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及3.5岁麦洼犊牦牛屠宰试验
牦牛肉品质特性研究进展
专题论述MEAT RESEARCHCHINA MEAT RESEARCH CENTER牦牛肉品质特性研究进展刘晓畅1,张 寿2,孙宝忠1,谢 鹏1,徐晨晨1,雷元华1,张松山1,*,参木友3,鲍宇红3(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2.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 西宁810016;3.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西藏 拉萨850000)摘 要:牦牛肉是我国青藏高原的重要畜牧产品之一,在当地居民的膳食及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了解牦牛肉的肉质特性对于牦牛肉的精深加工和牦牛资源的合理开发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研究,从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3 个方面对牦牛肉的品质特性进行概述和分析,以期为牦牛肉的品质改善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和思路。
牦牛肉营养价值高、绿色无污染、市场潜力大,但嫩度较差,今后需借助适当饲养方式和宰后处理方式对其嫩度进行改善。
关键词:牦牛肉;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加工品质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Yak MeatLIU Xiaochang 1, ZHANG Shou 2, SUN Baozhong 1, XIE Peng 1, XU Chenchen 1, LEI Yuanhua 1,ZHANG Songshan 1,*, CAN Muyou 3, BAO Yuhong 3(1.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China;2.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16, China;3.Institute of Grassland Science, Tibet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Lhasa 850000, China)Abstract: Yak mea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vestock products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China,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et of local residents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plateau region. Understanding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yak mea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deep processing of yak meat and rational exploitation of yak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the nutritional, eating and processing qualities of yak meat a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recent studi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search ideas for improving yak meat quality and developing yak meat products. Yak meat has high nutritional value as a green and pollution-free food with great market potential despite being deficient in tenderness. In the future, appropriate feeding regimens and post-slaughter treatments should be applied to improve yak meat tenderness. Keywords: yak meat; nutritional quality; eating quality; processing quality DOI:10.7506/rlyj1001-8123-20200917-230中图分类号:TS2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20)11-0078-06引文格式:刘晓畅, 张寿, 孙宝忠, 等. 牦牛肉品质特性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20, 34(11): 78-83. DOI:10.7506/rlyj1001-8123-20200917-230. LIU Xiaochang, ZHANG Shou, SUN Baozhong, et al.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yak meat[J]. Meat Research, 2020, 34(11): 78-83. DOI:10.7506/rlyj1001-8123-20200917-230. 收稿日期:2020-09-17基金项目: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XZNKY-2019-C-007K07);柴达木肉牛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18-NK-107);国家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7)第一作者简介:刘晓畅(1990—)(ORCID: 0000-0001-6192-5312),女,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畜产品质量与安全。
不同年龄麦洼牦牛肠道菌群的分离鉴定及其群落结构的变化
2. L uz h o u Vo c a t i o n a l a nd Te c h ni c a l Co l l e g e, Lu z ho u 6 4 60 0 0, Ch i n a;
3 . S i c h u a n G r a s s l a n d S c i e n c e A c a d e m y , C h e n g d u 6 1 1 7 3 1 , C h i n a )
第 4 2卷第 1 2期 2 0 1 6 年 1 2月
中 国测 试
C HI NA ME AS UR EME NT & T ES T
Vo 1 . 4 2 No . 1 2 De c e mb e r , 2 01 6
d o i : 1 0 . 1 1 8 5 7 / j . i s s n . 1 6 7 4 - 5 1 2 4 . 2 0 1 6 . 1 2 . 0 1 2
不 同年龄 麦洼邓 岳 2 ,刘 戎梅 ,官久 强 3 ,罗晓林 s ,孙 群
