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7.1 地下水的来源、赋存和性质
7.1地下水的来源、赋存和性质地下水
(underground
water)存在于
岩石和地下沉
积物空隙中的
水。
一、地下水的来源
渗透水:大气
降水、冰雪融
水、地面水、
海水、湖水
二、地下水的赋存介质和存在形式
1. 地下水的赋存介质
2. 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三、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温度:受地温控制
◆颜色:含氧化亚铁为浅黄绿色;含三氧化二铁为浅红褐色;含腐殖质的水呈浅黄褐色
◆透明度:含悬浮物多的透明性差
◆气味&味道:含硫化氢的有臭鸡蛋味,含NaCl ,具咸味;含CaCO 3,清凉爽口;含Ca (OH )2、Mg (OH )2,具甜味;含MgCl 2、MgSO 4,具苦味。
地下水长期在地下运动,可从岩石中获得大量可溶性的物质成分,使之成为成分复杂的溶液。
含大量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Cl-,SO42-,HCO32-,Na+,K+,Ca2+,Mg2+等)
常见的气体成分:O2、N2、CO2及H2S
还含有大量的胶体物质:Fe(OH)3、Al(OH)3、SiO2
地下水所含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量,成为矿化度(g/L)。
可分为五种:淡水(<1g/L)、弱咸水(1-3g/L)(HCO
2-,Ca2+,Mg2+)、咸水(3-10g/L)
3
(SO42-,Na+,Ca2+)、强咸水(10-50g/L)与卤水(>50g/L)(Cl-,Na+)。
硬度:水中所含Ca2+、Mg2+离子的总量。
第二章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空隙分为: 1. 孔隙--(第四纪地质学) 2. 裂隙--(构造地质学) 3. 溶穴--(岩溶地貌学)
松散沉积 物中孔隙
坚硬岩石 中的裂隙
可溶性岩 石中溶穴
一、孔隙
1. 砂砾石的孔隙度(porosity)
均质土中,当地下水位初始埋深大于hc,降速缓慢,
初始埋深小于hc时,埋深愈浅,μ愈小。 水位降速愈快,μ愈小。 一般而言,层状土的μ值小于均质土的 μ 值。
2.1.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各种岩性给水度经验值
岩 性 粘 土 给水度 0.02~0.035 0.03~0.045 0.035~0.06 0.02~0.05 0.03~0.06 0.06~0.08 0.07~0.010 岩 性 细 砂 给水度 0.08~0.11 0.085~0.12 0.09~0.13 0.10~0.15 0.11~0.15 0.02~0.03 0.008~0.10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试样的分选程度。
二、裂隙
1. 裂隙( fissure fracture ) 固结的坚硬岩石中存在的各种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缝 2. 按裂隙的成因: 风化(卸荷)裂隙、成岩裂隙、构造裂隙 3. 裂隙岩体描述: 1) 裂隙的连通性(组数、产状、长度和密度) 2) 张开性(裂隙宽度) 3) 裂隙率Kr(体积裂隙率、面裂隙率、线裂隙率)
三、饱水带
饱水带(saturation zone) 岩石空隙被水完全充满→是二相介质(固相+液 相水) 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 ①重力水 ②结合水 重力水:连续分布(孔隙是连通)→传递压力→ 在水头差作用下,地下水(空隙中的水)可以连 续运动。
水文地质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避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二、填空题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地质营力、致灾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信息载体。
三、问答题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答:(1)地下水赋存条件;(2)地下水资源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3)地下水的水质;(4)地下水动态规律;(5)地下水与环境的相互关系;(6)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浅表地下水之间的水文交换。
水文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
2、地质循环: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的水分交换3、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4、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海陆内部的循环称为小循环。
二、填空1、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圈层的范围,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2、太阳辐射和重力水循环是水文循环的一对驱动力,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3、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三、问答题1、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地表水、包气带水及饱水带中浅层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而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圈。
水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形成降水。
落到陆地的降水,部分汇聚于江河湖沼形成地表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其余部分渗入饱水带岩石空隙之中,成为地下水。
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圈,有的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2、水循环对于保障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发展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不断转换水质得以净化。
工程地质基础—地下水
孔隙
岩石中的各种空隙 1.分选良好,排列疏松 的砂;2.分选良好,排 列紧密的砂
3.分选不良的,含泥、 砂的砾石;4.经过部分 胶结的砂岩
5.具有结构性孔隙的 粘土
6.经过压密的粘土
7.具有裂隙的岩石
8.具有溶隙及溶穴的可 溶岩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颗粒排列方式 分选程度 胶结充填程度 结构及次生孔隙 分选愈好,排列愈疏松,胶结充填程度愈差,孔隙度愈大; 反之愈小;粘性土的孔隙度还取决于其结构及次生孔隙。
3.地貌条件:在不同的地貌部位对地下水的形成关系密切。 一般在平原、山前区易于储存地下水,形成良好的含水层; 在山区一般很难储存大量的地下水。
4.人为因素: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下水位大幅下降; 修建水库,可促使地下水位上升。
(2)水循环的类型 根据水分循环的路径和规模,可分为两种:
◆大循环——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也称为海 陆间循环。 ◆小循环——水仅在海洋或陆地内完成的循环过程。
潜水与地表水补给的关系
(a) 潜水补给河流 (b)河流补给潜水
(c)单侧补给
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
练习题一
1.某地区潜水等水位线图见下图。试确定
①河水与潜水之间的补排关系;
②A、B两点间的平均水力坡降
(A、B两点距离近似为60m)
③若在C点处凿井,多深可见
潜水面?
