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功山】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牧牛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牧牛山者,在县之东北隅,去城十里。
山不高而林深,泉清而石奇。
登斯山也,可以望云雾之变幻,听松风之萧瑟。
山间有泉,名为“碧云泉”,泉水潺潺,清澈见底。
有石曰“飞来石”,形状奇特,如飞鸟展翅,栖息于山巅。
译文:牧牛山,位于县城东北角,距离城池十里。
山势不高,但树木茂密,泉水清澈,石头奇异。
登上这座山,可以观赏云雾的变化多端,聆听松风的凄凉哀婉。
山中有泉,名叫“碧云泉”,泉水淙淙流淌,清澈见底。
有一块石头叫做“飞来石”,形状奇特,宛如飞翔的鸟儿展翅,栖息在山顶。
注释:1. 牧牛山:指位于县城东北角的一座山,具体名称未提及。
2. 县之东北隅:指县城的东北角。
3. 去城十里:距离县城有十里路程。
4. 山不高而林深:山势不高,但树木茂密。
5. 泉清而石奇:泉水清澈,石头形状奇特。
6. 登斯山也:登上这座山。
7. 望云雾之变幻:观赏云雾的变化多端。
8. 听松风之萧瑟:聆听松风的凄凉哀婉。
9. 山间有泉:山中有泉。
10. 碧云泉:泉名,意为清澈的泉水。
11. 泉水潺潺:泉水淙淙流淌。
12. 清澈见底:水清见底。
13. 飞来石:石头名,形状奇特。
14. 形状奇特:形状与众不同。
15. 如飞鸟展翅:宛如飞翔的鸟儿展翅。
16. 栖息于山巅:栖息在山顶。
牧牛山,地处县城东北,虽不巍峨,却树木葱郁,泉石奇观令人称奇。
登临此山,可赏云雾变幻之景,听松风萧瑟之声。
山间碧云泉清澈见底,飞来石形状奇特,宛如飞鸟栖息山顶。
此山虽不高,却别有一番风味,引人入胜。
古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跟着杜甫去旅行(11):译杜甫纪行诗《泥功山》
跟着杜甫去旅行(11):译杜甫纪行诗《泥功山》
杜甫自秦州到同谷十二首纪行诗的第十一首《泥功山》,是行进在今成县抛沙镇一带时所作。
杜甫一家从草坝下到丰泉村,然后沿着响水河畔一路向东,渡过抛沙河,来到抛沙镇,这里距离同谷县城只有10多里地了。
《泥功山》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
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
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
自译:
青泥河畔路难行,从早到晚陷泥中。
常年泥泞因水患,筑坝挡水劳人功。
避难不畏路途远,却要泥里把命终?
白马溅污变色黑,小儿蹒跚成老翁。
强壮似猿哀身坠,迅捷如鹿力亦穷。
谆谆寄语北来人,此路慎过莫匆匆。
青泥河是流经成县县城的主干流,杜甫沿途经过的响水河、抛沙河属于青泥河的支流。
泥功山位于成县县城西北部的山区,抛沙镇处在泥功山山区河流的下游,这里处在南、西、北三面流水汇聚的低洼地,土质疏松,夏季多雨时经常洪水泛滥、多发泥石流灾害。
冬季虽然雨水不多,但白天冰雪融化后,道路异常泥泞,这让杜甫一家人陷在泥水中,有些寸步难行。
杜甫秦州至同谷十二首纪行诗的写作地点。
同谷县(今成县)县城西部卫星图,抛沙镇处在南、西、北三面流水汇聚的低洼地。
从鸡峰山顶向西看,积草岭(今草坝)比西狭栈道东口高出很多。
从鸡峰山顶向北看,抛沙镇处在泥功山山区河流的下游处。
从鸡峰山顶向东看,从抛沙镇到同谷县(今成县)县城。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翻译【精品】之欧阳术创编
欧阳术创编 2021.02.02 欧阳美创编 2021.02.02《过大孤山小孤山》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
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
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
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
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
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
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
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
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用楼台亭榭稍加装饰,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