( 1 .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 1 0 0 6 4 ; 2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泸州 6 4 6 0 0 0 ; 3 .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 院, I  ̄ 1 ) u l 成都 6 1 1 7 3 1 )
Ab s t r a c t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c o mmu n i t y s t r u c t u r e c o mp o s i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s a n d d y n a mi c c h a n g e s o f Ma i wa v a k s ’ g u t mi c r o b i o t a a n d o b t a i n t h e g u t b a c t e r i a l s t r a i n o f Ma i w a y a k s wi t h P o t e n t i a l p r o b i o t i c a c t i v i t y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o s s i b i l i t y ,d i i f e r e n t c u l t u r e me d i u ms w e r e u s e d t o s e p a r a t e t h e
牦牛不同年龄段的屠宰测定
牦牛不同年龄段的屠宰测定
谢荣清;杨平贵;曾华
【期刊名称】《草业与畜牧》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通过对天然放牧条件下0.5~5.5岁各个年龄段牦牛的屠宰测定,得到最好的屠宰指标为:2.5岁时屠宰率为59.14%;3.5岁时净肉率为41.5%,胴体产肉率为7635%,骨肉比为1:3.77.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谢荣清;杨平贵;曾华
【作者单位】四川省草原研究所,四川,红原,624400;四川省草原研究所,四川,红原,624400;四川省草原研究所,四川,红原,624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3.8+5
【相关文献】
1.山丹牦牛屠宰测定报告 [J], 孙晓Jin;夏赞晖
2.青海部分地区不同年龄段牦牛球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J], 郭志宏;彭毛;沈秀英;付永;朵红;李剑;罗自清;祁果
3.麦洼牦牛公牛肥育期生长发育及屠宰测定试验 [J], 罗晓林;吴伟生;谢荣清;杨平贵;李华德;蒋世海
4.牦牛不同年龄段C1QA、C1QB、C1QC基因组织表达分析 [J], 钟美;王吉坤;柴志欣;武志娟;钟金城
5.HIF-2α在不同年龄段牦牛肺脏中的表达及分布 [J], 陈树吾;杨琨;姚一凡;张兰;钟文;乔自林;刘翊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麦洼牦牛的保种选育与改良
牧业生产 力 的性质 决定 的 ,对 这种游牧 的生产方 式是
的 “ 父爱 主义 ”倾 向出现 ,突 出游 牧 民的主 体地位 ,
不能轻易说 不 的。在游牧 民实现定居后 ,要在牢 牢把 握定居 游 牧 的生 产方 式前 提下 ,加 大基 础设施 建设 , 积极研发 和推广牧 区适用 的生产生活设 备和器具 ,不 断提高生 产效率 和产业水平 ,努力实现 草原畜牧业 现
46
传性 能稳定 而驰名 中外 ,应 是麦洼牦 牛杂交 改 良父本 的首选 品种 之一 ,可充分利 用其优 良基 因来 提高麦洼 牦 牛 的生 产性能 ,特 别是增 重和产 肉性能 。 目前麦洼
牦 牛产 区品种 间杂交 也普遍 采用 的是 九龙牦 牛 ×麦洼
牦 牛 的方式 ,其杂交 后代增 重快 ,产 肉 、产奶 性能均 有较 大幅度 提高 ,深 受 当地 牧 民欢迎 ,特别是 直接采
良对促 进牦 牛 品种性 能的提 高与牦 牛资 源 的开发利用
具 有重 要 的现实意 义 ,同时也 是在 高寒草 地畜 牧业 的
可持续发展 中,实 现牧业产值 持续增长 的技术保证 。
2 麦洼牦牛保种 选育工作 中存在 的问题
种之 一 ,已载人 国家 《 牛品种 志》 和 《 四川 家 畜家禽 品种志》 。主 产 于 四 川 省 阿 坝 藏 族 羌 族 自治 州 的 红
32 牦 牛杂交 改 良途径 之二 :种 内不 同品种 ( 类 .. 2 或
持不懈 地做好麦 洼牦牛 的本 品种选育 工作 ,依 托 四川 省草原 科学研究 院 、西南 民族 大学及 当地畜牧 部 门的 技术力量 和 四川省 龙 日种畜场 优秀 的麦 洼牦牛核 心种
群,积极开展和加强选种选配工作 , 将传统的家畜育 种方法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 ,采用开放式群体继代
麦洼牦牛乳肉性能改良研究及推广
川西北牧区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牦牛复壮工程探索
发展对策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10,2020川西北牧区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牦牛复壮工程探索李世林1,江明锋2,李小伟1,罗光荣1(1.四川省龙日种畜场,四川红原624401;2.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摘 要:立足川西北牧区牦牛遗传资源现状及保护条件,认真分析牦牛养殖业发展困难,并结合四川省龙日种畜场工作职能和研究基础,提出采用牦牛冻精实施牦牛复壮工程建议。
同时实施牦牛高效繁殖和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助推牦牛业发展。
关键词:牦牛;遗传资源;保护;复壮工程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0.10.025 川西北牧区牦牛遗传资源现状川西北牧区牦牛的主要品种包括麦洼牦牛、金川牦牛、九龙牦牛、昌台牦牛[1]。
1.1 主要类型的牦牛资源分布麦洼牦牛:中国草地型牦牛地方优良品种,主产于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县瓦切、麦洼及若尔盖县包座一带[2]。
九龙牦牛:主要产于甘孜州的九龙县及康定县南部的沙德区,中心产区位于九龙县境内九龙河西之大雪山东西两侧的斜卡和洪坝[3]。
金川牦牛:在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下,形成的具有15对肋骨,是世界上现有牦牛品种中最为特殊的群体。
中心产区位于阿坝州金川县毛日、阿科里等22个乡(镇)牧场及联办牧场[4]。
昌台牦牛:中心产区位于甘孜州白玉县的纳塔乡、阿察乡、昌台种畜场。
主产区分布在石渠、色达等县[5]。
1.2 主要类型牦牛的特征与资源性能1.2.1 麦洼牦牛性能特征:成年体重为410kg,母牛220kg。
成年阉牛屠宰率为55%,净肉率为43%。
泌乳期6个月,泌乳量365kg。
麦洼牦牛晚熟,公牛初配年龄3~4岁。
母麦洼牦牛一般3年2胎,少数1年1胎或2年1胎。
多数母牦牛3岁开始配种,4岁产第1胎,发情周期平均为18.2d。
发情持续期12~16h,怀孕期266d,繁殖成活率平均为43.7%[2]。
1.2.2 九龙牦牛性能特征:成年公牛屠宰率、净肉率分别为52.9%~53.6%和42.4%~43.4%,成年母牛屠宰率、净肉率分别为46.9%~48.1%和36.7%~37.8%。
