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级按摩师知识要求——第四章15种按摩手法的施术要领和作用
按摩师操作基本技能
按摩师操作基本技能
按摩师的操作基本技能
一.什么叫手法?
所谓的手法,是指按摩师以已之手,肘,足或肢体的其它部位做着力点,按压在顾客的关节,肌肉,肌腱,经络或腧穴上,按照规定的操作技巧施力,从而达到保健,防病祛病解除疲劳的作用。
1.操作手法要求:揉和、深透、持久、有力、均匀。
揉和:是指手法的操作要自然流利,变换自如,切记粗暴强硬。
深透:是指手法的力度要直达病灶,而不仅是停留在表皮上。
持久:是指手法操作时,不能蜻蜒点水,要有足够的时间。
有力:是指手法操作时要有一定力度,以得气为准。
均匀:是指手法操作时的速度及力度要从始至终保持一致。
2.按摩手法的最高境界:
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3.手法的禁忌症:
A.骨折部位,如某些开放性骨折.
B.皮有破损处,如外伤,烫伤,皮肤病.骨质疏松,老人,女顾客经期要轻做椎间盘前突出者,禁按和踩.
C.严重的心脑肺,肾病变者,如心梗,肺心病,脑血管病急症期。
D.孕妇的腰骶,腹部忌大力按压。
4.按摩过后出现以下症状属正常现象:
顾客有解除疲劳的舒适感,症状减轻;有酸麻、胀、温热感;有的按摩后出现疲劳腹泻,吃的多胃口大开,尿液多黄,肠鸣,呕吐等现象也属于正常的生理反映。
但如果局部出现皮损,瘀血,骨折等属于不正常现象。
感谢您的阅读!。
第四章全身保健按摩操作步骤
1.体位 受术者仰卧位。 2.操作手法 术者以两手拇指 指腹自印堂穴至神庭穴交替进 行抹法,反复 3~5 次,扩展 到前额,如图 4—1所示。 3.操作要领 施术时力度由轻 至重,。
第四第章一章全身礼保仪健与按口摩才操概作述步骤
第四第章一章全身礼保仪健与按口摩才操概作述步骤
二十、揉风池
1.体位 受术者坐位。 2.操作手法 术者一手扶受术者前 额,另一手拇指和食指指腹置于两侧 风池穴处,拿揉 1~2 分钟,然后用 一手拇指指腹推抹风池穴至肩井穴 处,反复 3~5 次,如图 4—20 所 示。 3.操作要领 指拿揉时微微向上 方,使受术者有酸胀感。 4.作用 清热疏风,清头开窍。
第四章 全身保健按摩操作步骤
返回总目录
第一节 全身保健按摩操作顺序 第二节 保健按摩手法在头部、面部的应用 第三节 保健按摩手法在胸部的应用 第四节 保健按摩手法在腹部的应用 第五节 保健按摩手法在下肢前侧的应用 第六节 保健按摩手法在腰背部的应用 第七节 保健按摩手法在下肢后侧的应用 第八节 保健按摩手法在上肢部的应用
第四第章一章全身礼保仪健与按口摩才操概作述步骤
三、抹双柳
1.体位 受术者仰卧位或坐位。 2.操作手法 术者以两手拇指指 腹自攒竹穴推抹至丝竹空穴,反 复 3~5 次,如图 4—3 所示。 3.操作要领 施术时力度不宜过 重,要轻而不浮。 4.作用 散风明目,清脑止痛。
第四第章一章全身礼保仪健与按口摩才操概作述步骤
(B) (A)
第四第章一章全身礼保仪健与按口摩才操概作述步骤
课后作业
1. 头面部按摩手法有哪几种? 2. 头面部按摩手法的要领? 3. 反复实操练习。
返回章目录
第四章 全身保健按摩操作步骤
按摩师培训教程
按摩师培训教程第一章按摩须知一、按摩术的起源在原始社会中,原始人在与野兽博斗中或劳动中,必定有一些外伤,导致发生疼痛,原始人自然地用手去抚摸,逐步收到效果。
人类本能地童复应用一些能够祛病的抚摸手法,经过时间的延续,这些手法得到发展和积累。
约耷几千年前,我国祖先为按摩术奠定了基础,并逐步形成我国的按摩术。
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对按摩术有所记载,其中《素问?异法方宜记》指出:“中央者,其地平以温,……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这说明当时我国已有推拿按摩术,起源地在黄河流域,那时称按摩为按跷,由于操作简单,所以,很快在我国各个时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按摩术的形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文化不发达,所以一些抚摸的手法,形成了早期医疗的雏形。
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以及奴隶社会的形成,在当时医事管理方面,按摩术已成为一科。
夏商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医事有所发展,出现了中药,此时,按摩术与中药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医疗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众多学派医学思想,并对按摩治疗疾病看所记载。
如《韩非子》、《老子》、《墨子》、《史记?扁鹊传》等对按摩术都有记述,并且形成了一些手法。
秦汉时期,中国成为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祖国医学逐步形成体系,推拿按摩也随医学发展而形成独立体系,出现了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它和《黄帝内经》、《华佗别传》等著作记述了十几种按摩手法。
三、按摩术的发展经过漫长的岁月,按摩术在我国逐步得到了发展。
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强盛时期,按摩术也已发展到鼎盛阶段,按摩手法有了大的发展,并且推出小儿按摩的新方法。
在医事制度中,按摩术有专门编制,如隋时太医署设有按摩博士2人;唐代继承了这种制度,《唐六典》记载太医署有按摩工56人和按摩生115人;宋朝医学著作《圣济总录》有独立篇对按摩进行记载,这说明推拿按摩比以前有了新的发展。
明清时期,随着按摩术的发展,保健按摩也取得了进展。
(完整版)保健按摩师培训大纲
保健按摩师培训大纲(初级)一、本课程培训的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要求使受训学员具备所从事职业相适应的职业道德。
熟悉初级按摩师的岗位责任和规范要求,了解保健按摩的性质,中国保健按摩的特点,掌握按摩的禁忌症,熟悉人体肌肉骨骼,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了解保健按摩的基本作用,了解常用按摩介质。
(二)技能要求能规范接待宾客,向宾客介绍保健按摩的基本作用;能独立完成按摩前的准备工作;掌握15种常用按摩手法,掌握一套保健按摩程序。
