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传播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当代组织传播问题研究(六篇)
当代组织传播问题研究(六篇)
传馨
【期刊名称】《今传媒》
【年(卷),期】2014(22)8
【摘要】本文选取中国大陆1998年至2013年有关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力图展现自该学派理论传入大陆以来学界研究的总体情况和重点领域。
本文认为大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重国外理论引介而轻本土化理论研究;虽有传播产业和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但主题分散,广度和深度不足。
随着中国大陆社会开放程度和多样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传播学自身的蓬勃发展,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大陆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总页数】4页(P15-17)
【关键词】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学派;传播与权力
【作者】传馨
【作者单位】今传媒杂志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
【相关文献】
1.当代组织传播问题研究(三篇)——我国证券公司组织传播的特征分析 [J], 林瑞基;胡国栋
2.当代组织传播问题研究(两篇)——基于群体博客科普的组织传播研究 [J], 周
荣庭;何登健
3.当代组织传播问题研究(三篇)/基于STSF模型的公益组织网络传播新模式 [J], 周荣庭;曹晔华
4.当代组织传播问题研究(两篇)——虚拟组织传播对传统组织传播的创新研究——基于阿里巴巴组织传播文化的考察 [J], 王磊;常松
5.当代组织传播问题研究(一篇)--组织传播早期研究中的人际关系学派 [J], 胡河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播学概论参考文献
传播学概论参考文献1、《传播学(修订版)》,邵培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传播学研究方法》, 陈燕等.科学出版社,2002年4、《传播学原理》,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5、《传播学总论》, 胡正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6、《大众传播学总论》, 张隆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7、《传播学通论》, 戴元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8、《人类传播理论》,约翰·斯坦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9、《大众传播概论》, 斯坦利·J·巴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等,华夏出版社,2000年11、《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美] 斯蒂芬•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2、《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3、《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美〕洛厄里、德弗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4、《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埃弗里特•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15、《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新华出版社1984年16、《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7、《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18、《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9、《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美〕费斯克等新华出版社,2004年20、《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新华出版社,2004年21、《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常昌富、李依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22、《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论》,陈力丹,开明出版社,2002年再版23、《传播的观念》,陈卫星,人民出版社,2004年24、《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5、《公众舆论》,[美]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26、《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7、《公众舆论》,[美]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28、《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29、《传播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美]罗杰.菲德勒,华夏出版社,2000年30、《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年31、《媒体等同》,[美]巴伦•李维斯、克利夫•纳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32、《文化帝国主义》,[英]汤林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33、《理解通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34、《通俗文化理论导论》,[美]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商务印书馆,2001年35、《认识媒介文化》,[英]尼克•斯蒂文森,商务印书馆,2001年。
组织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组织文化论文参考文献一、组织文化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组织文化测量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8期.张勉.张德.[2].组织文化创新动力模型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22期.尹波.许茂增.敖治平.林锋.[3].组织文化研究综述.《学术交流》.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6期.李成彦.[4].组织文化、知识分享与组织创新的关系研究.《科学学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12期.曹科岩.龙君伟.[6].组织承诺影响因素比较研究.《管理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4期.刘小平.[7].组织文化认同的扩展性定义、形成机理与演化路径基于组织文化三构面体系.《商业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7期.马晓苗.[8].组织文化对ERP系统消化吸收阶段知识共享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 《系统管理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2期.邵真.葛虹.冯玉强.刘鲁宁.[9].组织文化、知识转移与新服务开发绩效:城市商业银行案例.《管理工程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4期.李靖华.庞学卿.[10].组织文化与技术创新方式的关系研究.《科学学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4期.孙爱英.李垣.任峰.二、组织文化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被引次数:74作者:李成彦.基础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2].基于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研究.被引次数:72作者:富立友.企业管理复旦大学2004(学位年度)[3].学习型组织文化、工作满意度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聂林.企业管理山东大学2014(学位年度)[4].西藏地区藏族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文化的关系研究.作者:张丽丽.课程与教学论西藏大学2014(学位年度)[5].知识管理绩效与组织文化相关性研究.被引次数:9作者:陈发祥.企业管理及其信息化合肥工业大学2010(学位年度)[6].企业高管价值观、组织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基于高阶理论的分析.被引次数:15作者:姜志华.企业管理浙江大学2011(学位年度)[7].地方政府组织文化及其对组织效能的影响研究——以X县教育局为例. 作者:吴婷.公共管理学湘潭大学2013(学位年度)[8].幼儿园组织文化的个案研究——以福州T连锁幼儿园为例.被引次数:1作者:任建龙.学前教育学福建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9].广西药用植物园组织文化诊断与创新研究.作者:樊帆.工商管理广西大学2013(学位年度)[10].基层计生机构组织文化与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性研究.作者:王银雪.