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呤诗作赋拆字行酒令趣味传说3

合集下载

中国酒文化之猜拳行令

中国酒文化之猜拳行令

中国酒文化之猜拳行令中国的酒文化也是传统文化之一,当然也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了。

据说夏朝的杜康就是酿酒的祖师爷,可见中国的酒文化也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人的酒文化不仅发扬光大之,而且与时俱进之。

我不会喝酒,但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也有自己在酒桌上耳闻目睹的,对酒文化也略知一二。

当然比起那些豪饮的酒仙来,比起那些天天在酒桌上泡着的领导们,也只能是十有一二了。

在酒桌上,为了增加热闹的气氛,不仅有作诗吟对的,也有猜迷(包括猜火柴棒)的,还有猜拳行令的。

尽管种种不一,各式各样,但都喝得开心,热闹的气氛是一阵高似一阵。

当然这里不包括酒桌上那些黄段子,也不包括毕姥爷那样拿人说事的,因为这些本都不属于酒文化的范畴,别亵渎了中国的酒文化。

这里不敢探讨吟诗作对,笔者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不研究猜谜,笔者也没有那些高人的聪慧。

笔者只说猜拳行令,更不是笔者会猜拳,你想想我连酒都不会喝,何以懂得猜拳行令呢?但是在酒桌上听得多了,也就记住了不少,再说猜拳行令转来转去都离不开那十个数字嘛。

猜拳行令的形式和内容各地也大有不同,就内容来说,我们这儿一般是这样的;一个老幺(独敬一)、哥俩好(两相好)、桃园三(三星高照)、四鸿禧(四季发财)、五魁首(五福临门)、六六大顺(六来顺),七是个巧(巧是个七),八仙过海(八匹马)、九九归一(九十九),十全十美(满堂十)。

不知其他地方的酒令是什么?当然喝酒喝到高潮处,酒也喝多了,舌头也不听使唤了,酒令也就简化了,比如满堂十就说“满了,满了”“全了,全了”。

意思是一样的,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反正是五花八门,只要对方听得懂,只要赢了酒就是好拳,谁还在乎规范不规范啊!笔者在这里把这十个酒令的含义简单剖析一下,以期抛砖引玉。

一个老幺,这里的老幺不是老小的意思,而是老大。

二变音为俩,因为“二”不好发音,不响亮,也不优雅。

桃园三就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三星高照指的是“福禄寿”三星;四鸿禧就是四喜,源自杜甫的《四喜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太闲:古代酒令那些事儿

太闲:古代酒令那些事儿

太闲:酒令的起源是怎样的?古代酒令那些事儿酒令,汉族民间风俗之一。

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酒令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

据太闲酒业了解,酒令起源于西周,最初它并非助酒兴的游戏,而是一种礼制。

后来,因为“礼崩乐坏”,酒令才逐渐变化成取乐的游戏。

酒令萌生于西周,而这个词却诞生于春秋初期,据汉初的《韩诗外传》载:齐桓公置酒令日:“后者罚一经程(一种酒器)!”管仲后,当饮一经程,而弃其半日:“兴其弃身,不宁弃酒乎。

”这段话已经表明春秋初年,已经有了酒令的名称。

到了战国初期,酒令由原来的节制饮酒转变为劝酒的性质,酒礼的内容也逐渐变革和发展。

后来,酒令发展为佐酒助兴、宾主尽欢的方法,甚至成了劝酒、赌酒、逼酒的种手段。

在晋朝的时候,权倾朝野富比天子的石崇在他的金谷别墅中宴客,他要求客人即席赋诗,而且规定“或不解者,罚酒三斗”,从这个时候开始,以诗为令进行罚酒的酒令就正式产生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民俗中发掘出来的别有风情的酒令-曲水流觞令。

所谓“曲水流觞”,就是选择一个风雅静僻的地方,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水的弯曲的溪水边,一个人把盛满酒的杯子放在上流的水中,使它顺流而下,酒杯停在那个人面前,他就即取而饮之,并且要做出诗来。

魏晋时的文人雅土喜袭古风,他们喜好老庄清淡之说,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在山间谈玄论道。

到了南北朝时期,除了“流解种酒令外,逐渐演化出了吟诗应和的酒令。

太闲的文人往往更会使用酒令,文人量客十分喜爱这种酒令,它在当时也流行较盛。

南方的土大夫在酒席上吟诗应和,吟诗迟出者受罚,已成风气。

到了唐朝,“唐人饮酒必为令为佐欢”。

《胜饮篇》中有:唐皇甫嵩手势酒令,五指与手掌节指有名,通吁五指为五峰,则知豁拳之戏由来已久。

唐代的酒令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当时较盛行为“藏钩”“射覆”等。

饮酒行酒令的传说

饮酒行酒令的传说

饮酒行酒令的传说(澧州民间饮酒行酒令的传说故事选篇)导语:行酒令;是民间酒席上的一种饮酒助酒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听令轮流说诗词、四言八句、联语、划拳(类似游戏)分输赢,违令、违规、输者就罚饮酒一杯。

但是也有贪酒不顾人为了自己喝到酒,而改变规则,赢者自罚酒一杯还能品偿下酒菜。

饮酒行酒令的传说第一章、澧州民间普通百姓传统行酒令澧州民间传统行酒令简称划拳:划拳是用嘴和手配合完成,俩人面对面进行,谁喊的数与伸出的手指数相符,谁就赢了(都对算平局)。

