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断层解剖及CT、MRI
断层解剖影像学
断层解剖学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重要地位: ?
断层解剖学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发展方向
从横断断层向多维断层、从尸体向活体、从厚 片向薄层、从宏观向微观、从描述向量化、从面向 多维、从单纯形态向结合功能和代谢等方面迅速发 展。 影像断层解剖学研究。 显微断层解剖学研究。 实验断层解剖学研究。 发育年龄断层解剖学研究。
开设“人体断层解剖学”对中医院校学 生也是必须的,现代化医疗设备迅速装备 至各级各类医院,当然也包括中医院。既 然现代医学已经迈向影像医学时代,无论 是从现状还是从发展看,掌握一定的断层 解剖学知识已不只是影像学科医师的需要, 也是其它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所必需的。
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四个阶段
学图象从二维走向三维。目前CT带有越来 越多的图像后处理系统。
运用CT扫描、X光放射并结合3D模型技术,科学家们复原了一个木乃伊的脸 部,这具干尸是3000年前古埃及的一名工匠,名叫Harwa。 这具木乃伊一直被陈列在意大利托里诺的埃及博物馆,运用现代的医学 方法,这具干尸丝毫无损地通过了各种成像程序,他被放置在一个可以旋转 的扫描仪上,研究者在短短的30秒钟之内为他拍摄了355张X光照片。 这种技术叫做综合检测计算X光断层摄影术(MDCT),它可以拍摄多角度 的局部图像,每个图像只有0.6毫米厚,然后将这些信息输入电脑,就可以得 到木乃伊绷带之下人头骨和肌肉组织的立体图像。 根据这些图像,科学家们用黏土和尼龙塑出了木乃伊的头部模型,从这 一模型可以得知,Harwa死时年龄为45岁,依据电脑所得出的模型非常精确, 甚至可以看到它左边太阳穴旁的一颗痣。但是研究者不知道他的头发、胡须 和皮肤颜色的具体状况。研究人员说,如果要了解这些更具体的情况,就只 有打开绷带了,但是那样会对木乃伊造成破坏。
断层解剖学常用知识点整理
回声:指B超将超声发射到人体内,在经过不同组织或器官界面时,超声发生反射或散射形成的回声CT值: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反映其密度的高低,还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是一个人为的量化标准,单位HU空间辨别力:指区分空间结构大小的能力,图像中的像素越小、数目越多,空间辨别力越高密度辨别力:指区分两种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别的能力,图像中的像素越小、数目越多,密度分辨力越低窗位:指窗的中心位置,一遍应选择欲观察组织的CT值为中心窗宽:指图像上16个灰阶所包含的CT值范围,高于和低于此范围的组织被分别显示为白色和黑色部分容积效应:指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物质时,所测得的CT值是它们的平均值周围间隙现象:是指在同一扫描层面上,与层面垂直的两种相邻密度不同的结构,测其边缘部的CT值也不准确T1加权像:在MRI检查中,主要用于获取组织间T1弛豫时间差别的成像技术,称为T1WI T2加权像:在MRI检查中,主要用于获取组织间T2弛豫时间差别的成像技术,称为T2WI 流空效应:心血管内的血液由于流动迅速,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离开接受范围,所以测不到MR信号,在T1加权像或T2加权像中均呈黑影心包窦:在心包腔内,浆膜心包的脏、壁层转折移行处形成的腔隙血管前间隙:位于胸骨柄后方、两侧壁胸膜前折返线之间及大血管以前的间隙,内有胸腺或胸腺遗迹主肺动脉窗:上方为主动脉弓,下方为左肺动脉,右侧为气管下端和食管,左侧为左肺。
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及脂肪组织、淋巴结等隆突下间隙:从气管杈开始向下至右肺动脉下缘,前为右肺动脉,后为食管和奇静脉,两侧为左右主支气管,内有隆嵴下淋巴结肺段:是每一个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域肺组织的总称,无论是形态上或是功能上都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解剖学肺门:肺内侧面贴近纵膈,其中央凹陷处称为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与神经穿入影像学肺门:在影像学上,肺门指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的总和投影肝裂:由Glisson系统或肝门静脉走形,可以看到在肝的叶间和段间存在缺少Glisson系统分布的裂隙,这些裂隙称为肝裂,是肝叶与肝叶之间和肝段与肝段之间的分界线椎管侧隐窝:位于椎弓根内侧,是椎管最狭窄的部分,其前壁是椎体后外侧部,外侧壁为椎弓根内面,后壁是上关节突和黄韧带,窝内有神经根半卵圆中心:为横断面上大脑半球内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胼胝体的辐射纤维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组成,因横断面上呈半卵圆形而得名reid基线: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面标本制作的常用基线AC-PC线(连合间线):为前联合后缘中点与后联合前缘中点的连线门腔间隙:由肝门静脉与下腔静脉间较小的间隙奇静脉食管隐窝:是右后纵隔隐窝,位于奇静脉弓下方,食管与奇静脉之间的纵隔胸膜反折,上界是奇静脉弓,后为奇静脉和脊柱前胸膜,内侧为食管与临近结构,右肺下叶向该隐窝突入形成肺嵴,构成外侧界,隐窝内的小病变在X线胸片上常见不到。
影像断层解剖学
