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亨与黄寿祺易学研究比较浅谈

合集下载

我心目中的黄寿祺先生

我心目中的黄寿祺先生

我心目中的黄寿祺先生——兼谈黄先生的象数学思想张其成我仰慕黄寿祺先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在我心目中黄先生总给我一种神奇而又神秘的感觉。

当我知道黄先生既是经学大师吴承仕的高足、又是象数学大师尚秉和的弟子时,我就有了这种感觉。

黄寿祺先生是如何将吴先生考订名物的严谨朴实与尚先生取象运数的敏捷灵悟巧妙地融于一身的呢?黄寿祺先生在象数易学研究方面有何高明洞见呢?作为吴承仕先生的同里后学,又是尚秉和先生象数易学的研习者,我对黄寿祺先生这一独特的师承和博深的学问自然有了一种挥之不去的好奇和探求欲。

尚秉和先生无疑是近现代象数易学第一人,其精深博大的象数学体系可以说是继汉、宋两代象数学之后的又一个新的高峰,他那神奇的象数理论和取象技术常令我击节三叹。

作为尚先生的高足,黄先生一定得到过乃师的秘传。

可惜晚辈无缘受黄先生耳提面命之教。

有幸1996年我与黄先生的公子高宪兄相识,当时我在北京大学随从朱伯崑先生攻读博士,高宪兄则从朱先生做访问学者。

从高宪兄儒雅的气质、长者的风范中可以想象得出乃父黄先生的仁德气象。

一次午餐,我冒昧地问高宪兄:“令尊在象数、占测方面对您说过些什么?”高宪兄答:“没听他说过什么,他是反对算命的。

只是在文革期间有一次他曾说过一句:如果真的生活不下去,就上街摆卦摊去。

”我听后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可谓悲喜兼之。

日前,在重庆第五届世界易经大会上,在游完程颐点易洞之后,黄寿祺先生的得意门生张善文先生向我提起一件意外之事,他说他最近得到了一本黄先生批注尚先生《周易古筮考》的珍本,并说黄先生的批注十分详细,有的地方密密麻麻。

我听后十分欣喜,反复催问善文先生何时整理出版?我知道《周易古筮考》是尚先生象数易学的重要著作,黄先生的批注说明他在象数易学上的确下过很深的功夫。

由此更加深了我对黄先生的敬意。

我与善文先生相识多年,虽然各居南北,但作为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的学术委员,研究院每有活动,我们都是要参加的,这样见面的机会就多了。

高亨著:《周易杂論》一書簡介

高亨著:《周易杂論》一書簡介

高亨著:《周易杂論》一書簡介
董治安
【期刊名称】《文史哲》
【年(卷),期】1962(000)006
【摘要】<正> 近年来,学术界进一步展开了《周易》经传的讨论,不少同志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意见,看来,讨论还将继续下去。

高亨先生是这次讨论的积极参加者之一,1961年以来,他先后在《文汇报》、《学术月刊》上发表了四篇论文:《周易卦象所反映的辩证观点》、《周易卦爻辞的哲学思想》、《周易大传的哲学思想》以及《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

今年三月,山东人民出版社把这四篇论文加以编集,又收入高先生未经发表的《左传国语的周易说通解》一文,汇成一册出版,就是这本《周易杂论》。

下面试将本书各篇的主要内容作简略的介绍。

【总页数】1页(P88-88)
【作者】董治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尚書·虞書》“王道”原型義探——兼論唐文治先生《尚書大義》五著三微論及清華簡《保訓》 [J], 鄧國光
2.“周易哲学及其辯证法因素”一書簡介 [J], 杜保玉
3.《尚書·虞書》“王道”原型義探--兼論唐文治先生《尚書大義》五著三微論及清華簡《保訓》 [J], 鄧國光
4.介紹苏联B.H.莫洛德希著“数学基础問題綱要”一書兼論数学基础課程的設置[J], 关肇直
5.2009年西方學界中國出土文獻研究論著簡介 [J], 毕嘉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成]现代20位易学界巨匠现实评价

[大成]现代20位易学界巨匠现实评价

当代易学界大师实际评价(学易之人必须要知道的几个人)1:邵伟华此人号称“易坛泰斗”对我国现代易学预测应用学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是现代易学应用研究繁荣的引路人!但其方法不对,不是真传的东西,思想也较为保守,预测方法上没有真功夫,实战上有江湖色彩,学而无用。

只能说邵伟华在前期对易学界有推动作用,但在后期对易学界起了误导和阻碍的作用。

此外邵伟华坚持一些错误观点,对所著书中的错误不承认、不纠正。

学术上坚持唯我独尊的观点,不承认易学界的新经验、新观点,教学上不革新、不突破沿用自己所著的几本不全面、不完善的书作教材。

同时对于批评他的人,威胁说骂他要遭报应进行恐吓,没有一个正确态度。

同时在自己网站变相鼓吹自己可以全身发光,把自己神话、大搞个人崇拜,此外邵伟华预测收费太高,动辄就要几千元上万元。

写的书《周易预测学讲义》和《四柱预测学》还可作为资料性书参考,《周易预测例题解》写的较玄难以搞懂。

但不管怎么样说道中国现代易学应用就不能忘记邵伟华先生,就像说到中国不能不说毛泽东一样!2:李洪成邵伟华的高徒,思想开放,文化素质较高,有较多新理论、新观点,对易学界有一定贡献。

