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推荐】《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一)》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第4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第4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第4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的例3和“想想做做”第1~4题。

1.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经历将两种物体的数量摆成“同样多”的过程,从而得到并正确使用“去掉多的”“添上少的”或者“移多补少”这几种方法,将两种物体的数量调整成同样多。

2.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动手操作”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感受和积累数学操作的经验;同时认识到同一个问题,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在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培养独立思考和分享交流等学习习惯。

理解并掌握使两种物体数量同样多的不同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体验解决这类问题的重点是抓住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相差数,并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使两种物体的数量成为同样多。

学生准备12个红花片、12个蓝花片和24根小棒,教师准备36个红花片、36个蓝花片和24根小棒。

▍流程一:新课教授1.操作感知,寻求方法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并提问: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回答:小军穿了8个彩珠,芳芳穿了12个彩珠。

教师:让我们用红圆片代表小军的彩珠,用蓝圆片代表芳芳的彩珠,你知道各需要摆几个吗?让学生明确:红圆片摆8个,蓝圆片摆12个。

教师:为了让别人一眼看出圆片数量的多少,我们在摆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明确:摆圆片时要注意一个蓝圆片对着一个红圆片摆,也就是要做到“一一对应”。

师生共同摆出红圆片和蓝圆片。

提问:看图,比一比小军和芳芳穿的彩珠,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小军的彩珠比芳芳的少4个”“芳芳的彩珠比小军的多4个”或“两个人穿的彩珠相差4个”。

教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正确!(课件出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学交流。

教师:谁来读一读茄子老师的问题和要求?指名读一读。

教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动手操作就能使两种颜色的圆片同样多了,好吗?教师板书:动手操作学生独立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

二年级上的数学说课稿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

二年级上的数学说课稿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

二年级上的数学说课稿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培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所学过的内容,比如: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的大小比较。

2.上一节课我们讲了找不同的数和相同的数。

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吗?2. 新课讲解1.将两个加数,用“加号”连接起来,得到一个“加式”,比如:3+5=8。

2.将一个被减数、一个减数和一个减号连接起来,得到一个“减式”,比如:7-3=4。

3. 练习1.今天我们来练习一下简单的加减法,小朋友们把它做好,就可以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加法的练习:小美的书包里有3本书,妈妈给她买了5本新书,那么小美一共有几本书?–解题思路:3+5=8,所以小美一共有8本书。

2.接下来我们来练习一下减法:小明有7个糖果,他吃了3个糖果,还剩几个?–解题思路:7-3=4,所以小明还剩4个糖果。

3.向学生提出更多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小红买了5块西瓜,她一共花了15元,每块西瓜多少钱?–解题思路:15÷5=3,每块西瓜3元。

4.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我们发现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是挺简单的。

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解决实际问题。

四、板书设计•加法的结构:3+5=8•减法的结构:7-3=4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中的所有题目。

2.寻找更多的实际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写成小作文。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讲解了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通过练习和分析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了学生自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第一单元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掌握两位数之间的简单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新知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能够掌握两位数之间的简单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能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新知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

例如:小明有19元钱,他要买一本价值32元的书,请问他还需要多少钱?或者是小明去超市买水果,他拿了50元钱,却只买了30元的水果,他还有多少钱?引入新知,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和定义,引导学生探究两个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2. 讲授新知(1)加法教师先拿出两个十位数说:“这个数代表10个单位,这个数代表13个单位,我们来看这两个数相加,这里的1和3相加等于4,再加上10,就是14了。

所以,10+13=14。

”然后再拿出两个个位数说:“这个数代表1个单位,这个数代表6个单位,我们来看这两个数相加,这里的1和6相加等于7,所以,1+6=7。

这就是加法的本质。

”(2)减法教师拿出一些实际问题,请学生完成相应的减法运算,并且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运算方法。

例如:小明有30元钱,他花了17元去买书,请问他还有多少钱?解答:30-17=1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知:我们可以用30减去17得到13,这就是减法的本质。

3. 练习实践(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练习,供学生操作。

例如:24+13=?、56-17=?等,让学生根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完成相应的计算。