二、培训要求与内容第一章保健按摩师职业道德与岗位规范培训要求:1、使保健按摩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2、熟悉初级保健按摩师的岗位职责和规范要求3、熟悉保健按摩服务程序培训内容:1、保健按摩师的职业道德2、保健按摩师的岗位职责3、保健按摩师的规范要求4、保健按摩服务程序第二章保健按摩基础知识培训要求:1、了解什么是保健按摩,区别与治疗性推拿的关系2、了解中国保健按摩的特点3、了解保健按摩的适应范围4、掌握保健按摩的禁忌症5、熟悉保健按摩师的操作和个人卫生注意事项培训内容:1、保健按摩概述2、中国保健按摩的特点3、保健控摩的适应范围4、保健按摩的禁忌症5、保健按摩的注意事项第三章中国保健按摩简史培训要求:了解我国自殷商以来保健按摩的发展源流培训内容:中国保健按摩史概要第四章保健按摩的基本作用培训要求:熟悉保健按摩的基本作用,并能向宾客作简单介绍培训内容:保健按摩的基本作用第五章人体解剖学基础培训要求:1、掌握人体主要的骨骼、关节、肌肉2、了解人体重要的内脏器官的位置和主要功能培训内容:1、骨骼2、关节与脊柱结构3、肌肉4、体表标志与定位5、主要内脏第六章经络腧穴学基础培训要求:1、了解经络和腧穴的概念2、熟悉十二经络的名称及其分布规律3、了解十二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关系4、掌握39个常用腧穴的定位,了解其主要保健功能培训内容:1、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2、十二经脉3、腧穴概说4、常用腧穴(1)头面部:1、百会2、神庭3、印堂4、攒竹5、睛明6、太阳7、迎香8、水池9、风池(2)躯干部:1、膻中2、气海3、关元4、大椎5、肩井6、肺俞7、心俞8、肝俞9、脾俞10、肾俞11、八髎(3)上肢部:1、肩髃2、肩髎3、极泉4、曲池5、小海6、内关7、外关8、合谷9、劳宫(4)下胶部:1、环跳2、委中3、阳陵泉4、足三里5、承山6、三阴交7、太溪8、昆仑9、太冲10、涌泉第七章按摩手法培训要求掌握15种常用按摩手法的动作要领培训内容丁氏扌衮法、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揉法、弹拨法、擦法、拍法击法、抹法、搓法、抖法、扫散法、摇法第八章按摩分部操作与全身操作程序培训要求:1、熟悉各部位的保健按摩常用操作法2、掌握一套全身性保健按摩操作程序培训内容:1、头面部、项肩部、腰背部、上肢部、下肢部、胸腹部按摩操作2、全身保健按摩操作程序第九章其他保健按摩术简介培训要求:了解美容按摩、美发按摩、瘦身按摩、沐浴按摩、运动按摩的一般方法与作用。
按摩的作用原理及种类
按摩概述
远古至殷商时期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明代
明代是按摩业重新振兴与再度沉沦的重要时期 明初,太医院恢复了被宋代取消的按摩科,按
摩疗法又得到了重视 1571 年,按摩科再次撤销 1576 年,在张四维《医门秘旨》一书中首次
按摩概述
远古至殷商时期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医学 犹如枯木逢春,欣欣向荣
50多年来,我国按摩推拿医务人员积极开展手法治 疗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组织损伤的研究工作
国内很多省、市、自治区先后办起了按摩(推拿) 训练班及学校,培养按摩专业人员
滑利关节
关节属筋骨范畴,亦需气血的温煦濡养 筋骨损伤必累及气血,导致脉络受损,气滞血
淤,为肿为痛,影响肢体的活动
滑利关节
保健按摩滑利关节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
通过保健按摩手法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消肿祛瘀, 改善局部营养,促进新陈代谢
运用适当的活动关节的手法松解粘连 应用整复手法纠正筋出槽、关节错缝,从而起到滑
肝的疏泄功能,关系着人体气机的调畅,气机条达舒畅, 则气血调和从而不致发生淤滞
按摩的作用原理
促进气血运行 疏通经络 调整脏腑功能 滑利关节 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疏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脏腑,外连 肢节,通达表里,贯串上下,像网络一样地分 布全身,将人体各部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协 调而稳定的有机整体
促进气血运行
人体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无不与气血有关, 气血调和则能使阳气温煦,阴精滋养
若气血失和则皮肉筋骨、五脏六腑均将失去濡 养,以致脏器组织的功能活动发生异常,并产 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按摩师的全身按摩施术技巧
全身保健按摩的主要部位和施术顺序,已在初级按摩师部分有所阐述。
中级按摩师需要在熟练掌握初级按摩师全身保健按摩手法基础上,增加一些手法。
1.头、面部保健按摩程序(1)开天门(2)抹双柳(3)掐鱼腰(4)揉太阳(5)掐四白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甲掐四白穴,以两手拇指指腹自四白穴分推到瞳子髎穴处。
3)要领此手法反复3次,力度要轻,用力均匀。
(6)掐睛明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以两手拇指指甲掐睛明穴,再以两手拇指指腹自睛明穴起经过四白穴、颧髎穴到耳门穴处,进行推摩。
3)要领反复推摩3次,用力轻、缓。
(7)点巨髎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点按巨髎穴,自迎香穴经巨傍穴到颧髎穴处,进行推摩。
3)要领反复推摩3次,用力由轻至重。
(8)推颊车(9)双揪铃铛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与食指揉捏两侧耳部,并向下方揪耳垂。
3)要领向下方牵拉耳垂3~5次,方向不能错。
(10)搓掌浴面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先以两手掌搓热后置两侧面颊部,自下向上经耳前到前额部,进行搓摩。
3)要领用力均匀,反复搓摩10~15次。
(11)分推前额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偏峰置于前额正中线,向两侧分推到太咱穴和头维穴处。
3)要领反复分推,可往返3~5次,用力均匀并有力,如受术者皮肤干燥,可用油性递质;如受术者汗多,可用滑石粉。
可配合指腹搓法于前额左右方向推搓。
(12)推正顶(13)点按百会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或坐位,术者坐于头前或站位。
2)操作术者以拇指指腹点按百会穴,以四指指甲掐四神聪穴处。
3)要领手法由轻到重,按压方向应垂直。
(14)分抹五经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或坐位,术者坐于头前或站位。
2)操作术者以一手扶头部,另一手以拇指指腹自鼻尖的素髎穴向上沿头部中线推摩,经印堂穴、百会穴等,到枕部风府穴处,在沿经各穴可配合点按。
健按摩师技能及相关知识要求
4.2腹部保健按摩
4.2.1能用手掌做揉腹
4.2.2能用双手提拿腹直肌
4.2.3能用拇指点揉中皖、天枢、气海、关元等穴
1.1.11腹部正常人体学相关知识
1.1.2揉、提拿、点揉等手法的施术要领及注意事项
1.1.3中皖、天枢、气海、关元等穴的定位及主要作用
2.1.12运动脊柱的肌肉
2.1.13脊柱主要韧带及功能
2.1.14消化系统概述
2.1.15胃的相关知识
2.1.16大小肠相关知识
2.1.17消化腺的相关知识
2.1.18神经系统的分部
2.1.19脊懿的相关知识
2.1.20脑的分部
2.1.21脊神经
2.1.22脑神经
2.1.23内脏运动神经
2.1.24内分泌系统
4.1.42捏法的定义、分类、操作方法、施术要领与注意事项
