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颜色 色散》教案1 (2)
《光的颜色__色散》名师教案2
第七节:光的颜色和色散教学设计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杨军一、教材分析《光的颜色色散》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13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主要认识光的颜色和几种不同的色散现象,本节是对前面学的光的折射和干涉的应用和升华。
二、核心素养通过《光的颜色色散》中自然界中的光现象——彩虹的教学及色散现象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谜的求知欲望.三、教学目标(1)理解棱镜能使射向棱镜侧面的光线向底面偏折的道理,知道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同一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
(2)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3)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成因。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成因.难点: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不同色光通过同一介质后的偏折情况.五、教具:三棱镜若干、多媒体课件(单色光通过棱镜后的偏折情况,白色光通过棱镜的色散现象,薄膜干涉实验)六、教学过程课前: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
根据优教平台上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发现薄弱点,针对性教学。
(优教提示:请登陆优教平台,发送本节预习任务)(一) 预习自测、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各种颜色的单色光,都会发生干涉,但是条纹之间的距离。
用黄光和红光分别来做这个实验,光条纹之间的间距小。
用蓝光,间距更小。
2. 由公式Δx =λ,可知条纹间距Δx和λ成正比,条纹越宽,说明光的波长越。
3. 各种色光的波长大小顺序:红橙黄绿青蓝紫,波长依次(填“增大”或“减小”),频率依次(填“增大”或“减小”)。
用白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屏幕上会出现的条纹,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为什么会出现彩色条纹呢?(原因:各种色光由于波长不同,干涉后条纹的间距不同,白光被分解。
(二)情景导入、新课教学同学们看过雨后天空的彩虹吗?彩虹的美丽一直是为人们所赞叹的,但是在座的有谁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光的奥秘。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光的色散概念: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2. 光的色散原理:光的折射现象。
3. 光的色散实验: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的颜色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2. 难点:光的色散实验操作和现象解释。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
2. 讲授法:讲解光的色散原理。
3. 讨论法:分析太阳光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具:三棱镜、透明塑料尺、白纸。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三棱镜、透明塑料尺、白纸)、彩色笔。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透明塑料尺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 提问:你们知道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吗?二、光的色散实验(10分钟)1.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的颜色变化。
3.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三、光的色散原理讲解(10分钟)1. 讲解光的色散原理: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从而分散成七种颜色。
2. 引导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彩虹现象的联系。
四、光的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色散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彩虹、彩色电影、激光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2. 强调光的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颜色变化,增强了直观感受。
在讲解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光的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光的色散》教案2.doc
光的色散教学目标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用实验让学牛•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混合是不同的。
2.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仑知识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壯界,使学生对探索白然充满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2)引导学生观察口然现象,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口然现彖的基本方法。
2.难点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科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演示实验:水杷、平面镜、光碟、两个相同的三棱镜、投影仪、铁架台、光屏。
学生实验:三只聚光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胶片、光屏、放大镜、颜料盒、调色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欣赏一幅美术作甜,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牛甲:用柔合的灯光最合适。
生乙:用柔合的白色灯光最合适。
师:对,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
你知道吗?一朵红色的刀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可爱,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
所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和的片光最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白光的色散现象。
