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文言文用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词性和语法功能,从而产生新的意义和用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1. 名词动用:名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表示动作或行为。
例如:“一狼洞其中”(《狼》),“洞”原本是名词,在这里表示“打洞”的动作。
2. 形容词动用: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表示动作或行为。
例如:“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和“远”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表示“亲近”和“疏远”的动作。
3. 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表示事物或行为的名称。
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和“入”原本是动词,在这里表示“出产的东西”和“收入的东西”。
4. 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状态、方式、工具等。
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原本是名词,在这里表示“用箕畚”的方式。
5. 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和“劳”原本是形容词或动词,在这里表示“使……痛苦”和“使……劳累”的意思。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如动词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夫子式.而听之。
(礼记·檀弓下)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左传成公三年)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初中最全文言文虚词用法 例句含翻译
文言文常用虚词1.之(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
《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
《曹刿论战》)2.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①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假如太尉认为我是个可教之才而不吝赐教,那就是我的福气了。
《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
《岳阳楼记》)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认为大王手下的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种做法一样。
《公输》)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①公将鼓之(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很久,狼好像闭上了眼,神情十分悠闲《狼》)③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何陋之有(这有什么简陋呢《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但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满井游记》)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岳阳楼记》)②北顾黄河之奔流。
(《上枢密韩太尉书》)(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常用有在意,能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独回答。
包括名、、形容、数、量、代六。
掌握常文言的用法及意,是提高文言文能力的关。
1.安(1)安闲。
例:死于安 (《生于患,死于安》)(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也(《曹》 )(3)怎么。
例:燕雀安知之志哉(《涉世家》 )(4)安,平定。
例:雨不安如山(《草屋秋所破歌》 )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够(《生于患,死于安》)(2)副,常与“不” 用,“ ⋯⋯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 )/曾不盈寸 (《核舟》 )(3)曾。
例:相遇何必曾相(《琵琶行》 )(4)同“ ”,重叠。
例:胸生曾云(《望岳》 )3.从(1)跟,随。
例:从(《曹》 )/隶而从者 (《小石潭》 )(2)学。
例:其善者而从之(《。
述而》 )(3)追。
例:溯洄从之 (《蒹葭》 )(4)依从。
例:民弗从也 (《曹》 )(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 )(6)在。
例:吾从北方子梯(《公》 )(7)堂房属。
例:从弟(《从弟》 )(8)向。
例:从之先达叩(《送阳生序》 )4.得(1)能。
例:余因得遍群(《送阳生序》 )(2)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 )(3)同“德”,恩情,感谢。
例:所乏者得我与(《我所欲也》 )(4)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愉悦。
例:悠闲自得 (《童趣》 )(6)获取,得。
例:劣得所(《出表》 )5.道(1)( 正确的 )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 )(2)主,思想,学。
例:益慕圣之道(《送阳生序》 )(3)路。
例:道不通,度已负约(《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地。
例:大道之行也(《礼。
大道之行也》 )(5)德政。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
例: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 )6.当(1)面,着。
例:木当(《木》 )(2)在某个候或某个地方。
例:当余之从也(《送阳生序》 )(3)当。
初中语文文言文句式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句式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句式知识点归纳如下:
1. 并列句:以"而、亦、与、或、乃、且"等词连接的句子,表
示平行或选择关系。
2. 状语从句:用于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等关系的从句。
3. 引导句:例如"故"、"然则"、"于是"等,表示结果或因果关系。
4. 倒装句:将谓语提前或将状语或状语从句提前,使句子结构颠倒。
5. 反问句:用反问的方式来表达命令、禁止、劝告、疑问等意义。
6. 比喻句:用一个意义相近而常见的词或短语来形容另一事物。
7. 对偶句:将词、短语、句型、用典必须对仗韵呼应的文言文样式。
8. 省略句:省略掉主语、宾语、谓语等一些内容,使得句子简练明了。
9. 双关句:使用一个词或短语可以同时表达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含义。
10. 插入语句:在句子中插入一个或多个描述或解释性质的词、短语或句子。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知识点,具体的句式种类和用法还需根据具体的文言文段落来分析和归纳。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
《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
《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6)臣本布衣。
《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
《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
《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文言文小段翻译练习【丑妇效颦】西施病心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如下:
1.名词作动词: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本是名词,这里表示“打洞”的意思。
2.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谓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
尾”中的“箕畚”,表示“用箕畚”的意思。
3.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特
点,如“此皆良实”中的“良实”,表示“善良诚实的人”。
4.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
点,如“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表示“擅长”的意思。
5.动词作名词:动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特点,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和“入”,表示“出产的东西”
和“收入的东西”。
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如“无案牍之劳
形”中的“劳”,表示“使……劳累”的意思。
7.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怎么样”或“以……为……”的意思,
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表示“把……当作宾客对待”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分析。
(完整)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初中文言文语法
初中文言文语法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
例句:吾之家在山下。