影像断层解剖学是一种通过医学影像技术来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分析的方法。
它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
影像断层解剖学的主要技术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
这些技术可以将人体内部的结构进行切面成像,然后通过计算机重建成三维图像,以便医生进行分析和诊断。
影像断层解剖学可以用于多种医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例如,在神经学中,它可以用于研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在心脏学中,它可以用于研究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在肿瘤学中,它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肿瘤,以及评估治疗效果等。
总的来说,影像断层解剖学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为临床诊断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帮助。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多种医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阿尔兹海默症影像学诊断:MRI与CT的比较
阿尔兹海默症影像学诊断:MRI与CT的比较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衰退、认知功能下降以及行为和人格的改变。
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而影像学在阿尔兹海默症的诊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MRI(磁共振成像)和CT(计算机断层扫描)在阿尔兹海默症影像学诊断中的比较。
一、MRI在阿尔兹海默症诊断中的应用MRI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详细的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高清影像。
在阿尔兹海默症的诊断中,MRI可以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1. 脑结构的评估:MRI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大脑皮质、海马体和其他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脑区的结构变化。
通过比较患者脑结构与正常人群的相应结构,医生可以检测到可能存在的脑萎缩和颅内病变,这些都是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迹象。
2. 脑功能的评估:MRI还可以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获取脑功能图像,根据大脑各区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活动情况,揭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脑功能的异常变化。
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患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
3. 弥散张量成像(DTI):DTI是一种MRI技术,可以评估脑白质纤维束的微结构和连通性。
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往往伴有脑白质的退化,DTI可以提供脑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的监测。
二、CT在阿尔兹海默症诊断中的应用CT是一种通过透视和旋转X射线图像重建来获取图像的影像学技术。
与MRI相比,CT在阿尔兹海默症的诊断中的应用相对有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体积测量:CT可以通过测量颅腔和脑组织的体积来评估可能存在的脑萎缩程度。
然而,CT对于评估海马体的体积并不准确,这是阿尔兹海默症早期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2. 脑血流灌注:CT灌注成像(CTP)是一种评估脑部血流供应的方法。
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在脑血流方面存在异常,CTP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脑血流的变化,同时识别潜在的血管性病变。
ct与mri检查的比较
CT与MRI检查的比较王随着临床影像学的不断发展,CT检查技术及MRI检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成为临床检查诊断的首选手段之一,不断推动着临床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CT检查及MRI检查均属于影像断层检查范畴,借助先进的检查仪器,明确病灶区内情况,进行疾病诊断及鉴别,促使疾病早期接受有效的治疗。
与其他检查手段相同,CT检查及MRI检查均具有一定的优缺点,CT检查技术与X线断层技术相同,对机体具有一定的损害;MRI检查对机体无创,安全系数更高,但考虑经济效益,MRI检查治疗费用较高,患者接受程度较低。
