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数学教材,提升教学素养
研读数学教材,提升教学素养
研读数学教材,提升教学素养作者:余国红来源:《江苏教育》2008年第18期教材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发现: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不但图文并茂,而且没有了以往说教性的纯文本词句。
以前一些家长也可以凭借教材文本弄明白孩子的所学内容。
现在却可能看不明白新教材中一些知识点的处理。
新课程教材中之所以不见了纯文本.是因为强调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而非死记硬背数学结论,主要是借助数学问题来蕴含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
一些年轻教师缺少数学教学的必备素养。
不能够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
必然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笔者以为,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才是提升教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内涵,扩展认知深度研读教材,首先要弄清某个具体的范例蕴含的数学知识,然后才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程序的调整或情境的设计,使得教学程序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情境更加吸引学生,学生也才能将知识学活、学懂、学深。
[案例一]“认识乘法”一课是在学生学完表内乘法之后。
关于乘法意义认识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主要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几十几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学。
教材中的例题是这样的:一位教者可能觉得大象运木头这样的事情不足以吸引学生,或者觉得尽管大家都知道大象是可以帮助人类做事情的.但生活中除了在动物园可以见到大象之外就难以见到大象工作的事情。
于是教者就重新设计了一个到麦当劳用餐的情境,学生们果然都很兴奋。
请看教学片断: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麦当劳吗?生:喜欢!(异常兴奋)师:看!这是什么?多少钱一个?生:冰淇淋!3元钱一个!师:现在有20个小朋友要到麦当劳聚会,你们说他们要买多少个冰淇淋?生:20个!师:谁会提一个数学问题?生:一共要用多少钱?师:谁会列算式?生:20×3师:……我们今天就来继续学习乘法。
想一想20×3等于多少呢?生:60。
师:真不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呢?学生难以表述,教师也表述不清。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一、引言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把学科素养纳入数学教育的教学理念当中。
学科素养是指学科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的有机结合,是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具有的对学科富有感情色彩和认同感的价值取向。
数学学科素养培养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
在实现学科素养的教育目标当中,教材的研读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本文将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探索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的有效研读策略。
二、学科素养与数学教材的关系学科素养涉及数学教材的各个方面,如数学知识及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
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参考资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是教学实施的直接依据。
教师深入研读数学教材,对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学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深入研读数学教材,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数学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研读,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
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是按照数学的逻辑脉络和认知活动过程进行设计的,教师应该深入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掌握教材的教学内容。
只有充分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教师应对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掌握。
数学知识和技能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掌握,了解各个数学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特点,为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包括:充分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和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对教材中的数学问题、方法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对教材中的数学思维和思维方式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让“研读教材”技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让“研读教材”技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一、研读教材的促进作用1. 提升教学实践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可以深入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研读教材,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的设计思想和教学要求,更好地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和教学重点,从而提升教学实践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2. 加强教师专业素养通过研读教材,教师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研读教材了解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以及课程教学特点,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自己成为更加具备专业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
3. 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研读教材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数学教学的本质和特点,增强教师对数学教学的认同感和教学热情,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为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努力奋斗。
二、研读教材的实施策略1. 确定研读教材的目标教师在研读教材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研读教材的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深刻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等。
确定了目标之后,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研读教材。
2. 选择合适的研读教材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需要和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研读教材。
这些教材可以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研究资料等。
选择合适的研读教材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现研读教材的目标。
3. 灵活运用研读教材的方法研读教材的方法可以有很多,比如系统阅读、深入分析、反复琢磨、归纳总结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运用,使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4. 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研读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读。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地运用和检验自己在研读教材中的所得所思,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实现研读教材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探索一种有效的研读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教材,并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要有效地研读数学教材,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清晰的认识。
他们应该知道自己想要学习什么,以及想要达到什么程度。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研读教材时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需要学会合理组织学习时间。
数学教材通常内容繁多,学生需要合理分配时间来研读教材。
他们可以将教材内容分成若干部分,每次只研读一部分,这样可以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疲劳感,并使学习更加高效。
学生在研读数学教材时应注重理解教材的核心概念和思想。
数学是一门基于逻辑推理的学科,核心概念和思想是学习数学的关键。
学生可以通过解决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和思考问题来加深对核心概念和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也在不断更新。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参考书籍、学术论文和互联网资源等来了解最新的数学知识和应用。