但因邵伟华都没有真功夫,李洪成当然继续邵的内容方法,也没有真功夫来进行实战,只能拉大旗做虎皮,理论上缝缝补补,难入其真。

其理论在实践中证明也多不够完善。

不过李洪成教学上不保守、敢于讲真话这一点上是要大大肯定的。

但是李洪成在炒股亏本后不是像易学爱好者道歉而是一走了之,在炒股实践证明其理论不正确时仍然坚持错误方法、欺骗学员和客户的做法让人心寒。

有唯利是图之心。

《具体断六爻讲义》、《具体断四柱讲义》较之邵伟华有所进步,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可作参考3:邵伟中邵伟华的弟弟,是一个实在的诚实人,其为人和邵伟华比大相径庭。

其水平也不高,有一系列新观点、新理论。

教学上比较开放对易学界有一定贡献。

但是他的理论还需进一步完善。

邵伟中的《周易预测奥妙详释》写得不好,不说正不正确他的文风我就不喜欢。

中国易经大师排名,易学十大泰斗人物

中国易经大师排名,易学十大泰斗人物

中国易经⼤师排名,易学⼗⼤泰⽃⼈物在汉语字典中“泰⽃”的意思指德⾼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所敬仰的⼈,在易学⼤师满天飞的今天,收⼏个徒弟就敢妄称“周易泰⽃”、“风⽔泰⽃”、“起名泰⽃”等五花⼋门的封号,说来说去都是在给⾃⼰脸上贴⾦,这与《神雕侠侣》中⽂末⼀群江湖宵⼩也谈“华⼭论剑”争那天下第⼀何其相似。

笔者本⽆意对易学⾏业评价什么,然⽽长此以往新⼊⾏者还真以为那些沽名钓誉之徒有“泰⽃”之封号,谁⼜记得那些为我们铺路的⽼前辈呢。

咱今天就谈谈那些业内真正有贡献、有声望的⽼前辈,真正称得起“易学⼗⼤泰⽃⼈物”的名师,⽂末附录“中国易经⼤师排名”名单。

易学⼗⼤泰⽃⼈物尚秉和尚秉和⽣于清代同治年间(1870),师从国学⼤师吴汝纶,专攻古⽂经史,33岁中举,34岁成为进⼠,35岁⼊进⼠馆,36岁巡警部任职,37岁升迁主事,38岁擢升员外郎(京察⼀等),40岁⼊京师⼤学堂,为国⽂教习;⾟亥⾰命后进⼊内务部,⼗多年⾥奉命公出,查勘各地古物、⽂史,公务之余访名⼭⼤川、吊先贤遗迹;1929年在沈阳萃升书院任主讲席,1931年任北平总过⼤学国学系教授,1938年任南京国史馆纂修,1950年辞世。

《易经》成书于周朝,⽂字晦涩难懂,这并不是难点,毕竟古往今来学问通达者颇多,《易经》作为重要的传承典籍保留也很完善;易学⾏业对《易》的研究最⼤问题是占⼘⽅法,古⼈有讲《易经》中每句话的意思,但并没有把如何占卦的⽅式流传下来。

例如古代有很多占卦的案例,今⼈只能看到占⼘的事件过程与结果;但当时具体以什么卦为变卦、怎么取的变⽘等完全⼀抹⿊。

这使得⽼祖宗很多智慧到了今⼈⽆法使⽤。

尚秉和发现此问题后,整理古籍中所有含有本卦的案例(⼀百⼀⼗⼀卦例⼦),⽤不同的⽅式逐⼀进⾏解读、对⽐,费尽⼼思解出了各类占⼘公式,这样⼀来古⽂《易经》中的很多不合逻辑的地⽅便解释通了(需要配合占⼘来解释);因⽽解决了易学史上诸多悬⽽未决的易象问题,其对易象的贡献在近现代是⽆⼈可与之⽐肩。

浅谈楚文字中的雺

浅谈楚文字中的雺

浅谈楚文字中的“雺”竹书《易·》释文云:九晶(三):藏(壮)于,又(有)凶。

君子,蜀(独)行遇雨,女(如)雺又(有)(厲),亡(无)咎。

本句帛书《周易》作:“君子缺缺,独行愚雨,如濡有温,无咎。

”今本《周易》作:“君子,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雺”,注释云:“《尔雅》:‘天气下地不应曰雺;地气发天不应曰雾;雾谓之晦。

’郑樵注:‘雺,即蒙也。

’" ﻭ按竹书《周易》中的“雺”即“雾”字,传世文献又作“蒙"“霿”“瞀”等。

《说文》:“雾,地气发天不应,雺,籀文省。

"《释文》:“雺,或作雾,字同。

”《五字》:“霧,雺,雾,三同,并莫侯反。

上《说文》,中籀文,下经典。

”《玉篇》:“雾,同雺,天气下地不应也。

”《释名·释天》:“雺,蒙也,日光不明,蒙蒙然。

”《书·洪范》所举的气象征兆中就有“蒙”,“蒙”是一种咎征。

其云:“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暘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

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云:“今文‘蒙'作‘雾’。

《史记》曰:‘曰雾,常风若。

’《汉志》曰:‘霿,恒风若。

'应劭曰:‘人君瞉霿鄙吝,则风不顺之也。

'”‘雾’字《汉志》、《续汉志》引《大传》作‘霿’,《文献通考》引《大传》作‘雺’,《宋书》、《隋书》作‘瞀’,皆三家异文,实一字也。

” ﻭ簡文中的“雺(雾)”有两种释读.其一,可依帛书和今本读为“濡”。

“濡”、“雺”二字一为日纽,一为明纽,声属准双声,又都属侯部叠韵,古音极近,可以通假。

“雺”从“矛"声,从“矛”之字可与“濡"相通。

如《诗·周颂·时迈》:“怀柔百神",《释文》:“柔本亦作濡。

”“濡”,沾湿。

簡文“女(如)”同今本“若”,皆为语气词。

《易·大有》:“厥孚交如”,孔颖达疏:“如,语辞."竹书《易·大有》作“厥孚洨女",“女”亦用为语辞.“ (厲)”,孔颖达疏:“危也.”今本作“愠”,帛书作“温(愠)”。