MRI检查技术针对椎管内病变、神经系统病变临床检出率更高,其成像更加清晰,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CT检查针对骨皮质、钙化以及骨折等疾病诊断价值更好,可开展直观性分析,临床辅助检查的精准度较高;同时针对患者急性脑出血及肺部疾病的检查,采用CT检查更为适用。
一、图像影像学图像是采用组织密度差异性为基础,多采用低密度、等密度及高密度等指标进行衡量,针对个别组织依据密度差异成像;CT检查也可采用CT指代替密度的表达,例如水的CT值在2~20 HU之间,骨骼的CT值在800~1000 HU之间,软组织的CT值在20~70 HU之间,以此进行图像的表达及分析。
CT检查的图像多采用横断面进行表达,针对头颅进行CT扫描多采用冠状面进行表达,而其他部分的CT检查多采用三维重建联合矢状面及冠状面进行表达。
MRI图像主要依据MR信号的强度进行组建,或依据患者质子密度(P)及T1(纵向弛豫时间)、T2(横向弛豫时间)等指标差异进行图像的表达及分析,于MRI图线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黑白造影。
MRI的图像可直观反馈组织之间的T1、T2及P的差异,于同一层面的图像中可同时获取3种图像,包括T1W1、T2W2、PW1;可知其为多参数图像,有利于分析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性,而CT 图像均为单一参数。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清晰反馈软组织病变情况,借助多方位成像技术,例如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等方面进行图像的分析,患者不需要进行体位的更改,可自行进行多方位检查。
核磁共振(MRI)相较于CT有何优势
核磁共振(MRI)相较于CT有何优势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获取人体内部的详细结构和功能信息。
相较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MRI具有许多优势,使其成为临床应用中的重要工具。
一、影像分辨率与对比度(一)高分辨率成像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图像,具有卓越的分辨率。
相较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MRI能够提供更为清晰和详细的解剖图像,以及更准确的病变定位和边界信息。
这种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视觉参考,有助于精确诊断和治疗决策。
(二)软组织对比度MRI在软组织对比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其对水分子的敏感感应,MRI可以准确地显示不同软组织的特征,例如脑组织、肌肉、脊髓等,这有助于医生进行病变诊断和评估。
通过调整MRI扫描参数和序列选择,医生可以获取高对比度的图像,使不同组织之间的区别更加清晰,从而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性质和范围。
(三)多重对比增强技术MRI可通过调整扫描参数和选择不同的成像序列来实现多种对比增强方式,例如T1加权、T2加权和增强扫描等。
这些不同的成像方式能够突出显示不同类型的病变,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通过综合应用多重对比增强技术,医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疾病的特征,进一步了解其形态、组织学特点和功能异常,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二、无辐射和安全性(一)无辐射成像MRI是一种非离子辐射成像技术,相较于CT的X射线成像,不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辐射风险。
这使得MRI成为儿童、孕妇和需要长期随访的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而且,MRI不仅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还可以提供功能性和代谢性的图像,从而为医生提供全面的诊断参考。
(二)无创和非侵入性MRI不需要插入任何导管或器械,对患者身体没有侵入性,避免了手术和创伤带来的风险。
患者只需躺在扫描床上,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CT和MRI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区别
CT和MRI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区别日常生活中,在患病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时,通常需要进行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MRI),CT检查与MRI检查属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甲状腺、肝胆、颅脑、前列腺等部位病症具有不错的诊断性能。
那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检查方式,又存在什么样的区别呢?到底什么时候需要做CT检查?什么时候要进行MRI检查呢?针对CT检查来讲,多数人并不感觉到陌生,利用这种方法检查时,它主要是依靠电子计算机的断层扫描,通过超声波、X线束、Y射线等行使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操作过程中通常会配合灵敏度较高的探测机器,扫描期间提前确定机体对应的患病部位,随后进行有效检查。