简述放牧牦牛补饲精料的必要性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07期简述放牧牦牛补饲精料的必要性孙鹏飞1,21.山东省食用植物油质量检验中心,山东莒南276600;2.山东省莒南县检验检测中心,山东莒南276600摘要西部地区是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科学补饲精料可以有效促进放牧牦牛生长发育,提高母畜繁殖力,带动牧区牧民增产增收,推动西部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时,科学补饲能够提高天然草地载畜量,化解草畜矛盾,促进草地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放牧牦牛;补饲精料;生长发育;繁殖;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收稿日期:2021-01-18孙鹏飞,男,1988年生,硕士,畜牧师。
牦牛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甘肃、四川、新疆和云南等西部5省区,传统养殖以放牧方式为主,为藏族群众提供肉、乳、毛、粪等生产、生活必需品,具有不可替代性。
同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
既要发展牦牛产业、脱贫致富,又要正确处理草畜矛盾、留住青山绿水,做好放牧牦牛的补饲至关重要。
有研究认为,牦牛主产区天然牧草产量和品质季节性差异大,能-氮不平衡问题突出,通过补饲可以增加载畜量,有利于当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1]。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放牧牦牛补饲精料的效果,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提供指导。
1放牧牦牛冷季补饲精料的必要性1.1冷季补饲精料对放牧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随着生长,天然牧草质量逐渐降低,至冷季,已不能满足放牧牦牛生长营养需要,从而导致放牧牦牛出现掉膘甚至死亡。
冷季补饲是牧民常见的做法,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也比较多。
吴华卓等[2]研究发现,在冷季归牧后补饲1kg/(d ·头)精料,可以明显提高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各年龄段麦洼牦牛的平均日增重,有利于放牧牦牛冷季保膘。
戴东文等[3]研究认为,在冷季对2.5岁左右放牧牦牛补饲精料,可以有效提高青海牦牛平均日增重和养殖经济效益,且补饲精料营养水平越高,养殖效益也越好。
冷季补饲精料对牦牛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藏 整 ・ A n i ma l P r o c i u c t i o n
2 刚 3 帮 蘩4 9 卷 雾7 糍
冷季补饲精料对牦牛繁殖性能和 生长性能的影响
王 威 , 张建 勋 , 康 坤 , 薛 白 , 王 之 盛
( 四川 农业 大 学动物 营养 研 究所 , 教 育部 动物 抗病 营养 重 点 实验 室 , 四川雅 安 6 2 5 0 1 4 )
摘 要 : 试 验 旨在 探 究 冷 季 补 饲 精 料 对 怀 孕 牦 牛繁 殖 性 能 、 生 长 期 牦 牛 生 长 性 能 的 影 响 。 试 验 一 选 用6 岁左 右 、 健 康 无 病 的 经 产 怀 孕 麦 洼牦 牛 1 O 头, 随 机 分 为2 组( 5 头, 组) , 即对 照组 ( 全 放牧 ) 和精料 组 ( 放 牧+ 精 料补 饲料4 0 0 ) 。 试 验 二 选 用2 岁左 右 、 健康 无病 的 生长期 麦 洼牦牛2 1 头, 随机 分为3 组( 7 头/ 组) , 即对 照组 ( 全放 牧 ) 、 玉 米
显著 高 于玉米 菜粕 组( P < 0 . 0 1 ) 。结果提 示 , 冷 季 给 予 怀 孕 牦 牛 补 饲 精 料 可提 高 犊 牦 牛 初 生 重 ; 冷 季 生 长 牦 牛 补
充 精 料 有 助 于提 高 生 长 性 能 , 同时补 饲能 量饲 料 ( 玉米 ) 的 效 果 高 于蛋 白饲 料 ( 菜粕 ) 。
关键 词 : 补饲; 繁 殖性 能 ; 生长性 能 ; 怀 孕牦 牛 ; 生 长 牦 牛 中 图分类 号 : ¥ 8 2 3 . 5 文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 0 2 5 8 — 7 0 3 3 ( 2 0 1 3 ) 0 7 — 0 0 7 8 — 0 3
舍饲牦牛与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表达的比较分析
舍饲牦牛与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表达的比较分析官久强;张海波;罗晓林【摘要】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n growth performance, slaughter perform?ance, meat quality and intramuscular fat ( IMF) deposition related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dzo and yak in house feeding. Ten healthy male yak and male dzo ( Tibetan cattle×maiwa yak) with similar body weight and age ( 4 years old)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dzo group and yak group, with 5 heads in each group. Both 2 groups were fed the same diet for a trial period of 153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1) the average daily gain, carcass weight and longissimus dorsi cooked meat rate, IMF content of dzo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yak group ( P<0.05). The longissimus dorsi shear force of dzo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yak group ( P<0.05). 2) The activities and gene expression levels of hormone sensitive li?pase ( HSL) and carnitine transferase?1 ( CPT?1) in longissimus dorsi of yak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dzo group ( P<0.05). 