承压水
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含水层分区:补给区、承压区、排泄区、自流区、隔水顶板、隔水底板
H2S : 一般存在于深部地下水中,在微生物作用下由硫 酸盐还原而形成。局部浅层地下水含有较多的H2S,并呈酸 性,对混凝土具有侵蚀性。
CO2 :主要来源于土壤中有机质氧化产生的CO2,还有大 气中的CO2。深层地下水的CO2含量较高。含CO2较高的地下 水具有侵蚀性,能腐蚀混凝土。
地下水科学概论[整理版]
《地下水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地下水分布1. 地下水:分布在地下岩石空隙之中的水。
2.岩石的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3. 结合水:由于固体颗粒表面的静电作用而吸附在颗粒表面的水。
4. 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5. ★☆毛细水:在毛细力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着细小空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细水带6. 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
7.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
8. 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
9. 空隙:地下岩石中没有被固体颗粒或固体骨架占据的那一部分空间。
10. 多孔介质:含有空隙的固体称为多孔介质。
11.孔隙:松散的(或未固结的)固体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12.★孔隙度:某一体积的孔隙介质中孔隙体积与孔隙介质体积之比。
13. ★孔隙比:某一体积孔隙介质内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之比14. 有效空隙:相互连通而能使水流通过的孔隙称为有效空隙。
15. 孔隙介质的比表面积:一定体积的孔隙介质中所有颗粒的总面积与孔隙介质体积之比。
16.裂隙:固结的和坚硬的岩石在成岩过程中或成岩以后由于受到一些地质营力的作用而形成的沿一定平面方向展布的空隙。
17.★裂隙率:一定体积的裂隙介质内裂隙的体积与裂隙介质体积之比。
18.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19.岩溶率:一定体积的岩溶介质内溶穴的体积与岩溶介质体积之比。
20. ☆容水度:一定体积的多孔介质完全被水饱和时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多孔介质体积之比。
21.★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22. ★☆给水度:一定体积的饱水多孔介质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的水体积与多孔介质体积之比(重力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中英文版)Title: Conditi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GroundwaterTitle: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Underground water is a vital resource that exists beneath the Earth"s surface in the pores and fractures of soil and rock.The conditions necessary for the occurrence of groundwater are known as aquifer conditions.These conditions include the presence of an aquifer, a source of recharge, and a confining layer.地下水是存在于地球表面以下土壤和岩石的孔隙和裂缝中的宝贵资源。
地下水赋存的条件称为含水层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含水层的存在、补给源和隔水层。
The aquifer is a permeable layer of rock, gravel, or sand that can hold and transmit water.It is the main storage and flow zone for groundwater.The permeability of the aquifer determines how easily water can flow through it.A well-permeable aquifer allows water to flow more easily, while a poorly permeable aquifer restricts water flow.含水层是能够储存和传递水的岩石、沙砾或砂层的层。
潜水含水层
低平原
Company Logo
3.3
地下水分类
广义地下水: 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包气带、饱水带中的水) 狭义地下水:地表以下饱水带岩层空隙中的水—重力水 地下水分类: 主要依据——含水介质的类型(赋存空间) 埋藏条件(赋存部位)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指含水岩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 受隔水层(弱透水层)限制的情况。 表3-1含水介质三类,埋藏三分,组合共分为9类 孔隙水
包 气 带 与 饱 水 带
地下水位
Company Logo
3.1
包气带与饱水带
包气带(zone of aeration or zone of unsaturation) 特点: ①岩石空隙未被水充满
②是固、液、气三相介质并存介质
水的存在形式(多样)
结合水、毛细水(各种)、气态水、(过路)重力水
从理论意义来看——微不足道 微不足道,有时空尺度的制约。
如华北平原早期地下水开采就是典型的例子,深层水与浅层水 的开采有一粘土隔水层;开采深层,水量大,水位降低快,浅 层水向深层“越流”--粘土层成为“透水层”。 现在进行水文地质计算、模拟时,不再简单二分了,而是用模 糊学的研究方法,给个隶属度 1 , 0 之间,可以为 0.8,0.7,… 0.3,表示“透水性”?