针对MRI检查来讲,主要借助自旋磁共振进行检查,按照磁共振包含的种类,通常涉及到核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等方式。
生活中经常所说的磁共振泛指磁共振成像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医学检查过程中。
CT和MRI检查都属于临床影像学常用的检查方式,在采用不同检查技术时,它们的优缺点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CT检查通常属于借助X线管和专用探测设备对机体部位实施环绕旋转,并最终生成的断面成像。
而在使用MRI检查过程中,类似于将待检人员放置到特定的磁场中,通过使用磁场类散发出来的射频脉冲来有效激发机体内含有的氢质子,并以此产生核磁共振效应,通过观察质子呈现出的核磁共振信号,并结合梯度场的不同方向、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数据的分析,最终经过处理后获得清晰完整的立体图像。
磁共振成像能够对各个部位的任意切面进行展现,使用过程中,针对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等均可以制作成相关图像;磁共振成像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序列进行成像,例如,T1加权像、T2加权像、弥散成像、脂肪抑制、水成像以及功能成像等方式。
而在利用CT检查技术期间,只能以患者的身体视作长轴,呈现出横断面图像信息,对于其它截面则无法获取,有时候难以满足医师实现多方面诊断分析的需求。
另外,这两种检查方式的适应症存在差别,CT检查更适合用于头部胸部、骨骼系统的检查,而核磁共振适合于头部、腹部以及其他部位软组织的检查。
四肢
•
•
小腿部肌肉分为前、后、外侧群;
股部断层中心结构为股骨、胫骨、腓骨。
20
二、四肢结构的解剖断层特点
CT断层表现:骨窗及软组织窗
① 骨骼肌:等密度; ② 脂肪组织:低密度;
③ 骨皮质:明显高密度;
④ 骨髓腔:骨髓富含脂肪,为低密度; ⑤ 骨松质:骨端及干骺端可见高密度
的骨小梁及低密度的小梁间隙;
3.髋关节后份的冠状层面
经过层面:髋关节后份的层面。 主要结构:股骨头、股骨颈、股骨大小转子、髋骨、髂骨、 坐骨;髋臼唇、转子窝、闭孔外肌。
3.髋关节后份的冠状层面
1.臀小肌 2.臀中肌 3.髋骨 4.臀大肌 5.股骨头 6.闭孔内肌 7.坐骨韧带 8.股骨颈 9.大转子 10.闭孔位外 11.小转子
经过层面:肩关节中份。 主要结构:肱骨头、关节盂、关节唇;肱骨解剖颈、肱骨
外科颈;肩胛骨;肱骨大结节、三角肌、冈上肌、肩锁关
节、肩胛下肌、背阔肌。
2.肩关节中份的冠状层面
1.肩峰 2.锁骨 3.斜方肌 4.冈上肌 5.肩胛下肌 6.关节盂 7.关节囊 8.大圆肌 9.肩胛下动脉 11.背阔肌 12.三角肌 13.肱骨头 14.肱骨大结节
16
3.踝部:
• • 上界平内外踝基底的环线; 下界平内外踝尖的连线;
踝关节:又称距小腿关节;
• • 组成:胫腓骨下端及距骨滑车构 成; 关节囊前后薄弱、内外侧有韧带 加强;
踝管:
• • • 踝关节内侧的纤维骨性隧道; 位于屈肌支持带、内踝、跟骨、
距骨、三角韧带间;
是小腿后部深肌层的肌腱、血管、 神经的通道。
5.股骨髌面的冠状层面
1.股内侧肌 2.股外侧肌 3.髌内侧支持带 4.股骨内侧髁 5.髌面 6.股骨外侧髁 7.髂胫束 8.髌下脂体 9.胫骨粗隆
简述四肢关节的常用断层方法
简述四肢关节的常用断层方法断层扫描是一种无创影像技术,它通过多层次的图像采集,可以生成人体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对四肢关节的疾病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我们将简介四肢关节的常用断层方法。
一、踝关节断层扫描踝关节断层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可以显示踝关节中的各种软组织结构,包括骨、肌肉、韧带和血管等。
它还可以检查踝关节骨折的类型和范围,并确定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膝关节断层扫描是检查膝关节所需的最佳方法之一。
它可以显示膝关节中的韧带、软骨和肌肉等组织结构,还可以检测膝盖骨骨折、髌骨骨折、半月板损伤和关节腔内异物等疾病。
肘关节断层扫描通常用于检测肘部疼痛、肿胀和臂部运动受限等症状。
它可以显示肘关节中的软组织结构、神经和血管等,并识别肘部骨折、关节紊乱、关节半脱位等疾病。
肩关节断层扫描是非常有用的影像技术,可以显示肩部解剖结构中的肱骨、肩胛骨、锁骨和上臂骨等骨骼结构,以及肩关节囊、肱二头肌肌腱等软组织结构。
肩关节断层扫描还可以检查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和旋转袖综合征等疾病。
四肢关节断层扫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影像技术,可以显示四肢关节中的各个结构,有助于准确诊断各种疾病,为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
从技术上讲,四肢关节断层扫描使用的设备是CT扫描仪,它通过使用透射技术,可以生成一个人体部位的多层图像。
图像是通过x射线被吸收的方式,来显示出不同的组织。
这些图像被计算机处理程序处理后,可以生成三维图像,提供对人体部位的更详细的了解。
四肢关节的断层扫描通常需要在特定的体位下进行,以确保图像的准确性。
在膝关节扫描中,可能需要将膝盖弯曲或伸直,以使图像更具有代表性。
在肩关节扫描中,则可能需要通过配合躯体朝向、手臂姿势以及其他因素,来生成最佳的图像。
与其他影像技术相比,四肢关节断层扫描具有许多显著的优势。
它提供更详细、更准确的信息。
相比较于传统的X光,CT图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骼、软组织和其他结构的细节。
断层扫描更适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
MRI、CT、DR三种影像检查方法有什么差别?
