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v-t图的应用
补充讲解——x-t、v-t图的应用_新人教版必修1
答案
BC
例 甲、乙、丙三个物体运动的x—t图象如右图 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乙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B. 甲物体作曲线运动 C.三个物体在0—t0时间内平均速度 D.三个物体在0—t0时间内平均速度
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0~1 s内质点做初速度为零、末 速度为2 m/s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2 s内质点以2 m/s的速 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4 s内质点做初速度为2 m/s,末速 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故0~1 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
0+2 v= m/s=1 m/s,选项A错误;0~2 s内图象与时间轴 2 1+2×2 所围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位移的大小,s2= m= 2 2-0 3 m,选项B正确;0~1 s内质点的加速度a1= m/s2= 1 0-2 2 2 m/s ,2~4 s内质点的加速度a2= m/s2=-1 m/s2, 2 选项C正确;因0~4 s内图线都在时间轴的上方,故速度一 直沿正方向,选项D错误.
v
0
t
• • • •
3、图象中面积的意义 1)面积大小等于表示位移大小 2)面积有正负 v0 3)面积的差值
v
0
t t
v v
v1 v2 v0 0
0
△x
B A
t
t
• 二、x-t 图的再认识 • 1、直线上的点的意义: • 1)点的坐标(t,x) • 2)与轴的交点(截距初始位 置) •• 3)图象的交点(同一位置) 2、直线的斜率的意义: • 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v • 1)K=△x / △t =v • 2)kA>0, kB<0表示速度的 方向正方向的关系 • 3)、速度的大小变化
对 v-t 图象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 例 1 (2010· 广东· 17)图 3 是某质点运动 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 结果是 ( ) A.0~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2 m/s B.0~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 3 m C.0~1 s 内的加速度大于 2~4 s 内的加速度 图3 D.0~1 s 内的运动方向与 2~4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高中物理必修一VT图像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VT图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VT图像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绘制VT图像的方法和技巧。
3. 理解VT图像对物理量的描述和分析。
4. 运用VT图像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VT图像的概念、绘制方法、物理量的描述和分析。
难点:运用VT图像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三、教学内容:1. VT图像的概念和特点。
2. 绘制VT图像的方法和技巧。
3. 物理量在VT图像上的表示和解读。
4. 运用VT图像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VT图像的概念和作用。
2. 概念讲解:介绍VT图像的定义、坐标轴、斜率等基本概念。
3. 绘制实例:通过实例演示如何绘制VT图像。
4. 物理量描述:讲解在VT图像上物理量的表示和解读。
5. 解决问题:通过实际问题演练如何运用VT图像解决物理问题。
6. 总结:总结VT图像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口头评价:针对学生对VT图像的理解和应用进行口头评价。
2. 练习评价:布置相关练习,检验学生对VT图像的掌握程度。
3. 实验评价: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评价学生对VT图像的运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1. 练习题目:完成练习题目,巩固对VT图像的理解和掌握。
2. 计算题目:解决实际问题,运用VT图像解题。
3. 思考题目:思考VT图像在物理中的应用,拓展思维。
七、教学反馈:1. 学生答疑: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巩固学习成果。
2. 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VT图像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反馈,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精品课件—巧用v-t图像研究非匀速运动
按如图8所示位置放置,现将两个质量完全相
同的小球分别沿两管由静止滑下,设在直角转
弯处均无能量损失.两球到达出口c和c’处的时
间分别为t和t’,则( )
B
❖A. t>t’
B. .t<t’
C..t=
t’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LOGO
一、巧用速度图线的斜率,研究非匀 变速运动
❖非匀变速运动的重要特征是速度。加速度是 变化的。往往不能用公式来表示其变化规律, 凭大脑很难想象出变化的过程,而v-t图像不 仅能直接表示出速度的变化情况,也能直观 的表示出速度图线的斜率——加速度的变化 情况。巧用速度图线的斜率,能使复杂的非 匀变速运动问题待以顺利解决。
LOGO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 弹簧连接且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弹簧 处于原长位置。现用水平恒力F推木块A, 则弹簧在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
❖A.当A、B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B. 当A、B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C.当A、B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D.当A、B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相等。但根据上述分析还不能确定正确答案。若作出如图
2所示的v——t图像,可直观地到,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时 即 如 斜,图率aA<如t相1a时图 等B,刻,t2故时,即A刻过加、At速1B图的都度线竖不相切直正同线线确,的与。这斜A当时、率两vB比A速物>Bv度体图B。图的线故线加切D的速线正交度的确点相斜。切同率线时小的,,
例3:
LOGO
❖物体以速度v0=10m/s竖直上抛,落地速度 vt=9m/s.若阻力和物体速度成正比,求物体 运动时间。(1986年全俄罗斯中学生物理奥 林匹克竞赛八年级试题第4题)
19-20版:专题强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v-t图像的综合应用(步步高)