学生完成题目之后,教师再帮助学生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2)让学生互相询问相应的问题,运用加、减法解释答案,找出相应规律。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还需要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此外,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猴子的水果店”,让学生初步感知加减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呈现一系列加减法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如:小猴子有5个苹果,又摘了3个,现在有多少个苹果?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算术接力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加减法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出身边的加减法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正确读出数字,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2)能用手指、计数器等辅助工具回答加减法口算题; 3)学生能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如图形相减、物品的增减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加减法口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1)引导学生喜欢数学,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难点:学生掌握加减法口算的技巧。

2、重点:学生通过实物理解加减法,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运用的教育方法和手段1.教育方法1)任务学习法:设计任务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3)体验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1)教具:数字计数器,手指,图形卡片,漏斗等; 2)媒体:幻灯片、电子白板等; 3)多媒体教辅:开心学园、奥数学院等。

四、教学步骤1.导入1)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认识数字,并询问这些数字的值; 2)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数数,并出示计数器等辅助工具,引导学生使用计数器。

### 2.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加、减法的定义和用处,并通过图形、数字等教具讲解加、减法的规律和口算技巧。

### 3.知识巩固 1)出示数字计数器或物品,让学生进行口算;2)出示图形卡片,让学生利用加减法口算加减词题; 3)出示实际问题,如物品的增减,让学生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 4.课堂总结让学生分享学习情况、感想,并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 5.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多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到班级中。

五、学情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1、教育方法灵活多变。

苏教版数学二上1.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上1.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上1.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上1.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从而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和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受到具体情境的干扰,对加减法的应用还不够灵活。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时,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不受具体情境的干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和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的加减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加减操作,如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的加减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一些更复杂的加减问题,如带分数的加减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苏教版

教师电子备课9 月5 日周四课题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第4 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通过不同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充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不同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例3主题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二、动手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1、引导:说说,谁穿的彩珠多,多几个。

2、提出问题:要使他们穿的彩珠一样多,有什么办法。

让学生想一想,然后用圆片代替彩珠在桌子上摆一摆,找到办法后跟小组的同学交流。

3、组织学生交流:你想到了哪些办法可以使他们穿的彩珠一样多。

教师相机板书。

(1)用圆片分别摆出小军和芳芳穿的个数,一个对着一个地摆,可以看到芳芳摆的比小军的多4个,可以在小军的那一排再摆4个圆片,他们俩的就一样多了。

(2)可以把芳芳摆的拿走4个,这样他们俩就都是8个,也一样多。

(3)芳芳的比小军的多,就从芳芳的里面一个一个地给小军拿,拿出2个给小军后他们都是10个,也一样多了。

4、肯定学生的方法,引导交流:想一想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5、引导:除了这三种方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来源:]来源学科网ZXXK]三、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题。

先动手摆一摆,再填空。

2、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

3、第3、4题。

学生读题理解意思,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作业小练p4板书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小军○○○○○○○○◎◎◎◎芳芳○○○○○○○○○○○○小军再穿4个彩珠小军○○○○○○○○芳芳○○○○○○○○¤¤¤¤把芳芳穿的彩珠拿走4个小军○○○○○○○○●●芳芳●●●●●●●●●●●●拿出芳芳穿的2个彩珠给小军教师电子备课9 月6 日周五课题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第5 课时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加、减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思维。

二年级上的数学教案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

二年级上的数学教案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解决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正确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共同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

板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主要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拓展作业: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并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热身活动: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加减法问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3个,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这样的问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加减法基本概念的理解,为今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加减法,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运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本文档将按照教学流程进行分析,帮助您更好地为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

一、课堂导入1. 情境呈现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呈现引起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

例如:“小明在买水果,他先买了三个橘子,然后又买了两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水果?”2. 探究问题学生可以尝试通过手工模型或者教具展现出这个问题。

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概括出加法的使用方法。

二、知识讲解1. 加法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童话故事或者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解释加法的概念和定义,帮助学生理解。

然后通过小学数学上的教材来讲解正式的定义和符号。

2. 加法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加法的运用,例如白板书写、板书演示、口语讲解等方式。

