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学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将道德教育的要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语文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德育渗透则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进而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关注社会事务以及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塑造学生的良好价值观。
德育渗透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方式呈现正面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感悟,学生能够吸收优秀作品中的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方法为了有效地实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选取合适的文学作品。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给学生以积极的教育影响。
2. 设计德育主题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德育主题的教学活动。
比如,通过讨论课堂上的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道德选择,引导学生思考人物行为背后的道德原则。
3.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一些与道德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并解决道德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4.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1 0 0年 第 9期
3 0字 的 读后 感 。课 上 我 让 几 个 学 生读 一 读 、 0 评一 评 , 看谁 写 得
最 深 刻 、 具 有 现 实 教育 意义 。 样 , 过 写 作 寓 德育 于语 文 教 最 这 通
学 中 . 免 了空 洞 的 说教 , 避 学生 也易 于接 受 正 确 的思 想 观 点 。
想 到对 学 生 进 行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以培 养 学 生 正 确 的人 生 观 。
的生 命 力 却极 顽 强 、 旺 盛 。大 家 看 “ 偷 地 ” “ ” 些词 用 极 偷 和 钻 这
得多好啊!
这 里 教师 引 导 学 生理 解 了词 语 “ 偷 地 ” “ ” 意 义 . 偷 和 钻 的 使
德 教 育 的途 径 之 ~ 在 写 作 教 学 中, 方 面 要 培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
能 力 、 析 能 力 、 达 能 力 , 学 生学 会 审题 , 白写 什 么 、 样 分 表 让 明 怎
写 ; 一 方 面 要让 学生 懂 得 为 什 么写 , 白写 文 与 做 人 的关 系 。 另 明
教 学 研 究
宋 书 伟 ( 宁 县 南 答 中学 , 北 肃 宁 0 2 5 ) 肃 河 6 3 0
语 文 教 学 中 渗 透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是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的 根 本 原
步 领 悟 到 春 草 默 默 无 闻 、 哗 众 取 宠 的 精 神 品 质 。 悟 到 春 草 不 领 不 怕 困 难 挫 折顽 强 进 取 的 拼 搏 精 神 。 如 杨 朔 的 《 枝 蜜 》 再 荔 中一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它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
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德育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的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中学语文教师要将德育因素与学科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人之初,如玉璞。
性与情,俱可塑。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等心理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的思维有局限性,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弱。
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做好学生的指路人。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
”教师作为为人师表的楷模,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时刻牢记“教之道,德为先”的道理,做好双基工作。
具体到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发育期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
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取向,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好思想铺垫,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思想分析事物。
良好的思想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双重特点,相比其他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国古代的教育,儒家传统思想将德育列在教育的首位,认为道德品质是人的处世之本。
《论语》中指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道”就是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
由此看出。
古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知“道”。
因此,语文教学在强调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同时,更应秉承和发挥优良的道德传统,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良好的道德文化渊源。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摘要:素质教育是新世纪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为此,国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了很多的渗透,德育课的开设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产物,语文教师应重视对这门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索,寻求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尽一份应尽责任。
关键词:素质教育;渗透;德育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
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
”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及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通过作者作品背景介绍,对学生有意识地教育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写作背景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史,特别身处生活环境极为恶劣,民族生死存亡时期的作家,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召力和教育意义。
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的生活经历、人生经历、作品创作背景的详细介绍,有意识地、有计划性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能使学生更有趣地学好语文,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在教授《藤野先生》时,就应该让学生知道:鲁迅弃医从文,就源于那时他在日本的经历。
当年,鲁迅去日本东京求学,看见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厌烦至极,于是到另一个城市去。
起初由于他是第一个到那个城市的留学生,所以备受优待。