3)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itial weight, final weight, 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 feed to gain ratio, net meat weight, slaughter rate, net meat rate, and pH1 h, pH24 h, fatty acid synthetase ( FAS) and acetyl coenzyme A carboxylase ( ACC) activities and genes ( sterols regulating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 peroxidase proliferation activated receptor γ, FAS and ACC)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in longissimus dorsibetween dzo and yak ( P>0.05). Therefore, compared with yak, dzo mainly inhib?its the gene expression of HSL and CPT?1 to reduce their activities, inhibits fat decomposition, promotes IMF deposition, improves the tenderness and quality of beef.[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 2019, 31 (6) :2659?2665]%本试验旨在比较舍饲牦牛与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内脂肪( IMF)沉积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选用10头体重相近、年龄( 4岁)相近的健康麦洼公牦牛和公犏牛(藏黄牛×麦洼牦牛) ,分为牦牛组和犏牛组,每组5头牛. 2个组均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153 d.结果表明:1)犏牛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及背最长肌熟肉率、IMF含量显著高于牦牛组( P<0.05) .犏牛组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牦牛组( P<0.05) . 2)牦牛组背最长肌激素敏感脂肪酶( HSL)和肉碱转移酶-1( CPT?1)的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犏牛组( P<0.05) . 3)犏牛组与牦牛组之间的初重、末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背最长肌pH1 h、pH24 h及脂肪酸合成酶( FAS) 、乙酰辅酶A羧化酶( ACC)活性及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FAS和ACC)相对表达量均差异不显著( P>0.05) .由此可见,与牦牛相比,犏牛主要通过抑制HSL和CPT?1基因表达及降低其酶活性,抑制脂肪分解,促进IMF沉积,提高牛肉嫩度,改善牛肉品质.【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19(031)006【总页数】7页(P2659-2665)【关键词】牦牛;犏牛;肌内脂肪;基因表达;肉品质【作者】官久强;张海波;罗晓林【作者单位】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宜春 336000;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成都 625014;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宜春 336000;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成都 625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云南等地以及青藏高原周边国家,我国境内牦牛总数约占世界总牦牛数的92%[1]。
麦洼牦牛产奶变化规律研究
麦洼牦牛产奶变化规律研究周明亮;蒋世海;谢荣清;罗晓林;杨平贵【摘要】为了探索麦洼牦牛泌乳的变化规律,收集了四川龙日种畜场2003-2009年间产犊母牦牛的产奶数据,分析了暖季牦牛泌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产犊后30~70 d时,牦牛日产奶量逐步升高,70~110 d时达到高峰期,110d后日产奶量逐步降低至不挤奶;麦洼牦牛日产奶量受年度效应的影响较小;不同日龄的挤奶量之间相关性较强.【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52)019【总页数】3页(P4730-4732)【关键词】麦洼牦牛;产奶量;泌乳;性状【作者】周明亮;蒋世海;谢荣清;罗晓林;杨平贵【作者单位】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成都611743;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成都611743;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成都611743;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成都611743;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成都6117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9+1牦牛是中国高寒牧区的特有畜种,分布于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在其分布区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与经济地位。
全世界约有牦牛1 400多万头,其中90%以上分布在中国[1]。
牦牛可提供肉、乳、毛(绒)、皮及粪等畜产品[2],对高寒草地的自然环境有特殊的适应能力,是实现高寒草地资源有效转化为肉、乳等绿色食品的特有动物之一,是惟一能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下生存繁衍的牛种。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污染最少的地区,牦牛为高寒、高海拔牧区牧民提供优质的奶制品,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极受当地人民群众所喜爱。
母牦牛产奶受到季节、气候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产奶量较低。
在饲养过程中,母牦牛因要给犊牛供奶,因而测定所得到的母牦牛产奶量较低,但对其在暖季产奶变化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麦洼牦牛是川西北高寒牧区选育程度较低、生产性能低、数量多、分布较广泛的原始类群,具有适应性强、遗传稳定、肉乳兼用、乳脂含量高等优良特性。
试验收集了四川龙日种畜场麦洼牦牛2003-2009年间产奶数据,分析年度效应及年产奶量变化规律,以期为麦洼牦牛的选育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主要牦牛品种(类群)分布在哪些地区
中国主要牦牛品种(类群)分布在哪些地区1、四川九龙牦牛分布:四川省九龙、康定等地。
主要特性:分为高大和多毛两个类型,毛多型产绒量比一般牦牛高5-10倍。
额宽头较短,额毛丛生卷曲,公母有角,角间距大。
四肢、胸前、腹侧裙毛着地,全身被毛为多(3/4)黑色,少数黑白相间。
母牛初配年龄为2-3岁,公牛为4-5岁,一般3年2胎,繁殖率为68%,成活率为62%。
2、四川麦洼牦牛分布: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主要特性:被毛全黑为主。
头大小适中,额宽平,额毛丛生卷曲,绝大多数有角,角尖略向后、向内弯曲。
颈较薄,髻甲较低而单薄,背腰平直,腹大不下垂,尻部较窄略倾斜。