二、新课教学导入课前要求你们做课本P60图4-30实验,实验观察:太阳光经玻璃、水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现象,伤〈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看到了白色的太阳光变成彩色的了。
师:做这个实验,最好在阳光下进行。
纸板离盛水脸盆近了,光斑展不开,现象不够明显,远了,光斑亮度不够,现象也不明显,所以实验时要进行调整,获得较好效果、师:将光碟放在阳光或H光灯下,你们乂看到了什么现象?弓I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岀的光还是口光吗?有儿种颜色,分别叫什么?七色光从第二个三棱镜射出后,是什么颜色的光?生卬:从第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不是白光,是七种颜色的光,分别叫红、橙、黄、绿、蓝、靛、紫。
牛乙:七色光从第二个三棱镜射出后乂变成…束口光。
师: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七利「颜色的光汇合后变成一条白色光带, 叫色光的复合。
板书:第四节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原理。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光的色散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难点:理解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
三、教学准备三棱镜、白色光屏、手电筒等。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很有趣的物理现象,光的色散。
大家见过彩虹吗?生:见过。
师:那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就和我们今天要学的光的色散有关系哦。
现在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拿出三棱镜、白色光屏、手电筒)师:我用手电筒照这个三棱镜,大家看看光屏上会出现什么。
(开始实验)生:哇,出现了好多颜色。
师:对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颜色呢?谁来说说看。
生:是不是光被分开了?师:非常棒!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就被分开了,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这就是光的色散原理。
那大家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光的色散现象呢?生:有时候在阳光下看水珠也会有彩色。
师:说得对,这也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那我们再来做个小实验加深下理解吧。
(让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光的色散实验)师:都看到现象了吧?通过实验,大家对光的色散是不是更清楚啦?生:是的。
五、教学反思通过师生对话和实验操作,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但在教学中,还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今后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的组成。
2. 难点:光的色散原理,如何解释色散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具:三棱镜、白色光屏、太阳光。
2. 学具:每人一个三棱镜、一张白色光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光,提问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2. 实验演示:教师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让学生亲眼见证光的色散现象。
3. 学生实验:学生自己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
4. 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探讨光的色散原理,解释为什么太阳光会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5. 总结与应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如彩虹、夕阳等。
五、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色散原理。
2. 家庭小实验:收集彩虹、夕阳等色散现象的图片,分析其原理。
3. 思考题:太阳光为什么是白色的?如果太阳光不是白色的,会发生什么现象?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光的色散现象,描述太阳光的组成。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学生在操作三棱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划伤手指。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光线直射眼睛,以免损伤视力。
八、教学拓展1. 光的色散:引导学生探索光的色散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彩虹、光纤通信等。
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上课用)[1] (2)
红外线摇控
响尾蛇的视力很差.但体内有一红外线 定位器官,依靠红外线定位,它能准确的捕捉 猎物,根据这一原理,美国人发明了一种名为 响尾蛇的导弹.
利用红外线跟踪目标
②.紫外线
光谱上紫光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有较强的化学作用.
紫外线使钞票上的 荧光物质发光 ,用于 检验钞票的真伪.
紫外线有杀菌消毒作用, 它能杀死微生物, 医院 里常用紫外线来消毒病房 和手术室 .
将红绿蓝任意两种 或三种色光混合会 是什么颜色呢?
4、色光的混合 •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红+绿=黄
红+蓝=品红 绿+蓝=青(靛) 红+绿+蓝=白
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 三种色条合成的
三、颜料的“三原色”
• 与光相类似的是,颜料也有三种颜色 不能由其它颜色混合,而这三种颜色 按不同比例可以调出不同的颜色。它 们分别是(品)红、黄、蓝。为了与 光的三原色相区别,我们称颜料的这 三种颜色为颜料的三原色。 • 1、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蓝。
(1)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健康)
(2)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杀菌消毒)
(3)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4)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有害 (5)人们保护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是为了减 轻紫外线对生物的危害.
1.下列器材中,应用红外线的是( BCD ) A.验钞机 B.浴室取暖灯 C.电视遥控器 D.烤箱 2.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所起的作用是( A ) A.吸收掉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 B.吸收掉来自地球的大部分紫外线 C.阻挡红外线射向地球 D.阻挡红外线射出地球
8.利用对 红 外线敏感的底片可以进行远距
离摄影和高空摄影,不受白天和夜晚的限制.
