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科技成果——基于“RO、SEDI”全膜法的超纯水成套技术

合集下载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是生物技术在石油开发领域中的开拓性应用,因具有适应性强,效率高,成本低,施工方便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已成为一项新的三次采油技术及众多老油田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开大学经过多年联合攻关,已优选出大量适合不同油藏条件的采油微生物,建成了系列菌种库和试验厂,建立了质检方法和质量标准,确立了从菌种筛选-性能评价-岩心模拟-菌剂生产-制定矿场试验方案-施工-跟踪检测-效果评价等一整套技术措施,并有很多创新,特别是在高温菌种的筛选评价,特高稠油藏、聚合物驱后油藏和超高温油藏的应用方面取得成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九五”期间应用该技术共增产原油5万余吨,该技术正在国内多个油田推广应用。

该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并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曾获天津市1997年度产学研联合突出贡献奖、1998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科技部杜邦科技创新奖。

南开大学与油田联合,成功地开发出了微生物采油产品系列。

它们能在恶劣的油藏环境中生长代谢,降解油烃分子,产生表面活性剂、有机酸、气体、溶剂和聚合物等物质,有效地降低岩石、油、水系统的界面张力,降低粘度,增加压力,疏通岩孔,增加流动性,提高原油采收率。

其突出特点是适应性强,见效快,易施工,不伤害地层,不污染环境,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该技术是我校现代生物技术与采油工程结合和产学研的结晶,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98年度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已开始在多个油田推广使用。

微生物产品系列及应用范围清防蜡微生物:用于采油井和集输油管道清防蜡,省区热洗作业并增产。

单井吞吐微生物:用于采油井周期性注入,降低含水,提高产量。

驱替微生物:用于大面积微生物驱油,降低含水,提高采收率。

调剖微生物:用于采油井堵水和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提高产量。

油污处理微生物:清理油罐,治理地面污油污水,保护环境。

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清防蜡、单井吞吐、驱油及原油集输。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超高效纳米高分子吸附材料及在制药中的应用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超高效纳米高分子吸附材料及在制药中的应用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超高效纳米高分子吸附材料及在制药中的应用一、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本项目发展了一种新的高分子纳米粒子制备技术,研制了超高效纳米球粒制备平台,制备高分子粒子种类包括:单烯和双烯类化合物为单体的系列高分子纳米球粒材料。

球粒形态有球体、囊状、纺锤以及核壳结构。

此制备平台所得到的超高效球粒特点是不含任何表面活性剂和离子基团,纳米球体在水溶液中可稳定存在,不团聚。

球体粒径可控在30-800nm,球体表面光洁、组份单一、具有单分散性。

超高效纳米吸附材料在制药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多种吸附药物的试验结果表明,此类纳米粒子具有超常的溶胀和吸附能力。

另外,对药物结晶剩余母液有超强净化力,可用于贵重药物的提取,同时可用于高有毒物质的净化。

同时由于其粒径均一、可调,还可用于计算机芯片化学机械整平技术中的打磨剂。

二、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将高分子或其单体经自组装制备成高分子纳米、纳微米粒子。

此工艺适应于多种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如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聚吡洛烷酮以及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

三、技术水平粒子结构可形成囊、球体、纺锤体;粒子大小在30-800nm间且粒径大小可调;尺度可达到高度均一,尺度分布系数可达到1.005以内。

此种粒子具有高持溶剂性能、高溶胀性能和高吸附性能。

专利(授权)号:ZL200310119366.2。

四、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超高效球粒特点是不含任何表面活性剂和离子基团,纳米球体在水溶液中可稳定存在,不团聚。

球体粒径可控在30-800nm,球体表面光洁、组份单一、具有单分散性。

可制备生物相亲可降解材料,在制药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多种药物的试验结果表明,此类纳米粒子具有超常的溶胀和吸附能力,可适用于药物缓释载体;并对药物结晶剩余母液有超强净化力,可用于贵重药物提取,同时可用于高有毒物质的净化。

由于其粒径均一、可调,可应用于计算机芯片化学机械整平技术中的打磨剂。

超高效材料的特殊性能有望为所应用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应用于油水分离的新型超润湿性膜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应用于油水分离的新型超润湿性膜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应用于油水分离的新型超润湿性膜项目简介由于人类对石油的开采、运输以及使用,石油泄漏事件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