公共卫生山东大学2015(学位年度)三、相关组织文化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Bayesiannetworkanalysisofsafetycultureandorganizationalculture inanuclearpowerplant.SusanaGarciaHerreroM.A.MariscalJ.M.GutierrezAntonioTocaOtero 《Safetyscienc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2]Thelimitsofthephotographicactasametaphorfortheassessmentoforga nizationalculture.Anethnographicstudyofahighreliabilityorganization. JoaquinNavajasInmaculadaSillaEstellaSalabarnadaVeronicaMunozEulaliaBa dia《Safetyscienc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3]Organizationalcultureinknowledgecreation,creativityandinnovati on:TowardstheFreiraummodel.JanAuernhammerHazelHall《JournalofInformationScience:Principles&Practic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2[4]Explor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safetycultureandsafetyperforman ceinU.S.nuclearpoweroperations.StephanieL.MorrowG.KennethKovesValerieE.Barnes《Safetyscience》,被EI 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5]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aninstrumenttomeasureorganizationalc ultures'supportof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 TheresaSchmiedelJanvomBrockeJanRecker《Information&management》,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6]Therelationshipbetweenorganizationalcultureandthedeploymentofa gilemethods.JuhanilivariNettaIivari《Informationandsoftwaretechn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5[7]Therelationshipbetweenorganizationalcultureandthedeploymentofa gilemethods.JuhanilivariNettaIivari《Informationandsoftwaretechn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5[8]Agilemethodsandorganizationalculture:reflectionsaboutculturall evels. CristianoTolfoRaulSidneiWazlawickMarceloGitiranaGomesFerreiraFernando AntonioForcellini《JournalofSoftwareMaintenanceandEvolution:ResearchandPractic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6[9]Organizationallearningculture,innovativecultureandinnovationsi nSouthKoreanfirms.MihaSkerlavajJiHoonSongYoungminLee《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9[10]SignificanceOfOrganizationalCultureInPerceivedProjectAndBusin essPerformance.HulyaJulieYazici《EngineeringManagementJournal.》,被EI收录EI.被SCI 收录SCI.20112四、组织文化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组织文化,内部动机赋予,和组织成员成果之间关系.朴賢一.姜镐荣,2012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2]以传统文化为导向的中式连锁餐饮企业组织文化培训体系开发以安徽A 公司为例.肖鹏.余少文.杜鹏程,20122012中国实践管理论坛[3]论公共部门组织文化的变革.谭融,20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讨会[4]浅谈组织文化核心理念在组织文化建设与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徐启江,2012中南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成立大会暨首届医院管理“湘雅论坛”[5]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刘善仕.彭娟.邝颂文,2009第四届海峡两岸管理科学论坛暨第二届两岸企业家精神学术研讨会[6]组织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及其影响力研究.陈发祥.梁昌勇,2009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7]我国公立医院实施组织文化测评的研究进展.张景岚.吴琦.刘涛.安莉.王文,2014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医院文化建设与践行核心价值观高层论坛[8]建设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组织文化.高航,2010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9]"反思型"学校组织文化的构建.方建胜,2007首届教学改革国际研讨会[10]浅谈高校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建设.郑菡,2009湖北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关于传播学的国外文献
关于传播学的国外文献以下是关于传播学的一些国外文献的例子:1. McQuail, D. (2010).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Sage Publications.(《大众传播理论》)2. Hall, S. (1980). Encoding/decoding. In S. Hall, D. Hobson, A. Lowe, & P. Willis (Eds.), Culture, media, language: Working papers in cultural studies, 1972-79 (pp. 128-138). Hutchinson.(《编码/解码》)3. Gitlin, T. (1980).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Mass media in the making and unmaking of the New Lef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全世界都在看:大众媒体对新左派的塑造和解体》)4. McCombs, M., & Shaw, D. L. (1972).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6(2), 176-187.(《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5. Jenkins, H. (2006).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融合文化:新旧媒体的碰撞》)6. Couldry, N. (2012). Media, society, world: Social theory and digital media practice. Polity.(《媒体、社会、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体实践》)7. Habermas, J. (1989).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f bourgeois society. MIT Press.(《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对资产阶级社会范畴的探究》)8. Meyrowitz, J. (1985). No sense of place: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media on social behavio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无处感:电子媒体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这些文献代表了传播学领域的经典和重要研究,涵盖了传播理论、媒体影响、社会媒体等方面的内容。
传播学发展论文模板(10篇)
例如:曾经是传播与发展的主导范式之一的“创新与扩散研究所作的大部分努力是以农民和乡村居民为目标对象的。
美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率先对此做出了努力和评估。
现在,它已成为第三世界各国的大多数发展计划中的一个特色。
那些计划不仅与农业有关,而且涉及健康、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②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公立大学和农业推广组织将其研究成果向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发展中国家输出。
这一跨国行动的主要动力是农业发展,研究主题是农业创新的扩散。
学者们力图证明他们的思想“在第三世界国家农民中的扩散与发生在拥有更多媒体设施的环境(如美国和欧洲)中的扩散具有大致相同的模式,并且在扩散过程中以及用于分析这个过程的概念和模型也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③其后,在70年代早期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研究,评估预期和非预期结果。
并逐渐转为对环境等相关问题的关注上。
我们可以将发展传播学对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系统的相关研究划归为早期乡村传播的研究先驱,但其背后所潜藏的理论含义和价值选择则是不同的。
本文所说的乡村传播学是在对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和传播学在中国的本土化中提出来的。
其研究视角带有明显的中国化色彩。
乡村传播学的研究以中国当代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为出发点,关注在这一社会现实情境中,乡村内部和城乡之间的信息传播系统,以信息为核心拓展开来,在信息已成为社会管理的核心命题时,乡村传播学的切入点便得日益重要起来。
在这一中国特色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将乡村传播学的理论界基础界定为:传播学理论和行动研究理论(ActionResearch)。
传播学的兴起与西方社会当时的社会情境紧密相关。
从学科发展的视野出发,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分野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换言之,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促使相关的现实命题变得越来越学术化,而关注社会总体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学术使命和现实使命。
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西方社会,对于战争中对人类本身的非理性特征的认知和运用各种手段毫无人文信念地、纯粹为了战争目的的宣传活动,从全方位的角度进行了反思和探讨,传播学学科在这一及其现实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中凸显出现,并得益于相关社会科学的学科领域围绕信息本身,对信息传播模式、信息传播渠道、信息传播效果,以及对传播者与受众的相关研究而逐渐确立。
传播学论文报告范文大全