4.法的定义、分类、操作方法、施术要领与注意事项
4.1.45振动类手法的定义
职业
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要求
相关认定点要求
及分类
4.1.46抖法的定义、分类、操作方法、施术要领与注意事项
2基础知识
2.1正常人体学基础知识
/
2.1.1人体概述
2.1.2人体的细胞与组织
2.1.3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2.1.4运动系统
2.1.5消化系统
2.1.6神经系统
2.1.7内分泌系统
2.1.8人体其它系统
2.1.9腹部相关知识
2.1.1轴与面的术语
2.1.2人体的基本组织
1.1.11.3生命的三种基本特征
2.2.4藏象学说
按摩师培训教程
按摩师培训教程第一章按摩须知一、按摩术的起源在原始社会中,原始人在与野兽博斗中或劳动中,必定有一些外伤,导致发生疼痛,原始人自然地用手去抚摸,逐步收到效果。
人类本能地童复应用一些能够祛病的抚摸手法,经过时间的延续,这些手法得到发展和积累。
约耷几千年前,我国祖先为按摩术奠定了基础,并逐步形成我国的按摩术。
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对按摩术有所记载,其中《素问?异法方宜记》指出:“中央者,其地平以温,……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这说明当时我国已有推拿按摩术,起源地在黄河流域,那时称按摩为按跷,由于操作简单,所以,很快在我国各个时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按摩术的形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文化不发达,所以一些抚摸的手法,形成了早期医疗的雏形。
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以及奴隶社会的形成,在当时医事管理方面,按摩术已成为一科。
夏商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医事有所发展,出现了中药,此时,按摩术与中药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医疗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众多学派医学思想,并对按摩治疗疾病看所记载。
如《韩非子》、《老子》、《墨子》、《史记?扁鹊传》等对按摩术都有记述,并且形成了一些手法。
秦汉时期,中国成为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祖国医学逐步形成体系,推拿按摩也随医学发展而形成独立体系,出现了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它和《黄帝内经》、《华佗别传》等著作记述了十几种按摩手法。
三、按摩术的发展经过漫长的岁月,按摩术在我国逐步得到了发展。
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强盛时期,按摩术也已发展到鼎盛阶段,按摩手法有了大的发展,并且推出小儿按摩的新方法。
在医事制度中,按摩术有专门编制,如隋时太医署设有按摩博士2人;唐代继承了这种制度,《唐六典》记载太医署有按摩工56人和按摩生115人;宋朝医学著作《圣济总录》有独立篇对按摩进行记载,这说明推拿按摩比以前有了新的发展。
明清时期,随着按摩术的发展,保健按摩也取得了进展。
揉摩法操作方法及要领
揉摩法操作方法及要领
揉摩法是一种常见的按摩手法,可以舒缓身体疲劳、放松肌肉。
下面是揉摩法的操作方法及要领:
操作方法:
1. 准备: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准备好按摩油或乳液。
2. 初步揉摩:用整个手掌揉搓被按摩部位,增加血液循环。
3. 按压揉摩:用手掌、指腹、指关节等部位,以适度的力道进行按压揉搓,顺着肌肉纹理进行按摩,可以交替使用双手或单手进行,增加肌肉弹性。
4. 推拿揉摩:用手指或拇指,以适度的力道沿肌肉纹理推拿揉搓,重点在于点按和提拉,可以促进淋巴循环和排毒。
5. 打圈揉摩:用手指或拇指在按摩部位上画圈揉搓,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放松肌肉。
6. 结束:最后用手掌轻轻按压被按摩部位,以平静心情。
要领:
1. 注意力道:按摩时要控制力道,不宜过猛或过轻,要根据被按摩者的感受进行调整。
2. 注意部位:按摩时应关注疲劳的部位,避免过度按摩某一区域。
3. 注意频率:每次按摩的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5-20分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次按摩。
4. 注意反应:被按摩者应保持良好的配合,给予反馈,以便按摩者进行调整。
5. 注意安全:在按摩时要避免用力过猛,避免按摩到受伤或有炎症的部位。
揉摩法的操作方法及要领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整,可以向专业按摩师学习更多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如果有身体不适或疼痛的情况出现,请立即停止按摩,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按摩基础手法
按摩基础手法第一章基础手法第一节总论一、概述首先要注意教材中对体位、手法起止点、轻重、单向双向、直线弧线、要领、作用(关键词)等的描述,特别是基本手法的相关内容尤为重要。
基础手法(参考《按摩师》教材第二版46—67页,《按摩师》参考书60-68页,《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第二版相关内容):是按摩手法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单式手法。
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单一动作的手法,这些手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手法结合,成为复合手法运用。
常用手法(参考《按摩师》153-237页):本身可以是单式手法也可以是复合手法,根据需要进行了相应调整,在临床运用过程中比较常见,保健按摩套路手法多在此处描述。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和运动规律,我们把基本手法归纳为摩擦类手法、挤压类手法、摆动类手法、振动类手法、叩击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六类,共二十四种手法(《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第二版中24个,实际上有30个手法)。
二、总操作要领1、操作姿势要领:两脚微分、或弓步或马步,着力点尽量靠近身体;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悬腕、掌虚、指实。
2、操作的要求:频率120-160次/分。