之后,他在一次学期考中受讽刺。
接下来,他在一次课上看了一片影片,影片内容是日俄战争期间,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抓住,要枪毙,四周围了一群中国人看(当时正处于日俄战争)。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指出: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
素质的培养并非在某段时间或某个方面的渗透就能达到目的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程,所以只有在整个语文教育中都注意到这方面的培养,才可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渗透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主渠道,在这个场所里重视学生素质的渗透,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各种综合素质。
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深入教材认真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的德育因素深入体味,授课时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
如,《背影》中的父子亲情催人泪下;《我的老师》中的师生之情感人肺腑;《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赤子之情令人肃然起敬;《最后一课》《二十七号牢房》中的爱国之情使人激动;《春》《白杨礼赞》中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催人奋进……如果在课堂上抓住这些感人之处适时点拨,学生就会心领神会,受到熏陶。
这样,既有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又使教学闪现出教材固有的思想火花,发挥出育人的整体效益。
二、在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素质教育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和试题,这也是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老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和能力性,发挥其教育功能。
在选取阅读练习的文章,给出作文的材料和试题素材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教育,如下面的一道题: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如何加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渗透
如何加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渗透目前,毋庸讳言,不少中学阅读课堂上老师总是不停地肢解课文,让学生只看到字、词、句和句子意思挖掘、中心思想分析,使整个课堂显得枯燥无味,令学生感到厌烦厌学。
究其原因,是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本身就是包含丰富情感因素的学科,特别是语文的阅读,是有着广泛和深刻的情感因素渗透其中的。
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
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阅读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切实抓住情感和思路这两根弦。
换句话说,就是要加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渗透,增强语文阅读课堂的情感。
一、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情感渗透,营造良好的氛围。
有人说,语文教师应像一个演员,言语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
实际上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个导演,用他那对剧本的透彻理解,用他那渗透情感的语言,用他那富于激情的动作,将演员带入到预想的境界,再挖掘出剧本的内涵,表现出剧本的特色,也就是表现出所阅读文章的情感特色。
如何融洽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呢?首先是走进课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必须是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从而奠定一堂课的成功基础。
其次是讲课时,要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限度地和每一个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对教师来说每一位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师生进一步接触创造有利条件。
再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
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
要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二、在课文与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教师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
课文充满人文元素和人文精神,这无须质疑。
但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
浅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和途径 ,就显得非常重要 。
论甚 至是争议 ,最后 让他们作 出选择。尽 管选择各有不同 ,却让
现代青 少年 大都是独生子女 ,在农村有许多是 留守儿童 ,优 学生们 进行 了思想交流 ,互相取长补短。例如在讲解《岳 阳楼记》
越 的生活条件 和教育条件使他们更显聪慧能干 ,但 同时也滋生 时 ,不仅要让学生领 略作者对优美的洞庭景 色的描写 ,同时也要
的 目标不仅 在于发展 和充实智能 ,而且也在于形 成高 尚的道德 生成。换句话说 ,就是在语文教学 中进行 品德教育应结合课 文
和优美 的品质。”在初 中语文教学 中,我们要着重解决为谁而学 、 进行。如何做 呢?要把握课 文中德育渗透 的重点 。入选语 文教材
学什么 、为什么学的问题。为谁而学 、为什么而学涉及学 习的动 的文学作品 ,都有其 闪光 的思想和精神 ,但侧重有所不 同 ,有 的
…
一
浅 谈怎样在语文教学 中渗透德育
甘 肃省 榆 中县金崖 中学 岳桂香
古人早就提 出过 “智德 ”这一概念 ,即智 中有德 。智的发展 待人接物的道理 ,对学 生有 启发意义 ,但要教师加 以引导 ,并 拓
促 成了德的提高。著名 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智育 展开去 ,让学生明 白其 中的道理 。结合课文学习解读 ,进感 ,这种美德应继承和发扬 。 导 ,又要在思想内容 上给以启示 。在讲评 中坚持正面引导 ,对作 教育学生勤俭节约 、体贴 父母 ,引导学生仿效榜样 、尊敬父母 ,激 文 中表现出的健康 向上 的情感给予充分 肯定 。同时,要及时纠
励学生 多做 家务 、关心 父母 ,从 身边的小事做起 ,养 成 良好的习 正部分 同学在作文 中流露 出的不健康情感 ,激发 和培养 学生热
润物细无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生身心健康 成长 当学生学会 面对问题和调整心 态的时候 , 那
么许 多 压 力 也 就 能 自己解 决 了 。
第三 、 实施 “ 理 周 记 ” 形 成 师 生 的 沟通 平 台 心 , 的做 法 而 羡慕 。 此 时教 师如 果 不及 时 的 进 行 正 确 引导 , 结 在 不 随 着 学 生年 龄 的 不 断 增 长 , 会 性 的 不 断 增 强 . 之 独 立 社 加 合 当今 的 社 会现 象进 行 分析 , 生 就 会 “ 牙还 牙” 态度 来 性 和 自尊 心 的发 展 , 学 以 的 自我 意 识 的 初 步 形 成 , 们 开 始 不 愿 意 向 他 看 待 问题 。 所 以教 师 在 传 授 这 精 彩 的课 文 时 更要 及 时 的 对 学 别 人 坦 露 自 己 内心 的 秘 密 , 分 学 生 出现 了心 理 上 的 闭 锁 性 。 部 闭锁 属 于 学 生 的 一 种 适 应 环 境 和 进 行 自我 监 控 的 消 极 手段 , 生进行 一番 “ 警戒” 教 育学生 用一 分为二 的辩证 思 想去 看待 , 问题 。 提 辖 这 种 行 为 在 当时 社 会 是 可 取 的 , 在 现 在 的 法 制 鲁 但 社 会 要 运 用 法律 的 武 器来 对待 , 不 可 “ 暴 制 暴 ” 而 对 于鲁 切 以 。 提 辖 的 见 义 勇为 的 行 为 也 要 进 行 教 育 。 特 别 是 当前 媒 体 报 道 中屡 次 出现 中学 生 见 义 勇 为对 付 小 偷 、抢 劫 而牺 牲 生命 的 事 件 ,更 应 教 育 学 生在 保 证 自己生 命 安 全 的 前 提 下智 博 犯 罪 行 为从而减 少对学生产生的 不必要 的伤害。又如在传授 季 羡林 割 裂 了 师 生 间 的 心 灵 接 触 。 心理 周 记便 成 为 教 师 应 对 学 生 闭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初中生正处在意识形态转变的关键阶段,虽然他们已经有了基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还远远不成熟,还要经常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与教育。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