专题强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v -t 图像的综合应用[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科学思维:1.掌握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其适用条件,会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相关问题.2.会推导位移差公式Δx =aT 2,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3.进一步掌握v -t 图像的特点,熟练应用v -t 图像求位移.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1.公式的推导图1由图1知t 时间内的位移x =v 0+v2t 所以v =v 0+v2又因v =v 0+at 所以v =v 0+a ·t2即v =2t v故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又等于这段时间内初速度和末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2.v =xt 与v =v 0+v 2及v =2t v 的比较v =xt 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运动;v =v 0+v 2和v =2t 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1=2 m/s 2,加速一段时间t 1,然后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已知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t =20 s ,总位移为300 m ,则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 ) A .15 m/s B .30 m/s C .7.5 m/s D .无法求解答案 B解析 设最大速度为v m ,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v =12(0+v m )=12v m ,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v =12(v m +0)=12v m .所以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 =v m 2=x t =30020m/s ,解得v m =30 m/s.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 ,以质点初始时刻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 A .2.45 m/s 2 B .-2.45 m/s 2 C .4.90 m/s 2 D .-4.90 m/s 2 答案 D解析 质点在第一个0.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即在t 1=0.25 s 时的速度为v 1;在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2,即在t 2=0.75 s 时速度为v 2.由题意得:v 1-v 2=2.45 m/s ,故a =v 2-v 1t 2-t 1=-2.450.75-0.25m/s 2=-4.90 m/s 2,D 正确.一列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这列火车的长度为l ,火车头经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v 1,而车尾经过此路标时的速度为v 2,求: (1)火车中点经过此路标时的速度大小v ; (2)整列火车通过此路标所用的时间t . 答案 (1)v 12+v 222 (2)2lv 1+v 2解析 火车的运动情况可以等效成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速度为v 1,前进位移l ,速度变为v 2,所求的v 是经过l2处的速度,其运动简图如图所示.(1)前一半位移l 2,22x v -v 12=2a ·l2后一半位移l 2,v 22-22x v =2a ·l2所以有22x v-v 12=v 22-22x v ,故2x v =v 12+v 222. (2)火车的平均速度v =v 1+v 22故所用时间t =l v =2lv 1+v 2.1.注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t v 与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x v 是不同的,2t v =v 0+v2,2x v =v 02+v 22. 2.可以证明:不论物体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总有2x v >2t v .二、位移差公式Δx =aT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差是一个常量,即Δx =x Ⅱ-x Ⅰ=aT 2.(1)推导:在时间T 内的位移x 1=v 0T +12aT 2①在时间2T 内的位移x 2=v 0·2T +12a ·(2T )2②则x Ⅰ=x 1,x Ⅱ=x 2-x 1③ 由①②③得Δx =x Ⅱ-x Ⅰ=aT 2. (2)应用①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成立,则a 为一恒量,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求加速度利用Δx =aT 2,可求得a =Δx T2.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4 s 内经过的位移为24 m ,在第2个4 s 内经过的位移是60 m ,求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和初速度各是多大? 答案 2.25 m/s 2 1.5 m/s解析 由位移差公式Δx =aT 2得: a =Δx T 2=60-2442m/s 2=2.25 m/s 2,由于v 4=24+608 m/s =10.5 m/s ,而v 4=v 0+4a , 得v 0=1.5 m/s.针对训练 (多选)(2019·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 内的位移是2 m ,第4 s 内的位移是2.5 m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2 s 内的位移是2.5 m B .第3 s 末的瞬时速度是2.25 m/s C .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 m/s 2 D .质点的加速度是0.5 m/s 2 答案 BD解析 由Δx =aT 2,得a =x 4-x 3T 2=0.5 m/s 2,x 3-x 2=x 4-x 3,所以第2 s 内的位移x 2=1.5 m ,A 、C 错误,D 正确;第3 s 末的瞬时速度等于2~4 s 内的平均速度,所以v 3=x 3+x 42T =2.25 m/s ,B 正确.三、v -t 图像的综合应用 1.利用v -t 图像求位移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通过的路程为时间轴上、下方“面积”绝对值之和.(多选)某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2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该物体( )图2A .在0到2 s 末的时间内,加速度为1 m/s 2B .4 s 末质点运动方向改变C .在0到6 s 末的时间内,位移为7.5 mD .在0到6 s 末的时间内,位移为6.5 m 答案 AD解析 在0到2 s 末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Δv Δt =22 m/s 2=1 m/s 2,故A正确;4 s 末质点速度方向没有改变,B 错误;0~5 s 内物体的位移等于t 轴上面梯形面积x 1=(12×2×2+2×2+12×1×2) m =7 m,5~6 s 内物体的位移等于t 轴下面三角形面积x 2=-(12×1×1) m=-0.5 m,故0~6 s内物体的位移x=x1+x2=6.5 m,C错误,D正确.2.x-t图像与v-t图像的比较内容种类v-t图像x-t图像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表示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无意义两图线交点坐标表示速度相同,不表示相遇,往往是距离最大或最小的临界点表示相遇(多选)(2019·山西大学附中月考)如图3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像和速度(v)-时间(t)图像中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等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答案BC解析位移-时间图像中,斜率代表速度,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不变,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斜率逐渐减小,所以做速度逐渐减小的直线运动,并非曲线运动,故A错误;在t1时刻甲、乙两车的位移相等,又都是单向直线运动,所以两车路程相等,故B正确;由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t2时刻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故C正确;0~t2时间内,丙的位移小于丁的位移,时间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所以丙的平均速度小于丁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1.