持久有力、均匀渗透、柔和连贯。
3、经过穴位要点按。
4、操作时的各种感觉:酸、胀、疼、麻、木、热5、操作后的各种感觉:总的来说就是各种舒服。
6、轻重曲直:上重下轻是最常见的要求。
胸腹多外重内轻,腰背部多外轻内重,上肢外面重内面轻。
还要注意手法操作时的直线、弧线。
握拳手法体壮者实拳,体虚者空拳。
总的来说,耐受力大的就用重手法,小的就用轻手法。
7、注意事项:手指甲不要划伤皮肤。
三、手法变化的规律这是一个没有完整答案的问题。
一个手法根据医生的身体情况特点,病人总的身体情况特点,操作部位的曲度、硬度、耐受力、手法要达到的目的等等诸多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地变化比较好。
完全相同的手法放到不同的部位或穴位上就其新名字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四、手法的好与坏手法是很难分出好与坏的,主要是判断手法变化是否合理。
初级按摩师知识要求部分练习题及答案
初级按摩师知识要求部分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出线空白处1、中国,第一本按摩专著是2、按摩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按摩师在从事按摩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规范。
3、在按摩禁忌症中,妇女妊娠期及月经期均不宜4、躯干部由---组成;上肢部由----组成;下肢部由----组成。
5、在常用人体的方位术语中,上是指---;下是指----;内侧为----;外侧为----。
6、胸骨体表骨性标志有----、-----、-----。
7、----------是颈部脊椎中最高的体表骨性标志。
8、肩胛骨的体表骨性标志有------、------、------。
9、肱骨是-----的体表骨性标志之一。
10、尺骨茎突是------部的体表骨性标志之一。
11、股骨的体表骨性标志是------。
12、成人的骨骼共有--块。
13、根据骨的不同形态分为------、-------、-----、------。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14、骨质分为-------和---------。
15、骨膜对-----------和-----------起着重要的作用。
16、骨髓充满在----的网眼中和-----内。
17、面颅骨由15块骨构成,形成了--------、------、------等面部轮廓。
18、-------是颅骨中除舌骨以外唯一能够活动的骨。
19、-------颈椎上没有椎体和棘突,该椎又叫------。
20、关节基本结构包括一一一、一一一和一一一。
2l、关节辅助结构包括---------、-------、-------和------等。
22、滑膜皱壁起着---------------和---------------的-------作用。
23、关节韧带具有---------------和---------------的作用。
24、下颌关节由颞骨的-----与下颌骨的-----构成。
25、-------关节是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的。
按摩要领和具体手法
按摩要领和具体手法按摩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保健方法,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放松肌肉等作用。
按摩手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手法有不同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按摩要领和具体手法。
1.摩擦:这是最基本的按摩手法之一,可以用双手或指尖来实施。
将双手或指尖放在皮肤表面,以往复轻柔的方式来摩擦。
这种手法适用于帮助加强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放松肌肉尽量。
2.揉捏:用手指腹或手掌来实施,将肌肉或软组织握住,然后通过揉捏、提拉的动作来刺激和拉伸。
这种手法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促进血液循环。
3.敲打:用掌面或指尖轻拍身体表面,以刺激血液循环。
这种手法适用于缓解肌肉疼痛、舒缓痛风等。
4.推拿:用手指、手掌或整个手臂来施压和推动身体表面。
这种手法适用于缓解肌肉疼痛、纠正姿势不良、舒缓关节疼痛。
5.曲张:用双手或指尖来在肌肉和关节周围进行推动和压迫,以改善身体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
这种手法适用于缓解关节疼痛、舒缓肌肉疼痛等。
6.揉转:用手指或手掌实施,将肌肉或软组织握住,然后进行旋转的动作。
这种手法适用于缓解肌肉疼痛、舒缓肌肉紧张等。
7.穴位按摩:通过按摩身体的特定穴位,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每个穴位都有不同的功效,如镇痛、舒缓肌肉、缓解压力等。
在进行按摩时,有一些要注意的要领:1.按摩力度:根据个人需求和反应来调整按摩力度,既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
力度过轻可能无法产生效果,力度过重可能会造成伤害。
2.按摩时间:按摩时间应根据个人需求和身体状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每次按摩的时间在15到30分钟之间是比较合适的。
3.热敷:在按摩之前,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以帮助舒缓肌肉、放松身体。
4.姿势:在进行按摩时,不仅要注意手法的正确性,还要保持良好的姿势。
可坐或躺下进行按摩,以保证按摩的效果和舒适度。
5.交流沟通:在按摩过程中,与被按摩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其反应和需求。
如有不适或疼痛感,应调整按摩力度或方式。
总之,按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身体保健方法,但要注意按摩手法和要领,避免过度按摩或不当按摩造成伤害。
按摩操作手法
8、落枕的施术手法:受术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后,先用揉捏法自枕骨处向大椎方向进行揉捏,以松解痉挛的肌肉,约5~10分钟。点压合谷、肩井、落枕穴,颈部前后活动受限者加大椎穴,左右活动受限者同时点揉天柱穴。然后术者一手托下颌部,另一手固定于枕骨处,稳力向上牵引颈部,停顿5~10秒钟。最后用拍、击、叩三种手法,叩击双侧肌肉,风寒重的患者以拍击为主、力量要作用在浅层,使局部发热。
20、直推法的操作要领是:术者手指、掌或鱼际部位要紧贴施术部位皮肤,用力着实,重而不滞,轻而不浮。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持续,动作要协调,保持与皮肤垂直的一定力度,做单方向直线推法,不可偏斜。用于胸、背、腹部时,要配合呼吸、问歇有序。