3.1
包气带与饱水带
饱水带(saturation zone)
岩石空隙被水完全充满 →是二相介质(固相+液相水)
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
①重力水
②结合水
重力水:连续分布(孔隙是连通)→传递静水压力→ 在水头差作用下,地下水(空隙中的水)可以连续运动 。
饱水带中的重力水是开发利用或者排除的主要对象, 是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2018年发布)
【法规标题】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2018年发布)【发布部门】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文字号】【适用区域】河北省【发布时间】2018-09-20【生效时间】2018-11-01【关键词】环境,水及废水管理,其它管理【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2014年11月28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8年9月20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修复地下水生态,促进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节约和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表以下的水体(含地热水、矿泉水)。
第三条地下水管理应当遵循统筹规划、综合治理、节约优先、全面保护、总量控制、采补平衡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地下水有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将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划定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严格考核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完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投入机制,合理安排地下水保护、节约等资金,保障地下水管理工作的开展。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地下水相关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地下水保护、节约的宣传教育,并将其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和国民素质教育体系,普及地下水保护、节约科学知识。
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地下水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增强公众保护、节约地下水的意识。
02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调查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调查第一节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及工作步骤一、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与任务地下水资源调查又称水文地质调查,其目的是查明天然及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资料。
虽然地下水资源调查的任务,视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精度要求而定,但都应查明地下水系统的结构、边界、水动力系统及水化学系统的特征,具体需查明下面3个基本问题:1)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查明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埋藏分布情况。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及水质、水量变化规律。
3)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还要查明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条件。
地下水资源调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其复杂性是由地下水自身特征所确定的。
地下水赋存、运动在地下岩石的空隙中,既受地质环境制约又受水循环系统控制,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因此地下水资源调查需要采用种类繁多的调查方法,除采用地质调查方法之外,还要应用各种调查水资源的方法,调查工作十分复杂。
地下水资源调查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成果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工程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和环境保护服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这就要求地下水资源调查人员既要掌握地下水的基本理论并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还要熟悉一些非专业的技术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二、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步骤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一般分三步进行,即准备工作、野外工作和室内资料整理工作。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及物资后勤管理工作准备,而其核心是技术准备工作中调查设计书的编写。
1.地下水资源调查设计书的定义设计书是调查工作的依据和总体调度方案,是完成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关键环节,在编写设计书之前应充分收集、整理、研究前人资料,如水文、气象、地理、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资料,根据现有资料,确定调查区的研究程度,对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存在问题有初步认识。
地下水的赋存
确定承压水水头大小、与其它含水层或地表水之间的水头关系等。但是却无法判断承压含水层和其它水体的补给关系。 因为任何一个承压含水层,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才能接受其它水体的补给: ① 其它水体的水位必须高出承压水的测压水位; ② 其它水体与含水层必须有联系通道。 因此,仅仅根据其它水体与承压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关系并不能判断它们的补给关系。同样,当其它水体的水位低于承压水的测压水头且有联系通道时,则承压水向其它水体排泄。
第13页/共31页