MRI、CT、DR三种影像检查方法有什么差别?MRI(磁共振成像)、CT(计算机断层摄影)和DR(数字化射线)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磁共振成像(MRI)是生物组织中的自旋原子核(氢原子)在磁场及射频场作用下,产生磁共振信号并重建为图像的成像技术。
它一种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的检查技术,具有软组织分辨力高、无电离辐射特点,临床上应用已相当广泛,涵盖了全身各大系统的检查和疾病诊断。
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通过X射线束对人体进行扫经过计算机处理生成横断图像。
CT图像由于成像速度快、密度分辨力高、组织结构无重叠,有利于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可用于全身各脏器的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价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数字化射线检查(DR)是传统射线检查的数字化升级,它使用数字感应器和计算机处理技术来获取图像。
DR广泛应用于常规的X射线检查,如胸部、骨骼、腹部等。
DR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更快的成像速度,可以更准确地诊断骨折、肺部感染、肠道梗阻等。
MRI、CT、DR三种影像检查方法在医学影像学中应用广泛,它们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能够提供详细的解剖图像,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为您介绍MRI、CT和DR三种影像检查方法的差别。
MRI、CT、DR三种影像检查方法介绍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核磁共振成像)是生物组织中的自旋原子核(氢原子)在磁场及射频场作用下,产生磁共振信号并重建为图像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对人体进行扫描,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得人体组织的高分辨率图像,用于诊断和监测疾病。
MRI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
当被放入磁场中的原子核(氢原子)受到磁场及射频场作用下,它们会产生特定的共振信号,这些信号经过处理和分析后可以生成图像。
MRI可以提供全身的扫描,以及针对不同部位的特定扫描。
CT和MRI有什么区别?各自适用于哪些病症?