同时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完成练习题,巩固加法的运用。

三、课堂练习1. 知识点巩固教师可以出几道简单的加法题目,来让学生巩固刚刚学习到的知识点,例如:“5+6=?”2. 生活应用教师可以提供实际问题供学生去思考,例如:“小明今天上午在家做作业花了20分钟,中午与朋友一起吃了饭,用了45分钟,那么小明今天一共用了多长时间呢?”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计算的方式将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学习兴趣。

四、课堂总结1. 总结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简单概括出加法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2. 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运算等方式来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以巩固和延伸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同时也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数学学习资源,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五、结语加减法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点,是学生后续学习过程中必备的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可以初步掌握加减法的定义和运用方法,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4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4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4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应用场景;2.掌握对于特定场景中的简单加减法的解决方式;3.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实际问题中识别加减法应用场景;2.对于特定场景中的简单加减法运算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对于复杂场景中的加减法引导学生逐步解决。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以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加减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例如:小丽去超市购物,购买了一些零食和水果,现在已经知道了每样物品的价格,如何计算出这次购物的总价呢?2. 理解实际问题中应用加减法的场景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多举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应用场景以及学习的必要性。

例如:30朵花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朵?3. 帮助学生转化问题,准确把握实际问题的信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准确的把握问题中的信息,顺利的解决问题。

例如:班级里有20人,其中男生13人,那么女生有几人?4. 分别教授加法与减法的解决方法分别介绍加法与减法的解决方法,并辅以具体的实例。

例如:加法小黄去买糖,他买了5块钱的牛奶糖和3块钱的巧克力糖,那么他一共付了多少钱?解答过程: 5元 + 3元 = 8元小黄共付出了8元钱减法五幅漫画书一共有30元,每幅要多少钱?解答过程: 30元÷ 5幅 = 6元/幅每幅漫画书的价格是6元5. 知识的拓展将加减法的知识运用到更广泛的场景中,例如:“小明过生日,请了三个朋友来家里玩,他打算准备12个包子,每个人可以吃几个包子?”四、教学评估1.通过教师口头提问学生的方式,观察学生对应用场景的识别情况,对场景的数字信息理解情况,以及对该种场景下简单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自行寻找实际问题并用加减法解决,以此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二上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二上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

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意,越会失去。

一个人的生活,快乐与否,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美貌,不是名气,而是心境。

有时候极度的委屈,想脆弱一下,想找个踏实的肩膀依靠,可是,人生沧海,那个踏实肩膀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面对自己的不堪与无奈。

岁月告诉我:当生活刁难,命运困苦,你的内心必需单枪匹马,沉着应战。

有时候真想躲起来,把手机关闭,断了所有的联系,可是,那又怎样,该面对的问题,依旧要面对。

与其逃避,不如接纳;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主动去解决。

岁月告诉我:美好的人生,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有时候想拼命的攀登,但总是力不从心。

可是,每个人境况是不同的,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人生。

太多的失望,太多的落空,纯属生活的常态。

岁月告诉我:挫败,总会袭人,并且,让你承受,但也,负责让你成长。

人生漫长,却又苦短,幽长的路途充满险阻,谁不曾迷失,谁不曾茫然,谁不曾煎熬?多少美好,毁在了一意孤行的偏执。

好也罢,坏也罢,人生的路,必须自己走过,才能感觉脚上的泡和踏过的坑。

因为懂得,知分寸;因为珍惜,懂进退。

最重要的是,与世界言和,不再为难自己和别人。

《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就是说,做事不必完美,享乐不可享尽,这是一种含苞待放的人生状态。

即使是最美的月亮,也会有盈亏的自然之道。

否则便是过犹不及,弄巧成拙。

心灵松绑了,活着才自由。

半生已过,走走停停,看透了生活,选择了顺流的方式,行走。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感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每一个阳光的日子,于时光的碎屑中,静品一盏流年的香茗。

撕开浮云的遮掩,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山水,都有一段难捱的时光,好在,总有一天,你的淡然低调,你的暗自努力,你的理性豁达,终将点燃你的整个世界,让故事的结局,美好而温柔。