改写:我的家在山下。
2、用作连词:连接名词或代词与其修饰语之间的关系。
例句:君子之交淡如水。
改写: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如水。
3、用作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非常”、“极其”等。
例句:此言之不预也,自明之矣。
改写:这话非常不可预料,自己就能看出来了。
二、乎1、用作助词:表示疑问或反问。
例句:君子何不慕乎?改写:君子为什么不崇拜呢?2、用作介词:表示方向、位置、状态等。
例句:乘舟之日,焉得不想?改写:乘船的时候,怎么可能不想呢?3、用作叹词:表示惊叹、感叹。
例句:乎哉!吾道一以贯之。
改写:哎呀!我的道路一直如一。
三、其1、用作代词:表示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
例句:其人已逝,不可复见。
改写:那个人已经去世了,再也见不到了。
2、用作连词:连接名词或代词与其修饰语之间的关系。
例句:其貌不扬,实乃大英雄。
改写:虽然长相平凡,但实际上是个大英雄。
3、用作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很”、“非常”等。
例句:其勇非常,敢于直言。
改写:他非常勇敢,敢于直言。
四、而1、用作连词:连接并列的成分,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知不同也。
改写:君子注重道义,小人注重利益,他们的认知不同。
2、用作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更加”、“更为”等。
例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
改写:有些人虽然有君子的品质,但缺乏仁爱之心。
3、用作助词:表示肯定或强调。
例句:是故君子而不狂也。
改写:所以说,君子是不会放肆的。
代词可以代替人、物或事情。
在代替人时通常使用第三人称代词“他”或“他们”,代替物或事情时使用“它”或“它们”。
例如,“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
”代词也可以用作结构助词,表示定语的标志。
它出现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以译为“的”,但有时可以省略。
例如,“物外之趣:的。
”另外,代词还可以用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初中最全文言文助词用法-例句含翻译
初中最全文言文助词用法-例句含翻译一、前导类助词形式1.兮- 用法:兮为一类表示感叹、疑问、陈述等语气的词,用以引导各种感情。
- 例句:曰:“何以告天?”兮降惩我。
(出处:《左传·襄公三十三年》)- 翻译:说:“用什么方式来告诉天?”却降下了惩罚于我。
2.焉- 用法:焉可以指示地点、时间、方式等含义,用作问句时,常用于反问创造出问句的效果。
- 例句:木之从政,焉有良材?(出处:《诗经·大雅·荡》)- 翻译:从政的人中,哪儿有好的材料呢?3.乎- 用法:乎是一个表示疑问、揭示、标志的助词。
是一种置疑的语气助词。
- 例句:尽心乎思,毋意乎丧。
(出处:《荀子·劝学》)- 翻译:尽心思考,不要有懒散的意思。
二、补充类助词形式1.之- 用法:可表示原因、结果、属关系、目的等意义。
- 例句:不愿媚通于时者,胡可得称乎?(出处:《庄子·外物》)- 翻译:不愿意向时势媚顺的人,怎能称得上是什么呢?2.耶- 用法:用于疑问句末,它是句末助词的一种,用以征询对方的同意或征询对方的看法。
- 例句:尘垢变奇观耶?(出处:《庄子·故事》)- 翻译:尘垢变成了奇观是吧?3.者- 用法:用于表达人或事物的特性、状态、身份、职业或所属关系等。
- 例句:不忍她将别者作崇。
(出处:《庄子·人间世》)- 翻译:不能忍受她崇拜别人。
三、结语本文简要介绍了初中最全的文言文助词用法,包括前导类助词和补充类助词的形式、用法以及例句含义翻译。
希望能够对文言文的研究有所帮助。
*注意:以上例句及翻译仅供参考,具体理解还需结合具体语境。
*(800字)。
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一、通假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形容词用作名词。
3、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三、古今异义1、朋: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一般的朋友。
四、一般实词1、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2、愠(yùn):生气,发怒。
3、日:每天。
4、谋:谋划,指办事。
5、忠:尽心竭力。
6、交:结交,交往。
7、信:真诚,诚实。
8、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9、殆(dài):有害。
10、弘(hóng)毅:刚强,勇毅。
11、已:停止。
12、其:大概。
13、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4、欲:想,希望。
15、勿(wù):不要16、施:加。
一、通假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回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二、古今异义1、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是:非独贤者有心也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3、豆: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今义:豆类名称三、重点实词1.欲:想要,喜欢。
所欲:喜爱的东西。
2.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
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
得:得到。
3.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 于:比。
4.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患:祸患,灾难。
6.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7.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的办法。
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
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文言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题目,那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好文言文,下面店铺就给大家带来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
“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二、……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三、……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整理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整理实词1.<形> 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2.<形> 安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动> 养。
《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所安:养生的东西。
)4.<副> 表疑问或反问。
《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可译为“怎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隆中对》:“君谓计将安出?”《马说》:“安求其能千里也?”5.<代> 表处所。
可译为《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哪里”,“什么地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本 1.<名> 根源,起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请循其本。
”2.<副> 本来,原来。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愚公移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比 1.<动> 靠近。
《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动> 比较。
《隆中对》:“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3.<动> 比拟,认为《隆中对》:“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和……一样。
4.<介> 及,等到。
《陈涉世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鄙 1.<形> 鄙陋,目光短浅。
《曹刿论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毕 1.<动> 完毕。
《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
2.<副> 尽;都;全。
《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
《口技》:“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词则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掌握常见实词的用法,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读懂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一、“爱”“爱”在文言文中常见的用法有:1、喜爱,喜欢。
如“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中的“爱”就是“喜爱”的意思。
2、爱护,爱惜。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中的“爱”表示“爱护”。
二、“安”“安”的常见用法有:1、怎么,哪里。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这里的“安”是“怎么”的意思。