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学生还可以通过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交流来加深对数学教材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还可以与同学共同讨论教材中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一步提高数学水平和素养。
研读数学教材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合理组织学习时间、注重理解核心概念、查阅相关资料和与他人交流等策略,学生可以有效地研读数学教材,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希望这些策略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让“研读教材”技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让“研读教材”技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研读教材能够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深入研读教材,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和教学要求,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通过研读教材,教师能够对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理解,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从而在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知识传授,提高教学效果。
研读教材能够帮助小学数学教师灵活运用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通过研读教材,教师可以了解不同教材资源的运用方法,灵活地选取适合自己教学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教材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任务,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研读教材能够帮助小学数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研读教材是一种不断学习的过程,通过研读教材,教师可以不断巩固和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通过研读教材,教师可以了解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提高教学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
针对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
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研读教材的培训活动,邀请学科专家和教材编写者进行讲座和指导,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
学校可以建立教师研读教材的常态化活动机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材研读,分享研读心得和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研究,注重教师对教材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应用,提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研读教材技能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和加强对研读教材技能的培养和提升,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做出积极的贡献。
【注:本文中的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替换成其他学科教师,因为文章的观点和内容也适用于其他学科。
准确把握教材提升专业素养——“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准确把握教材提升专业素养——“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摘要: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为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把握教材的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把握教材;专业素养;能力;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实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媒介。
因此,关于“教材”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成果,但是现实情况并不乐观,落后的教材观、重上课轻备课、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比较常见,因此准确把握教材是提高备课质量、实施有效教学重要保证。
把握教材要从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文本信息,并结合学生实际、重视练习拓展这四个方面进行。
一、把握教材的编写特点。
新课标指出:小学的数学教学工作既要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更要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整体研读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编写的特点,对于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把握核心教学思想,落实有效课堂、“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有很多版本,例如: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这些版本的教材均经过了我国中小学教材审定部门的严格筛查审核,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权威教材。
对这些教材既要进行纵向对比研读也要横向对比研读,横向对比研读就是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对比研读,或对同一个版本不同出版时期的教材进行研读,纵向对比研读就是对同一个版本不同年级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进行纵向研读,这样才能全面系统的掌握教材的内容的逻辑关系和编排特点。
例如现行教材与以往教材对比可知:以往的教材往往出现过多文字知识,版面形式单一,加上数学知识的抽象、枯燥、难懂,容易使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如今的教材中有很大的改进和转变,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和生活情景,是集图片、表格、对话、文字相结合,这种“图文并茂”式的文本教材呈现形式,使教材更有趣味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科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有效地研读数学教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第一,明确学科素养的要求。
在研读数学教材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科素养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针对性地研读教材,关注重要的概念、定理和解题方法。
第二,建立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具备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研读教材时,我们要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归纳和演绎等思维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内容。
注重主线思维。
数学教材通常有一个主线,即一系列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逻辑关系。
在研读教材时,我们要注重把握这个主线,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联系,从而更加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
第四,注重练习和应用。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应用来巩固和提高学科素养。
在研读教材时,我们要结合具体的例题和习题进行练习和应用,以达到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目的。
第五,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在研读数学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第六,善于总结和归纳。
研读数学教材是一个积累和提升的过程。
在研读教材之后,我们要及时总结和归纳所学的内容,将散落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整理成系统的形式,以便日后的复习和应用。
针对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的有效研读策略包括明确学科素养的要求、建立数学思维方式、注重主线思维、注重练习和应用、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以及善于总结和归纳。
这些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地研读数学教材,提高学科素养水平。
让“研读教材”技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让“研读教材”技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小学数学教师是培养学生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提升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角色。
事实上,小学数学教师是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保障。
然而,要想推动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注重研究和掌握教学教材。
本文将从“研读教材”技能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研读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养之一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其中包括研读教材。
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和任务,严格按照教材要求开展教学,才能实现有效的教育结果。
二、研读教材有助于增强教学思维能力研读教材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能力提高。
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学的基础。
通过研究教材,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使得教学更有效率。