油污染对环境生态平衡以及人类自身的健康都有极大危害,无论是从环境治理或油和水的回用的角度出发,都急需有效技术对含油污水进行分离。

目前油水分离的传统技术主要有气浮、吸附等。

大部分传统的分离技术只对于高粘度油的油水混合物以及油水的不稳定混合物(浮油)效果明显,但存在耗时长、操作复杂、需特殊设备、分离效率低等问题。

而我们研发的新型超润湿性膜具有特殊浸润性、油水两亲性、油下超疏水和水下超疏油特性,可用于浮油溶液的油水分离以及稳定油水乳液的油水分离。

项目特色该膜材料可用于石油、化妆品等行业含油废水的处理,在不外加压力或极低的外加压力下(0.1-0.3bar)下可获得高分离效率,最高超过99%,并且成本远远低于当前膜技术(陶瓷膜材料约为1000元每平米,超润湿性膜为50元每平米,但寿命低于陶瓷膜)。

对于实际废水(华北油田废水,入水水质>40mg/L),0.1bar,下通量可达200LMH,出水水质<5mg/L。

该膜材料适用于:不稳定的浮油、不含表面活性剂的油水乳液、含表面活性剂的稳定微乳液。

市场应用前景随着我国针对污水排放的环保执法力度逐步加大,油水分离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截止2014年,国内油水分离器行业市场需求规模达到250多亿元,其中工业用含油污水处理占主要市场,规模达200多亿元。

投资估计工业油水分离单靠膜本身不能完全处理,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处理和工艺流程设计改造。

投资估计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幅减少了采购膜的投资。

在预处理和工艺不变的前提下,减少了油水分离项目的总体投资降低了石化和化妆品行业的环保项目成本,助力该行业污水治理的全面实施。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高端自洁净净水器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高端自洁净净水器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高端自洁净净水器项目简介
安全饮水正在成为国内局部乃至全局性的严峻挑战,相应地,近年来净水器领域呈爆发性增长,年市场总额已超过100亿元,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家庭普及率已超过三成。

然而,目前国内外商品净水器均存在一些关键的难以克服的共性缺陷。

一是二次污染问题,或来自于一定时间的设备停用而导致的内部微生物滋生,或来自于部分滤芯的未及时更换;二是基于吸附或释放原理的滤芯与基于膜过滤的滤芯的功能不匹配问题,如所制水并没有足够的水力停留时间。

这均使得净水器的产水安全性仍难以保证。

本项目针对上述2个关键行业共性问题,开发新型高端自洁净净水器,彻底杜绝二次污染的可能,同时使得水力停留时间较现有水平延长80-100倍,由此开发面向家用、商用和集团用的各系列安全饮水设备和服务,以创新技术保证饮水安全。

市场应用前景此项目产品市场属于消费市场,目前已迅速发展壮大。

本项目产品定位于单机价格5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在基于创新技术和创新营销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年营业额有望快速突破亿元大关,在3-5年内达到5亿元以上。

投资估计
固定资金投入:1000万元;流动资金投入:2000万元。

经济和社会效益企业年产值迅速上亿;提供充分安全保证的净水、饮水技术与产品。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选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选

1、成果名称:单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光电器件和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成果简介:本项目发明了一类新的催化剂和大量制备SWNTs的方法,实现了高质量单壁碳纳米管的宏量制备,纯度达70%以上,并达到了产业化规模(达200公斤/年以上)。

采用机械共混及"原位"聚合等方法,使SWNTs有效地分散于高分子基质中,获得了以环氧树脂、ABS及聚氨酯等为基质材料,电导率达0.2 S/cm、导电临界含量仅为0.06%、电磁屏蔽效果高达49dB的复合材料。

市场前景:本项目首先发展了一种可大量制备的可溶性功能化石墨烯(SPFGraphene)的方法,实现了石墨烯的百克级制备。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原子力显微镜确定了石墨烯的二维平面结构。

获得了可溶性石墨烯材料及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制备了基于石墨烯的高稳定性有机光伏电池及复合材料。