成年公牛平均剪毛量为1.4kg,母牛为0.4kg。
公牛肩毛平均长38cm,股毛平均长47.5cm;裙毛平均长37cm,背毛平均长10.5cm,尾毛长者超过60cm,公牛初配年龄3-4岁,母牛3岁,3年2胎,繁殖成活率为44%。
3、青海高原牦牛分布:青海省南、北部的高寒地区。
主要特性:该牦牛由于混有野牦牛的遗传基因,因此带有野牦牛的特性,结构紧凑,黑褐色占72%,嘴唇、眼眶周围和背线处短毛,多为灰白色或污白色。
头大,角粗,母牛头小,额宽,有角髫甲高长而宽,前躯发达,后躯较差,乳房小,成碗碟状,乳头短小。
成年公牛平均体高为129cm,母牛为111cm,平均体重分别为440kg和260kg。
成年阉牛屠宰率为53%,净肉率为43%。
公牛2岁性成熟,母牛为2-2.5岁,繁殖成活率为60%,1年1胎占60%,双犊率为3%。
4、甘肃天祝白牦牛分布: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
主要特性:结构紧凑,全身被毛白色,皮肤粉红色。
公牛头大而额宽,额毛卷曲,角粗长,母牛头俊秀,额较窄,角细长,角向外上方或外后上方弯曲。
颈粗,垂皮不发达。
前躯发育良好,甲显著隆起,胸深,后躯发育差,尻多呈屋脊状,四肢较短。
成年公牛平均体高为121cm,平均体重为260kg;成年母牛分别为108cm和190kg。
麦洼牦牛选育情况调查
1 选育核 心群 及扩繁 群 的组建
1 1 选育核心群 的组建 2 0 ~2 0 年先 后两次从 麦洼牦 牛 . 00 0 1
的 中心 产 区 红 原县 的麦 洼 乡 、 既 乡 购 纯 种 麦 洼母 牦 牛 2 0头 、 色 2
代牛进行外貌鉴定及体尺体重测定 , 循选种原则进行选种 ・ 遵 收
量有 一 定 的益 处 , 是 以 我 市 现 有 的 自然 环 境 、 养 方 式 等 看 , 但 饲
2 2 肉性能与屠宰结果 萨 舍×巴旱F 产 胴体重与净 肉重 比对
还不 易大 规模 推 广 。
麦 洼牦 牛选 育 情况 调 查
蹇 尚林。 邓键岷。 傅 昌秀 王 建文 蒋代坤 , , , ,
表 2 不 同 组 合 后 代公 羔屠 宰 结 果 比 较
3 结论 与分 析
3 1 利 用 萨 福 克 种羊 与 巴 什 拜 羊 杂 交 , 相 同饲 养 环 境 下 , 在 F
羊生长发育快 , 适应 性强 。初 生 、 4月龄 、 龄 、 6月 8月龄 体重 均 高于 巴什拜羊 。去 势公 羔经 过适 当育肥屠 宰 后效 果更 为明显
低, 品种 退 化 严 重 。为 了 提 高 麦 洼牦 牛 的 品质 和生 产 性 能 , J 四 I l
12 选育扩繁群的组建 在红原县 的阿木柯河 种畜场 、 . 瓦切牧
场、 洼乡选择 了 l 麦 2户 养 牛 专业 户 , 织 基 础 母 牛 1 0 组 0头 ・ 2 通
过 外 貌 及 体 尺 、 重 综 合 鉴 定 选 择 二 级 以上 母 牛 110头 , 级 体 5 一 以上公牛 5 进入扩繁群 。 强饲养管理 , O头 加 严格 选 种 选 配 , 级 特 公母 牛 进 入选 育 核 心 群 , 、 级 牛 进 入 生 产 群 。 一 二
麦洼牦牛乳酸脱氢酶-B基因多态性的PCR-RFLP分析
麦洼牦牛乳酸脱氢酶-B基因多态性的PCR-RFLP分析马晓琴;黄林;刘薇;刘浩浩;陈洁玲;郑玉才【摘要】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检测麦洼牦牛Bos grunniens乳酸脱氢酶-1(LDHl)的H亚基编码基因Ldhb的多态性,实验提取79头麦洼牦牛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Ldhb基因多态性,并测定牦牛背最长肌中肌红蛋白含量.实验建立的牦牛Ldhb的G896A突变位点的PCR-RFLP检测方法,在79头麦洼牦牛中检测到Ldhb-AA和Ldhb-AG两种基因型,其中AG基因型频率为16.46%,并且这些样品的乳酸脱氢酶-1的电泳迁移率快于Ldhb-AA样品.本实验未检测到Ldhb-GG基因型;麦洼牦牛Ldhb基因多态性与背最长肌中的肌红蛋白含量之间未见相关性.【期刊名称】《四川动物》【年(卷),期】2013(032)002【总页数】3页(P192-194)【关键词】牦牛;乳酸脱氢酶;多态性;PCR-RFLP;肌红蛋白【作者】马晓琴;黄林;刘薇;刘浩浩;陈洁玲;郑玉才【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8;Q754牦牛Bos grunniens 主要分布在我国海拔3000 m以上的青藏高原,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家畜。
牦牛乳酸脱氢酶-1(LDH1,由4个H 亚基组成)不同于普通牛,存在遗传多态性(郑玉才,陈智华,1997;毛永江等,2001)。
麦洼牦牛中LDH1 有快、慢2种表型(Zheng et al.,2008),在九龙牦牛中LDH1 存在快、中、慢3种表型(毛永江等,2001;Kuang et al.,2010)。
牦牛MPC1和MPC2基因克隆及其组织表达特征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 2023,54(12):3708-3718ISSN 2095-1191; CODEN NNXAABDOI:10.3969/j.issn.2095-1191.2023.12.025牦牛MPC1和MPC2基因克隆及其组织表达特征分析姜辉1,黄慈2,钟金城2,鲜莉莉1,信金伟1*,王吉坤2*(1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藏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09;2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摘要:【目的】明确牦牛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编码基因(MPC1和MPC2)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组织表达特征,为揭示MPC基因在牦牛适应高原环境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PCR扩增牦牛MPC1和MPC2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其蛋白结构及理化性质,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PC1和MPC2基因在不同年龄(0.5、1.5和2.5岁)牦牛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牦牛MPC1基因CDS序列长330 bp,共编码109个氨基酸残基;MPC2基因CDS序列长384 bp,共编码127个氨基酸残基。
基于MPC1和MPC2基因CDS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牦牛分别与黄牛和水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绵羊的亲缘关系最远。
牦牛MPC1和MPC2蛋白均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丙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较高,有跨膜结构但无信号肽,均存在1个MPC结构域;其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分别占57.80%和55.12%),三级结构模型为5xpd.1.A。
MPC1和MPC2基因在2.5、1.5和0.5岁牦牛心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最高,其次是肾脏和肝脏,而在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MPC1和MPC2基因在不同年龄段牦牛各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不一致,可能与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及二者在牦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有关。