4.5光的色散教案-范本两篇
4.5光的色散教案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光的色散的概念,掌握色散现象的产生原因。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分析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色散现象。
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光的色散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色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的色散的概念及产生原因2. 实验法: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光的色散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彩虹、棱镜等图片,引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兴趣。
时间:5分钟2. 讲解光的色散概念及产生原因。
时间:10分钟3. 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时间:15分钟4. 分析生活中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时间:10分钟时间:5分钟五、课堂管理1. 学生座位安排:按实验小组就座,便于实验操作和讨论2. 分组策略:按学习能力和兴趣分组,保证实验效果3. 课堂纪律管理: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确保课堂秩序六、学生活动1. 问答: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2.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实验操作: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光的色散概念的理解2. 作业:布置有关光的色散现象的解释和应用问题3. 测验:在单元测试中包含光的色散相关知识八、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分析色散现象的产生原因2. 解释生活中的色散现象:选取一个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3. 提交时间:下次课前九、教学反思1. 评估学生对光的色散概念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2. 分析实验效果,改进实验操作流程3. 关注学生对生活中色散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2. 学生对光的色散概念的理解和应用3. 教学评估的有效性和全面性4. 课堂管理和学生活动的组织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1. 提前检查实验器材,确保无损坏,避免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第一章:光的概述1.1 光的定义与特性1.2 光的传播方式1.3 光的速度与介质1.4 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第二章:光的颜色2.1 颜色的基本概念2.2 光的颜色与波长2.3 光的颜色与频率2.4 光的颜色与光子能量第三章:光的色散3.1 色散的定义与原理3.2 色散的类型与现象3.3 光的色散与光谱3.4 色散的应用与意义第四章:光的折射与全反射4.1 折射的定义与定律4.2 折射现象的解释4.3 全反射的定义与条件4.4 全反射的应用与现象第五章:光的色散实验5.1 实验目的与原理5.2 实验材料与设备5.3 实验步骤与方法5.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六章:光的色散与光谱学6.1 光谱学的概述6.2 连续光谱与发射光谱6.3 吸收光谱与条纹6.4 光谱分析与应用第七章:彩虹与光的色散7.1 彩虹的形成原理7.2 彩虹的观察与记录7.3 光的色散在其他自然现象中的应用7.4 彩虹的诗歌、故事与文化意义第八章:光的色散与光学仪器8.1 透镜与镜片的色散8.2 光谱仪与色散仪的工作原理8.3 彩虹棱镜与光谱棱镜的应用8.4 光学仪器中的色散校正第九章:光的色散与艺术创作9.1 色散在绘画与摄影中的应用9.2 彩虹与光的色散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9.3 光的色散与舞台灯光设计9.4 色散效果在数字艺术与特效制作中的应用第十章:光的色散与科学探究10.1 色散实验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10.2 光的色散与科学探究活动设计10.3 色散现象在科学研究中的发现与探索10.4 光的色散在跨学科学习与创新中的潜力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光的概述补充说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光速最快,而在介质中会减速。
光的波动性表现为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粒子性则体现在光子的能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二、光的颜色补充说明: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波长越短,颜色越偏向蓝色,波长越长,颜色越偏向红色。
光的颜色也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颜色越偏向紫色,频率越低,颜色越偏向红色。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光的颜色色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2.知道什么是色散,了解什么是光谱。
3.通过实验初步认识薄膜干涉现象,了解其应用。
4.知道光线通过棱镜时的光路,认识折射时的色散现象。
5.知道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同一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不同物理过程中光的色散现象的探究过程,了解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然界中的光现象——虹霓的教学及色散现象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谜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1.薄膜干涉的成因,干涉时的色散。
2.棱镜对光线的作用,折射时的色散。