(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一物体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后到达斜面底端,并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9 s停止,已知物体经过斜面和水平地面交接处时速度大小不变,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水平地面上的位移之比是() A.1∶1 B.1∶2 C.1∶3 D.3∶1解析 设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 , 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v 1=v2,在斜面上的位移x 1=v 1t 1=v2t 1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v 2=v2,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x 2=v 2t 2=v2t 2所以x 1∶x 2=t 1∶t 2=1∶3,故选C.2.(位移差公式Δx =aT 2的应用)(多选)如图4所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C 、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 =2 m ,BC =3 m ,且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的时间均为0.2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物体的加速度为20 m/s 2B .物体的加速度为25 m/s 2C .CD =4 m D .CD =5 m 答案 BC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Δx =aT 2可得: a =BC -ABT 2=25 m/s 2,故A 错误,B 正确;根据CD -BC =BC -AB ,可知CD =4 m ,故C 正确,D 错误.3.(v -t 图像的综合应用)(2019·山西大学附中月考)如图5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图5A .0~2 s 内和0~4 s 内的位移不相等B .0~2 s 内和0~4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C .第1 s 内和第4 s 内的位移大小不等D .第3 s 内和第4 s 内的加速度不相同解析 0~2 s 内物体的位移x 2=(1+2)×12 m =1.5 m ,则平均速度v 2=x 2t 2=0.75 m/s.0~4 s内物体的位移x 4=1.5 m =x 2,则平均速度v 4=x 4t 4=0.375 m/s ,A 错,B 对.第1 s 内和第4 s内位移大小均为0.5 m ,C 错.第3 s 内和第4 s 内加速度均为-1 m/s 2,D 错.4.(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 0=2 m/s ,前4 s 内位移为20 m ,求:(1)质点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质点第4 s 末的速度大小; (3)质点第2 s 末的速度大小. 答案 (1)5 m/s (2)8 m/s (3)5 m/s解析 (1)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 v =x t =204 m/s =5 m/s(2)因为v =v 0+v 42,代入数据解得, 第4 s 末的速度v 4=8 m/s.(3)第2 s 末为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故v 2=v =5 m/s.。
1.4运动学图像专题
1.4运动学图像的分析与应用一、x-t图象与v-t图象的比较形状相同的图线,在不同的图象中所表示的物理规律不同,通过下图中的例子体会x-t图象和v-t图象中图线表示的物理规律.1.首先明确所给的图象是什么图象,即认清图象中横、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它们的函数关系.特别是那些图形相似容易混淆的图象,更要注意区分.2.要清楚地理解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1)点:图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特别要注意“起点”、“终点”、“拐点”,它们往往对应一个特殊状态.(2)线: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如v-t图象中图线若为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斜率:表示横、纵坐标上两物理量的比值,常有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应,用于求解定量计算对应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分析变化的快慢问题.如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4)面积: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常与某一表示过程的物理量相对应.如v-t图象与横轴包围的“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大小.(5)截距:表示横、纵坐标两物理量在“边界”条件下的大小.题型一:根据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1.(2014·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拓展复习功能v 、a 、s 、] 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 .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 .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 .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2.(2015广东高考)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 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 . 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C .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 .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3.(多选) 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专题四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图像问题)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图象问题1、一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15s内汽车的位移为300mB.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s2C.20s未汽车的速度为-1m/sD.前25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2、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得到正确的结果是()A.0~1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B.0~2s内的位移大小是4mC.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D.0~1s内的加速度大小大于2~4s内加速度的大小3、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t3时间内图线3和图线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图线2和图线4中,t2、t4时刻都表示物体反向运动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0.25m/s 向右B.0.25m/s 向左C.1m/s 向右D.1m/s 向左5、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t=0时刻物体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6、一汽车沿平直公路运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0~t1时间内,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0~t1时间内,汽车的位移等于v1t1C.在t 1~t 2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D.