三、研读教材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即传授知识,提高学生能力,而教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研读教材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师理解教学内容的精髓,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出更加优质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四、研读教材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直接面向学生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不同,研读教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只有掌握好研读教材这一技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注重研读,挖掘教材,提升核心素养——以“圆的标准方程”教学为例
2020年6月(下旬)<投稿邮箱:************.com数学教学通讯注重研读,挖掘教材,提升核心素养———以“圆的标准方程”教学为例余云娟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310000[摘要]教材,一科之本,课堂教学应“以课本为本”.文章以“圆的标准方程”为例,通过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片段和教学思考,阐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教材,挖掘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教材,善于发现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合理地利用,引导学生一起探究、发现、论证.真正落实新课改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关键词]挖掘教材;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运算;数学抽象作者简介:余云娟(1979-),硕士(课程与教学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数学教学,曾获杭州市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学教材凝聚了几代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和结晶,研究并充分挖掘其内在功能的教育教学价值,是一线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是提升教师教育教研水平的必由之路.对于数学教师,我们在新课教学中需把握好两个层面,教好教材与用好教材,用好教材的前提是深入理解教材.而现实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现在教辅资料满天飞,习题资料数不胜数,有些数学教师可能不会注重研读教材,更不用说会深挖教材,通过教材的表面看到数学的本质.本文通过《圆的标准方程》为例,阐述如何在新课教学过程中,研读和深挖教材,采用多种途径,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标准方程》是人教A 版《数学2》(必修)第四章“圆的方程”第一节.教学重点是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圆的标准方程特点的明确.教学难点是进一步体验曲线和方程的思想,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前一章节我们学习了直线方程,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用方程表示,通过方程,可以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交点等问题.通过类比直线方程,在这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对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且对坐标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故本节课通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引出数学家的唯美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通过一题多解和多种变式,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核心素养;通过学生自己尝试编题,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片段片段1:通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引入新课问题1:同学们有看过“百岁山矿泉水广告里的故事”吗?学生:好像是关于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班里只有这一位学生举手,其他学生都面面相觑,并向他投来了惊讶的目光)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是关于我们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笛卡尔和瑞典公主的唯美爱情故事……,笛卡尔是解析几何创始人之一,借助于坐标系,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沟通了数学内部的数与形.在我们的人教版数学必修2教材中,第111-112页的阅读材料中13>2020年6月(下旬)投稿邮箱:************.com数学教学通讯有介绍我们数学家笛卡尔,希望同学们课后去仔细阅读,进一步了解.设计意图:《圆的标准方程》可以通过直线方程的类比,复习提问,直接引入新课;也可以通过生活中需要解决有关圆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但这两种引入都觉得不够新颖,备课过程中可以说在引入的问题中思考了很久,后来通过翻阅教材,笔者发现教材中在直线方程章节结束处配有“阅读与思考”材料《笛卡尔与解析几何》.笔者觉得用此知识点引入最佳,于是,就用一个非常唯美的故事———“百岁山广告里的爱情故事”引出笛卡尔直角坐标系,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研究,揭露数学的本质———数与形的结合.这向学生普及了数学史,同时在新课引入上显得生动、新颖,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美.接下来,笔者水到渠成地通过类比直线方程,提问和推导出圆的标准方程.片段2:通过一题多解,提高学生数学运算核心素养,挖掘数学本质问题2: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5,1),B (7,-3),C (2,-8),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学生1:可以设圆的标准方程,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 ,b ,r ,从而求得圆的标准方程.老师:这位学生回答得很好,那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2:还可以先通过求出任意两条中垂线的交点来求得圆心坐标,再利用圆心到圆上的点的距离来求出半径.老师:这位同学用了初中学过的圆的定义,利用几何法来求得圆的标准方程.那么接下来我们分组分别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求出圆的方程.第1、2大组用第一种代数法求解,第3、4大组用第2种几何法求解.学生动笔快速解题,教师在教室来回走动巡视,必要时给予学生指导.等大部分学生都已求解出答案后,教师选择两种不同方法的范本进行投影.学生A 过程:设圆的方程是(x -a )2+(y -b )2=r 2. ①把圆上的点A (5,1),B (7,-3),C (2,-8)带入①式,于是(5-a )2+(1-b )2=r 2,(7-a )2+(-3-b )2=r 2,(2-a )2+(-8-b )2=r 2⎧⎩⏐⏐⏐⏐⏐⎨⏐⏐⏐⏐⏐⇒a -2b -8=0,a+b+1=0⇒a=2,b=-3,r 2=25.⎧⎩⏐⏐⏐⏐⏐⎨⏐⏐⏐⏐⏐所以△ABC 的外接圆的方程是(x -2)2+(y+3)△=25.学生B 过程:AB 中垂线方程为:x -2y -8=0,BC 中垂线方程为:x+y+1=0.解方程组x -2y -8=0,x+y+1=0⇒x=2,y=-3.所以外接圆圆心坐标D (2,-3),半径r 2=AD =25,△ABC 的外接圆的方程是(x -2)2+(y+3)2=25.老师:同学们,这两位同学的解法过程和答案都正确吗?学生:都正确.老师:他们不但是正确的,而且写得很详细,非常好.那么同学们,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两种方法的过程,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学生3:我发现第1种代数方法三元方程组化简后得到的二元方程和第2种方法中垂线的方程是一样的.好神秘哦!老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很好.有谁能帮他解释一下吗?学生4:我觉得在化简三元方程组的时候,用A 点带入的方程与B 点带入的方程相互作差,它的几何意义就是到A 点的距离等于到B 点的距离,我们初中已学习过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就是AB 两点的中垂线.同理用B 点带入的方程与C 点带入的方程相互作差,得到的就是BC 直线的中垂线方程了.(其他学生都示意点头,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老师:这位同学很爱动脑子,回答得非常到位.设计意图:教材中此例题只用了第1种待定系数解法,没有引进第2种几何方法,笔者觉得教师在研读教材的时候,还要敢于适“度”地二次开发教材.在新课的讲解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动笔,多计算,多思考,学生先行,教师断后.这样既能提升学生数学运算核心素养,又能真正体现数学的思维性.教学中我们追求一题多解,更要追求多解归一,联系是普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种隐含的内在联系挖掘出来,从而殊途同归,揭示数学的本质.教师要帮助学生真正经历如下过程: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不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片段3:通过教材中例题的多种变式,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变式1:已知圆心为C 的圆经过点A (5,1),B (7,-3),且圆心在直线l :x-y-5=0上,求圆心为C 的圆的标准方程.变式2:已知圆心为C (2,-3),且截得直线x -y -10=0的弦长为52√,求圆心为C 的圆的标准方程.变式3:已知圆心为C (2,-3),并且与直线3x -4y+7=0相切,求圆心为C 的圆的标准方程.设计意图:《圆的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材上安排了3个例题,例题1是已知圆心和半径,求圆的标准方程,并会判断某点是否在圆上,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了“曲线与方程”的思想,加深了对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例2是已知三点,求圆的标准方程,例3是已知两点和切线,求圆的标准方程.这三个例题的讲解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圆的标准方程(x -a )2+(y -b )2=r 2含有三个参数a ,b ,r ,因此必须具备三个独立条件才能确定一个圆,并会求圆的标准方程,突出重点.而且教材中例1和例2中的圆的标准方程相同,例3的圆心不同,但半径与例1、例2相同.