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史与思想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学史与物理思想方法

高中物理学史与物理思想方法

目录一、概述物理学史及物理思想方法重要性———3二、高考试题及模拟题点评—————————4三、高中物理学史(按课本知识块排序)———18四、高中物理学史(按科学家排序)—————22五、附:高中物理学史(旧人教版)—————25六、常用物理思想方法———————————27一、概述物理学史及物理思想方法重要性物理学史类的题目在近几年的高考选择题中频繁出现,该类题目较为基础,且考点较为集中,但学生的得分率却非常低,特别是涉及科学家成就的题目,如谁发现的“电生磁”、谁发现的“磁生电”,学生极易混淆,为此我增设了该内容。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物理教学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通过高中物理的学习逐步养成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思维习惯、科学世界观,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和技术的差别、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强调认识和领悟科学的本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

可见,高中物理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从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中领悟到科学事业的本质特性,体会物理学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深刻地理解物理学与人的存在之关系以及科学的发展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而物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在高中物理中加强物理学史教育,展现历史上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以其中的欢乐、困惑、惊奇和哲理去感染学生,把物理知识的逻辑展开与物理学认识的历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物理教学过程设计成是把“凝固的文化激活”的过程,把文化传播和学习转化成为历史上的创造者与今天的文化学习者之的对话,让学生以物理学家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确立物理学的历史意识,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高考试题及模拟题点评【例1】(2013全国新课标Ⅰ卷14题)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

高中物理学史最全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最全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最全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的归纳总结如下:
1. 古代物理学(公元前6世纪-17世纪):
-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阿尔克曼、希波克拉底斯、亚里士多德等人,提出了一些基础的物理理论和观点。

- 宇宙观的进展: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

- 科学方法的发展:伽利略的实验和观察方法。

2. 经典物理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
- 牛顿力学:牛顿的三大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 光学的发展:牛顿的光的粒子理论和哈雷的波动理论。

- 热力学的兴起:卡诺的热机理论和卢瑟福德的热力学定律。

3. 电磁学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
- 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统一了电磁现象的理论描述。

- 电子的发现:汤姆孙的阴极射线实验证明了电子的存在。

- 直流电学理论的建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路定律等。

4. 现代物理学时期(20世纪):
- 相对论理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颠覆了牛顿力学的观念。

- 量子力学的建立:普朗克的量子假设、波尔的原子理论、薛定谔的波动力学等。

- 核物理学的发展:居里夫妇的放射现象研究、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量子力学的核模型等。

总结:高中物理学史经历了古代物理学、经典物理学、电磁学和现代物理学四个阶段,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量子力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理论。

这些理论的发
展不仅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也深刻影响了社会和技术的发展。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高中物理学史总结物理学是对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力量和运动的研究。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物理学都是科学研究的基石之一。

在高中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一系列的物理原理和定律,这些知识是在数百年的物理学发展历程中被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下面将对高中物理学史进行总结。

1. 古代至中世纪物理学在古代,物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文学和力学方面。

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如托勒密和克勒帕提亚斯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其他星体围绕地球旋转。

而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星体绕太阳运行。

在力学方面,阿基米德研究浮力和杠杆原理,欧几里德发现了几何学。

到了中世纪时期,由于宗教教义的束缚,物理学的进展放缓。

2. 新时期物理学的兴起新时期的物理学发展起步于16世纪末。

伽利略是新时期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物体运动和下落的规律,提出了相对论运动观点以及等时落体定律。

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和观念变革为后来科学方法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同时,几位重要的科学家也为物理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为经典力学的基础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而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运动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为日后天体力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 热学与电磁学的发展18世纪,热学和电磁学成为物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卡尔文和卡姆法利都在热量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他们引入了热学的概念,研究了热传导和热力学定律。

同时,安培和法拉第等科学家在电磁学领域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安培发现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安培定律;法拉第则发现了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奠定了电学基础。

4. 量子力学的出现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出现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篇章。

