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桥】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与转型——宋元明清(907年~1840年)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热点突破训练专题03 中华文明的鼎盛和变革:隋唐、宋元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热点专题突破训练专题03 中华文明的鼎盛和变革:隋唐、宋元1.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
这()A.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B.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C.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D.直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解析:选B由材料“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参谋禁密,权任独重”可知不是行政机关的翰林院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反映出唐朝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故选B项;科举制是选官制度,与行政决策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中书省负责决策,材料表明中枢决策权转移到翰林院,这冲击了三省六部制,排除C项;唐后期政局动荡的直接原因是地方藩镇割据,排除D项。
2.某学者指出:三省六部制度,并不首创于唐太宗时期,然而,唐太宗最大限度地贯彻了分权的原则,发挥了中央决策、审议、执行机构之间互为弥补、互为制约的功能。
这正是“贞观”各项政策能够得以全面推广和普遍落实的重要保证。
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唐太宗()A.充分认识前代制度的弊端B.以制度创新推进治国安邦C.具有推进民主政治的倾向D.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皇权解析:选B唐太宗最大限度地借鉴前代制度并充分发挥三省六部制的效应,故A项错误;唐太宗在继承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贯彻了分权的原则,发挥了中央决策、审议、执行机构之间互为弥补、互为制约的功能,保障了政策的实行,体现了对制度的创新,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维护封建君主权威,故C项错误;该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互相制衡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正确性,故D项错误。
3.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第1页共12页A.抑商政策的松动B.生产方式的革新C.田庄经济的兴起D.社会经济的转型解析:选A据材料“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结合所学可知,中唐以来,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从而导致阶级的流动性增强,故选A项;依所学可知,明中叶以后生产方式有所改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与材料表述时间不相符,排除B项;依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田庄经济兴起,与材料表述时间不相符,排除C项;依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开始转型与材料表述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精练5
【状元桥】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精练51.读图,判断该图所处的时代,下列事件与这一时代最接近的是( )A.丝织业兴起B.规定商人入市籍C.出现铁犁牛耕D.推行均田制【答案】B【解析】由图中“代郡”“中山国”等信息可判断当时推行郡国并行制,由此确定时代为西汉,结合所学可知西汉规定商人入市籍,故B项正确;丝织业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故C项错误;北魏开始推行均田制,故D项错误。
2.下图为大运河的开凿,下列选项与之所起的历史作用最接近的是( )A.隋朝创立科举制B.唐朝设立节度使C.隋唐确立完善三省六部制D.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答案】A【解析】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推动经济发展,经济的繁荣推动庶族地主势力的扩大,而原本政权垄断在士族地主手中的权力固化现象日益引起庶族地主不满,九品中正制已不合时宜,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扩大统治基础,拉拢庶族,改变选官用官制度,科举制应运而生,故A 项正确;唐朝设立节度使,弱化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隋唐确立完善三省六部制”属于加强君主权力措施,故C项错误;“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属于加强中央政府权力措施,与题干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3.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B.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D.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答案】D【解析】古代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而图片显示的古代丝织业中心东部、中部、西部都有,故A项错误;关中地区是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平原,图片无法显示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故B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丝织业中心分布,无法说明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故C项错误;元明时期丝织业中心主要在东部地区,故D项正确。
4.《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通史整合(三) 隋唐、宋元时期——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课件(共23张PPT)
海运发达;交 商 子出现;市突 业 破了时间和空 间限制
时间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农作物品种增
文化领域
王祯:转轮 科 排字盘 技 郭守敬: 《授时历》
书法家赵孟 、元曲、 话本小说
农业 多,棉花广泛
元代 行省制、 手工 业 种植
(1271~ “腹里”、 1368年) 宣政院
黄道婆推广棉
纺织技术、元 文 青花瓷 艺
二、宋元时期 1.政治 (1)君主专制演进:北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 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力;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朝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 关,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权力。 (2)中央集权加强:北宋初,宋太祖收兵权归中央,组建禁 军;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中央监控,结 束藩镇割据局面。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隋唐时期 封建经济 繁荣,三 儒学复兴运动 省六部制、 科举制的 868年,雕版 推行完善 了中央集 印刷《金刚 经》,火药开 权;国家 的强盛稳 始用于军事 定促进了 文人画、唐诗、文学艺术 词、书法艺术 的辉煌 步入盛世