考虑到教材的这一安排,笔者就设计了用同一个圆的标准方程但变动不同条件的案例,变式1中线与圆相交,且圆心在线上;变式2中线与圆相交,引进弦长;变式3中圆与线相切.通过例题的变式,使学生在变量中能抓住本质,总结出求14投稿邮箱:************.com数学教学通讯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同时,可以引进多媒体技术,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培养学生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的数学抽象能力.片段4:通过课堂上尝试编题,发散提问,巩固新知问题3:同学们,你们会编写求圆的标准方程的题目吗?我们也尝试着给周围的同学出几道题做一做?学生1:圆心在C(4,3),且经过原点,求圆的标准方程.学生2:圆心在y轴上,并且过点A(-1,1)和B(1,3),求圆的标准方程.学生3:边长为4的正方形,求其外接圆的标准方程.老师:这三位同学的题都编得很好,我想第1和第2位同学的题大家基本上都会解答,但第3位同学编的题怎么解答呢?学生4:我觉得这道题中圆的半径是22√,圆心是正方形的中心,要写出外接圆的标准方程就得确定圆心坐标.老师:这位同学思考得很对,怎么确定圆心坐标呢?学生5: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如果坐标系建得不一样,圆心坐标就不一样,其外接圆的标准方程也就不一样了.我觉得这道题最好是以正方形的中心为原点,两条对角线分别为x轴和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其外接圆的标准方程是x2+y2=8.老师:这位同学解答得非常正确.对于纯几何没有坐标的题目,首先我们要建立直角坐标系引进坐标,接着才可以用坐标法来解决.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求圆的标准方程.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和变式题的应用,相信不少学生会模仿编题,甚至有部分学生会编出高质量的试题.笔者觉得教师完全可以拓展教材,大胆地发散提问,尝试让学生自己编题自己做的环节.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出题,更好地体验了三个独立变量确定一个圆,会选择运用代数法或者几何法求圆的标准方程;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上课积极提问,发散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1.重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积极引导学生去阅读现在的学生平时很少翻阅教科书,可以说基本上不看,觉得书上没什么好看的,知识点少,例题简单,更不用说课后的阅读材料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不够重视,很少给予学生这方面的指导.教材是由专家和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科知识本身的规律,以及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发展水平精心编制而成的.笔者觉得教师不仅自己备课的时候,要认真研读和挖掘教材,还要有意识地设置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特别是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部分.在《圆的方程》前后就有两处阅读材料,前面是《笛卡尔与解析几何》,后面是《坐标法与机器证明》,这两处阅读材料都很值得去读.通过阅读,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数学史的发展,对伟大的数学家也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既能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史,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挖掘教材,适当变式例题,促进思维发展众所周知,教材中的例题都比较经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照搬照抄教材中的例题,而是要认真研究每道例题,结合“探究”内容,可以挖掘不同内容之间潜藏着的有机联系,适当地进行铺垫、整合和变式.通过例题的变式,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已学知识来构建新知,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慢慢学会归纳数学方法,抽象数学问题本质.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提升数学抽象素养.3.重视教材中的习题,善于挖掘教学资源教材中的习题是数学教材核心内容程序化后的展现,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示范性,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教材中的习题表面上看很简单,但看似简单的内容背后却存在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现在有些高考题,就是由教材中的习题改编而成的,有些拓展性的知识在教材中也能找到影子.如本节《圆的方程》第124页B组习题中有“已知点M与两个定点O(0,0),A(3,0)的距离的比为12,求点M的轨迹方程.”我们发现原来在这里有阿波罗尼斯圆的影子,教师完全可以在上完这节内容之后,从这道题引出和拓展阿波罗尼斯圆的知识“若动点M与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常数k(且k≠1),则点M的轨迹是圆,简称为阿氏圆”.所以在习题、资料满天飞的时代,数学教师首先还是得注重教材,平时多翻阅、研读教材,善于在教材中发现“意外”教学资源,加以巧妙、合理地利用,引导学生一起探究、发现、论证,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束语教材的教学价值需要教师用心去挖掘.新课程理念下,希望每一位数学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真实而鲜活的隐性内容.我们应该“以尊重的态度、欣赏的眼光、脚踏实地的精神,去亲近、理解、钻研教材,唯有如此,哪怕是一个概念、公式、定理,或者是一个旁注、思考题、习题等等,都能解读出别样的东西,感觉如品醇酒,回味无穷.”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排体系,以及每个内容的具体教学要求,还要能够走进教材,反复揣摩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每一个“探究”,每一个习题,甚至每一句话背后所蕴含着的丰富内涵,力争达到读透教材.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整体把握和挖掘教材,通过整合和精心备课,实现学生探究和教师引导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课程教学,真正落实“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意识,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152020年6月(下旬)<。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中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教材的有效研读。
本文将探索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
一、理解教材结构数学教材通常包括课文、习题以及拓展资料等内容。
在研读教材之前,首先要明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可以通过浏览目录、阅读引言等方式,了解教材的主要分块、章节和主题,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框架。
二、确定学习目标在阅读教材之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目标可以是理解某个概念、掌握某个方法、解决某类题型等。
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研读的效果,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和学习。
三、精读重点内容在阅读教材时,可以采用精读的方式,注重理解重点内容。
可以通过阅读段落的首尾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反复阅读某个练习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四、整合知识点数学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在研读教材时,要善于归纳总结,将散乱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可以采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式,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呈现出来,帮助提升对数学整体结构的理解。
五、联系实际问题数学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存在的学科。
在研读教材时,要善于联系实际问题,将教材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可以通过实际例子的引入、拓展阅读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六、思辨和探究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辨和探究的学科。
在研读教材时,要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探究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进行推理与论证,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七、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科素养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研读教材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互相交流和分享对教材的理解。
合作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如何有效研读数学教材并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科素养作为数学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对于数学教材的研读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学科素养的角度出发,探索一些有效的数学教材研读策略。
一、明确学科素养的重要性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所表现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数学学科中体现为数学思维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等。
而数学教师作为学科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学科素养,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二、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色教材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工具,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色对于研读教材至关重要。