本项目研究获得了国家863纳米专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天津市重点基金等项目的支持,并获得2010年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相关发明专利:ZL 200410019624.4 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弧合成方法ZL 200510015495.6 一种电弧法合成可控单壁碳纳米管的方法ZL200910067709.2 基于石墨烯的通用裂纹修复方法ZL200810152470.4 以单层石墨材料为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CN200910067708.8 石墨烯与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200910067706.9 石墨烯-有机材料层状组装膜及其制备方法CN200910067707.3 基于石墨烯的导电碳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CN200910067711.X 石墨烯-无机材料复合多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2、成果名称:ALSS壳聚糖吸附剂净化血液治疗肝病成果简介:血液中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当人体内胆红素特别是未结合的胆红素含量过高时,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并出现黄疸。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低成本制备高效硅薄膜太阳电池关键技术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低成本制备高效硅薄膜太阳电池关键技术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低成本制备高效硅薄膜太阳
电池关键技术
项目简介
南开大学197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非晶硅材料及其电池的研究,该技术获得天津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自“六五”至“九五”期间,连续4个五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获科技部重点攻关和天津市科委的支持,经过20余年潜心研发,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性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于2003实现非晶硅电池产业化。

年产能2兆瓦的非晶硅/非晶硅锗/微晶硅三结叠层薄膜太阳电池生产
线的核心PECVD设备
发展历程
2000年始,在国内率先开展新一代硅薄膜电池的研究。

2007年,该成果实现技术转移生产。

2009年,研制成功我国首套基于自主专利技术的、衬底面积
1.79m2、线列式5室连续VHF-PECVD系统及相应中试生产线及其组件制造技术,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可开展大面积新一代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研究的单位。

2011年,开发出年产能2兆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首条年产能2兆瓦的非晶硅/非晶硅锗/微晶硅叠层电池生产线及其组件生产技术。

生产出的太阳电池组件效率达9.59%,将新一代硅薄膜电池技术推向产业化。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2)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2)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选南开大学科技处(邮编300071)联系人:米江林张玮光吴伟华电话:(022)23508838传真:(022)23504856网址: 目录南开大学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选 (1)1. 微波/超声波复合智能化系统及其应用 (2)2. 激光智能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 (5)3. 基于体积图形学的MEMS工艺仿真系统 (7)4. 注塑机机械手人控制系统 (9)5. 三维真彩色喷绘机器人 (11)6. 非接触式激光测距系统 (12)7. 可配置的多机器人三维仿真系统 (14)8. 多轴运动控制器 (16)9. 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测系统 (17)10. 欠驱动非线性桥式吊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17)11. 基于IP库的通用MEMS器件可视化仿真与验证工具 (19)12. 基于IPv6的网络摄像原型机 (21)13. 数据库数据分析与深层信息挖掘技术 (23)14. 智能预测自适应控制理论与应用 (24)15. 车辆矩阵码管理系统 (24)16. 体育赛场、危险化学品事故预警模型及应急预案编制技术 (26)17. 聚合物絮凝剂和螯合树脂去除水中重金属 (29)18. 高效纳米级工业水处理除氯剂的制造技术 (31)20. 科学制定地区及产业循环经济规划 (33)21. 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及分阶段防治技术 (35)22. 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资源化利用(零排放)综合技术 (36)23. 锅炉烟气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 (36)24. 厌氧同时脱氮除硫新工艺 (38)25. 用CuCl薄膜处理生物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 (39)26. 低浓度有机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设备 (39)27. 废轮胎热解制备燃料油、炭黑和燃料气体 (40)28. 污泥或家禽粪便高温快速堆肥制有机肥料 (40)29. 纳米新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环保中的应用 (41)30. 去除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织物的浸轧制备方法 (42)31. 声表面波传感器及其应用 (43)32. 显微镜通用自动操作系统 (44)33. 微注射控制器 (45)34. 玻璃微针拉制仪 (46)35. 玻璃微针煅制仪 (47)36.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与应用 (48)37. 增益平坦的超宽带光纤放大器 (48)38. 光纤栅阵列传感器件及检测技术 (49)39. 栅式多参数、多功能、分布式传感技术与网络系统 (49)40. 多层折叠式柔性太阳电池发电系统 (50)41. 硅薄膜太阳电池集成组件的制备技术 (51)42. 智能型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51)43. EDI技术制备工业高纯水 (52)44. 便携式智能数字心音分析仪 (55)45. LCoS微显示技术 (57)46. 激光标识和激光防伪应用 (58)47. 用于激光精密加工的266nm深紫外光源 (59)48. 脑血氧饱和度检测仪 (61)49. 家庭中水自动处理装置 (61)50. COD(化学需氧量)快速测定仪 (62)51. 液相色谱硅胶整体柱系列产品的产业化 (62)52. 间接电化学氧化法清洁廉价生产糖精 (64)53. 分布式光纤传感预警系统及装备 (64)54. 面向生物医学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 (65)55. 低成本床旁快速诊断系统 (66)56. 新一代高灵敏、高品质三维数码相机 (67)57. 微生物诊断血清试剂盒及免疫磁珠分离试剂盒 (68)58. 聚谷氨酸的微生物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69)59. ALSS高效吸附剂 (70)60. 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的筛选鉴定及产业化 (72)1.微波/超声波复合智能化系统及其应用一、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本项目是通过跨学科合作,开展在化学领域应用电子学新技术的研究。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EDI技术制备工业高纯水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EDI技术制备工业高纯水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EDI技术制备工业高纯水所属学科:环境工程应用行业:1、电力;2、电子;3、生物制药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基于EDI的全膜法超纯水技术属于最新一代的纯水技术。

