题,会瞬间顿悟,迎刃而解。
正像郭沫若就寝前伏在枕上一气呵成,写完《凤凰涅檠》;伏在地面上拥抱大地,写下《地球,我的母亲》。
从灵感的发生与状态看,似乎是人的无意识冲动;但就灵感内容看,它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共同涌流。
(3)独创性。
灵感的功能效应是超常独特,富于创造的。
灵感思维的运动,往往打破常规思维的格局,具有一种特殊的发现功能和表现功能,使艺术家在创作上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许多奇妙不凡的构思.出神人化的描写,隽永闪光的语言,“宛若神助”,最终结晶为新颖独创的艺术作品。
可以说,灵感是艺术创作独创性的催化剂。
灵感对创造性活动有巨大的作用,对艺术创作尤为重要,其作用大致有三个方面: 1开启思路。
灵感能使艺术家创作时茅塞顿开、艺思如潮,出现一种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创作心态。
一些困扰艺术家久难解决的疑题和卡住艺思的关节常常因此迎刃而解,大大提高创作效率。
2激发才情。
灵感令艺术家在创作中全神专注,如痴如醉,废寝忘食,常可调动起艺术家的全部才智、情思,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创作出满意之作来。
3独创新境。
灵感的出现是艺术家审美,b理和意识的爆发,往往伴随有独特的情思、意象和发现,因而带来殃特的艺术表现,产生新颖独创的作品。
总之,灵感是一种超常的特异思维,情绪的紧张度、精力的专注度、思维的敏捷度、思想的自由室、个人心理的独特性等,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通常的心理定势和传统格局被冲破,这正是艺术创造最佳的心理条件,也是产生优秀作品必不可少的契机。
59.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点:
(1)运动的画面
影视是一种动态艺术,它需依靠时间的流动而不断变换空间。
它最富于动作性和场面性,是视象性很强的艺术。
所谓视象性,就是电影以活动的、相互衔接的镜头画面形象作为基本表现手段,主要诉诸观众的视觉,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指出:“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
”“电影的年在是由于画面的不可替代的必要性,由于电影的视觉特性绝对要比电影作为思想或文学容器的性质更为重要。
”在电影的早期,无声电影阶段,视象是电影表现的惟一手段,被称为“活动”的画片;有声电影出现后,电影虽属视听艺术,但视觉形象仍然远比听觉形象来得重要。
影视主要依靠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景物细节等来叙述情节故事,语言对话则处于从属位置。
一般说,影视中话语应当尽量简练,凡是视象画面足以交待明白的内容,语言只会成为累赘。
尤其在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情感的时候,一个眼神的特写,一段抒情的画外音乐,常常胜过于千言万语。
这是影视与戏剧不大相同的地方。
、”
所以,以动的视觉形象来展现故事,依靠运动的画面构成艺术语言,即“蒙太奇”,
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2)重组的时空
影视艺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现时空跨度极其巨大的社会生活和复杂情节,就必须采用种种手段来重组新的银幕时空。
由于影视使用蒙太奇语言与剪辑技术,使得运动着的画面随时可以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界限,进行重新组合,创造一种时空交叉对应效果。
只要影片内容表现的需要,天南地北、古往今来、白昼黑夜……都可以在瞬息之间相继出现在画面上,形成了全新的时空现象,也有人称之为“电影新时空”。
影视时空的重组主要依靠蒙太奇的多样手法。
如平行蒙太奇运用平行发展的手法,把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场合的事件连接起来,交替地出现在银幕上,使剧情发展显得紧凑有力。
对比蒙太奇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或事件紧接在一起,造成强烈的对比。
交叉蒙太奇能造成紧张的节奏。
此外还有象征蒙太奇、复现蒙太奇等等。
这样就使蒙太奇语言格外丰富,使电影拥有再现一切运动形式中的现实世界的巨大能力。
(3)心理的真实
在各门艺术中,影视对于真实性的要求是最高的。
它不像戏剧可以有虚拟性、间离性和夸张化的表演,影视要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呈现在观众眼前i使人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实感。
这种真实感简直达到了如同照相可以纤毫毕露的程度,具有直接诉诸人的视听器官的直觉逼真性。
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认为:“电影按其本质来说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因而也跟照相手段一样,跟我们周围世界有一种显而易见的亲近性。
”摄影机能客观地记录它视野中的一切视觉存在,故而影视形象
最接近客观现实的自然形态。
特别是声音和色彩的渗入,丰富了影视的逼真性。
而运用最新技术手段的立
体声电影、立体电影和全景电影的产生,电脑技术的介入,更把观众带人广阔的立体境界之中,给人以高度直觉的逼真感和视觉冲击力。
当然,逼真性并不是影视的目的,影视的逼真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它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和超越,达到内在真实和外形逼真的统一。
这其中有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的渗入,是对现实的某种装饰和诗化。
而且,影视的逼真是以艺术的假定性为前提的。
影视时空、音响、画面的一切逼真感,都是用丰富的技术手段以及演员表演创造出来的,故实际上是一种虚幻舶逼真,心理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