黄寿祺周易译注讲解

黄寿祺周易译注讲解

黄寿祺周易译注讲解摘要:I.引言- 介绍黄寿祺及其《周易译注》- 阐述《周易》的重要性II.《周易译注》的内容与特点- 逐句注释卦辞、爻辞、彖传、象传等- 详细讲解每卦的系统总论- 依托《周易正义》和《周易本义》进行注释和翻译III.黄寿祺《周易译注》的价值与影响- 该书在周易研究领域的地位- 对后世周易研究者的启示与指导- 对现代汉语翻译的贡献IV.结论- 总结黄寿祺《周易译注》的特点与价值- 强调其在周易研究史上的重要性正文:I.引言黄寿祺,我国著名的易学家,毕生致力于周易研究。

他的《周易译注》是一部对周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

该书以其独特的注释方法,为广大周易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旨在对黄寿祺《周易译注》进行详细讲解,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指导。

II.《周易译注》的内容与特点《周易译注》是黄寿祺在对周易的深入研究基础上完成的。

全书对卦辞、爻辞、彖传、象传等进行逐句注释,同时翻译成现代汉语,方便读者理解。

在此基础上,黄寿祺还详细讲解了每卦的系统总论,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周易的内涵。

在注释和翻译的过程中,黄寿祺以《周易正义》和《周易本义》为依托,力求做到准确、详尽。

这种注释方法不仅保证了注释的严谨性,也为周易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另外,《周易译注》的讲解部分,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对周易中的难点进行了深入剖析,使周易这一古老的哲学体系变得生动起来。

III.黄寿祺《周易译注》的价值与影响黄寿祺的《周易译注》在周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该书以其独特的注释方法,以及对周易的深入理解,为后世周易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同时,《周易译注》的翻译部分,对现代汉语翻译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IV.结论总之,黄寿祺的《周易译注》是一部在周易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

该书不仅为周易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还对现代汉语翻译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何辨识易学大师的易学水平高低

如何辨识易学大师的易学水平高低

如何辨识易学大师的易学水平高低如何辨识易学大师的易学水平高低(2010-11-15 21:07:53)炎黄此文,此文主要教会大家辨别古籍作者的易学水平高低。

标题颇有标题党的意味,见谅了。

原标题是:如何辨识易学书籍作者的易学水平高低人之一生,精力有限,读万卷书,可能的结果是:通万卷而不精一卷。

造成所谓的样样通样样松。

而易学书籍难懂,要多读而更加耗费时间,故易学书籍选择,不可不慎。

如何选择自己想读的书,这非常关键。

首先你得确立自己的易学目标。

基本分为两种:其一目的只是对易学古籍的文辞文采哲学方面的内容感兴趣。

基本可以称为书房派,或称为理论派。

而对实际预测没啥兴趣,研究易学也不期望自己会预测人的命运之类。

其二目的是为了能实际预测,即实战派。

学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测人的命运、预测世间万事万物。

理论派的易学书籍作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比如在古代往往是进士。

这进士了不得,有不知道以为和现在的博士差不多,更无知的可能以为和大学本科差不多。

其实大谬,中国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只有差不多11万名进士,也就是说,平均每年只产生80几位进士。

即便是举人,平均每年也就几千人。

现在一个学校可能一年就招100多位博士,所以进士比博士远远吃香,是博士中的博士。

可能也目前两院院士差不多,至少是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级别。

现在的本科生最多也就古代秀才的水平,可能还不到。

所以进士研究易学,一般没有预测方面的压力,不靠预测吃饭,所以实际预测的也不多。

或者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他们的书籍往往是理论为主,比如八字书,其中也有八字命例,但往往是他们哪个朝代的古人的命例。

但因为他们是理论派,本身学历高,所以写的书往往能被朝廷采纳,比如现在的博士生导师或院士写的书一样。

比如《三命通会》的作者万民英,就是明嘉靖庚戌进士;万民英还编著有《易经会解》、《星学大成》、《兰台妙选》、《荫符经》、《相字心经》刊行于世。

《子平正诠》的作者沈孝瞻,就是清乾隆年间己未年进士。

乾卦“龙德”的惕态之美

乾卦“龙德”的惕态之美

第34卷第1期2021年1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34No.1Jan.2021乾卦"龙德#的惕态之美丁汝雄(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成县742500)摘要:"乾卦”居《周易》FGH卦之首,FKL龙设象,从初九爻“S龙勿用”到上九爻“亢龙有悔”,完整描述了"龙”在不同境遇下的g处之道%乾卦“龙德”的惕态之美,是o“乾卦之象”,即“龙德”的“元亨s贞”的功能在九三爻"惕态”时空条件制约下所发挥的功效,即二者相互作用下所呈现的状态、坚守的原则、秉持的态度和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阳刚、反复、补过、行事和时行。

比附人事可L得到持之以恒、有过则改、知行合一和与时偕行等H点启示。

关键词:乾卦;龙德;惕龙;惕态之美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61(2021)01-0001-04“乾卦”居《周易》六十四卦之首,由六个阳爻构成,六爻以龙设象,从初九爻“潜龙勿用”到上九爻“亢龙有悔”,完整描述了“龙”在不同境遇下的自处之道,其特点呈现为“潜、见、惕、跃、飞、亢”六种状态,分别对应着事的不同。