【教学难点】薄膜干涉的成因,干涉时的色散。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及投影装置,酒精灯一盏,金属圈一个,大烧杯一个,适量肥皂液(或洗衣粉液),少量食盐,牛顿环,凸透镜,三棱镜若干。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在双缝干涉现象中,明暗条纹出现的位置有何规律?生:当屏上某点到两个狭缝的路程差Δ=2n ·2λ,n =0、1、2…时,出现明纹;当Δ=(2n +1) 2λ,n =0、1、2…时,出现暗纹。
师: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之间有何定量关系?生:Δx =dl ·λ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上式测量了光的波长,并观察了各种色光的干涉图样。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光的颜色和色散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1.光的颜色 色散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各种色光的干涉图样,用红光做实验,条纹间距最大,用紫光做实验,条纹间距最小,光的颜色不同,条纹间距不同,又因为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成正比,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光的颜色、色散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光的颜色色散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棱镜能使射向棱镜侧面的光线向底面偏折的道理.2.知道光的色散现象.3.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成因.4.知道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5.知道同一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二、能力目标1.会应用棱镜进行有关的光路控制.2.会根据折射定律分析判断白光色散的结果.三、德育目标通过自然界中的光现象——虹霓的教学及色散现象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谜的求知欲望.教学重点1.棱镜对光线的作用.2.光的色散现象及其成因.教学难点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不同色光通过同一介质后的偏折情况.●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理论分析,辅助以CAI课件对棱镜对光的偏折作用、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等进行多途径的教学.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科普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尽量增加学生的观察以达到身临其境、兴趣盎然的效果.●教学用具同上节课的光学演示仪,三棱镜若干.CAI课件(单色光通过棱镜后的偏折情况,白色光通过棱镜的色散现象,虹霓的形成)●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看过雨后天空的彩虹吗?(学生有的回答看过,有的回答没看过)(教师用课件播放彩虹图片,学生惊叹其美丽)[师]彩虹的美丽一直是为人们所赞叹的,但是在座的有谁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无人回答]我们学完这一节的内容大家就会知道了,想知道吗?[生回答想]那就好好的跟我学吧.二、新课教学(一)棱镜棱镜对光线的作用1.介绍棱镜教师出示若干个棱镜(大约十几个)给学生传着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棱镜.2.棱镜对光线的作用a.在黑板上画出棱镜的截面如图19—44,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在光线从空气入射到AC面时的折射光.再请一位同学画出从棱镜进入空气时在AB面上的折射情况.b.用实验演示验证一下同学画的对不对.c.归纳结论——光在棱镜的两个侧面发生折射时,每次折射都使光线向棱镜的底面偏折.d.让学生猜想出入射光的偏折程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与折射率有关.e.入射光方向不变,若折射率比原来大,再让一位学生画出此时光线的两次偏折情况.得出折射率越大,偏折越大的结论.(二)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现象[教师]刚才我们是用红光做的实验.如果让一束白光通过棱镜你能想象出将是什么样的吗?[生甲]还是白色.(其他学生犹豫)[教师]猜的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刚才红光折射后出来时还是红光嘛.但是还是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这样心里才踏实对不对?(1)实验演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2)再让学生用发给他们的棱镜对着太阳光转动.可在教室墙壁上看到鲜艳的彩色亮带.(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白光是复色光.(4)给出光的色散定义及光谱概念.2.光的色散原因分析(1)重做课本图19—25甲所示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光屏上最上端是红色,最下端是紫色.(2)分析现象背后的实质性原因.[教师引导]白光通过棱镜后变成了彩色光除了说明白光是复色光外,还说明棱镜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是…[学生]不同的.[教师]折射率不同.说明不同色光在棱镜中传播时速度是…[学生]不同的.[教师]红光在屏上最上端,表明红光的偏折程度…[学生]最小.[教师]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学生]最小.[教师]对紫光的折射率…[学生]最大.(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教师]我们现在看到的太阳光是太阳现在发出的吗?[学生]不是[教师]如果不同色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不同.则将先后到达地球.那么我们看到的还是白光吗?[学生]不是[教师]因此可以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c=3×108 m/s而在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n=vc)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频率ν低高折射率n小大介质中速度v大小临界角C大小(三)课堂巩固训练1.