要熟悉教材的总体架构和章节设置,了解教材的知识和技能的组织结构以及教材的目标和要求。
要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色,掌握教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要对教材的难度水平和适用对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便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三、注重理解教材的内涵和逻辑关系教材的内涵和逻辑关系是教材研读的重点,通过深入理解教材的内涵和逻辑关系,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和重点难点。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要认真阅读教材的导言部分,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框架;要仔细研读教材的示例和典型问题,理解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解题方法;要关注教材的应用和拓展部分,了解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发展动态。
四、注重反思和总结研读教材需要反思和总结,通过反思和总结,教师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养。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反思和总结:要反思自己在研读教材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思考如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要总结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要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从中获取更多的启示和建议。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研读策略主要包括:明确学科素养的重要性、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色、注重理解教材的内涵和逻辑关系、注重反思和总结。
浅析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提升途径
浅析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提升途径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
教育的核心是教师,而教师的教育素质对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今社会,小学数学教育尤其重要。
因为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孩子的严谨思维和综合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提高高效研读教材的能力。
一、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师提高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对数学学科有扎实的掌握,更需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才能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各种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和专业技能。
•参加相关培训和课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育需求参加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培训,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
例如,参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或者参加学科专业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参与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好机会。
通过教研活动,数学教师可以相互交流、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
同时,教研活动也能够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全面理解教材内容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高效研读教材的能力,首先要做到全面理解教材的内容。
只有深入了解教材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理解教材的内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系统化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化学习,全面掌握教材的内涵。
例如,从整本教材的结构与主要内容出发,系统地学习教材中每一个小节的内容,从而对教材进行全面理解。
•比较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教材与其他教材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和分析,理解教材的内容。
例如,将同一年级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了解不同版本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全面理解教材的能力。
研读教材,优化课堂,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研读教材,优化课堂,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布时间:2022-01-12T06:37:11.352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8期作者:林雄富[导读] 教材因研读、整合而精炼,课堂因优化、生成而精彩林雄富广东省中山市三角中学 528445摘要教材因研读、整合而精炼,课堂因优化、生成而精彩;教学因创新、严谨而高效,学生因参与、思考而发展。
本文论述了初中数学教师要进行研读教材、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的必要性,同时结合实际课堂观察,从研读教材、使用教材、优化课堂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优化课堂设计,从而使数学课堂更好地体现数学严谨性,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成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研读教材核心素养数学严谨性课堂生成性前言课堂教学是数学基础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阵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必须依靠课堂教学来落实,而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学科依据和知识载体。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
要善于运用教材,首先得熟悉教材,读懂教材,领悟教材编写意图。
我们在近两年的课堂教学调研中发现,部分数学教师不重视教材的研读,对教材的理解、领悟存在严重偏差,学生参与率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教学质量低迷,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为此,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如何研读教材,优化课堂,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已是置于案前的问题。
一、研读教材,优化课堂,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案例分析人教版数学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和方向,然而,它在内容选编和例题设置上,难免还有美中不足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的地方。
(一)发掘教材,体现代几相融性,提升学生数学抽象能力1.教材呈现人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下册第4-5页《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案例简述授课老师巧妙地采用嵌入复习导入模式,在复习反比例函数定义、一次函数图像性质、函数图像作法的同时,通过类比方法引导学生作出反比例函数图象;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初步总结得到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并初步向学生传授极限数学思想;接着,使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验证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过程,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函数解析式(代数)的角度解析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体现了数与形的完美统一,向学生传授了数形结合思想;最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最近发展区”,通过分层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数学是一门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而有效研读数学教材是学生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
要注重对数学教材的整体把握。
在开始研读之前,可以先浏览教材的目录和章节概要,了解整个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整体框架,理清各个概念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整合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要注重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和理解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和定义。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课外资料、学习参考书等方式,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通过数学模型、图表等方式形象化地理解概念。
要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分析。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核心和灵魂,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探究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发现并总结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便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相应的思想方法。