牦牛适时出栏技术研究报告
拔 35m 5 0 ;年均降水量 78 m ,年平均气温 1 ℃, 2. m 4 . 1 极端最低气温 一 6 %, 3. 极端最高气温 23c 全年无绝 6 4 c; 对无霜期,年均 日 照时数 2 7 h 4 9 。暖季短促仅 10 , 5 d 冷 季长达 20 ,严寒、 1d 多风雪。天然草场主要为亚高山高 寒草甸, 有机质含量丰富, H p 值在 5 — l . 6 之间。可食牧 1 草以禾本科、 莎草科居多, 杂草类次之, 豆科极少。暖季 牧草量多质好 ,平均每 6 7 : 6 产鲜草约 30 g m 0 k ;冷季
牛群,从初生至成年的不同年龄主要体尺和体重数据, 采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并绘制生长发育图。1 . 5
岁以上活体重按体重 = 体斜长 ( ) X m 胸围 2( × m 7 计算 。 O
收稿 日期 :2 0 — 2 1 0 5 1— 9
维普资讯
验点。
1 研 究 内容及 方法 . 2
1 . 牦牛适宜屠宰年龄研究 .1 2
1 . 1 牦牛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 .1 2. 根据四川省草原 科学研究院于四川省龙 日种畜场测定的 3 个麦洼牦 2
本项 目 在四川省红原县开展。红原县是麦洼牦牛
的主产区,东经 12 3 ,北纬 3  ̄4 。平均海 0 。3 2 8
牧草枯萎质差 ,每 6 7 2 6 m 产枯草 4 .— 6 。人工 9 9 .k 9 5g
该区域的当家畜种 ,系广大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
产与生活资料。牦牛业是牧区的经济基础 ,系支柱产
业和特色优势产业 ,为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一 定时期内,川西北牧区经济的振兴仍将在很大程度上 依赖于牦牛业 的发展 。但是 ,目前牦牛饲养管理粗 放 ,生产周期长 、 ‘ 周转慢 ,出栏率 、商品率低 ,养殖
麦洼牦牛 - 牛的品种
麦洼牦牛-牛的品种(一)产地与分布麦洼牦牛产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县瓦切、麦洼及若尔盖县包座一带,因中心产区原属麦洼部落,故名麦洼牦牛。
产区1981年有牦牛20余万头,其中适龄繁殖母牦牛7万余头。
分布于阿坝藏族自治州北部的阿坝、松潘、壤塘等县高寒地区。
据1981年统计,总数约60万头。
(二)品种形成据近代文献资料记载,以及刘期桂(1964)和蔡伯凌(1962)等在实地的多次调查查明,麦洼牦牛来自原康北地区(现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地区),并混以青海果洛和四川阿坝地区牦牛的血液,后在现麦洼地区经多年的选育而成。
中心产区的原麦洼部落共辖有南木洛等八个部落和两个寨子,南木洛等部落均来自康北的炉霍、德格、新龙和邓柯等地。
麦洼部落原是康北章古(现属炉霍县)及色达附近的一个小游牧部落,长年游牧于麦柯河一带,原称麦巴。
于本世纪初,约1919年,麦巴部落在土官泽朗华尔德一家带领下,携带牦牛等家畜离开麦柯河一带,经壤塘、阿坝和青海果洛等地,裹以该地区的牦牛,迁到了水荦丰茂的现麦洼地区,统辖了南木洛等部落,定名麦洼。
麦洼地区开发利用之初,当地曾有野牦牛出没,于配种季节常进入牦牛群配种,这对改进和提高麦洼牦牛的品质,起到一定作用。
麦洼地区位于北纬330左右,海拔3400~3600m,谷地宽阔,河曲发达,多沼泽,气候寒冷,热量不足。
年平均气温1.1℃,绝对最低气温-33.3℃,绝对最高气温25.6℃,年降水量587.6~990.5mm,多集中于5~9月,相对湿度71.4%,冻土期平均为187d,最深冻土达101cm,全年无夏、无绝对无霜期,因而无种植业。
牧民的食物主要依靠牦牛的乳、肉产品。
其必需的粮食,也是用乳制品;;;;酥油、奶渣去农区交换,故牧民非常注重母牦牛产乳性能和繁殖力的选择和加强对幼犊的培育;同时,也十分重视公牦牛的选择,要求休格高大、粗壮结实,姿势端正,角根粗、角尖细,肩峰高,被毛黑色、毛多。
经过长期的选择,促进了麦洼牦牛生产性能的提高和品种的形成。
尕力巴犊牛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及屠宰性能测定分析
1 . 2 . 1 测 定试验 群 犊 牛 出生 至 六 月 龄各 个 生 长 发
2 试 验 结 果 与 分 析
2 . 1 出 生 至 六 月 龄 体 重 测 定 及 分 析
育 阶段 的 体 重 。出 生重 是 在 犊 牛 产 下 未 哺 乳 前 称 重, 以后 各 阶段要 求 清晨空腹 测 量 。 1 . 2 . 2 测 量器具 : 台秤 、 杆秤 、 软尺等 。 1 . 2 . 3 配 套犊 牛 的饲 养管 理 、 疫 病 防治等 各项 技术
1 . 1 组 建 试 验 群
精料 0 . 5 k g , 自由采 食青 草 。
犊牛在 2 0  ̄3 0日龄 开 始训 料 , 并 逐 步给 代 乳料 ( 颗粒配合饲 料 ) , 代 乳料 开 始制 成 粥状 , 并加 少 量牛 乳诱食 。开始时 日喂 1 0  ̄2 0 g , 以后每天增加 1 0  ̄2 0 g , 到 3 月龄 时喂至 1 , 优质青 干草则 自由采食 。
9 4
J o u r n a l o f An i ma l S c i e n c e a n d Ve t e r i n a r y Me d i c i n e
Vo 1 . 3 2
No . 2
2 0 1 3
尕 力 巴犊 牛 生 长发 育相 关 指 标 及屠 宰性 能测 定 分 析
本试 验 整 体饲 养 育 肥六 月 龄 , 按 照犊 牛 不 同生
长发 育时期 的生理特 性 、 能量需 求共 分 五个 阶段 , 制
定 五阶段 饲养 方案 , 按 照不 同生长 阶段 实 行 不 同 的 饲 喂标准 。
从 表 l可见 , 犊牛初 生 时母犊体 重 略高 于公犊 , 差异不 显 著 ( p >0 . 0 5 ) , 但 个体 间差异 比公犊 大。 到 3月龄 时随着犊 牛体 重 的 增 加 , 母 犊 体 重 仍 高 于 公犊 , 但差 异 不 显 著 ( P >0 . 0 5 ) 。到 6月 龄 时 公 犊 平均体 重 明显高 于母犊 ( p <O . 0 5 ) , 这说明 4 ~ 6月 龄这个 阶段 公犊 生长速 度 比母犊 快 。
高原牦牛“三结合顺势养殖法”育肥试验报告
高原牦牛“三结合顺势养殖法”育肥试验报告祝志祥; 方东辉; 张建荣; 石溢; 付茂忠【期刊名称】《《四川畜牧兽医》》【年(卷),期】2019(000)009【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牦牛; 育肥; 肉用性状; 屠宰性状【作者】祝志祥; 方东辉; 张建荣; 石溢; 付茂忠【作者单位】若尔盖草原曙光现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若尔盖624500;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6; 四川省若尔盖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四川若尔盖624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850.6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牛种,是藏族同胞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牦牛产业也是当地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何实现青藏高原牦牛产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是当今一定时期内的重要课题。