课本练习四第(1)题.2.如图19—45,ABC为一玻璃三棱镜的截面,一束光MN垂直AB射入,在AC面发生全反射后从BC射出,则在屏PQ上的彩带DE的D点是________光,E点是________光.(填颜色)3.在上题中,若∠MNB变小,最先从AC透出的是________光.参考答案:1.略2.紫红3.红(四)知识拓展——虹霓的形成虹的形成雨后初霁,我们常常看见天上出现美丽的七色彩虹,虹是太阳光沿着一定角度射入空气中的水滴引起的比较复杂的折射和反射所造成的一种色散现象.如图19—46(a),假设太阳光水平射向一水珠,光线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全反射后射出水珠.霓的形成经过了二次折射和二次全反射,如图19—46(b).虹和霓一般同时出现.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虹霓有两个弓形彩带,内彩带较亮,其外圈是红色,内圈是紫色,称为虹;外彩带较暗,有时看不见.其颜色分布与虹恰好相反,即外紫内红,称为霓.[用CAI 课件展示虹霓的图景及形成过程]讲:夏天常常下雷阵雨,雨后半边天空露出了太阳,另外半边天空却仍有厚厚的云层.同时,夏天地面温度较高.蒸发很快,雨后天空还飘浮着水汽和小水滴.因此,当太阳光穿过云层中和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就被折射出七色虹霓来.冬天大多是连绵不断的小雨.而且雨后太阳不会立即出现.同时,冬天气温较低.蒸发较慢,雨后天空中不会像夏天那样充满水汽和小水滴,故冬天不易出现虹霓.虹霓在地面上看起来是彩色的弧状,但在天空中看起来,却是彩色环状,异常美丽.有时当太阳靠近地平线时,在高山顶上也可以看到虹,如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峨眉山的一大奇景——“峨眉佛光”,其成因与虹霓相似,宝光紫色在内、红色在外,圈中的“佛”实际上是由于日光从人的背后射来,把人的身体投影于云层上.课堂练习:1.一个半径较大的透明玻璃球体,若截去其上面的一大部分,然后将这一部分放到标准的水平面上,现让单色光竖直射向截面,如图所示,在反射光中看到的是( )A .平行的、明暗相间的直干涉条纹B .环形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C .只能看到同颜色的平行反射光D .一片黑暗答案:B2.在水中同一深度排列着四个不同颜色的球.如果从水面上方垂直俯视各球,感觉最浅的是( )A .红球B .黄球C .绿球D .紫球答案:D解析:由视深公式h ′=h n 知紫球看上去最浅,D 选项正确.3.(物理与日常生活)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了一层薄膜(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此红外线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A.18λB.14λC.12λ D .λ 答案:B解析:为减小反射的热效应显著的红外线,则要求红外线在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后叠加作用减弱,即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故薄膜的最小厚度为红外线在该薄膜中波长的14.点评:光的干涉应用范围很广,如薄膜干涉就是其中一种,它可应用到日常生活检测零件平整度等,但百变不离其宗,干涉的条件(明、暗条纹的分布规律)不变.4.(思维拓展题)如图所示,水盆中盛有一定浓度的水,盆底处水平放置一个平面镜.平行的红光束和蓝光束斜射入水中,经平面镜反射后,从水面射出并分别投射到屏MN上两点,则有()A.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平行,红光投射点靠近M端B.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平行,蓝光投射点靠近M端C.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不平行,红光投射点靠近M端D.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不平行,蓝光投射点靠近M端答案:B5.如图所示,是一束光从甲介质射入乙介质时的光路图,MN是界面,由图可知:入射角__________折射角(填“>”、“=”或“<”);光速关系v甲__________v乙(填“>”、“=”或“<”);折射率关系n甲__________n乙(填“>”、“=”或“<”).答案:<,<,>6.用三棱镜可使阳光折射成一条彩色光谱带,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C、D区域分别是什么色光区?(2)将一瓶绿藻放在A处,则B、C、D哪一处变暗?(3)将一瓶绿藻放在B、C、D的哪一位置上,就会严重影响它的生长?解析:(1)B为红光区,C为绿光区,D为蓝光区(2)由绿藻呈绿色可知其对绿光的吸收最弱,故B和D处变暗.(3)由(1)可知,C为绿光区,故绿藻只能得到极少量可利用的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会严重影响其生长.三、小结四、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1:光的颜色 色散
光的颜色色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2.能说明薄膜干涉条纹的特点,能解释薄膜干涉的成因3.理解折射中的色散,了解各种色光特性的差别4.了解激光的特性和应用,用激光观察全息照片.【新课教学】一、对薄膜干涉的理解1.现象:光照到薄膜上,从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反射回来的光再次相遇而产生的干涉现象.两反射光的光程差等于膜厚度的2倍.2.图样:以光照射肥皂泡为例,如果是单色光照射肥皂泡,肥皂泡上就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或区域;如果是白光照射肥皂泡,液膜上就会出现彩色条纹,且每一条纹呈水平分布.3.应用:用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例1】如图13-5-1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P是附有肥皂薄膜的铁丝圈,S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样应是图中的图13-5-1解析铁丝圈上的肥皂泡薄膜在重力作用下上薄下厚,在同一水平线上厚度基本一致,如果某一厚度处前后表面反射的同一列光波叠加得到加强,那么这一水平线上同一厚度处光波会加强,所以干涉条纹应是水平的.答案 D借题发挥在光的薄膜干涉中,前、后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由膜的厚度决定,所以薄膜干涉中同一亮条纹或同一暗条纹应出现在厚度相同的地方,因此又叫等厚干涉,由于光波波长极短,因此做薄膜干涉所用的介质膜应足够薄,才能观察到干涉条纹.