直推法的作用是:消积导滞,调经镇痛,消瘀散结,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清醒头、目,开胸利膈。
拍法的作用是:调和气血,营养经络,发散邪气,解痉止痛,消除疲劳。
25、叩法的操作要领是:叩击要持续有序,手腕要灵巧,动作轻快而富有弹性,用力均匀而柔缓,手法熟练者,叩击时可发出有节奏的“啪、啪”声响。
叩法的作用是:通经活络,祛风散寒,舒松筋脉,营养肌肤,安神定智,消除疲劳。
2l、揉法的操作要领是:术者指、掌皮肤与受术者施术部位皮肤相对位置不变,用力轻、柔、和缓,由轻到重,再到轻。动作以顺时针为主,要有节律,速度均匀,以每分钟120~160次为宜,移动要缓慢。
按 摩 手 法
按摩手法一、推拿手法的四大技术要求:柔和、均匀、持久、有力。
手法要求口诀:“蓄腹收臀躯干直,沉肩垂肘手莫翘,柔和为贵均匀施,重不板滞轻不飘,力度变化宽为上,频率改变按需要,力度方向要注意,作用深浅要用脑”。
二、手法、手法要领及作用一)、推法1、平推法分拇指平推法、掌平推法、拳平推法、肘平推法。
手法要领:施术手要紧贴于体表,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推动。
平推法力度较重,着力均匀,平稳着实。
推动速度缓慢。
平推必须直线推动,不可偏斜和跳跃。
作用: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瘀散结,解痉止痛。
2、直推法分拇指直推法、全掌直推法、掌跟直推法、鱼际直推法、肘直推法。
手法要领:术者手指、掌或鱼际部位要紧贴施术部位的皮肤,用力着实,重而不滞,轻而不浮。
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持续,动作要协调,保持一定的与皮肤垂直的力度,做单方向直线推法,不可偏斜。
用于胸、背腹部时,要配合呼吸,间歇有序。
作用:消积导滞,调经镇痛,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瘀散结。
3、分推法指分推法、掌分推法。
手法要领:两手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柔和,协调一致。
术时即可直线移动,亦可沿体作表弧形推动。
作用:调理肠胃,消积导滞,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4、合推法手法要领:术时两手推动合拢动作,用力要均匀,对称而持续。
作用:调和脾胃,理气活血,平衡阴阳,扶助正气。
二)、柔法分指柔法、掌柔法。
手法要领:术者指、掌皮肤与受术者施术部位皮肤位置相对不便,用力轻柔、和缓,由轻到重,再到轻。
动作以顺时针为主,要有节律,速度均匀,一每分钟120~160次为宜移动要缓慢。
作用:调和气血、疏筋活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宽胸理气。
三)、拿法分二指拿法、三指拿法、五指拿法、掌拿法手法要领:拇指与余指对合时着力应对称,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重而不滞,轻而不浮。
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律,用劲要灵活。
拿法刺激较强。
指服着力为拿,指端着力为抠。
作用:疏通经络,调理肠胃,散寒祛邪,分离粘连,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
初级按摩师技能流程套路
一、头面部按摩1.开天门,抹双柳,分推前额。
保健按摩师用双手拇指指腹由宾客印堂穴开始,经前额分别向两侧分抹至太阳穴,力量不宜过重,反复施术5~10次,并顺势在太阳穴按揉数次。
2.推摩眼眶。
用双手拇指按宾客两眼目内毗处睛明穴,然后再以两拇指指腹面自睛明穴起,由内向外,由下至上轻摩眼眶3~5圈,多指按摩眼眶。
3.推摩鼻翼至颧髎。
以两手拇指指腹点按宾客迎香穴30 s,然后自鼻翼、迎香,经巨髎穴推至颧髎穴,反复3~5次。
4.推抹水沟至地仓。
双手拇指指腹自宾客水沟穴推抹至地仓穴,反复3~5次。
5.轻摩下颌至颊车。
双手多指指腹轻摩宾客下颌至颊车,反复3~5次。
6.轻揉颊车至太阳。
双手食、中、无名三指并拢,以中指指腹为主,自宾客颊车穴轻揉至太阳穴,反复3—5次。
7.按揉五经,点揉印堂至百会。
一手拇指指腹自宾客印堂穴起,点揉至百会穴,反复3~5次。
其中可重点点揉印堂、神庭、百会穴各30 s。
双手拇指可交替进行。
8.点揉攒竹至百会。
双手拇指指腹自宾客攒竹穴起点揉至百会穴,反复3~5次。
其中可重点点揉攒竹、百会各30 s。
9.梳理头皮。
双手十指略分开,自然屈曲,以指尖或指腹梳理宾客头部(上午用指尖,下午用指腹),并双手交替搓动,如洗头状。
反复操作数次,时间约2~3 min。
10.勾压风池、风府穴。
双手中指指端勾压宾客风池穴(双穴),单手中指指端勾压风府穴各1~2min,压后缓揉数下,反复操作2~3遍。
11.轻揉耳廓。
两手拇指与食指指腹揉捏宾客两侧耳廓1—2 mjn,并向下方牵拉耳垂3—5次。
12.推桥弓。
手掌大鱼际或食、中指延胸锁乳突肌至上而下做推法,各10次。
二、胸腹部按摩1.掌根按压双肩。
双手掌根同时按压宾客双肩5~6次。
2.分推胸部至两胁。
双手虎口张开,拇指与余四指抱定宾客胸廓,自正中线向两侧分推至腋中线,由上至下3~5次,对女性宾客分推时应避开敏感区。
3.全掌揉腹部。
宾客双膝屈曲,腹部放松,按摩师叠掌轻揉宾客腹部,先揉脐周,然后顺时针揉全腹,时间约为2—3 min。
常用的13种按摩手法-一学就会
常用的13种按摩手法-一学就会1按法操作方法:以掌根、拇根或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垂直向下按压。
常与揉法配合,称“按揉”。
要领:①按压时逐渐用力。
②作用于背部时,随被按摩者的呼气向下按压,瞬间用力。
2揉法操作方法:①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全身各部位。
②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腰背、腹部。
③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面部。
要领:①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如前臂带动腕、掌做掌揉法。
②着力部位要吸定穴位,带动深层组织。
③压力均匀,动作协调有节律。
3推法操作方法:①掌推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背、胸腹、下肢部。
②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肌腱部。
③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
要领:①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②推时手指在前,掌根在后。
③速度均匀。
4摩法操作方法:以掌面或食、中、环、小指指面附着于施术部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移动摩擦。
要领:①上肢和腕掌放松,轻放于穴位上。
②动作缓和协调,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