要注重对数学运算技巧的掌握。
数学运算技巧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工具,掌握运算技巧对于提高数学素养至关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仔细分析例题和习题,总结其中的运算技巧,并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巩固,以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要注重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拓展。
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数学的应用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中。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与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和案例,了解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并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在研读数学教材时,学生应注重对教材整体的把握,理解数学概念,分析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运算技巧,理解和拓展数学应用。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研读数学教材,提高数学素养,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也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学科素养是指通过学习、实践和实际应用等方式,获得和发展的对一个学科的知识、理解、技能和态度等。
在数学教学中,学科素养不仅包括了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了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在研读数学教材时,需要有一些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学科素养水平。
一、把握大纲和章节结构首先,需要了解数学教材的大纲和章节结构。
大纲中通常会列出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重点难点,而章节结构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快速了解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在认识数学教材的大纲和章节结构之后,需要花时间仔细研读每个章节中的知识点和例题,理解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演绎过程。
二、关注数学名词、公式和符号的定义和用法在阅读数学教材时,经常会涉及到许多名词、公式和符号。
学生需要对这些名词、公式和符号进行仔细的理解和运用。
建议学生在每次遇到新的名词、公式和符号时,先查阅教材中的定义和解释,并尝试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一下。
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之后,再阅读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熟练掌握它们的用法和运算方法。
三、善于归纳总结数学学科众多知识点,学生往往难以一下子掌握所有的概念和技能。
因此,在阅读数学教材时,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归纳总结习惯。
当学生遇到一个新概念或新技能时,可以试着将其和已知的相关概念或技能进行对比,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做完一系列例题或练习题之后,可以再次回顾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些知识点的共同点和特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固化已经掌握的知识,并逐渐提高学科素养水平。
四、注重实践应用数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研读数学教材时,学生需要注意实践应用。
这包括通过练习题和模拟考试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和实际问题中去。
学生可以尝试找一些实际问题,并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既能提高数学素养水平,同时也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教育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育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索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资源。
一、学科素养与数学教育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中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方式。
在数学教育中,学科素养包括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数学方法的运用和创新等方面。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而教材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工具,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的重要性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对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数学教材的有效研读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教学要求,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学科素养导向的数学教材研读策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科素养,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有效的研读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了解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教学要求在进行教材研读时,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了解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教学要求。
这包括教材的编写背景、教学目标和教材结构等方面。
只有深入了解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教学要求,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的特点,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2. 分析教材内容和难点教育工作者在研读教材时,还要对教材的内容和难点进行分析。
这包括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核心概念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解提供有力的支持。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进行预判,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引导和帮助。
3. 探索教学方法和策略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研读教材,探索和寻找适合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这包括利用教材的案例和实例,设计和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索,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的理解和掌握。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
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探索数学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体发展,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研读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本文将探索基于学科素养的数学教材有效研读策略。
一、从兴趣出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为了改变这种态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数学教材中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和应用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数学学科强调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通过教材中的一些问题和练习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明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三、注重完整理解学生在研读数学教材时往往存在着片面理解和机械记忆的情况,这样容易导致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准确。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完整理解。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是相互联系的,但学生常常将各个知识点独立对待,缺乏整体把握。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在研读教材时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归纳总结,思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运用,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逻辑。
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科的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记忆公式和定理。
教师可以在研读教材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问题,确定问题的关键信息,推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具体计算和推理。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进行评价和反思研读数学教材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