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
”因此,作为中学的语文教师,就必须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起单纯的道德教育来说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被学生吸收。
以教材为依托课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那么教材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所以,老师一定不能进行单独的说教,要结合教材,以教材为主开展德育教育。
我们都知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要从情感教育入手,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中的丰富情感,让他们有个基本的情感框架,再通过自己的感悟,吸收其内涵,这也是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一)在情境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1.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教会学生如何克服人生中遇到的困难;《背影》这篇散文,就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关爱父母。
一些描写山水风光的诗歌,诸如《望岳》、《三峡》等,也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敬畏自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至于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看似平淡无奇,但稍加琢磨就能发现其中也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学科做为思想性、综合性较强的基础科目,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一、中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认识,增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切实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夏斐案到中日夏令营活动,再到哄动全国的平舆系列杀人案,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向我们表明,即使具有精深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健壮的体魄,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同样是不健全的人。
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国家把新课程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将“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做为这次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全人”的发展,实质就是对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呼吁和极大关注。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统一。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有着深刻的主题。
其主题所宣扬的都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体现了人性闪光的一面,都足以作为学生健康教育的优秀教材。
从中学课程设置上看,除地方课程设置中有心理健康教育课外,中学的诸课程中,只有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综合性最强,最接近学生生活,最易激起学生思想中闪光的一面,使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逐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笔者对新教材七年级语文课作了粗略的统计,六个单元中,涉及审美、友情、科学教育、民俗风情、联想想象等五大方面,这些都是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绝好材料。
二、中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良好、健康的心理并日益使自己的心理向健康、完美、科学方面靠拢,这是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也是中学语文教师利用其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基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教师健康的心理对学生起着榜样的带动作用,教师心理健康不仅是教师自己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可见,语文学科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元素,而且应该成为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载体。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担负起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艰巨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自然和谐地落实德育教育,将德育内容贯穿于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立足文本,设计德育目标德育是一种精神品质的教育,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精神思潮下,人们的心态十分浮躁。
如果老师还是依靠说套话,带高帽,这样的德育根本无法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无法引起学生的思索,至多就是一股吹过耳旁的风。
所以,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应该立足文本,设计目标,让德育有根可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选编的教材,丰富地包含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哲理性的启发,既有文学性又有思想性。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利用好这一特点,注重对教学内容中情感、态度、价值教学目标的设计,那么我们的德育就不会只是一句空话。
例如《风筝》一文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归纳,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这一环节,达成了文章设计的德育目标“感悟作者的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小到一个词语感情色彩的教学,大到一篇文章的主题教学,其中都渗透着德育教育的内容,我们不妨在教学中随时有意渗透,立足文本,通过品词析句,推敲品味,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德育教育的滋润,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散步》一文中“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对“整个世界”的正确理解,让学生领悟到了责任和“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中国的教育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它已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由于在人才选拔上长期采用考试的机制,且随着这种机制成为一种模式之后,其负面的影响便日益显露出来。
有识之士本着对民族、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发出摒弃“应试主义”,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吁。