苏轼在《水调歌头》里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教案: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我,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要分享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1. 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分物品时计算数量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能够将加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加减问题。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教学课件:包括加减法的动画演示,实际问题的图片等。

2. 练习题:包括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题目和实际问题题目。

3. 计算器:用于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有2个苹果,再给你3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通过教学课件,详细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结合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练习,例如:“2+3=?”、“52=?”等,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将加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买一支铅笔需要3元,买一块橡皮需要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实际问题的题目和答案。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目。

2. 设计一些自己的加减实际问题,并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加减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在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我选择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认识,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还不能很好地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物品,如玩具、水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如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加减法的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他2个,现在小明有几个苹果?”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4课《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4课《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4课《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字的认知,对加减法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法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难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加减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实例和动画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学具,用于游戏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10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例如,展示一幅动物园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动物园里有多少只小鸟和小兔。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第4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第4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第4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或者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100以内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运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挂图等。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

3. 活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基础性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性作业:设计一些拓展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性作业: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过程是否顺畅。

2.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课堂参与度如何,合作意识是否得到培养。

3. 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导入1. 利用生活情境: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如超市购物、公园游玩等,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4课《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4课《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4课《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数和识数能力,对加减法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实际应用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将加减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合作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际情境的图片或道具3.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分配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出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水果的个数,然后提问:“如果再给你一些水果,你能算出总共有多少个水果吗?”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如,通过图片展示“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等于5个苹果”,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例如,“小明有2个糖果,他妈妈给了他3个糖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糖果?”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或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

二年级数学上册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1) 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1) 苏教版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

教学三维目标: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

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一队10人,二队6人,行吗?为什么?怎么样就公平了?2.你们喜欢玩串珠吗?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3,提问: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三种方法。

第一种:小军再穿4个彩珠。

第二种:把芳芳穿的2个彩珠拿走4个。

第三种: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2个。

4.总结,加强对比:你有什么体会?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抓住两串相差4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先出示直条图,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同时多,要先知道什么,但要引导比较,认识到应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

3.想想做做第3题4.引导学生在头脑里把两个数量排一排,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订正。

5.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课后反思: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6-8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体摆成“同样多”的操作活动,学会并能正确用“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种物体摆的“同样多”。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三种基本的方法:其中通过增加或减少某一个物体的数量,调整后总数量也发生变化,通过移多补少,调整后总数量不变的道理。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把两种物体摆的“同样多”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教学过程:一、利用经验,激活思维小朋友们,我们又见面了,在上课之前,请小朋友们除了准备好学习用品之外,还需要准备一些学具两种颜色的圆片和一些小棒。

下面在进入今天的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画三角形的小游戏。

按照要求画△。

1.出示4个○。

○○○○(1)△和○要同样多。

问:△和○要同样多。

你画了几个△?对,画4个△,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一对应,圆形是4个,三角形也画4个,他们就同样多。

(2)△要比○多一些。

问:△要比○多一些,你是怎样画的?交流:这里是三角形和圆形同样多,△要比○多一些,我们添1个,再添一个呢?再添一个呢?是的,这里都是三角形比○多一些,可以添1个,可以添2个,或者三个等。

(3)△要比○少。

请你动笔画一画吧。

交流:我们先画1个,△比○少,我们还可以画2个,△比○少,还可以画3个,△比○少。

我们还可以再画吗?不能,再画三角形和圆形同样多。

(4)揭题:今天刘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同样多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体验关系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3情景图。

1.师:同学们,看,小军和芳芳在聊天呢,他们在聊些什么呢?对了,小军说,他穿了8个彩珠,芳芳说她穿了12个彩珠。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终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终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终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但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仍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很好地联系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法计算法则。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场景和实际问题。

2.学习材料:准备练习题和游戏道具。

3.教学环境: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数学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问一共有几个水果?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用加法来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一)》教案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3、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3课件
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
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
反馈交流三种摆法
(1)增加法(2)减少法(3)移多补少
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
二、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
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
2、提高练习
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
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
比较(1)和(2)
提问:(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

课件出示第3、4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

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

作业设计:
数补第4页
板书设计: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