潜水的水力特征(1) 可以判断与地表水的关系:补给还是排泄? 如果潜水流向指向河流,则潜水补给河水;如果潜水流向背向河流,则潜水接受河水补给。
等水位线平面流向图中线条为等水位线,数字为潜水位标高(m),箭头为潜水流向
第14页/共31页
潜水的水力特征(2) 判断地下分水岭的分布位置,与地形是否吻合。
第29页/共31页
上层滞水示意图 第30页/共 Nhomakorabea1页地下分水岭
潜水等水位线图(比例尺1: 10000)0
第15页/共31页
等水位线平面流向图中线条为等水位线,数字为潜水位标高(m),箭头为潜水流向
(3)确定潜水的流向及水力坡度。垂直于等水位线,自高等水位线指向低等水位线的方向即为流向。在流动方向上,取任意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在平面上的实际距离,即为此两点间的平均水力坡度。
第19页/共31页
第5节 承压水
一、承压水( Confined Ground Water ) 定义: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特点: 承压性-承压含水层水头高于隔水顶板(辨异:层间水); 有隔水顶板,参与水循环不积极(补给、排泄),超采后不易恢复; 动态随季节不变化明显; 弹性释水; 不易受污染。
地下水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地下水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促进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勘查、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地下水和防治地下水污染,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表以下的水(含地热水、矿泉水)。
第三条(基本原则)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地下水应当统筹规划、保护优先、高效利用、合理储备、防治污染、加强监测、严格管理,实行取用水总量与水位控制制度。
第四条(管理体制)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地下水有关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地下水管理与监督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有关工作。
第五条(政府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下水管理与保护负责,将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措施严控开采,防治污染,维持地下水合理水位,保护地下水水质。
第六条(开发利用主体责任)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地下水取水工程安全管理,节约保护地下水,防治地下水污染。
因违法开采、开采不当造成地下水损害、污染,或者因地下水取水工程建设、管理、使用不当造成他人生命、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七条(公众参与和表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监督、检举损害和污染地下水的行为。
受害者有权要求致害者采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
对损害和污染地下水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地下水管理条例
地下水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10.21•【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48号•【施行日期】2021.12.01•【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48号《地下水管理条例》已经2021年9月15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克强2021年10月21日地下水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下水管理,防治地下水超采和污染,保障地下水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地下水调查与规划、节约与保护、超采治理、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表以下的水。
第三条地下水管理坚持统筹规划、节水优先、高效利用、系统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下水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地下水调查、监测等相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下水管理负责,应当将地下水管理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采取控制开采量、防治污染等措施,维持地下水合理水位,保护地下水水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调查、监测等相关工作。
第六条利用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节约、保护地下水,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七条国务院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地下水管理和保护情况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考核评价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地下水的赋存
地下水的常识1、含水层与隔水层储存任何物质都需要一定的空间。
而水作为一种物质,它的储存也必然需要一定的空间。
水也是一种流体,它的形成、运移甚至排泄,不仅需要空间,而且要有一定的通道,这样,地下水才能储存和流动。
⑴岩石的透水性:地下水是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江河、湖泊以及水库之水,通过土层、岩石的孔隙和裂隙渗透到地下形成的。
而岩石及土层允许水透过的性能称之为透水性。
岩石或土层都存在大小不一,数量不等,形状不同的孔隙。
这种孔隙基本上分为三类,即松散沙土层的孔隙,坚硬岩石的裂隙,可溶性岩称溶蚀裂隙和洞穴。
它们既是地下水的通道,也是储存地下水的仓库。
松散地层和岩石孔隙的多少常以孔隙度为指标,即孔隙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含孔隙体积)之比。
孔隙度越大,储水空间越大,孔隙度越小,储水空间越小。
而且孔隙的性质、形状、数量以及连通情况,直接决定着地下水的储存和运动。
⑵透水层和不透水层能够透过水的岩层称为透水层。
孔隙大,连通性好的砂层、砂砾层、胶结不紧的砂岩砾岩,具有岩溶裂隙及洞穴的石灰岩、白云岩以及裂隙发育的其它坚硬岩石都是透水层。
不透水层,是指不能透过水的岩层,如孔隙度虽大但连通性不好的粘土、亚粘土、页岩及其它裂隙少的各种致密坚硬的岩层,都是不透水层。
不透水层对地下水的运动起了阻拦、隔水作用,故一般称不透水层为隔水层。
⑶含水层透水层不一定是含水层,而含水层必然是透水层。
在透水层中储满了地下水的部分,才称为含水层。