然而,当前牦牛养殖仍然是以传统放牧养殖方式为主,牲畜超载严重,草原保护压力大,草地饲草资源利用效率低,牦牛产业生产效益差。
为了解决这些重要问题,在深入调查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顺应牦牛放牧的生活习性、草原饲草生长特性和牦牛的生长潜力,本试验提出了“放牧+圈养+补饲”三结合顺势养殖法,现将养殖试验效果报告如下,以期为相关部门发展现代牦牛产业提供决策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对象本试验一共选择了125头3.0~3.5岁的健康麦洼牦牛公牛为研究对象(因故淘汰4头,实际参试121头),所有牦牛都来自若尔盖县传统放牧牧民家。
试验从2018年6月6日开始至12月16日结束,在若尔盖草原曙光现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进行。
1.2 饲养管理1.2.1 秋季饲养方案(6月1日至10月31日)早上7:30~8:00圈养补饲(按体重0.1%~0.2%补料),8:00~10:30放牧,10:30~11:00圈养补饲(按体重0.2%~0.4%补料),11:00~16:00圈养休息,16:00~18:30放牧,18:30~19:00圈养补饲(按体重0.2%~0.4%补料),19:00~次日7:30圈养休息。
麦洼牦牛介绍及图片
麦洼牦牛介绍及图片一、外貌特征麦洼牦牛头大适中,绝大多数有角,额宽平,额毛丛生卷曲,长者遮眼。
公牦牛角粗大,向两侧平伸而向上,角尖略向后、向内弯曲;相貌粗野雄伟,颈粗短,髻甲高而丰满。
母牦牛角较细、短、尖,角型不一;颈较薄,髻甲较低而单薄。
前胸发达,胸深,肋开张,背腰平直,腹大不下垂,尻部较窄略斜。
体躯较长,四肢较短。
蹄小,蹄质坚实。
前胸、体侧及尾着生长毛,尾毛帚状。
以全身黑毛为主,其次为身黑端部带白(占16.8%),青色(8.1%),褐色(5.2%)和黑白花(4.2%),亦有少数褐色花、白带黑个体(1.1%),纯白者极少见(0.4%)。
麦洼牦牛初生重较小,公犊13.1±0.4公斤,母犊11.6±0.5公斤。
二、生产性能1、产乳性能:麦洼牦牛产后10~15天开始挤乳,日挤一次,每年挤乳5个月左右(6~10月份)。
于泌乳旺季(7月)测定,日挤乳量为1.8±0.07公斤。
4头岁胎母牦牛149头共产奶230公斤。
乳汁浓稠,味香甜,比重为1.036,干物质含量17.9%;其中乳脂7.22%,乳糖5.04%,乳蛋白质4.91%,灰分0.77%。
成年母牦牛全泌乳期(180天左右)泌乳量为365公斤,乳脂率6.0%~7.5%,平均6.8%左右。
母牦牛泌乳高峰期与泌乳月份关系不明显,而与牧草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每年牧草茂盛的7~8月份,正是牦牛泌乳的高峰期。
2、产肉性能:终年放牧不加任何补饲的条件下,成年阉牦牛体重426公斤左右,屠宰率55.2%,净肉率42.8%。
14头周岁公牦牛去势后草地放牧150天,全期增重62.5公斤,17月龄的体重为129.8±2.9公斤,平均日增重417±16.3克。
每增重一公斤体重,平均消耗牧草25公斤。
随机抽取其中3头屠宰测定,屠宰率为41.1%,净肉率为30.8%,骨肉比为1:2.97,眼肌面积为31.7平方厘米,优质切块占净肉重的55.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岁及3.5岁麦洼犊牦牛屠宰试验作者:赵洪文罗晓林安添午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第11期摘要:为研究经全哺乳饲养后,2.5岁及3.5岁麦洼公犊牦牛的生长发育及肉质特性。
对2.5及3.5岁麦洼公犊牦牛进行屠宰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2.5岁和3.5岁犊牦牛的宰前重、体高和体斜长存在极显著差异,管围具有显著差异,而胸围无显著差异。
头、蹄、皮重均具有极显著差异,而生殖器睾丸重无显著差异。
心脏、肝脏和肾脏重具有极显著差异,肺脏重具有显著差异,而脾脏无显著差异。
2.5岁和3.5岁犊牦牛的胴体重、净骨重、净肉重、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骨肉比均具有极显著差异,眼肌面积具有显著差异,而屠宰率无显著差异。
全哺乳方式对2.5岁及3.5岁犊牦牛,生长发育补充效果明显,均有较高的宰前重,且产肉性能良好。
关键词:犊牦牛;生长发育;屠宰;全哺乳中图分类号:S823.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1-2093-03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1.025Abstract: A slaughter experiment was carried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and meat characteristic of Maiwa Yak at the age of 2.5 and 3.5 under full-lactation situ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ight before slaughter, the height and length of body,the weight of head, hoof, skin, heart,liver, kidney, carcass, bone and meat, as well as the pure meat percentage, meat-production percentage and meat-bone radio of carcass had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2.5 and 3.5 years old yak(P0.05). It was indicated that full-lactation method could promote the growth and showed a higher weight before slaughter of Maiwa Yak at the age of 2.5 and 3.5.Key words: Yak calf; growth; slaughter; full-lactation牦牛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品种,具有“高原之舟”的美誉,是藏区主要的经济基础,也是牧民重要的经济和食物来源。
因为其高海拔、无污染的生存环境,以及肉质更具有低脂肪、高蛋白质的营养特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牦牛是较为原始的牛种,其生长发育受到青藏高原特殊的冷暖季节、牧草盛衰等因素的影响,利用犊牦牛生产优质牦牛肉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牦牛肉的档次,并对减轻草场压力、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谢容清等[1]进行了1.5~5.5岁牦牛的屠宰试验研究,提出3.5岁是牦牛出栏的最佳年龄,而此时牦牛肉的营养丰富,品质好,且同时可以做到饲料转化率高,饲养周期短,获得良好的效益;武甫德等[2]通过对大通种牛场全哺乳犊牦牛适时断奶,短期育肥,5~7月龄犊牛平均体重77.61 kg,其经济价值相当于成年牛的75.00%,母牛比例在12年内提高了11个百分点;王树林等[3]研究了不同体重犊牦牛的产肉性能,并分析其肉品质特性,表明犊牦牛肉的大理石花纹级为3.0~4.5,熟肉率、系水力的指标都较为理想,肉的pH偏酸性,是生产优质牦牛肉的理想原料。