CT和MRI有什么区别?各自适用于哪些病症?CT图像是经数字转换的重建模拟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固有矩阵排列而成,用灰度来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
MRI也是数字化图像,是重建的模拟灰度图像,也具有窗技术显示和各种图像后处理的特点。
那么CT和MRI有什么区别呢,能检查哪些疾病?CT是什么?能检查哪些疾病?CT的中文全称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器,是一种利用放射线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断面扫描的检查方法,操作比较简单、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而且价格也不高,可用于全身多种脏器疾病检查,比如头部、胸部、腹部以及骨骼系统等病变检查,特别是对头部胸部和骨骼系统,有着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替代的诊断价值。
但是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它的缺点,CT的缺点是因为它利用放射线,所以对人体有一定辐射,所以在检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护,特别是对儿童患者。
CT又称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体某一部位的断层扫描图像进行重建,获得二维或三维断层图像的扫描技术,是一种无创检查,由于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晰等特点,容易被大多数患者接受,其基本原理是X线从不同方向,沿着身体某一个选定的断层进行照射,测定透过的X光量,数字化以后经过计算,得出该层面各个组织容积的吸收系数,然后重建图像,从而获得可视化信息。
由于CT是全角度的对人体各个层面进行扫描,所收集的信息比X光线扫描要全面得多,其密度分辨率明显优于X线图像,所以可以更好地显示软组织的结构。
有些器官,比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以及盆部的脏器,都可以用X线进行断层扫描,头部创伤、癌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经常用到CT,如今,CT已经成为人体重要的诊断手段。
一般CT对所有的器质性疾病都可以进行检查,尤其是对密度差异大的器质性、占位性病变可做出定性诊断,如脑部的疾病,其中对肿瘤、出血、梗死等病变检查效果好。
胸部的疾病由于肺内含气,不管是炎症还是肿瘤,和含气的肺组织的对比特别明显,检查效果好,也可对纵隔疾病,周围大血管、脂肪以外的病变诊断;对于腹部实质脏器,比如肝、胆、胰、脾、肾的肿瘤、结石,都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MRI_和CT_检查有何区别
医药健闻MRI和CT检查有何区别哈婷婷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 100144)王先生最近感觉腰部疼痛加剧,医生检查后,建议MRI检查,以了解腰椎具体情况。
可做完检查找到医生复诊时,又被要求再做一个CT检查。
王先生很是纳闷:不是说做MRI最清楚吗,为什么还要做CT?其实,CT和MRI检查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各有优势,相互不能完全代替。
CT检查和MRI检查的概念CT检查是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利用X 射线从不同方向扫描人体,计算机将这些扫描数据处理为一系列图像,以显示人体内部的结构。
可用于检测许多疾病和病变,如内部损伤、肿瘤、血管问题、肺部疾病等,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在医学诊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MRI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医学成像技术,成像原理完全不同于CT。
其通过人体各部位的原子核对磁场发射的电磁波的不同反应而得到详细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该检查能够呈现出人体腹部脏器、软组织及肌肉、头颅等部位的内部结构及病变的影像,被广泛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和损伤,如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肿瘤等。
该技术依赖于大型的磁共振设备和计算机系统生成高质量图像,没有放射性危害。
CT检查、MRI检查分别有什么优势CT检查的优势(1)速度快:对比MRI检查,CT检查时间更短,一般在数分钟内,在急诊或紧急状况下最快捷有效的检查方法。
(2)成像准确度高:CT技术能提供类似“切片”图像,更准确地检测和定位病变部位。
同时,CT检查针对硬组织检查有着清晰度高的优势,如对于骨质等硬组织的呈现较MRI更加清晰。
(3)适用性广:CT检查可以用于头颅、骨骼和胸腹腔内部器官等各种身体部位的检查,对多种病变都有相对准确的诊断。
但有一些特殊的限制,对某些部位成像并不理想。
(4)对金属假体不敏感:人体内的金属假体完全不会影响CT检查;而MRI检查对此有相对的禁忌。
MRI检查的优势(1)更好的软组织成像:MRI检查可以更好地显示软组织成像,更准确地诊断病变部位。
CT、MRI、PET三种检查的比较
CT、MRI、PET三种检查的比较CT(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主要是利用X线断层扫描,电光子探测器接收,并把信号转化为数字输入电子计算机,再由计算机转化为图像,是一种无痛苦、无损伤的辅助检查工具。
CT的特点:具有检查方便、安全、无痛苦、无创伤的特点。