行酒令采用三字句:一心敬,哥俩好,三桃园,四季财,五魁首,六六顺,七个巧,八匹马,九连环,满堂红。

输者,就罚饮酒一杯,如有嗜酒如命易贪杯者同桌,他会主动要求自己作陪饮酒一杯。

第二章、传说两位仙人与白琪行酒令巧妙破解诗文澧州民间传说:白吃大王行酒令巧妙破解诗文,白吃(方言:白七qī)了一顿人间美味佳肴,民间流传故事传佳话。

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时代有个读书人,名叫白琪官至侍郎,后来看破红尘隐居湖南省岳阳平江县南部福寿山白云寺。

白琪自幼聪明过人,喜爱读书。

二十来岁,已才华出众。

只因家境贫寒,未能做官,但他傲视权贵,常为百姓说话办事。

当地乡绅、富户虽然恨他,但又知道他知书达理,能言善辩,惧怕他一口伶牙俐齿,因此对他毫无办法。

方圆几百里的文人才子也曾与他经常聚会对诗,但谁也难不住他。

百姓称赞他,说:就是聖人賢人来了,恐怕也不是白琪的对手。

更有好事者还做了大字匾额一块上书“聖賢愁”三字,挂在白琪家门口显耀。

第三章、吕洞宾、张果老云游岳阳福寿山白云寺澧州府地域民间传说:有一天,“八仙之列的二仙”张果老,吕洞宾二位神仙云游岳阳福寿山白云寺。

见到“聖賢愁”三字,久思不得其解。

待问明原因后,把二仙气得胡子直翘,吕洞宾怒道:小小白琪,也配大匾一块显耀,待我们二仙会他一会。

我就不信他比神仙还有本事,非摘下他这块匾不可,二仙主意已定,就地作法,变来美酒一壶、空碟三个,然后来到白琪家中。

趣味古诗知多少

趣味古诗知多少

趣味古诗知多少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2017年第27期中国汉字千姿百态,尤其繁体,盘根错节,分离巧合,一字能生出多字,简直变化无穷。

所以古代以来,就有测字行当,以拆字算命,神秘莫测,煞有其事。

学士酒徒,则将它作为消遣游戏,字谜酒令,无所不能。

诗人更进一步,将拆字离合于诗中,巧构精筑,奥妙无穷。

所谓拆字诗,即根据汉字特点,将合体字拆成独体字,或拆成相关的部件(偏旁加独体字),重组成篇。

相传,诗人苏东坡做官时,一次微服出访,遇到几个当地的乡绅设宴祝寿,便前去拜访。

宾客中有两个官僚,一个叫杨贵,一个王笔。

他们两人不知来访者是谁,正附庸风雅地在席间赋起诗来。

王笔: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

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杨贵: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

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苏东坡:一个二字两个一,一样颜色龟和鳖。

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龟,指杨贵的“贵”;鳖,指王笔的“笔”。

这是酒令加拆字加谐音混合体,其中的拆字是最简单的。

稍微复杂点的,有拆字分合连粘体。

再看南宋刘一止的一首《寄江子我郎中》: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

永言咏黄鹤,志士心不已。

这是一字分开成二字,此二字与原字合成一句诗。

全诗通畅连贯。

更加复杂的,不但拆字,而且抽心另组新字,融于诗中,踏雪无痕,堪为妙手。

且看唐代权德舆的《离合诗赠张监阁老》:黄叶从风散,共嗟时节换。

忽见鬓边霜,勿辞林下觞。

躬行君子道,身负芳名早。

帐殿汉官仪,巾车塞垣草。

交情剧断金,文律每招寻。

始知蓬山下,如见古人心。

第二句首字“共”,是第一句首字“黄”抽“由”而来,类推,三、四句拆“心”,五、六句拆“弓”,七、八句拆“长”,九、十句抽“八”,最后两句拆半字,五个半字再重组成三字,即:思张公。

全诗写张公(张监阁老)躬行君子之道,声名远播;两人友情深厚,抒发对张公的一片敬慕之情。

中国古代的十大游戏酒令

中国古代的十大游戏酒令

中国古代的十大游戏酒令(一)(2007-02-12 02:52:23)转载▼分类:酒令游戏从古到今,流传着许多游戏形式的酒令。

这些游戏分别都有其相应的令具,都有其具体的玩法、原理和过程,大多数都要利用人的智慧能力和语言、文学功力。

这些游戏酒令的设计使用,使酒席筵前出现了动作和声响,使酒席上非常热闹、活跃。

用作行酒令的这些游戏,是民间游戏的一个方面,这些游戏大量的是专门为行酒令而设计创造的,也有一些是把民间其他方面的游戏形式用于行酒令了。

这些酒令游戏在各地民间存在量很大,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多有出现,择其主要的十大游戏介绍给大家。

五代北人会宴图(局部)1.射覆射覆是较早的酒令游戏,据有关史书记载,三国魏管辂、晋郭璞都有射覆事。

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无题二首》诗有“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句。

清沈复《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有“芸不善饮,强之可三杯,教以射覆为令”句,又有“船头不张灯火,待月快酌,射覆为令”句。

射覆,射者,猜度也;覆者,遮盖隐藏也。

射覆游戏早期的玩法主要是制谜猜谜和用盆盂碗等把某物件事先隐藏遮盖起来,让人猜度。

这两种耍法都是比较直接的。

后来,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一种间接曲折的语言文字形式的射覆游戏,其法是用相连字句隐寓事物,令人猜度,若射者猜不出或猜错以及覆者误判射者的猜度时,都要罚酒。