传统离子交换树脂化学制水工艺需反复使用大量酸碱药剂再生树脂,产生大量废酸废碱,易导致严重环境污染污染,制水效率低,且不能连续运行。

EDI作为最先进的深度除盐纯水制备技术,可节省树脂用量95%以上,且所用少量树脂无须化学再生,相当于连续获得再生的离子交换混床,可在酸碱零消耗、废酸废碱零排放的条件下连续、大规模地生产超纯水,且有节省占地和高自动化的优势。

以EDI为核心的集成膜过程纯水制备技术,是典型的清洁生产工艺,在发电、电子、生物制药、石化、钢铁、汽车等多数部门有重要应用价值。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EDI的原理在于传统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技术二者的有机结合:在电渗析器的隔室中填充离子交换树脂,从而实现连续深度除盐。

全膜法工艺流程主要由超滤系统、反渗透系统和电去离子系统组成。

对于电子和制药业而言,还需设计终端膜过滤系统(微滤或超滤)。

技术水平:单堆制水量和产水水质达进口产品的同等水平;单堆最大产水量5吨/小时,产水电阻率15-18MΩ·cm;已建成产水量0.5吨/小时和20吨/小时的示范工程,最长稳定运行时间已超过3年,且无耗材更换;100%国产化,是目前最有性价比的EDI产品之一;知识产权情况: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号:ZL200710058591.8。

某天然气发电厂锅炉补给水示范工程(20吨/小时)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目前国内EDI产品超过95%的市场份额为进口产品所占据,年新增装机容量已超过20000吨/小时,相当于已实现7000个3吨/小时的工业级EDI模块的市场,总额约2.0亿元/年。

潜在的市场总量约150万吨/小时,参照当前的市场价格,潜在市场总额约在15-20亿元/年。

本项目掌握核心EDI技术,具备可持续研发、全国产化、可靠的售后服务、更好的性能稳定性、更优的性价比等显著优势,且已形成规模示范工程。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面向高含盐水体处理的节能型电渗析关键装备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面向高含盐水体处理的节能型电渗析关键装备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面向高含盐水体处理的节能型电渗析关键装备项目简介近年来,在海水淡化、苦卤水和众多工业废水处理领域,高含盐水体的处理正迅速成为相关行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诸如浓海水的减量化再浓缩、苦卤水浓缩、高含盐工业废水脱盐或盐浓缩等,在操作压力、防腐、安全性、经济型、技术指标等方面均已超出了常规反渗透技术的能力。