时间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文化领域
出现水转翻车, 程朱理学; 农 思 形成稻麦轮作 陆九渊创立 业 想 的两熟制 心学 宋代 二府三司 (960~ 制王安石 1279年) 变法 棉花种植和棉 手 纺织技术推广 工 到闽粤地区; 业 五大官窑 指南针用于 科 航海;火药 技 广泛应用; 活字印刷术 风俗画、宋 文 词繁荣、行 艺 书四大家
3.文化 (1)思想: ①程朱理学:“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仁”,重视人 的伦理道德修养;标志着儒学转型和成熟。 ②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 即“理”也,发展了程朱理学。 (2)科技:活字印刷术、火器和指南针;郭守敬制成了 “简仪”,编制《授时历》;元代王祯的《农书》。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老高考旧教材)第3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第三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一、选择题1.(2023四川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隋朝开皇十四年饥荒的记载,这说明B.历史记载没有客观性C.历史真实需多重考辨D.历史解释具有多样性2.唐初,科举考试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诏令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中举及第的士人还要参加由吏部主持的以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选考核,铨选合格后才有资格被授官。
这一变化表明,唐玄宗前期()A.中枢权力机构的相互制衡B.士人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C.君主专制制度发生变化D.官员的行政能力受到重视3.(2023山西晋中二模)下表为唐朝前期浙江人口变化情况。
引起这一时期浙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B.经济重心的南移C.江南经济的发展D.北方人口的南迁4.(2023河南五市二模)唐宪宗时,商业领域出现了“飞钱”。
“飞钱”亦称“便换”,办法是: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地方某道设在长安的进奏院,或者交给某军府、某使节、某富家,凭合券再到指定地方取现钱。
“飞钱”的出现()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直接催生了商帮出现C.有效地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有利于完善货币体系5.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造出了新风格。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隋唐书法艺术难以超越B.国家统一促进文化交流C.君主开明有助艺术繁荣D.对外开放利于艺术多元6.(2023四川绵阳一模)初唐诗人郭震《古剑篇》云:“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在《塞上》写道:“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
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这两首诗折射出当时()A.铸剑技术的革命性突破B.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C.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D.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7.(2023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鼓励武将“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数武将照做。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练习
第 2 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华——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1) 魏晋南北朝 (220 —589 年 ) 经历了三国鼎峙、西晋短暂一致和南北朝对峙的历程,这一期间是封建国家分裂、民族交融期间,也是中华文明波折发展和孕育大一统条件的历史阶段。
(2) 隋唐 (581 — 907 年) 经历了隋朝的短暂统治和唐朝的一致繁华两个阶段,是封建国家繁荣和一致多民族国家稳固发展的重要期间,该期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表现出繁华的场面,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繁华的历史阶段。
(3)五代辽宋夏金元 (907 — 1368 年 ) 历经五代十国的分裂、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并立、元朝走向一致的历程,该期间封建经济连续发展、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一致、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是中华文明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阶段。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期间是中国古代文明连续发展并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期间。
1.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期间,国家分裂,社会动乱,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记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美。
2.经济上:魏晋期间,北方战乱,生产遇到损坏,商品经济水平低,南方获得开发;隋唐期间,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改良,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华,南北经济趋于均衡;对外交往空前繁华。
3.思想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期间,特立独行的士人集体形成,推进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隋唐期间,科举制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进了文学艺术的进步。
宋元期间,科技成就突出,突出代表有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跟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微风俗画。
阶段政治经济文化(1) 农业:北魏推行均田(1)文学:出现了《搜神记》制,本质是封建土地国有等志怪小说。
(1) 中央系统:逐渐形制;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2)书法:汉字发展成为自觉成三省系统,此中尚术形成;曹魏时,经过改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魏晋南北书省最初握有实权,制的翻车用于浇灌。