普朗克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概念,爱因斯坦解释了光的量子性。

同时,玻尔通过对原子光谱研究,建立了量子理论,为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量子力学的框架下,薛定谔发展了波函数和量子力学算符的理论,建立了波粒二象性的观念。

高中物理学史与思想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与思想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与思想方法总结高中物理学史与思想方法总结伽利略1、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2、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证明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3、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最早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导出 S 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4、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伽利略通过构思的斜面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5、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另外他还发现了“摆的等时性”。

判断: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对)牛顿: : 1、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2、用数学方法导出万有引力定律3、月—地检验思想方法4、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

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

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对)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对)卡文迪许: 1、1798 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微小形变放大思想)2、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的数值后,就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他把自己的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质量”,是第一个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爱因斯坦: 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

提出了“质能方程E=mc2”。

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完整版)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完整版)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高中物理学史与思想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与思想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与思想总结高中物理学史与思想总结物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其思想与理论的演进不仅标志着科学的进步,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将对高中物理学史与思想进行总结,以展现其发展脉络和重要思想。

1. 古代物理学思想:古代的物理学主要由希腊哲学家奠定了基础。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数学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亚里士多德建立了自然哲学体系,认为所有事物都由四大元素构成,并探讨了力、运动和时空的概念。

2. 文艺复兴时期的物理学: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航海、地理发现和科学方法的兴起,物理学开始迎来新的突破。

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的否定,凯尔文研究了气压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伽利略利用实验和观察建立了惯性和斜面运动的规律。

3. 开普勒与牛顿的力学革命: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和力学之间的关系。

牛顿基于开普勒的工作,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这一革命性的发现为研究现象和解释自然界提供了根本性的理论依据。

4. 电磁学的诞生与发展:十九世纪是电磁学的重要发展时期。

法拉第和法拉第-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将电磁的基本规律整合成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从而形成了电磁场理论,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

5.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对时间、空间、质量和能量的认识产生了重大颠覆。

同时,量子力学的诞生使人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和波粒二象性。

6. 当代物理学的发展:近现代物理学以高能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分支的迅猛发展为特征。

粒子加速器和望远镜的发展使人们能够观测到更远的宇宙和更微观的粒子,探索了基本粒子、宇宙学、量子场论等重要课题。

在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中,一些核心思想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中包括实证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即强调实验与经验的重要性。

实证主义认为通过实验能够验证、修正和发展理论,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另外还有唯象主义的思想,即强调以测量数据为基础,寻找方程和规律的发现。

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高中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对物理学史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我们将对高中物理学史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的发展历程。

首先,古代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自然现象进行了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许多关于物质、运动和空间的理论。

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对后世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物理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伽利略提出了地球运动学说,揭示了物体运动的规律;牛顿则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开创了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理学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展。

电磁学、热学、光学、相对论等新的物理学理论相继涌现,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居里夫人的放射性研究等成果,为物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当代,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等新的物理学分支不断涌现,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提供了全新的框架和视角。

同时,物理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半导体技术、激光技术、核能技术等都是基于物理学理论的应用。

总的来说,高中物理学史是一部充满辉煌成就和深刻思想的历史。

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经典力学,再到当代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物理学在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发展脉络,把握其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物理学知识。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学史的归纳总结对于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代物理学思想和近代物理学理论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物理学的发展脉络和基本原理,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物理学史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学素养,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中物理常考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常考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常考物理学史引言: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发展历史的学科,通过了解物理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物理学的成就。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了解物理学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本文将介绍高中物理中常考的一些物理学史知识点。

1.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和物理学的起源古希腊是物理学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古希腊时期,一些哲学家开始思考宇宙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其中最著名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和亚里士多德。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宇宙万物都是由数字和数学关系构成的理论,对后来的物理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则认为宇宙的运行规律在于每个事物都有一个固有的目的和本质。

2.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文艺复兴时期是物理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用实验和观察来研究自然现象,不再仅仅依靠哲学推理。

伽利略·伽利雷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地球自转和物体的自由落体定律等重要理论,颠覆了当时的世界观。