即使采用代价高昂的高压反渗透技术,其所获得的浓缩液质量浓度一般也低于8-10%,对浓缩液减量化的作用有限。

本项目针对高压反渗透难以处理高含盐水体的固有缺陷,以及常规电渗析(ED)技术在处理高含盐水体时难以克服的电流泄露、高电耗、异相离子膜电阻较高、电极室电压降大等不足,在多年电驱动膜技术及设备研发、应用的成果基础上,开发节能型、高可靠、高电流效率的新型超能电渗析(SED)成套技术与关键装备,采用100%国产化材料实现批量生产,浓缩液质量浓度达到20%水平,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特色水室隔板结构设计,有效膜面积和树脂填充密度更高;最高可耐受5-10mg/L的进水硬度而不结垢,国际领先水平;0.08-0.15Mpa的超低进水压力,显著低于进口同类产品,本体耗电量不超过0.2kWh/m3,运行能耗更节省;膜堆内部水流实现了再混合与再分配,运行过程更稳定,可耐受大原水水质波动;完全独立的电极水管路,有效保证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南开大学EDI系列膜技术获得2016年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应用领域:发电厂、生物制药、电子元器件、化工、汽车、尖端实验室。

技术参数淡水进水压力:0.05-0.15MPa浓水进水压力:0.02-0.10Ma纯水出水压力:0.02-0.08MPa浓水出水压力:0.01-0.05MPa产水量:0.5-5m3/h产品水电阻率:15-18MΩ·cm浓水电导率:<100μS/cm电源:220VAC最高工作电压:500VDC最高工作水温:35℃市场应用前景主要针对高含盐的矿井水、煤化工废水、苦卤水精制、海水与浓海水浓缩、高含盐工业废水高效浓缩等工业水处理领域,提供全面的“预处理-超能电渗析SED”高效浓缩成套技术,提供高浓缩浓缩液,利于产品回用或后续固化等工艺,属于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典型案例。

什么叫全膜法超纯水设备

什么叫全膜法超纯水设备

什么叫全膜法超纯水设备
全膜法超纯水设备是指采用盘滤+UF+RO+EDI+SMB组成的工艺设备,即预处理采用盘滤过滤器+超滤工艺,除盐采用二级反渗透+EDI工艺使産水电阻率达到15MΩ.cm以上,终端供水采用变频供水泵+二级精精混床+终端超滤膜使産水电阻率达到
18.2MΩ.cm,经处理后的产水水质达到《电子级水
GB/T11446.1-1997 Ⅰ级》水质标准。

全膜法超纯水设备处理后的出水可直接满足锅炉补给水、工艺用水、电子超纯水、回用水、循环用水等要求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电力、光伏、光电、半导体、电子、制药、冶金、石化等多个领域。

该工艺的关键技术EDI系电渗析(ED)和离子交换技术(DI)有机结合,达到连续除盐、运行维护简单、无酸碱排放污染。

在膜处理系统中,用做前处理的超滤一般使用直径1mm的中空纤维,以脱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UF用作前处理的最大问题是膜污染及膜孔堵塞,为此常在前面设置预过滤器,以去除大粒径悬浮物,在预过滤前加絮凝剂,如PAC(聚丙稀酸)可提高过滤水质,并降低膜阻力。