2、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表示“安稳”。
三、“被”“被”主要有以下两种用法:1、表示被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被”就是“被”字表被动的用法。
2、通“披”,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这里的“被”通“披”,意思是“穿着”。
四、“本”“本”常见的用法有:1、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中的“本”指本来。
2、根本,基础。
“本末倒置”中的“本”就是“根本”的意思。
五、“比”“比”常见的用法包括:1、靠近,挨着。
“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中的“比”就是“靠近”。
2、比较。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中的“比”是“比较”的意思。
六、“鄙”“鄙”的常见用法有:1、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中的“鄙”指边远的地方。
2、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中的“鄙”表示“目光短浅”。
七、“兵”“兵”常见的意思有:1、兵器,武器。
“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兵”指兵器。
2、军队。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中的“兵”是“军队”的意思。
八、“病”“病”常见的用法有:1、生病,患病。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中的“病”就是“生病”。
2、疲劳,困苦不堪。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七年级上册:《童趣》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论语>十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名词用作状语,时常。
)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山市》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洞:名词用作状语,像洞一样。
)《智子疑邻》天雨.墙坏。
(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其家甚智.其子。
(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七年级下册:《伤仲永》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相待。
)父利.其然也。
(利: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木兰诗》愿为市.鞍马。
(市:名词用作动词,购买。
)《口技》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不能名.其一处。
(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狼》恐前后收其敌.。
(敌:名词用作动词,胁迫、攻击。
)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名词用作动词,從柴草堆中打洞。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穷:名词意动用法,走到……尽头。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志:名词用作动词,作标记。
)未果.,寻病终。
(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得灵异。
)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爱莲说》不蔓.不枝.。
(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节。
)《核舟记》居右者椎髻..仰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140个)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②养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比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兵①兵士行收兵。
(《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并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诚①果真诚如是。
(《隆中对》)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乘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从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旦①日出的时候;早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②第二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殆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堵墙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而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
(《核舟记》)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⑥既而儿醒:时间副词词尾,不译(《口技》)凡①凡是凡所应有。
(《口技》)②总共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方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公输》)③指面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愚公移山》)芳香花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奉①通“俸”,侍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鱼我所欲也》)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负背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更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②古时计时单位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孤①幼而无父的人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之行也》)②封建时代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孤不度德量力。
(《愚公移山》)股大腿屠自后断其股。
(《狼》) 两股战战。
(《口技》)故①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②所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③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固①顽固、固执汝心之固。
(《愚公移山》)②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顾①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②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观①观赏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②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岳阳楼记》)国①国都去国还乡。
(《岳阳楼记》)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故事两则》)②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两章》)躬亲自臣本布衣,躬耕与南阳。
(《出师表》)苟①苟且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②如果苟富贵,勿相忘。
(《陈涉世家》)规①计划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归①归依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②回家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③聚集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过①过于以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②犯错误人恒过然后能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到,经过及鲁肃过寻阳。
(《孙权劝学》)好①美丽,容貌美好鸟相鸣。
(《与朱元思书》)②友好外结好孙权。
(《隆中对》)③hào喜欢,喜爱好为《梁父吟》。
(《隆中对》)号①别号宅边有五棵柳,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②取别号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③命令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世家》④宣称号为张楚。
(《陈涉世家》)河黄河饮与河、渭;河、渭不足。
(《夸父逐日》) 河阳之北(《愚公移山》)恨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患忧患;灾祸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会①适逢,正赶上会宾客大宴:(《口技》) 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陈涉世家》②体会,领会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惠①恩惠小惠未徧(《曹刿论战》)②通“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或①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②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③有的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及①到了及郡下。