清俞敦培《酒令丛钞·古令》云:“然今酒座所谓射覆,又名射雕覆者,殊不类此。

法以上一字为雕,下一字为覆,设注意‘酒'字,则言‘春'字、‘浆'字使人射之,盖春酒、酒浆也,射者言某字,彼此会意。

” 这基本上说明了射覆酒令游戏的耍法原理。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描写的射覆酒令即与此同,覆者先用诗文、成语和典故因隐寓某一事物,射者猜度,用隐寓该事物的另一诗文、成语和典故等揭谜底。

比如,宝钗和探春掷骰对了点子后,探春便覆了个“人”字,宝钗说“人”字泛的很,探春又覆了一个“窗”字,两覆一射。

打趣酒文化中的行酒令

打趣酒文化中的行酒令

打趣酒文化中的行酒令打趣酒文化中的行酒令“哥俩好啊,三星照啊,四喜财啊,五魁首,六个六啊,七个七啊,八匹马啊,快喝酒啊,全来了”。

人们应该都知道这是一段行酒令。

但这段行酒令对我而言已成为心间那永远逝去的美好,也让我懂得人世间有许多情义都是通过酒来表达的。

无酒不成席,乃中华文明、礼仪之邦待客宴请的首选之备。

说起我对行酒令的认知还有着一段有趣的经历和故事。

东北这个地方一到冬季天寒地冻不能务农,改革开放之前冬季男劳力都赋闲在家。

有事没事喝点小酒,弄点小烧,有菜没菜都喝上二两,其一驱寒保暖。

其二通过喝酒联络感情,谈点经,聊点人生感悟。

爸爸和邻居韩伯伯也不例外,他们时不时的到一起喝酒,喝到兴头上就上演行酒令这个特别的节目。

左邻右舍的也都站在两旁观看,五魁首六六六,弄得笑声满堂,酒香满屋,浓郁的香味闻也闻不够。

那时的我才八九岁,见爸爸他们舞舞璇璇的呼喊着、吆喝着,声音高低起落,一阵高过一阵。

大碗喝茶大口喝酒,那叫一个豪爽实在。

让我感觉特别的新鲜有趣,被感染的跟着喝酒的爸爸伯伯畅快兴奋。

如今虽已时过境迁,但每每想起猜行酒令的场面暖意就会不自觉地漫上心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热闹多情的年代,看到那让人快乐的场景。

别小看这行酒令,玩起来真不那么简单。

它考验的是划拳者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手、眼、嘴的协调配合能力。

如果跟不上对方的拳招或者出拳与喊出的不对路数,你就中招了,被罚喝酒。

被罚者如果想逃避喝酒,那就免不了要打酒官司。

可以出饮酒小酌,加上这样的行酒令那是相当的精彩,精彩纷呈。

喝起酒来特别的有热情,有冲劲。

喝酒现场的气氛也格外的热烈,划拳的人也特别的有激情,酒喝多了喝醉了那是自然的了。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热闹特别少,没有事情可做的孩子们就把看大人喝酒划拳当成了热闹的喜剧来看。

好奇心强、喜欢猎奇的孩子们都会不自觉围过来给大人们加油,助阵,叫好。

这就是那个年代部分真实生活的写照,真切的反映出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中国酒文化——行酒令

中国酒文化——行酒令

中国酒文化——行酒令中国酒文化——行酒令专题简介中国酒令历史悠久,不但名目极其繁杂,即是历代记载、论述酒令的笔记小说以及历代诗人墨客描写酒令的诗、词、曲也很浩繁,如作详考,必须捡阅、摘抄大量古笈,是一门做学问的课题。

这里仅能略作考证,是谓"考略"。

我将分成二个部分,即:一,中国酒令史略;二,中国酒令种类举略来陆续地作一介绍。

一、酒令的起源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

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

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

清代俞效培辑成《酒令丛钞》四卷。

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掷骰、抽签、划拳、猜数等。

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因此较流行。

但通令掳拳奋臂,叫号喧争,有失风度,显得粗俗、单调、嘈杂。

饮酒行令,不光要以酒助兴,有下酒物,而且往往伴之以赋诗填词、猜迷行拳之举,它需要行酒令者敏捷机智,有文彩和才华。

因此,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

酒令由来己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

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

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

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

负者饮酒。

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

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钟酒,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

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

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

酒令中的汉字趣事

酒令中的汉字趣事

酒令中的汉字趣事酒令,是饮酒时的⼀种助兴游戏。

⼀般有通令和雅令之分,通令⼜叫游戏令,主要有掷骰、抽签、划拳等法,因易学易⽤,多在市井百姓中流⾏;雅令⼜称⽂字令,主要包括字令、诗词令、谜语令等,因须引经据典,即席应对,难度较⼤,故多在⽂⼈雅⼠中流⾏。

其中,字令⼜称析字令或拆字令,是通过拆分汉字来⽃智取乐的⼀种酒令形式。

在即席拆分中,汉字、诗词、美酒相得益彰,兴致、机智、学识相映成趣,具有很强的游艺性。

苏轼酒令刺贪官据说苏轼被贬黄州时,当地权贵胡知府请他前去为⽗祝寿。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有⼈提议拆字编令祝寿。