对电厂锅炉补给水系统要求的溶氧量一般要求为0.3 mg/L以下,为此脱气膜应该在低于5.33Kpa(40TORR)的真空度下操作。

控制系统采用工控机程控控制,可实现自动起停,加药及冲洗,自动监测各种运行参数,以便生产管理。

全膜法超纯水设备系统有如下优点:
1、连续运行禅水质稳定品质更佳。

2、系统运行可靠性稳定。

3、运行成本低。

4、占地面积小。

5、自动化程度高。

6、操作及维护简单,无需接触酸碱。

7、使用安全及环境良好。

8、无污水排放,无环境污染。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选2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选2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选2南开大学科技处(邮编300071)目录南开大学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选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用于生物气净化分离的新型分子筛的研发及制备22. 有机废弃物快速高效生物反应器研发23. 限进克伦特罗分子印迹固相提取整体柱34. 限进手性分离材料45. 用于生物医学工程的微操作机器人46. 全彩色立体地势模型加工系统67. 欠驱动非线性桥式吊车自动操纵系统88. 具有巨霍尔效应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材料109. 新型智能化电动自行车操纵器1110. 发光二极管阵列铁路信号装置1211. 皮肤病无创检测的光学成像技术1212. 肌电假手技术1313. 节能与清洁生产1414. 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剂2215. 单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光电器件和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2516. 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2717. 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2818. 一种用于高电压(5V)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2819. 高比电容NiO电极材料 2920. 基于离子液体电解液的Li-S二次电池材料2921. 铁皮石斛种苗简易化工厂生产3022. 铁皮石斛四倍体的培养3023. 聚氯乙烯(PVC)低汞、无汞催化剂3124. 快速响应的水凝胶薄膜光学传感技术3225. EIS型无标记病理芯片及其检测系统的研究3226. 玫瑰花提取物及其应用3327. 超辨论、高灵敏度、高特异性超级光学显微镜33用于生物气净化分离的新型分子筛的研发及制备SAPO-34分子筛由于其专门的孔结构和量子效应,使其在选择性吸附与分离、能源开发、石油炼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专门关于垃圾生成的生物气中甲烷与二氧化碳的分离有着优异的性能。

南开大学与有关单位形成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SAPO-34分子筛的制备及在生物气净化分离中的重要应用。

目前已完成实验室第一时期研发及小规模中试生产,并实现部分销售。

本项目开发出一种在碱性条件下超声波老化,程序升温晶化法合成SAPO-34分子筛新方法。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聚合物絮凝剂和螯合树脂去除水中重金属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聚合物絮凝剂和螯合树脂去除水中重金属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聚合物絮凝剂和螯合树脂去
除水中重金属
项目简介
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极大程度地损害了农、林、牧、渔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有必要对被重金属污染的水体进行综合性治理。

本项目提出联合使用聚合物絮凝剂和螯合树脂(包括螯合纤维)对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提出治理方案。

技术特点
1、使用天然壳聚糖作絮凝剂对重金属污水进行预处理;
2、使用氨基膦酸螯合树脂对预处理后等重金属超标废水精制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3;使用辐照接枝制备功能化离子交换纤维实现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

市场前景
综合使用壳聚糖、氨基磷酸树脂、接枝纤维可以使重金属污水的处理技术提升一个新的台阶,在实现重金属废水治理的同时建立环保产业链。

一方面利用甲壳素原料方面的优势,建立生产壳聚糖的工厂。

另一方面扩大氨基磷酸树脂的产量和使用范围。

此外还可以解决辐照站资源浪费问题,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医学检测系统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医学检测系统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医学检测系统项目简介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项技术。

这种检测手段与传统方法比较,具有样品不需要纯化、标记,并且可以实时、动态、高灵敏检测等优点,因此SPR传感器在很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疫苗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开发、基因测序、案件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

本项目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基于SPR技术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

我校于1999年开始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2004年底研制完成了第一套单通道SPR生物医学检测试验系统。

最近几年中,我们针对被广泛采用的棱镜耦合结构SPR传感器存在的不足,课题组在天津市科技攻关培育项目、国家基金及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支持下,研制成功基于传感芯片的多通道SPR生物医学检测实验系统。

这种新颖的集成化结构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而且符合SPR传感系统小型化、仪器化的发展趋势,为系统最终产品化奠定了基础。

目前已经完成仪器化,结构设计及操作便利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以便使非专业人员能够完成操作;数据分析算法及软件需要进一步开发,以达到实用化。

技术水平及应用前景所开发的试验系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申请专利两项。

产品化后,可以用于疫苗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开发、基因测序、案件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具有很好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样机首先,一套智能化的SPR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的批量生产成本预计为1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国际上同类产品(瑞典BIAcore公司生产)的最低售价为10万美元左右。

可见,SPR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是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其次SPR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中的传感耦合部件因其进口成本很高,目前还是一种半消耗品,即每完成一次测试后需作再生处理,这样可重复使用几次,然后予以更换;即使这样,单次检测成本也在200元人民币以上。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低浓度有机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设备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低浓度有机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设备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低浓度有机废水及生活污水
处理技术及设备
内循环式接触氧化生物处理工艺可应用于低浓度有机化工生产污水的处理,该技术不但操作简单(不需污泥回流),而且关键部件(充氧混合器)坚固耐用,适合我国国情。