3. 牛顿力学的诞生伽利略的研究成果为牛顿力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艾萨克·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三个基本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的力学理论成为了后来物理学研究的基石,为我们理解物体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4. 热力学的发展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热力学的发展成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

詹姆斯·瓦特和萨迪·卡诺是热力学发展的关键人物。

瓦特提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认为热量是一种能量形式,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卡诺则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阐明了热量的能量转化有一定限制。

5. 电磁学的兴起19世纪,电磁学成为物理学的热门研究领域。

迈克尔·法拉第和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等科学家的贡献使得电磁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法拉第的研究奠定了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麦克斯韦则建立了电磁场理论,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一、古代物理学的发展古代物理学是物理学学科的起源,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物理学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出一些物质和运动的基本规律。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古希腊的物理学家亚里士多德和克拉克。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四种元素理论,即地、水、火、气四种物质在宇宙中的存在形式。

克拉克则成功地用实验方法验证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并提出了物体的自由下落规律。

二、近代物理学的起源近代物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科学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一系列突破性的发现和理论提出,为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最重要的是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的三大定律为物体的运动提供了完整的描述,而万有引力定律则解释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此外,伽利略的运动学研究也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通过实验和数学推导,提出了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强调了用数学方法描述物理现象的重要性。

三、电磁学的兴起19世纪电磁学的兴起标志着物理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安培、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为电磁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安培的电流定律和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为电磁学打开了新的研究领域。

同时,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和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形成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

电磁学的兴起不仅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也为光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麦克斯韦的电磁辐射理论奠定了电磁波和光的关系,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光是电磁波的一种表现形式。

四、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革新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引力的本质。

相对论对于高速运动和强引力场下的物理现象提供了统一的解释,对于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量子力学的提出则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通过研究原子和分子尺度下的物理现象,科学家们发现了量子现象的存在,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

高中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

高中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

高中物理学史和重要思想方法(1)理想模型法:为了便于进行物理研究或物理教学而建立的一种抽象的理想客体或理想物理过程,突出了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了事物的次要因素.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理想变压器等)、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和过程模型(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抛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恒定电流等).(2)极限思维法:就是人们把所研究的问题外推到极端情况(或理想状态),通过推理而得出结论的过程,在用极限思维法处理物理问题时,通常是将参量的一般变化推到极限值,即无限大、零值、临界值和特定值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讨论.如公式v =Δx Δt中,当Δt →0时,v 是瞬时速度.(3)理想实验法:也叫做实验推理法,就是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科学的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伽利略斜面实验、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等.(4)微元法:微元法是指在处理问题时,从对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分析入手,达到解决事物整体目的的方法.它在解决物理学问题时很常用,思想就是“化整为零”,先分析“微元”,再通过“微元”分析整体.(5)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特点是:A=B C ,但A 与B 、C 均无关.如a =Δv Δt 、E =F q 、C =Q U 、I =q t 、R =U I 、B =F IL 、ρ=m V等. (6)放大法:在物理现象或待测物理量十分微小的情况下,把物理现象或待测物理量按照一定规律放大后再进行观察和测量,这种方法称为放大法,常见的方式有机械放大、电放大、光放大.(7)控制变量法: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比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就用了控制变量法.(8)等效替代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等.(9)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如研究电场力做功时,与重力做功进行类比;认识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高中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出发,总结高中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学术突破以及影响。

一、古希腊科学的起源古希腊科学思维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古希腊时期,象形符号、神话和祭祀等思维方式渐渐过渡到基于观察和理性思考的科学思维。

早期的物理学家们如毕达哥拉斯、阿那克萨哥拉斯等,在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定律。

例如,毕达哥拉斯提出了万物皆数的理念,开启了数学与物理的关系。

二、牛顿力学革命在牛顿的力学理论出现之前,物理学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天文学体系为主导的。

然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的提出,彻底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框架。

牛顿力学通过精确的数学描述,揭示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并给出了精确的运动方程,这为后续物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牛顿力学的成功也驱使了人们对物理学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三、电磁学与电子学的崛起19世纪,电磁学的兴起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姆律、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揭示了电流和磁场之间的联系,并激发了许多科学家的兴趣。