高考历史板块四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宋元第2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时提升训练新人教版
第2讲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8·河北衡水统考)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
这一趋势(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解析:B 据材料可知,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有利于增加小农家庭劳动收入,有利于小农的稳定性,故B 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地主所有制经济、农民人身自由和具体的农业生产情况,故A 、C 、D 三项错误。
2.(2018·安徽合肥二模)以下是唐宋时期我国南北主要地区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它主要反映了( )北方南方A.唐朝时期北方经济更为发达B.政府忽视北方水利兴修C.政府政策促进经济重心南移D.南方水利技术领先北方解析:C 材料中唐宋时期南方修建的水利设施大大超过了北方,表明当时南方农业发展受到政府重视。
这促成了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项正确。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逐渐超过了北方,故A项错误;由于北宋始终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而南宋更是偏安一隅,所以北方修建的水利设施数量必然不及南方,但这并不是政府不加重视的结果,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南北方水利设施技术,D 项错误。
3.(2018·河南六市联考)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这表明宋仁宗时期( )A.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B.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C.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D.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解析:A 材料反映了皇帝出台命令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以保护生产正常进行,表明当时的主佃矛盾较多,A项正确。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中国古代史——宋元: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
中国古代史 -- 宋元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学习目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及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相关内容,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文艺长廊相关知识选修一《王安石变法》【阶段特征】五、宋元时期(960〜1368年):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总特征】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具体史实】政治方面:(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注意从中央分割相权、地方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把握)1•背景: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为消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巩固统治。
2•主要措施:(1)收精兵一一集中军权:①杯酒释兵权:和平削权,集中统兵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② 中央:将禁军统领权归三衙,设枢密院行使调兵权。
兵权相互牵制,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③禁军一半驻京师,一半分守各地,强干弱枝,保证中央对地方军事优势。
(2)削实权一一集中行政权:①中央: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但相权被三分:设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枢密院和三衙分割军政权,设三司(盐铁、户部、度支)分割财政权,三司使被称为“计相”。
(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合称“二府三司”)②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做州郡长官,设通判监督,直接向朝廷奏报。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案 专题限时集训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这反映出唐代()A.宰相有职无权B.皇权至高无上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尚书省地位下降2.宋太宗(939—997)诏:“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宋代统治者的这种认识造成了() A.重文轻武,积弱不振B.内乱频仍,国势衰弱C.外戚宦官横行不法D.变法受阻,积弊难除3.程天相说道:“中国历史五千多年以来,所有改朝换代、革命成功,或是王朝的建立者,没有一位是状元出身的,甚至于有的还是落第秀才。
请问,这是不是一个科举制度的笑话?”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考试内容单调乏味B.考生知识局限C.选用人才文化素养低D.选用人才主要为统治者服务4.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5.下面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
根据表中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时期西汉三国西晋隋朝唐前期郡县数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4郡50县5郡70县7郡43县13州74县江西豫章郡18县4郡51县6郡58县7郡19县7州34县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1郡9县2郡14县1郡5县5州28县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6.右图是甘肃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A.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B.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C.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D.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7.“宋……田制不立,甽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冒伪,未尝考按(不曾追究查办),故赋入之利视前代为薄。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第1编 第3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