传播学论文报告范文大全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和传播系统的学科,目的在于理解和分析信息的产生、传递和接收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
在传播学领域内,学生常常需要撰写论文来展示自己对该学科的理解和研究成果。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几个传播学论文报告的范例,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论文的题目是《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该论文通过对大量的文献综述和调查研究,探讨了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论文中指出,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青少年过度沉迷其中,导致了沉迷性使用的问题。
但同时,社交媒体也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机会,让青少年感到被理解和连接的温暖。
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增强青少年对媒体信息的批判性思维等,以保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第二个论文的题目是《政治选举中的形象塑造与舆论引导》。
该论文通过分析中国政治选举中的形象塑造和舆论引导策略,揭示了媒体与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
论文中指出,政治候选人通过媒体的报道和舆论的引导,积极打造自己的形象,塑造选民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同时,政治候选人和媒体之间存在相互利用和制衡的关系,媒体的报道也带有一定的偏向。
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强媒体监督与公众参与,促进政治选举的公正和透明。
第三个论文的题目是《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该论文通过对媒体融合现象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论文指出,媒体融合使得新闻生产、传播和接收过程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快捷和方便,同时也带来了虚假信息和信息过载的问题。
文章呼吁新闻从业者要学会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信息传播的质量。
以上是三篇传播学论文报告的范例,展示了不同领域的传播学研究。
通过这些范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了解传播学的研究方向和写作方法,为撰写自己的传播学论文报告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传播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其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
最新 传播学参考文献-精品
传播学参考文献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的传播不断更新进步,分享了传播学范例,一起来看看吧!1. James E. Grunig. Excellence in Public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M],IABC Research Foundation, 1992.2. John A. Pearce, II, Richard B. Robinson. Strategic Management: Formulation,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M]. Jr, Chicago: Irwin, 1997.3. LA Grunig. Strategic public relations constituencies on aglobal scale [J], Public relationsreview, 1992.4. NA Hart, M Beard. Strategic public relations [M]. Macmillan, 1995.5. P Winner, Kogan Page. Effective Public Relations Management [M]. London, 1993.6. Steven Fink, (1986). 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 New York: AmericanManagement Association.7.刘晓辉,贵州发展休闲农业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8.王飞,冯年华,曾剐.区域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师,2006(3)9.刘婵婵,孙秀茹,白玉华.区域形象战略研究——兼论广西区域形象战略[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10. 于光远. 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N]. 广州日报, 1996- 4- 911. 王黎明. 区域可持续发展[M]. 出版社, 1998, 04: 148- 15612. 王德业主编. 区域形象浪潮[M]. 新华出版社, 1998, 06: 35- 3913. 罗志英. 地区形象论[M].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01: 66- 6715. 禹贡, 常立新. 论区域形象识别系统——兼论常德区域形象设计问题[J].武陵学刊, 1995, 5: 100- 10316. 赵定涛, 李丰. 当代宏观管理新课题——区域形象管理及其展望[J].预测,199717. 格伦. 布鲁姆等人著,有效的公共关系[M], 华夏出版社2002年18. 斯劳拉.里斯著《公关第一广告第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19. 陈先红. 基于关系生态管理的公共关系理论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36.20. 李莉莉. 青岛荣膺最具软实力城市[ N ] . 青岛日报,2009206227.21. 田书芹. 青岛城市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经验及启示[J ]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 何修猛. 现代公共关系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0123.孙迎光, 韩秀景. 组织形象塑造[M]. 上海三联书店,2009,0724.董璐.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925.郑生勇, 乜瑛. 公共关系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011《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主办权威期刊2.《新闻大学》复旦大学、解放日报社主办权威期刊3.《新闻战线》人民日报社主办权威期刊4.《中国记者》新华通讯社主办权威期刊5.《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主办权威期刊6.《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办核心期刊7.《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核心期刊8.《电视研究》中央电视台主办核心期刊9.《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核心期刊10.《新闻记者》文新报业集团主办核心期刊11.《记者》解放军报社主办核心期刊12.《新闻知识》陕西日报陕西省新闻研究所主办核心期刊13.《新闻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等主办核心期刊14.《》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核心期刊15.《公共关系》陕西省公关协会主办核心期刊16.《新闻爱好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核心期刊17.《中国报业》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核心期刊18.《新闻实践》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新闻研究所主办核心期刊19.《国际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核心期刊20.《中国编辑》中国编辑学会、河北出版社主办核心期刊21.《现代广告》中国广告协会主办核心期刊22.《中国电视》中国电视委员会主办核心期刊。
组织传播案例
组织传播案例介绍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外相互交流信息的过程,它对于一个组织的发展和运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组织传播案例,深入探讨如何在组织内外进行有效传播。
案例背景公司X是一家国际知名的科技公司,拥有数千名员工,业务遍布全球。
近期,公司决定推出一项革新性的产品,希望通过组织传播来宣传和推广该产品。
然而,由于该产品涉及底层技术的突破和行业领先的创新,理解和传达该产品的复杂性成为一个挑战。
内部传播策略1. 制定明确的传播目标为了确保内部传播的效果,公司X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传播目标。
这可以包括提高员工对该产品的理解、增加他们的动力和参与度,以及推动他们成为产品的忠实支持者。
2. 选择适当的传播渠道公司X可以利用多种传播渠道来向员工传达有关新产品的信息。
这包括内部邮件通知、公司内部网站、员工会议和培训等。
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公司可以确保信息能够全面而及时地传递给员工。
3. 打造清晰的信息框架为了让员工更好地理解新产品,公司X应该打造一个清晰的信息框架。
这可以通过制作信息图表、短视频和产品演示等方式实现。
信息框架应该呈现产品的核心特点、优势和应用场景,以便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兴趣。
4. 建立沟通和反馈机制为了确保传播的双向性,公司X应该建立起沟通和反馈机制。
这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的问答平台、定期的团队会议和一对一交流等方式实现。
这不仅可以帮助员工解决问题,还可以提供反馈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传播策略。
外部传播策略1. 制定目标受众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公司X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受众。
这可能是现有客户、潜在客户、合作伙伴以及行业媒体等。
通过精确定位受众,公司可以更有效地传达产品的价值和创新优势。
2. 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公司X可以利用多种传播渠道来向外界传播有关新产品的信息。
这包括新闻稿、社交媒体、行业展会和合作伙伴推广等。
通过在多个渠道上同时进行传播,公司可以扩大产品的曝光度,吸引更多关注。
3. 发布高质量的内容为了引起受众的兴趣和关注,公司X需要发布高质量的内容。
新闻与传播研究参考文献格式
新闻与传播研究参考文献格式