“龙德”一自《周易*',本文以之名乾卦之象,其意为“龙的特,阳的特,变化的特性,圣人的特”14+。

“龙德”潜态之美在于阳刚、独善、处下和勿用[1](4)o龙德“见态之美”在于阳刚、、、不伐和进取[2](1),本文主要探讨“惕态之美”。

乾卦“龙德”的惕态之美,“乾卦之象”,“龙”的“”的在九三爻“惕态”下所发挥的功效,用下呈现的状态、的、的态度和的作用-“龙”惕态之美,主要从九三爻辞、象辞和-其爻辞为主,象辞、为辅-爻辞,为周,主对卦之爻呈之象的-象、为,是对周易卦爻的-象辞有大小之别,大象卦辞,小象爻,象-—、九三爻辞解乾卦九三爻辞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E3F(4+,处,是因为该爻辞有不同的句-,主有三-其一,“君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根据爻辞注解的特点,《周易》、宋《周易程氏传》、清代惠栋《周易述》等说,南怀瑾、徐芹庭的《周易今注今译》同此-其,“乾乾,惕若,厉无咎爻的特点,北宋张载《横渠易说》、南宋朱熹《周易义》、明代来知德《周易'等说,高亨《周易古经今》、黄寿祺《周易译'等同-其三,“乾乾,惕,无咎爻的特点,颖达《周易正义》说,《中华易学大辞典》、郭阳《易经求正解》、马恒君《周易正宗》等同此-以上种,以,其、其为类-其一之所以于“厉”字处断开,同阅读习惯有关,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加强语气,突强调“厉”的作用-本文遵从第二种-(一)“君子终日乾乾”释义1.$”释义。

得于训诂,失于象数:评高亨先生《周易古经今注》

得于训诂,失于象数:评高亨先生《周易古经今注》

得于训诂,失于象数:评高亨先生《周易古经今注》
王化平
【期刊名称】《《周易文化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高亨先生在《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中的"自序"表明了高亨先生对"易传""象数"的态度,即"离传释经""不讲象数",这实际上旨在标明自己与传统易学之不同。

无论是从他对"离传释经""不讲象数"的解释来看,还是从他对"象数"的研究来看,高亨先生的易学研究其实从未放弃"象数"。

他在解释《易经》时之所以强调"不讲象数",仅是因为他释《易》的落脚点在于历史、文学,而非占筮。

在对卦爻辞的具体解释中,高亨先生的训诂学成就是颇令人尊敬的。

不过,由于他"不讲象数",遂使他的训诂有时失掉了语境。

此时,他常会借用古史故事建构新的语境,以此增强训诂的说服力。

由于古史材料稀缺,卦爻辞语义古奥,其做法常常显得说服力不足。

【总页数】13页(P420-432)
【作者】王化平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21
【相关文献】
1.评高亨先生《诗经今注》解题之误 [J], 刘精盛
2.力创新义求真谛——评高亨的《诗经今注》 [J], 李泉
3.力创新义求真谛——评高亨的《诗经今注》 [J], 李泉
4.《周易》本义探微——高亨《周易古经今注》质疑 [J], 张启成
5.论高亨先生的《周易》校勘学——纪念高亨先生逝世十周年 [J], 王承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寿祺周易译注讲解

黄寿祺周易译注讲解

黄寿祺周易译注讲解
黄寿祺是中国著名的周易学者,他的周易译注作品被广泛认可和引用。

黄寿祺的译注主要是对《周易》经典进行解读和讲解,帮助读者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和卜筮方法。

黄寿祺的周易译注作品包括《周易译注》、《周易通义》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他的译注注重对易经经文的文字解释、卦象的象意解析、爻辞的解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帮助读者理解易经的内涵和应用。

在黄寿祺的译注中,他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融合,将易经的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历史、文化等进行了有机结合。

他注重对易经中的哲学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如阐述了易经中的阴阳观念、五行学说、天人合一等重要概念,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易经的思想体系。

此外,黄寿祺的周易译注还注重对卜筮方法的解释和应用。

他详细讲解了易经中的卦象、爻辞、卦变等内容,帮助读者学习和运用易经进行卜筮和预测。

他的译注中还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易经的卜筮技巧。

总的来说,黄寿祺的周易译注作品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通过对《周易》经典的深入研究和解读,帮助读者理解易经的哲学思想和卜筮方法,为研究和应用易经的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读易经心得,黄寿祺

读易经心得,黄寿祺

读易经心得,黄寿祺篇一:【读《易经》心得】需卦:等待或待机而行——忙总【读《易经》心得】需卦:等待或待机而行 [ wqnsihs ] 于:XX-02-10 02:17:58 主题帖一、原文简介(主要参看黄寿祺《周易译注》)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大意:需在古文中原来的意思就是等待。

需卦的象征是万物初生,蒙昧稚嫩,需要等待修养才能有成果。

而在等待时,我们如果能够心怀诚信,光明磊落,守正不阿,不急,不贪,不忿,则可获得亨通和吉祥。

所以不急功近利,不急不躁就能够涉险行难,获得成功。

(有孚,心怀诚信。

光,光明磊落,广大。

大川,比喻艰难险阻)传统解释:从卦象看,需卦下卦是乾,上卦是坎。

而乾的象是刚健上进,到上卦遇坎,坎的象是险阻,被阻不能前进,所以就有等待,或待机而行的象。

从象来看,九五阳爻居君位,有刚健中正之德,所以诚信充实于中,为需卦主爻,(所谓俗话说:中实有孚)。

有孚就是心怀诚信,不急不躁,气定神闲。

这样做事情就会光明磊落,不做苟且阴暗之事,不做欺世盗名或坑蒙拐骗之事,这样就不会自设陷阱,自己制造原罪,就不用用一万个谎来掩盖一个谎,所以就会比较顺利,所以预后就会大吉。