胡知府有⼼卖弄才学,抢先起令:⼀个“朋”字两个⽉,⼀样颜⾊霜和雪。

不知哪个⽉下霜?不知哪个⽉下雪?其弟胡知县听罢,连声说好,⾃以为是地接着吟道:⼀个“出”字两重⼭,⼀样颜⾊煤和炭。

不知哪座⼭出煤?不知哪座⼭出炭?见两个⼉⼦吟完,寿星⽼太爷满脸欢喜,顿时诗兴⼤发,随⼝吟道:⼀个“吕”字两个⼝,⼀样颜⾊茶和酒。

不知哪张⼝喝茶?不知哪张⼝喝酒?⽗⼦三⼈吟罢,众⼈的⽬光都投向了苏轼。

苏轼根本瞧不起这些贪官污吏和势利⼩⼈,只好借题发挥,字正腔圆地吟道:⼀个“⼆”字两个⼀,⼀样颜⾊龟和鳖。

不知哪⼀个是龟?不知哪⼀个是鳖?胡⽒⽗⼦听罢,脸⾊阴沉,说苏轼借酒令骂他们。

苏轼不慌不忙地指出他们三⼈酒令的不吉利之处:霜雪见不得阳光,煤炭⼀烧就成灰,茶酒⼊腹后即为屎尿。

⽽⾃⼰的诗皆为⼤吉⼤利之⾔,龟和鳖是长寿之物,正应了今⽇祝寿之意。

既能如此解释,受到讥讽的胡⽒⽗⼦也不得不强作欢颜,点头称是。

⼆仙⽆奈“圣贤愁”清代笑话集《笑林⼴记》记载了这样⼀则故事:有⼀⼈专门⽩吃,⼈⼈怕他,绰号“圣贤愁”。

⼀天,吕洞宾与铁拐李化成凡⼈,携酒邀他同饮。

席间,吕仙出拆字令,以⽩吃家的绰号为题,先⾏“圣(圣)”字道:⽿⼝王,⽿⼝王,壶中有酒我先尝,有酒⽆肴怎么办,割下⽿朵做羹汤。

当即抽剑将⾃⼰⽿朵割下。

依次是铁拐李,⾏⼀“贤(贤)”字道:⾂⼜贝,⾂⼜贝,壶中有酒斟⼀杯,有酒⽆肴怎么办,割下⿐⼦锅⾥烩。

古代有趣的酒令

古代有趣的酒令

古代有趣的酒令酒令,是人饮酒时助兴娱乐的一种特有方式。

“酒令”之名,较早见于刘向的《说苑》。

后汉贾逵曾撰《酒令》一卷,《后汉书·贾逵传》说:“逵作酒令,学者宗之。

”他大概是创作酒令的高手。

据说,较初设立酒令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

周灭殷后,以殷人酗酒亡国为鉴,发布了禁止酗酒的命令,即知名的《酒诰》。

从此,正式宴会上,方有令官之设。

或曰“酒令”,或曰“觞政”,职责就是维护、执行周王的诰令。

战国时的滑稽大王淳於髡讽谏齐威王时说:自己原有一石的酒量,而在齐王的宴会上,前有酒执法,后有酒御使,心惊胆颤,俯伏而饮,只要喝一斗就醉了。

从中可以看出,设“酒令”之初,目的在于禁止酗酒。

但后来,恐怕认为宴饮之时,用不着这样正儿八经,慢慢就向着游戏方向发展,此时令官的作用就是监督游戏的公正性及执行罚酒任务。

隋唐时,酒令有了很高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酒业振兴,酒风甚浓,为酒令的拓展提供了沃土。

酒令除常见的掷骰、射覆、酒筹、酒牌、文字令外,还有击鼓传花、手势令、旗幡令、小酒令等等,其花样之新,门类之多都达到了非凡水平。

到五代时期,酒令不拘一格,不再追求工整。

宋代酒令由雅趋俗,俗中见雅,比唐代酒令有了更广泛的基础。

宋朝酒令受当时诗词歌赋的影响,又有了新的发展。

到了元代,随着通俗文学的发展,酒令从士大夫、文人雅士及富豪之家的酒宴普及到民间。

明朝时,酒楼、酒馆已行令成风。

至清朝,无论樵夫渔人、村农店妇,均能行令,为酒令的鼎盛时期。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鸳鸯吃了一种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

”第六十二回中的那次寿宴中,史湘云出酒令:“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

”这个酒令题面繁复得一塌糊涂,把有关诗词歌赋以及瓜果农耕等五种词语凑成一句话,难度可想而知。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 篇一:古代娱乐 酒令 古代娱乐 酒令 酒令的简介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 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 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酒令历史来源 作为古代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

《诗经· 宴之初筵席》:"凡 此饮酒,或醉或否。

既立之监,又立之史。

"所谓酒监、酒史就是酒官。

汉代有了“觞政”,就 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

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

但实 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

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 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 起来。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

酒令由来已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 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

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 人实行某种处罚。

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 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

即通过射箭, 决定胜负。

负者饮酒。

古人还有一种被称 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

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 投入壶内多者为 胜,负者受罚饮酒。

酒令成俗盛于唐代的士大夫间。

在唐代诗文中酒令频繁出现。

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 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

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后 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

宋代不但沿袭了酒令习俗,而且还丰富发展了酒令文化。

单就记 载介绍各种酒令的书就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小 酒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

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枝色彩 卓异的奇葩。

宋蔡宽夫诗话云: "唐人饮酒必为令, 以佐欢乐。

"从地下发掘的考古材料也证明, 唐代是一个喝酒成风,酒令盛行的时代。

【民间故事】金榜题名祝酒令

【民间故事】金榜题名祝酒令

【民间故事】金榜题名祝酒令从前,有一位名叫张华的书生,他一直梦想着能够金榜题名,成为一名功名在身的官员。

他勤奋好学,每天都在书房里苦读,渴望有一日能有所作为。

一天,张华得知乡里有一位老者,据说是有名的诗人兼酒令大家,能写出最妙的酒令来。

张华听闻此事,心生一计,决定前去拜见这位老者,向他请教酒令之术。

于是,张华不远千里,来到了老者的家中。

老者对于这位年轻人的到来,感到意外又欣喜,他邀请张华坐下,倒了两杯美酒,说道:“年轻人,你前来拜见我,究竟有何事?”张华恭敬地说道:“老前辈,我听闻您是这里有名的诗人和酒令大家,我特地前来向您请教酒令之术,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指点。