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
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
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
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
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
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
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
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抓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古诗蜀国弦·枫香晚花静翻译赏析
古诗蜀国弦·枫香晚花静翻译赏析《蜀国弦·枫香晚花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
其古诗全文如下: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前言】《蜀国弦》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前六句生动具体地描写蜀国山水的特征,后两句讲一位蜀国依恋故土不忍辞别的情景。
全诗用一连串可见的生动形象摹写可听而不可见的弦声,让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把乐曲所表达的复杂多变情境一一展现出来,创造了一个感伤幽艳的奇妙的音乐境界。
【注释】⑴枫香:枫树有脂而香。
郭璞注《尔雅·释木》云:“枫树似白杨,叶圆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枫香是也。
”⑵锦水:即锦江。
在今四川省境内,因此水濯锦,锦彩鲜润,故称濯锦江。
南山:不详何山,当在锦江南岸。
⑶惊石:危险骇人的山石。
坠猿哀:用杜甫《泥功山》诗“哀猿透却坠”句意。
坠:一作“堕”。
⑷竹云:一作“行云”。
⑸秋浦:秋日的水滨。
唐张九龄《别乡人南还》诗:“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
”⑹粼粼:水流清澈貌;水石闪映貌。
一作“鳞鳞”。
⑺红泪:美女的眼泪。
晋王嘉《拾遗记·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
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
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后因以“红泪”称美人泪。
⑻瞿塘:即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四川省。
陆游《入蜀记》卷六状其“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
”非常险要。
【翻译】枫树飘香,傍晚花草恬静,锦江水中,映出南山的倒影。
险石欲坠,野猿哀啼,半山竹云叫人发愁心惊。
一轮寒月高挂在秋夜的江畔,照得晶莹的沙粒闪闪发光。
谁家的女子在这里哭泣,不忍辞别故土,走出瞿塘。
【赏析】诗题“蜀国弦”,是乐曲名。
李贺诗中多次写到蜀国弦,如“拂袖风吹蜀国弦”(《牡丹种曲》),“蜀国弦中双凤语”(《听颖师琴歌》),均指乐曲,可证此诗所写是蜀国乐曲。
活水源记文言文翻译
活水源记文言文翻译活水源记原文:(1)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
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
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
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
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
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有泉焉。
(2)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
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深不逾尺,而澄彻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华木皆在水底。