在t 1~t 2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7、一乒乓球运动员在一次近台抛发球技术练习中,将一乒乓球靠近球台边缘竖直向上抛出,球拍没有与球接触,经一段时间后落到地面,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且大小不变,则下面最能反映乒乓球运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是( )8、某物体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1s 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物体在第2s 内、第3s 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C.物体在第2s 末返回出发点D.物体在第5s 时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0.5m9、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某同学根据图线得出以下分析结论:①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②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在t=2s 后开始向正方向运动;③在t=2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2s 后物体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④前4s内,在t=2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速度时间图像专题(10张)
1
0 -1
1 2 3 4 5 t/s
2.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由地面竖直 向上升空,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A.在t2时刻火箭到达最大高度 B.在t4时刻火箭落回地面 C.在t1至t2时间内火箭加速度最大
D.在t2至 t3时间内火箭静止 在最大高度处
3、 两个物体a、b同时开始沿同一条直线运动。 从开始运动起计时,它们的位移图象如右图所
0
2
4
t/s
C
D
2、可读取速度大小 判断速度方向
“一正四负”
v/(m•s-1)
A
4
B
0 24
t/s
C
3、可求出位移
X=vt
v/m·s-1 v
0
t
t/s
速度图象中的位移等于图线与坐标 轴包围的“面积”
4、可判断加速度大小
v vb va
b
v-t图像的斜率可以
反映物体的加速度 a
斜率大的物体加速度大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速度—时间图象专题
一、速示速度v,
图象称为速度—时间图象(v-t图 象),简称速度图象
强调:v-t图像只能表示直线运动的
情况而不是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
二、v-t图象的应用
1、知道物体运动情况 v/(m•s-1)
A
“远加近减” 4
B
t
5、判断加速度方向
v/(m•s-1)
方法:根据加(减)速
8
a为正 A 运动的条件:加速度方
4
a为负
B
0
2
4
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t/s (反)判断。
a为正C
a为负
“上正下负”
D
静电场专题练习4 - 电场中图像S
静电场中的图象问题v-t图象根据v-t图象中速度变化、斜率确定电荷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合力大小变化,确定电场的方向、电势高低及电势能变化φ-x图象(1)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φ-x图线的斜率大小,电场强度为零处,φ-x图线存在极值,其切线的斜率为零(2)在φ-x图象中可以直接判断各点电势的高低,并可根据电势高低关系确定电场强度的方向(3)在φ-x图象中分析电荷移动时电势能的变化,可用W AB=qU AB,进而分析W AB的正负,然后作出判断E-x图象(1)反映了电场强度随位移变化的规律(2)E>0表示场强沿x轴正方向,E<0表示场强沿x轴负方向(3)图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电势差,“面积”大小表示电势差大小,两点的电势高低根据电场方向判定E p-x图象(1)反映了电势能随位移变化的规律(2)图线的切线斜率大小等于电场力大小(3)进一步判断场强、动能、加速度等随位移的变化情况(一)v-t图象1、(多选)如图甲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一沿水平方向的电场,MN是其中的一条直线,线上有A、B、C三点。
一带电荷量为2×10-3C、质量为1×10-3kg的小物块从A点静止释放,沿MN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B点处的切线斜率最大(图中标出了该切线),C点处的切线平行于t轴,运动过程中小物块电荷量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点电势差U AB=-4 VB.B点为A、C间电场强度最大的点,电场强度大小E=1 V/mC.由A到C的过程中小物块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变大D.小物块从B点到C点电场力做的功W=10-2 J2、两个等量同种电荷固定于光滑水平面上,其连线所在水平面的中垂线上有A、B、C 三点,如图甲所示,一个电荷量为2 C、质量为1 kg的小物块从C点静止释放,其运动的v -t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B点处为整条图线切线斜率最大的位置(图中标出了该切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点为中垂线上电场强度最大的点,场强E=2 V/mB.由C点到A点的过程中物块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变大C.由C点到A点的过程中,电势逐渐升高D.AB两点电势差U AB=-5 V3、如图甲所示,Q1、Q2是两个固定的点电荷,其中Q1带正电.在它们连线的延长线上有a、b两点,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沿直线经b点向远处运动,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将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Q1左侧由静止释放,则该试探电荷()A.一定做加速运动B.可能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C.电势能可能增加D.运动过程中所在位置的电势逐渐升高(二)Ex图像1、静电场在x 轴上的电场强度E 随x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在x 轴上有四点:x 1、x2、x3、x 4,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x 轴正向为场强正方向,带正电的点电荷沿x 轴运动,则点电荷( )A .x 2和x 4两点处电势相等B .由x 1运动到x 4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由x 1运动到x 4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再减小D .设电荷从x 2运动到x 1,电场力做功W 1,电荷从x 3运动到x 2,电场力做功W 2,则W 1=W 22、(多选)某条电场线是一条直线,上边依次有O 、A 、B 、C 四个点,相邻两点间距离均为d ,以O 点为坐标原点,沿电场强度方向建立x 轴,该电场线上各点电场强度E 随x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高考复习专题——速度-时间图像
t/s
位移-时间图像
x-t图斜率的意义:
图像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v的大小
图像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v的方向
斜率为正(斜线向上) →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斜率为负(斜线向下) →速度方向为负方向
斜率为零 →速度大小为零
03
两种图像的对比
典型考点一
x-t 图像与 v-t 图像的对比
是(
)
答案 C
答案
03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多选)某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 ( AC )
A.0~2 s内的加速度为1 m/s2
B.0~5 s内的位移为10 m
C.第1 s末与第3 s末的
速度方向相同