文勇立等[4]也通过研究表明麦洼牦牛的生长发育在3周岁以前为强势增长期。
在传统饲养模式下,屠宰成年牦牛研究其生产性能及肉质特性的试验较为常见[5-7],但在全哺乳饲养条件下的研究鲜见报道。
本研究针对2.5岁及3.5岁公犊牦牛经全哺乳饲养后,进行屠宰测定其生长发育和肉质特性。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在麦洼牦牛主产区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牦牛科技园区(牦牛科研与示范基地)进行。
该园区平均海拔3 500 m,总面积326.5 hm2,可利用草地面积313.2 hm2,总载畜量为919个羊单位。
1.2 试验材料2011年选择16头发育良好、体重相近且出生相对集中的麦洼公犊牦牛,经统一条件下饲养至2.5岁和3.5岁后,分别在2013年度和2014年度对其进行屠宰,屠宰过程均按照《中国牛肉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与《优质肉块的分割》进行。
1.3 饲养管理方法本试验牛只,暖季均在天然牧场自由放牧,不予补饲精料,生长发育前期通过犊牛全哺乳方式培育,6月龄牛时冷季(1~4月)补饲玉米面0.3 kg/d/头,青干草1 kg/d/头,后期只在冬季补饲青干草。
1.4 测定指标本试验牛经培育后,运至红原县牦牛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屠宰,主要有以下测定指标。
①体尺体重:体重、体斜长、体高、胸围、管围;②屠宰分割各部分重:宰后重、净肉重、净骨重、头重、皮重、蹄重、睾丸重;③内脏组织重:心脏、脾脏、肝脏、肾脏、肺脏;④屠宰性能指标: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眼肌面积。
1.5 数据统计分析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示为,(P2 结果与分析2.1 宰前体尺体重测定结果由表1可以看出,2.5岁和3.5岁牦牛的宰前重分别为167.38、230.19 kg,两者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5);管围分别为16.31、17.13 cm,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 屠宰后头蹄尾等指标测定结果由表2可知,2.5岁和3.5岁犊牦牛的头重分别为11.36、14.76 kg,前者小于后者,两者具有极显著差异(P0.05)。
由此说明2.5岁和3.5岁犊牦牛的头重、蹄重、皮重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5)。
2.3 犊牦牛内脏器官测定结果由表3可知,2.5岁和3.5岁犊牦牛的心脏重分别为0.72、0.91 kg,前者小于后者,两者具有极显著差异(P0.05);肺脏重分别为1.40、1.93 kg,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
2.4 犊牦牛胴体指标测定结果由表4可知,屠宰后2.5岁和3.5岁犊牦牛的胴体重分别达到为81.12、112.41 kg,前者小于后者,两者具有极显著差异(P0.05);净肉率分别为34.85%、38.39%,前者小于后者,两者具有极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试验结果表明,经全哺乳培育后2.5岁犊牦牛宰前重平均值达到167.38 kg,3.5犊牦牛宰前重平均值为230.19 kg,明显高于谢荣清等[8]研究中的平均值;也同罗晓林[9]等3.5岁麦洼公牦牛的体重可达到180 kg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如果采用犊牛全哺乳,冬季补饲青干草,那么3.5岁公耗牛的体重可以达到250 kg以上,但高于与罗晓林等[10]在半哺乳饲养条件下3.5岁犊牦牛宰前重为171 kg的研究结果。
已有研究表明在全哺乳饲养条件下,犊牦牛生长发育快,体重大于传统饲养方式下的犊牦牛。
试验结果表明全哺乳饲养方式对牦牛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促进犊牦牛早期生长发育性能,更有利于提高3.5岁出栏时的产肉性能。
头、蹄指标与谢荣清等[8]在传统饲养条件下的犊牦牛屠宰试验研究结果相比,均有不同大小的差异,其中本次试验中,2.5岁结果低于其研究结果,而3.5岁结果均高于其结果;2.5岁及3.5岁犊牦牛皮重均高于其研究结果。
3.5岁犊牦牛头、蹄、皮重也均高于罗晓林等[9]在半哺乳饲养条件下的研究结果。
2.5岁及3.5岁犊牦牛的心、肝、脾、肺、肾脏重与谢荣清等[8]在传统饲养条件下的屠宰研究结果无明显差异。
2.5岁及3.5岁犊牦牛屠宰率均在48%以上,净肉率分别为34.85%、38.39%,均高于罗晓林等[9]在半哺乳饲养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而在3.5岁时犊牦牛的胴体重、净骨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均高于其在半哺乳饲养条件下的研究结果,再次表明全哺乳饲养方式具有提高产肉性能的优异作用。
经全哺乳方式培育后,2.5岁及3.5岁麦洼犊牦牛具有生长发育良好,且产肉性能良好的特点。
经全哺乳方式培育后3.5岁牦牛的宰前重达到230 kg,此时出栏在保证产肉性能的同时,可以缩短牦牛养殖周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利于改善和保护牧区草原生态环境[11]。
参考文献:[1] 谢荣清,郑群英,杨平贵,等.牦牛的适宜屠宰年龄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06,27(1):60-62.[2] 武甫德,冯廷花.牦犊牛适时断奶、出栏,提高牦牛生产力[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4):25-26.[3] 王树林,常祺,胡勇.不同体重牦牛犊产肉性能和肉品质分析的研究[J].草食家畜,2003(1):61-63.[4] 文勇立,林小伟,钟光辉,等.麦洼牦牛生长发育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2002,29(6):20-22.[5] 韩玲.白牦牛产肉性能及肉质测定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02, 2(4):30-35.[6] 郭淑珍,牛小莹,赵君,等.甘南牦牛与其他良种牛屠宰性能及牛肉食用品质对比分析[J].畜牧兽医杂志,2009,28(4):9-11.[7] 李强,傅昌秀,文勇立,等.金川多肋牦牛体尺和屠宰性状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2,32(2):18-20.[8] 谢荣清,杨平贵,曾华.牦牛不同年龄段的屠宰测定[J].四川草原,2005(5):27-29.[9] 罗晓林,吴伟生,谢荣清等.青年麦洼牦牛公牛生长发育测定及屠宰试验研究[C].中国牛业健康发展与科技创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养牛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A].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10] 罗晓林,吴伟生,谢荣清,等.麦洼牦牛公牛肥育期生长发育及屠宰测定试验[J].中国牛业科学,2009,35(6):7-9.[11] 赵洪文,罗晓林,安添午,等.6月龄及18月龄麦洼犊牦牛屠宰试验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13(8):458-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