这就是含水层的物理意义。
含水层是指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这是广义的含水层的定义。
其中相当数量是依不同目的、不同地区而认为确定的。
如作为供水时,一般规定单位涌水量为0.1升/秒米。
大者按含水层看待,小者则视为隔水层。
2、地下水的基本类型⑴地下水在岩石中的存在形式地下水在岩石中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岩石孔隙中的水及矿物组成中的水。
①岩石孔隙中的水岩石孔隙中的水,包括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重力水、气态水、固态水为结合水。
地下水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地下水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促进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勘查、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地下水和防治地下水污染,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表以下的水(含地热水、矿泉水)。
第三条(基本原则)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地下水应当统筹规划、保护优先、高效利用、合理储备、防治污染、加强监测、严格管理,实行取用水总量与水位控制制度。
第四条(管理体制)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地下水有关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地下水管理与监督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有关工作。
第五条(政府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下水管理与保护负责,将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措施严控开采,防治污染,维持地下水合理水位,保护地下水水质。
第六条(开发利用主体责任)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地下水取水工程安全管理,节约保护地下水,防治地下水污染。
因违法开采、开采不当造成地下水损害、污染,或者因地下水取水工程建设、管理、使用不当造成他人生命、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七条(公众参与和表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监督、检举损害和污染地下水的行为。
受害者有权要求致害者采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
对损害和污染地下水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地下水赋存状态
地下水赋存状态
地下水赋存状态是指地下水的存在状态,包括地下径流、地下湖泊和地下冻土等。
1. 地下径流:地下水呈流动状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地下河。
这种情况在喀斯特地貌区较为常见,比如贵州所有的地下河的长度加起来相当于黄河的长度。
2. 地下湖泊:地下水呈湖泊状态,这在喀斯特地貌中较为常见。
地下洞穴的洞厅可以提供容水的空间,如同湖泊一样。
3. 地下冻土:地下水呈固态,也即地下冻土。
此外,地下水还包括潜水(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和承压水(埋藏较深的、赋存于两个隔水层之间)。
潜水是通常所见到的地下水,而承压水则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被观察到。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1. 地质条件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地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质构造、岩石的渗透性和含水层的存在都会影响地下水的赋存情况。
首先是地质构造的影响,地质构造对地下水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一些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的地区,地下水能够借助地质构造中的断层、裂缝、褶皱等而得到赋存。
岩石的渗透性也是影响地下水赋存的一个重要因素。
渗透性是指岩石中水分子通过岩石孔隙、裂隙、砂层等介质透过性的程度。
一般而言,砂岩、砾岩和碳酸盐岩的渗透性较好,而片岩、麻粒岩和花岗岩的渗透性较差。
含水层是指在地球表面以上几十米至数百米深度范围内,水分向下渗透过程中,永久储存的含水盒。
对这些含水层进行适当调查并加以控制,对促进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是影响地下水赋存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降水量是气候条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降水量多的地方可向下渗透至较深的地下水位,形成较为富裕的地下水资源;降水量少的地方则容易形成地下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气温对地下水的渗透和储存也有较大影响。
气温的高低将影响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速度,从而影响地下水的储存。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对地下水的赋存情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化进程中,大量地下水被开采来供应城市居民和工业用水。
同时,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排放,地下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这些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赋存和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是一个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综合现象。
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共同影响了地下水资源在地球内部的分布、储量和质量。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通过合理的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地下水资源的作用,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安全、稳定的水资源保障。
水文地质学
04
工程地质问题中水文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1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质 条件与工程活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地质现象 和问题。