D.第1 s末与第5 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
2.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
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15、某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V/(m/s)
A、因为图线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故其速度一直在
增大
B、速度的方向不随时间变化
C、加速度的方向不随时间变化
D、加速度的大小随时间变化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v / m s 1
A.第1s末运动方向改变
x
B.第2s末回到出发点
2
0
C.前3s的总位移为3m
D.第4s末回到出发点
2
1
2
3
4
t/s
3.如图所示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v-t图象,在t1和t2
专题四动量中的图像问题(共4种图像类型)
专题四动量中的图像问题知识点一、动量中的图像问题(1)首先看清楚所给图像的种类(如Ft 图像、Pt图像等)。
(2)挖掘图像的隐含条件一一求出所需要的物理量,如由Ft 图像所包围的“面积”求冲量,由Pt图像的斜率求冲量等知识点二、其他图像问题1.基本思路(1)解读图象的坐标轴,理清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和坐标点的意义.(2)解读图象的形状、斜率、截距和面积信息.2.解题技巧(1)应用解析法和排除法,两者结合提高选择题图象类题型的解题准确率和速度.(2)分析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与坐标轴交点等特殊点和该点前后两段图线.(3)分析图象的形状变化、斜率变化、相关性等.类型1动量中的Ft图1.(2023秋•浦东新区校级期中)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物块由静止开始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水平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3s时物块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B.3s时物块离初始位置的距离最远C.0~6s时间内水平力F的冲量为24N•sD.0~6s时间内水平力F对物块所做的功为0J【解答】解:A、3s时物块受合外力反向,即加速度反向,只是要减速,而速度方向不发生变化,故A错误;B、3s之前物体沿正方向加速,3s之后物体沿正方向减速,由对称性可知,在6s时物块速度减为零,此时离初始位置的距离最远,故B错误;C、因F﹣t图像的面积等于力F的冲量,横轴上方冲量为正,下方冲量为负,可知0~6s时间内水平力F的冲量为零,故C错误;D、由选项B中知道,6s末物块速度减小为零,所以0~6s时间内动能变化为零,即水平力F对物块所做的功为0J ,故D 正确。
故选:D 。
2.(2022春•邳州市月考)如图甲,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倾角为30°,t =0时质量为0.2kg 的物块在沿斜面方向的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设沿斜面向上为力F 的正方向,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
取物块的初始位置为零势能位置,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则物块( ) A .在0~1s 时间内合外力的功率为5WB .在t =2s 时动能为零C .在0~2s 时机械能增加了2.5JD .在t =3s 时速度大小为10m/s【解答】解;A 、0﹣1s 内由动量定理得:Ft ﹣mgsin30°•t =mv ,代入得:2N •s ﹣0.2×10×0.5×1N •s =0.2v ,解得v =5m/s ,由动能定理得0﹣1s 内合外力的功为W =12mv 2=12×0.2×25J =2.5J所以在0﹣1s 内合外力的功率为2.5W ,故A 错误;B 、0﹣2s 内由动量定理得:Ft ﹣mgsin30°•t =mv ,代入得:2N •s ﹣0.2×10×0.5×2N •s =0.2v ,解得v =0,所以t =2s 时动能为零。
v-t图的应用PPT课件
1487年
寻找黄金,发展贸易,获取商业利 益。
殖民扩张,
经济 基础
影响
封建自然经济
逐渐兴起的资本主义经济
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人 正面影响:加强各大陆的联系,促进
民的友谊,促进了中国与 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相互融合,形成了
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新的民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 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尤其
11
一、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作用
1、目的: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 系; 2、时间:1405年——1433年。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 3、手段:和平亲善
4、路线:江苏刘家港出发,经东南亚、南亚、西亚,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5、对外贸易:
传出的物品、技术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1.在政治上,扩大了明朝的在海外的影响, 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在经济上,官方朝贡贸易没有促进社会经 济的发展,反而劳民伤财 ,也正是这一 航海动机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经济差距,但 同时中国航海的和平稳定发展模式,与西 方的暴力掠夺发展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的方向与初速度的关系 • 3)、加速度的大小变化
v
v0 0
A (t, v)
t
v v2
v1 △t 0
v
A △v Bt0源自t• 3、图象中面积的意义 • 1)面积表示位移 • 2)面积有正负 • 3)面积的差值
v
v0
0
tt
v
v
v01
△x B
t
vv02
A
0
t
二、应用
• 1、一弹性小球自由下落,与弹性水平地板
V-T图象
a2>a1
根据v-t图象求物体的加速度:
v/m.s-1 v2 2 1
结论:
1、可以根据图线的倾斜程 度来定性判断变速运动加速 度的大小。 2、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 匀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 t/s 的直线。
v1 v0
0
3
t2
t1 a2>a1
a2>a3>a1
3、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匀 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
专题:
v-t图象
关于v-t图象的建立:
(1)建系 (2)描点 (3)作图
关于v-t图象的物理意义:
1、V-t图象上的各个“点”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某时刻物体的速度
2、v-t图象上的“线”反映什么? v2 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v1
t1
t2
根据v-t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v v0 以v0速度做匀速直线 o x
6.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 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0 ~ t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a~ tb段的火箭加速度 B.0 ~ ta段火箭是上升过程,在ta ~ tb段火箭是下落 过程 C.tb时刻火箭离地最远 D.tc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根据v-t图象求物体的加速度:
v/m.s-1 v2 v1 t1 v2 t2 t1 t2 2 1 思考1:能根据v-t图象求物体 t1~t2和0~t1时间内的加速度吗? 如何求?
v0
0
v1 思考2:你认为此物体在0~t 1 内的加速度和t1~t2的加速度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思考3:你能根据v-t图 t/s 像定性判断物体加速度 的大小吗?怎么判断?