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3)其中有石蟹,大如钱。
有小鲭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
其草多水松、菖蒲。
有鸟大如鸲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
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
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
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
(4)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
”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译文:灵峰山,山上有金鸡峰。
峰上的草大多是竹子,数木大多是枫树、松树。
鸟类大多是竹鸡,竹鸡的形状像鸡但比鸡小,身上有花纹色彩,喜欢鸣叫。
有座寺庙坐落在山中,四面环山。
寺前面的山叫做陶山,是华阳外史(官职名)陶弘景隐居的地方。
寺的东南面的山叫做日铸峰,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
寺的后面叫做薄崖石,石上有座楼阁叫做松风阁,奎上人(宗奎)住在里面。
有泉水。
泉水开始始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细细流淌,冬天温暖,夏天冰凉;流成一个小渠,冬夏季节都不干涸。
小渠满了之后向西南流去,贴着沙土地前行,水深不到一尺,而且清彻可以照人,俯视泉水薄崖石上的松竹花草都在水底下。
所以秘书卿(官职名)白野公经常来游玩,整天坐在水旁,给这泉水起名叫做活水源。
泉水中产石蟹,铜钱大小。
也有小鲭鱼,颜色纯黑,生活在石头洞穴里,水鼠经常来吃他们。
【文言文】鲁公治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文言文】鲁公治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叠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作茅亭于池上,以避暑气。
匠人曰:“亭虽好,蔽日多矣。
”公犹夷不能决,事遂寝。
【译文】鲁公想要整治园子,打算挖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置挖出来的土。
”鲁公于是就停止了。
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
”鲁公认为这个主意不错,想要实行。
他的妻子说:“难道不怕小孩子和女子跌倒吗?”鲁公又停止了。
有人说:“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要在池上建造一个茅亭,用来避暑。
工匠说:“亭子虽然好,但是遮住的阳光太多了。
”鲁公犹豫不决,这件事最终搁置了。
这则文言文虽然篇幅不长,却生动地描绘了鲁公在治园过程中的种种纠结和犹豫。
首先,从鲁公的行为来看,他在面对各种建议时,缺乏自己坚定的主见。
当父亲提出无处置土的问题时,他轻易地放弃了挖池的想法;而当有人提议土可叠山时,他又心动想要实施。
这显示出他在决策时容易受到他人意见的左右,缺乏对自身想法的坚持和对整体规划的清晰思考。
其次,鲁公的妻子提出担心小儿女跌倒的问题,又让他再次停止行动。
这表明鲁公在考虑问题时,没有充分预见到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而是一遇到反对意见就立刻改变主意。
再者,对于在池上建茅亭的想法,工匠提出的蔽日多的观点又让鲁公陷入了犹豫之中。
这反映出鲁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对各种因素的权衡不够果断,缺乏果断决策的能力。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启示。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决策。
像鲁公这样犹豫不决,缺乏主见,很容易错失良机,或者导致事情无法顺利推进。
我们应该在做事之前,先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和目标。
明确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哪些步骤。