”老者点点头,微笑着说:“年轻人,你是个有志向的人,我很欣赏你的勇气和求知欲。

喝酒时要品,对酒诗更要重,现在我就写几首酒令,你若能背诵并且在我之后写出更妙的酒令,我便传授你一些酒令之术。

”张华连忙点头答应,老者拿出纸笔开始写诗,过了一会儿,老者写好了三首妙诗,他将这三首妙诗念给了张华听,然后等着张华的回应。

张华早有准备,他若无其事地接过纸笔,潜心静思,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他开始挥毫写下了自己的酒令。

片刻之后,张华将自己刚刚写好的酒令念给了老者听。

老者听毕,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道:“年轻人,你的确很有才华,这首酒令写的妙极了。

我看得出你是个极具潜力的年轻人,我愿意教导你一些酒令之术。

”于是,老者开始耐心地教导张华如何写好酒令,如何运用修辞和表达手法来增添诗词的魅力。

张华虚心接受,努力学习,不断在酒令创作上下功夫。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张华渐渐有了一些成就,他的酒令之术日渐高超,所写的酒令也开始为人所称道。

他的诗文传播开去,声名渐起,渐渐有了一些人才之师的名声。

终于,时光荏苒,张华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成为一名功名在身的官员。

他心中感慨万千,感谢老者曾经的指点和教导,让他得以成为今日的自己。

张华跨入仕途,以金榜题名的光辉成就,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一)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一)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一)1、文字酒令⑴作诗饮酒赋诗,由来已久。

晋人石崇金俗园宴客,则是当筵赋诗,不成则罚酒三杯。

王羲之等人引水流觞,饮酒赋诗,更是文坛美谈。

到唐代李太白桃李园宴弟饮酒赋诗后,此风已颇为盛行了。

行令作诗,常见的是每人作一首诗,作不出者罚酒。

这种形式的酒令在本书故事选编部分多有所见。

也有时不是一人作一首诗,而是每人联诗两句,似乎作对子。

也有每人联一句,凑成一首诗的,接不上则罚酒。

像流传的李白和贺知章、王之涣、杜甫四人的联诗行令故事,便是一例。

他们联成的一首诗是:一轮圆月照金樽,(贺)金樽斟满月满轮。

(王)圆月跌落金樽内,(杜)手举金樽带月吞。

(李)既有格律诗味,又不失为“席上之物”。

⑵对句酒席筵前行令也常常采取联对形式。

行令联对常见的形式是一人出上联,另一人对下联,对不出则饮罚酒。

还有一种形式是限定题目,每人作一副对联,作不出者罚饮酒。

传说中的宋代文学家苏洵一日家宴上限以“冷香”二字联对行令的故事,便是一例(此令要求上下联句尾分别是“冷香”二字)。

⑶续句续句指的是出令者限定一种类似学生造句的行令题目,由每人随口编造词句,即兴组织语言,东拉西扯,左连右接,凑合而生新意,联续以成文章,构成行酒令语言。

这样构成的行令语言,往往新意倍出,妙趣横生,一般行这种酒令难度较大,非慧心难为,无巧口不成。

《清朝野史大观·清朝艺苑》中记载的陈眉公行酒令的故事,其令语即属这种形式。

酒令要求“首要鸟名,中要四书二句,末要曲子一句合意”。

像这种行令题目,要求把三种本来互不相及的词语联续成章,颇费神思,须有功底。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姑娘们在红香圃中举行寿宴,席间射覆划拳,中间“一时湘云赢了宝玉,袭人赢了平儿,尤氏赢了鸳鸯”,湘云限酒面道:“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

”这个题目更加繁复,要把五种词语凑成一句话。

有关三段令语前已引及。

这些虽然是曹公的妙笔,但与当时社会上所见的例子也非常类似。

【民间故事】金榜题名祝酒令

【民间故事】金榜题名祝酒令

【民间故事】金榜题名祝酒令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小明的贫苦书生。

他孤身一人,饱受贫困之苦,但却一直怀有对知识的追求。

他每天努力苦读,期待有一天能够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天,小明在逛书摊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名为《金榜题名祝酒令》的薄册。

他好奇地翻开书页,里面写满了各种各样的祝酒词。

小明觉得这个书对自己很有帮助,于是毅然掏出最后的积蓄购买了这本书。

回到家里,小明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开始读起了祝酒词。

他惊讶地发现,这些祝酒词不仅能够表达美好的祝福,还包含了许多哲理和智慧。

他细细品味,感受到了诗词之美。

小明决定利用这些祝酒词,组织一个祝酒会,邀请一些有才华的文人墨客参加。

他希望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于是,小明开始忙碌地准备。

他把祝酒词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准备发给每个客人。

他请了一位知名的厨师,准备了丰盛的宴席。

他还在家中打扫了一遍,把家里布置得整洁干净。

在邀请函中,小明特意写道:“感谢各位文人墨客,芸芸众生中的瑰宝。

此次祝酒会,不仅是我对您们的敬意,也是我对学问的向往。

愿我们能够共同交流、分享,为我带来金榜题名的宝贵经验。

”祝酒会的那一天,小明迎来了一群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他们在小明的主持下,依次上台表演文艺才华。