所以这种等待虽然遇险,但是会成功。

所以卦辞说:利涉大川----也就是说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

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大意:彖传曰:需就是等待的意思。

需卦的下卦乾刚健上进,上卦坎险阻困难,卦象是有坎险在前,所以不可跨越,所以不得不等待机会克服困难,避开穷途和困境,避免陷入绝境。

卦辞所谓“需,有孚,光亨,贞吉”是指九五爻居卦中天子之位,居位得正而且持中。

而卦辞“利涉大川”是因为下卦乾刚健上进,诚信中正,所以能够克服险阻,大吉大利。

卦辞的“光亨贞吉”主要体现在九五爻,需卦的基本精神也是通过九五爻来表现的,它是本卦的主爻。

彖词所谓“位乎天位,以正中也”也是指九五爻。

《序卦》研究辨析

《序卦》研究辨析

《序卦》研究辨析郭提要本文就唐宋以来对通行本《序卦》的义理与象数两个方面的研究展开了综述,对各种研究的结果展开了考辨。

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个人的观点,表示似乎从当时《易经》成书及揲蓍反悔等方面考量《序卦》之卦序精心安排,从而展开深入细致地研究,则可能会获得令人信服的结果。

《晋书?束皙传》曰:?初太康二年,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

……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

《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

《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

?以其中无十翼,则知《序卦》一篇当为后人依《易经》六十四卦上下二篇之序而系以文字。

如此,所谓?序卦?研究,就包含通行本《易经》六十四卦上下篇之序研究和《序卦》文字研究两部分内容。

自汉魏唐宋以来,人们一直持续着这两方面的研究。

综述并辨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将有益于今人的进一步研究。

一.《序卦》文字的义理研究魏王弼《周易注》独阙《系辞》以下不注,则已见其对《序卦》一篇所持态度,东晋韩康伯补注十翼,则谓?凡序卦所明,非易之蕴也。

盖因卦之次,托象以明义?,唐孔颖达则曰:?且圣人本定先后,若元用孔子序卦之意,则不应非覆即变。

然则韩伯所云,因卦之次,托象以明义,盖不虚矣?。

宋初欧阳修《易童子问》则谓?余之所以知系辞而下非圣人之作者,以其言繁衍丛脞而乖戾也?,南宋又有程迥谓《序卦》?非圣人之作?,朱熹则曰:?先儒以为非圣人之蕴,某以为谓之非圣人之精则可,谓非圣人之蕴则不可?(虽朱熹有此说,然其《周易本义》于《序卦》只加?晁氏曰郑无而泰二字?九字之注,亦见其对待此文的态度)。

直谓《序卦》文字浅鄙非孔子作者莫过于叶适,其《习学记言》卷一至卷三解《易经》六十四卦,皆引《序卦》文字以驳之。

如,于《屯》、《蒙》之后曰:?卦之次序,无系乎易之损益。

然以序卦考之,则易之先后如此久矣?、?而序卦乃以屯者为物之始生,物生必蒙者为物之a,且观诸天地,物何时而生,亦何时而蒙乎??于《需》、《讼》之后曰:?序卦‘物a不可不养也’,物之a者养,而壮者不养乎?‘饮食必有讼’,饮食则曷为必有讼??于《师》、《比》之后曰:?序卦‘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讼而有众起乎?众起而后讼乎?‘师必有所比’,师者,不比之谓也,比则安能师??。

黄老师的自然风水学

黄老师的自然风水学

黄老师的《人与自然环境学》OK ![ 作者:崔峰|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362 | 更新时间:2005-3-18 | 文章录入:admin ]本人学易多年,由其喜爱风水学,但由于传统的风水学门派众多,砂砂水水、各种断语等让人头昏目眩,甚至互相矛盾。

今年夏天无意之中接触到黄老师的《八卦象数预测法》,那篇篇文章、个个鲜活的实例,使我兴奋不已。

通过几个月的函授学习、实践,由其是参加了10 月份黄老师在承德举行的的“易魂——时空网络学面授班”后,自感很是大大的上了一个台阶。

但我也深深知道,与同学们相比,我还有很大的差距。

短短四天承德面授,老师用优美的语言,直指易学天机。

黄老师紧紧抓住易经的“不易、变易、简易”三大原则,运用“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生克制化、天人合一”的三大理论精华,用一张八卦图引导大家,走向通神大道!面授班结束后,从北京返回郑州的列车上,我正在看易经,我对面一位女同志问我,你是不是会算卦?我说才学不太会,她说,能不能给我看看?我说行,为了稳妥起见用她的姓名来起卦,得: 当时错把之卦写到互卦的位置上了。

她开囗就问:“你看我子妹几个?”,我说,:“你子妹六个,其中有一个双胞胎,且双胞胎中有一个已经没有了。

”她说对。

然后不等她再问,我就按老师的“八卦测人生”的方法,按步就班的一一向她说了开来,最后得到了很好的评价。

回到家后没几天,我堂弟(我二叔之子)打电话告之,二叔得肠癌住院了,我与爱人急忙赶到医院,堂弟给我说,其父已快半月没有大便了(病人已不能进食,靠打一种象牛奶一样的液体维持),气也不通,肚子涨的难受。