【例2】关于薄膜干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厚度均匀的薄膜,才会发生干涉现象B.只有厚度不均匀的楔形薄膜,才会发生干涉现象C.厚度均匀的薄膜会形成干涉条纹D.观察肥皂液膜的干涉现象时,观察者应和光源在液膜的同一侧解析当光从薄膜的一侧照射到薄膜上时,只要前后两个面反射回来的光波的路程差满足振动加强的条件,就会出现明条纹,满足振动减弱的条件就会出现暗条纹.这种情况在薄膜厚度不均匀时才会出现;当薄膜厚度均匀时,不会出现干涉条纹,但也发生干涉现象,如果是单色光照射,若满足振动加强的条件,整个薄膜前方都是亮的,否则整个薄膜的前方都是暗的;如果是复色光照射,某些颜色的光因干涉而减弱,另一些颜色的光会因干涉而加强,减弱的光透过薄膜,加强的光被反射回来,这时会看到薄膜的颜色呈某种单色光的颜色,但不形成干涉条纹.答案 D二、光在棱镜中的色散1.棱镜对光的传播方向的改变遵循光的折射定律.图13-5-2如图13-5-2所示中的θ为光的偏向角,光的偏向角越大,表示棱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越大.2.光的颜色由光源的频率决定,与介质无关,与波长无关,波速由介质和光的频率共同决定.3.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七种色光的特性差异可以用下表表示出来各种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频率小→大波长长→短折射率小→大波速介质中大→小双缝干涉时所产生的条纹间距大→小薄膜干涉时所产生的条纹间距大→小经三棱镜折射时偏向角大小小→大【例3】图13-5-3如图13-5-3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细束白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的ab间形成一条彩色光带.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侧是红色光,b侧是紫色光B.在真空中a侧光的波长小于b侧光的波长C.三棱镜对a侧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侧光的折射率D.在三棱镜中a侧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侧光的传播速度解析由于玻璃对各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导致色散的形成,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据n=错误!可知a侧为紫光,b侧为红光,在真空中,红光的波长大于紫光的波长,由n=错误!可以求出,在三棱镜中,红光的传播速度大于紫光的传播速度.答案 B【对点训练】薄膜干涉图13-5-41.如图13-5-4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整的装置,所用单色光是用普通光通过滤光片产生的,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而成的A.a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B.a的上表面和b的上表面C.a的下表面和b的上表面D.a的下表面和b的下表面解析干涉法的原理是利用单色光的薄膜干涉,这里的薄膜指的是样板与待测玻璃板之间的空气层.在空气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反射的光会发生干涉,观察干涉后形成的条纹是否为平行直线,可以断定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整.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 C2.图13-5-5用如图13-5-5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a是点燃的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图b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A.当金属丝圈旋转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B.当金属丝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C.当金属丝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D.干涉条纹保持原来状态不变解析金属丝圈的转动,改变不了肥皂液膜的上薄下厚的形状,由干涉原理可知干涉条纹与金属丝圈在该竖直平面内的转动无关,仍然是水平的干涉条纹,A、B、C错误,D正确.答案 D折射中的色散3.2022·福建卷一束由红、紫两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三棱镜.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复色光经三棱镜折射分离成两束单色光的是解析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向它的横截面的底边偏折,故C、D选项错误;同一介质对频率越高的光的折射率越大,所以复色光经玻璃折射后,光路应分开,故A选项错误;紫光的频率比红光的大,故经玻璃三棱镜后紫光的偏折程度大于红光的,故B选项正确.答案 B【教学反思】。
实验探究光的色散现象高中物理《光的颜色和色散》教案2
实验探究光的色散现象高中物理《光的颜色和色散》教案2。
一、实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光的色散现象,探究其物理本质。
二、实验原理1、光的色散概念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折射率的不同而导致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折射程度不同,从而使得白光被分解成为多种颜色,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的色散。
2、光的折射规律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而光的折射规律可以用斯涅尔定律来描述,即$ \frac{\sin i}{\sin r} =\frac{n_2}{n_1}$,其中$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n_1$为入射介质的折射率,$n_2$为折射介质的折射率。
三、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玻璃棱镜、白光、光屏、光源、直尺。
2、将白光通过准直孔射入玻璃棱镜中,观察到棱镜将白色光不同波长的颜色进行分离。
3、在棱镜后方固定一块光屏,观察到在光屏上出现了彩色条纹,即光的分光。
4、调节光源和光屏的位置,使得不同颜色的光线能够在同一位置汇聚成白色光。