“素质教育”的口号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适应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共识和神圣使命,中学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有着它特有的空间和园地,它是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
一、通过语文教学,培养思想素质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审视人们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都会得出同一个答案:德才兼备。
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当然会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仍是思想素质。
作为人才,他必须具备真诚坦然的心态,追求真理并坚持真理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忠心报国的品质等。
翻开语文课本,许多优秀的篇章,不仅给我们以丰富的知识和文化熏陶,而且对青少年的思想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塑造灵魂的重要材料。
《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仅是一篇典范的通讯,而且其中的感人事迹和话语,无不展示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保家卫国的赤诚,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培养高尚情操的好教材。
学了夏衍的《包身工》,学生会倍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和学习的优越条件,激发起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爱。
而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和杜甫的文言文《石壕吏》也表达了作者的爱国忧国之情和对国家民族的赤诚,能够超越时空,强烈地感染着当代的青年。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把文中之道的精华熔铸到青少年的精神品质之中,为祖国培养高尚的人,大写的人。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素质未来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尤其需要个性品质和谐发展的人才。
他们不仅要在高新技术时代里成为优秀的劳动者,而且要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正确认识自我,善于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关系。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二 、延 伸 教 材 ,注 重 积 累
要想提高学生 的阅读 和写作能力 , 加 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还必 须将 探索 的触须 伸到教材外 。引导他们 学会 观察 身边 的人和事 , 发现并赞美生活 中美 的、 善 的事物 ,摒弃 并鞭策生活 中丑 的 、恶
的事物 。
1 . 形象感染 ,主 旨熏陶 现行 中学语文教材 中有很 多选文生
撼 ,激起他们继 承并 发扬祖 国灿烂 文化
的志气 。
鼓 励 学 生 练 笔 ,在 评 语 中渗 透德
育 ,这只是针对个 别学生 、个别现象而 言。对于 比较普遍 的问题 ,可 以开展讨 论或辩论 ,让大家在讨 论中提高认识 。 例如 , 一位女生在她 的课外练笔 中写道: “ 音 乐测试课上 ,吴丽 唱到高调时顶不
教改圜卿l
fI A0G AI T A NLI l
浅 谈 如 何 在 语 文教 学 中渗 透德 育
汪 丽 云 ( 安徽省枞 阳县牛集高级职业 中学,安徽 安庆 2 4 1 0 0 0 )
语文学科是一 门综 合性 的学科 ,语 文知识的传授 ,听 、说 、读 、写 能力的 培养 ,道 德情操的 陶冶 ,乃至人格个 性 的塑造 , 都是语 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 语文教师 只有 将语 文教学 同德育结合起
很不满意 。于是 ,我就把一篇从 《 文摘 周刊 》上看到 的,题 为 “ 放 大痛苦 ”的
正 如 德 国教 育家 赫 尔 巴特所 说 : “ 教育如果没有进行德 育 ,只是一种没 有 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 , 就是一种失去 了手段 的 目的。”这句话 是 多么深刻 !它证 明了教 书和育人是分 不 开的。语 文我便 以著名解
说 家 宋 世 雄 小 时 候 如 何 克 服 困 难 ,消 除
审情度势 润物无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淹 的 “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 则 从 更 高 的道 先 德境 界 指 导 我 们该 怎样 做 人 ,做 一 个 什 么 样 的 人 … …
教 师 挖 掘 了这 些 德 育 因 素 后 ,在 具 体 的课 堂 渗 透 中 , 还 要 联 系 中 学 生 的情 感 认 知 和 心 理 实 际 ,找 好 渗 透 的切 入 点 ,审 情 度 势 ,寓 德 育 与 语 文 教 学 中 。 中 学 生 正 处 于 情 绪 激 动 的 时期 ,都 希 望 受 到 他 人 的 夸 奖 与 鼓 励 ,而 又 普 遍 具 备 极 强 的 “ 仿 ” 与 “ 齐 ” 的 心 理 特 点 。基 于 这 种 实 际 模 思
纯 说 教 所 无 法 相 比 的效 果 。 又 如 ,在 学 《 于 忧 患 死 于 安 生
的 德 育 就 是 这 样 一 种 渗 透 教 育 。 所 谓 渗 透 ,就 是 不 露 声 色 地 将 德 育 内 容 融 人 到 课 堂 教 学 中 去 ,像 “ 物 物 不 知 的 春 着 风 ” ,像 “ 物 细无 声 ” 的 春 雨 ,使 学 生 在 不 知 不 觉 中受 润
凡 此 种 种 ,教 师 在 课 堂 施 教 中 ,抓 住 教 材 中 的 德 育 因 素 ,并 及 时 联 系 学 生 实 际 ,恰 到 好 处 地 找 到 切 入 点 ,审 情
的 《 莲 说 》则 激 励 我 们 要 做 一 个 高 尚 而 纯 洁 的 人 ; “ 爱 生
我 所 欲 也 ,义 亦 我 所 欲 也 , 二 者 不 可 得 兼 ,舍 生 而 取 义 者
而 不 舍 的坚 强 意 志 ;而 “ 淤 泥 而 不 染 ,濯 清 涟 而 不 妖 ” 出
三生教育在中学语文中的渗透
三生教育在中学语文中的渗透
三生教育在中学语文中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课程设置:三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将文学欣赏与阅读理解、写作训练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教材选择和科学的教
学设计,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
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探究:三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并通过多样
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他们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学
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和文化解码来思考和分析社会
现象及人生问题。
3.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三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引导
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关注社会问题及人类的困境,并鼓励学生通
过行动来改变和影响社会。
4. 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三生教育倡导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
特长。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三生教育在中学语文中的渗透是通过课程设置、文化探究、人文关怀和综
合素质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教育
◎陈
露
文 言 文 教 学 在 初 中 语 文 教 学 中 占据 着 举 足 轻 重 的 地 言 文 的 阅读 量 , 正是 为 了达 到 这 一 目的 。但 是 , 管这 些 文 尽 位 。在 新 课 程 的 大 背 景 下 ,教 师 作 为 学 习 活 动 的组 织 者 和 言作品因其千锤 百炼的语言 、斐然可观 的文采 、匠心经营 引 导 者 , 应 想 方 设 法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改 善 教 学 方 的 章 法 足 以垂 范 后 世 ,可 是 对 于 大 部 分 中 学 生 来 说 ,学 习