钻研教材,挖掘内涵,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钻研教材,挖掘内涵,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提供空间。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无论是编写的指导思想,还是编排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一线的数学老师,我们首先要认真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同时,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
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把握编写者的编写意图,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
一是要研读手头教材,理解编者意图;二是要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弄清现在的课标教材与原来的义务教育教材有哪些变化;几个不同版本的课标教材在同一个内容的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研读,弄清各种版本课标教材的编排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实现教学的优化组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
路不熟要走好多冤枉路。
教材不熟要做好多无用功在钻研教材时,教师要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做文章。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一、研读教材、教参,明确编写意图。
如果把课程标准比做圆心,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径,无论圆有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这个核心要素。
教师通过解读教材来理解课程标准,同时用自己领会的课程标准精神来驾驭教材。
教材是数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新意。
建议老师们要研读课标,研读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是教师备课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明》部分,对全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等都有详细的阐述,研读《教师教学用书》有利于我们整体把握教材。
2024年小学数学教师个人研修计划(3篇)
2024年小学数学教师个人研修计划【导言】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个人研修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的2024年小学数学教师个人研修计划,旨在提升我自身的数学素养、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
【一、提升数学素养】1. 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我将以小学数学教材为基础,持续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并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
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班和研讨会,提升我在数学领域的专业素养。
2. 阅读数学研究文献我计划阅读数学研究文献,了解国内外数学教育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拓宽自己的数学视野,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3. 参与数学竞赛和学术交流我将积极参与小学生数学竞赛活动,提升自己在数学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也要加入学校、地区或国家性的数学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们分享学习和教学心得。
【二、提高教学技能】1. 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我会持续学习和了解新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
通过实践和反思,将这些教学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 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我将加强对数学教材的分析和把握,学习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针对性强的教学任务和活动。
3. 探索评价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探索和尝试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如学生自评、互评、课堂观察、作业评价等。
通过科学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研究】1. 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我将系统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我对学生特点和需求的认识。
2. 了解小学数学教育政策和方针我将关注当前的教育政策和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了解并贯彻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相关指导方针,确保教学工作与国家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
小学数学教育中提高数学素养的教学方法探索与总结
小学数学教育中提高数学素养的教学方法探索与总结引言数学素养是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索与总结小学数学教育中提高数学素养的教学方法。
1. 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小学数学教育的第一步是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例如,可以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如使用教具或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概念。
还可以采用抽象化的教学方法,如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趣味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除了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外,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系列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演算或推理找到解决办法。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数学思维习惯数学思维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
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例如,可以通过提供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的思维方式。
4.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对于提高数学素养非常重要。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提高数学素养的方法之一。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一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数学问题。
通过与学生有关的例子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5.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通过开展课外自主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独立学习并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数学比赛、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观看数学教育视频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接触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 结合现代技术手段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读数学教材,提升教学素养
教材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发现: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不但图文并茂,而且没有了以往说教性的纯文本词句。
以前一些家长也可以凭借教材文本弄明白孩子的所学内容。
现在却可能看不明白新教材中一些知识点的处理。
新课程教材中之所以不见了纯文本.是因为强调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而非死记硬背数学结论,主要是借助数学问题来蕴含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
一些年轻教师缺少数学教学的必备素养。
不能够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
必然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笔者以为,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才是提升教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内涵,扩展认知深度
研读教材,首先要弄清某个具体的范例蕴含的数学知识,然后才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程序的调整或情境的设计,使得教学程序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情境更加吸引学生,学生也才能将知识学活、学懂、学深。
[案例一]“认识乘法”一课是在学生学完表内乘法之后。
关于乘法意义认识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主要学习整十数乘
一位数以及几十几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学。
教材中的例题是这样的:
一位教者可能觉得大象运木头这样的事情不足以吸引学生,或者觉得尽管大家都知道大象是可以帮助人类做事情的.但生活中除了在动物园可以见到大象之外就难以见到大象工作的事情。
于是教者就重新设计了一个到麦当劳用餐的情境,学生们果然都很兴奋。
请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麦当劳吗?
生:喜欢!(异常兴奋)
师:看!这是什么?多少钱一个?
生:冰淇淋!3元钱一个!
师:现在有20个小朋友要到麦当劳聚会,你们说他们要买多少个冰淇淋?
生:20个!
师:谁会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要用多少钱?
师:谁会列算式?
生:20×3
师:……我们今天就来继续学习乘法。
想一想20×3等于多少呢?