5擦法操作方法:①掌擦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②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上肢、颈肩部。
要领:①擦动时应直线操作,不可歪斜。
②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
③动作要连续,速度均匀且快,往返距离尽量拉长。
6拿法操作方法: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作用于施术部位,进行有节律地提捏,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肩、四肢部。
要领:①前臂放松,手掌空虚。
②捏拿时,方向与肌腹垂直,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指间关节不动。
③动作连贯,用力由轻到重。
7捏法操作方法:①三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背伸,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皮肤,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
按摩手法基本原则与要求解析
按摩手法基本原则与要求解析按摩手法基本原则与要求解析引言: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它通过运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对人体进行刺激和按摩,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缓解疼痛等效果。
然而,想要达到良好的按摩效果,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则与要求。
本文将对按摩手法的基本原则与要求进行解析,并分享我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基本原则与要求的背景和意义(为什么要遵循基本原则与要求)1. 保证安全性:按摩时,保障受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原则,避免受伤的发生。
2. 提高按摩效果:正确的手法和技巧能够增加按摩的效果,使受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3. 保持舒适感:按摩应该让受者感到舒适和放松,而不是带来疼痛或不适。
二、按摩手法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 力度适中:按摩力度应该适中,不过分用力以免伤害受者的组织和器官。
按摩时要结合受者的反应来调整力度。
2. 方向一致:按摩手法应该方向一致,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
按摩时要遵循经络的走向,确保按摩的效果最佳。
3. 节奏韵律:按摩时应该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以提高按摩效果。
过快或过慢的按摩都会影响效果。
4. 用力均匀:按摩时用力要均匀分布,不应该集中在某些部位,以免造成局部过度刺激。
5. 综合运用:按摩手法应该综合运用不同的技巧和手法,根据受者的需要进行选择。
可以采用揉、拍、推、拉等手法,以满足不同的治疗效果。
三、按摩手法的进阶探讨1. 学习基本手法:在掌握基本手法和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学习更高级的按摩手法,如经络按摩、穴位按摩等。
这些手法可以更准确地作用于特定部位,产生更明显的效果。
2. 按摩部位的选择: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按摩手法和技巧要求。
需要根据受者的症状和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按摩部位,并运用相应的手法。
3. 按摩的时间和频率:按摩的时间和频率也是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
需要根据受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来确定按摩的时间和频率,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结与回顾:按摩手法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是保障按摩效果、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感的重要依据。
按摩的基础手法
按摩的基础手法按摩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身体疗法,通过手法的运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按摩的基础手法包括揉捏、推拿、按压、推动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手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作用。
1. 揉捏:揉捏是指用手指、掌心或拇指对肌肉进行持续的揉捏和压迫,以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
操作时,可以先用手指轻轻揉捏,然后逐渐加大力度,以达到舒缓肌肉的效果。
揉捏可以消除疲劳,放松肌肉,促进新陈代谢,有效改善身体状况。
2. 推拿:推拿是指用手掌或掌根按摩身体的特定部位,通过推动、按压、挤压等手法,刺激经络和穴位,达到调整气血流通的效果。
操作时,可以利用手掌的力量,配合适当的摩擦和揉动,按摩背部、腰部、颈部等局部,以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
3. 按压:按压是指用手指或拇指对身体特定的穴位进行按压,以达到调整身体功能的作用。
操作时,可以用适当的力量,对穴位进行持续的按压,每次约30秒至1分钟,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4. 推动:推动是指用手臂或手掌对身体的肌肉进行推动,以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操作时,可以用手臂的力量,配合适当的摩擦和推动,沿着肌肉纹理的方向进行推动,可以起到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的效果。
按摩的基础手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
在进行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环境舒适:按摩时要选择安静、温暖、通风的环境,营造舒适的氛围,有助于放松身心。
2. 姿势正确:按摩师和受按摩者的姿势要正确,保持身体的舒适和稳定,避免受伤或不适。