2.文学艺术 (1)文学:先后出现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 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2)艺术: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 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东晋开始出现以顾恺之为代表的专职画 家。北魏云冈石窟等艺术宝库闻名世界。
3.科技 (1)南朝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北朝贾思勰的农书《齐民要术》及西晋 的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2)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有青蒿素抗疟的记载。 4.中外文化交流 (1)东晋高僧法显到天竺取经求法。 (2)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 (3)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 得到发展。
3.法治与教化 (1)法治: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 律》,即《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 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2)教化:唐朝提倡礼治。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是 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在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重视家训 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5.教育: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 政机构。
认知 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 1.形成原因 (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2)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3)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2.特点(特殊地位)
政治上
第一部分
两大板块 纵横贯通 优势互补 珠联璧合
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
板块一 通史横向整合——让认知更全面 第三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
期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一步 通史体系•重组—— 学“通”历史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1_第4讲_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1_第4讲_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第四讲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
”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B、中央集权程度的强弱C、能否掌握选拔人才的权力D、能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宋史》一六二卷《职官志》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材料可见A、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和行政财政B、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C、各部权限加大,官员的主动性增强D、军队指挥权被分割,以防止将领反叛3.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B、表达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C、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4.南宋遗民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评价某一制度时说:“然那么行台省之名,苟非创造之初,土宇未一,以此任帷幄腹心之臣;那么必衰微之后,法制已隳,以此处分裂割据之辈,至假设承平之时,那么不宜有此名也。
”马端临评价的是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宋朝的地方机构改革C、元朝的行省制度D、唐宋的科举制度5.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的变化,反映了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B、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6.《宋书志序》载:“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播徙江外。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_隋唐至宋元课后提升练含解析
课后提升练(三)一、选择题1.(2024·山东德州二模)武则天以高宗名义把《氏族志》改编为《姓氏录》,以唐代官品为标准,凡是五品以上官员,不管以前是否是士族,都写进《姓氏录》,“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
该举措( )A.阻断了士族晋升的渠道B.减弱了唐代的等级观念C.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D.变更了官吏选拔的标准解析:《姓氏录》依据当朝官品的凹凸,不论门第,否定了传统的门阀制度,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故选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写进《姓氏录》的标准,士族晋升的渠道没有被阻断,解除A项;《姓氏录》依旧体现等级观念,解除B项;《姓氏录》以官品为标准,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不涉及官吏选拔标准,解除D项。
答案:C2.(2024·山东滨州二模)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体制渐渐地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直到宋神宗元封年间的官制改革才最终完成。
这一调整的实质是( )A.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解析:斗争使三省制渐渐向一省制转变,宰相职能进一步政务化,宰相议政决策之权减弱,君主的权力不断加强;而使职差遣指的是临时派某官离开其原来的职守去任某事,这实质上是对臣下权力的减弱,对君主权力的加强,故选B项;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是表现而不是实质,解除A项;材料是行政制度的变革,不涉及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解除C项;行政机构的不断革新是为加强君主专制服务的,解除D项。
答案:B3.(2024·山西太原二模)《宋史》中有“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的记载。
当君主表现出揽权的趋向,也常常会引发群臣的抗议。