其中有的朗诵了自己的作品,有的吟诵了传世之作,有的则吟诗作对。

小明不断在心中默默品味,虽然自己与他们的水平相差甚远,但从他们的表演中,他意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接下来,小明分发了自己整理好的祝酒词,每个人都发放了一本。

他邀请大家现场表演,用祝酒词表达自己的祝福。

这些祝酒词流畅而优美,仿佛细致地雕刻了每一个字眼,让人沉浸其中。

看到大家表演祝酒词,小明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不仅与文人墨客们相互交流,并从他们身上汲取养分,提升了自己的文学修养。

他与每一个客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从那以后,小明一直努力学习,继续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他在国子监里读书,在诗社里作诗,在茶馆与人钓谈。

酒令: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华酒桌文化

酒令: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华酒桌文化

酒令: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华酒桌文化酒令是中国古代长期存在,而且很多人耳濡目染却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一种酒场游戏,它的作用在于调解气氛,让酒桌充满欢乐,可以认为是用来下酒的一种游戏。

一、酒令概述酒令,是指中国古人饮宴时,根据一定规则以罚代劝的一种侑觞作酒的形式,是中国独有的酒文化娱乐活动。

酒令的依据是“酒律”,就是“酒的法律”。

在古代酒令分为四种,即通令、骰令、筹令、雅令。

通令最为常见,主要是指划拳;筹令就是赌色子;筹令就是掣签的方式进行定赏罚;雅令则是以文会友,通过吟诗作对来决定胜负。

在此简单叙述一二。

酒令二、通令通令是最普通的游戏酒令,多见于寻常百姓人家。

通令一般包括猜枚、划拳、压指、传花等方式。

在中国今天,最常见的就是划拳,在酒桌上能听到“五魁首”“六六六”的,说的就是划拳。

划拳四大名著中,《水浒传》是最接地气的,所以这种酒令形式出现在《水浒传》并不稀奇,比如第109回,就有划拳的描写。

《水浒传》的划拳三、骰令骰令是一边投色子一边喝酒的酒令,从外形来看,非常像赌博。

比如李白有云“大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

其实色子的样子除了颜色、数字之外,也可以在上面写上人物、地点、动作,让人来模仿。

在《绘芳园酒令》中,就有这样的描写。

现在这种骰令很常见四、筹令筹令名为文戏,实为武戏。

在筹令中有令官,比如《红楼梦》中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说的就是这种筹令。

鸳鸯说得明白:“酒令大如军令,不为尊卑,惟我是主。

”筹令中一般有筹具和令辞,筹具有点像行军主帅用具,而筹令有点像军令。

在场众人轮番抽筹,然后应答。

在令辞中,有名人、名句、名作、名事,内容涉及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等多种,赏罚内容有劝、罚、处、放、免、贺等诸多礼仪。

筹令《红楼梦》中的筹令描写五、雅令雅令主要通过吟诗联句来分出胜负。

俗语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通过酒令,却能让才气第一人脱颖而出,是古代文人士大夫席间常见的口头文字令。

行酒令的起源与演变历史

行酒令的起源与演变历史

行酒令的起源与演变历史行酒令,又称为“罚酒令”或“敬酒令”,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在各个文化中都有流传。

这个在聚会中进行的游戏通常包括一系列的规则和惩罚,在不同的场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行酒令的起源及其在历史上的演变。

一、起源:饮酒文化与宴会娱乐的结合饮酒作为一种社交活动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形成,人们往往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交流和互动。

行酒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宴会文化。

在中国古代,宴席中的敬酒礼仪娱乐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活动,秦汉时期就有了酒令的雏形。

而在欧洲,中世纪的贵族们在享用盛宴时也喜欢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其中包括一些惩罚和规则相结合的游戏。

二、演变历史: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1. 古代行酒令:传统礼仪与娱乐结合在古代,行酒令通常以祭祀、宴会、婚礼等重大场合为背景,参与者根据规则依次互相斟酒、举杯致敬,并需要完成一定的动作或唱歌来增加趣味性。

这种形式的行酒令往往充满仪式感,展示了人们对待酒文化的尊重和以酒为媒介的交流方式。

2. 近代行酒令:趣味竞赛和惩罚的追求随着社交活动的多样化和趣味性的追求,行酒令逐渐演变为一种竞赛和惩罚的游戏。

参与者会通过一系列的任务和挑战来角逐胜利,并针对失败者施加相应的惩罚,例如罚酒、开口说笑话、完成特定动作等。

这种形式的行酒令引入了一种轻松的氛围,并成为聚会中常见的娱乐方式。

3. 现代行酒令: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行酒令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形式。

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制定规则和惩罚,并通过拍照、录视频等方式分享给朋友,甚至在网络上形成一种流行文化。

这种形式的行酒令更加注重创意和趣味性,不仅仅局限于现实场景,更具有社交媒体的特点。

三、行酒令的意义与影响行酒令作为一种社交游戏,在人们的聚会和宴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行酒令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营造了轻松和愉快的氛围。

说说酒令

说说酒令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就是行酒令,下午,读来很有意思:酒令原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监督、执行饮酒礼仪。