我当时想,癌为包、为艮卦,肠子里长了包、有了艮,那么能否用山泽通气的方法,来使肠子通气呢?按山泽通气的原理应该是可以的。

于是我就在我二叔东北方的床头柜上放了二枚硬币,结果第二天就大便了。

当时我堂弟、弟妹很是高兴,我告诉他们,我是向黄老师学的,并告之老师的网站,希望他们多去看看。

我二叔原是一学校的校长,现已退休,平时也很喜爱看“易经”,他告诉我说:“易经是大道”!前几天一小老板给我说,其父长年身体不好,并画了一张本人住宅图,如下:楼层:二楼。

高亨先生及其《周易》研究

高亨先生及其《周易》研究

一高亨先生常说:自己过的是“三书”(即读书、教书、写书)生活。

他确实是以此为职志,也以此自勉。

他一生在执著从教的同时,坚持刻苦治学、勤奋著述,留下了17种专著和一批学术论文,总共达几百万字。

应该说,他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也是一位向社会奉献出许多学术精品的学者。

他能够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为大家所推重,并非偶然。

高先生治学方面既广、创获亦多,难以缕述。

下面,试仅就其《周易》研究的成就,略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希望得到指正。

二高先生是在教学和研究上较早重视《易》学的现代学者之一。

还是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期间,在生活无定、资料匮乏、各种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就以很大的毅力,在抗日后方几所大学开设了《周易》研究的课程,并且着手了《周易》新注的写作。

他在1941年7月12日给杨树达先生的一封信中说:“近两年来专研《周易》,作《周易古经今注》六卷,都约十万言,大扫前儒象数之说。

”[1](P125)可以看出,其一,高先生此时很可能已经大体完成了为古经作注的初稿;其二,这部初稿的撰作,显然走的是一条与“前儒”有所不同的治《易》道路。

然而在当时的形势下,高先生的第一部《易》学著作并未能很快出版。

直到1944年,高先生才在贵阳文通书局出版了石印本的《周易古经通说》(本书1958年中华书局出修订版,1984年由中华书局收入《周易古经今注》中)。

这是一部通论《易经》有关问题的专书,共计七篇,所论除包括《周易》名称的由来和意义、《周易》卦名的来历及传写脱误、《周易》筮辞的分类、周易筮法的考释等问题以外,还就《易经》中常见的十个基本用词(“元”、“亨”、“利”、“贞”以及“吉”、“吝”、“厉”、“悔”、“咎”、“凶”)作出通解。

高先生确信“《易经》本是上古的筮书”,这一大别于“前儒”的《易》学观,突出贯穿于此书各篇之中,也成为他在今后著作中进一步有所申论的一个重要的基点。

1945年,《通说》的姊妹篇《周易古经今注》由西北大学石印出版(本书1946年开明书局重版,1957年中华书局出修订版,1984年合《周易古经通说》出重订版)。

社会科学易与易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易与易社会科学

科学易与易科学——纪念业师《易》学大师黄寿祺教授逝世二十周年江国樑《黄寿祺论易学》(黄高宪教授编)于二00三年六月,由台湾“学易斋”出版,并被列选为台湾出版的代表性图书(TOP1),这是当代易学史上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

它之所以深受海峡两岸及各地读者的好评,并被誉为二十世纪易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黄老在“义理”与“象数”相结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义理源于象数”,“象数根本于古代科技”的科学论断,为“义理——象数——科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意义深远,影响巨大。

它的出版,正值此时,读者赞之,吾师安矣,是以为祭。

黄老曾师从马振彪、高步瀛、吴承仕、尚秉和、林公铎、扬树达、余家钖、孙人和、朱师辙、柯昌泗、任化远、林义光、唐兰、陆墨庵、陆宗达等著名学者,对经史文,易诗礼,无不猎涉,学识精湛渊博。

一九二九年,黄老入北平中国大学文科予科,两年后升入本科国学系,又四年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大学期间著有《六庵文稿》、《闽东风俗记》。

一九三五年执教于北平云嵩中学,一九三八年执教于中国大学,曾协助吴承仕、尚秉和先生撰写了一百多篇《续修四库全书》中的《礼》、《易》类提要(其中多有他的专撰),并整理了《易类提要目录》一册。

一九四零年,黄老的大名,被日本学者桥川时雄列入《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

一九四二年,黄老返闽执教于永安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并撰有:《易学群书平议》、《六庵易话》、《六庵读礼录》、《丧服浅说》、《宋儒学说讲稿》、《明儒学说讲稿》、《历代易家考》、《历代易学书目录》、《尚氏易要义》、《六庵读书礼记》、《先秦文学史》、《左传要略》、《世说新语注引书目》、《六庵别略》、《水南读书札记》等。

一九四六年,黄老出任址在仙游的国立海疆学校为教授,撰有《群经要略》。

一九五四年为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后任主任(至文化革命),撰有《清诗选》(主编)、《福建文学史》、《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等。