由此可知,宋代( )A.决策机制发生异变B.君民共治得以实现C.文官政治渐渐形成D.权力结构有所制衡解析:依据材料“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可知宋代相权对皇权制约,权力结构有所制衡,故选D项;依据材料“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可知宋代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决策机制未发生异变,解除A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此时为君主专制,并非“君民共治”,解除B项;文官政治的形成正是由于重文轻武的国策的确立,与材料主旨决策过程完善无关,解除C项。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限时训练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限时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四川德阳一模)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据《宋史·地理志》整理) 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A.科举改革成效显著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C.经济重心南移加快D.地方机构日渐臃肿解析题干中979年与960年相比,州、县数量增多,表明地方被分化,中央权力增大,故选B项;题干州县数量变化与科举制关系不大,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州县的分化,未涉及经济问题,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州县的分化,反映不出地方机构情况,排除D项。
答案 B2.(2019·清华大学附中高三测试)隋代史官属于皇帝侍臣,通过忠实履行其职权,记录皇帝的“动作法度”,使当代皇帝畏于死后留下臭名而有所顾忌,更使后代皇帝行为举止有所殷鉴,从而实现其存在的政治意义。
这表明隋代史官()A.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B.因侍奉皇帝而影响记载史实的客观性C.工作认真负责而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D.因参与政治管理而淡化历史记录职能解析通过题干中隋代史官的作用可知,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故A项正确;题干主要述及隋代史官的作用,而没有涉及其记载史实的客观性,故B项错误;题干主要强调隋代史官的作用,没有涉及其“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中所述及的隋代史官的作用可知,其参与政治管理并没有淡化其历史记录的职能,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9·“皖南八校”联考)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官”;宋代有一条规定:“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
由此可知,当时的高官选拔()A.强调对中央政令的服从B.注重出身和门第C.以官员的德和才为标准D.注重基层实践经验解析题干没有提及高官对中央政令的态度问题,故A项错误;对于高官的出身和门第问题,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题干论述的是高官的选拔标准,但是不是以德和才为标准,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唐玄宗时期的高官必须有州县官的经历,在宋代,高官必须从“州县之职”中产生,这说明在唐朝和宋朝,中央高层的官吏必须有基层经历,故D项正确。
(老高考新教材适用配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三讲隋唐宋元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
第三讲隋唐、宋元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一、选择题1.(2022山东菏泽期末)隋朝粮食储备为中央政府储备、地方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
唐朝中央储备包括太仓、转运仓,地方储备包括正仓、常平仓,民间储备的主体是义仓,诸仓的粮储来源与用途各有不同。
这段材料主要叙述的是,隋唐时期( )A.社会经济繁荣B.储备体系多元C.防灾能力强大D.崇尚民本思想2.《旧唐书》记载,“自开元已(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其孙玄成所集者,工人多不能通,相传谓为法曲”。
陈寅恪说:“可知唐世庙堂雅乐,亦杂胡声也。
”这反映出唐朝( )A.周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B.文化具有包容开放的时代精神C.燕乐舞蹈开始呈现民间化趋势D.士人显现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3.有学者认为,从开元末至安史之乱爆发之前,诗歌创作有三个趋势是明显的:一是超脱现实,清高隐逸,这一趋势由张九龄、孟浩然开其端;二是正视现实,抨击黑暗,以王昌龄、李白、杜甫为代表;三是愤世嫉俗,崇儒复古,以萧颖士、元结等为代表。
这反映出( )A.文学创作受社会环境的影响B.文学作品有预测战争的功能C.诗歌是社会进步的真实反映D.唐朝政治、经济全面走向繁荣4.(2022山东潍坊期中)唐朝“四镇之乱”后,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分别称王,但仍尊唐中央为正统,而朱泚在长安称帝,却是企图取唐而代之,所以政府宁可赦肇乱的河北而讨朱泚。
唐政府的这种做法( )A.旨在维护儒学正统地位B.使藩镇割据得以长期存在C.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D.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5.(2022山东日照一模)唐代儒家士人中参禅问道、信佛修道的大有人在,但很难真正放弃世俗生活而单纯追求彼岸世界,甚至佛教和道教自身也逐渐发展出注重现实生活的思想。
这一现象表明( )A.社会文化氛围呈现开明开放特征B.传统文化在交融互鉴中走向成熟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思想文化观念D.传统儒学受到挑战6.(2022北京丰台期末)据史书记载,先是,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
2016年高考历史复习题:第2练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经典提升卷 含答案
第2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经典提升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2015·浙江文综,15)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A.汉代益州郡B.唐代扬州C.宋代扬州D.元代顺宁府2.(2015·浙江文综,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3.(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4.(2015·浙江文综,14)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5.(2013·浙江文综,16)唐太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
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6.(2015·浙江嘉兴模拟)据记载,武则天时期,御史中丞宋璟频论朝政得失,武则天三次欲派其出使,以求耳根清净,但宋璟均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为由拒绝。
这一记载反映了()①御史中丞的设置使君权受到了制约②监察官员的设置使政府得以规范执政③御史中丞是唐代御史台的最高官员④监察制度根本上有利于加强君主统治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2015·浙江衢州市五校联考)“南渡明宰”余端礼是衢州市的一位历史名人。