是 中华 民族 的宝贵遗产 ,继 承这份遗产是继 承整个文化 的 纳 为这 样一种模 式,即 : “ 文章 作者介绍——朗读—— 疏 前 提。所 以,初 中生学 习一些文言文 ,不仅 有助于提 高阅 通 词 句— — 课 文 内容 及 主 题 分 析 — — 练 习 ” 。边 看 边 学 , 读 和表达 能力,而且对积 累知识 、陶冶情 操等都是 十分有
们 的优 秀作 品以及 自己喜欢 的作 品。 当前 的学生所缺乏 的 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更大地刺激 了学 生学习国学经 典的 感 恩,因此 ,通 过 《 三字经 》 《 弟子规》 中的相关 内容 , 让 学生进行这一 主题的故事会 ,在会上 同学们 不仅讲 了古
兴 趣 ,给 学 生 的 国 学经 典 学 习注 入 了 活力 和 动 力 。
对 学 生 良好 品 格 的 形 成 有 着 独 特 的 影 响 。 可 是 ,一 味 地 让 子》 的知识 。从 同学们反馈 的情况来看 ,他们 不仅收集 到
学生诵读会 大大增加 学生的 阅读 量 ,因为这些文字毕 竟离 了孟子 的基 本知识 ,还对孟子 的思想也有 了一 个较为系 统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浅探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浅探学校在教授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知道由于语文授课的特殊性,因此,可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渗透德育教育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也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认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语文教学首要的任务是语文教育,但是,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还有一个应尽的义务,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注重道德和思想品质的修养。
而且,由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在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时,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在德育教学中讲究一定的方法和艺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比如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和课外活动加深对德育的教育。
1.通过阅读教学渗透德育教育:1.1 语文教学的大纲有这么一个要求,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主体。
初中语文课程中包含很多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我们要充分好利用他们,结合实际,通过巧妙地课堂引导,让学生走进一个爱国主义的教育殿堂。
比如通过学习《黄河颂》、等课文,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奋斗历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
在学习《最后一课》要引导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报国之情。
学习《邓稼先》的时候,除了教育学生学习邓稼先为国献身、知识报国的崇高精神和矢志不移人生道路,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格的写法。
学习《安塞腰鼓》(抒情散文),体味中华民族在艰苦磨难中培育的直面坎坷苦难、乐观豪壮的精神,还要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手法刻画事物、用形象写抽象声音的手法。
1.2 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和挫折教育: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知恩图报,对那些曾经给与自己帮助的人和爱自己的人,要懂得报答之情。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爱国爱家、尊老爱幼,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达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标。
本文结合实际阐述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措施,具有借鉴意义。
中学语文渗透情感教育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其充分说明了情感在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历来都备受人们重视。
然而,时下不少中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语文教学存在缺陷,并且对学生的成长颇为不利。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新教学大纲颁布后,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凸显,拥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情感的文学作品形象以及爱国爱乡、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美文是对中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最好资源,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独有优势。
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恰如其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将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他们由“要我学”逐渐演变为“我要学”。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甄别“真、善、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的教育目标。
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五个有效举措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相对比较叛逆,他们对一切事物均持怀疑态度。
如果仅仅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说教,成效不一定很理想。
但是,如果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对他们渗透情感教育,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情感得到释放,性情得到陶冶,往往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成效。
综合起来,笔者愚以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
1.教师要甘当学生表率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既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引导学生成材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和言行举止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引言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培养人文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本文将详细探讨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路径和实施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情感教育的定义及重要性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教育不仅是教育的一部分,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情感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情感问题,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表现1. 文学作品的情感理解中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讲解《红楼梦》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理解其中的悲剧色彩和人性深度。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情感线索,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教育的熏陶。