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参考文献格式,常用的有APA、MLA和Chicago三种。
APA格式:最常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尤其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使用较多。
MLA格式:主要用于文学和语言学领域的论文。
Chicago格式:则主要用于历史、艺术和人文学科领域的论文。
此外,如果引用的是网站上的文章,即电子文献,格式如下: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其中,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包括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光盘图书(M/CD)、网上数据库(DB/OL)和磁带数据库(DB/MT)。
请根据具体的论文要求和学术期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格式。
如需更多格式要求,建议咨询导师或查阅学校发布的论文格式要求文件。
组织传播的例子
组织传播的例子以组织传播的例子为题,我们可以看到,组织传播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有效地传达组织的信息,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能够加强组织与外界的联系,促进组织的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列举一些组织传播的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组织传播的重要性和实践。
1. 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是组织传播中最常见和重要的形式之一,它可以让组织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的形象和声音,传达自己的信息和立场。
新闻发布会通常会邀请媒体和记者参加,通过他们的报道和宣传,将组织的信息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
2. 社交媒体: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组织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组织可以与粉丝和关注者直接互动,分享自己的内容和见解,提高自己的曝光率和影响力。
同时,社交媒体也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从而更好地进行传播策略的调整和修正。
3. 广告宣传:广告宣传是组织传播的另一种常见形式,它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等,向受众传递组织的信息和品牌形象。
广告宣传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如果能够制作出有影响力和创意的广告,就可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和回报。
4. 公益活动:公益活动是组织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可以帮助组织提高知名度和形象,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传达组织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公益活动通常需要组织和参与者的共同努力,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和社交媒体平台,将活动的信息和效果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
5. 品牌推广:品牌推广是组织传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帮助组织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观,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品牌推广通常需要组织拥有自己的标志和口号,并通过广告、宣传、赞助等方式向受众传达自己的品牌理念和特点。
6. 网站建设:网站建设是组织传播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为组织提供一个在线的信息平台,展示自己的形象和业务,提供产品和服务,与受众进行互动和交流。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13个最新)
传播学是关于传播的一种视角,通过汇集各种观点和方法论来研究各种传播活动。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即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下面是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借鉴参考。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在跨界与对话中探索创新[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29(007). [2]潘高,张静,张凯.《国家宝藏》文化自信的传播学解读[J/OL].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2019-07-29]. [3]深圳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吴予敏. 传播学学术话语创造的能动与受动[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23(004). [4]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翼青. 媒介技术哲学范式的兴起:作为认识论或方法论的传播学[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23(005). [5]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飞. 传播学研究的理论思考与未来展望[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23(008). [6]西沐. 艺术如何传播?[N]. 中国文化报,2019-07-21(001). [7]张瑜烨,刘儒田.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特色环境传播学的构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04):160-168+177. [8]李慧敏,潘漩.公共环境事件舆情压力及危机公关的传播学思考——基于“2016年湖北洪灾”媒介议题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04):169-175. [9]刘帅.从传播学角度解析“锦鲤文化”[J].视听,2019(07):205-206. [10]展强.新媒体背景下的农业品牌塑造[J].新闻前哨,2019(07):103-105. [11]胡易容.“后真相”时代传播符号的“意义契约”重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04):122-129. [12]麦永雄.跨文化诗学:族群混杂与身份跨界的理论图式[J].广东社会科学,2019(04):142-150+255. [13]温庆新.文献传播学视阈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135-142. [14]陈佩佩.从传播学视角看城市外宣英译——以温州市政府门户网站英译为例[J].名作欣赏,2019(20):117-120. [15]秦鑫淼,赵迎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微博热门榜单研究[J/OL].新闻世界,2019(07):70-73[2019-07-29]. [16]刘金波.学术研究的非虚构:问题的视角[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4):1. [17]周茂君,罗雁飞.数字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本科核心课程的变化与问题——基于21位院长访谈的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4):78-90. [18]于淑婧.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前沿与趋势——对2018年相关文献的考察[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4):104-118. [19]谢金文.构建新闻与传播学科新体系[J].今传媒,2019,27(07):5-9. [20]范田丽.Q方法及其在传播学中的应用综述[J].今传媒,2019,27(07):75-77. [21]于歌子.从反馈到交互——传播学视阈下的当代电影受众参与方式探析[J].当代电影,2019(07):102-104. [22]柯泽. 传播学研究:认识论、方法论及创新[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04(003). [23]吴锋.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绩效表现及应对策略——基于2004-2015年结项课题的统计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04):133-139. [24]朱斌.传播学视角下中国戏剧“走出去”的反思与启示——以《牡丹亭》英译为例[J].四川戏剧,2019(06):90-94. [25]胥南星,吴赟,杨喜刚.传播学视角下京剧翻译传播的可行性探究[J].大众文艺,2019(12):166-168. [26]王璐. 传播学视野下卑尔根孔子学院武术发展的阻碍因素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27]陈媛媛.从翻译学角度看西方传播学词汇的引入与本土化[J].中国科技术语,2019,21(03):39-42. [28]魏洁宇.资本逻辑影响下微博热搜娱乐化现象分析——基于传播学的视角[J].中国报业,2019(12):26-27. [29]杜杨芳,廖声浩.三种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启示[J].湘南学院学报,2019,40(03):120-124. [30]樊阔.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观察与思考[J].科技传播,2019,11(12):165-166.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31]熊岚.传播学视域下的明清小说研究——评《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9(06):103. [32].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J].未来传播,2019,26(03):111. [33]于业成.潜江“小龙虾”走红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前哨,2019(06):76-77. [34]丁宁,柴琼,赵咏芳.中医药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分析与展望——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2009-2018)[J].中医药文化,2019,14(03):40-49. [35]周蕾,徐文慧.翻译传播学视域下政治话语对外翻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26(02):87-92. [36]姜飞,张楠.