5、用直尺测量出白光汇聚的位置和彩虹条纹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经过玻璃棱镜后,白光被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光线。
2、将光屏放在玻璃棱镜后方,出现彩色条纹,即光的分光现象。
3、通过调节光源和光屏的位置,能够将不同颜色的光线汇聚在同一位置上,还原出白色光。
4、实验测得彩虹条纹的长度约为27厘米。
五、实验分析通过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白光由多种不同波长的光线组成,经过玻璃棱镜折射后,不同波长的光线发生的折射角度不同,从而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光线。
2、将光屏放在棱镜后方,可以观察到彩虹条纹,即光的分光现象。
彩虹条纹的颜色顺序是从外向内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3、通过调节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可以将不同颜色的光线汇聚在同一位置上,还原出白色光。
这说明光的色散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精选6篇)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光的色散》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三、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三棱镜、玻璃砖、彩色透明纸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创设情景法、分组实验法等五、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学生回答。
(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
所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折光的色散现象。
(二)、新课教学1、光的色散学生完成实验4-30(上次作业),观察太阳光经玻璃、水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现象:看到了白色的太阳光变成了彩色。
师:将光碟放在阳光或日光灯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还是白光吗?有几种颜色?学生回答:白光从第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变成了彩色,具体的是七种颜色的光,从上至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4.5光的色散教案7篇
4.5光的色散教案7篇4.5光的色散教案篇1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初步了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他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
2、难点:色光的混合。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学生光源,三棱镜,红玻璃片,蓝玻璃片五、教材分析本节是选学内容,教材通过光的散射实验,介绍白光的组成,进而由实验说明透明体和不透明体呈现不同颜色的道理,说明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情况。
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是科学常识,也是很有趣味的知识。
六、教法思考本节介绍的知识都是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的,是科学常识,有很强的趣味性,可用实验法将各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出来,在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上可采用启发式教学。
为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三原色的不同,可采用实验教学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
七、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温故知新:光的折射的两道习题。
导入:方案一: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牛顿分解色光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继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学生实验: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色光。
这个实验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知道,对于这个实验,教师可稍加指导。
在学生兴趣被激起后转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1.学生实验:太阳光分解成的色光经棱镜混合成白光。
这个实验学生是生疏的,为保证实验质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两点:(1)两个棱镜要靠得很近(2)承接混合成白色的屏不要离第二个棱镜太远,避免能量损失太大,亮度过弱,看不清楚。
2.物体的颜色教学应分为两部分。
(1)透明体的颜色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
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
横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的棱镜叫三棱镜。
三棱镜对光有偏折作用,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会被分解为彩色的光谱,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形成色散的原因是各种不同色光在同种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造成的。
同种介质对不同的色光的折射率从小到大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不同色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引入课题:
复习:
1.折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折射率?介质的折射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介质的折射率与光的颜色有关吗?