2
工程地质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如岩土工程、水利 工程、交通工程等,对工程建设的安全、经济和 可持续性具有重要影响。
3
工程地质问题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滑坡、崩塌 、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震等。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技术新方法在水文地质领域应用前景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地下水资源 进行非破坏性探测,提高勘查效
率。
遥感技术
通过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 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水文地质信息 。
数值模拟技术
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再现和预测 地下水流动、溶质运移等过程。
大数据时代下水文地质信息挖掘与利用
水文地质学
contents
目录
• 水文地质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技术 • 工程地质问题中水文地质作用 • 区域性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水文地质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水文地质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主 要研究地下水在岩石圈中的分布、运 动、形成、性质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 系。
数据整合与共享
建立水文地质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多源数据的整 合与共享。
数据挖掘与分析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 取有价值的信息。
决策支持
基于大数据分析,为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提 供决策支持。
跨学科融合推动水文地质学创新发展
水文学与地质学融合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溶穴
1. 溶穴
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会形成的空洞。
溶蚀裂隙:溶孔、溶隙、溶洞等
2. 岩溶岩体描述:
1)岩溶发育方向(地下水运动方向控制)
2)溶蚀率(岩溶率Kk)--钻孔岩溶发育程度
3)溶洞(方向、规模等)
四、空隙特征的对比
1. 含水介质(介质场)——由各类空隙所构成的岩 石称为含水介质。含水介质的空间分布与连通特 征的差异较大。 2. 三种主要类型的含水介质比较
粘土层 砂层
砂层 粘土层
粘土层
2.3 含水层隔水层弱透水层
定义中的模糊概念—“相当水量,微不足道,较大水力梯度”等严格 的“是与非”的逻辑思维,在很多情况下是相对的和模糊的概念
反映岩石样实际保留水分的状况
1.重量含水量:岩石空隙中所含水分重量与干燥岩石重 量比值 2.体积含水量:含水体积与包括空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 比值。 3.饱和差: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间的差值。 4. 饱和度: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的比值。
2.1.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三、给水度(specific yield) 1. 定义:当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高度时,单位 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来的水
思考:1. 给水度、持水度、空隙度之间的关系? 2. 岩石持水度的影响因素。
2.1.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五、透水性(permeability)
反映岩土透过水的能力
岩石空隙直径越大—透水能力越强—透水性越好
渗透系数
2.2 包气带与饱水带
一、包气带与饱水带的划分 地下水面(水位): 地下一定深度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 满,形成一个自由水面,以海拔高度表示称之 地下水位。 (一般通过打井,地下开挖来确定)
亚粘土 亚砂土 黄土状亚粘土 黄土状亚砂土 粉 砂
中细砂 中 砂
中粗砂 粗 砂
粘土胶结的砂岩 裂隙灰岩
粉细砂
2.1.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四、持水度(specific retention)
岩石的持水能力——最大保持水分的能力。
持水度(Sr)定义: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
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三、饱水带
饱水带(saturation zone) 岩石空隙被水完全充满→是二相介质(固相+液 相水) 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 ①重力水 ②结合水 重力水:连续分布(孔隙是连通)→传递压力→ 在水头差作用下,地下水(空隙中的水)可以连 续运动。
2.3 含水层隔水层弱透水层
一、基本概念
饱水岩层中,根据岩层给水与透水能力而进行的划分。 含水层(Aquifer):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 层。如各类砂土,砂岩 含水带:构造裂隙(断裂带)中,通过条带状的构造裂 隙含(透)水 隔水层(Aquifuge):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透过与给出 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如裂隙不发育的基岩、页岩、 板岩、粘土(致密) 弱透水层(Aquitard):渗透性很差,给出的水量微不 足道,但在较大水力梯度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透水能 力的岩层。如各种粘土,泥质粉砂岩
水文地质学 Hydrogeology
水文地质学:
水文学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 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 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水文地质学隶属于地质学的应用分支学科,是水文学与地质 学的交叉学科。水文地质学以地质学为基础,同时又与岩石 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 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二、重力水
重力水(gravitational water)