3. 适度用力:按摩时要注意用力的适度,避免过度用力或过轻用力,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或效果不佳。
4. 气氛轻松:按摩时可以播放柔和的音乐,创造放松的氛围,有助于身心放松。
5. 饮食调理:按摩后要注意饮食的调理,避免过饱或过饿,适当补充水分,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按摩的基础手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身体疗法,通过揉捏、推拿、按压、推动等手法的运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改善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15种按摩手法的施术要领和作用第一节推法定义:术者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受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或孤形移动的方法,称为推法。
分为平推法、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等。
一、平推法平推法是推法中着力较重的一种手法。
1、手法操作(1)拇指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沿经络循行或沿肌肉纤维走行方向推进,可于穴位处配合缓和的按揉动作,反复操作数次。
(2)掌平推法术者以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以掌根为重点,向一定方向推进,可用双手重叠增大力度做缓慢的推进。
(3)拳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握拳,以第二、三、四、五指指间关节部着力,沿肌肉纤维方向缓慢推动,此法是平推法中刺激较强的手法。
(4)肘平推法术者屈肘,以鹰嘴突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与肌肉纤维方向平行的缓慢推移,是平推法中刺激最强的一种。
2、手法要领施术手要紧贴于体表,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推动。
平推法用力较重,着力要均匀,平稳着实。
推进速度宜缓慢。
平推法必须直线推动,不可偏斜和跳跃。
术前施术部位宜涂抹少量油性递质,以保持皮肤滑润,避免损伤皮肤。
3、作用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瘀散结,消食导滞,解痉止痛。
注:平推法与擦法有相似之处,都是直线运动,但平推是隼向运动,对体表压力较大,速度亦较慢,不要求皮肤出现潮红和温热。
二、直推法术者用指或掌按压在体表受术部位上,进行直线推移,叫直推法。
1、手法操作(1)拇指直推法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受术部位,沿经络方向或肌肉纤维平行方向,保持一定压力的单方向推动,是按摩起始和结束的手法。
(2)全掌直推法术者以全手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五指微分开,腕部挺直,以单掌、双掌或双掌重叠加力做单方向推动的手法。
(3)掌根直推法术者手腕上跷,适度背屈,五指伸直,用单手或双手掌根着力于施术部位直推的方法。
如需加力可双掌重叠。
(4)鱼际直推法术者五指并拢,手腕伸直,以大鱼际小鱼际为中心,肘部灵活屈伸,以鱼际着力向前推动。
如需增加力度,可以另一手压于施术手上。
(5)肘直推法术者屈曲肘关节,以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沿经络或肌肉纤维走行方向进行直线单方向推动。
此法是直推法中刺激性最强的手法。
2、手法要领术者手指、掌或鱼际部位要紧贴施术部位皮肤,用力着实,重而不滞,轻而不浮。
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持续,动作要协调,保持一定的与皮肤垂直的力度,做单方向直线推法,不可偏斜。
用于胸、背、腹部时,要配合呼吸,间歇有序。
3、作用消积导滞,调经镇痛,消瘀散结,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清理头目,开胸利隔。
三、分推法术者以两手拇指或多指,按压在施术部位,向两侧相反方向,分开推动的方法叫分推法。
1、手法操作(1)指分推法术者以双手拇指或多指,按压在施术部位,向两侧相反方向推动,叫指分推法。
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2)掌分推法术者以双手掌部,按压于施术部位,自内向外,沿相反方向,同时分别推动的方法,叫掌分推法。
此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2、手法要领两手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柔和,协调一致。
术时即可直线移动,亦可沿体表作弧形推动。
3、作用调理肠胃,消积导滞,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四、合推法术者以两手指或两掌,从两个不同方向,位置相对地向中间点汇拢推进,称为合推法。
1、手法操作合推法的手法操作和要求与分推法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此法多用于头部、胸腹部。
2、手法要领术时两手推动合拢动作,用力要均匀,对称而持续。
3、作用调和脾胃,理气活血,平衡阴阳,扶助正气。
第二节拿法定义: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合,呈钳形,持续而有节律地提拿施术部位的肌筋的方法,叫拿法。
是保健按摩常用的手法之一。
一、手法操作1、两指拿法术者以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于施术部位,并做持续而有节律的拿提动作。
此法常用于头颈、肩及四肢。
2、三指拿法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对合,相对用力于施术部位,并做持续而有节律的拿提,叫三指拿法。
此法用于颈项、肩背、腰及四肢。
3、五指拿法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于施术部位,并做持续而有节律的拿提,叫五指拿法。
4、掌拿法术者以掌心紧贴施术部位,进行缓慢拿揉动作的手法,叫掌拿法。
二、手法要领拇指与食指对合时着力应对称,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重而不滞,轻而不浮。
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律,用劲要灵活。
拿法刺激较强。
指腹着力为拿,指端着力为抠,应以区别。
三、作用通经活络,散寒祛邪,顺气活血,调节胃肠,分离粘连,缓解痉挛,止痛开窍,开导闭塞,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
第三节按法定义:以手指、掌的不同部位或肘尖,置于经穴或其他部位,逐渐用力加压的手法叫按法。