(《桃花源记》)②如,比得上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极①尽头,极点此乐何极。
(《岳阳楼记》)②非常初极狭。
(《桃花源记》)集鸟停息在树上沙鸥翔集。
(《岳阳楼记》)计①计算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通计一舟。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②盘算,谋划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世家》)①增加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②益处万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③虚报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假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间①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②参与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③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简①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②选拔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见①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②召见,接见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③拜见子墨子见王。
(《公输》)将①就要;将要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统率;率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陈涉世家》)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隆中对》)③将军,将领将尉醉。
(《陈涉世家》)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隆中对》)津①渡口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尽①完,没有了林尽水源。
(《桃花源记》)②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隆中对》)景日光春和景明。
(《岳阳楼记》)就①完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伤仲永》)②接近,趋向蒙乃始就学。
(《孙权劝学》)③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
(《隆中对》)居①经过居数月。
(《塞翁失马》)②居住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举①举起,抬起举头望明月。
(《静夜思》)②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具①详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②全,都具答之。
(《桃花源记》)绝①极点以为妙绝。
(《口技》)②消失群响毕绝。
(《口技》)③极,很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可①大约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②可以刿曰“未可。
”(《曹刿论战》)怜①爱戴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②爱恋仍怜故乡水(《渡荆门送别》)寇入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公输》)类像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临①面对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到临溪而渔。
(《醉翁亭记》)③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④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出师表》)名①命名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②有名的,著名的有仙则名。
(《陋室铭》)乃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②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③才凡三往,乃见。
羽、飞乃止。
(《隆中对》) 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④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⑤于是,就屠乃奔倚其下。
(《狼》)戚①忧愁,悲伤不戚戚于贫贱(《五柳先生传》)②亲,亲属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①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 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指示代词那、那些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③指示代词这、这片欲穷其林(《桃花源记》)④表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不译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期①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②期望期在必醉。
(《五柳先生传》)③期限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启开,打开启窗而观。
(《核舟记》)且①况且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②将近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③尚且存者且偷生。
(《石壕吏》)穷①走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②生活困难,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③穷尽子子孙孙无穷匮。
(《愚公移山》)趋快走尝趋百里外。
(《送东阳马生序》)去①离开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②距离③除掉入进入,与“出”相对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善善于,擅长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少稍微宾客意少舒。
(《口技》)胜①旧读shēng,能承担,能忍受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②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市①买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②集市东市买骏马。
(《木兰诗》)食①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②吃食不饱,力不足。
(《马说》)③食物百姓孰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使①出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不辱使命》)②命令,派遣,让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唐雎不辱使命》)③假使,假若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适①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
(《满井游记》)②适合,适宜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书①书写乃丹书帛曰。
(《陈涉世家》)②书信家书抵万金。
(《春望》)舒①展开柳条将舒未舒。
(《满井游记》)②伸展,松弛宾客意少舒。
(《口技》)孰①谁,哪个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仔细孰视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属①类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②动词,连接属引凄异。
(《三峡》)③类似神情与苏黄不属。
(《核舟记》)④下属召令徒属曰。
(《陈涉世家》)损①削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②损害满招损,谦受益说①“悦”的古字,愉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②文体的一种爱莲说马说素①白色的素湍绿潭。
(《三峡》)②向来,一向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溯逆流而上沿溯阻绝。
(《三峡》) 溯洄从之(《蒹葭》)汤①热水媵人持汤沃灌。
(《送东阳马生序》)②shāng水大的样子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岳阳楼记》)涕眼泪临表涕零。
(《出师表》)徒只,仅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颓坠落夕阳欲颓。
(《答谢中书书》)亡①逃跑今亡亦死。
(《陈涉世家》)②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