特点:远离固相表面,水分子受固相表面吸引 力的影响极其微弱,主要受重力影响。重力影 响下可以自由运动。 地层内岩石空隙中如果存在一定的重力水,就 可以通过泉,或井流出(抽出)
重力水是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勘 察的主要对象。
包气带是饱水带中地
下水参与水文循环的
一个重要通道;“重力 水”通过包气带获得降 水、地表水的入渗补 给(补充),部分水 又通过包气带将水分 传输、蒸发,消耗出 去。
二、包气带
包气带(zone of aeration / zone of unsaturation) 特点: ① 岩石空隙未被水充满; ② 是固、液、气三相介质并存介质。 水的存在形式(多样) 结合水、毛细水(各种)、重力水、气态水 包气带水的垂直分带 土壤水带: 中间带(过渡带); 支持毛细水带; 毛细饱和水带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试样的分选程度。
二、裂隙
1. 裂隙( fissure fracture ) 固结的坚硬岩石中存在的各种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缝 2. 按裂隙的成因: 风化(卸荷)裂隙、成岩裂隙、构造裂隙 3. 裂隙岩体描述: 1) 裂隙的连通性(组数、产状、长度和密度) 2) 张开性(裂隙宽度) 3) 裂隙率Kr(体积裂隙率、面裂隙率、线裂隙率)
孔隙度(n)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 定义: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孔 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Vn n 100 % V
岩石名称 孔隙度n (%) 砾石 27 粗 砂 40 细 砂 42 砂质粘土 47 粘 土 50 泥炭土 80
一、孔隙
2. 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a. 与排列有关——紧密与疏松 理想最疏松孔隙为47.64%(立方体排列),最紧密 排列孔隙为25.95%(四面体排列)。 b. 与颗粒分选有关(颗粒均匀程度) c. 与颗粒形态(棱角)有关
均质土中,当地下水位初始埋深大于hc,降速缓慢,
初始埋深小于hc时,埋深愈浅,μ愈小。 水位降速愈快,μ愈小。 一般而言,层状土的μ值小于均质土的 μ 值。
2.1.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各种岩性给水度经验值
岩 性 粘 土 给水度 0.02~0.035 0.03~0.045 0.035~0.06 0.02~0.05 0.03~0.06 0.06~0.08 0.07~0.010 岩 性 细 砂 给水度 0.08~0.11 0.085~0.12 0.09~0.13 0.10~0.15 0.11~0.15 0.02~0.03 0.008~0.10
一、结合水
结合水(absorbed water)
定义:附着于固体表面,在自身重力下不能运动的水, 即结合水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 固体颗粒表面引力服从库仑定律,随固体表面的距离加 大而减弱 性质:结合水具有固态和液态水的双重性质;即自身重 力作用下不能运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移动(运动)及 变形 意义:只要有固相表面就存在结合水,存在范围广,其 量很小(结合水膜很薄),当孔隙直径小于2倍结合水 膜厚度时,孔隙中只含有不能自由运动的结合水(又称 无效空间)
第二章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2.1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 2.2 包气带与饱水带 2.3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2.4 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 2.5 含水层的水理性质
2.1 岩石中的空隙和水
2.1.1 岩石中的空隙
2.1.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2.1.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2.1.1 岩石中的空隙
2.1.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c) 地下水位下降速度 地下水位下降快μ<μ理,下降慢μ→μ理
d) 土层结构
均质土特征与上述讨论一致。 岩土层为层状非均质土时,往往会影响μ值。 多层状土:上粗下细,上细下粗结构影响不同。
2.1.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给水度小结:
岩石—水文地质学中指坚硬的 岩石及松散的土层。 空隙—岩、土中各种类型的空 洞的总称。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赋存场所 和运移通道。
空隙分为: 1. 孔隙--(第四纪地质学) 2. 裂隙--(构造地质学) 3. 溶穴--(岩溶地貌学)
松散沉积 物中孔隙
坚硬岩石 中的裂隙
可溶性岩 石中溶穴
一、孔隙
1. 砂砾石的孔隙度(porosity)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下水
宝贵的自然资源
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灾害因子
活跃的地质营力
地球内部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 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 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 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水文地质学学科分支:
三、毛细水
1. 毛细力
成因: 在三相界面上内弯液面引起—液面弯曲产生的。表面张力 作用。 大小: 与弯液面的曲率成正比(曲率大,毛细力大;曲率小,毛细 力小)。毛细管管径越小,毛细力越大;反之亦然;毛 细力大,毛细上升高度(hc)也越大。
三、毛细水
2. 毛细水的存在形式(states forms)
体积。
2. 影响因素:岩性,地下水位初始埋深,与地下
水位下降速度有关土层结构
2.1.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a) 岩性
空隙大的岩石其给水度大,μ≈n。
粒径有关:砾>粗砂>… >粉砂 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结合水与孔角毛细水残留多。
b) 地下水位初始埋深
当地下水位初始埋深大于支持毛细水带高度时H0 > hc, 可达最大μ值 当H0 < hc 时,地下水位下降1个高度时,原重力水大多 转化为支持毛细水,土层给水量降低,μ值变小。
a) 支持毛细水 水从地下水面沿着小孔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 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在地下 水面支持下存在的(附着水面上的),随地下水升降而 升降。上升高度与水面上部的岩石孔隙性质有关。 b) 悬挂毛细水 脱离水面,岩石细小孔隙中保留的水分。 c) 孔角毛细水 悬挂毛细水似串珠状且连续分布,孔角毛细水孤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