• -1
0 -2
t/s
v-t图像专题
v-t图像专题图像可以直观反映两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形象描述物理规律。
直观形象性不仅体现在用图像法解物理题,更表现在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要想利用图像直观功能,必须首先掌握图像基本知识。
如图像中的交点、截距、斜率、面积等物理意义,会解相关图像题。
在高中物理,首先接触的就是v-t图像,它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之一。
学好v-t图像,是迁移应用其它图像的基础。
应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形象思维,灵活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高考中体现能力的命题点。
一、图像基本要点第一,看轴分析图象题,首先需明确图像物理意义,即看轴:(1)确认横坐标、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各是什么。
(2)关注坐标轴物理量的单位。
(3)留心坐标轴起点数值是否为零。
第二,抓点“点”是认识图像的基础。
物理图象上的“点”代表某一物理状态,它包含着该物理状态的特征。
从“点”着手分析时,应注意从几个特殊的“点”入手分析,主要有:⑴截距点。
它反映当一个物理量为零时,另一个物理量的数值。
即表明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
⑵交点。
它反映了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此时有相同的物理量。
如v-t图的交点,表明此刻两物体速度相同。
(3)最值点。
它表明当某一物理量取值合适时,另一物理达到最大或最小值。
⑷突变点。
通常反映物理过程在该点发生突变,一般产生在物体运动的边界处。
第三,懂斜率图像中,直线或曲线在某点的斜率通常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物理图象的斜率代表两个物理量增量之比值,其往往代表比值定义得到的另一物理量,且斜率的正负表示该物理量的方向。
如x-t图象的斜率为速度,v-t图象的斜率为加速度等。
第四,知面积面积是指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
在某些图像中,面积往往代表另一个物理量的大小。
如v—t图象中所围面积代表位移,a-t图像中所围的面积代表速度的变化,F—x图象中所围面积为力做的功,(1/v)—x图象与1/v轴所围的面积代表时间等。
二、v-t图像题1 会解v-t图像题例1雨滴从高空由静止落下,若雨滴下落时空气对其的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下列图象可能正确反映雨滴下落运动情况的是()下列图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解析: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随速度增大而增大的空气阻力作用,其与重力的合力将逐渐减小,即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运动。
微专题4-电场中的图像问题-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
考点突
栏目索
答案 B 速度-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斜率表示瞬破 时加速度引 ,从图
像
可见正电荷从a到b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A项错误;在b点时粒
子
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电场力为零,所以该点场强为零,故B项正确;正
电 Qq
荷从a到b做加速运动,所以ra2、b之间电场的方向向右;过b点后正电荷
做
减速运动,所以电场的方向向左,b点场强为零,可见两点电荷在b点对
随堂巩 固
栏目索 引
度
从a点开始经b点向远处运动,粒子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a、
vb, 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考点突 破
栏目索 引
A.粒子由a点到b点运动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增大 B.b点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 C.Q1的电荷量一定小于Q2的电荷量 D.粒子由a点到b点向远处运动的过程中,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粒子经过A、B两点时电势能相同
解析
随堂巩 固
栏目索 引
由题图知A、B两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反,E-x图像包围的面
积表示电势差,所以UOB=UOA,A、B两点的电势相等,所以A项错误;粒子 从B运动到A,电场力做功W=qU=0,根据动能定理知,粒子经过A、B两
点
时的动能相等,电势能相等,速度大小相同,故B、D项正确;A、B两点
电
场的方向相反,粒子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反,所以加速度方向相反,故C
项
错误。
随堂巩 固
栏目索 引
2.(多选)(2017江苏单科)在x轴上有两个点电荷q1、q2,其静电场的电势
φ
在x轴上的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C )
A.q1和q2带有异种电荷
备战高考物理专题04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021年整理)
专题04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中纸带的处理方法 1.判定物体的运动性质(1)若纸带上各相邻点间距相等,则物体做匀速运动.(2)若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T ,计算各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差Δx ,若Δx =aT 2(恒量),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某点瞬时速度的计算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v n=,即n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n –1)点和(n +1)点间的平均速度。
3.加速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1)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由于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所以满足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差相等,即Δx =aT 2,可得a =。
但利用一个Δx 求得的加速度偶然误差太大,为了减小实验中的偶然误差,分析纸带时,纸带上的各段位移最好都用上,方法如下:(a )如图所示,若为偶数段,设为6段,则,,,然后取平均值,即或由直接求得;(b )若为奇数段,则中间段往往不用,如5段,则不用第三段,则,,然后取平均值,即;或去掉一段变为偶数段由;T x x n n 21++2T x ∆41123x x a T -=52223x x a T -=63323x x a T -=1233a a a a ++=4561232()()33x x x x x x a T ++-++=⨯41123x x a T -=52223x x a T -=122a a a +=45122()()23x x x x a T +-+=⨯(2)先求出第n 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一般要5点以上),然后作出v –t图象,用v –t 图象的斜率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的注意事项(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木板平行.(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高三)V---t图像专题_全国通用_224