图像清晰、分辩力高、解剖关系明确、病态显影清楚。
与MRI比较起来,CT的优点主要在于对骨性疾病、早期脑出血的显示优于MRI,同时成像速度快,器官的运动伪影较小,CT的优势还在对肺部、肝脏的检查,MRI(磁共振)主要看软组织病变,看脑质的问题,无论是看肿瘤性病变还是血管性病变,核磁共振的效果均远好于CT。
但CT在看颅骨和钙化性病灶方面优于核磁共振。
CT价格低廉,对人体有一点危害。
磁共振成像(MRI)是根据有磁距的原子核在磁场作用下,能产生能级间的跃迁的原理而采用的一项新检查技术,对人体无害。
MRI检查安全。
MRI对脑内低度星形胶质细胞瘤、神经节、神经胶质瘤、动静脉畸形和血肿等的诊断确认率极高。
MRI能清楚地显示癫痫患者的脑萎缩,对脑实质和脑脊液的显示度极好。
MRI与CT比较,其主要优点是:1.对脑组织无放射性损害,也无生物学损害2.可以直接做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3.没有CT图像中那种射线硬化等伪影4.不受骨像干扰,对后颅凹底和脑干等处的小病变能满意显示,对颅骨顶部和矢状窦旁、外侧裂结构和广泛转移的肿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5.显示疾病的病理过程较CT更广泛,结构更清楚。
能发现CT显示完全正常的等密度病灶,特别能发现脱髓鞘性疾病、脑炎、感染性脱髓鞘、缺血性病变及低度胶质瘤。
6.对神经、血管、肌肉等软组织成分显示明显优于CT。
其主要缺点为:1.和CT一样,MRI也是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MRI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2.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X线或CT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不比CT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3.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4.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不宜接受MRI。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9
断层解剖学应需要而生,在应用 中发展。必须适应现代医学的客观要 求,引进各种高新技术,植根于基础, 服务于临床。不断从疾病诊治中寻找 课题,又反过来促进临床诊治水平的 提高。只要我们善于把握现代医学的 发展轨迹,将解剖学、影像学、信息 科学及材料科学等结合起来,开展多 学科联合攻关,断层解剖学就一定会 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1
发展方向
• 影像断层解剖学研究
A断层标本 B 同一个体的相应层面MRI图像
脑冠状断面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2
发展方向
• 显微断层解剖学研究
蝶鞍区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3
发展方向
• 实验断层解剖学研究
脑功能断层:听觉的fMRI研究(上图)针刺断丘层影墟像穴解剖的进展fM课件RI研究 (右)
从而消除CT图像解读时的猜测。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18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 断层影像技术:fMRI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19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 断层影像技术:PET
PET/CT图像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0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更新 换代及其在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断层影像解剖学正从横断层向多维 断层、从描述向量化、从尸体向活 体、从厚片向薄层、从宏观向微观、 从断面向三维和四维、从单纯形态 相结合功能和代谢等方向迅速发展。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30
断层解剖学常用知识点整理
断层解剖学常用知识点整理一、断层解剖学的基本概念1.解剖平面:是指人体在特定的位置和姿势下,通过对应的照片、CT 或MRI扫描图像上的特征结构进行标记,确定解剖结构的具体位置。
2.断层:是指沿着解剖平面进行切片,将人体分为前后、左右或上下两部分。
3.断层图像:是指使用CT或MRI等断层成像技术获取的一系列平行切片图像,用于观察和研究人体内部结构。
4.结构识别:是指根据断层图像上的特征结构,将其与正常解剖结构进行对比,进行结构识别。
二、断层解剖学的研究内容1.器官解剖学:包括各个器官的形态、位置、大小和形变等解剖学特征。
2.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各个器官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3.临床断层解剖学:研究断层图像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4.手术断层解剖学:研究断层结构在手术过程中的变化,为手术操作提供指导。
三、常见的断层解剖学知识点1.外科解剖学知识点(1)解剖平面的划分:可按水平、冠状和矢状三个方向进行划分。
(2)腹腔脏器的解剖结构:包括胃、肠、肝、胰、脾等内脏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3)胸腔脏器的解剖结构:包括心脏、肺、食管等内脏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4)解剖学标志物:如肩胛骨、腰椎骨等,用于确定解剖平面和解剖结构的位置。