按法与压法在操作上极相似,压法在时间上和力度上分别较按法长和大。
一、手法操作1、指按法以拇指指腹或食、中、无名指指腹,按压体表的施术部位的方法,叫指按法。
指力不足,可用另一手拇指重叠按压,叫指腹按压,又称压法。
如以指端按压,则称指端按法。
食指屈曲,以指背按压,则称为屈指按法。
2、掌按法术者腕背屈,以掌根、全掌或鱼际部位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按压的手法,叫掌按法。
按压后要。
稍停留片刻,再重复按压谓之“按而留之”,使按压既平稳又有节奏。
按压时可双掌重叠,身体前倾,借助体重增加力度。
3、肘按法以肘尖代替指和掌,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按压的手法,叫肘按法。
二、手法要领垂直按压,固定不移,由轻到重,稳而持续,忌用暴力。
三、作用疏松肌筋,温中散寒,理筋正复,调和气血。
第四节点法定义:以指端、肘尖或屈曲指关节突起部位,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按而压之,戳而点之,称点法。
一、手法操作1、拇指端点法术者以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桡侧面,用拇指端点压施术部位。
向下点压时拇指指腹紧贴食指中节桡侧,以免因用力而扭伤拇指间关节。
2、屈拇指点法术者拇指屈曲,拇指端抵住屈曲食指中节的外侧缘,用拇指指间关节突起部的桡侧。
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点按。
3、屈食指点法术者屈曲食指,与其他手指相握,用食指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分点压施术部位,术时可用拇指末节内侧缘紧压食指指中部,以增加力度。
4、肘尖点法术者屈曲肘关节,以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点按。
此法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和肥胖者。
肘尖点法为强力点法。
二、手法要领垂直用力,固定不移,由轻到重,稳而持续。
点法是由按法衍化而来,具有着力点小,刺激强,操作省力,着力深透的特点,术中切忌暴力施术。
三、作用通经活络,消积破结,调和阴阳,消肿止痛,点血开筋,补泻经气,解除痉挛,祛散风寒。
第五节拨法定义:以指端或指腹部,深按于施术部位,按压到一定深度后,待有酸胀感时,再做与肌纤维(或肌腱、韧带)或经络成垂直方向的拨动(如弹拨琴弦状)的手法,叫拨法。
一、手法操作1、拇指拨法术者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分开扶持体表固定,屈伸拇指掌指关节,向左右拨动施术部位的肌肉或肌腱等。
此为轻手法。
以拇指伸直,其余四指握拳,食指桡侧抵于拇指掌面,用腕或肘部摆动屈伸,带动拇指拨动肌肉肌键部位。
此法为重手法。
2、单指拨法以食指微屈曲,拇指与中指抵于食指端关节处加强力量,进行指拨穴位。
或以中指伸直,拇指食指捏住中指未节,加强中指拨动力量,进行指拨穴位。
3、多指拨法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同时拨动施术部位。
此法多用于腹部。
4、弹拨法术者多以食指指端着力,拇指、中指捏住食指2~3节间,着力将食指插入肌筋间隙或起止点,由轻到重,由慢而快,轻巧、灵活的弹拨,如弹琴弦。
5、肘拨法对于肌肉发达、丰富者,术者指拨力度不够时,可以肘尖置于施术部位,来回左右拨动。
此法多用于腰、臂及大腿部。
二、手法要领拨时手指要按住施术部位筋或腱进行拨动,不能与皮肤产生摩擦,要实而不浮,透达深处,用力由轻到重,均匀和缓。
一定要拨动2~3次。
三、作用解痉止痛,疏理肌筋,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炎镇痛,解除粘连。
第六节摩法定义:以手指或掌贴附于体表施术部位,有节律地做直线或环行摩擦的手法,称摩法。
一、手法操作1、指摩法术者手指并拢,指掌部自然伸直,腕微屈曲,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的中节和末节指腹贴附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做直线或环旋摩动的手法,称指摩法。
此法适用全身各部位。
2、掌摩法术者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放松,贴附于施术部位,以掌心和掌根为着力点,在腕及前臂带动下,持续、连贯、有节奏地环转摩动,叫掌摩法。
此法用于腰背部及胸腹部,如脐周围摩。
二、手法要领摩动时要压力均匀、一致,动作轻柔。
指摩宜快,约每分钟120次。
掌摩稍重、缓,以每分钟100次为宜。
摩法可做顺时针摩动或逆时针摩动,以顺时针为主。
“顺钟摩为补,逆摩为泻”,“急摩为泻,缓摩为补”。
三、作用宽胸理气,健脾和胃,疏散风寒,活血散瘀。
第七节揉法定义:以指掌吸定在施术部位,进行左右、前后的轻柔缓和的内旋、外旋,转动、带动肩部皮下组织的手法,叫揉法。
揉法与摩法有相似之处,摩法着力轻,不带动肌肤,揉法则着力较重,操作时带动局部肌肤筋脉。
一、手法操作1、指揉法以指腹吸定在施术部位,着力作轻柔、和缓的旋转揉动,带动皮下组织。
指揉法分为拇指揉法:以拇指进行旋转揉动。
此法着力均匀、连贯,由轻而重,逐渐扩大范围,旋而不滞,转而不乱,揉而浮悬,动作深沉,作用面积小而集中;以食指、中指进行操作,称二指揉法;以食、中、无名指进行操作,称三指揉法。
2、掌揉法以掌根或鱼际部位吸定于施术部位,腕部放松,肘为支点,前臂旋转摆动,带动腕部做轻柔和缓旋揉。
称掌揉法。
掌揉法因手作用的部位不同,又分为鱼际揉法、全掌揉法和掌根揉法。
鱼际揉法;以鱼际部位吸定施术部位,持续进行揉动,也可紧揉、慢移的操作,常用于头、面、肩背部;以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揉法,叫全掌揉法,既可吸定一处,又可边揉边缓慢移动,常用于腹部;以掌根着力进行揉法,称为掌根揉法,主要用于腰臀部。
二、手法要领术者指、掌皮肤与受术者施术部位皮肤相对位置不变,用力轻柔、和缓,由轻到重,再到轻。
动作以顺时针为主,要有节律,速度均匀,以每分钟120~160次为宜,移动要缓慢。
三、作用调和气血,疏筋活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松肌,消肿止痛,宽胸理气,消食导滞。
第八节搓法定义:搓法是两手对揉动作,操作时双手挟住肢体,相对用力,作方向相反的快速揉搓并同时做上、下方向往返移动。
一、手法操作1、拇指搓法以手拇指于施术部位,对称用力,交叉搓揉,术时顺经络为补,逆经络为泻。
2、掌搓法术者双手分别合抱肩部前后,相对用力,一前一后,相对揉搓,边搓边下移到腕部,再自腕部搓移到腋下。
掌搓法亦可以双手平放腰骶部两侧腰肌上,做用力方向相反的上、下斜行的往返搓动。
二、手法要领双手用力均匀、深透,方向相反。
搓揉动作要快,移动要慢。
挟持肢体不可太紧。
术时腕关节要放松,使动作灵活、连贯。
搓法是按摩的辅助手法,常在按摩结束前使用。
三、作用疏筋通络,调和气血,疏肝理气,祛瘀散寒,解痉止痛。
第九节理法定义:以双手拇指或一手拇指、中指、食指沿受术者肢体经络循行部位,或指、趾腱等处施以挟持捋理的方法,称理法,又称缕法、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