后来酒令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由监督别人尊礼、少饮,转变为变着法儿劝人豪饮。

“酒令”一词也由一种官职演变成了一种游戏的代名词。

行酒令完全成了助兴、比赛劝酒甚至罚酒的手段。

酒令的种类繁多。

最早的酒令是射箭、投壶、赛棋等。

文字令据传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

汉代时出现了一人作一句诗, 联成一首的“联句”助兴方式。

通常把酒令分为三类: 游戏令、赌赛令、文字令。

①游戏令比较普及, 是人人都可以行的酒令, 常用的有传花、猜谜、说笑话和筹令等常见的有人名筹、花名筹、唐诗筹、《四书》筹。

人名筹如: “武松, 力大者饮, 行二者饮。

”“张生, 同姓者饮, 有艳福者饮。

”唐诗筹如: “不许流莺声乱啼——问者饮”, “人面不知何处去——须多者饮”,“情多最恨花无语——不言者语”,“癫狂柳絮随风舞——起坐无常者饮”, “安能辨我是雄雌——无须者饮”。

花名令如: “红珠斗帐樱桃熟, 芙蓉如面柳如眉。

”②赌赛令, 宴饮时按一定游戏规则决出胜负, 由负者饮酒的一种酒令。

如射箭、赌棋、掷骰、猜枚、划拳等。

③文字令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它常能体现人的机智和才情。

文字令包括危语令、一字令、拆字令、经史令、诗句令等。

一字令规定说一个字要像一个事物, 如唐代节度使高骈与薛涛饮酒时行令高说: “口, 有似没梁斗。

”薛应: “ 川, 有似三条椽。

”危语令要求令中包含危险的事。

《世说新语》载东晋时桓玄、殷仲堪、顾恺之等人作危语令。

桓玄说: “矛头淅米剑头炊。

”殷仲堪应: “百岁老人攀古藤。

” 顾恺之说: “井上辘轳卧婴儿。

”拆字令要求把一个字拆成多个字来说。

五代时陶榖出使吴越国, 吴越王钱镠( liú) 设宴碧波亭, 出拆字令: “白玉石, 碧波亭上迎仙客。

” 陶应: “口耳王, 圣明天子坐钱塘。

” 两人互相恭维客套。

【民间故事】金榜题名祝酒令

【民间故事】金榜题名祝酒令

【民间故事】金榜题名祝酒令
在古代,考场上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场面,那就是金榜题名。

从那一刻起,生平第一次见证了自己对国家的贡献,无论贫富贵贱,来宾都愿意庆祝这样特殊的成就。

明起早,灯熄晚。

交卸官翁收到夺榜之后,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想庆祝。

但是,许多人都会在庆祝时感到不满意,因为他们的乐趣或许不够大,他们不懂如何过一种热烈而亮丽的锦标赛。

由此,民间的金榜题名祝酒令应运而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既彰显了主人的气概,又可以使来宾充分地享受到快乐。

以下是祝酒令的内容:
——金榜题名祝酒令——
一饮华强酒,
荡漾去烦忧。

考场名扬天下,
锦上添花报国。

二饮鸣雁深处,
吹尽不知归处。

故应饮此一杯,
闻者自贺春风。

三饮奇花异草,
长记在心头。

卓尔不群且莫挂怀,莫怪人阔有。

四饮钟鼓声长,
举杯一饮尽,长励心志昂扬,
有志不未来。

五饮金蝉百鸣,
千骨杯中酒。

少年英才终成大器,
落脚成真梦。

六饮青山绿水,
风景如画精神满。

努力拼搏勤学苦练,
成功励志树楼台。

七饮几度芳樽,
弃旧迎新欢畅快。

盼获更大大事成,
喜气洋洋赴远游。

这是民间金榜题名祝酒令,祈愿宾客在庆祝活动中能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希望在你的人生中也能一次一次获得这样的盛典,不管是在考试还是在其他领域,成功励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間呤詩作賦拆字行酒令趣味傳說
(澧州民間傳說故事選篇)
導語: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延續澧縣“澧州”民間呤詩作賦拆字、行酒令趣味傳說故事,欣賞、品味,閱讀古澧州地域呤詩作賦經典情趣詩文,呤詩作賦“清和橋”行酒令的傳說故事。

描述人物:游方和尚、村姑(美女)、趕考秀才,趣味吟詩作賦拆字比賽趣味笑話傳說整理撰文。

民間呤詩作賦拆字行酒令趣味傳說制作图
第一篇、和尚、秀才、美女三人有緣“清和橋”巧遇
澧州民間傳說:“清和橋”某日;一個和尚和一個秀才路過“清和橋”,在“清和橋”上巧遇!低頭見“清和橋”下有一美女(村姑)在橋
下冼衣服,身著豔裝美麗動人,美女頭上戴著一朵芙蓉花。

二人有意想戲弄一下那村姑(美女),於是“和尚”對“秀才”說,我倆以橋名字為題呤詩一首,看誰作的詩好?秀才答復說:你先我後呤詩。

桐鄉“清和橋”位於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製作圖
《澧州民間清和橋歷史故事傳說故事》
鄉間傳說多睿智,借古名人說真實。

展示中華深文化,博大精深永傳世。

《一》和尚說:我以清字為題吟詩一首
有水也是清,無水也是青。

去了清邊水,添爭便成靜。

靜靜養心性,清心修佛法。

幽幽功果至,悟憚定成佛。

佛家人人愛,佛冠頭上戴。

終點成大道,雙手抱芙蓉。

《二》秀才說:我以和字為題吟詩一首
有口也是和,無口也是禾。

去了和邊口,添鬥便成科。

科家人人愛,烏紗頭上戴。

十年寒窗苦,科比一朝成。

尚若中狀元,傍眼或探花。

左手擁芙蓉,右手把筆控。

“清和桥”桥下的那位美女(村姑)听见怒火大发,说:即然你们会呤诗作賦取乐!小女子我也来为你们呤诗一首,作为回赠…!
《三》美女說:我以橋字為題吟詩一首
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