中国对外传播的三次浪潮(1978—2019)[J].全球传媒学刊,2019,6(02):39-58. [37]邓绍根,李兴博.百年回望: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历程及其特点[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6):155-164. [38]章戈浩,张磊.物是人非与睹物思人:媒体与文化分析的物质性转向[J].全球传媒学刊,2019,6(02):103-115. [39]张振亭,赵莹.网络传播研究繁盛语境下新闻传播学学科交叉的新变化——基于四种CSSCI期刊论文引文的分析(2006—2017)[J].新闻大学,2019(06):9-18+120-121. [40]张冰清,芮必峰.旧理论遭遇新传播:网络科学视角下“意见领袖”研究的困境及出路[J].新闻大学,2019(06):45-56+122-123. [41]陈奇妍.传播学视域下短视频生态研究——以抖音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9(06):86-88. [42]袁君煊.以歌传信:传播学视阈下瑶族信歌试探——瑶族信歌研究系列之一[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9(01):85-92. [43]张锡杰. 咬定青山不放松[N]. 河北日报,2019-06-14(011). [44]白贵,杨强.“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J].出版广角,2019(09):29-32. [45]邓国峰. 以跨学科融合创新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学[N]. 广西日报,2019-06-13(005). [46]张心怡.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J].科技传播,2019,11(11):11-12. [47]聂妍.基于受众视角的公众人物“人设”传播学解读[J].科技传播,2019,11(11):54-55. [48]许庆霞.从传播学5W视角解读《一本好书》的创新表达[J].新媒体研究,2019,5(08):128-130. [49]张明新.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突破[J].青年记者,2019(16):62-64. [50]董浩,骆正林.我国新闻学研究的百年历史回顾与当代发展阐释——兼论我国新闻学研究的三种传统[J].新闻界,2019(06):17-29. [51]姚红松.论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特点与问题[J].传播力研究,2019(17):35. [52]王昌怡.从传播学角度看朋友圈“三天可见”[J].传播力研究,2019(17):83-84. [53]杜清越,慕锦华,蒋佳欣.发展传播学视域下的传媒与扶贫研究——基于对湖南十八洞村扶贫实践的考察[J].传播力研究,2019(17):207-208. [54]杨佳.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研究——基于组织传播学的视角[J].红河学院学报,2019,17(03):47-49. [55]徐蒙.内容“自带流量” 激活最佳传播[J].新闻战线,2019(11):120-121. [56]陈孝柱,张芳,雷小磊.就业需求下高校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9(12):86-88. [57]郭鸿梅. 传播学视野中的“南音故事”推介[D].泉州师范学院,2019. [58]吴锋,王学敏.我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的最新进展、知识图谱及研究热点——基于2018年新闻传播学SSCI论文的大数据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9(06):39-47. [59]张伟.社交媒体在当代美国政治极化加剧中的作用[J].今传媒,2019,27(06):41-42. [60]华杰.论《鬼谷子》中的沟通原则与效能提升策略[J].知识经济,2019(18):35-36.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61]程雯.全域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专业开设《跨文化传播学》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6):219-220. [62]颜世健.当前精准扶贫报道的研究现状与改进建议——基于CNKI数据库的讨论分析[J].中国记者,2019(06):112-114. [63]李碧滢,王闵月,贺紫钰,赵凯悦,施梦铃.外国大众小说在中国西部地区高校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以英、日语言类为中心[J].传播力研究,2019,3(16):23-25. [64]段超.传播学视角下网络直播的形成与发展[J].传播力研究,2019,3(16):276. [65]胡骞.从传播学角度看语文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传播力研究,2019,3(16):185-186. [66]吴琪.男性美妆风潮背后的传播学原理[J].传播力研究,2019,3(16):251. [67]姚雪洁.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新课程改革[J].传播力研究,2019,3(16):197. [68]王闯. 孔子的媒介记忆传播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2019. [69]田小芳.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抖音短视频的爆红[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6):214-215. [70]王茜. 传播符号学视野下的新疆纪录片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9. [71]吴信训. 长三角一体化与政协传播的传播学思考[N]. 江淮时报,2019-05-31(003). [72]谢清果.华夏传播研究专栏[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9(01):203-204. [73]孟昭瑞,刘宏.中国组织传播学文献的计量分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8(02):177-193. [74]赵春华.符号化传播:时尚传播学基础理论初探[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8(02):194-203. [75]霍少华.网络综艺节目植入式广告的策略分析——传播学视角下《奇葩说》中的植入广告特色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9(05):14-16+19. [76]杨文定,黄健.2015年以来的骆越文化研究概述(二)[J].传播与版权,2019(05):138-145. [77]张玉.从传播学视角论新媒体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J].科技风,2019(15):75. [78]戴利朝.罗杰斯与发展传播学的范式转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03):108-114. [79]姚丹.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J].科技传播,2019,11(10):180-182+185. [80]刘海龙,吴欣慰.2018年中国传播学研究新观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8(03):133-139. [81]杨子巍.基于传播学视角探讨广播电视学研究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9(10):84-85. [82]刘昊.抖音短视频与西藏旅游资源传播[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0):203-204. [83]陈朔.5W模式下黄山茶文化的传播现状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9,5(10):76-77. [84]张霄.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分析网络养成类真人选秀节目流行的原因——以《偶像练习生》节目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10):126-128. [85]许松.从灰色地带迈向问题域:论后现代思潮中传播理论整合[J].国际新闻界,2019,41(05):145-157. [86]夏春祥.根源与路径:传播思想史的观点解读[J].国际新闻界,2019,41(05):158-165. [87]徐生权.传播学:追溯柏拉图还是抗击柏拉图?——从一本书的大陆、台湾两个译本的差异说起[J].国际新闻界,2019,41(05):166-176. [88]钟安琪.传播学视角下对外翻译策略的嬗变——以《美丽江西,秀天下》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5):237-238. [89]曹东南.传播学视域下手游《恋与制作人》走红原因探析及启示[J].新媒体研究,2019,5(07):63-65. [90]钟琴宇. 马来西亚华人国家认同塑造的政治传播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9.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四: [91]苏政和.传播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评《传播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05):106. [92]魏曦英.话语分析在国内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运用(2004-2018)——基于八本CSSCI 新闻传播学类期刊的视角[J].东南传播,2019(05):9-13. [93]李敏,苏士梅.传播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流动——以美国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15):242. [94]程星梅.从传播学视角谈内容分析法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9,3(15):244. [95]李春.徐訏赴港前小说的传播学透视[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3):61-63. [96]李成. 传播学视域下21世纪中国儒家文化在德国的接受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97]朱鹤.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有效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98]程宏亮.传播学视域下的李白与魏万交往论[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3):79-86+108. [99].沈阳体育学院诚邀天下英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03):145. [100]姬德强,袁玥.文化他者视野中的“一带一路”——基于对四国在华博士留学生的访谈[J].国际传播,2019(03):71-78. [101]陈鸥帆.大数据·主流媒体·影响力与引导力——对话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明洋教授[J].