生:60。
师:真不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学生难以表述,教师也表述不清。
以致后来无论是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练习,还是几十几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学,教师和学生对这部分口算的算理都昏昏然!在最后作业反馈中,全班居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有错误,即使那些做对了的学生恐怕也未必完全弄明白了,因为此前有的学生已经知道20×3的结果了。
[反思]
1.教材中范例讲的是“3个20”,而教者讲的却是“20个3”。
我们都知道无论“3个20”,还是“20个3”,都可以列式为20×3,但是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3个20”列成加法算式是20+20+20,而“20个3”列成加法算式是
3+3+3+3+3+……+3(一共有20个3相加),教者这样变动,在算理上是不利于学生理解的。
2.“20个3”的乘法算理,教材中没有专门安排教学,应该在学生掌握类似“3个20”的算理并从中找到口算方法的基础上。
由“3个20”和“20个3”算式意义的相同性,知道“20个3”也列式为20×3,也就等于60。
3.教材中的例题除了设置情境,还蕴含着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意图,这是该教者所没有领悟到的。
每头大象运了20根木头,为什么要10根一堆,堆了2堆呢?这是为了和计数单位“十”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一头大象运了20根木头,也就是“2个十”:3头大象运的就是“6个十”,也
就是60。
而到麦当劳买20个冰淇淋,3元一个,又该如何解释算理呢?
二、抓准重点,把握认知重心
研读教材,除了要挖掘知识的内涵,还要抓准知识的重点,这样才能把握教学处理的轻重,顺利展开教学,不至于使教学有失偏颇。
[案例二]一位教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的“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课。
首先,教师自己直接在黑板上很标准地画出了从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并未交代名称),并且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依葫芦画瓢。
然后教师问学生:“你还会画出其他线段吗?”
学生们不知道教师究竟要做什么,所以有些不知所措。
后来教师干脆又在黑板上由这个点出发画了一些其他
的斜过来的线段,学生也按要求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了一些这样的线段。
教师又问学生:“哪一条最短?”
学生回答中间的那一条有垂直符号的线段最短。
教师问:“是吗?”然后也不验证,就抓住“距离”一词又是画图,又是翻开教材看有关距离的表述,结果,讲了半
天,画了半天,学生还是懵懵懂懂。
最后进行知识的拓展,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时,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画斜线的,画平行线的,随手画得似乎垂直的……
[反思]
应该说这位教师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相关知识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之所以导致教学的失败,是因为可能看见课题中有“距离”一词而过分强调,忽略了对“垂直线段”这一本质性的概念的引导,故而引起了教学的混乱。
其实这节课可以这样安排:
首先教者在黑板上画一个点,再画一条直线,让学生思考:如果有一个小蚂蚁从这个点出发,走到这条直线上去,你能帮它设计几条路线供它参考吗?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画。
汇报时请他们上来在黑板上画一画。
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各种画法问学生:“这些画法中,哪些是线段?”(板书:线段)“你觉得小蚂蚁会走这些弯曲的线路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擦去那些弯曲的线。
师:你们猜,这么多线段,小蚂蚁会走其中的哪一条?为什么?
进而引出垂直的那一条线段最短。
“这条线段最短吗?”教师在黑板上测量,然后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垂直的线段,全班学生进行测量验证,引导学
生得出垂直的那一条线段确实最短。
学生全体操作、验证,既提高了可信度,又加深了体验,还提高了通过操作画垂直线段进行探索的学习能力。
师:你们会给这一条垂直的线段取一个名字吗?
得出“垂直线段”的概念。
(板书)
师:什么样的线段叫垂直线段?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师:从这个点到这条直线可以画几条垂直线段?
最后揭示出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就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沟通联系,组成认知板块
研读教材,就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沟通一个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串成串,组成块,这样不仅便于教师把握教学,更便于学生理解领悟。
[案例三]六年级教材中有“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
[反思]
第①个例题主要是运用“替换”的策略将两种量统一成一种量。
然后解决问题。
第②个例题是常见的“鸡兔同笼”问题,粗一看教材,会以为这个例题讲的是画图、列表等策略,其实不然。
画图也好,列表也罢,都是运用先“假设”成同一种量,再“替换”成两种量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
只有对教材深入研究,才可能用“替换”这一数学思想沟通两个例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也更能理解编者将这两个例题放在一起的编写意图,形成了认知板块。
不少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苦思冥想的就是如何吸引学生的眼球,如何用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往往忽略了对教学内容本真的思考与教学目标内在实质的把握,在学生脑海里只留下简单的行为体验,所形成的知识却常常是不清晰的,甚至是混乱的。
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领悟教材编写的真实意图,把握知识的科学内涵,才能切实提升教学素养。
数学教学素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如果教师本身对数学学科知识就是模糊不清的,那又拿什么样的知识教学生呢?教师也只有把握住知识的实质,才能展开有效的教学,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教学中的各种生成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