(第一模块)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四)v---t图像基本结论:①在v---t图像里,图像与横轴所夹的面积表示位移,该面积有正负之分,横轴上方的为正,下面的为负.面积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②在v---t图像里,不能反映多个物体运动的初始位置关系.③在v---t图像里,斜率表示加速度。
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方向.***********************************************************************************例1. 如图1—4—1所示,是甲和乙做直线运动的图像.试分析:(1) 图像描绘的甲和乙各做什么样的直线运动?(2) 甲和乙在2s时的位移各是多少?(3) 甲和乙做的是相向运动还是相背运动?(4) 若甲和乙在2s时相遇,那么两物体的初始间距是多少?例2. 如图1—4—2所示,是甲和乙做直线运动的图像(1) 图像中的两个2各表示什么意思?(2) 图像中的两个6各表示什么意思?(3) 甲和乙运动时的加速度各是多少?例3. 如图1—4—3所示,物体做直线运动.试分析:(1) 物体在t时间内的位移是多少?(2)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少?(3)在图中作出t/2时的速度,并求出大小.(4) 在图中作出s/2时的速度,并比较V t/2与V s/2的大小关系.例4. 如图1—4—4所示,物体做直线运动.试分析:(1)用V0、a 、t表示图像下面的面积。
(2) 用V t、a 、t表示图像下面的面积。
例5. 如图1—4—5所示,物体做直线运动.试分析:(1) 物体在整个过程中都做了什么样的运动?(2) 物体在每种运动中的加速度各是多少?(3)物体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例6. 如图1—4—6所示,物体做直线运动.试分析:(1)物体是否做往复运动?(2)物体在100s 时的位移和路程各是多少?(3)物体在整个过程中加速度有几个取值?例7. 如图1—4—7所示,物体做直线运动.试分析:(1)物体是否做往复运动?(2)物体在100s 时的位移和路程各是多少?(3)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哪些时刻离出发点最远?例8. 如图1—4—8所示,一辆火车由于发生了故障需要进行维修,期间的运动如图所示.试分析:(1)火车的整个运动情况?(2)火车由于该故障耽误了多少时间?(3)画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像.例9. 如图1—4—9所示,甲、乙物体在同一直线运动.出发位置相同。
新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微专题四 瞬时加速度问题和动力学图像问题
解析:小球原来受到重力、弹簧的弹力和斜面的支持力,斜
面的支持力大小为:FN=mgcos 30°;突然向下撤去梯形斜面, 弹簧的弹力来不及变化,重力也不变,支持力消失,所以此瞬间
小球的合力与原来的支持力 FN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牛顿第 二定律得:mgcos 30°=ma,解得 a=5 3 m/s2,方向斜向右下 方,选项 C 正确.
答案:C
主题二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1.常见的图像形式 在动力学与运动学问题中,常见、常用的图像是位移图像(x -t 图像)、速度图像(v -t 图像)和力的图像(F -t 图像)等,这 些图像反映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受力规律,而绝非代表物体的 运动轨迹. 2.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 遇到带有物理图像的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像,先从它的物 理意义、点、线段、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等方面了解 图像给出的信息,再利用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 式解题.
分别以 A、B 为研究对象,分析剪断前和剪断时的受力.剪 断前 A、B 静止,A 球受三个力:绳子的拉力 FT、重力 mg 和弹 簧力 F,B 球受两个力:重力 mg 和弹簧弹力 F′.
A 球:FT-mg-F=0 B 球:F′-mg=0 F=F′
解得 FT=2mg,F=mg. 剪断瞬间,A 球受两个力,因为绳无弹性,剪断瞬间拉力不 存在,而弹簧瞬间形状不可改变,弹力不变.如图 2,A 球受重 力 mg、弹簧的弹力 F,同理 B 球受重力 mg 和弹力 F′. A 球:-mg-F=ma1,B 球:F′-mg=ma2,解得 a1=-2 g,a2=0,故 C 正确. 答案:C
专题04 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应用(知识精讲)(解析版)
专题四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应用知识精讲一.知识结构图二.学法指导1.通过v-t图像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特点,并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2.学会并体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重点学校运动v-t图像表示位移大小及方向3.通过对公式推导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及有关推论的学习4.掌握初速度为零运动的规律并运用此规律解题三.知识点贯通知识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①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0方向相同。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0方向相反。
知识点2.基本规律和推论例题1 5 s 内的位移多4 m ,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 s 末的速度和在9 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 A .a =1 m/s 2,v 9=9 m/s ,x 9=40.5 m B .a =1 m/s 2,v 9=9 m/s ,x 9=45 m C .a =1 m/s 2,v 9=9.5 m/s ,x 9=45 m D .a =0.8 m/s 2,v 9=7.7 m/s ,x 9=36.9 m 【答案】C【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质点在8.5 s 时刻的速度比在4.5 s 时刻的速度大4 m/s ,所以加速度a =Δv Δt =44 m/s 2=1 m/s 2,v 9=v 0+at ′=9.5 m/s ,x 9=12(v 0+v 9)t ′=45 m ,选项C 正确。
例题2.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 ,第二段用时2 s ,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23 m/s 2 B.43 m/s 2 C.89 m/s 2 D.169m/s 2 【答案】B【解析】 根据题意,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t2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第一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1=v 1=164 m/s =4 m/s ;在第二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2=v 2=162 m/s =8 m/s ;则物体加速度为:a =v 2-v 1t =8-43 m/s 2=43m/s 2,故选项B 正确。