这样在面对他人的建议和意见时,才能有一个判断的标准,知道哪些是对实现目标有益的,哪些是偏离了方向的。
杜甫陇蜀纪行诗《泥功山》臆解
杜甫陇蜀纪行诗《泥功山》臆解刘雁翔【期刊名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2)004【摘要】《泥功山》一诗语调轻快,用词趋向口语化,理解貌似简单,但实际上古今注释多偏离了方向。
要比较彻底地解读本诗,必须注意三点:其一,关于泥功山的位置《方舆胜览》已基本注清,泥功山和青泥岭是相隔数百公里两座山,不能混淆;其二,"朝行……暮在……"是秦汉以来尤其是唐人惯用的句式;其三,本诗的创作原型是泥功山一带长久流传的民谣。
%Du Fu' s poem, Nigongshan, recording his travel along Long and Shu, enjoys a light intonation and the wording takes more colloquial features. The poem looks easy to understand, but actually a lotof noted to it have strayed away. To relatively interpret this poem,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must be specially taken into account: a. the accurate location of Nigongshan, which was basically cleared out; b. "in the morning-"and in the evening"'" is a commonly used structure since Qin and Han Dynasties; c. the prototype of the poem is the widely circulated ballad around Nigongshan.【总页数】4页(P54-57)【作者】刘雁翔【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甘肃天水7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2.7【相关文献】1.谈杜甫由陇入蜀的两组纪行诗 [J], 李国丰2.杜甫秦蜀和湖南纪行诗比较论 [J], 刘曙初3.《泥功山》属秦州纪行诗吗?——兼论杜甫秦州、同谷纪行诗并非各为12首 [J], 孙启祥4.杜甫陇蜀纪行诗《木皮岭》地理位置讨论 [J], 刘雁翔5.论吴挺复起经营陇蜀与南宋保蜀战略的政争——以《世功保蜀忠德之碑》(《吴挺碑》)文献为中心 [J], 张旭辉;蒲向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宫廷湖庙神文言文翻译
【原文】维某年月日,皇帝陛下率百官,躬临宫廷湖之庙,以祀湖神。
时维风和日丽,天朗气清,百官肃立,香烟袅袅。
皇帝陛下亲率群臣,恭行祭礼,以示崇敬之忱。
朕闻,湖神者,天地之灵,人间之望也。
其德广被,泽被苍生,故得百姓之心,享人间之祀。
朕以四海为家,天下为公,岂敢忘湖神之恩德,不致敬以报之?昔者,宫廷湖之水,源自远山,汇于广野,滋养万物,润泽民生。
湖神庇佑,使湖波不兴,百姓安居乐业。
今湖神庙成,朕特亲临,以示敬意,以祈湖神继续庇佑我国国泰民安。
皇帝陛下率群臣,跪于庙前,俯首膜拜。
祭品陈于案上,香烟缭绕,香气扑鼻。
朕命太常少卿读祭文,以告湖神:“伏维湖神之灵,赫赫神威,仁泽万方。
臣等恭谨以告:皇帝陛下,体天心,怀仁德,敬天爱人,思泽百姓。
今临湖庙,特祭湖神,愿湖神赐福,使我国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湖波不兴,岁岁丰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臣等不胜感激之至,愿湖神福荫,永垂不朽。
”祭文既毕,皇帝陛下亲自举杯,奠酒于地,以祭湖神。
群臣随声附和,共同祭拜。
礼成,皇帝陛下起立,环视庙宇,感慨万分。
朕观湖神庙,建筑宏伟,雕梁画栋,气象万千。
湖神之像,庄严神圣,栩栩如生。
朕心所感,湖神之灵,定能感知朕之诚心,赐福于我国。
朕命群臣,常来湖庙,祭祀湖神。
愿湖神之恩,永存于人心,使我国家昌盛,人民幸福。
皇帝陛下退后,群臣皆拜谢而退。
宫廷湖之庙,香烟缭绕,祭祀之声,传遍湖畔。
湖神庇佑,我国永享太平。
【翻译】在某年某月某日,皇帝陛下带领百官,亲临宫廷湖的庙宇,以祭祀湖神。
当时正是风和日丽,天空晴朗,百官肃立,香烟缭绕。
皇帝陛下亲自率领群臣,庄严地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湖神的崇敬之情。
朕听说,湖神是天地之灵,人间之望。
其德行广大,恩泽遍及苍生,因此深得民心,受人敬仰。
朕以四海为家,天下为公,岂敢忘记湖神的恩德,不致敬以报答?昔日,宫廷湖的水源来自远山,汇聚于广袤的田野,滋养万物,润泽民生。