麦克斯韦对电磁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众多定律进行了统一的数学描述,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这一理论的成功引导了无线电的发明与应用,以及电子学的出现。

四、量子力学的建立量子力学的建立是20世纪物理学的重大突破。

通过对微观粒子行为的观察与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等。

在此基础上,普朗克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概念,进而诞生了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在描述微观世界的粒子行为以及电子轨道结构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五、相对论的提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物理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的理解。

狭义相对论解释了运动物体的尺度和速度如何影响物理现象,广义相对论则给出了更深刻的引力理论。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1. 定义和起源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自然科学。

高中物理学作为对学生智力和科学素养的锻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 古代物理学
古代的物理学发展着重于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对物理学的贡献。

3. 近代物理学的兴起
17世纪的科学革命标志着物理学的现代化。

伽利略、牛顿和开普勒的研究为物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物理学的分支
高中物理学通常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分支。

每个分支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研究内容。

5. 物理学的实践应用
物理学在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物理学在能源开发、材料科学、通信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6. 物理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的探索,物理学将继续发展和演变,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科学发现和创新。

7. 高中物理学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对高中物理学史的简要总结,不涉及详细的历史事件和法理问题。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导言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能量、力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学史进行总结,带领读者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

古代物理学古代物理学主要集中在希腊,其中最为著名的学派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学派。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然哲学的概念,认为自然现象是有目的的,物质被分成了四个元素:地、水、火和气。

这种观点在几个世纪内占据了主导地位,阻碍了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开启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在这个时期,一些著名科学家开始进行实验和观察,纳入了对自然的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伽利莱和托马斯·康普顿。

伽利略是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速度是与其质量无关的。

他还提出了惯性的概念,即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倾向。

伽利略的工作为后来的牛顿定律和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托马斯·康普顿是发现光的波粒二象性的重要科学家。

他发现X射线的散射现象是由于光具有粒子性质,并且通过测量散射光的波长和角度,成功计算出光的电磁波长。

古典物理学古典物理学主要发展于18世纪到19世纪初。

牛顿在这个时期提出了经典物理学的三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对任何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物体都会施加一个同大小、反方向的力。

这三大定律为经典物理学奠定了基础,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此外,18世纪还涌现出其他重要的物理学家,如安培、欧姆、法拉第等。

他们研究了电磁力和电学现象,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归纳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它探究了世界的本质和物质的运行规律。

在高中阶段学习物理学,我们不仅了解了科学的进展和重大发现,还学习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实验技巧。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学史进行总结和归纳,回顾这段历史并体会其中的重要意义。

1. 古代物理学的起源古代物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希腊时期。

古希腊科学家如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和伽利略等人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许多基本物理概念和定律。

其中,亚里士多德阐述了地球中心宇宙观和四元素理论,阿基米德则提出了浮力和杠杆原理。

这些思想在古代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石。

2. 光学和力学的进展在光学方面,伽利略和胡克等科学家的工作对光的传播和折射提供了深入认识,开创了现代光学的先河。

伽利略还提出了自由落体和斜面运动的规律,为力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随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构建了经典力学的体系,提出了质量、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开启了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

3. 热学和电磁学的发展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卡诺和卡尔文等科学家的热学研究揭示了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过程,进一步完善了物理学理论体系。

随后,查理斯·库仑的研究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他提出了库仑定律和静电场的概念。

这些成果为后续的电动力学和磁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并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

4.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革命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颠覆了牛顿的经典力学观念,提出了时空弯曲和质量能量等价原理。