2.神经解剖学知识点(1)脑部解剖结构:包括脑叶、脑室、脑底、脑神经等结构的形态和位置。
(2)脊髓和脊神经的解剖结构:包括脊髓和脊神经的形态和位置。
(3)神经系统的解剖平面:可通过蝶鞍、耳孔、枕骨外凸点等标志物来确定神经结构的位置。
(4)解剖与神经功能的关系:研究神经结构与其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如脑卒中、脊髓损伤等。
3.血管解剖学知识点(1)主要血管的分布和走行:包括主动脉、肺动脉、颈总动脉、椎动脉等血管的分布和路径。
(2)血管的解剖平面:如腋窝、腹股沟等解剖平面用于识别血管结构。
(3)动静脉关系:研究动脉和静脉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对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人体断层解剖学
眦耳线(canthomeatal line CML) 眶耳线(orbitomeatal line OML) 为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脑 颅断层扫描多以次线为基线。
经半卵圆中心的 横断层解剖及CT、MRI
此断面经胼胝体上方,可见大脑半球的髓质形 成半卵圆中心,此处大脑半球的髓质成自三种纤维: 1、投射纤维 连接大脑皮质和皮质下诸结构,呈扇
22、大脑镰 23、横窦 24、舌回 25、小脑镰 26、小脑蚓 27、四叠体池 28、上丘 29、颞中回 30、第三脑室 31、颞上回 32、颞横回 33、穹隆 34、大脑外侧窝池 35、前连合 36、壳 37、内囊前肢 38、额下回 39、尾状核 40、额中回 41、额上回 42、额窦
经鞍上池的横断层 解剖及CT、MRI
第三脑室居两侧背侧丘脑之间,其后方为 缰三角、缰连合、松果体和大脑大静脉池。 脑叶、脑沟和脑回大致同上一层面,在颞 叶,可见皱折的海马皮质被海马旁回所掩 盖。
1、大脑前动脉 2、额中回 3、胼胝体膝 4、侧脑室前角 5、尾状核头 6、中央后回 7、苍白球 8、缘上回 9、背侧丘脑 10、尾状核尾
形放射,称辐射冠; 2、联络纤维 连接本侧半球各皮质,人脑的联络纤
维极为发达,与投射纤维和联合纤维相比,其数 量最大; 3、联合纤维 联合左、右大脑皮质的相应皮质区。 包括胼胝体、前联合和穹隆联合。
半卵圆中心的纤维主要为有髓 纤维,故在MRI T1加权像上呈高 信号,在CT图像上为低密度。脑 内的脱髓鞘病变如多发性硬化、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以及脑结 节硬化症等,常于该区出现单发 或多发病灶。
1、额骨 2、直回 3、大脑前动脉 4、大脑纵裂池 5、额骨眶板 6、眶回 7、蝶骨大翼 8、大脑外侧窝池 9、视交叉 10、颈内动脉 11、颞叶 12、漏斗 13、后交通动脉 14、桥池 15、侧副沟和内
(三)断层解剖学大纲
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大纲(供影像专业)皖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修订绪论1.掌握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2.熟悉人体断层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及其任务3.了解人体断层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及学习方法与目的。
第一章头部1.掌握大脑半球在三维断面上的表现,基底核、内囊及外囊的组成、形态、位置及其在三维断面上的表现,海绵窦的位置、穿行结构及最佳显示断面掌握颅后窝的主要结构及小脑和小脑幕的断面形态掌握侧脑室,第三脑室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其断面表现掌握桥池、脚间池、交叉池、四叠体池、环池、小脑延髓池、鞍上池的位置和断面表现,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分段,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和最佳显示断面,及其在横断面和冠状断面上的表现,颅脑(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颅脑(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的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MRI图像2.熟悉断层解剖学的基线的概念,脑表面主要沟回和脑内部基底核区、连合纤维、脑室、脑池的位置及形态;脑血供特点及脑血管的来源、分支、行径和分布,鞍区的三维端面表现,垂体的位置、形态、毗邻。
3.了解头部的境界与分区、体表标志,脑的位置、形态及分部,鞍区的组成及鞍底的形态了解颅后窝的组成及枕骨大孔的位置,第五、六脑室的位置及临床意义,颈内动脉、椎动脉的行经及分布概况了解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在横断面上的形态和位置,大脑前、中、后动脉供血范围的断面表现,硬膜窦的断面表现,眶与视器与鼻旁窦的构成及毗邻,面部筋膜间隙的名称、位置、交通及其临床意义。
第二章颈部 1.掌握颈部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
2.熟悉颈部连续矢、冠状断层解剖及其MRI 图像,喉的连续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
3.了解颈部器官的配布规律;咽和喉的位置、构造及腔内结构。
第三章胸部 1.掌握掌握肺门、肺根和肺段在横断面上表现,纵隔的脏器和重要血管神经在断面的形态、位置、毗邻,心及相连大血管在断面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