湖神的庇佑,使得湖面平静,百姓安居乐业。
山河之固翻译文言文
山川者,天地之元气所凝结,四时之灵气所孕育,自古及今,皆为国家之根本,民族之依托。
夫山河之固,非一日之功,乃千年之基。
是以王者必察其险易,知其利钝,以保国家之安宁,民族之昌盛。
山者,如巨灵之臂,横亘天地,拱卫社稷。
其峰峦起伏,如龙蛇之状,蜿蜒曲折,气势磅礴。
水者,如玉带之流,贯穿山川,滋养万物。
其波澜壮阔,如银河倒泻,浩渺无垠。
山川之固,固在险要,固在秀美。
夫山川之固,首在地理。
山川之险,莫过于关隘。
关隘者,国家之门户,兵家必争之地。
如长城之雄伟,秦岭之险峻,太行之奇峭,皆足以拒敌于国门之外。
是以王者必筑城以守之,设兵以卫之,使敌不敢轻举妄动。
次在民心。
山川之固,固在民心所向。
民心者,国家之根本,民族之灵魂。
王者以仁义为政,以诚信待人,以仁爱为怀,使民安居乐业,乐业乐生。
如此,民自乐其生,而国家自然坚固。
又次在法制。
山川之固,固在法制之严。
王者立法,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法者,国家之命脉,民族之精神。
王者以法纪为重,使民知法畏法,不敢违法乱纪。
如此,国家自然稳固。
复次在人才。
山川之固,固在人才之盛。
人才者,国家之栋梁,民族之精英。
王者以礼贤下士,广纳人才,使国家兴盛,民族昌盛。
如此,山川之固,固在人才之用。
末次在边疆。
山川之固,固在边疆之安。
边疆者,国家之屏障,民族之屏障。
王者必守边疆,固国防,使敌不敢侵犯。
如此,山川之固,固在边疆之守。
总之,山河之固,固在地理之险,固在民心之向,固在法制之严,固在人才之盛,固在边疆之安。
王者能察此五者,则国家必固,民族必昌。
是以,王者之务,在于保山河之固,固国家之本,保民族之根。
山川之固,非一日之功,乃千年之基。
王者若能兢兢业业,慎终如始,则山河之固,必能永世长存。
夫如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繁荣昌盛,山川之固,固而不移。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意思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的意思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译文及注释】译文华山峥嵘而崔嵬,是何等的壮伟高峻呀!远望,黄河像细丝一样,弯曲迂回地从天边蜿蜒而来。
而后,它奔腾万里,汹涌激射,山震谷荡地挺进。
飞转的漩涡,犹如滚滚车轮;水声轰响,犹如秦地焦雷。
阳光照耀,水雾蒸腾,瑞气祥和,五彩缤纷。
你千年一清呀,必有圣人出世。
你巨灵一般,咆哮而进,擘山开路,一往而前。
巨大的波澜,喷流激射,一路猛进入东海。
华山的三座险峰,不得不退而耸立,险危之势,如欲摧折。
翠崖壁立,丹谷染赤,犹如河神开山辟路留下的掌迹。
白帝的神力造就了华山的奇峰异景。
顽石铸就莲花峰,开放于云雾幽渺的云台,通往云台的栈道,一直伸向高深难测的幽冥之处,那里就住着长生不老的丹丘生。
明星玉女倾玉液,日日曦微勤洒扫;麻姑仙子手似鸟爪,最可给人搔背挠痒。
西王母亲手把持着天地的门户,丹丘面对苍天,高声谈论着宇宙桑田。
他出入于九重天宇,华山为此增光辉;东到蓬莱求仙药,飘然西归到华山。
甘美的玉液琼浆,如果惠予我这样的好友畅饮,我们就可骑着两只茅狗,腾化为龙,飞上华山而成仙。
注释⑴西岳:即华山。
丹丘子:即元丹丘,李白于安陆时所结识的一位道友,于颜阳、嵩山、石门山等处都有别业。
李白从游甚久,赠诗亦特多。
⑵“西岳”两句:据《华山记》所载,从华山的落雁峰“俯眺三秦,旷莽无际。
黄河如一缕水,缭绕岳下”。
峥嵘:高峻貌。
⑶盘涡毂(gǔ)转:车轮的中心处称毂,这里形容水波急流,盘旋如轮转。
⑷荣光休气:形容河水在阳光下所呈现的光彩,仿佛一片祥瑞的气象。
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注释
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
唐代:杜甫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
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
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
译文
西湖风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景物都那么鲜丽。
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不停的管弦乐声。
那风清月白的夜晚更是迷人,湖面好似一片白玉铺成的田野,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啊!