据其墓志铭记载:“……召为吏部尚书,除同知枢密院事。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与发展——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练 人民版-
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与发展——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练人民版一、选择题1.(2017·湖北宜昌模拟)据《新唐书》记载,“今谋士劳臣以忠孝学艺从我定天下者,何容纳货旧门,买昏(通“婚”)为荣耶?……三品以上纳币不得过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为归装,夫氏禁受陪门财”。
这一现象反映了( )A.门当户对的观念B.士族门阀的衰落C.君主专制的加强D.儒家思想受冲击解析不再以与士族通婚为荣,反映出士族门阀的衰落,故B项正确。
答案 B2.(2017·河南郑州模拟)有历史学家这样总结古代的选官制度:“(当)子弟孱弱(时),(君)擢才卒伍;道德沦丧,取诸孝廉;帝权危卵,联姻门阀;士族虚弊,科举大彰。
”这说明古代创新选官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统治基础B.完善政府职能C.提升官员素质D.维护统治解析据题干,君主需要“创新选官制度”,以此维护统治,与材料中“(君)擢才”“帝权危卵”相符,故选D项。
答案 D3.(2017·湖南永州调研)讼师,指古代中国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的人。
《唐律·斗讼》规定:“诸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宋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衙门每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
由此可见,讼师( )A.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民间侠士B.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司法从业者C.是政府部门专职司法的官吏D.是崇尚外儒内法的科举落魄者解析讼师是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的人,不一定维护公平正义,故A项错误;从《唐律·斗讼》规定看,讼师参与司法,但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处于边缘地位,故B项正确;讼师不是政府部门的官吏,故C项错误;从材料也无法推断讼师来自科举落魄者,故D项错误。
答案 B4.(2017·山东济宁模拟)唐太宗命高士廉以“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的原则,重新编订《氏族志》,“凡二百及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的学说,心学继续发展;明朝后期李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端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道家的虚假说教, 自称为_______ 人正当的私欲 强调_______________ 。明末清初反封建民主思想家黄宗羲揭露君主 天下为主,君为客 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民主思想。
布政司 、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 _________ 明成祖 在位时“内阁”正式出现;明宣宗时,内 监察。________
阁大学士有票拟 _______权,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但明朝内阁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是君主专制 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专题三
他每(们)从便区处”说明江浙行省获得了紧急事务的处置权。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1.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典例1 宋太祖坚持中央集权的着眼点是防止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 面重演,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④削弱地方权力 A.①②③④ C.①② B.②③④ D.③④ ) ①极力提高皇权 ②竭力削弱相权 ③加强中央权力
海路 为主的外贸格局,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 (6)形成以______ 非洲 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以至_______ 海外税收 成为政府的 (7)商业在财政中的地位提高,国内商税和__________
重要财源。
经济重心南移 最终完成。此外,继唐朝_______ 均田 制废止后私 (8)________________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破坏工商
业的正当经营,以至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泉州 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政府制定 (4)外贸。元朝时,______
市舶法则 ,审批出海贸易发公验、公凭,货物一律实行抽 _________
倭患 猖獗。明太祖下令实行“海 分。明初,东南沿海______
(2)专制皇权措施主要是在中央政府官僚体制中提高皇 权、削弱相权的措施,如汉代的侍从秘书制度、唐代 分散相权、宋代分割相权、明代废除丞相等。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对点训练1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 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①西汉设立中朝 ②文臣任知州,设通判 ③“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花瓷,被奉为珍品,江西________ 景德镇 是著名的瓷都。明朝 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江南一些手
资本主义 性质的生产关系。清朝 工业部门开始出现____________
南方丝织业继续兴盛,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3)商业。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经济方面:(1)农业进一步发展,江南出现一年两熟制。农
“草市” 更加普遍。 产品商品化提高,城郊和乡村的⑧__________ 花鸟画 中的写实风格。 (2)手工业更加兴旺,织锦吸收⑨________
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全国出现了五大名窑。
市坊制 解体。商业经营的时间和地点界限被打 (3)城市⑩________
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由此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加强中央 集权。
(3)北宋扩大科举选官,实行⑥__________ 重文抑武 政策,形成平民政治
和文官制度。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4)北宋专制集权弊端凸显。冗官、冗兵和冗费局面,埋下
积贫积弱 的祸根。此外,中国政治中心开始东移。 ⑦_________
2.元明清历史重大变化