一九七四年任《李贽著作注释》总纂。

学《易经》看这三本书,肯定可以入门

学《易经》看这三本书,肯定可以入门

学《易经》看这三本书,肯定可以入门按:近期,《简易经》改版,修订了书中一些错误,并且改了书名,叫《极简周易》。

编辑是希望能跟风“极简类”图书,毕竟现在大家都是急功近利之辈,都恨不得三分钟读完一本书才好。

这个,也没法把谁逮过来,讲一番“无欲速,欲速则不达”的大道理。

所以,改名我也没反对。

而且,编辑兄还曾担心总局不给批。

确实,能占上这么个书名也不错。

以下,本是一篇软文,写得还可以。

前两本名副其实,后一本也能过得去的,气息上是跟周易经传相通的。

昨天跟朋友吃饭,他刚刚读完这本书,用里面的时象占筮法,占得“讼之涣”,感觉特别契合他的情况。

此前,我给不少朋友用时象占筮法占,都很准。

为什么这么“准”呢?我的理解,一方面是巴纳姆效应等等的心理学原因。

另一方面确实有“巫”的感觉,不可思议。

人的认知是有极限的,这个没办法,也没有必要在这上面较劲。

可能真有高手,那是因为精诚所至,至诚通神,而不是别的。

我关注的主要还是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易经的精髓所在。

这本书中强调了这些东西。

曾国藩讲,易简则天下之理得矣。

我希望,以易简得易经之理。

这本书已经在各大书店上架,包括实体店和网店,当当、京东、天猫、淘宝上应当都能买到。

我的微店里也有签名版。

微店里的书可能稍微贵点,这也没办法,不能让帮忙的小兄弟往里白贴时间和精力。

可点击底部“阅读原文”,链接到当当页面。

如果您买了,还请发个评论吧。

谢谢。

谷园2018.10.3《易经》入门的三本必读书易学著作汗牛充栋,流派纷呈,随便哪个学习《易经》的人都可能给初学者开一套书单,列出十本八本的必读书。

但是,以我二十年学易的经验看,对于普通读者来讲,或者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以下三本书才是一个最低限度的必读书目:一是,《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黄寿祺的老师是民国易学一代宗师尚秉和,尚氏为晚清进士,所著的《周易尚氏学》堪与程颐的《周易程氏传》和朱熹的《周易本义》比肩。

黄寿祺和他老师有一个特点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主要的精力都在这一个领域里,所以,他们的易经研究是极深厚和纯正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亨与黄寿祺易学研究比较浅谈(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从20世纪初至80年代末,易学研究在疑古思潮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经传分观成为以高亨先生为代表的易学者研究的基本原则,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同时以黄寿祺先生为代表的传统的易学研究表现出求新求变的趋向。

本文拟通过对高、黄二位先生易学研究的比较,浅谈今后的易学研究所应具有的观念和应采用的方法。

关键词:高亨;黄寿祺;易学;经传分观;象数说中图分类号:B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2008)05-0044-05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heYiStudies Taken by GAO Heng and HUANG Shou-qiWANG Chang-hong(Institute of Literatur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Abstract: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o late 1980's, influenced by the trends of Suspecting the Authenticity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great changes had occurred in theYistudies. Separating the Text from the Commentaries became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for the scholars of this trend represented by GAO Heng, by the approach of which they had achieved a lot. Meanwhile, HUANG Shou-qi who represents the scholars taking traditional approach inclined to pursue new developments.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Yistudies by GAO Heng and HUANG Shou-qi, and discuss advisable approaches to theYistudies in the future.Key words:GAO Heng;HUANG Shou-qi;Yistudies; separating the Text from the Commentaries; different approaches《周易》作为我国汉代的象数、晋唐的玄学,到宋元以后的象数、义理,或平行发展或交互合流,易学流派纷繁复杂,但大体不出两派六宗(《易类小序》,第1页) [1]的范畴。

进入20世纪后,受西方学术文化的浸染,特别是在疑古思潮的冲击下,传统易学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周易》走下经学神坛而回归其卜筮和古籍的面目。

古史辨派的基本特色就是疑古、辨伪、考证,具体到易学研究上就是经传分观,就其对易学研究的影响来说堪称显学。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一大批学者把古史辨派的易学观运用到《周易》经、传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其中以高亨、李镜池等人为代表。

在古史辨派之外,传统易学研究也没有固步自封,很多学者不再禁锢在象数或义理之中,而是二者并重,同时又用现代哲学诠释《周易》经、传,为传统易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黄寿祺先生可谓这方面的代表之一。

进入21世纪后,新方法、新学科的涌现,新材料的出土,使易学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易学研究者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

在这种新的评论,来管窥21世纪的易学研究所必须具有的观念和应该采用的方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高亨(1900-1986),从40年代出版《周易古经今注》至80年代的《周易大传今注》,易学研究可谓终其一生。

黄寿祺(1912-1990),研《易》尤久,用力尤深,易学研究也伴随其一生,1989年出版了代表作《周易译注》。

高、黄二位先生都是在试图对《周易》经、传进行重新解读的基础上进行易学研究,都是在对经、传逐字逐句的阐释中申发自己的易学思想,都运用了各自当时所能见到的考古材料来加强自己的学术论证,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就高亨先生而言,除了校勘学和训诂学方面的成就外,他还根据《国语》、《春秋》以及《系辞》等有关资料,并结合前人的成果,对东周古筮法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成卦的具体步骤,解释了变卦的具体方法(第112-130页)[2],颇有道理。

与高先生不同,黄先生的最大成就是继承、发展、完善了其师尚秉和的象数说,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自然、社会、人生、关系时无法回避其见解和影响,所以其易学研究连同闻一多、于省吾、顾颉刚、郭沫若、李镜池等著名学者研究《周易》的巨大成就,共同代表并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周易》研究的最高水平[3]。

黄寿祺先生独特的易学研究则体现了新时期传统易学的嬗变,彰显了传统易学求新求变的必然趋势,其以精湛的理论和卓越的成果被学界誉为当代易学宗师。

传统学者治学,特别重视师法,因为不同的师法决定不同的治学路数,不同的治学路数决定不同的学术成就。

高亨先生精通文字音韵训诂为工具,来研读先秦诸子的遗著,从而抒录个人的心得(第1页)[4]的治学路数,所以其研究具有强烈的乾嘉朴学特色。

《周易》经、传的文本在流传过程中因文字差异、错简等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现讹误。