采用该技术处理后的PVC生产废水,不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而且因水质良好已经回用,取得了良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采用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及回用装置具有占地少、建设快(成套化设备)以及出水水质好(可以用于绿化)等特点。

已列入国家中、小城镇污水处理规范。

采用该技术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天津市胜利宾馆、渤海度假村和九河村均取得良好效果。

如果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利(申请)号为200310106891.0的新型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对生活污水进一步处理可使出水达到国家再生水标准。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
该课题完成了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的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课题中的分项课题“去除微量有机物、氨氮、藻和藻毒素的技术与工艺”及“水蚤、红虫等水生动物的灭活及去除技术”研究工作。

本项目的创新点在于采用强化气浮工艺,研究了“颗粒物-混凝剂-气泡-水”的相互作用机理,明确了决定因素,优化了工艺参数,建立了高效气浮系统,满足高藻水、低温低浊水处理的要求,该工艺已成功用于天津芥园水厂改造。

对自来水中出现的红虫进行了培育、繁殖和杀灭实验,明确鉴定该红虫为颤蚓类,并提出杀灭红虫的工艺技术。

该项技术对北方地区自来水厂工艺改造、提高自来水水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选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选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选南开大学科技处(邮编300071)联系人:米江林张玮光吴伟华电话:(022)23508838传真:(022)23504856网址能源,大做出应有的贡献。

2.有机废弃物快速高效生物反应器研发本课题组前期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及城市园林绿化垃圾(草、树枝、树叶等),应用微生物菌剂将其降解为生物有机肥。

本课题组前期已筛选出特效菌株7株;设计出中试设备2台;采用自有菌剂降解生产有机肥的时间为7-10天,菌剂用量为园林绿化垃圾处理量的1/10000;土壤有机肥部分指标平均值:氮磷钾总量为3-4%、有机质为60-70%、pH值为6-8;申请相关专利5项,即“高效混合菌剂降解园林绿化垃圾生产有机肥的方法(申请号:200910070074.1)”、“园林绿化垃圾高效降解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0910070073.7)”、“移动式车载园林垃圾太阳能生物处理器(申请号:200910070510.5)”、“降解生物质垃圾的超顺磁性载体固定化细胞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0910228851.0)”、“一种高效微生物固态发酵反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申请号:201010191577.7)”。

本成果就是要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将城市生活垃圾和园林绿化垃圾固废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土壤有机肥和饲料,实现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质固体废弃体系的克伦特罗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4.限进手性分离材料限进手性分离材料主要用于生物样品中手性化合物的色谱分离分析。

这种材料以固载的环糊精为手性试剂进行光学异构体分离,并具有蛋白排阻功能,样品中的蛋白不会沉积在柱上,因此可以作为色谱固定相,对于生物样品进行直接进样分析(不需要去除蛋白的预处理过程)。

材料以硅胶微球为基质合成。

5.用于生物医学工程的微操作机器人项目的背景及目的作为特型机器人的一种,微操作机器人因其具有系统位移精度高,定位精密,操作精密等特性,将人们的工作空间从宏观领域拓展到了细微空间领域。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污染水体修复及全过程监控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污染水体修复及全过程监控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污染水体修复及全过程监控项目简介
已研发成功的新型污染水体修复、运行、监测技术及平台,集成了污染水体修复技术包括人工湿地与尾矿污水处理技术,和基于物联网的实时监测及数字模拟技术,实现了污染水体修复的全过程管理。

现在已应用此技术,在加拿大、非洲、中国的天津实施了多个污染水体处理及修复项目。

其中,天津两个人工湿地项目面积均超过4万平米,日处理量可达8000吨。

项目特色
解决了高浓度污水的处理问题(例如,进水总磷5.5mg/L可处理至0.4mg/L);解决了冬季低温运行问题;全过程监控和数字模拟平台实现了污染水体修复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通过优化运行,既可以确保处理目标的实现,又可以节省总体运行费用。

市场应用前景
随着2015年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针对水污染防治领域的PPP项目呈现指数规模的增长,这为水污染防治和社会资本都带来了市场机遇,同时也给新型污染水体修复及全过程监控平台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契机。