中书省 是最高行政机构, 政治方面:(1)元朝在中央,_______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权势大到甚至可以 左右皇位的继承,是君强相弱历史发展趋势中的特殊 现象。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
节制 ______。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
峰。 经济方面:(1)农业。明太祖令丈量土地制_________ 鱼鳞图册 ,按
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税以抑制土地兼并。明朝发明风力
水车,南方出现一年三熟制,农业专业化农产品商品化趋
人地 矛盾加剧,在新增加的耕地中, 势加强。明清之际,______
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破,官府监管放松。
开封 、南 (4)大城市商业功能增强,北宋都城东京,即今______
宋都城_______ 临安 ,即今杭州,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商铺遍布,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5)货币进一步符号化,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 “交子”。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
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考点】行省制度 【答案】B
【解析】“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
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但通过海上丝绸 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烧
制带有 _________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朝实行“闭关 阿拉伯文
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
十三行 “_________” 统一经营外贸,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
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有限外贸中,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 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顾炎武倡导
__________ 经世致用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区别亡国与亡天下,
王夫之 表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_______认为世界是
物质的;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 都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 的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3)清初,_______________ 议政王大臣会议 是最高的决策和中枢机构,皇
南书房 分割权力;雍正时, 权受到很大制约;康熙帝添设________
为办理西北军务,又设置________ ,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 军机处 裁决,军机大臣承旨出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
帝手中,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由原来的两级逐渐演变 为四级,这一演变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的进一步细分, 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在逐步加强。故正确答案为B
项。A、C、D三项均与题干要求不符。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变式1-1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 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
有制租佃制不断发展,地产税和代役税比重扩大。(参见王安石变 法。)
彩色套印 技 文化方面:(1)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雕版印刷出现___________
术;平民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2)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
朱熹 ,融合了佛道思 弟和南宋时期的理学集大成者______
(3)“西学东渐”由明后期兴起到康雍年间中断。
文人画 ,尤其写意画兴盛;元杂剧反映中国 (4)张扬个性的________
戏曲艺术成熟,明朝_______ 昆曲 广泛流行,清朝同光年间京剧
成熟;明清产生大批适应市民需求的小说,尤以《三国演义》
水浒传 《________ 》《西游记》《红楼梦》著名。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与转型——宋元明 清(907年~1840年)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1.两宋历史重大变化 政治方面:(1)北宋在中央设①__________ 中书门下 为最高行政机构,最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A项,错因在于未分清加强 中央集权与强化专制皇权的措施。提高皇权,削弱相 权属于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不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
措施,排除①②。答案为D项。
【纠错笔记】(1)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是指中央对地方 的管辖措施,比如实行郡县制、郡国制,派文臣做知
州,实行行省制等措施。
枢密使 和③______ 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②______ 三司使 ,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唐末藩镇割据 (2)为吸取④______________ 演变成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的教训,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文
通判 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 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⑤_______
考点二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内阁与西方内阁的区别及原因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它加 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
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A.①② C.②④ B.①④ D.①③
专题三
第一编 专题精讲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皇室的权”、“政府的权”实际上反映 的是君相之间的关系: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 材料中的①④是反映君相关系,而②③反映的是中央和地 方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