现代视听,2019(05):28-35. [102]李莹.迪士尼动画电影产业化路径解析[J].现代视听,2019(05):43-45. [103]陆丹.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CNKI(2000-2014)的数据分析[J].教育传媒研究,2019(03):53-56. [104]邵培仁,潘戎戎.追求和坚守传播学研究中的人文情怀[J].当代传播,2019(03):1. [105]张昆.批判传播学史的价值和写法——评陈世华新作《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9(05):89-92+111. [106]常江,胡颖.劳伦斯·格罗斯伯格:美国的大学建制导致文化民粹主义——文化研究的美国化及相关启发[J].新闻界,2019(05):4-10. [107]刘文博.传播学视域下微信朋友圈“打卡学习热”现象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9):50-51. [108].媒介中国研究百人会夺人眼球[J].城市党报研究,2019(05):49. [109]刘芮辰,岳洁.发展传播学下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效果探究——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14):8-9. [110]张玉霞.鬼畜视频广告的传播学浅析[J].新媒体研究,2019,5(09):131-132. [111]白一君.传播学视角下的四川藏区藏戏艺术现状、传承与发展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9,29(03):119-125. [112]蒋旭峰,吴斯.社区传播: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创新的可能与可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05):140-146. [113]徐娇.网络谣言的产生机制与社会结构治理[J].科技传播,2019,11(09):127-128. 以上就是关于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当代组织传播问题研究(两篇)——基于群体博客科普的组织传播研究
作者: 周荣庭[1];何登健[1]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北京230026
出版物刊名: 今传媒
页码: 16-19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9期
主题词: 群体博客;网络科普;科学传播;组织传播
摘要:群体博客的发展催生了一类新型的网络科普组织——群博网络科普组织。
本文对群博网络科普组织的构成条件和相关特点进行了界定,并根据组织传播理论,从组织内传播、组织间传播、组织外传播三个角度,以科学松鼠会、煎蛋网、蹲点网等组织为例,分析了群博网络科普组织的传播机制,提出了网络科普组织优化措施及我国网络科普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组织传播的经典案例
组织传播的经典案例咱来说说组织传播的经典案例啊。
就说那《武训传》批判这事儿吧,那可真是个典型的组织传播例子.想当年啊,《武训传》刚开始在全国公映的时候,那可是在大城市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啊,反响特别强烈。
北京、上海、天津这些地方,人们都在议论这部电影呢。
报刊杂志也跟着凑热闹,纷纷刊登各种文章,有夸的,有贬的,那时候的舆论环境还算比较自由.后来呢,毛主席看了两遍《武训传》,作出了这是改良主义的判断。
这下可不得了啦,就像平静的湖面被投进了一颗大石头,整个舆论的风向一下子就变了。
对《武训传》的自由讨论,瞬间就变成了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批判运动,而且还是自上而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最后竟然发展成了全民性的政治思想运动.我就记得当时我们单位有个老领导,头发都白了一大半了,戴着个黑框眼镜,那镜片厚得跟酒瓶底儿似的。
他在会上说起这事儿的时候,表情特别严肃,声音也提高了八度,说:“这可不是小事儿啊,大家都得重视起来,要跟上组织的步伐。
”我们听了,也都不敢吭声,心里直犯嘀咕,这《武训传》咋就惹出这么大的动静呢.还有那鲁花品牌的传播,也是个厉害的组织传播案例.鲁花从一个乡镇企业起步,慢慢发展成了中国食用油的领导品牌,后来又拓展到调味品、米面这些领域,这一路的发展可离不开它那厉害的组织传播策略.鲁花一开始就特别注重和农民的关系,那简直就是和农民打成了一片啊。
他们和种植户签协议,保证花生的收购价格,让农民能放心种地。
还组织专家团队给农民提供各种技术指导,从选种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加工,那是全方位的服务啊。
我有个亲戚就是种花生的,他就老说:“鲁花这企业好啊,实实在在地为咱农民着想。
”就因为这样,鲁花和农民之间建立了特别好的信任关系,这也为它的品牌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说说鲁花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合作,那更是绝了。
从1998年开始,鲁花就和总台合作广告,那可是第一家在总台做广告的食用油品牌呢,除了白酒企业,它还是第一个登上“新闻联播报时组合”舞台的粮油企业。
当代组织传播问题研究(四篇):论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构建
张 晓 霞
交与国家形象构建
( 上 海 大 学 影 视 学 院 ,上 海 2 0 0 0 7 2 )
要 :随着 国际间竞争及全 球化的加深,我国外交事业应该积极与 时代潮流接轨 ,力 图实现 多元 化的外交形 式 中共 十八
大着 重强调 要加 强公 共与人 文外交,可谓是 抓住 了中国在未来国际社会上发展 的关键 ,为 我国外交 战略提 出 了 新 的要求。从早期 的“ 乒乓外交” 到近年来的奥运会、世博会 、遍布全球 的孔子 学院,公 共外交在构建一个 良好国家形象 的同时,也推 动 了国际间的 交往合作,增进彼此的 了解。本文立足新媒体背景下 ,分析 了公共外交 与构建 国家形 象的关系,从宏观 上总结 了我国当前利用新 媒体 开展的公共外交工作, 同时反思存 在的不足之处并给 出了一些 意见和建议
时代 下 ,进一 步研 究总结数 字化信 息传播 的特征 和规律是研 究新媒体 时代组 织传 播 的关键 所
在 。在传播 的研 究过程 中,认清传播主体 、实用化理论 内容 、拓 宽传播 渠道.以组织传播 学的 视 角,一个传播行 为只有 达到传播 的 目的才能称之 为有 效。因此 ,互联 网环境 下的 自组 织传播 需要一种科 学的、健康 的、和谐的传播模式 ,我们积极推 崇在 和谐组 织环境 中的健康传 播 、正 能量传播 。大众媒体 是社会公 众的重要信 息来源 ,媒体肩 负着信 息传播 、健康教育和舆论 引导 的功能,故发挥 大众媒体 的舆论监督 作用是促进组织传播 学发展 的必要 渠道 。本期“ 组 织传播 ”
今 传媒
2 0 1 3 年第 6 期
组织 传播
当代组织传播 问题研究 ( 四篇 )
主持人 :胡河宁
( 温 州医学院组 织传播研 究所所长 )
参考文献格式范例及说明
参考文献格式范例及说明第一篇:参考文献格式范例及说明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范例1专著著录格式[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6-28例:[2]Skolink M I.Radar handbook[m].New York: McGraw-Hill, 19902期刊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3]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生物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249-252 3论文集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4]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C]//张为民.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410-4164学位论文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例:[6]金宏.导航系统的精度及容错性能的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98 5科技报告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r].编号,出版年例:[7]Kyungmoon Nho.Automatic landing system design using fuzzy logic[R].AIAA-98-4484, 1998 6国际或国家标准著录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例:[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7专利著录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例:[9]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068电子文献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10]Pacs-l: 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forum [EB/OL].Houston, Tex: Univ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 1989[1995-05-17].说明:1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出版物,按在论著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2参考文献中外国人名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姓用全称,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不加缩写点(见例2).3参考文献中作者为3人或少于3人应全部列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见例3).④在著录中文参考文献时应提供英文著录,见例1、例3.⑤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见表1,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见表2.表1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对应:普通图书M,论文集C,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汇编G,专利P,标准S,报告R,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表2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磁盘(disk)光盘(CD-ROM)联机网络(online)标志代码MTDKCDOL第二篇:文献著录格式说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代码一、各类常用文献及代码: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析出文献[A];其它未说明的文章类型[Z]。
传播学方面论文参考