与此同时,普朗克的量子假说和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催生了量子力学的诞生。

量子力学的建立为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提供了解释,并成为理解原子核、粒子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5.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理学在20世纪和21世纪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研究成果不仅改变了我们对物质、能量和空间的理解,还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从核能到半导体、光电子学到量子计算机,现代物理学的应用涵盖了许多领域,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完整版)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完整版)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专题★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①发现摆的等时性②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经典题目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错)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对)★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①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②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经典题目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对)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对)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对)★卡文迪许贡献: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典型题目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错)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对)★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观点:①重的物理下落得比轻的物体快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经典题目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对)★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开普勒三定律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规律(错)托勒密(古希腊科学家)观点:发展和完善了地心说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 观点:日心说第谷(丹麦天文学家) 贡献:测量天体的运动威廉·赫歇耳(英国天文学家)贡献:用望远镜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七颗行星--天王星汤苞(美国天文学家)贡献:用“计算、预测、观察和照相”的方法发现了太阳系第九颗行星-—冥王星泰勒斯(古希腊)贡献:发现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羽毛、头发等轻小物体★库仑(法国物理学家)贡献:发现了库仑定律-—标志着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典型题目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富兰克林(美国物理学家)①对当时的电学知识(如电的产生、转移、感应、存储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②统一了天电和地电密立根贡献: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元电荷昂纳斯(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欧姆: 贡献:欧姆定律(部分电路、闭合电路)★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电流的磁效应(电流能够产生磁场)经典题目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对)法拉第根据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的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法拉第贡献:①用电场线的方法表示电场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③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Φ/△t)经典题目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对)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对)奥斯特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将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错)★安培(法国物理学家)①磁场对电流可以产生作用力(安培力),并且总结出了这一作用力遵循的规律②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经典题目安培最早发现了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对)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错)狄拉克(英国物理学家)贡献:预言磁单极必定存在(至今都没有发现)★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贡献:1895年发表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洛伦兹力)阿斯顿贡献:①发现了质谱仪②发现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劳伦斯(美国) 发现了回旋加速器★楞次发现了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汤姆生(英国物理学家)贡献:①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②建立了原子的模型—-枣糕模型经典题目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对)★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指导助手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记住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记住内容)发现了质子经典题目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后来卢瑟福用粒子散射实验给予了验证(错)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象(错)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对)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对)★波尔(丹麦物理学家)贡献:波尔原子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经典题目玻尔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运用于原子系统上,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规律(对)玻尔理论是依据a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错)玻尔氢原子能级理论的局限性是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对)★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经典题目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错)★伦琴贡献:发现了伦琴射线(X射线)★查德威克贡献:发现了中子★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①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②发现了正电子经典题目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电子(错)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正电子(对)★普朗克贡献:量子论★爱因斯坦贡献:①用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②相对论经典题目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错)爱因斯坦用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对)是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错)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瞩目的相对论,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了理论基础;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深★麦克斯韦贡献:①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②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经典题目普朗克在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对)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方法给予了证实(对)麦克斯韦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错)。

(完整版)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完整版)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高中物理学史内容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内容总结

新课表物理学史内容总结(注:重点部分用加黑色标出,及其易错的部分用红色标出)1.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

2. 牛顿——①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②万有引力定律;3. 胡克——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4. 伽利略——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自由落体做匀加速运动。

5. 托勒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是错误的)。

6. 哥白尼——日心说(注意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也是不正确的)。

7.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也称轨道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

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向量半径)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这一定律实际揭示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角动量守恒。

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也称周期定律:是指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这里,a是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T是行星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常用于椭圆轨道的计算.即:(其中,M为中心天体的质量。

)8. 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9. 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0. 富兰克林——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了避雷针。

11. 法拉第——①最早引入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②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12.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的电荷量:e=1.60?1013. 欧姆——由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4. 焦耳——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即焦耳定律Q?I2Rt。

高中物理学史与思想方法总结-(全)

高中物理学史与思想方法总结-(全)

word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高中物理学史与思想方法总结第一部分物理学史1、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2、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和合理外推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3、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F=kx4、“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6、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他测出的引力常量与现在用的数值G=6.67×10-11Nm2/kg2不一样)7、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8、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9、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0、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分别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并发明避雷针。

11、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史与物理学思想总结
第一部分 物理学史和常识
伽利略在力学方面的贡献:
(1)对运动的描述。