专题强化课(十)相互关联的静电场中的四类图像
专题强化课(十) 相互关联的静电场中的四类图像1.v -t图像:根据电荷在电场中运动的v -t图像的速度变化、斜率变化(即加速度变化),确定电荷所受静电力的方向与静电力的大小变化情况,进而确定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势的高低及电势能的变化。
2.φ -x图像:(1)电场强度可用φ-x图线的斜率表示,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
(2)在φ-x图像中可以直接判断各点电势的大小,并可根据电势大小关系分析电荷移动时电势能的变化。
3.E-x图像:(1)反映了电场强度随位移变化的规律。
(2)E>0表示场强沿正方向;E<0表示场强沿负方向。
(3)图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电势差,“面积”大小表示电势差大小,“面积”的正负表示始末两点电势的高低。
4.E p-x图像:(1)由E p-x图像可以判断某一位置电势能的大小,进而确定电势能的变化情况,根据电势能的变化可以判断静电力做功情况,结合带电粒子的运动可以确定静电力的方向。
(2)E p-x图像的斜率k=E p2-E p1x2-x1=ΔE pΔx=-W静电Δx=-F静电,即图像的斜率绝对值和正负分别表示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
角度1v-t图像【典例1】(多选) (2022·银川模拟)如图甲,直线AB为电场中一条电场线,一带负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电场线运动,t1时刻到达B点。
其运动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场为匀强电场B.电场线上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C.粒子从A点开始运动到B点过程中电势能减少了12m v12D.粒子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小于在B点受到的电场力【解析】选B、C、D。
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图像的倾斜程度逐渐变大,加速度逐渐变大,因为粒子只受电场力,所以电场力逐渐变大,再根据F=qE,可知场强逐渐变大,故A错误,D正确;在运动过程中,粒子速度不断增大,粒子受电场力方向向右,因为粒子带负电,所以电场方向向左,电场中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故B 正确;根据速度—时间图像,粒子从O点开始运动到t1时刻过程中速度一直在增大,根据动能定理W=12m v12,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了12m v12,故C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直线的斜率的意义: 、直线的斜率的意义: 斜率的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1)K=△v / △t =a ) 2)kA>0, kB<0表示加速度 表示加速度 的方向与初速度的关系 • 3)、加速度的大小变化 、
• 7、一质点从A点开始运动,沿直线运动到 点停止, 、一质点从 点开始运动 沿直线运动到B点停止 点开始运动, 点停止, 在运动过程中,质点能以a 的加速度加速, 在运动过程中,质点能以 1=6.4m/s2的加速度加速 也能以 a2=1.6m/s2的加速度减速,也可做匀速运动 若 的加速度减速 也可做匀速运动,若 也可做匀速运动 A、B间的距离为 间的距离为1.6km,质点应如何运动 才能使时间 质点应如何运动,才能使时间 、 间的距离为 质点应如何运动 最短,最短时间为多少 最短时间为多少? 最短 最短时间为多少 (50s)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专题四 V –t图的应用
• 一、v-t 图的再认识 • • • • • • • • 1、直线上的点的意义: 、直线上的点的意义: 1)点的坐标(t,v) )点的坐标( ) 2)与轴的交点(截距) )与轴的交点(截距) 相等) 3)图象的交点(v相等) )图象的交点( 相等
• 5、一质点在一条直线上由静止开始运动,以运动 、一质点在一条直线上由静止开始运动, 方向为正方向,开始1s的加速度为 的加速度为a , 方向为正方向,开始 的加速度为 1 =2m/s,接 下来2s的加速度为 的加速度为a 再接下来2s的加速 下来 的加速度为 2=-2m/s;再接下来 的加速 再接下来 度为a1,又接下来 的加速度a2 ;……如此不断运 度为 又接下来2s的加速度 如此不断运 又接下来 的加速度 动下去, 动下去,求: • 1)第7s 末的速度是多少? 末的速度是多少? ) • 2)前19s内的路程和位移是多少? 内的路程和位移是多少? ) 内的路程和位移是多少 1)-2m/s ) 2)19m 1m )
v
t
0
t
• • • •
3、图象中面积的意义 图象中面积的意义 图象中面积 1)面积表示位移 ) 2)面积有正负 ) 3)面积的差值 )
v
v0
0
t t
v v
v1 v2 v0 0
0
△x
B A
t
t
二、应用
• 1、一弹性小球自由下落,与弹性水平地板 相碰后又竖直向上跳起,在下图中所示的 四个v—t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是
• 3 、 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 度图象如图2- 所示 所示, 度图象如图 - 3所示 , 则物 体做( 体做( C ) • A. 来回的往复运动 • B. 匀变速直线运动 • C. 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 不能确定
υ
O 图2-3
t
• 4、两辆完全一样的汽车正准备从车站发车,已知 、两辆完全一样的汽车正准备从车站发车, 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经时 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经时 达到速度v后匀速行驶 间t达到速度 后匀速行驶,后一辆车在前一辆车 达到速度 后匀速行驶, 刚达到匀速时开始启动, 刚达到匀速时开始启动,则两车都匀速行驶时两 车的距离是( 车的距离是(B D) • A at2/2 B at2 C vt / 2 D vt v v 0 t t
v
0
ttmint1 2
t
(C )
v v v v O t O t O t
O t A B C D
2.一物体作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下 一物体作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一物体作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列说法错误的是( 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前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前4s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前4s内的平均速度为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m/ . 内的平均速度为 D.后2s内的加速度为 内的加速度为-1.5m/s2 . 内的加速度为 /
• 6、甲、乙两物体运动, 它们的速度图线如图2-1-6所示 它们的速度图线如图 所示 • (1)试写出甲、乙的瞬时速度表达 试写出甲、 试写出甲 式. • (2)甲、乙两物体何时相遇?相遇 甲 乙两物体何时相遇? 时离出发点的距离多大?此时甲、 时离出发点的距离多大?此时甲、 乙速度各多大?相遇前何时甲、 乙速度各多大?相遇前何时甲、 乙相距最远?最远为多少? 乙相距最远?最远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