去了橋邊木,添女便成嬌。

嬌嬌嬌娘美,人人愛美女。

有朝鳳冠戴,生下雙胞胎。

一個當和尚,一個做秀才。

嬌娘寫不好,吾兒別見怪!
第二篇、和尚、秀才、美女三人有缘巧聚酒店吟诗
澧州民間傳說:游方和尚、村姑(美女)、赶考秀才,三人缘聚酒店,以“黄花菜”收尾吟诗作赋比赛趣味笑话传说…!
《一》、游方僧人(和尚)吟詩一首
有水是個清,無水還是青。

去掉清邊水,加爭便是靜。

靜靜的寺院,僧眾人人愛。

請個佛爺來!魚鼓簡版帶。

有朝當主持,不吃黃花菜。

《二》、赶考秀才吟诗一首
有口是这和,无口也是禾。

去掉和边口,加斗便成科。

科场人人爱,纱帽头上戴。

有朝中皇榜,不吃黄花菜。

《三》、村姑(美女)吟诗一首
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

去了桥边木,添女便是娇。

娇娇人人爱,凤冠头上戴。

有朝嫁给官,成为官太太。

我再也不吃,这些黄花菜。

第三篇、和尚、秀才、村姑(美女)三人有缘呤诗巧斗嘴
秀才、和尚和一位村姑(美女),同时来到一座小桥边,因桥太小,只
能一人一过,但三个人都争着要第一个过桥,谁也不肯相让。

那秀才自以为满腹经纶,提议说:我们就以眼前的桥和河,作一首诗,谁的诗最厉害,谁就先过,你们说好不好?和尚听了,点头说好。

秀才问那村姑,你呢?村姑微笑道说:那我们就试试比试,看看谁能赢。

《一》、游方“和尚”吟詩一首
有水是個清,無水還是青。

去掉清邊水,添米變成精。

妖精人人愛,鳳冠頭上戴。

有朝升仙界,下凡配妖女。

《二》、赶考“秀才”吟诗一首
有口也是和,无口也是禾。

去掉和边口,加斗变成科。

科场人人爱,乌纱头上戴。

有朝做高官,娶女做太太。

《三》、村姑(美女)吟詩一首
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

去掉橋邊木,添女變成嬌。

嬌娘惹人愛,鳳冠頭上戴。

有朝做正房,生下兩兒來。

老大登仙界,老二進科場。

名副其實的,做好官太太。

第四篇、和尚、秀才、美女三人詩興大發鬥詩文
(桐鄉市位於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隸屬於嘉興市) 澧州傳說:中國古文化澧州民間傳承記載製作圖
澧州民間傳說:和尚、秀才、村姑(美女)三人忽然詩興大發,要大家以“清和橋”橋名作詩,每首詩的格式要做到:1.拆字拼字,2.詩的內容要表達本人的志向,3.結尾要用厲害不厲害結束。

《一》、游方“和尚”吟詩一首
有水便是清,無水也是青。

去掉清邊水,添米便是精。

皇帝請念經,精精篤篤聲。

金殿拜皇懺,厲害不厲害。

《二》、趕考“秀才”吟詩一首
有口便是和,無口也是禾,
去掉和邊口,加鬥便為科。

科科連中人,美女人人愛。

有朝中狀元,披紅上金殿。

萬歲請吃菜,厲害不厲害。

《三》、村姑“美女”吟詩一首
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

去掉橋邊木,添女變嬌娘。

嬌女人人愛,你父獨愛嬌。

娘親人人敬,唯你不敬娘。

有朝告你父,重打雙兒郎。

你們說為娘,厲害不厲害。

第五篇、清和橋歷史記載真實傳說故事版本考證
探密傳說歷史故事起源:桐鄉的南門外有座“清和橋”,當年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和他的好友佛印和尚,同坐一條小船從杭州前往桐鄉遊玩。

他們同船還邀請了一位特別有文采的青樓女子同行。

船行至桐鄉南門時,見一座石橋橫跨河面,橋樑正中寫著“清和橋”三字。

佛印和尚忽然詩興大發,要大家以橋名作詩,每首詩的格式要做到:1、拆字拼字。

2、詩的內容要表達本人的志向。

3、結尾要用厲害不厲害結束。

佛印和尚先第一說:有水是水清,無水也是青,去水加米為之精,精精篤篤人人愛(指僧人敲木魚的聲音),有朝一日皇帝請我念佛經,
金鑾殿上拜皇懺,你看厲害不厲害?
蘇東坡第二說:這有何難,瞧我的,有口是和,無口也是禾,去口加鬥為之科,科科連中人人愛,有朝一日中狀元,披紅戴綠上金殿,萬歲請我吃大菜,你看厲害不厲害?
青樓女子歎了一口氣第三說:佛印和尚和蘇東坡以為她答不出,安慰她說:“答不出算了”。

不料那青樓女子立馬就說:有木是橋,無木也是喬,去木加女為之嬌,嬌嬌滴滴人人愛,有朝一日還了俗,嫁之一個好丈夫,生了兩個乖兒子,一個做和尚,一個當狀元,你看厲害不厲害?
蘇東坡和佛印和尚被青樓女子討了便宜,面面相覷,大吃一驚。

這就是桐鄉民間流傳的“清和橋”的歷史故事。

收集編輯撰寫製作:冰雪
統計字數:23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