PPP项目更关注的是后期的运行管理,该平台的闭环管理可助力运行优化,进而节约大量的运行费用。

投资估计污染水体的修复属于基础建设项目,主要根据项目的大小和污染程度等具体情况而定。

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北方是污染水体比较集中,同时干旱缺水比较严重的地方。

对污染水体的修复,不仅仅是改善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同时可以实现洪水资源化,污水资源化,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均非常显著。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城市污水处理智能化多目标优化控制成套技术与设备研制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城市污水处理智能化多目标优化控制成套技术与设备研制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城市污水处理智能化多目标优化控制成套技术与设备研制项目简介为解决污水处理厂曝气系统能耗高及加药工艺药剂浪费问题,研究开发一套智能化优化控制成套技术及设备,该系统以进、出水多个指标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各个指标对处理系统的影响并进行精准检测,结合人工智能等多种控制策略,完成对曝气量和加药量的智能化控制。

该技术可节约能源、资源,降低运行成本、减轻二次污染、改善处理效果,实现设备和工艺双重节能以及污水处理厂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效益。

项目特色自2000年于宏兵完成各类污水处理厂设计、施工项目30余项,并多次承担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在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方面积累了大量实际工程经验。

近年来,负责并主持建立日处理量为1000吨的南开大学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为200平方米,为开展污水处理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市场应用前景目前我国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对污水厂的需要也越来越大。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6910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9亿立方米/日。

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指出在“十三五”期间,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规模要达到5022万立方米/日。

根据《2013中国环境统计年报》,我国城镇污水治理的总成本约为571.7亿元,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约为1.25元/吨污水。

该技术可实现月均单耗降低10%左右。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提高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是必然趋势,使得该技术推广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投资估计500万元。

经济和社会效益利润率7-10%;社会效益显著,节能与处理效果双重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基于“RO/SEDI”全膜法的超
纯水成套技术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第五代全膜法超纯水技术。

与第四代的“RO/RO/EDI”全膜法相比,前处理仅采用单级反渗透,SEDI 可直接获得电阻率15兆欧厘米以上的超纯水。

预处理的UF膜用量节省40%,RO膜用量节省60%,RO浓水排放量节省45%,整个系统酸碱零消耗、废酸废碱零排放。

单堆制水量最大8吨/小时,系统制水量无限制。

项目特色
摒弃传统的基于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学制水工艺的巨量酸碱消耗、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清洁生产,杜绝二次污染,减少巨量水资源消耗。

积累近20年EDI技术持续研发经历,为国产EDI技术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在该领域的论文与专利位列国内第一。

持续将EDI的应用领域拓展到海水与苦咸水淡化、重金属废水处理、水深度软化、初级纯水制备、新颖化学反应等领域,为中国膜工业协会电膜专委会委员。

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工业纯水清洁生产核心技术
市场应用前景主要面向发电锅炉补给水、电子工业超纯水、生物制药工业纯化水、钢铁、冶金等工业纯水,在汽车、化工、核能、医疗、检测检疫、尖端实验室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现有主流超纯水技术是第三代的“RO/IE”,即末端采用传统的离子交换工艺,占到整个纯水技术市场的90%以上。

限于苛刻的进水水
质要求,常规EDI无法直接替代IE这一化学制水工艺,而SEDI则可直接对“RO/IE”进行升级改造,从而推动整个纯水技术市场的革新。

0.5 m3/h“UF/RO/RO/EDI”超纯水站(中国海洋大学)
全规格的EDI 模块产品
20 m3/h“UF/RO/RO/EDI”锅炉补给水工程
(银川哈纳斯天然气发电厂)
6 m3/h“UF/ROEDI”集成一体式设备(河北衡水某玻璃镀膜企业)
投资估计
仅生产SEDI系列产品:直接资金需求500万元(不计无形资产);具备全膜法超纯水产品和工程实施能力:直接资金需求1500-2000万元(不计无形资产)。

经济和社会效益
5年内进入国内EDI领域前3名,成为膜法水处理主流企业之一,技术国际领先;年产值过亿,年利税超过3000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