2. 情感体验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感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内容。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冲突和人物心理变化。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
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扮演作品中的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3. 情感表达的写作训练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更要注重情感的真挚和表达的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中学语文学科做为思想性、综合性较强的基础科目,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
一、中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认识,增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切实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夏斐案到中日夏令营活动,再到哄动全国的平舆系列杀人案,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向我们表明,即使具有精深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健壮的体魄,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同样是不健全的人。
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国家把新课程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将“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做为这次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全人”的发展,实质就是对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呼吁和极大关注。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统一。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有着深刻的主题。
其主题所宣扬的都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体现了人性闪光的一面,都足以作为学生健康教育的优秀教材。
从中学课程设置上看,除地方课程设置中有心理健康教育课外,中学的诸课程中,只有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综合性最强,最接近学生生活,最易激起学生思想中闪光的一面,使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逐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笔者对新教材七年级语文课作了粗略的统计,六个单元中,涉及审美、友情、科学教育、民俗风情、联想想象等五大方面,这些都是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绝好材料。
二、中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良好、健康的心理并日益使自己的心理向健康、完美、科学方面靠拢,这是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也是中学语文教师利用其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基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教师健康的心理对学生起着榜样的带动作用,教师心理健康不仅是教师自己行为的
规范要求,而且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
教师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表率、榜样、楷模作用。
教师高尚的人格能感化学生,教师坚定的意志能感染学生,教师崇高的风尚能感召学生,教师专业的志趣能够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埋头钻研的科学精神。
很难想象一个心理不健全的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的心理会是什么样子。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完善自己的心理,依靠自身完美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感染、教育学生,使学生不但享有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技能,还拥有健康合格的心理,实现“全人”的教学目的。
三、中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深入了解学生、认真钻研教材,把课文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死刑同中学生实际、现实生活紧密的、有机的结合起来
中学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多为经典的优秀文章,这些文章有其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现代社会的情景会有一定的差别,但其人性化的一面不容忽视,把其人性化的一面引入到现代生活、眼前的学生,用现代生活、现代的观点审视其人性化的一面,融会贯通,切身体验,更能起到教育的效果。
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在上《我的母亲》一课时,紧紧抓住“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痛得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这句话,让学生讨论母亲爱子而又恨子的矛盾心理,并引入八十年代夏斐事件和从报纸等新闻渠道收集的学生不堪父母严教而伤害或出走事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来自父母长辈的批评和关爱。
四、中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体验的过程,意识形成的过程。
语文教师要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养成态度,内化成价值观。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中学语文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途径。
中学语文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务必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即心理健康教育。
新教材在综合实践课的安排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新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中,如“当一次主持人”活动,可以锻炼学生自信心,增强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勇气,克服怯场、害羞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弊病;“访问爱国教育基地”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假如我是导游”实践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爱
心教育和接人待物教育;“名家书法赏析”可以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操陶冶。
五、中学语文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差异
“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独立意义的人”。
这就包含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承认这个事实,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就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教育和纠正。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习得性、渗透性、渐进性、整体性很强的课目。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