对这些讹误,前贤多采取回避或附会的态度,造成了经、传的晦涩难解,所以注释《周易》经、传必须校勘文本。

高亨先生在数十年的治《易》过程中对文本校勘非常重视,并运用多种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校勘,认为至少有一百五十处文字有疑义,并对其中十几处有确凿证据的文字予以改正[3]。

他从文字、声韵、训诂入手,以求经、传之本意,发前人所未发,有的卓成一家之言。

董治安先生评价其易学成就时说:他在《周易》研究领域足以自成一家,从而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推动了易学研究的发展。

从这些方面可以说,高先生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开拓。

即使对于清代朴学家的易学成就而言,他也已经有所超越、有所前进了。

[5]董先生的评价是非常恰当公允的。

黄寿祺先生先后师从尚秉和、杨树达等易学名家,其中受尚秉和影响最大(尚氏师从吴汝伦)。

黄寿祺先生之注《周易》经、传,或在尚氏注的基础上进行发挥,或完全照搬尚氏注,同时对前儒成果多所甄采,区别于高亨先生完全抛开古注之释法。

他继承了尚氏的阴阳之理,即阴遇阳、阳遇阴则通,阴遇阴、阳遇阳则敌,并发展了尚氏的易象学。

其治《易》,强调从源溯流、强干弱枝,考明《左传》、《国语》所载古占筮,并且应从汉魏古注、隋唐义疏、宋元地理等枝叶,不由主干而寻枝附,是为浑不辨主客。

他强调象征规律、易学条例、新出土的易学材料之重要(前言,第28-29页)[6]。

这是黄先生一生治《易》的心得体会,也是其易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在治《易》方法上的不同外,二位先生对《周易》经、传关系的认识也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造成了其研究角度和方法的区别。

对经、传的关系,学界长久以来存在两种泾渭分明的观点:一种是疑古的经传分观,一种是传统的经传合观,两种观点针锋相对,共同推动了《周易》研究的发展。

易学研究中的疑古之风滥觞于宋欧阳修,兴盛于清姚际恒、康有为,到顾颉刚等人时达到了极致。

顾颉刚、钱玄同、李镜池等疑古干将纷纷发表文章否定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主张经传分观,竭力恢复经、传的本来面目,为易学研究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高亨先生主张经传分离。

他认为,《易经》是西周初年时代,不是出于一人之手,两者相去甚远,而后者对《易经》一书多加以引申枝蔓甚至歪曲附会的说释,是借《易经》旧瓶装新酒(自序,第1页)[7],因此他主张讲《易经》不必受《易传》的束缚,谈《易传》不必以《易经》为归宿,以传解经好比拿古人的盆扣在自己的头上,用古人的绳捆在自己的手上,从而难于考见《易经》的原意(第3页)[8]。

他把经传分观作为治《易》的一个基本原则,治《易经》绝不涉十翼郑吉雄先生认为高亨先生有时也以传解经,认为其在引用《诗经》、《说文》后得出悔为恨也的训释,最后回到《系辞传》中才证明悔义为困厄。

郑说似为欠妥,高先生只是通过《系辞传》来印证悔为困厄之义,有忧虞、小疵之象,并不能因此说高先生以传解经。

详见《从卦爻辞字义的演绎论lt;易传gt;对lt;易经gt;的诠释》,郑吉雄,载《汉学研究》第24卷第1期,2006,(06)。

,力图还《易经》卜筮之原貌;治《易传》同样不及《易经》。

黄、高二位先生虽是同时代的学者,但前者对经、传关系的认识与后者截然相反。

黄先生认为,《易传》尽管抒论角度各不相同,但本旨无不就《易经》经文而发,那么作为自古以来众所公认、无与伦匹的解经专著的《易传》,是研究《易经》经文的最重要的,所以经、传合则是,而离则非(前言,第8、28页)[6],与经传分观的易学观针锋相对,认为经传分离是错误的,其研究援传以解经、牵经以就传。

学界尽管对《易经》和《易传》的作者及成书年代众说纷纭,但都一致认为二者非一人一时之所作,且二者的成书时间相去甚远。

《易经》和《易传》作为不同时代的产物,必然受到不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易传》对《易经》的理解难免与《易经》之本义有一定差异。

所以对《周易》经、传文本的解读,我们应着眼于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等因素,否则必然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但思想和学术代代相承,《易传》多援《易经》而发,因此二者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我们在研究中对此应予以关注。

高、黄二位先生在对《易经》的性质以及象数的理解和运用范围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别使得他们研究的落脚点有很大不同。

高亨先生认为,《易经》原为筮(算卦)书,客观上反映出上古社会的多种情况,虽然其中含有极简单的哲学因素,但大体上是有一定价值的上古史料;认为《易经》既是筮书,筮人自然要根据卦爻的象数来判断人事的吉凶,所以《易经》的有些语句和象数有联系,但决不是句句都有联系;认为研究《易经》的目的在于考察上古史实,能通读卦爻辞,洞晓它的原意就够了,追求古代巫术没有什么用处,因此主张注释《易经》应当排除一切象数说。

不过,他同时又认为,研究《易传》时还是应该用到象数说的。

他说,《易传》本身既有象数说,因而在研究其地方也不少,因此须讲明其固有的象数说,但要至此为止,不可多走一步(自序,第1-3页)[7]。

与高先生不同,黄先生认为,《易经》虽然以卜筮为用,但其内容实质却含藏着深邃的哲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