注释
云物:云彩、风物。
琼田:传说中的玉田。
关于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古诗活水源记翻译赏析
古诗活水源记翻译赏析文言文《活水源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
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
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
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
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
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鱼责)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
其草多水松、菖蒲。
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
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
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
至是,悉出。
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
”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注释】(1)金鸡之峰:金鸡峰,在会稽山上。
(2)槠(zhū)一种常绿乔木。
(3)竹鸡:鸟名,形比鹧鸪小,好啼,喜居竹林,故名。
(4)寺:指灵峰寺。
(5)陶山:在今浙江瑞安市西三十五里,因陶弘景曾隐居于此,故名。
(6)华阳外史弘景:指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南)人。
曾为诸王侍读,奉朝请。
永明年间(483—493)辞官,退隐于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苏句容县),自号华阳隐居,为道教著作家、医药学家。
(7)日铸之峰:即日铸岭,在浙江绍兴市东南。
(8)欧冶子:春秋时冶金家、善铸剑。
相传应越王聘,铸湛庐、巨阙、胜邪、鱼肠、纯钩五剑。
后又于干将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
山川肖形神纪行蕴人文——杜甫在陇右的行吟
山川肖形神纪行蕴人文——杜甫在陇右的行吟林家英【摘要】杜甫与陇右的缘分,可谓得山川之助,歌诗更助于山川.他从雄秀奇丽的高山巨川感发诗兴,与大自然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发出和谐的共鸣,赋予陇右山川以美学品味,为中国古代诗歌史增辉添彩,给后人尤其是甘肃人民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宣传甘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发旅游资源,滋润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均有积极的意义.【期刊名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3)001【总页数】5页(P60-64)【关键词】杜甫;陇右;陇右文化;地域特色;人文内涵【作者】林家英【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立秋后,杜甫辞官西行,携家度陇坂,客秦州(今甘肃天水市),赴同谷(今甘肃成县),而后辗转入蜀。
在将近半年时间中,杜甫在陇右创作了登临纪行、写景咏物、述怀遣兴、思亲怀友等内容的诗歌100余首。
秦州、同谷同属陇右地区,论者通称之为陇右诗。
冯至先生说:“在杜甫的一生,七五九年是他最艰苦的一年,可是他这一年的创作,尤其是‘三吏’、‘三别’,以及陇右的一部分诗却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1]本文从解读作品着手(所引杜甫诗概据“仇注”,为免繁冗不一一注出),结合笔者曾经考察杜甫行踪的心得体会,[2]仅就杜甫陇右诗的地域特色、人文内涵略述已见。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3](《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地处黄土高原陇山之西的秦州,坐落于南北群峰环抱的山谷之间。
“莽莽”更兼“万重”,状州城之“孤”而不弱,其连绵起伏的气势、神韵堪入画图,秦州城依山傍水,雨量充足,草树丰茂,气候温润,四季分明,素有“塞上小江南”之称,无论山坡、河谷,物产丰富,是发展农业自然经济的一片沃土。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犹恐失桃花。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三溪回日气暖,径转山田熟。
庐山二石工传文言文翻译
庐山二石工传文言文翻译摘要:1.庐山二石工传简介2.庐山二石工传文言文翻译3.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文言文特点正文:【庐山二石工传简介】庐山二石工传,即《庐山谣》,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绘庐山风景的诗篇。
诗中以庐山的两块石头为题材,通过歌颂庐山的壮美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诗句和高远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庐山二石工传文言文翻译】原文:北山白云里,青天万里长。
背着青楼名利,抱拥白云香。
帝里文星相点头,九皋声桃李传新晓。
王家贵儿,长安不负遗名,谁许携手过中庭。
翻译:北山的白云飘渺在青天之间,万里长空显得格外辽阔。
舍弃了名利场的繁华,投身于白云的清新怀抱。
在皇宫中,文星纷纷点头称赞,九皋的声音传播着桃李的盛名。
王家的贵子,在长安城中享有盛誉,谁愿意与你携手共游中庭?【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文言文特点】在翻译庐山二石工传这首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词汇差异:文言文中有许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汇,需要查阅古汉语词典进行解释。
如“背着”表示“舍弃”,“抱拥”表示“投身于”等。
2.句式特点:文言文的句式较为特殊,有时需要调整语序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如原文“帝里文星相点头”,可译为“在皇宫中,文星纷纷点头称赞”。
3.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押韵、比喻等,翻译时要尽量保留这些修辞效果,使译文更加优美。
4.表达方式:文言文在表达方式上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意译。
如原文“王家贵儿,长安不负遗名”,可译为“王家的贵子,在长安城中享有盛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庐山二石工传这首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使其更便于读者理解。
《愚公移山》课下注释【部编版八上第23课】
《愚公移山》课下注释【部编版八上第23课】【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bai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课下注释】1、选自《列子·汤问》(《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2、【太行、王屋】山名。
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北之间。