严格定义了匀速运动,将匀速引申到变速,把平均速度引向瞬时速度,定义了加速度这一重要概念,决定采用时间作为运动学内在变量,研究位置、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伽利略为了“冲淡重力”,用斜面作实验,结合数学分析,总结出斜面运动为匀加速运动,其规律为2
x t ,运用科学推理将斜面的倾角逐渐增大到90°,从而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3)惯性定律方面的研究。

通过巧妙构思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物理学中的贡献:
(1)牛顿在总结前人对力与运动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出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①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提出惯性概念,并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础。

明确定义了力、惯性的概念。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②牛顿运动第二定律确定了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及其所受力关系,是牛顿物理学的核心 ③牛顿运动第二定律明确了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2)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天体运动规律,预言和发现了海王星和太阳系中其他星体,首次使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与天上星体运动规律统一起来
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在物理学中贡献:发现并总结了胡克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卡文迪许被称为“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和高速运动粒子
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 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物理学中贡献
(1)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2)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制作出了人类第一台发电机
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焦耳定律)
1820年奥斯特在实验中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电流磁效应)。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
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纽曼和韦伯于1845年和1846年先后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黑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E=hν。

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1905年爱因斯坦为受到普朗克能量子假说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光电效应实验证实了光子具有能量,光的粒子性。

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发现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原入射波长的现象——康普顿效应,表面光子具有动量,进一步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假说: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用晶体做了电子衍射实验,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物质波的存在。

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吕克尔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190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1885年,瑞士的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总结了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巴耳末系。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

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

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

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

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

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粒子分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重子(质子、中子、超子)和介子。

1964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所组成,重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
第二部分思想方法
1、比值定义法
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物理量用比值法进行定义,如:v=x/t、a=v/t、R=U/I、C=Q/U、E=F/q等2、微量放大法
光学放大、机械放大、积累放大(包括时间积累和空间积累)、电磁放大等方法
例如: 光学放大:显示桌子受力后发生的微小形变(弹力);达文迪许扭秤、库伦扭秤
机械放大: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积累放大:回旋加速器
电磁放大:信号的放大可以是电压、电流放大或功率放大。

比如,高压输电就要用到变压器对电压进行大幅抬高以减少能耗;示波器中的示波管是将电信号放大到能明显地观察和测量的程度。

3.类比法: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特点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如:在认识电场时,电势能与重力势能类比、电势与高度类比、电势与高度差类比,利用对重力势能、高度、高度差的理解,进而理解和掌握电势能、电势和
电势差的概念。

4.控制变量法: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F a m =
;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4r S C kd
επ= 5.图形/图象图解法
图形/图象图解法就是将物理现象或过程用图形/图象表征出后,再据图形表征的特点或图象斜率、截距、面积所表述的物理意义来求解的方法。

尤其是图象法对于一些定性问题的求解独到好处。

6.极限思维方法
当0t ∆→时,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7.平均思想方法
物理学中典型的平均值有: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平均功率、平均力、平均电流等。

对于线性变化情况,平均值=(初值+终值)/2。

8.等效转换(化)法
等效法,就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转换成较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

其基本特征为等效替代。

例: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与分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等。

除这些等效概念之外,还有等效电路、等效电源、等效模型、等效过程等。

9.猜想与假设法
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0.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在确定研究对象或研究过程时,把多个物体看作为一个整体或多个过程看作整个过程的方法;隔离法是把单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或只研究一个孤立过程的方法.
11.寻找守恒量法
守恒,说穿意思是研究数量时总量不变的一种现象。

物理学中的守恒,是指在物理变化过程或物质的转化迁移过程中一些物理量的总量不变的现象或事实。

守恒,已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规律(有能量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也是一种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并且应用起来简练、快捷。

从运算角度来说,守恒是加减法运算,总和不变。

12.构建物理模型法
如 实体模型有:质点、点电荷、点光源、轻绳、轻杆、……
物理过程有:匀速运动、匀变速、圆周运动……
物理情境有:子弹打木块、平抛、临界问题……
物理学中的思想方法很多。

有:估算法、微元法、引入中间变量法、统计学思想方法、逆向思维法、解析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