传播学方面论文参考新闻传播学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形成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方面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传播学方面论文参考篇1浅析新闻传播存在的不足及完善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速发展,我国媒体的新闻传播能力也得到了显着提升,但人们精神生活丰富的同时,也对我国媒体的新闻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传播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对公众的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并推动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完善公众的价值观念。
但新闻能力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新兴传媒方式的出现,导致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并没有得到相应重视,也没有明确认识到我国媒介新格局形成的过程中,新闻传播并不仅仅是传递信息,也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一、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一)社会责任内涵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媒体已经从传统新闻传播的单向模式转化为了传统媒介与新型媒介相交融的多元化信息传播模式。
但在我国新型媒介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新闻传播渠道的扩充,也加大了新闻传播能力的社会责任。
我国媒体新闻传播能力的社会主任主要包括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心理健康的法律、道德责任与社会义务。
新闻媒介和从业人员在新闻活动过程中,媒介虽然享有新闻自由,但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只有明确认识到新闻传播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才能达到新闻责任与权力的统一,加强我国传媒引导理性生活和塑造道德精神的社会价值。
(二)中国特色新闻传播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新闻媒介社会责任也更为重要,因而需要在促进新闻消息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同时,也应当树立更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提升了媒介的发展进程,新闻传播渠道得到了扩充,新闻传播途径也更为广泛。
并且受众作为传播者的作用对象,民众普遍文化水平的提高,也使得民众在接收新闻信息的过程中,不再处于被动状态,这也加大了对新闻信息专业性的需求。
全媒体传播体系 参考文献
全媒体传播体系参考文献一、全媒体传播理论1. 《全媒体传播:理论与实践探析》,作者:张军,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2. 《全媒体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作者:李晓光,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3. 《全媒体传播策略与方法》,作者:王刚,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二、社交媒体传播1. 《社交媒体传播原理与实践》,作者:陈建昌,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2. 《社交媒体时代的营销传播》,作者:李燕,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3. 《社交媒体传播案例分析》,作者:张三,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三、内容创意与传播1. 《内容创意与传播策略》,作者:王伟,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2. 《内容创意与传播案例分析》,作者:李四,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3. 《内容创意与传播实务》,作者:张五,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四、媒体融合与发展1. 《媒体融合与发展趋势分析》,作者:赵六,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2. 《媒体融合与传播效果研究》,作者:陈七,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3. 《媒体融合与发展案例研究》,作者:王八,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五、用户行为与体验1. 《用户行为与体验设计》,作者:张九,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2. 《用户行为与体验研究方法论》,作者:李十,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3. 《用户行为与体验案例分析》,作者:陈十一,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六、数据分析与运用1. 《数据分析与运用原理》,作者:王十二,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2. 《数据分析与运用实践指南》,作者:张十三,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3. 《数据分析与运用案例研究》,作者:李十四,出版时间:XXXX年,出版社:XX出版社。
传播学文献综述范文
传播学文献综述范文
一、引言。
在引言部分,可以介绍传播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概述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以及当前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可以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范围,以及文献综述的结构安排。
二、传播学理论综述。
在这一部分,可以对传播学的经典理论进行综述,比如传播学的基本模型(比如Lasswell的传播模型)、媒介效应理论(如第三人效应、霍夫斯泰德模型)、符号学理论(如符号交换理论)、以及媒介与社会影响理论(如媒介批判理论)。
此外,也可以包括一些新兴的传播理论,比如网络传播理论、跨文化传播理论等。
三、传播学研究方法综述。
这一部分可以介绍传播学研究的常见方法,比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内容分析、访谈等,以及这些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和局限性。
同时,也可以讨论一些新兴的研究方法,如大数据分析、虚拟焦点组讨论等。
四、传播学研究领域综述。
这一部分可以对传播学的不同研究领域进行综述,比如新闻传播、政治传播、广告传播、健康传播等。
可以介绍每个研究领域的
重要研究成果、热点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五、结论。
在结论部分,可以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强调传播学研究的重
要性和现实意义,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以上是一种可能的传播学文献综述范文的结构和内容,希望能
对你有所帮助。
当然,具体的文献综述范文的撰写还需根据具体的
研究主题和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传播学概论参考文献
传播学概论参考文献1、《传播学(修订版)》,邵培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传播学研究方法》, 陈燕等.科学出版社,2002年4、《传播学原理》,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5、《传播学总论》, 胡正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6、《大众传播学总论》, 张隆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7、《传播学通论》, 戴元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8、《人类传播理论》,约翰·斯坦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9、《大众传播概论》, 斯坦利·J·巴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等,华夏出版社,2000年11、《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美] 斯蒂芬•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2、《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3、《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美〕洛厄里、德弗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4、《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埃弗里特•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15、《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新华出版社1984年16、《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7、《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18、《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9、《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美〕费斯克等新华出版社,2004年20、《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新华出版社,2004年21、《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常昌富、李依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22、《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论》,陈力丹,开明出版社,2002年再版23、《传播的观念》,陈卫星,人民出版社,2004年24、《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5、《公众舆论》,[美]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26、《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7、《公众舆论》,[美]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28、《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29、《传播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美]罗杰.