新课教学:
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现象:白光被分解成七色光带。
现象分析: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
一、三棱镜
1.概念:横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的棱镜,叫
三棱镜。
2.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
如图,设有一束单色光斜射到玻璃棱镜的一
个侧面AB 上,可根据折射定律做图求出出射光线。
(1)三棱镜对光线有向底边偏折的作用。
θ称为偏折角。
(2)棱镜成像
如图,点光源S 射向棱镜的发散光线
经棱镜折射后,出射光仍发散,S 经棱镜所
成的是正立的虚象。
即棱镜成的像是正立的虚象,像与物的位置相比,其位置向顶角偏移。
画图:如图所示的仪器是三棱镜吗?是,这种棱镜对光有什么作用呢?
A
B
C
S
S ' A
B
C
θ
(3)全反射棱镜
A .概念: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的
棱镜叫全反射棱镜。
B .对光线的作用
光从玻璃进入空气的临界角为42°,当光由玻璃射向空气的入射角为
45°时,一定发生全反射。
C .应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成像(如图所示的潜望镜光
路示意图)等。
全反射棱镜和平面镜在改变光路方面,作用是相同的,但相比之下,全反
射棱镜成像更清析,光能损失更少。
在初中我们知道,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是一个彩色光带,这
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二、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45° 45° 45°
45° 45° 45° 45
° 45°
使光路改变90° 使光路改变90°
(1)概念: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是一个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
光的色散。
或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叫色散。
1666年牛顿最早利用三棱镜观
察光的色散。
提出问题:为什么白光经过三棱镜后能被分解为彩色的光带呢?
(2)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
绿、蓝、靛和紫七种颜色的光。
如图。
2.单色光和复色光
(1)复色光:由若干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白光是复色光。
(2)单色光:不能分解为其它颜色的光,称为单色光。
注意:A .单色光的频率是一个范围,不是单一频率的光。
B .不能被棱镜分解为其它颜色的光,不一定都是单色光。
3.发生色散的原因
(1)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2)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
组成白光的各种单色光中,红光频率最
红 紫
小,紫光频率最大。
在不同介质中,光的频率不变。
(3)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通常情况下频率越高,在介质
中的折射率也越大,所以白光进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紫光偏折得最厉害,
红光偏折最小,即n 红最小。
n 紫最大。
(4)不同频率的色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为C =3×108m /s 。
由v
c n =
知,光在其它介质中速度各不相同,同一种介质中,紫光速度最小,红光速度
最大。
(5)由于色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光速发生变化,由f v λ=知,波长也发生
变化。
同一色光在不同介质中,折射率大的光速小,波长短;折射率小的光速大,
波长大。
不同色光在同一媒质中,频率高的折射率大,光速小,波长短;频率
小的折射率小,光速大,波长大。
物理量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原 理
频率
大
小−→−f
波动
理论
折射率
大
小−→−n
实验
测定
同种介质中光速
大
小−→−v
同种介质中波长
小
大−→−λ
λν
=V 同种介质中折射率
小
大−→−n
同种介质中偏向角
大
小−→−θ
三、物体的颜色
(1)三基色:红(R )、绿(G )、蓝(B )
(2)相加混色:A 、红+绿 =黄;
B 、红+蓝=紫;
C 、绿+蓝 = 靛;
V
C
n =r
i
n sin sin =r
i n sin sin =
D、红+绿+蓝=白。
(3)物体的颜色
A.无色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光的颜色决定;
B.白色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它的光的颜色决定;
C.有色体的颜色由其本身颜色和光源颜色共同决定。
结论
本节课收获如下:
1.知识:(1)三棱镜和全反射棱镜;(2)光的色散;(3)形成色散的原因。
2.方法:实验法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