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4、【冀州】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5、【河阳】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
6、【且】将近。
7、【惩】苦于。
8、【塞】阻塞。
9、【迂】曲折,绕远。
10、【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11、【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12、【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
13、【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指】,直。
豫,豫州,古地名,今河南黄河以南一带。
14、【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5、【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张可久《殿前欢 客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张可久《殿前欢·客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双调]殿前欢·客中[元]张可久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
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①,红叶湓江岸②,白草连云栈。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注]①青泥:指青泥岭,坎坷难行。
剑关:剑门关,地势险要。
②湓江:长江的支流。
(1)“功名半纸,风雪千山”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分)(2)在这首元曲中,“望”和“随”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做具体分析。
(4分)【参考答案】:(1)对比。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将功名之渺小和仕途奔波之艰难进行对比,突出了追求功名的沧桑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结合诗句阐释1分,产生的艺术效果1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望”长安,可见作者对功业之渴望,但“可望而不可及”,前程渺茫,鬓发已斑。
(1分)“随”征雁,言极被动,明知功名虚幻,却还要四处奔波。
(1分)作者内心无法挣脱的矛盾,以及无法把握的人生无奈和悲哀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
(2分)(意思对即可。
若有其他见解,言之成理亦能得分。
)[注释]⑴青泥:指青泥岭,又名泥功山。
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古为入蜀要道,道路崎岖曲折,坎坷难行。
⑵白草:枯草。
连云栈:栈道名,在陕西汉中地区,全长四百七十里,为古代川陕地区栈道。
[译文]眺望长安,前程一片渺茫,鬓发已银白斑斑,追随那南来北往的征雁,经历多少险难。
泥泞路滑青泥岭,蜀中天险小剑关,红叶纷飞湓江岸,白草飞沙连云栈。
得了个半纸功名,穿越风雪千山。
【赏析】:此曲表现了作者对仕途功名的厌倦和否定,流露出对社会的不平和感慨。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
”最后以“功名半纸、风雪千山”的深沉慨叹作结,尤觉悲愤之至。
开头两句,点出滞留“客中”的缘由。
前程渺渺和鬓发斑斑,直贯全篇,已充分显示出作者的哀愁与失望。
“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二句概述奔波仕途的艰苦。
由此生发,笔随意转,接连使用了“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这样三个对仗工整的短句,形成鼎足式的对语,具体描写“艰难”之状。
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的意思
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的意思摘要:一、引言二、解释“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的来源三、介绍“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在中文文学中的意义四、分析“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的象征意义五、总结“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在中文文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正文:【引言】“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是一句出自古代文学作品的话,许多读者在初次接触时可能会对其含义感到困惑。
本文将详细解释这句话的来源和含义,并探讨它在中文文学中的意义和象征意义。
【解释“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的来源】“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这句话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庐山谣》,作者是明代文人杨慎。
全文如下:“庐山谣,兹游止矣。
长江横渡,更无舟楫。
过七冲,越焦海,三寸黄泥地。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游历庐山时的景象,其中“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是形容旅途中所经过的地形。
【介绍“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在中文文学中的意义】“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这句话在中文文学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它以生动形象的描绘手法展示了诗人所经历的艰苦旅程,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其次,这句话通过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传达了人生的哲理,即人生如旅途,充满了挑战和艰辛。
【分析“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的象征意义】“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这句话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一方面,“过七冲”和“越焦海”代表了人们在人生旅途中必须克服的重重困难和挑战。
另一方面,“三寸黄泥地”则象征着人们在克服困难后所获得的宁静和安详。
因此,这句话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总结“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在中文文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总之,“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这句话在中文文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