菲德勒,华夏出版社,2000年30、《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年31、《媒体等同》,[美]巴伦•李维斯、克利夫•纳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32、《文化帝国主义》,[英]汤林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33、《理解通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34、《通俗文化理论导论》,[美]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商务印书馆,2001年35、《认识媒介文化》,[英]尼克•斯蒂文森,商务印书馆,2001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传播论文参考文献一、组织传播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基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路径选择.《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4期.邵腾伟.吕秀梅.[2].经由传播而组织——一种动态的组织传播观.《新闻大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4期.谢静.[3].一种特殊的组织传播:民俗传播——基于桂东南L村的实地考察. 《新闻界》.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2期.冯广圣.[4].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的科层困境与出路.《农村经济》.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0期.陈雪琼.刘建平.[5].从组织传播到大众传播:国家治理乡村社会的策略演进.《南京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4期.王越.费爱华.[6].组织传播的几种理论模式及其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2期.胡河宁.胡昭阳.[7].组织传播研究的学术路径.《学术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1期.胡河宁.[8].组织传播:研究进路、"范式"建构及其未来.《云南行政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5期.李洋.[9].组织传播中战略模糊性命题的辩护.《山东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8期.胡河宁.[10].从组织传播到大众传播:普法传播的路径选择.《广西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2期.王平.二、组织传播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国的政治传播机制研究.被引次数:29作者:宋黎明.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党校2007(学位年度)[2].网络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机构组织传播新探.被引次数:3作者:蔡清香.新闻学山东大学2009(学位年度)[3].共青团公共服务中的组织传播研究.作者:吕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学位年度)[4].美国组织传播20年的范式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江珂.传播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学位年度)[5].美国组织传播研究20年的范式演变(19882008).作者:江珂.传播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学位年度)[6].组织传播视角下教育类NGO项目研究:以“担当者行动项目”为例. 作者:刘伟.传播学厦门大学2014(学位年度)[7].中国古代蚕桑神话和先蚕礼的组织传播功能分析.作者:刘枫.传播学西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8].“十二章”服饰纹样的内涵探析及组织传播功能分析.作者:李宜璟.传播学西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9].“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传播研究.作者:廖福生.传播学成都理工大学2011(学位年度)[10].组织传播视角下的企业内刊研究——以《浙江物产集团报》为例.被引次数:1作者:杨然.新闻学浙江大学2011(学位年度)三、相关组织传播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UsingtheViableSystemModelforMethodicalAssessmentofVarietyinOrg anizations:TheStoryofDesigningaMethod. ChristophRosenkranzRolandHolten《JournalofDatabaseManagement:AnOfficialPublicationoftheInternational DataMangementInstituteoftheInformationResourcesManagementAssociation 》,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3[2]Knowledgeworkandcommunicationchallengesinnetworkedenterprises. JosephBarjisAshishGuptaRameshSharda《Informationsystemsfrontier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5[3]QuantifyingtheImpactofInformationandOrganizationalStructuresvi aDistributedAuctionAlgorithm:PointtoPointCommunicationStructure. Park,C.Pattipati,K.R.An,W.Kleinman,D.L.《IEEEtransactionsonsystems,man,andcybernetics,PartA.Systemsandhumans :ApublicationoftheIEEESystems,Man,andCyberneticsSociet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1[4]IOSadoptionininnovationnetworks:acasestudy. GiselleRampersadIndritTroshaniCarolinPlewa《Industrialmanagement&datasystem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8/9[5]Safetyclimatedimensions,leadermemberexchange,andorganizational supportaspredictorsofupwardsafetycommunicationinasampleofrailindustry workers.LisaM.KathKarenM.MarksJoyceRanney《Safetyscience》,被EI收录EI.被SCI 收录SCI.20105[6]Powerlawbehaviorincomplexorganizationalcommunicationnetworksdu ringcrisis.Uddin,S.Murshed,S.T.H.Hossain,L.《Physica,A.Statisticalmechanicsanditsapplication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15[7]AssessingOrganizationalCapabilities:ReviewingandGuidingtheDeve lopmentofMaturityGrids.Maier,A.M.Moultrie,J.Clarkson,P.J.《IEEETransactionsonEngineeringManagement》,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1[8]WhoLivesintheCSuite?OrganizationalStructureandtheDivisionofLab orinTopManagement.MariaGuadalupeHongyiLiJulieWulf《Managementscience:JournaloftheInstituteofManagementSciences》,被EI 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4[9]Anagentbasedmodeloftheimpactof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ono rganizationalcultureandperformance:anexampleoftheapplicationofcomplex systemsanalysistoolstothestudyofCIS.EnriqueCanessaRickL.Riolo《Journalofinformationtechn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64[10]SemanticTechnologyforCapturingCommunicationInsideanOrganizati on.Grobelnik,M.Mladenic,D.Fortuna,B.《IEEEinternetcomput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4四、组织传播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组织传播符号的意蕴.胡河宁,2006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2]公共危机中的组织传播与组织建构——以SARS事件为例.谢静,20042004中国传播学论坛[3]中国近代早期报刊的传播功能分析.高金萍,2009中国新闻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4] 电视台《军事科技》栏目研究.周红,2012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5]新媒体时代下法院微博建设的传播学思考以维护司法公信为视角.孙怀君,2013第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6]论群体传播时代的莅临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传播的影响.隋岩.曹飞,2012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7]“知识沟假设”在我国城乡癌症传播中的实证研究.卢路,2010第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8]公共利益、媒体管制与新闻舆论监督.李丹林,2008第八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9]农村各阶层"知沟"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永安市的农户调查数据. 徐雪高,20062006年全国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10]对科技信息在新农村建设中传播困境的思考——以河北省农村科技推广现状的调研为例.陈燕.李海刚,2006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